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控水下限对设施青梗菜田残留氮分布及再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章二子 翟亚明 +1 位作者 钟凤林 侯毛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127,共7页
设施栽培氮肥投入大、残留高,过量氮肥残留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然而,残留氮也是重要的土壤氮素资源。为研究不同水分调控方案对土壤残留氮分布和再利用的影响,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种植2茬青梗菜,首茬青梗菜设N1、N2、N3共3种施氮水平,... 设施栽培氮肥投入大、残留高,过量氮肥残留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然而,残留氮也是重要的土壤氮素资源。为研究不同水分调控方案对土壤残留氮分布和再利用的影响,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种植2茬青梗菜,首茬青梗菜设N1、N2、N3共3种施氮水平,分别为150、225、300 kg/hm^(2)的(^(15)NH_(2)CO_(2)^(15)NH_(2)),二茬青梗菜设W1、W2、W3共3种水分下限方案(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70%和80%,观测不同处理下残留氮的分布、再利用和平衡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1-N3处理共有72.3、123.6和195.3 kg/hm^(2)的氮肥残留于0~60 cm土体中,主要以矿质态存在。在N1、N2和N3共3种残留氮场景下,均以W2处理根系鲜重最大,分别达到0.182、0.188和0.195 g/株。不同处理以W2N1处理青梗菜残留氮利用效率最高,达到5.4%。在相同土壤氮残留量条件下,W2处理残留氮利用效率显著(p<0.05)高于W1和W3。前茬施氮量越高,残留氮肥在后茬栽培过程中的损失风险越大;控水下限越高,残留氮更易向40 cm以下土层迁移,总损失量也越大,与W1相比,W3处理残留氮损失量增加了29.9%~66.7%(2.29~6.97kg/hm^(2))。推荐70%控水下限作为提升残留氮利用效率的最优水分调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下限 残留氮分布 残留再利用 水分调控 青梗菜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城市绿地土壤碳氮分布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刘源 李晓晶 +6 位作者 杨制国 段玉玺 宁静 王伟峰 刘宗奇 桑昊 韩珊珊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城市绿地土壤在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缓解热岛效应中起关键作用,但受自然与人为因素交互影响,不同地区、土壤质地或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选取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草地、灌木林、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 城市绿地土壤在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缓解热岛效应中起关键作用,但受自然与人为因素交互影响,不同地区、土壤质地或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选取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草地、灌木林、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和杨(Populus)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样地不同土层间土壤碳氮含量、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城市绿地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及饱和持水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7~1.41 g.cm^(-3)、35.71%~39.13%、2.98%~6.75%和31.23%~36.11%,其中草地土壤容重最大,毛管和非毛管孔隙度及饱和持水量最小,杨树人工林则相反;(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幅分别为16.70~38.34 g.kg^(-1)和0.54~1.64 g.kg^(-1),分别在20~40 cm和0~10 cm土层增幅最大,为57.01%和33.33%,且表现为:杨树人工林>油松人工林>灌木林>草地;(3)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变幅分别为126.89~163.33 t.hm^(-2)和4.44~6.24 t.hm^(-2),0~20 cm土层碳氮储量占比最大,均超过总储量的50%,且均在20~40 cm土层增幅最大,分别为53.83%和66.05%;(4)垂直剖面上,各样地土壤碳氮含量、储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5)城市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本研究中土壤容重、植被类型和微生物数量是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植被类型 氮分布 环境因子 呼和浩特市
下载PDF
焦化蜡油催化裂化产物氮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袁起民 王屹亮 +2 位作者 李春义 杨朝合 山红红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5-379,共5页
