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对晚播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1
作者 王慧 张晓 +5 位作者 朱冬梅 刘大同 高致富 李曼 李东升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4-1302,共9页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在晚播条件下(较适播期推迟20 d播种),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材料,设置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两种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3种基追比(基肥∶分蘖肥...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在晚播条件下(较适播期推迟20 d播种),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材料,设置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两种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3种基追比(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对晚播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较优组合。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氮肥基追比对扬麦29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由210 kg·hm^(-2)增至270 kg·hm^(-2),扬麦29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增加;随氮肥后移,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基追比3∶3∶4处理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比5∶1∶4和7∶1∶2高2.27%和7.69%。施氮量和氮肥基追比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等品质指标有极显著影响,而对籽粒硬度、吸水率、水SRC和蔗糖SRC影响不显著。增加施氮量或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等指标,在270 kg·hm^(-2)施氮量或210 kg·hm^(-2)施氮量、基追比3∶3∶4运筹下的面包评分均大于80分,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晚播条件下,强筋小麦扬麦29在施氮量270 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3∶3∶4可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 强筋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氮肥运筹与化学调控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帅 苏雨婷 +3 位作者 李海容 郭宋源 陈平平 易镇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株两优819及晚稻品种H优518、盛泰优018为材料,于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设计3种氮肥运筹方式N1、N2、N3(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分别为7∶2∶1、6∶3∶1、5∶4∶1)与2种化学调控剂多效唑(C1)、壳寡糖(C2)双因素试... 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株两优819及晚稻品种H优518、盛泰优018为材料,于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设计3种氮肥运筹方式N1、N2、N3(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分别为7∶2∶1、6∶3∶1、5∶4∶1)与2种化学调控剂多效唑(C1)、壳寡糖(C2)双因素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早、晚稻各品种产量均以N2C2处理的最高,主要通过提高植株有效穗数而增产;与N1相比,N2和N3降低了茎秆高度、节间长度和重心高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茎秆抗倒伏能力增强,且N2优于N3处理;与对照处理(C3,喷施清水)相比,C1和C2均降低了水稻茎秆高度、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从而提高了水稻抗倒伏能力;从互作效应来看,N2C1、N2C2和N3C1处理的茎粗和茎壁厚度较大,倒3与倒4节节间长度较短,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较高,倒伏指数较低。综合考虑各品种倒伏指数和产量性状,N2C2处理,即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比例为6∶3∶1条件下,于拔节初期喷施壳寡糖,可在提高双季稻抗倒伏能力的同时获得最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氮肥运筹 多效唑 壳寡糖 化学调控 产量 抗倒伏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的调控效应
3
作者 景娜 高玉红 +5 位作者 张巧霞 文明 崔政军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T3:1/3基施+1/3分茎初期追施+1/3现蕾初期追施)互作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胡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及籽粒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胡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则呈降低的趋势。从同一氮肥水平不同施肥时期来看,上述指标均表现为T2处理最高。氮肥综合运筹表现为N2T2处理的胡麻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分别较传统模式(N3T1)显著提高。其中,硝酸还原酶提高14.21%~34.93%,亚硝酸还原酶提高18.66%~29.27%,谷氨酰胺合成酶提高14.92%~55.82%,氮素积累量提高10.63%~36.74%;较不施氮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2.75%~54.84%、23.62%~69.81%、43.61%~78.09%和23.33%~57.88%。籽粒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N2T2处理较高,分别较其它处理平均提高14.35%、4.20%%、28.45%和17.37%。相关分析表明,胡麻氮素积累量与氮代谢酶活性、氮素转运、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120 kg·hm^(-2)氮肥按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可显著提高胡麻氮代谢酶活性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实现旱地胡麻高效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氮肥运筹 氮代谢酶活性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运筹与硅锌肥配施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聂新星 陈晨 +5 位作者 张敏敏 段小丽 洪俊 周雷 曹文 杨利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_(7+3+0)、N_(5+3+2)和N_(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_(7+3+0)、N_(5+3+2)和N_(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虾稻1号产量整体表现为N_(7+3+0)<N_(5+3+2)≈N_(3+3+4)。