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8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藻菌CZBC1在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研究
1
作者 胡晓娟 杨铿 +6 位作者 文国樑 苏浩昌 许云娜 徐创文 徐煜 徐武杰 曹煜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5,共7页
为研发氯化物型盐碱水体溶藻菌菌剂,选取溶藻菌菌株CZBC1,探讨了滤液组、菌体组、菌液组在初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密度分别为10^(5)和10^(6)个·mL^(-1)的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结果发现,菌株CZ... 为研发氯化物型盐碱水体溶藻菌菌剂,选取溶藻菌菌株CZBC1,探讨了滤液组、菌体组、菌液组在初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密度分别为10^(5)和10^(6)个·mL^(-1)的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结果发现,菌株CZBC1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2种溶藻方式,菌株CZBC1的滤液组、菌体组、菌液组作用于铜绿微囊藻时能使藻细胞变形、褪色或破裂,在氯化物型盐碱水体中可以发挥良好的溶藻效果。当初始藻密度为10^(5)个·mL^(-1)时,第6天菌液组的铜绿微囊藻密度可降至2.30×10个·mL^(-1),菌体组降至1.27×10~2个·mL^(-1),对照组为3.67×10^(5)个·mL^(-1),菌液组和菌体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最高溶藻率可达99%以上。当初始藻密度为10^(6)个·mL^(-1)时,第6天菌液组的铜绿微囊藻密度可降至8.30×10^(5)个·mL^(-1),对照组为3.17×10^(6)个·mL^(-1),菌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高溶藻率为78.8%。从溶藻效果来看,菌液组>菌体组>滤液组。研究表明,溶藻菌CZBC1在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良好的溶藻效果,可用于氯化物型盐碱池塘中的微囊藻水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铜绿微囊藻 蜡样芽胞杆菌 氯化物型盐碱水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电解电容器纸中水溶性氯化物的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小丹 杨柳 +3 位作者 倪子贞 姚智平 刘国钧 王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采用抽提法对电解电容器纸进行前处理,再用离子色谱法对其中的水溶性氯化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02~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了方... 采用抽提法对电解电容器纸进行前处理,再用离子色谱法对其中的水溶性氯化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02~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方法检出限为0.06 m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04%(n=6),加标回收率为97.62%~101.95%,相对标准偏差为2.33%。该方法检出限较低,前处理过程简便、环保,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满意,适用于电解电容器纸中水溶性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电容器纸 水溶性氯化物 离子色谱法 抽提法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氯化物体系三价铬电沉积工艺 被引量:2
3
作者 夏爽 王彬 +1 位作者 王议 刘中清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共12页
[目的]三价铬电沉积过程中伴随的剧烈析氢反应导致局部pH升高,是镀速急剧下降、镀层难以增厚及镀层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甲酸钠、草酸钠和尿素为氯化物体系三价铬电镀的配位剂,以在150 mA/cm^(2)电流密度下电沉积10 min的沉... [目的]三价铬电沉积过程中伴随的剧烈析氢反应导致局部pH升高,是镀速急剧下降、镀层难以增厚及镀层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甲酸钠、草酸钠和尿素为氯化物体系三价铬电镀的配位剂,以在150 mA/cm^(2)电流密度下电沉积10 min的沉积速率为响应因子,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镀液配方,建立了氯化物体系三价铬电沉积速率的多项式模型方程。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添加剂、pH、温度、电流密度和沉积时间对沉积速率、镀液深镀能力和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三价铬电沉积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为:三氯化铬0.6 mol/L,甲酸钠0.8 mol/L,草酸钠0.2 mol/L,尿素0.3 mol/L,pH 1.8,温度30℃,电流密度150 mA/cm^(2),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所得Cr镀层为非晶态结构,厚度在12μm以上,耐蚀性良好。[结论]选用合适的配位剂抑制电沉积过程中铬的羟桥化反应,是维持较高镀速和改善镀层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 电沉积 氯化物体系 组合配位剂 响应曲面法 非晶态