The nitrogen distribution in products during catalytic cracking of coker gas oil(CGO) was investigated in a laboratory two-staged riser catalytic cracking(TSRFCC) experimental unit with Kelamayi CGO as feedstock.The r... The nitrogen distribution in products during catalytic cracking of coker gas oil(CGO) was investigated in a laboratory two-staged riser catalytic cracking(TSRFCC) experimental unit with Kelamayi CGO as feedstoc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eration parameters,such as reaction temperature,catalyst-oil ratio and residence time,all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nitrogen distribution in the products.The nitrogen in the gas product and gasoline fraction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or residence time,which could promote the thermal cracking.However,the nitrogen in gas product and gasoline fraction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atalyst-oil ratio,which could mainly enhance the catalytic cracking.On the whole,after CGO conversion,about 50% of the total nitrogen could produce nitrogen-containing coke over catalyst,and 20% of the total nitrogen remained in heavy oil,while only a little of the total nitrogen could be transfered into diesel,gasoline and gas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蜡油 催化裂化 氮分布 积炭催化剂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碳氮分布变化及其对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5 位作者 张电学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0-195,共6页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增量NPK化肥可保持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而使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氮分布 储量变化
下载PDF
催化剂对渣油悬浮床加氢产物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文萍 任振东 +1 位作者 石斌 阙国和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67-971,共5页
以塔河稠油常压渣油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各产物中的碱性氮含量,用舟进样化学发光法测定产物中的总氮含量;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含量对产物氮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碱性氮和总... 以塔河稠油常压渣油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各产物中的碱性氮含量,用舟进样化学发光法测定产物中的总氮含量;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含量对产物氮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碱性氮和总氮含量都随馏分变重而增加,碱性氮含量增加缓慢,总氮含量急剧增加;催化剂为环烷酸铁时,对于产物中的同一馏分,其中的碱性氮和总氮含量比催化剂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时的低;对于同一催化剂,随催化剂含量的增加,汽油馏分和柴油馏分中的碱性氮和总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尾油中的碱性氮和总氮含量逐渐降低;蜡油馏分及尾油中的碱性氮与总氮的质量比约为0.300-0.390,且不随催化剂含量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床 加氢 渣油 催化剂 氮分布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彩霞 岳西杰 +3 位作者 葛玺祖 黄婷 王勇 王旭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2-649,共8页
以7年不同耕作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深松、旋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对关中土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微团聚体分布以及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旋耕、秸秆覆盖深松处理提高了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而... 以7年不同耕作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深松、旋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对关中土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微团聚体分布以及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旋耕、秸秆覆盖深松处理提高了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而秸秆还田+传统耕作和免耕处理对特征微团聚组成比例的影响较小。与传统耕作比较,旋耕、深松处理均能提高较大粒级微团聚体中(0.050-0.25 mm和0.010-0.05 mm)有机碳及全氮含量,而免耕使0.010-0.05 mm微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有所降低;旋耕、深松和免耕对小粒级微团聚体(〈0.01 mm)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0.050-0.25 mm和0.01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全氮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而与〈0.01 mm粒级微团聚体的有机碳、全氮含量不相关;土壤全氮与0.05-0.25 mm粒级的全氮、有机碳显著相关。0.01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的碳、氮与0.050-0.25 mm粒级微团聚体的碳、氮间显著正相关,而〈0.01 mm粒级微团聚体的碳、氮与其它粒级的碳、氮间不相关。