提高氮肥在穗肥中的比例,虾稻1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配施硅肥或硅锌肥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应,但对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N_(5+3+2)运筹方式可实现虾稻1号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而配施硅锌肥有助于其产量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硅肥 锌肥 虾稻1号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灌浆、花后干物质转运及植株糖含量影响
5
作者 刘童 夏文君 +5 位作者 彭小爱 卢茂昂 曹磊 张玲 何贤芳 朱玉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1-779,共9页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氮肥运筹对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小麦干物质转运、籽粒灌浆特性、植株糖含量及产量等影响。【方法】以小麦白湖麦1号为试验材料,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3个施氮量:180、210、240 kg/hm^(2);3个基追比:5∶1∶4、7∶1∶2、...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氮肥运筹对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小麦干物质转运、籽粒灌浆特性、植株糖含量及产量等影响。【方法】以小麦白湖麦1号为试验材料,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3个施氮量:180、210、240 kg/hm^(2);3个基追比:5∶1∶4、7∶1∶2、5∶4∶1)对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小麦干物质转运、氮肥利用、籽粒灌浆特性以及植株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开花期与成熟期干物质分配量呈上升趋势,而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则呈现先高再低的趋势,以210 kg/hm^(2)的施氮量为最高;相同施氮水平,基追比7∶1∶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条件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以及产量为最高。在相同基追比处理下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小麦灌浆持续时间与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日,而小麦籽粒干重、理论千粒重以及平均灌浆速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基追比5∶1∶4有利于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且将籽粒灌浆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及较高的籽粒干重。施氮提高了叶片的同化物生产能力,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对成熟期茎秆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进一步分析,增施氮肥降低了茎秆蔗糖浓度,提高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结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白湖麦1号小麦高产的氮肥施用量应以210 kg/hm^(2)为最佳,而基追比应参考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干物质积累 籽粒灌浆特性 植株糖代谢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
作者 关常铮 段玉婷 +3 位作者 刘风 罗龙欣 祝海竣 王学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与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于2022—2023年,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以Y两优911为试材,设2种灌溉方式(W1.淹水灌溉;W2.湿润灌溉)和3种氮肥运筹(N1:基肥∶蘖肥∶穗肥=5∶3∶2;N2:基肥∶...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与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于2022—2023年,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以Y两优911为试材,设2种灌溉方式(W1.淹水灌溉;W2.湿润灌溉)和3种氮肥运筹(N1:基肥∶蘖肥∶穗肥=5∶3∶2;N2:基肥∶蘖肥∶穗肥=3∶4∶3,N3:基肥∶蘖肥∶穗肥∶粒肥=3∶4∶2∶1),不施氮肥为对照(CK1.淹水灌溉;CK2.湿润灌溉),测定各处理组合下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结果表明,与W1相比,W2处理下水稻LAI在生育前期LAI较低,生长中后期W2处理LAI整体表现较高;SPAD值以W1处理较高,但生育后期SPAD值差异不显著;在相同的灌溉条件下,与N1相比,N2、N3处理能够延缓水稻生育后期LAI与SPAD值的下降;W2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较W1处理增加6.61%~16.37%,氮肥运筹下生育前中期干物质量以N1较高,生育后期干物质量以N1、N3较高;W2模式比W1模式增产7.59%~10.47%;2种灌溉模式下均以N3处理产量表现最佳,W2N3处理要比其他处理增产3.24%~14.53%,W2N3处理虽然有效穗数较低,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有所提高,从而使产量提高;2 a间,氮素总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以W2N2与W2N3较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与氮素收获指数均为W2N3较高,氮肥生理利用率以W1N3处理较高。综上,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以W2(湿润灌溉)耦合N3(基肥∶蘖肥∶穗肥∶粒肥=3∶4∶2∶1)的氮肥运筹方式更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产量的提高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既能满足高产,也能起到节水的作用,为最佳水肥耦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氮肥运筹 干物质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机插密度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金鑫 林晶晶 +5 位作者 李长亚 郭红 杨力 刘洪进 夏思成 王文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4,共7页
