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对水体下采煤的影响及其防治 被引量:26
1
作者 谭志祥 周鸣 邓喀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6-259,共4页
通过大量的有限元模拟研究和相似材料实验 ,系统地揭示了断层对水体下采煤的影响规律 ,回归出了一套由断层引起的导水裂缝带高度增长率计算公式 ,并由实例进行了验证 ,此外 。
关键词 断层 水体下采煤 导水缝带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似膏体充填水体下采煤技术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黄玉诚 董羽 +2 位作者 段仲捷 邵磊昌 宋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82,共3页
充填采煤法既能有效控制开采沉陷又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成为近年来"三下"(建筑物下、水体下、道路下)压煤开采的有效方法和发展方向。结合公格营子煤矿水体下似膏体充填采煤技术的应用实践,研究了充填材料的组成和配比、充... 充填采煤法既能有效控制开采沉陷又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成为近年来"三下"(建筑物下、水体下、道路下)压煤开采的有效方法和发展方向。结合公格营子煤矿水体下似膏体充填采煤技术的应用实践,研究了充填材料的组成和配比、充填系统和充填采煤工艺,分析了水体下充填采煤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实践表明,充填效果良好,充填率达到90%以上,井下涌水量由原来的350m3/h减少到现在的150m3/h,大大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条件,可解放煤量300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膏体充填 水体下采煤 采煤方法
下载PDF
规划区内水体下采煤可行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大尉 高展鹏 +1 位作者 张德龙 杨宁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6,共2页
通过垮落带与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并列举了国内水体下采煤成功案例,对红海子煤矿水体下采煤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导水裂缝带高度为38.43m,远小于地表水体与煤层的间距,开采具有可行性,既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又对推动煤矿... 通过垮落带与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并列举了国内水体下采煤成功案例,对红海子煤矿水体下采煤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导水裂缝带高度为38.43m,远小于地表水体与煤层的间距,开采具有可行性,既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又对推动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垮落带 导水裂缝带
下载PDF
可视化空间分析在水体下采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增平 刘鸿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2,共3页
基于GIS的水体下采煤可视化预测系统的可视化空间分析可获取并利用多属性复合信息要素 ,其丰富的图形、图像增强了空间表现能力 ,提高了水体下采煤技术的分析水平。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可视化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建筑物、水体下采煤技术现状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杰 李青松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6-78,共3页
在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建筑物、水体下采煤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叙述。研究结果对指导煤矿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建筑物下采煤 水体下采煤 煤柱
下载PDF
豫西“三软”煤层水体下采煤工程技术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红行 杨成轶 +1 位作者 刘志鸿 娄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4,84,共4页
针对郑州矿区"三软"煤层地质采矿条件,结合"三下"采煤技术,提出了杨河煤业魔洞王水库下隔离开采的开采方案,确定了水库下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和速度,并给出了水库和堤坝保护煤柱范围内合理的开采厚度。通过导水裂... 针对郑州矿区"三软"煤层地质采矿条件,结合"三下"采煤技术,提出了杨河煤业魔洞王水库下隔离开采的开采方案,确定了水库下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和速度,并给出了水库和堤坝保护煤柱范围内合理的开采厚度。通过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分析了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大致为由东向西推进,与水库大坝长轴走向基本一致,经首采工作面试采实践证明开采方案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水体下采煤 导水裂隙带 推进方向 推进速度 郑州矿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水体下采煤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佩全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2,42,共4页