下载PDF
煤制甲醇合成气中有机氯化物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4
作者 刘浪 武本成 +3 位作者 朱建华 刘常进 崔廷政 杨秀玲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4-110,共7页
为分析煤制甲醇合成气中有机氯化物的来源及生成机理,利用原子系数矩阵法确定了该生成反应体系的一组独立反应,根据Rozicka-Domalski基团贡献法、Benson基团贡献法及手册查询计算出各组分的标准生成热、标准熵及恒压比热容后,利用热力... 为分析煤制甲醇合成气中有机氯化物的来源及生成机理,利用原子系数矩阵法确定了该生成反应体系的一组独立反应,根据Rozicka-Domalski基团贡献法、Benson基团贡献法及手册查询计算出各组分的标准生成热、标准熵及恒压比热容后,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该反应体系中各独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据此判断在指定条件下各独立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常压、温度低于550 K时氯乙烷、氯丙烷及氯丁烷可自发生成,增大压力有助于增加该类有机氯化物的自发生成的可能性,分析结果可为煤制甲醇合成气中有机氯化物的生成及后续脱除技术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原子系数矩阵 热力学分析 有机氯化物 煤制甲醇
下载PDF
MOF-808改性材料吸附脱除塑料油品中的有机氯化物
5
作者 姬娅茹 李瑞丽 +1 位作者 翟永怡 张世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根据MOF-808材料的优良吸附性能,研究其对塑料裂解油中的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效果。首先制备了MOF-808材料,然后采用水热合成法掺杂Fe制备了不同掺杂比的Zr∶Fe(x∶y)@MOF-808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选取塑料裂解油中典型的4种有机氯化物配置成... 根据MOF-808材料的优良吸附性能,研究其对塑料裂解油中的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效果。首先制备了MOF-808材料,然后采用水热合成法掺杂Fe制备了不同掺杂比的Zr∶Fe(x∶y)@MOF-808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选取塑料裂解油中典型的4种有机氯化物配置成模型油,以模型油中有机氯化物的脱除率作为依据,确定最佳x∶y=1∶0.67;探究了其吸附脱氯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再生重复使用性能,并考察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Zr∶Fe(1∶0.67)@MOF-808吸附材料的结构及稳定性良好;在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2 h、剂油比为1∶40时,对模型油中氯化物的脱除率高达97.66%;吸附剂重复使用6次后脱氯率仍在85%以上;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裂解油 氯化物 吸附脱氯 MOF-808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王奎仁石:一种铅的氯化物-亚硒酸盐新矿物
6
作者 杨和雄 谷湘平 +3 位作者 谢先德 彭捷 R.B.Gibbs R.T.Downs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4,共12页
王奎仁石(wangkuirenite),理想式Pb_(3)Cl_(2)(Se^(4+)O_(3))_(2),发现于意大利撒丁岛巴库鲁奇(Baccy Rucci)铅-砷老矿山。该新矿物以板状或叶片状晶体产出,与其共生的矿物有蓝硒铜矿、沃兰迪石、硒铅矾、铅矾和石英。王奎仁石在透射光... 王奎仁石(wangkuirenite),理想式Pb_(3)Cl_(2)(Se^(4+)O_(3))_(2),发现于意大利撒丁岛巴库鲁奇(Baccy Rucci)铅-砷老矿山。该新矿物以板状或叶片状晶体产出,与其共生的矿物有蓝硒铜矿、沃兰迪石、硒铅矾、铅矾和石英。王奎仁石在透射光下为很淡的黄色,晶体透明、具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性脆,其摩氏硬度约为3。沿(001)面的解理完全,未观察到有双晶或裂理。计算密度为6.48 g/cm^(3)。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和基于每个单元中有8个(O+Cl)原子获得王奎仁石的经验化学式为Pb_(3.01)Cl_(1.96)(Se_(1.00)O_(3.02))_(2)。王奎仁石是与人工合成Pb_(3)Cl_(2)(SeO_(3))_(2)相对应的天然矿物,与人工合成的Pb_(3)Br_(2)(SeO_(3))_(2)和Pb_(3)I_(2)(SeO_(3))_(2)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王奎仁石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3.4266(4),b=5.5826(2),c=13.0024(4)Å,β=94.287(2)º,V=971.87(5)Å3,Z=4。