为了明确适合粳稻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机插密度及缓释氮肥、常规氮肥的配施模式,以盐粳15号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置3种氮肥运筹模式,即300 kg/hm^(2)常规氮肥按高产栽培施肥模式分次施用、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180 kg/... 为了明确适合粳稻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机插密度及缓释氮肥、常规氮肥的配施模式,以盐粳15号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置3种氮肥运筹模式,即300 kg/hm^(2)常规氮肥按高产栽培施肥模式分次施用、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设置4种机插密度处理,即在机插行距均为25 cm下,株距分别设为11、13、15、17 cm。机插行距25 cm时,随着株距增加,盐粳15号的茎蘖数、有效穗数降低,穗粒数、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增加,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理论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根据曲线方程计算出盐粳15号高产最适株距为13~14 cm。300 kg/hm^(2)常规氮肥高产施肥模式虽然产量高,但肥料用量多,且稻米食味品质下降;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影响大穗形成,不利于高产;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可以在降低氮肥用量的同时,利于产量提高和品质形成。得出结论,机插行距为25 cm时,株距13~14 cm,种植密度为28.57万~30.77万穴/hm^(2),有利于盐粳15号提高产量;180 kg/hm^(2)缓释氮肥基施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模式,可以在降低总施氮量的条件下,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粳15号 株距 产量 品质 氮肥运筹模式 机插密度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东北寒区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淀粉合成的影响
8
作者 戴明 冯鹏羽 +2 位作者 郭海滨 魏雅冬 贾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09,共9页
以绥玉23为试验材料,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进行2年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玉米生产控制最低施氮量120 kg/hm^(2)(N1)、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N2)、寒区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3),2种施用方式:一次性... 以绥玉23为试验材料,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进行2年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玉米生产控制最低施氮量120 kg/hm^(2)(N1)、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N2)、寒区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3),2种施用方式:一次性基施(F1)和常规分施(F2)。探索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寒区玉米施氮策略及降本增效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寒区春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与利用、淀粉合成。与不施氮肥或较低氮水平处理相比,在较高的氮水平处理(N2、N3)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灌浆阶段的有效氮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AGPase、GBSS、SSS)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更高,但F1处理与F2处理差异较小,整体而言,N3F2处理与N2F1处理相当,且均具有较大值。N3F2处理下玉米植株氮积累量、籽粒氮积累量、营养器官氮转运量、花后氮同化量以及产量较高,然而其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氮素利用参数较低,以N2F1处理优于N3F2处理,且N2F1处理与N3F2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2F1处理相比,其他施氮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2年平均下降4.67%~28.35%、8.22%~37.18%,氮转运效率、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氮肥利用率2年平均分别下降1.89%~11.56%、0.92%~11.05%及0.59%~14.56%。综上,采用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与玉米生产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一次性基施的氮肥运筹策略,可保证灌浆期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淀粉积累及收获产量,且可有效提高氮转运及利用效率,是东北寒区春玉米生产的可行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春玉米 淀粉合成酶活性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陈本洋 《乡村科技》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为探索适合舒城县水稻栽培的氮肥运筹方式,以“丰两优4号”为试验材料,共设置5个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穗肥施用量能延长水稻生育期,能有效提高水稻穗粒数及结实率,从而提高水... 为探索适合舒城县水稻栽培的氮肥运筹方式,以“丰两优4号”为试验材料,共设置5个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穗肥施用量能延长水稻生育期,能有效提高水稻穗粒数及结实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合理的氮肥运筹能降低水稻的垩白粒率,提高水稻蛋白质及直链淀粉的含量。在纯氮施入量为270 kg/hm2的前提下,基蘖氮肥与穗氮肥(基蘖氮肥按基氮肥、移栽后第2叶期氮肥与移栽后第3叶期氮肥的质量比为5.0∶2.5∶2.5施入,穗氮肥按倒4叶期氮肥与倒2叶期氮肥的质量比为6∶4施入)按质量比6∶4施入时,水稻各项指标最佳,是最适合舒城县水稻栽培的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水稻生长 产量 品质 影响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袁凤芹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20-21,共2页