从土壤微团聚体中碳、氮的分布考虑,旋耕、深松是当地较理想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微团聚体 碳、氮分布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盐胁迫下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璐 周蓓蓓 +2 位作者 侯亚玲 王全九 陈晓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7-524,共8页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在盐胁迫下对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以盆栽冬小麦种植为试验手段,在8 g/kg的盐分质量比下,设置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质量比为0(CK),1(G1),3(G3),5(G5)和7(G7)g/kg等5种施加梯度处理,分析了冬小麦株高、...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在盐胁迫下对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以盆栽冬小麦种植为试验手段,在8 g/kg的盐分质量比下,设置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质量比为0(CK),1(G1),3(G3),5(G5)和7(G7)g/kg等5种施加梯度处理,分析了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以及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盐碱地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可明显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长,添加该菌菌剂处理的株高增加2.67%~17.20%,叶面积指数增加9.10%~34.80%;②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上部分,处理G1,G3,G5,G7的根冠比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8.53%,39.23%,15.91%,25.66%;③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能提高产量,与CK相比,处理G1,G3,G5,G7的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7.49%,15.35%,8.41%,4.57%;④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施加该菌菌剂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6.94~31.06 kg/(hm2·mm),与对照相比增幅为9.00%~25.67%;⑤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土壤剖面固氮保水具有促进作用.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了21.70%~30.40%,较处理CK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量明显降低.加菌剂处理后的土壤水分散失较少.综合各指标分析结果,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施用量为3 g/kg时对于盐胁迫环境下冬小麦的种植促进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枯草芽孢杆菌 盐胁迫 根冠比 水分利用效率 氮分布
下载PDF
减压渣油热转化前后的氮分布 被引量:12
8
作者 文萍 沐宝泉 +2 位作者 于道永 王宗贤 阙国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87,共3页
以胜利、孤岛、大庆 3种减压渣油为原料 ,在高压釜反应器中 4 0 5℃、恒温 1h条件下分别进行热转化反应 ,并对原料及热转化后的残渣油 (>5 0 0℃ )进行六组分分离 ,测定了原料、残渣油及其各组分的碱性氮与总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 以胜利、孤岛、大庆 3种减压渣油为原料 ,在高压釜反应器中 4 0 5℃、恒温 1h条件下分别进行热转化反应 ,并对原料及热转化后的残渣油 (>5 0 0℃ )进行六组分分离 ,测定了原料、残渣油及其各组分的碱性氮与总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3种减压渣油中随着组分的加重 ,碱性氮和总氮含量均增大 ,渣油各组分中约有 30 %的氮为碱性氮 ,碱性氮和总氮在渣油胶质、沥青质中含量相差不大。无论是热转化前还是热转化后 ,大多数氮都存在于胶质、沥青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热转化 氮分布 组分 测定
下载PDF
单膜孔点源肥液入渗水氮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费良军 程东娟 朱兴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5,共4页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灌肥液单点源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膜孔肥液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并符合点源湿润体内土壤...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灌肥液单点源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膜孔肥液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并符合点源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和NO3--N的分布规律;根据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模型,推求得到了湿润体中土壤含水率、NO3--N浓度和湿润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上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膜孔肥液入渗的影响因素和灌水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液 单膜孔点源入渗 氮分布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辽西天然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文俊 尤文忠 +2 位作者 张慧东 魏忠平 赵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2-76,共5页
