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生态系统中高氯酸盐与铬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模拟
1
作者 李婉文 杜宁宁 +3 位作者 周娟娟 秦俊豪 黎华寿 陈桂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探究ClO_(4)^(−)和Cr^(6+)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分别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使其暴露于不... 【目的】探究ClO_(4)^(−)和Cr^(6+)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分别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使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ClO_(4)^(−)和Cr^(6+)及其复合污染的水体中,研究ClO_(4)^(−)和Cr^(6+)在单一和复合条件下对水葫芦、隆线溞和福寿螺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随着暴露时间增加,隆线溞的种群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02 mg·L^(−1)的Cr^(6+)可促进隆线溞生长,200 mg·L^(−1)的ClO_(4)^(−)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隆线溞生长起抑制作用。0.02 mg·L^(−1)的Cr^(6+)对福寿螺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单一的ClO_(4)^(−)(20和200 mg·L^(−1))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福寿螺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水葫芦各器官中的ClO_(4)^(−)和Cr^(6+)含量相应增加;相同浓度水平下,水葫芦各器官中ClO_(4)^(−)的含量高低顺序为:叶>茎>根,Cr^(6+)含量的顺序为:根>茎>叶。与水葫芦相比,隆线溞和福寿螺体内的ClO_(4)^(−)含量较低。【结论】ClO_(4)^(−)与Cr^(6+)的单一和复合污染均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了毒害作用。水葫芦对ClO_(4)^(−)和Cr^(6+)均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富集ClO_(4)^(−)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富集Cr^(6+)的主要器官是根部,隆线溞和福寿螺对ClO_(4)^(−)也有一定的吸收,但吸收能力弱于水葫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六价铬 复合污染 水生生态系统 水葫芦 隆线溞 福寿螺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2
作者 彭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32-0035,共4页
本文阐述了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和面临的威胁,深入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三峡库区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助于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稳态平衡,保障水涵养功能和生物链完整,并可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 本文阐述了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和面临的威胁,深入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三峡库区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助于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稳态平衡,保障水涵养功能和生物链完整,并可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但实施过程中亦存在严重问题如生物入侵、栖息地破坏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包括加强原生生物种群的保护,控制外来生物种的入侵等。本文旨在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物多样性 水生生态系统 环境风险 保护策略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辐射效应——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3
作者 徐金鹏 许迎君 +2 位作者 孟钰 石悸锋 管新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0-177,共8页
[目的]分析区域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和辐射效应,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对2000—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提取得到水域类型面积,采用能值方法对水生生态系统服... [目的]分析区域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和辐射效应,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对2000—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提取得到水域类型面积,采用能值方法对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量化,并分析其变化。同时通过断裂点模型分析其功能辐射。[结果]2000—2020年洛阳市水生生态服务总能值分别为8.01×10^(21) sej,1.29×10^(22) sej,1.27×10^(22) sej,1.29×10^(22) sej,1.31×10^(22) sej,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服务构成重心已由供给功能向文化功能偏移,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产品生产、水资源供给、水资源调蓄和休闲娱乐功能居于支配地位,且休闲娱乐功能已成为核心功能。此外,洛阳市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转出地区为嵩县和洛宁县,向外转移总量分别为3.10×10^(20) sej和3.21×10^(20) sej,主要转入地区为栾川县、宜阳县、伊川县及汝阳县。[结论]在洛阳市同类地区,需要重视水生态保护,加大对区域旅游事业的扶持引导,同时合理地进行流域内生态补偿,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能值分析 断裂点 辐射效应 河南省洛阳市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中微塑料对微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4
作者 干牧凡 张妍 +1 位作者 时鹏 张成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31,共15页
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微塑料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的生物效应和健康风险备受关注。微塑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成为各种污染物的载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沿食物链传递,从而威胁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然而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 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微塑料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的生物效应和健康风险备受关注。微塑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成为各种污染物的载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沿食物链传递,从而威胁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然而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微塑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微藻是水生食物链的基础,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生物,了解微塑料对微藻的生态毒性效应有助于评估其生态风险。本文基于已有研究,通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尺度综合论述微塑料对微藻的生态毒理效应,解析微塑料对微藻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浓度、粒径、形状、表面电荷和添加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期望能为今后的微塑料毒性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微藻 生态毒理效应 作用机制 水生生态系统