该试验选用济麦22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存在显著影响,在氮肥基追比为1:1时小麦产量及品质较佳,建议在山东济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小麦 产量 品质 影响 田间试验
下载PDF
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直播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成林 佀国涵 +6 位作者 赵书军 袁家富 吕洪九 徐祥玉 徐大兵 谢媛圆 周剑雄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6,共8页
以水稻单作模式为对照,研究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氮肥运筹处理(氮基肥分别占50%、40%、30%、20%、0及不施氮肥)对直播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为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长期稻虾共... 以水稻单作模式为对照,研究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氮肥运筹处理(氮基肥分别占50%、40%、30%、20%、0及不施氮肥)对直播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为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氮基肥比例为20%和0、水稻单作模式下氮基肥比例为30%和20%,均有利于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在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稻虾共作模式较水稻单作模式能大幅促进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氮基肥比例降至20%及以下,水稻单作模式下氮基肥比例降至30%及以下时,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主要是通过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来实现的;长期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产量较水稻单作模式提高,平均提高11.1%,主要是通过有效穗数的增加来实现的。随氮基肥比例的下降,2种模式下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表观利用率、贡献率总体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长期稻虾共作模式较水稻单作模式能较大幅度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9.5%、21.3%,但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贡献率。综上,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推荐氮基肥比例为20%和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氮肥运筹 直播稻 养分吸收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农田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隽英华 何志刚 +2 位作者 刘慧屿 刘艳 陈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3-1229,共7页
如何有效运筹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研发高效节氮秸秆还田技术,是目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堆腐旋耕还田)与施氮水平(180、210、240 kg/hm^(2)... 如何有效运筹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研发高效节氮秸秆还田技术,是目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堆腐旋耕还田)与施氮水平(180、210、240 kg/hm^(2),以纯氮计)运筹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土壤MBC、MBN含量及MBC/MBN比值和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无规律性变化。随着生育期推进,秸秆还田处理土壤MBC和MBN含量分别呈现单峰和双峰曲线变化,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波动式变化,高峰期均出现在春玉米旺盛生长期(拔节期至灌浆期)。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秸秆还田处理土壤MBC、MBN含量均增加,MBC/MBN比值降低,而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行为因秸秆还田方式而异。在保证氮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秸秆粉碎翻压还田配以15%氮肥后移能够增加土壤MBC和MBN含量,降低MBC/MBN比值。综上,在东北农业产区,秸秆粉碎翻压还田+210kg/hm^(2)氮肥+15%氮肥后移的秸秆还田模式具有优化氮素管理、提高土壤肥力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脲酶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杂交粳稻‘申优2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雄兴 杨芳凤 +4 位作者 吴炜 沈嘉秋 沈淳 朱吉明 李秋红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49-54,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氮肥运筹对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6’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通过不同施氮量和氮肥基蘖肥与穗肥的配比试验,对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6’的品质和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基肥与追肥比例为8∶2的条件下,杂交粳稻新组合... 为进一步明确氮肥运筹对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6’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通过不同施氮量和氮肥基蘖肥与穗肥的配比试验,对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6’的品质和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基肥与追肥比例为8∶2的条件下,杂交粳稻新组合最佳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在总施肥量纯氮270 kg∕hm^(2)条件下,优质化栽培氮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以8∶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杂交粳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机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义月 李阳 +4 位作者 汪本福 张枝盛 杨晓龙 张作林 程建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研究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对机直播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机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和黄华占为材料,在大田总氮量21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分别为N1(5∶2∶3)、N2(... 