为探索我国天然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格局,研究生态脆弱边缘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辽宁西部医巫闾山3种油松林(荆条-油松林、胡枝子-油松林、华北绣线菊-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分布随着土壤剖面... 为探索我国天然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格局,研究生态脆弱边缘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辽宁西部医巫闾山3种油松林(荆条-油松林、胡枝子-油松林、华北绣线菊-油松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分布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同一土壤剖面层次内3种林分土壤碳氮分布规律不尽相同;表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密度、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地表枯落物全氮质量分数、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枯落物有机碳质量分数则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天然油松林 土壤 有机碳分布 氮分布
下载PDF
留茬对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和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朝巍 张恩和 +4 位作者 王琦 刘青林 王田涛 俞华林 尹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为减少高产农田硝态氮累积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设置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留茬方式对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土壤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留茬方式对作物籽粒、秸秆含氮量影响... 为减少高产农田硝态氮累积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设置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留茬方式对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土壤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留茬方式对作物籽粒、秸秆含氮量影响较小。间作比单作显著提高了作物的籽粒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2种作物无论间作或单作,立茬土壤0-20cm硝态氮累积显著高于焚烧和翻还,20-60cm则相反,60cm以下受留茬方式影响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残留单作小麦翻还比焚烧和立茬处理分别高11.41%和8.13%,单作玉米焚烧比立茬和翻还分别高26.97%和17.02%;植株总吸氮量小麦/玉米间作立茬和翻还分别比焚烧高9.58%和6.10%;硝态氮淋失量小麦/玉米间作平均比单作处理低30.75%,小麦/玉米间作立茬和翻还分别比焚烧处理低28.04%和10.23%。综上所述,小麦/玉米间作立茬硝态氮淋失最少,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茬 小麦/玉米间作 硝态氮分布 淋失
下载PDF
北京市集约化种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迁移速率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海军 李艳 +1 位作者 张睿昊 黄冠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70,共5页
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了当地3种主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研究了这3种体系0~10m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运移速度.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大棚内种植蔬... 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了当地3种主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研究了这3种体系0~10m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运移速度.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大棚内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大田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3种种植模式均产生了深层渗漏,试验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硝态氮运移深度为630cm,5和13a大田蔬菜种植下硝态氮运移深度分别为730和800cm,5和18a的大棚蔬菜种植下运移深度分别达730和900cm.在小麦-玉米大田种植模式下,深层硝态氮向下运移速度约为6cm.a-1,大田蔬菜和大棚区约为15~26cm.a-1.考虑到当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在9~12m,大棚种植18a后土壤内的硝态氮已经运移到或者即将进入到地下水,这会对地下水质造成直接或者潜在的污染,因此建议在设施农业种植区开展调研,并评价不同区域设施农业种植对地下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体系 大棚种植 大田种植 硝态氮分布 淋失
下载PDF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及热转化产物氮分布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文萍 于道永 +2 位作者 沐宝泉 王宗贤 阙国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32,共6页