王奎仁石晶体结构的特点具有平行于(001)面的Pb^(2+)-(Se^(4+)O_(3))_(2)–结构层,层间靠阴离子Cl−相互连结起来。结构中一个非对称的单元内,存在有两种不同位置的Pb^(2+)阳离子(Pb_(1)和Pb_(2))、一个(Se^(4+)O_(3))_(2)−阴离子团和一个Cl−阴离子。该Se^(4+)阳离子与3个O原子相结合,形成(Se^(4+)O_(3))_(2)−三次配位。两个Pb_(1)和Pb_(2)均为8次配位,分别为[PbCl_(2)O_(6)]和[PbCl_(3)O_(5)],阴离子O和Cl围绕Pb_(1)和Pb_(2)的分布表明,它们的6s2孤对电子是惰性的。王奎仁石是迄今记录到的6个铅的氯化物-亚硒酸盐矿物中的一个成员,在结构和成分上它与萨拉巴斯石[sarrabusite,Pb_(5)CuCl_(4)(SeO_(3))_(4)]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奎仁石 铅-氯化物-亚硒酸盐 新矿物 巴库鲁奇 意大利
下载PDF
血清氯化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刘传娇 王亿平 张磊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24-182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病特征,探究血清氯化物对CK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CKD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力衰竭组(n=72)与无心力衰竭组(n=180),随访1年,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实验...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病特征,探究血清氯化物对CK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CKD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力衰竭组(n=72)与无心力衰竭组(n=180),随访1年,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氯化物、白蛋白是CK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是CKD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氯化物预测CKD并发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70、临界值为103.6 mmol/L、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80.00%。线性相关结果示,血清氯化物与血肌酐呈负相关(r=-0.2650,P=0.0225)。结论:CKD有较高的心力衰竭发生率(28.8%),血清氯化物是CKD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其监测对预测CKD并发心力衰竭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心力衰竭 血清氯化物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多元氯化物熔盐中表面改性Inconel 625的腐蚀行为
8
作者 陈思雨 张弦 +2 位作者 李腾 刘静 吴开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9,共13页
氯化物熔盐作为传热蓄热介质,对太阳能热发电储能系统中金属部件产生严重腐蚀,而针对镍基合金在氯化物熔盐中的高温腐蚀行为研究较少。以镍基合金Inconel 625和经过表面改性后的Inconel 625(ST In625)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表征、微拉伸... 氯化物熔盐作为传热蓄热介质,对太阳能热发电储能系统中金属部件产生严重腐蚀,而针对镍基合金在氯化物熔盐中的高温腐蚀行为研究较少。以镍基合金Inconel 625和经过表面改性后的Inconel 625(ST In625)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表征、微拉伸试验及高温熔盐浸泡试验,研究不同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以及在二元和三元氯化物熔盐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ST In625合金强度明显提升,拉伸塑性有所下降。腐蚀初期,两种样品在氯化物熔盐中形成的氧化膜以Cr_(2)O_(3)和NiCr_(2)O_(4)为主,ST In625表面产生的腐蚀坑较少;腐蚀后期,在两种样品表面均检测到NiO,二元氯化物熔盐中两种样品表面未生成明显氧化层,出现明显腐蚀坑,而三元氯化物熔盐表面会生成新的Cr_(2)O_(3)和NiCr_(2)O_(4)絮状氧化层,无腐蚀坑出现。因此,在氯化物熔盐中ST In625的腐蚀失重较小,耐蚀性明显提高,且两种样品在二元氯化物熔盐中的腐蚀速率较低、但存在明显晶间腐蚀;在三元氯化物熔盐中腐蚀速率更高,而晶间腐蚀较为轻微。通过表面改性提高了镍基合金在氯化物熔盐环境中的耐蚀性,可为太阳能热发电储热材料的金属部件选择提供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氯化物熔盐 表面改性 微拉伸 高温腐蚀
下载PDF
非平衡条件下金属氯化物-氨工质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陈彦伶 袁炳志 +2 位作者 王丽伟 张宸 朱涵玉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2-2261,F0004,共11页