为研究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对机直播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机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和黄华占为材料,在大田总氮量21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分别为N1(5∶2∶3)、N2(3∶4∶3)、N3(无∶6∶4),并以不施氮肥(N0)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南粳9108和黄华占都在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为3∶4∶3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1.2、11 596.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N3>N2>N1,垩白率、垩白度随穗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1>N2>N3。水稻各个生育时期在3∶4∶3的处理下,氮素吸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表现为N2>N3>N1。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运筹N2(3∶4∶3)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而N3(无∶6∶4)处理显著提高稻米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机直播 氮肥运筹 产量 稻米品质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黄土高原春玉米产量形成和氮代谢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钰 闫耀廷 +5 位作者 赵刚 张文伟 豆丽萍 李可夫 宋展树 高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195,共10页
为明确黄土高原旱地春玉米减肥增效的科学生产模式,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梯度(N1:225 kg/hm^(2);N2:275 kg/hm^(2);N3:325 kg/hm^(2))为主区,在播种前、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量的20%、40%条件下,以氮肥后移比例(传统追... 为明确黄土高原旱地春玉米减肥增效的科学生产模式,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梯度(N1:225 kg/hm^(2);N2:275 kg/hm^(2);N3:325 kg/hm^(2))为主区,在播种前、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量的20%、40%条件下,以氮肥后移比例(传统追肥M1:拔节期40%;氮肥后移10%M2:拔节期30%+开花后10 d 10%;氮肥后移20%M3:拔节期20%+开花后10 d 20%;氮肥后移30%M4:拔节期10%+开花后10 d 30%)为副区,测定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硝酸还原酶(NR)活性、花期和成熟期茎秆叶片氮含量变化、花后氮素转运特征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M4处理显著增加了拔节期之后玉米叶片NR活性,同一氮肥运筹模式下,中氮(N2)提高了灌浆期及灌浆期之后玉米叶片NR活性,高氮(N3)反而抑制NR活性。氮肥后移提高了花期、成熟期玉米茎秆叶片氮含量,成熟期N3处理下氮肥后移处理M2、M3、M4较传统追肥M1处理分别高10.1%、14.7%和23.5%。同一施氮水平下,氮肥后移比例越大,玉米茎秆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越高,而N2水平下,M4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对籽粒的贡献率。N2和N3水平下M4处理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但N2处理纯利润显著高于N3处理。施氮275 kg/hm^(2)且氮肥后移30%(拔节期追肥27.5 kg/hm^(2)+开花后10 d追肥82.5 kg/hm^(2))有利于玉米增产,促进农户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春玉米 氮含量 氮素转运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猛 李振山 +4 位作者 陈猛猛 李如林 冯尚宗 丁效东 董新卫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4-61,67,共9页
针对水稻‘越光’生产过程中氮肥的不合理施用、水稻生长和根系形态差、产量低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越光’水稻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个不施肥对照(T1)处理,设置4个施氮量相同、施用... 针对水稻‘越光’生产过程中氮肥的不合理施用、水稻生长和根系形态差、产量低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越光’水稻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个不施肥对照(T1)处理,设置4个施氮量相同、施用比例不同的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的施肥质量比分别为1∶1∶1∶1(T2,农民常规施肥)、5∶3∶2∶0(T3)、4∶3∶3∶0(T4)、3∶3∶4∶0(T5)。结果表明:T5处理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和地上部干物质量高于其他处理,水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能延缓水稻生育后期根系的早衰;T5处理水稻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其他处理,比T2处理分别提高14.46%、14.75%和15.52%;T5处理水稻糙米产量最高,达到7.40 t/hm^(2),比T2处理提高10.64%;水稻糙米产量与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呈正相关。综上所述,适宜的氮肥施用比例能够改善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下部根系形态,提高光合性能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根系形态 光合特性 产量 水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镉吸收转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汉唐 向焱赟 +1 位作者 张玉盛 敖和军 《作物研究》 2023年第1期93-98,共6页