选用克拉玛依常压渣油为原料 ,在 5 0 0ml高压釜内于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 ,初始氢气压力 7.0MPa ,反应温度分别为 4 30℃、4 35℃和 4 4 0℃ ,反应时间 1h ,催化剂用量为 80 0 μg/ g。在同样的反应温度和时间条件下... 选用克拉玛依常压渣油为原料 ,在 5 0 0ml高压釜内于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 ,初始氢气压力 7.0MPa ,反应温度分别为 4 30℃、4 35℃和 4 4 0℃ ,反应时间 1h ,催化剂用量为 80 0 μg/ g。在同样的反应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热反应。两种工艺的反应产物经常减压蒸馏 ,切割馏分范围为IBP~ 180℃、180~ 36 0℃、36 0~ 5 0 0℃和 5 0 0℃以上 ,采用非水电位滴定法测定各馏分的碱性氮含量 ,用化学发光定氮法测定各馏分的总氮含量。结果表明 ,两种反应工艺的产物中 ,各馏分的碱性氮、总氮含量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悬浮床加氢比热转化工艺更易于生成重馏分油 ,也利于含氮化合物的裂化转化。悬浮床加氢中分散型催化剂和氢气的存在有促进含氮化合物裂化转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悬浮床 加氢裂化 热转化产物 氮分布 常压渣油 原料
下载PDF
岩溶流域不同土壤剖面溶解性碳氮分布和淋失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智军 梁轩 袁道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87,93,共6页
选取了重庆青木关岩溶流域不同土壤剖面,按10 cm间隔取样,测试各种土壤溶解碳氮含量,探讨不同土壤剖面溶解碳氮分布和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岩溶流域不同地质背景、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溶解碳氮均具有横向和垂向差异。砂... 选取了重庆青木关岩溶流域不同土壤剖面,按10 cm间隔取样,测试各种土壤溶解碳氮含量,探讨不同土壤剖面溶解碳氮分布和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岩溶流域不同地质背景、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溶解碳氮均具有横向和垂向差异。砂岩区林地土壤DOC、DON和铵态氮含量高于灰岩区的土壤,而其硝态氮含量比灰岩区土壤低。灰岩区土壤DOC和DON含量为草地≈林地>退耕还林地>灌丛>耕地(稻田除外),它们均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岩溶区土壤DOC和DON与土壤pH值成反比,受富钙镁偏碱的岩溶生态环境制约,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会发生中和或螯合反应而被固定。岩溶区特殊的土壤剖面结构使得土壤DOC和DON在降雨条件下存在淋失的可能性。不同土壤剖面溶解无机氮形态以硝态氮为主,其次为铵态氮,亚硝态氮含量较低。林地铵态氮受植被类型影响较小,且低于耕地。不同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为耕地土>灌丛土>退耕还林土>草地土>林地土,其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具有累积效应,表明土壤硝态氮发生了淋溶作用,其在降雨条件下极易淋失进入岩溶地下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流域 土壤剖面 溶解性碳 氮分布 淋失
下载PDF
江苏省不同农区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辉 王绪奎 +2 位作者 许建平 张永春 艾玉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8-1036,共9页
为给江苏省耕地地力的保持和培育提供基础数据,以分布于江苏全省的297个土壤监测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江苏省域不同农区土壤碳氮分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农区分布、施肥类型及施肥量、种植制度和还田秸秆量对... 为给江苏省耕地地力的保持和培育提供基础数据,以分布于江苏全省的297个土壤监测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江苏省域不同农区土壤碳氮分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农区分布、施肥类型及施肥量、种植制度和还田秸秆量对土壤碳氮分布具有重要影响:(1)水稻土、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棕壤、潮盐土的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依次减少。(2)在水稻土中,徐淮、里下河、沿江等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而太湖和丘陵农区次之,沿海农区最低;潮土中徐淮、里下河和丘陵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而太湖农区、沿江农区次之,沿海农区最低;黄棕壤中太湖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而丘陵农区较低;潮盐土中徐淮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最高,里下河农区次之,沿江农区最低。(3)同一种土壤中,有机肥施用量高的土壤碳氮含量较高。(4)在同一种土壤中,种植蔬菜、大量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块根旱作作物(马铃薯等)、茶叶等的土壤碳氮含量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分布 农区 土壤类型 施肥
下载PDF
35CrMoA钢激光淬火/渗氮层中氮分布及耐蚀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义远 王勇 +2 位作者 绳以健 陈延坤 薛敏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2,76,共5页
