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因子对河流底泥-水界面氮释放规律影响
1
作者 王瑜 王西涵 +3 位作者 华玲玲 刘云 杨丽虎 赵明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9,共10页
潮白河作为北京重要城市河流水源之一,其顺义减河河段属于典型的再生水回补河道。研究不同点位代表的自然河段与再生水河段中底泥-水界面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河道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分析不同... 潮白河作为北京重要城市河流水源之一,其顺义减河河段属于典型的再生水回补河道。研究不同点位代表的自然河段与再生水河段中底泥-水界面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河道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分析不同p H、溶解氧(DO)和温度条件下河道不同断面底泥氨氮释放规律,估算了底泥-水界面氨氮释放通量。结果表明:(1)下游汇流(S1)、潮减交汇处(S2)和自然河道(S3)上覆水和间隙水中NH4+-N呈明显的释放趋势,再生水河道中段(S4)和再生水排水口(S5)释放不明显或发生NH4+-N吸附作用。(2)不同断面土柱模拟中,间隙水中NH4+-N通量为上覆水的2.5~66.7倍,验证了底泥氮先释放到间隙水再扩散到上覆水的过程。(3)不同环境因子(p H、DO和温度)对底泥NH4+-N释放的影响呈现出不同规律:随p H升高,底泥NH4+-N释放通量先降低后增加,在p H=7时达到最低值;随DO浓度增加,底泥NH4+-N释放通量减小,DO浓度为3 mg/L时NH4+-N释放通量最大;温度越高,NH4+-N释放通量越大。潮白河水体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DO浓度越低,温度越高,NH4+-N释放通量越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潮白河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自然河段 再生河段 氮释放 底泥-水界面 潮白河
下载PDF
海水多品种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通量
2
作者 陈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7,共7页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内,采集检测3口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样品中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分析沉积物-水界面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通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6—10月,3种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以向沉积物中扩散为主,仅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沉积物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6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扩散;与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相比,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氨氮通量变化幅度较大,6—7月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且扩散速率逐渐降低,9—10月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释放,释放速率逐渐上升。6、7、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8—9月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向沉积物扩散;6—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向沉积物扩散,10月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配养底栖贝类,可以通过改变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改善池塘的底质和水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养殖池塘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通量
下载PDF
夏季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分布和消耗的微观变化研究
3
作者 康秦梓 刘毅 +3 位作者 吴文广 仲毅 王新萌 张继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8,共13页
为探明高温条件下贝藻养殖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DO)分布和消耗的微观变化特性,在2022年夏季,采用微剖面法对桑沟湾贝类区、贝藻区、藻类区和外海区内沉积物DO、H2S、pH的剖面分布进行了调查,测定了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粒径等因子的... 为探明高温条件下贝藻养殖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DO)分布和消耗的微观变化特性,在2022年夏季,采用微剖面法对桑沟湾贝类区、贝藻区、藻类区和外海区内沉积物DO、H2S、pH的剖面分布进行了调查,测定了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粒径等因子的剖面分布,计算了不同养殖区域沉积物–水界面的DO交换通量和沉积物的耗氧率。研究发现,贝类区、贝藻区、藻类区和外海区沉积物扩散边界层(DBL)厚度分别为(1.5±0.3)、(1.0±0.3)、(2.0±0.8)和(1.3±0.2)mm,区域间差异不显著;氧渗透深度(OPD)分别为(12.49±1.59)、(12.17±0.09)、(15.49±0.79)和(14.87±1.27)mm,其中,贝类区和贝藻区氧渗透深度显著低于藻类区和外海区。贝类区、贝藻区、藻类区和外海区的DO扩散通量分别为(24.10±1.89)、(49.53±10.24)、(26.69±13.13)和(24.79±7.95)mmol/(m^(2)·d),贝藻区沉积物–水界面DO扩散通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沉积物–水界面DO扩散通量受上覆水DO浓度和沉积物耗氧率的显著影响,贝类区沉积物–水界面DO扩散通量受上覆水DO、DBL厚度及水–沉积物界面处DO的共同影响,贝藻区、藻类区沉积物–水界面DO扩散通量主要影响因素为沉积物上覆水DO。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养殖活动在养殖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微电极 溶解氧扩散通量 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丘陵山区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源汇转换机制