下载PDF
噁霉灵水稻田施用下的水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估
5
作者 龚会琴 谭正莹 +2 位作者 何钰 包娜 廖朝选 《贵州科学》 2023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了明确噁霉灵制剂产品水稻苗床用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根据噁霉灵的理化性质、环境归趋数据和产品GAP施药信息,结合产品用药的特点对施药信息进行处理,根据降解半衰期折算噁霉灵施药量,采用TOP-Rice模型预测叶发育期、分蘖期用药... 为了明确噁霉灵制剂产品水稻苗床用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根据噁霉灵的理化性质、环境归趋数据和产品GAP施药信息,结合产品用药的特点对施药信息进行处理,根据降解半衰期折算噁霉灵施药量,采用TOP-Rice模型预测叶发育期、分蘖期用药后水体中噁霉灵的暴露浓度,结合噁霉灵毒性数据评估其对水生态系统的环境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噁霉灵苗床用药移栽前直接进入水体,对脊椎动物急性和无脊椎动物急性、慢性风险不可接受,对脊椎动物慢性、初级生产者风险可接受,移栽后噁霉灵制剂产品所有场景施用对水生态系统风险均可接受,噁霉灵水稻苗床用药移栽后对水生态系统较为安全,但应密切重视苗床土壤和用药后移栽前剩余秧苗的管理,严禁丢弃至水田、池塘及河水中,同时应开发适合的模型用于水稻苗床用药对水生态系统的评估,避免不适当的评估加大产品风险,给企业造成负担,同时也要避免低估风险给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霉灵 水稻 水生生态系统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大气湿沉降向太湖水生生态系统输送氮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67
6
作者 宋玉芝 秦伯强 +2 位作者 杨龙元 胡维平 罗潋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测定和分析了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等7个站点大气降水化学组成,计算了水气界面TN、NH4+-N、NO3--N、T1N、TON的湿沉降率。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TN浓度变化范围为2.06±0.... 测定和分析了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等7个站点大气降水化学组成,计算了水气界面TN、NH4+-N、NO3--N、T1N、TON的湿沉降率。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TN浓度变化范围为2.06±0.30(常州)-3.71±0.43(拖山岛),太湖流域大气降水已呈富营养化水质的特征;大气降水TN、NH4+-N、NO3--N、TIN、TON的年均湿沉降率分别为2806.75kg/km2、1458.81kg/km2、631.67kg/km2、2090.48kg/km2和716.28kg/km2;每年由湿沉降直接进入太湖水体的TN约为6562.2t,NH4+-N为3410.7t,NO3--N为1476.8t,TIN为4887.5t,TON为1674.7t;TN占入湖河道年输入污染物总量的13.6%.大气湿沉降中,TIN对TN的贡献比较大,平均约占TN的78.78%.TIN的湿沉降率具有季节性分布,夏季高,春季次之,冬秋季低。这种现象无疑对太湖水体的蓝藻爆发和富营养化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大气污染 湿沉降 富营养化 大气湿沉降 太湖流域 水生生态系统 NH4^+-N 估算 输送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蓝藻固氮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3
7
作者 叶琳琳 张民 +4 位作者 孔繁翔 阳振 史小丽 闫德智 刘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8,共10页
固氮蓝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优势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如营养盐浓度及形态、氮磷比、水温和微量元素等.一般认为,湖泊中正磷酸盐浓度≥0.01 mg/L、溶解性无机氮浓度≤0.1 mg/L时,固氮蓝藻出现,并且低的氮磷比是表征水体中固氮蓝藻出现... 固氮蓝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优势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如营养盐浓度及形态、氮磷比、水温和微量元素等.一般认为,湖泊中正磷酸盐浓度≥0.01 mg/L、溶解性无机氮浓度≤0.1 mg/L时,固氮蓝藻出现,并且低的氮磷比是表征水体中固氮蓝藻出现的重要指标,但引起固氮与非固氮蓝藻分异的驱动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此外,光照、无机氮浓度与形态、异形胞丰度和溶解性有机物对蓝藻固氮速率有重要影响,进而决定蓝藻氮释放通量及对水体中氮库的贡献作用.固氮蓝藻是贫营养盐海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氮库的重要贡献者,但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其贡献作用还存在争议.因此就目前国内外对固氮蓝藻相关研究做综述,以期待业界同行能够对蓝藻固氮作用及其氮释放对水生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贡献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蓝藻 固氮速率 氮库 水生生态系统
下载PDF
固定化细菌技术及其在物理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正魁 濮培民 +3 位作者 胡维平 胡春华 张卫东 朱佳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INCB技术 ,使INCB在PEEN试验区内表现出明显的释放效果 ,进水处氮循环细菌最大可能数 (MPN)值与试验区各处氮循环细菌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5 ) ;应用PEEN INCB技术后 ,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与无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的氮循环细菌数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物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氮循环 水生生态系统 物理生态工程 富营养化 环境修复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秋园 吴桐 +2 位作者 万祎 刘学勤 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8-596,共9页