对35CrMoA钢进行激光淬火/渗氮复合处理,采用SEM,XRD,EPMA,M352腐蚀系统研究了激光淬火/渗氮层的显微组织、物相、N元素分布及耐蚀性,并与气体渗氮层对比.结果表明,激光淬火/渗氮化合物层中ε-Fe3N含量较高,ζ-Fe2N相较低,表面氮浓度较... 对35CrMoA钢进行激光淬火/渗氮复合处理,采用SEM,XRD,EPMA,M352腐蚀系统研究了激光淬火/渗氮层的显微组织、物相、N元素分布及耐蚀性,并与气体渗氮层对比.结果表明,激光淬火/渗氮化合物层中ε-Fe3N含量较高,ζ-Fe2N相较低,表面氮浓度较低,渗氮层中氮分布较均匀,氮浓度降低趋势平缓,普通渗氮层表面氮浓度较高,氮浓度陡降.激光淬火后表层晶粒细小,晶界及位错增多,使γ′相双向溶解速率大于ε相储氮速率,ε相和γ′相的阻碍扩散作用降低,白亮层厚度减小,渗氮层厚度增加.激光淬火/渗氮层中Ecorr值较气体渗氮层提高,自腐蚀电流由普通渗氮层的57.68μA/cm2减小到激光/渗氮层的3.166μA/cm2,其耐蚀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 微观组织 氮分布 耐蚀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侵蚀对不同土壤颗粒级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光录 张胜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6-150,共5页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土壤肥力降低的原因,在长期水土流失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土壤颗粒分级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土壤不同颗粒级有机碳、氮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侵蚀性旱地土壤粘粒中的有机碳、...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土壤肥力降低的原因,在长期水土流失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土壤颗粒分级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土壤不同颗粒级有机碳、氮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侵蚀性旱地土壤粘粒中的有机碳、氮含量最高,粉粒次之,沙粒最低,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50μm的粘粒和粉粒中,分别占土壤总量的97.07%和85.25%;随农地土壤产沙量的增加,各颗粒级中的有机碳、氮含量呈减小趋势,土壤粘粒中的有机C/N逐渐增加,砂粒中的有机C/N逐渐减小;产沙量与土壤粘粒、粉粒和砂粒中的有机碳、氮含量间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黄土高原细小土壤颗粒的大量流失,是导致该区土壤肥力水平降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旱地土壤 土壤颗粒级 有机碳、氮分布
下载PDF
快速热氮化超薄SiO_2膜的氮分布和氮化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文修 陈蒲生 黄世平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9-274,共6页
用卤素钨灯作辐射热源,对超薄SiO2进行快速热氮化(RTN)制备了SiOxNy膜.研究了不同RTN条件下制备的SiOxNy样品的AES测量的氮纵向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下(<900℃)氯化速率是缓慢的,而在界面处因应变键容易被打破,速... 用卤素钨灯作辐射热源,对超薄SiO2进行快速热氮化(RTN)制备了SiOxNy膜.研究了不同RTN条件下制备的SiOxNy样品的AES测量的氮纵向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下(<900℃)氯化速率是缓慢的,而在界面处因应变键容易被打破,速率稍快可形成氮峰.当温度高于900℃时,氮化速率加剧,分别形成表面和界面两个氮峰.基于研究分析的结果,意图提出一种描述快速热氮化超薄SiO2的微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氮分布 化机理
下载PDF
00Cr17Ni14Mo2不锈钢高温氮离子注入层的氮分布和组织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彬 张鹏程 +1 位作者 邹觉生 陈元儒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24,共4页
研究了在150℃~460℃范围内氮离子注入00Cr17Ni14Mo2奥氏体不锈钢后,注入层的氮分布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注入层的氮分布和表面组织结构依赖于注入温度。注入温度高于250℃,氮发生了明显的扩散,氮离子的表... 研究了在150℃~460℃范围内氮离子注入00Cr17Ni14Mo2奥氏体不锈钢后,注入层的氮分布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注入层的氮分布和表面组织结构依赖于注入温度。注入温度高于250℃,氮发生了明显的扩散,氮离子的表观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较好地满足Arrhenius方程;与低温离子注入相比,表面含氮层深度呈数量级的增加,且氮离子的保持剂量率随注入温度升高而增加。注入温度高于35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00CR17NI14MO2 氮分布 组织
下载PDF
土壤容重对蓄水坑灌入渗及水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京玲 贾亚敏 孙西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7,21,共4页
为探讨土壤容重对蓄水坑灌入渗和水氮分布的影响,试验采用30°扇柱体有机玻璃土箱,高120 cm,半径100 cm,设置3个土壤容重水平:1.3、1.4、1.47 g/cm3。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土壤容重对肥液入渗、含水率分布、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 为探讨土壤容重对蓄水坑灌入渗和水氮分布的影响,试验采用30°扇柱体有机玻璃土箱,高120 cm,半径100 cm,设置3个土壤容重水平:1.3、1.4、1.47 g/cm3。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土壤容重对肥液入渗、含水率分布、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坑灌条件下,累积入渗量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容重下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之间均符合Kostiakov入渗模型。随土壤容重的增大,湿润体范围逐渐减小,在分布1 d内,0~6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增大。土壤铵态氮含量随土壤容重的增大在不同径向方向上变化不一致。不同容重下深层湿润锋处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为:1.47 g/cm3>1.4 g/cm3>1.3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坑灌 土壤容重 氮分布 入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