金属氯化物-氨是化学吸附式制冷和储热的常用工质对,其现有的动力学模型存在复杂或动力学参数变化无规律的问题,也不能准确地独立描述多反应阶段的吸附过程。以MnCl_(2)/NH3和CaCl_(2)/NH_(3)为代表工作对,针对0.29、0.42和0.61 MPa的... 金属氯化物-氨是化学吸附式制冷和储热的常用工质对,其现有的动力学模型存在复杂或动力学参数变化无规律的问题,也不能准确地独立描述多反应阶段的吸附过程。以MnCl_(2)/NH3和CaCl_(2)/NH_(3)为代表工作对,针对0.29、0.42和0.61 MPa的反应压力,进行吸附/解吸性能测试,在类比模型基础上耦合Sigmond函数,建立考虑压力势(μ)、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滞后常数(n)的吸附量型动力学模型。鲁棒性测试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氯化物、不同反应阶段(Ca_(2-4-2)和Ca_(4-8-4))和不同反应方向(吸附和解吸)所建立的非平衡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与实验数据点吻合度较高,拟合优度R2均高于0.97;模型参数随工况呈规律变化,同一反应压力下k与吸附温度负相关,与解吸温度正相关,|n|与解吸温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吸附 金属氯化物 动力学模型 Sigmond函数 多反应阶段
下载PDF
磺酰氯促进金属氯化物插层石墨以实现高效钠存储
10
作者 兰淑琴 任伟成 +7 位作者 王钊 于畅 余金河 刘迎宾 谢远洋 张秀波 王健健 邱介山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8,共11页
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具有导电性优异,石墨层间距大等特点,可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传统金属氯化物插层石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用到氯气,既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风险,也对实验设备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创新性地使... 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具有导电性优异,石墨层间距大等特点,可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传统金属氯化物插层石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用到氯气,既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风险,也对实验设备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创新性地使用SO_(2)Cl_(2)作为氯源来促进BiCl_(3)插层石墨。该方法不仅有效提高了BiCl_(3)插层效率,也避免了直接使用氯气带来的安全性风险。采用该方法所合成的三氯化铋-石墨插层化合物(BiCl_(3)-GICs)的层间距为1.26 nm,BiCl_(3)插层含量高达42%。以其为负极材料,组装的钠离子电池具有高的比容量(213 mAh g^(-1)at 1 A g^(-1))和优异的倍率性能(170 mAh g^(-1)at 5 A g^(-1))。此外,原位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首圈放电后石墨与插层的BiCl_(3)相互作用减弱,该过程有效促进了钠离子在石墨层内的存储。采用该方法可成功制备多种类型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为开发高性能储能材料提供了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氯 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 插层强化过程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金属氯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全固态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枫 程晓斌 +1 位作者 罗锦达 姚宏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11,共19页
基于无机固态电解质体系的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化学储能电池中备受期待的候选体系。实现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在于设计和制备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界面稳定且易形变的固态电解质材... 基于无机固态电解质体系的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化学储能电池中备受期待的候选体系。实现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在于设计和制备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界面稳定且易形变的固态电解质材料。金属氯化物型固态电解质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体系,同时具备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抗氧化性以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高离子传导率和机械延展性,且制备过程简单,无须严苛的环境和极高的烧结温度,可规模化生产潜力大,正逐渐成为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技术路线竞争者之一。