作者综述并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POPs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 作者综述并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POPs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界面的传递以及POPs的降解、沉降、再悬浮、吸附、解吸等过程,影响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行为。2)POPs的种类、分子结构、大小、亲脂性等理化性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被动扩散和代谢分解,影响生物富集性大小。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且各因素间互相影响,起到协同或拮抗作用。3)生物个体的生长率越大,生物转化越强,生物富集程度越小,脂质含量越高,生物富集能力越强。4)雌性个体的生物富集能力弱于雄性,不同条件下体型对生物富集的影响不同。当前有关POPs在环境介质、生物个体环境行为中的研究大多是独立开展的,缺少对其互相联系与影响的综合分析,也缺少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动态变化的研究。食物网是POPs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复杂多变,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未来需要更深入的探索,特别需要加强对底栖食物网、浮游–底栖耦合食物网及微食物网在POPs传递中的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水生生态系统 环境介质 生物个体 环境行为
下载PDF
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Ⅰ)——浮游植物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勇军 孙刚 韩德复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0-83,共4页
1996年南湖浮游植物现存量 (B)全年平均为 3 549× 1 0 7个 /L ,高峰出现在 8月 (6 0 74× 1 0 7个 /L)和 5月份 (4 797× 1 0 7个 /L) .浮游植物日毛产量 (Pg)、日净产量 (P)与日呼吸强度 (R)全年平均分别为 5 4 3 g/ (m... 1996年南湖浮游植物现存量 (B)全年平均为 3 549× 1 0 7个 /L ,高峰出现在 8月 (6 0 74× 1 0 7个 /L)和 5月份 (4 797× 1 0 7个 /L) .浮游植物日毛产量 (Pg)、日净产量 (P)与日呼吸强度 (R)全年平均分别为 5 4 3 g/ (m2 ·d) ,2 83 g/ (m2 ·d)和 2 60 g/ (m2 ·d) ,高峰都出现在夏季 .浮游植物P/R值和P/B值全年分别在 0 93~ 2 0 4之间和 0 3 8~ 1 1 0之间变动 .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平均为 4 3 0 μg/L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点表明南湖属于典型的温带城市富营养型湖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 南湖 水生生态系统 长春 群落结构 生物量
下载PDF
海河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秦保平 翟德华 +1 位作者 袁倩 张悦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1998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以调查、分析海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大型底栖生物等主要生物群落现实结构为主,系统分析了海河水生生态系统状况。结果表明,水体污染已经对海河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的有害影响。
关键词 海河 水生生态系统 水污染 生物监测
下载PDF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12
作者 杨平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868-6880,共13页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日益增多。基于国内外目前对湖泊、河流、水库及浅水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开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日益增多。基于国内外目前对湖泊、河流、水库及浅水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开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3个主要途径及相应观测方法。气泡排放的观测方法有倒置漏斗法、开放式动态箱法和超声探测技术;植物传输的观测方法有密闭箱法和植株切割法;扩散途径的观测方法有静态浮箱法、模型估算法/梯度法、微气象学法、TDLAS吸收光谱法等。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水动力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 排放途径 观测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对大气CO_2的汇 被引量:60
13
作者 严国安 刘永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27-833,共7页
水生生态系统 ,特别是海洋无疑是大气 CO2 的一个巨大的汇。海洋对大气 CO2 的汇以及大气圈和海洋之间碳的变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层碳酸盐化学、水中溶解碳的平流传输、CO2 通过空气——海水界面的扩散、海洋生物生产和所产生的... 水生生态系统 ,特别是海洋无疑是大气 CO2 的一个巨大的汇。海洋对大气 CO2 的汇以及大气圈和海洋之间碳的变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层碳酸盐化学、水中溶解碳的平流传输、CO2 通过空气——海水界面的扩散、海洋生物生产和所产生的有机碳化合物的沉降等 ,现在已建立和发展了多种海洋碳子模型以对 CO2 的汇进行估测。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 ,综述了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生物泵”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两大类主要的海洋碳子模型 :厢式模型和普通环流模型 ,采用这些模型对海洋碳汇的估算约为 1 .2~ 2 .4 Gt C/a;分析了湖泊、河流等对大气 CO2 汇的特点及向海洋的转移 ,并对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大气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统 海洋 碳循环 大气CO2汇
下载PDF
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物质消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伏彩中 肖瑜 高士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3-756,共4页
研究了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物质消减的影响。在水体、底泥和沉水植物所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的生长对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具有显著影响。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比如直接吸收、促... 研究了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物质消减的影响。在水体、底泥和沉水植物所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的生长对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具有显著影响。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比如直接吸收、促进沉降吸附和促进硝化反硝化作用等。沉水植物的存在降低了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体营养盐的平衡浓度,同时温度对营养盐的归趋也有重要影响,温度的降低会减缓营养盐从水体中的去除,而温度升高,则会加速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水生生态系统 沉水植物 营养盐 富营养化
下载PDF
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刚 郎宇 房岩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3-667,共5页