结合淮南矿区水体下采煤的实践 ,研究了正常采矿及地质条件下急倾斜、倾斜和缓倾斜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的规律及计算公式 ,介绍了水体下开采时充分利用粘土类隔水层的防水性能和防水煤岩柱的留设方法。采用这些研究成果 ,淮南和潘谢... 结合淮南矿区水体下采煤的实践 ,研究了正常采矿及地质条件下急倾斜、倾斜和缓倾斜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的规律及计算公式 ,介绍了水体下开采时充分利用粘土类隔水层的防水性能和防水煤岩柱的留设方法。采用这些研究成果 ,淮南和潘谢矿区分别提高了开采上限 ,增加了可利用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技术途径 淮南矿区 防水煤岩柱 导水裂隙带
下载PDF
富煤一矿水体下采煤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秀琴 史宣宝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1687-1691,共5页
根据我国现阶段水体下采煤理论及开采经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富煤一矿水体下采煤的技术及条件,通过对煤层覆岩条件及其防水特征研究后,认为本矿井的煤层覆岩条件和留设的防水安全煤岩柱特征均有利于水体下开采全部煤层,但地表破坏和覆... 根据我国现阶段水体下采煤理论及开采经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富煤一矿水体下采煤的技术及条件,通过对煤层覆岩条件及其防水特征研究后,认为本矿井的煤层覆岩条件和留设的防水安全煤岩柱特征均有利于水体下开采全部煤层,但地表破坏和覆岩破坏的沟通强度、采深采厚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开采M_(15)号煤层以上的煤层是安全的,开采M_(15)号以下的煤层则需要在开采上部煤层时进行监控监测,以便采取适合本矿井的综合措施后确定能否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可行性分析 防水安全煤岩柱 非正常 地表变形
下载PDF
国外水体下采煤水体底界面极限拉应变法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志祥 何国清 吴启森 《江苏煤炭》 1997年第3期3-5,共3页
有些国家采用因采煤引起的水体底界面最大拉应变值作为判别水体下采煤是否安全的标准,结合中国几个水体下采煤成功的实例,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对国外的这种极限拉应变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极限拉应变法 导水裂缝带 采煤
下载PDF
水体下采煤智能信息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10
作者 陈宜金 吴侃 +2 位作者 郭广礼 周鸣 杜广森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361-364,共4页
针对水体下采煤智能信息系统研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钻孔柱状图的类比问题,提出了覆岩岩性综合评价系数法和模糊模式识别法.模糊模式识别法效果更好,应用这一方法成功地开发出了水体下采煤智能信息系统,并且已开始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综合评价系数 智能信息系统 采煤
下载PDF
可视化空间分析在水体下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刘增平 江兆利 吕卫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可视化空间分析可获取多属性复合信息图形与图像 ,增强空间表现能力 ,降低覆岩结构分析技术难度 。
关键词 可视化空间分析 水体下采煤 覆岩结构 安全性 GIS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黄河水体下采煤对黄河防洪影响评价实例
12
作者 何同溪 张仰正 钟新生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0年第2期66-68,共3页
一、引言山东省长清煤田位于长清县黄河滩区,煤田的开采属黄河水体下采煤,工程的实施早已纳入济南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而黄河水体下采煤史无前例,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要求,须就河势变化、防洪工程安全、河道行洪等... 一、引言山东省长清煤田位于长清县黄河滩区,煤田的开采属黄河水体下采煤,工程的实施早已纳入济南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而黄河水体下采煤史无前例,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要求,须就河势变化、防洪工程安全、河道行洪等方面进行防洪影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体下采煤 黄河 防洪影响评价 防洪工程
下载PDF
付村煤矿东四采区水体下采煤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克武 柳杰 +1 位作者 张小波 罗亚麒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4,共4页
根据付村煤矿地质资料和现场观测结果,分析了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结构及性质,计算了"两带"高度并讨论了防砂煤(岩)柱的留设,论证了付村煤矿水体下采煤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上组(Q上)为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下组(Q... 根据付村煤矿地质资料和现场观测结果,分析了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结构及性质,计算了"两带"高度并讨论了防砂煤(岩)柱的留设,论证了付村煤矿水体下采煤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上组(Q上)为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下组(Q下)为弱含水层,可以留设防砂煤(岩)柱;垮落带发育最大高度小于基岩厚度;东四采区符合留设防砂安全煤(岩)柱标准,松散层底砂不会溃入井下。第四系上下组之间的黏土层和基岩顶部的风化带能够有效地阻隔导水裂缝带的发育,不会使上下组之间发生水力联系导致水害事故,付村矿东四采区水体下采煤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第四系松散含水层 覆岩破坏高度 防砂煤柱
下载PDF
芦沟煤矿32采区水体下采煤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詹鸣 王超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7,共4页
