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饵料种类及浓度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生理代谢及碳氮收支的影响
1
作者 任鹏 刘敬灿 +5 位作者 鲍凌翔 胡青松 张兴志 彭金霞 王爱民 刘春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9-987,共9页
为了探究饵料种类及浓度对翡翠贻贝生理代谢和碳氮收支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了3种微藻饵料(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及3个饵料浓度(2.2、4.4和6.6 mg/L,干重)交互作用下翡翠贻贝的摄食率、呼吸率、排泄率、排粪率及钙... 为了探究饵料种类及浓度对翡翠贻贝生理代谢和碳氮收支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了3种微藻饵料(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及3个饵料浓度(2.2、4.4和6.6 mg/L,干重)交互作用下翡翠贻贝的摄食率、呼吸率、排泄率、排粪率及钙化率,继而对翡翠贻贝在相应条件下的碳氮收支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翡翠贻贝摄食率受微藻种类影响不明显,但随饵料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呼吸率和排泄率主要受饵料种类影响,且饵料种类和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高饵料浓度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组呼吸率高于亚心形扁藻组和球等鞭金藻组;饵料种类和浓度显著影响翡翠贻贝排粪率,在相同饵料浓度下,牟氏角毛藻处理组排粪率高于其他两种微藻组;同种微藻条件下,排粪率随饵料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翡翠贻贝钙化率受饵料种类及浓度影响不显著。碳收支方面,排粪碳与生长碳占翡翠贻贝所摄食碳量的78.37%~96.22%。各饵料组生长碳占比随饵料浓度增加而升高,投喂高浓度(4.4和6.6 mg/L)球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的翡翠贻贝生长碳占比较高(71.75%~74.49%)。氮收支方面,球等鞭金藻组和亚心形扁藻组翡翠贻贝生长氮随饵料浓度增加而增加,而排泄氮呈相反趋势。低饵料浓度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组生长氮和排粪氮最高,而排泄氮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贻贝 微藻种类 饵料浓度 氮收支
下载PDF
2000-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区玉米生产系统氮收支平衡分析
2
作者 何雨鸿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7期126-133,共8页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国广泛种植。氮素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探究玉米生产系统的氮素输入和输出状态,有助于明确其资源利用与生长状况。以我国31个省市区的玉米生产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定量识别区域农作物中玉米的氮素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国广泛种植。氮素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探究玉米生产系统的氮素输入和输出状态,有助于明确其资源利用与生长状况。以我国31个省市区的玉米生产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定量识别区域农作物中玉米的氮素流动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31个省市区的玉米氮素输入量和输出量整体上呈波动增长,部分省市区的玉米氮素流动量变少,其中黑龙江省的玉米氮素输入量与输出量占比最高(12.56%),吉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区次之,占比分别为12.19%、10.59%和8.92%,可见北方省市区的玉米氮素输入与输出量占比相对较高。海南(0.0264%)、上海(0.013%)、西藏(0.012%)是我国玉米氮素流动相对最低的省市区。2)各省市区以灌溉水氮输入量(FSIN_(irr))和生物固氮量(FSINbnf)居多,其次为种子氮输入量(FSIN_(see))、大气氮沉淀量(FSIN_(dep)),种植废物还田(FSIN_(str))最少;各省市区玉米农作物氮输出量(FSOUT_(cro))占氮素输出总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大气释放氮损失量(FSOUT_(atm))、肥料淋失氮损失量(FSOUTgro),肥料流失氮损失量(FSOUT_(sur))最少。3)2000—2020年全国玉米氮输入量385478.73万t,输出量6154.87万t,氮素输入是31个省市玉米生产氮素流动的主要方式。提出加强农田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举措,为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氮素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产系统 氮收支 流动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氮收支的估算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邓美华 谢迎新 +2 位作者 熊正琴 邢光熹 颜晓元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09-1716,共8页
根据2002年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氮的收支及人为扰乱了的氮循环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输入的氮量达2.94Tg.a-1(1Tg=1012g),单位国土面积接收的氮量(291kg.hm-.2a-1)4.5倍... 根据2002年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氮的收支及人为扰乱了的氮循环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输入的氮量达2.94Tg.a-1(1Tg=1012g),单位国土面积接收的氮量(291kg.hm-.2a-1)4.5倍于全国平均水平,陆地氮通量(224kg.hm-.2a-1)不仅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也远远高于北大西洋沿岸的欧美国家.大部分输入氮源与农业有关.2002年该经济区支出氮量1.66~1.95Tg.a-1,盈余氮0.99~1.28Tg.a-1.可以预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将面临氮过量引发的严重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氮收支 陆地通量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室内封闭式养殖水质变化与氮收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臧维玲 杨明 +4 位作者 戴习林 张煜 侯文杰 刘永士 丁福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9-1024,共6页