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相关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对金属氯化物固态电解质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评述,涵盖了其合成方法学、晶体结构学、离子传导机制、性能优化策略、电极-电解质界面兼容性以及实用化可行性分析等多个方面。同时,展望了金属氯化物固态电解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基于金属氯化物的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氯化物 固态电解质 离子传导机制 全固态电池
下载PDF
碱金属氯化物对铁矿粉高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杨代伟 王炜 陈绪亨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针对含碱金属氯化物较多的冶金粉尘在烧结工序中使用影响混匀矿烧结性能的问题,本文采用微型烧结试验,研究不同碱金属氯化物含量对铁矿粉高温烧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碱金属氯化物与SiO_(2)反应形成硅酸盐,抑制了复合铁酸... 针对含碱金属氯化物较多的冶金粉尘在烧结工序中使用影响混匀矿烧结性能的问题,本文采用微型烧结试验,研究不同碱金属氯化物含量对铁矿粉高温烧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碱金属氯化物与SiO_(2)反应形成硅酸盐,抑制了复合铁酸钙的形成,导致铁矿粉最低同化温度增加。随着铁矿粉中碱金属氯化物的含量增加,铁矿粉液相数量下降,导致铁矿粉收缩高度和流动性指数均下降。当碱金属氯化物过多时,液相中K+和Na+数量增加使液相黏度降低,导致流动指数有少量增加。碱金属氯化物添加后烧结矿中大孔孔隙数量逐渐下降,使烧结矿黏结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 碱金属 氯化物 高温特性 孔隙率
下载PDF
原油中有机氯化物分布转化情况及危害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渤 武本成 +1 位作者 朱建华 丁康乐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3期90-99,共10页
原油中天然存在的有机氯化物含量通常较低。随着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原油重质化、劣质化加剧,为提高原油采收率使用了一些含氯化学助剂,导致原油中有机氯化物含量增加。了解有机氯化物在原油中的组成、分布、石油加工中的转移/转化以及... 原油中天然存在的有机氯化物含量通常较低。随着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原油重质化、劣质化加剧,为提高原油采收率使用了一些含氯化学助剂,导致原油中有机氯化物含量增加。了解有机氯化物在原油中的组成、分布、石油加工中的转移/转化以及危害机理至关重要。不同原油中的有机氯化物在馏分油中有着不同的分布规律,且轻馏分中的有机氯化物类型多为氯代烷烃、氯代烯烃、氯代苯及氯代苯胺等,随着原油重质化程度的增加,有机氯化物也逐渐富集于重质馏分油中,其形态也由此变得复杂。有机氯化物无法在原油脱盐脱水工段有效去除,会随着原油进入后续加工工段并产生不良影响。综述了有机氯化物在原油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和催化加氢等加工过程中的转移和转化情况,其中发生的裂解、水解和加氢等反应会生成腐蚀性产物氯化氢,其在原油加工过程中会对设备造成腐蚀,也会导致管路堵塞及催化剂中毒等严重危害。本文对3个方面的危害进行了机理分析,并阐述了其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有机氯化物会形成酸性腐蚀环境腐蚀设备、形成铵盐结晶堵塞管路、破坏催化剂金属活性位使催化剂失活,对炼油过程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化物 原油加工 转化情况 氯腐蚀 危害性
下载PDF
甲基氯化物精馏提纯过程的Aspen模拟
14
作者 訾灿 刘华杰 +2 位作者 刘涛 刘小棒 李建昌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581-1585,共5页
针对三氯硫磷液碱两步法产生的甲基氯化物,结合各组分物性特点及分离要求,建立了甲基氯化物负压双塔精馏提纯工艺,并采用Aspen软件完成工艺模拟。以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塔顶采出量为自变量,以脱轻塔塔底甲基二氯化物质量流量... 针对三氯硫磷液碱两步法产生的甲基氯化物,结合各组分物性特点及分离要求,建立了甲基氯化物负压双塔精馏提纯工艺,并采用Aspen软件完成工艺模拟。以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塔顶采出量为自变量,以脱轻塔塔底甲基二氯化物质量流量、脱重塔塔顶各组分质量分数为因变量,完成脱轻塔和脱重塔的灵敏度分析,优化了工艺设计运行参数。优化后的精馏提纯工艺能够很好地实现提纯要求,甲基氯化物、硫代三甲酯、甲基二氯化物质量分数分别为99.04%、0.67%、0.29%,且甲基氯化物收率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 Aspen Plus 负压 模拟 甲基氯化物
下载PDF
氯化物熔盐体系电沉积铱及其组织结构和抗高温氧化性能
15