芦沟煤矿32采区大部分位于五星水库水体下,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通过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及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对芦沟煤矿32采区水体下采煤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2采区煤炭开采不会对水库的水体造成直接的影响,32采区在... 芦沟煤矿32采区大部分位于五星水库水体下,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通过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及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对芦沟煤矿32采区水体下采煤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2采区煤炭开采不会对水库的水体造成直接的影响,32采区在水体下采煤是可行的。建议在采掘过程中加强断层及水文地质勘探,留设合理的防隔水煤柱;根据地质采矿条件,采用合理的开采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垮落带 导水裂缝带
下载PDF
近水体下采煤三维动画仿真研究
15
作者 禹云雷 《中国科技信息》 2018年第5期79-81,共3页
本文针对近水体下采煤,应用三维仿真技术,提出了模拟煤层采出后覆岩破坏、裂隙发育、地表下沉以及水渗流场变化的三维动画模拟模型,在特殊开采的煤矿防治水领域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该论文研究内容如付诸现实应用,将对煤矿实现安全高效... 本文针对近水体下采煤,应用三维仿真技术,提出了模拟煤层采出后覆岩破坏、裂隙发育、地表下沉以及水渗流场变化的三维动画模拟模型,在特殊开采的煤矿防治水领域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该论文研究内容如付诸现实应用,将对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画仿真 水体下采煤 三维仿真技术 模拟模型 覆岩破坏 裂隙发育 流场变化 地表下沉
下载PDF
沉坑水体下采煤的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孝文 曾照民 +2 位作者 刘宏博 高飞杰 戴凤歧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3-44,共2页
本文通过对沉坑水体下煤层周边条件的分析和冒落带 (导水裂隙带 )高度的计算 ,得出了可能开采的结论 。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防水岩柱 防沙岩柱 冒落带 导水裂隙带
下载PDF
试论水体下采煤的综合研究技术体系 被引量:23
17
作者 康永华 孔凡铭 张文 《煤矿开采》 2001年第1期9-11,35,共4页
系统工程原理是建立水体下采煤综合研究技术体系的基本理论 ,文章由此出发全面阐述了该体系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测试技术与手段以及实施步骤 ,为正确评价水体下采煤的安全合理性。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技术体系 系统工程 安全开采 采煤方法
下载PDF
水质分析与水量监测在水体下采煤中的应用
18
作者 卢欢 孙晓艳 《中州煤炭》 2013年第7期46-47,49,共3页
以余吾煤业矿井为例,采用水质分析和水量监测法对开采工作面顶板水和涌出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判断开采过程中水是否进入到工作面。监测结果表明:整个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顶板水与地表水各参量浓度存在较大差别,且工作面涌水量基本处在20 m... 以余吾煤业矿井为例,采用水质分析和水量监测法对开采工作面顶板水和涌出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判断开采过程中水是否进入到工作面。监测结果表明:整个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顶板水与地表水各参量浓度存在较大差别,且工作面涌水量基本处在20 m3/h的平衡位置,可以确定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没有进入弯曲下沉带之中,两者之间没有导通,煤炭资源能够安全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水体下采煤 煤矿“两带”检测
下载PDF
偃龙矿区三软煤层水体下采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雨霖 张鹏 +2 位作者 邓小磊 葛菲 尹江涛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11期28-33,共6页
根据典型的三软不稳定煤层煤矿的采区地质采矿资料及地表移动观测资料,对三软不稳定煤层开采在水库水体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并对三软不稳定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了预测。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对... 根据典型的三软不稳定煤层煤矿的采区地质采矿资料及地表移动观测资料,对三软不稳定煤层开采在水库水体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并对三软不稳定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了预测。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对水库水体下三软不稳定煤层开采安全性进行深度剖析,确保水库水体下及堤坝的安全有效运行。对采矿区域的覆岩隔水安全性、裂缝发育影响、堤坝沉降影响等进行了技术研究,同时,对水库水体下三软不稳定煤层开采安全性进行深入、系统性的技术性研究。研究对于促进煤炭资源的解放,缓解矿山置换的迫切形势,防止和减轻开采造成的损害,保护水库、大坝等地表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裂缝 堤坝 导水裂隙带 超前影响
下载PDF
水体下采煤的安全与技术措施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琛 赵介民 《科技资讯》 2011年第31期93-93,共1页
文章介绍了水体下采煤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当前实践中不同水下采煤的技术要求,探讨了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水体下采煤 影响因素 控制方法 安全技术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