采用模式Ⅰ(臭氧机、增氧机、净水网与复合微生物制剂等)与模式Ⅱ(增氧机、净水网、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漂白粉精等)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探讨了养殖池水质变化规律及氮收支状况。结果表明,在80d养殖过程中,两模式所调控的养... 采用模式Ⅰ(臭氧机、增氧机、净水网与复合微生物制剂等)与模式Ⅱ(增氧机、净水网、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漂白粉精等)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探讨了养殖池水质变化规律及氮收支状况。结果表明,在80d养殖过程中,两模式所调控的养殖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对虾生长的安全范围。其中以模式Ⅰ与模式Ⅱ分别调控水质的1号与3号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值为:pH分别为7.92与7.96,DO分别为6.43与6.37mg·L-1,TAN分别为0.517与0.558mg·L-1,NO2-N分别为0.396与0.318mg·L-1,异养菌总数6863与19cfu·mL-1,弧菌数分别为13456与25cfu·mL-1。两池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18和1.02kg·m-3。两试验池氮收支估算结果为:投入饲料氮分别占氮总输入94.6%与95.3%,水层与虾苗含氮共占5.4%与4.7%;水层氮(含排污水)占氮总输出50.7%与58.3%,其近似于通常泥底养虾塘水层与底泥含氮之和占氮总输出的比例,其次是收获对虾占氮总输出31.9%与25.3%,池水渗漏等损失输出氮量占氮总输出17.4%与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水质 饲料 氮收支 封闭式养殖
下载PDF
摄食水平对几种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丽华 陈浩如 +1 位作者 黄洪辉 黄良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0-478,共9页
采用生物能量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时军曹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10.0 g)、青石斑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5.5 g)和卵形鲳鲹幼鱼(平均初始体重7.7 g)的生长和氮收支,建立了生长和氮排泄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军曹... 采用生物能量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时军曹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10.0 g)、青石斑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5.5 g)和卵形鲳鲹幼鱼(平均初始体重7.7 g)的生长和氮收支,建立了生长和氮排泄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军曹鱼幼鱼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在9%和饱食两个摄食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饱食时,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速率接近而明显低于军曹鱼幼鱼的。军曹鱼幼鱼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9%/d摄食水平组有最大值,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持续增长,在饱食摄食水平时有最大值;饱食时,军曹鱼和青石斑鱼幼鱼的食物转化效率接近而明显高于卵形鲳鲹幼鱼的。3种海水鱼摄食氮、排粪氮、生长氮和排泄氮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比较可知,军曹鱼幼鱼的摄食氮和排泄氮均最大,而青石斑鱼幼鱼的最小。军曹鱼、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饱食和次饱食摄食水平时的氮收支方程分别为100CN=7.7(6.0)FN+22.6(31.3)GN+69.7(62.68)UN、100CN=2.7(2.8)FN+20.9(8.4)GN+76.4(88.8)UN和100CN=1.8(1.4)FN+12.8(9.3)GN+85.4(89.3)UN(氮收支方程括号中的为次饱食数据);3种海水鱼饱时和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排粪的比例较小且变化不大,军曹鱼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饱食时的大而用于排泄的比例较饱食时的小,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则相反。因此,鱼类的氮排泄率和氮收支方程存在种间差异,而当食物中氮含量较为接近时,摄食量增大是导致鱼类氮排泄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考虑生长、食物转化效率、氮排泄和氮收支方程各因素,可得出在实验的生长阶段,3种海水养殖鱼中,军曹鱼幼鱼的最佳摄食水平为次饱食摄食水平(9%/d或约为饱食摄食水平的70%),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最佳摄食水平为饱食摄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青石斑鱼 卵形鲳鲹 生长 氮收支 摄食水平
下载PDF
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军曹鱼幼鱼生长及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丽华 陈浩如 +1 位作者 黄洪辉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101,共8页