作者 丁晨曦 刘忠宇 +3 位作者 方镇 王浩旭 吕镖 胡振峰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目的]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飞行器热端部件的性能要求日益严苛。金属铱(Ir)因具有超高的熔点、优异的耐蚀性、高强度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被认为是热端部件理想的防护层材料。[方法]采用NaCl-KCl-CsCl-IrCl_(3)氯化物熔盐体... [目的]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飞行器热端部件的性能要求日益严苛。金属铱(Ir)因具有超高的熔点、优异的耐蚀性、高强度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被认为是热端部件理想的防护层材料。[方法]采用NaCl-KCl-CsCl-IrCl_(3)氯化物熔盐体系在高纯铼片表面电沉积Ir。通过热重分析初步确定了电沉积的适宜温度范围,再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温度和阴极电流密度对Ir镀层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较优条件下制备的Ir镀层的晶相结构,并通过高温烧蚀检测了其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NaCl-KCl-CsCl-IrCl_(3)熔盐体系在490℃时开始熔解,596℃开始挥发,且挥发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50℃左右时挥发速率达到0.5%/min。该熔盐体系电沉积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50~650℃。当温度为600℃、阴极电流密度为0.2 A/cm^(2)时,所得Ir镀层连续致密、纯度高,呈(111)晶面择优取向的面心立方多晶结构,并且抗高温氧化性能良好。[结论]通过调控氯化物熔盐体系电沉积工艺参数能够制备连续致密的纯Ir镀层,并且其抗高温氧化性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熔盐 电沉积 温度 电流密度 组织结构 抗高温氧化性能
下载PDF
氯化物与硫酸盐浓度比对黄铜-铅电偶腐蚀的影响
16
作者 马湘蒙 董磊 +3 位作者 黄明风 靳元容 吴京阳 魏群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39,共8页
以供水管道中黄铜与铅焊接的电偶连接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氯化物与硫酸盐浓度比(CSMR)对黄铜-铅电偶腐蚀的影响。分析了黄铜-铅电偶腐蚀的金属释放量、电化学行为及腐蚀产物。结果表明,CSMR使得多电偶对中阳极极性改变。在CSMR=0~0.5时... 以供水管道中黄铜与铅焊接的电偶连接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氯化物与硫酸盐浓度比(CSMR)对黄铜-铅电偶腐蚀的影响。分析了黄铜-铅电偶腐蚀的金属释放量、电化学行为及腐蚀产物。结果表明,CSMR使得多电偶对中阳极极性改变。在CSMR=0~0.5时,铅锌同作为阳极;CSMR=1时锌单独作为阳极;而CSMR=∞时,铅单独作为阳极。铅的腐蚀产物为棒状的PbCO_(3)及片状的Pb_(3)(CO_(3))2(OH)2,锌的产物为板状的ZnO_(2),而铜和锡的产物分别为颗粒状Cu2O和块状SnO_(2)。当供水管道中黄铜与含铅材料电偶连接时,为减少铅的释放,建议将CSMR控制在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与硫酸盐浓度比(CSMR) 黄铜 电偶腐蚀
下载PDF
不同金属氯化物催化制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气凝胶及其性能研究
17
作者 刘青松 张桂华 李承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150,共7页
分别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硅源,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铝和氯化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采用常压干燥工艺制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PMSQ)气凝胶。结果表明:在MTMS溶胶中掺入氯化镁或氯化铜水溶液或在MTES溶胶... 分别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硅源,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铝和氯化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采用常压干燥工艺制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PMSQ)气凝胶。结果表明:在MTMS溶胶中掺入氯化镁或氯化铜水溶液或在MTES溶胶中掺入氯化铝或氯化铁水溶液均可制备出轻质(69.0~96.0mg/cm^(3))、高强度(0.302~0.583MPa)、高热稳定性(≥550℃)和超疏水(145.6~151.6°)的PMSQ气凝胶。以氯化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制备的气凝胶密度最低,线性收缩率(3.2%)最小,压缩强度和最大压缩应变(87.2%±0.2%)最高。以氯化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制备的气凝胶的常温热导率[33.5mW/(m·K)]最低,可在温度低于600℃时不发生—CH_(3)的热分解反应,在800℃时的质量损失仅为7.2%,在100℃和200℃的恒温加热台上加热300s,其表面温度从30℃分别上升至42.6℃和70.6℃,体现出极好的绝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酸催化剂 金属氯化物 聚甲基硅倍半氧烷气凝胶 常压干燥 压缩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气体吸收-电位滴定法测定危险废物中的氯化物研究