综述了大田生产中氮肥运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水稻对镉的吸收与转运的影响,从不同形态氮肥耦合灌溉对土壤理化环境、水稻根表铁膜、水稻各器官亚细胞结构以及镉元素在植株体内转运特点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氮肥对植物镉吸收的影响机... 综述了大田生产中氮肥运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水稻对镉的吸收与转运的影响,从不同形态氮肥耦合灌溉对土壤理化环境、水稻根表铁膜、水稻各器官亚细胞结构以及镉元素在植株体内转运特点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氮肥对植物镉吸收的影响机制。今后研究的侧重点应当结合复杂的环境变量条件,选择适合不同地区实际生产的水稻品种,进一步探索不同的氮肥种类和施用方式与水稻吸收富集镉之间的关系,并注重寻找调控相关过程的关键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明确镉胁迫环境中水稻产生应答的相关生理过程,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指导镉污染稻田中的肥料精确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吸收 转运 氮肥运筹
下载PDF
冬水田油菜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黄正 张荣萍 +5 位作者 马鹏 张琪 周宁宁 阿什日轨 冯婷煜 周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3-991,共9页
为探讨川南冬水田油菜秸秆还田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开展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油菜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2种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T1)和秸秆全量还田(T2),4个氮肥处理... 为探讨川南冬水田油菜秸秆还田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开展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油菜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2种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T1)和秸秆全量还田(T2),4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的空白对照(N1),以及总施氮量均为150 kg·hm^(-2),但其在基肥、分蘖肥、穗肥中的比例分别为5∶3∶2、3∶3∶4、3∶2∶5的N2、N3、N4处理。结果表明:相同的秸秆还田处理下,各施氮处理(N2、N3、N4)对杂交稻最高时期的分蘖数无显著影响。在秸秆不还田的条件下,N3处理可有效提高杂交稻的分蘖成穗率、最高分蘖期到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成熟期时N2与N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最高,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冬水田经油菜季栽培种植后,油菜秸秆全量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5∶3∶2的氮肥运筹,可实现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产量为10.12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氮肥运筹对花生氮素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陈琛 刘悦旭 +4 位作者 邹晓霞 张晓军 于晓娜 王月福 司彤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66-173,181,共9页
为确定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以‘青花7号’为供试花生品种,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在施氮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于播种前期、花针期、结荚期三个施肥时期设置6种氮肥运筹方式,系统研究了膜下滴灌氮肥运筹对大田花生营养器官和... 为确定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以‘青花7号’为供试花生品种,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在施氮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于播种前期、花针期、结荚期三个施肥时期设置6种氮肥运筹方式,系统研究了膜下滴灌氮肥运筹对大田花生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氮素积累及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总量150 kg/hm^(2)的条件下,基施氮肥30 kg/hm^(2)+花针期施氮肥90 kg/hm^(2)+结荚期施氮肥30 kg/hm^(2)(N6)处理与仅基施氮肥(N2)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花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N6处理的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花生籽仁中蛋白质、亚油酸、油酸等品质指标较N2处理也有显著升高,而脂肪含量较N2处理显著下降。2020年和2021年N6处理较N2处理分别增产14.43%,和19.88%,花生籽仁中油亚比也显著增加。由以上结果可知,追肥施氮处理不同器官氮素积累量及产量构成较N2处理均有提高,其中N6处理较N2处理表现出最佳的氮素积累量及花生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将为花生合理氮肥运筹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膜下滴灌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氮肥运筹对花生光合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自茹 鹿锦浩 +4 位作者 邹晓霞 张晓军 于晓娜 王月福 司彤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71,共9页
为研究膜下滴灌氮肥运筹对花生光合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在氮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设置了6种氮肥运筹方案。各处理基施∶花针期追肥∶结荚期追肥的氮肥比例分别为5∶0∶0(T2),3∶1∶1(T3),2∶2∶1(T4),1∶2∶2(T5... 为研究膜下滴灌氮肥运筹对花生光合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在氮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设置了6种氮肥运筹方案。各处理基施∶花针期追肥∶结荚期追肥的氮肥比例分别为5∶0∶0(T2),3∶1∶1(T3),2∶2∶1(T4),1∶2∶2(T5),1∶3∶1(T6),0∶3∶2(T7),以不施氮肥处理(T1)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T6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含量。特别是在花生生长发育后期仍然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叶片衰老,从而利于产量的形成。综上,本研究条件下,青花7号以基施∶花针期追肥∶结荚期追肥按1∶3∶1比例为最优氮肥运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膜下滴灌 氮肥运筹 光合特性 抗氧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