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小沙丁鱼肉—NSF,鳗鱼配合饲料—CEFF,海水鱼配合饲料—CMFF)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平均初始体重约28g)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饵料种类时的生长—摄食关系和氮排泄... 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小沙丁鱼肉—NSF,鳗鱼配合饲料—CEFF,海水鱼配合饲料—CMFF)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平均初始体重约28g)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饵料种类时的生长—摄食关系和氮排泄—摄食关系。结果表明,投喂3种不同饵料的军曹鱼幼鱼湿重、干重和氮特定生长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投喂NSF和CEFF组的特定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表现为减速增长曲线,投喂CMFF组的表现为直线;饱食时,投喂NSF和CEFF组的特定生长率接近而明显高于投喂CMFF组。投喂NSF和CEFF组的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长或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饱食或次饱食(约为饱食量的70%)摄食水平组有最大值,而投喂CMFF组的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持续增长,在饱食摄食水平时有最大值;除食物湿重转化效率外,投喂NSF组的食物转化效率最高,其次为投喂CEFF组,而两者均明显高于投喂CMFF组。3个饵料组的军曹鱼幼鱼摄食氮、排粪氮、生长氮和排泄氮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投喂NSF和CEFF组的摄食氮、生长氮和排泄氮明显高于投喂CMFF组,而投喂CMFF组的排粪氮最高,其次为投喂CEFF组,且两者明显高于投喂NSF组。军曹鱼幼鱼投喂NSF、CEFF和CMFF时饱食和次饱食摄食水平的氮收支方程分别为:100CN=1.1(0.9)FN+27.0(29.3)GN+71.9(69.8)UN、100CN=5.2(4.3)FN+27.0(28.7)GN+67.8(67.0)UN和100CN=9.9(8.4)FN+21.6(10.1)GN+68.5(81.5)UN(氮收支方程括号中的为次饱食数据);3个饵料组军曹鱼幼鱼饱时和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排粪的比例较小且变化不大,投喂NSF和CEFF组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饱食时略大而用于排泄的比例较饱食时略小,但投喂CMFF组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生长的比例明显高于而用于排泄的比例明显低于次饱食摄食水平时。因此,军曹鱼幼鱼的氮排泄和氮收支方程受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双重因素的影响,但不管投喂何种饵料,摄食氮增大是导致鱼类氮排泄增加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生长、食物转化效率、氮排泄和氮收支方程各因素,军曹鱼由幼鱼优先选择投喂的饵料为NSF,其次为CEFF,在本实验的生长阶段,两者的适宜投喂水平以占饱食量的70%—100%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 摄食水平 饵料种类 生长 氮收支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氮收支估算及污染潜势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劲松 刘京 +3 位作者 方芳 孙军益 孙志伟 杜立刚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147,共7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氮素收支情况,进行污染潜势评价,对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新政小流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氮输入量为918.26kg/(hm2.a),输出量为569.46kg/(hm2.a)。化肥氮是小流域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占氮输入总量的57.63%... 为了解三峡库区氮素收支情况,进行污染潜势评价,对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新政小流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氮输入量为918.26kg/(hm2.a),输出量为569.46kg/(hm2.a)。化肥氮是小流域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占氮输入总量的57.63%;作物收获是小流域氮的主要输出方式,占氮输出总量的36.22%;小流域氮损失负荷为258.77kg/(hm2.a),气态氮损失是流域氮损失的主要形式,占流域损失氮总量的65.11%;流域氮养分平衡指数为3.4,氮素盈余负荷为348.80kg/(hm2.a),是流失风险值180kg/(hm2.a)的1.94倍,坡耕地氮污染潜势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氮收支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日粮水平对黑鲷幼鱼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军 徐世宏 薛玉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8-373,共6页
于1994年8-11月进行4次黑鲷幼鱼摄食-生长实验,平均水温为26.8,24.4,20.1和14.8℃,每次实验分4个日粮水平(停食-饱食),分别对单位体重日氮摄取、粪便氮、氮排泄和氮生长进行测定和估计。结果表明,氮收支各组分的单位体重日... 于1994年8-11月进行4次黑鲷幼鱼摄食-生长实验,平均水温为26.8,24.4,20.1和14.8℃,每次实验分4个日粮水平(停食-饱食),分别对单位体重日氮摄取、粪便氮、氮排泄和氮生长进行测定和估计。结果表明,氮收支各组分的单位体重日平均量随日粮水平的降低而减少,氮排泄、氮生长与氮摄取、氮吸收分别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氮收支组分以占氮摄取百分比表示时,粪便氮、氮排泄随日粮水平的降低而增加,氮生长则是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同时,对黑鲷幼鱼在不同的日粮水平下的氮生长效率和吸收效率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氮收支 日粮水平 幼鱼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以及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文霞 申玉春 +1 位作者 李再亮 叶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9-53,共5页