18
作者 王娟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89-90,95,共3页
氯化物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危险废物,其浓度增加,将危害人体健康,并影响周边生态,如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因此,准确测定危险废物中氯化物的含量对于有效处理废物与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为评估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特别是氯化物... 氯化物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危险废物,其浓度增加,将危害人体健康,并影响周边生态,如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因此,准确测定危险废物中氯化物的含量对于有效处理废物与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为评估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特别是氯化物对水体和土壤的影响,采用气体吸收-电位滴定法来测定危险废物中的氯化物含量,并分析了该方法在测定危险废物样品中氯化物含量的适用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测定危险废物中的氯化物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有助于加强环境污染监控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法 危险废物 氯化物 样品预处理 精准度
下载PDF
硝酸银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比对分析
19
作者 王芳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00-101,共2页
采用硝酸银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对水中氯化物进行测定,并对取样量、检测时间、精密度、准确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硝酸银滴定法取样量多,但测定时间相对较短;而离子色谱法取样量少,可实现多种离子的同时检测;两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 采用硝酸银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对水中氯化物进行测定,并对取样量、检测时间、精密度、准确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硝酸银滴定法取样量多,但测定时间相对较短;而离子色谱法取样量少,可实现多种离子的同时检测;两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0.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0%~107%、100%~110%,均满足质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 水质监测 硝酸银滴定法 离子色谱法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与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比对
20
作者 张志君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CAS 2024年第2期48-50,共3页
探讨离子色谱法与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差异性。通过对实际样品和标准样品的分析,比对两个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正确度。测定结果表明: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最小检测浓度为1.0mg/L,结果的变动系数值在1.61%~3.45%之间,该方法... 探讨离子色谱法与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差异性。通过对实际样品和标准样品的分析,比对两个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正确度。测定结果表明: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最小检测浓度为1.0mg/L,结果的变动系数值在1.61%~3.45%之间,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6%~109%;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校准曲线为y=0.1946x-0.0156,相关系数为0.9994,最小检测浓度为0.007mg/L,变动系数值在1.37%~1.83%之间,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2%~106%。两种方法都可以确保最小检测浓度、精密度、正确度满足试验条件,但是相对来说硝酸银滴定法的最小检测浓度偏高,精密度、正确度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银滴定法 离子色谱法 氯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