研究了2001~2002年长春南湖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发现浮游动物94种,其中51种为轮虫.浮游动物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夏季和秋季各出现一次高峰.浮游动物年净产量为704.45kJ·m^-2,年总产量... 研究了2001~2002年长春南湖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发现浮游动物94种,其中51种为轮虫.浮游动物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夏季和秋季各出现一次高峰.浮游动物年净产量为704.45kJ·m^-2,年总产量为1642.50kJ·m^-2;全年浮游动物群落的P/B系数为41.4(以年净产量计)或96.4(以年总产量计).浮游动物群落对水柱原位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的牧食力分别为2.57kJ·m^-2·h^-1和1.47μgC·L^-1·h^-1,是浮游植物和细菌同期净生产力的51.7%和32.9%.形成浮游动物净生产力的碳量是浮游植物总碳固定的8.2%.浮游动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湖为温带富营养化湖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水生生态系统 长春南湖
下载PDF
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Ⅱ——附生藻类与大型水生植物 被引量:11
16
作者 房岩 徐淑敏 孙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长春南湖大型水生植物的干质量热值随着生长季的推进而升高。附生藻类的净生产力为0 30kJ (m2·d)。大型水生植物的净生产力为1 95kJ (m2·d)。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和附生藻类在净初级生产力中的比例分别为93%、6%和1%。可... 长春南湖大型水生植物的干质量热值随着生长季的推进而升高。附生藻类的净生产力为0 30kJ (m2·d)。大型水生植物的净生产力为1 95kJ (m2·d)。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和附生藻类在净初级生产力中的比例分别为93%、6%和1%。可收获的大型水生植物每年可将一定数量的磷带出湖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湖 水生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力 附生藻类 大型水生植物 干质量热值 湖泊富营养化 生态治理
下载PDF
热排放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缓解对策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健 黄沈发 杨泽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127-129,共3页
综述了水域热排放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水体理化性质以及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生物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水域热排放的缓解对策,为水体的水温控制标准和水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热排放 水生生态系统 缓解对策
下载PDF
脂肪酸标志水生生态系统营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亮 吴莹 张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统 脂肪酸组成 营养关系 生物体内 代谢过程 食物来源 类脂化合物 羧酸甘油酯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光生 谢锋 梁小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34-337,共4页
合理地进行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有利于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现状,为水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结合国内外对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当前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3种主要指标(生态指标、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指标、物... 合理地进行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有利于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现状,为水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结合国内外对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当前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3种主要指标(生态指标、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指标、物化指标)和2种评价方法(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对每种评价方法在当前的使用情况和各自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讨论,同时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未来进行展望和预测。笔者认为,必须根据评价对象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遴选和确定主导评价指标,同时以某一种评价方法为主,并结合其他方法对水生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从而获取准确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基于TOP-RICE模型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稻田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毛连纲 周艳明 +4 位作者 张兰 张燕宁 姜辉 余海涛 蒋红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163,共11页
为评估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882.2—2016《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2部分:水生生态系统》,采用TOP-RICE暴露模型分别单独评估了嘧菌酯... 为评估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882.2—2016《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2部分:水生生态系统》,采用TOP-RICE暴露模型分别单独评估了嘧菌酯和噻呋酰胺2种有效成分稻田滴撒方式应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其中,TOP-RICE初级暴露模型中有我国连平和南昌2个水稻-地下水暴露场景,每个场景都对分蘖期和拔节期进行分别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嘧菌酯按照申请的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生物富集风险可接受,初级风险评估对无脊椎动物(急性)和无脊椎动物(慢性)风险不可接受,但经中宇宙研究后,在连平和南昌2个场景点,均为拔节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可接受,但分蘖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不可接受;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噻呋酰胺按照申请的GAP使用,生物富集带来的风险可以接受,经初级风险评估风险均可接受。在忽略2种有效成分相互间作用时,初步认为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拔节期按照GAP要求施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可接受,但应避免在分蘖期用药,以免其中的有效成分嘧菌酯对水生无脊椎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噻呋酰胺 展膜油剂 水生生态系统 TOP-RICE模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