为了探讨投饵对对虾的影响,作者研究了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以及氮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生长率、饲料系数、氮生长效率以及部分消化免疫酶活力有显著影... 为了探讨投饵对对虾的影响,作者研究了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以及氮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生长率、饲料系数、氮生长效率以及部分消化免疫酶活力有显著影响。日投喂5次实验组获得较高的存活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以及较低的饲料系数。投喂频率与特定生长率间呈二次曲线关系,投喂频率为4.45次时,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摄食氮、生长氮和排泄氮和排粪氮,以日投喂频率2次为最低,5、6次较高。高投喂频率组获得较高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消化酶 免疫酶 氮收支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下载PDF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氮收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硕 董双林 王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1-86,共6页
研究在20、25和30℃的正常海水(盐度为31)和5个盐度、水温为2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规格中国对虾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的氮收支.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氮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盐度为5时... 研究在20、25和30℃的正常海水(盐度为31)和5个盐度、水温为2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规格中国对虾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的氮收支.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氮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盐度为5时氮摄食率最小为11.78mg·g-1d-1,盐度为13时最大为13.88mg·g-1d-1.生长氮的比例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减小;盐度为20的生长氮比例最大为26.52%,此时的特定生长率也最大为7.8%,盐度为5时的最小.中国对虾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的平均氮收支模式分别为100I=27.63G+3.58E+1.66F+67.13U;100I=18.34G+4.10E+6.07F+71.49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氮收支 沙蚕 配合饲料 养殖
下载PDF
双齿围沙蚕-牙鲆网箱综合养殖模型碳、氮收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房景辉 张继红 +4 位作者 吴文广 毛玉泽 高亚平 蒋增杰 方建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0-397,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相同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鱼苗网箱养殖密度(密度5尾/箱,鱼苗体质量约21 g),分别与不同数量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lbuhitensis,0 g,50 g,70 g,90 g)混合养殖,4个实验组分别记作C、S1、S2和S3,...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相同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鱼苗网箱养殖密度(密度5尾/箱,鱼苗体质量约21 g),分别与不同数量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lbuhitensis,0 g,50 g,70 g,90 g)混合养殖,4个实验组分别记作C、S1、S2和S3,网箱规格为Ф60 cm&#215;30 cm。各实验组设3个平行组,实验进行40 d。牙鲆和沙蚕在称重前均饥饿24 h,同时取5尾牙鲆和20 g沙蚕作为实验初始样品。实验期间,每天07:30和18:00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根据对照组饵料剩余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每个实验单元的投饵量基本一致,此过程中不处理残饵和粪便。实验单元采用微流水,流量为250~500 L/d。实验期间,24 h持续微量充气。至实验结束时,全部生物饥饿24 h。将其全部取出,擦干体表水分,称重后置于70℃干燥箱中烘干至衡重,研磨、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C)的底质积累碳、氮量最高,各实验组水体净输出的氮和有机碳量以及呼吸碳量分别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是碳、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在输出各项中,各个实验组水体净输出氮占输出氮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系统净排放氮以对照组所占比例最高,但与S1和S2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底质积累氮所占输出氮比例显著高于S2和S3组(P〈0.05)。对照组底质积累碳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对照组和 S1组的水体净输出有机碳比例显著高于 S3组(P〈0.05),而 S3组碳净排放占碳输出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 S1组(P〈0.05)。碳、氮产投比均以对照组最低。在本研究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在综合养殖模型中可利用牙鲆网箱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便,减少底质碳、氮积累,提高产投比,综合养殖模型既可以降低碳、氮排放,又可以增加产品产出。结论认为,网箱养殖牙鲆搭配双齿围沙蚕的综合养殖模型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双齿围沙蚕可以作为牙鲆网箱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便的一道有效处理屏障,此模型在港湾和围堰鱼类网箱养殖中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牙鲆 双齿围沙蚕 氮收支 环境修复 综合养殖模型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生长过程中氮收支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振华 刘晃 +1 位作者 宿墨 吴凡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89,共5页
为充实有关鱼类氮收支研究数据,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研究了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从鱼种(18 g)生长至成鱼(180 g)过程中氮收支变化。试验为期73 d,每日饱食投喂并收集鱼粪,溶解氧质量浓度为8.0~6.0 mg·L-1,p... 为充实有关鱼类氮收支研究数据,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研究了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从鱼种(18 g)生长至成鱼(180 g)过程中氮收支变化。试验为期73 d,每日饱食投喂并收集鱼粪,溶解氧质量浓度为8.0~6.0 mg·L-1,pH为7.5~6.5,水温为24~30℃。在鱼均质量达到50 g、100 g和180 g时测定并计算当前生长阶段氮收支。结果表明,生长氮比例在养殖初期最高(64%),养殖中期最低(47%);粪氮比例在养殖中期最高(9%),养殖初期和末期分别为5%和4%;排泄氮比例随鱼的生长而逐渐增加。此外,试验期间水中总氮增加速度在养殖中期减慢,养殖末期再次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氮收支 生长
下载PDF
长江口3种贝类碳、氮收支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吕昊泽 刘健 +2 位作者 陈锦辉 沈和定 吴杨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2,共6页
以春季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兰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3种双壳贝类的碳、氮收支情况。结果表明,(1)3种... 以春季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兰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3种双壳贝类的碳、氮收支情况。结果表明,(1)3种双壳贝类从滤食藻类中摄取的有机碳源主要通过呼吸代谢消耗、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少部分随排泄代谢产物流出,余下的碳主要用作贝类自身的生长。缢蛏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摄食碳)=20.17F(粪便碳)+50.05R(呼吸碳)+9.86U(排泄碳)+19.92P(生长碳),河蚬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31.29F+37.40R+5.05U+26.26P,光滑河兰蛤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4.13F+33.08R+11.05U+11.74P。(2)由于贝类在呼吸代谢中没有氮排放,故3种贝类的生长氮占总摄食氮的比例较碳大。因此,缢蛏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摄食氮)=28.22F(粪便氮)+49.38U(排泄氮)+22.40G(生长氮),河蚬的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5.05F+23.99U+30.96G,光滑河兰蛤的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6.97F+32.95U+20.0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氮收支 生长率 生态效率
下载PDF
摄食水平对翘嘴鳜幼鱼体组成、生长、排粪、排泄及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乾 梁旭方 +4 位作者 刘奕鸿 蒋浩 刘沫洋 易提林 张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4,共6页
利用生物能量学的方法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幼鱼(初始体质量2.52~3.79 g,平均体质量3.11 g)在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3%、4%、饱食)下的体组成、生长、排泄、排粪及氮收支,建立生长、氮排泄、排粪与摄食水... 利用生物能量学的方法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幼鱼(初始体质量2.52~3.79 g,平均体质量3.11 g)在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3%、4%、饱食)下的体组成、生长、排泄、排粪及氮收支,建立生长、氮排泄、排粪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试验水温为26.5~28.0℃,平均水温27.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鱼体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食物转化效率呈增大趋势,吸收效率略微增加,特定生长率呈线性增长趋势。排泄氮(UN)、粪便氮(FN)随着摄食水平增加显著增加,排泄氮、粪便氮与摄食水平(LR)的关系可分别用回归方程描述为:UN=0.449 6LR+0.097 9,FN=0.078 1LR+0.019 2。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用于生长的氮所占比例呈增大趋势,排泄氮和粪便氮比例呈减少趋势,饱食时的氮收支方程为:100CN=45.20GN+7.46FN+47.34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幼鱼 摄食水平 体组成 生长 排粪 排泄 氮收支
下载PDF
温度和体质量对军曹鱼生长及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丽华 陈浩如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7-1534,共8页
为调查军曹鱼生长和氮收支与温度和体质量的关系,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开展了不同温度(21、27和33 ℃)和体质量(10、20、50和100 g)对军曹鱼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研究,并建立了生长——温度/体质量关系及不同温度和体质量... 为调查军曹鱼生长和氮收支与温度和体质量的关系,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开展了不同温度(21、27和33 ℃)和体质量(10、20、50和100 g)对军曹鱼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研究,并建立了生长——温度/体质量关系及不同温度和体质量条件下的氮收支方程。结果显示:(1)温度和体质量对军曹鱼生长影响显著,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军曹鱼在实验的最高水温(33 ℃)及最小体质量(10 g)时生长最快,在实验的最低水温(21 ℃)及最大体质量(100 g)时生长最慢。(2)实验的体质量范围内,军曹鱼特定生长率均随水温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军曹鱼特定生长率随体质量增加呈减速下降趋势,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幂函数定量描述。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模型LnSGR=a bLnW cT dT2 eTLnW能较好地拟合军曹鱼特定生长率、温度及体质量间的关系。(3)军曹鱼摄食氮、排粪氮、排泄氮和生长氮受温度和体质量影响显著,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体质量增加趋于减少。(4)不同温度和体质量组军曹鱼氮收支方程存在差异,且温度对氮收支方程的影响大于体质量。对同一体质量组,水温27和33 ℃时生长氮占食物氮的比例明显高于水温21 ℃时,而水温27和33 ℃时代谢氮占食物氮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水温21 ℃时;对同一温度组,军曹鱼氮收支方程变幅较小。(5)在所有氮收支方程中,摄食氮用于排泄的比例大于68%。研究表明,在实验的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环境温度偏低不利于军曹鱼生长;排泄是军曹鱼氮支出的最主要途径;水温27~33 ℃时军曹鱼氮收支方程相对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温度 体质量 生长 氮收支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典型种植模式氮收支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京 郭劲松 +2 位作者 方芳 陈猷鹏 李哲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1-547,共7页
调查分析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的氮收支情况,对氮流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1 372.12 kg/(hm2.年),损失量504.29 kg/(hm2.年),盈余量724.94kg/(hm2.年),盈余率49.55%;果林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565.5... 调查分析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的氮收支情况,对氮流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1 372.12 kg/(hm2.年),损失量504.29 kg/(hm2.年),盈余量724.94kg/(hm2.年),盈余率49.55%;果林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565.56 kg/(hm2.年),损失量182.96kg/(hm2.年),盈余量405.42 kg/(hm2.年),盈余率64.77%;水田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234.71kg/(hm2.年),损失量159.86 kg/(hm2.年),盈余量47.78 kg/(hm2.年),盈余率15.40%.紫色土坡耕地的旱地和果林呈现氮流失风险,过量施肥和肥料配比不合理是造成旱地和果林氮流失风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化学 三峡库区 紫色土 氮收支 种植模式 污染潜势 高强度开发 非点源污染 污染防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动植物蛋白比对大菱鲆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红娟 孙敬武 +3 位作者 赵庆超 张瑞玲 刘海燕 杨振才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动植物蛋白比配合饲料对大菱鲆消化率和氮收支平衡的影响。采用膨化大豆、谷朊粉、发酵豆粕、啤酒酵母为植物蛋白源,白鱼粉和乌贼肝粉为动物蛋白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4种动植物蛋白比为1?1、2?1、3?1、4?1的试验饲料(...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动植物蛋白比配合饲料对大菱鲆消化率和氮收支平衡的影响。采用膨化大豆、谷朊粉、发酵豆粕、啤酒酵母为植物蛋白源,白鱼粉和乌贼肝粉为动物蛋白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4种动植物蛋白比为1?1、2?1、3?1、4?1的试验饲料(分别为饲料1、饲料2、饲料3和饲料4),对初体重为140 g的大菱鲆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8尾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动物蛋白比例的降低,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呈降低趋势,各组之间的干物质消化率和磷消化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1组的能量消化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粗蛋白消化率除饲料2组和饲料3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氮收支中,吸收氮占摄入氮的比例达到了显著的差异(P<0.05),饲料4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饲料1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2组和饲料3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1组的生长氮占摄入氮的比例(氮的生长效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其它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排泄氮占吸收氮的比例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植物蛋白源替代大菱鲆配合饲料中的动物蛋白源后显著降低了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当动植物蛋白比在2?1以上,氮的生长效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试验中大菱鲆配合饲料中的最适动植物蛋白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不同动植物蛋白比 消化率 氮收支
下载PDF
温度对日本刺沙蚕氮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勇 线薇薇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1-316,共6页
探讨了不同温度下(17、20、23、26、29℃)日本刺沙蚕的氮生长和氮收支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氮、生长氮、氮的饵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性的影响,且均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到达最大值后(26℃),随温度的... 探讨了不同温度下(17、20、23、26、29℃)日本刺沙蚕的氮生长和氮收支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氮、生长氮、氮的饵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性的影响,且均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到达最大值后(26℃),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温度对氮的吸收效率无显著影响。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日本刺沙蚕的最佳氮生长温度为23~26℃。试验结果显示,日本刺沙蚕在适宜温度下获得较高的氮生长主要归因于较高的摄食氮和氮的饵料转化率。温度对日本刺沙蚕氮收支各组分均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排泄氮的比例26℃最小,而后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增大,这与生长氮和粪便氮比例的变化趋势相反。粪便氮的比例较小且变化不剧烈,为6.43%~9.40%。因此,排泄氮的比例和生长氮的比例主导着日本刺沙蚕的氮收支模式。日本刺沙蚕在5个温度下的平均氮收支方程为100CN=49.2GN+43.3UN+7.5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刺沙蚕 温度 生长 氮收支
下载PDF
北江流域氮收支估算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法锦 贾国东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根据2006年北江流域的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该地区氮的收支进行了估算和环境影响分析。2006年北江流域的氮输入量为39.52×104t,单位国土面积接收的氮量为84.61kg/hm2·a,稍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也高于世界一些大河流域。... 根据2006年北江流域的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该地区氮的收支进行了估算和环境影响分析。2006年北江流域的氮输入量为39.52×104t,单位国土面积接收的氮量为84.61kg/hm2·a,稍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也高于世界一些大河流域。在氮的输出中,约38.61﹪的氮通过珠江口输送到中国南海,27.80﹪的氮通过反硝化和9.13﹪的氮通过氨挥发进入大气,剩余24.46﹪的氮储存在流域内。研究发现,北江流域的主要氮输入源均与农业活动有关,氮输入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较大,单位面积接收总氮量主要受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流域 氮收支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中华假磷虾碳氮收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东晖 李少菁 +2 位作者 陈峰 王桂忠 陈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新近孵化的卤虫(Artemia salina)为食物,观测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雌性成体、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的碳氮收支.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呈线性提高,成体未出现饱和现象,反映其较高的摄食潜...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新近孵化的卤虫(Artemia salina)为食物,观测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雌性成体、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的碳氮收支.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呈线性提高,成体未出现饱和现象,反映其较高的摄食潜力.呼吸率(碳消耗率)与碳的摄食率及同化率分别呈线性正相关,比动力作用分别为9%~16%(摄入碳)和10%~17%(同化碳)以后期幼体更小.总氮排泄率与氮的摄食率及同化率也分别呈显著正相关,但仔虾例外.排粪率随摄食率升高而提高,从而同化效率与摄食率无关,介于0.84~0.95.食物氮源是中华假磷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当摄食率低于10μg(mg·d)(千重)时,假磷虾呈负生长.同化的氮以排泄消耗为主,体质生长次之,而蜕皮损失最少.同化的碳也以呼吸消耗和体质生长居多,但随摄食率有变化,蜕皮损失最少.在成熟雌体,估算的生殖生长(碳、氮)比蜕皮损失略高.净生长效率随摄食率(及同化率)升高而升高.达一定值后,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净生长效率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假磷虾 氮收支 厦门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