4
作者 谭立贤 康得军 +3 位作者 刘成 朱利钊 申秋实 陈开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7-2147,共11页
以东南丘陵山区典型深水水库对河口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1a的原位调研,在主要水域内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磷的含量、赋存形态、间隙水剖面特征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 以东南丘陵山区典型深水水库对河口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1a的原位调研,在主要水域内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磷的含量、赋存形态、间隙水剖面特征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变化范围为(470.8~1012.3)mg/kg,平均值达到(688.4±186.48)mg/kg,呈现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下游坝前区域磷污染最为严重;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铝结合态磷(352.61mg/kg)>铁结合态磷(Fe-P)(98.10mg/kg)>闭蓄态磷(88.77mg/kg)>钙结合态磷(72.42mg/kg)>有机磷(33.38mg/kg)>可交换态磷(1.64mg/kg).全库沉积物总体表现为磷的释放源,其中,秋季释放风险最高,冬季大部分区域沉积物从磷释放的源转变为汇;全年平均静态释放通量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81±2.34)mg/(m^(2)·d)和(2.15±3.47)mg/(m^(2)·d),2种方法所得全年磷释放量分别为1.92和3.67t,秋季释放量最大.铁结合态磷(Fe-P)的转化可能是控制沉积物-水界面磷源-汇转换的重要原因,由氧分层导致的沉积物厌氧及铁结合态磷(Fe-P)溶解释放将增加下层水体磷浓度,并在水体逆温后增加水柱总体磷浓度.在秋季大量磷释放之后,应更加关注随后的逆温对整个水体磷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磷负荷 沉积物-水界面 磷通量 对河口
下载PDF
致密砂岩孔隙尺度下气-水界面动态演化可视化实验研究
5
作者 田键 康毅力 +3 位作者 游利军 贾钠 王艺钧 秦朝中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2-873,共12页
水相圈闭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面临的主要储层损害问题之一,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无法直观揭示孔隙内部气水两相分布和流动演化过程,因此,对水相圈闭损害微观作用机理的认识有待提高.根据致密砂岩铸体薄片,设计出一维通道和二维孔隙网络两种... 水相圈闭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面临的主要储层损害问题之一,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无法直观揭示孔隙内部气水两相分布和流动演化过程,因此,对水相圈闭损害微观作用机理的认识有待提高.根据致密砂岩铸体薄片,设计出一维通道和二维孔隙网络两种玻璃芯片模型,可视化研究了孔隙尺度下渗吸和返排过程中气-水界面演化和两相流动行为;结合岩心驱替实验,探讨了孔隙尺度气-水界面演化与致密砂岩宏观气体流动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孔隙尺度下气-水界面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由水膜水气-水界面向毛管水气-水界面演化,并主要通过卡断和绕流两种形式破坏气体流动连续性;(2)优势通道既是孔隙尺度下水相返排的快速走廊,也是气泡运移和贾敏效应发生的主要通道,是造成储层产水但不产气的一个重要原因;(3)孔隙尺度下气-水界面演化引起的水封气现象是水相圈闭损害的具体微观作用形式,宏观表现为岩心尺度上水相难以彻底返排和气体渗透能力不能完全恢复.实验结果可为储层岩石孔隙尺度下水相圈闭作用机理和气水可动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界面 囚闭气 流动连续性 孔隙尺度 微流控技术 相圈闭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盐碱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元素交换通量的研究
6
作者 杜彦秋 吴文广 +3 位作者 张子军 吴桃 冯旭 张继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3-1192,共10页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盐碱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中氮元素的转化规律,于2019年5—7月测定了山东省滨州市3个不同盐度(28、45和55)的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利用Fick第一定律估算了池塘沉积物...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盐碱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中氮元素的转化规律,于2019年5—7月测定了山东省滨州市3个不同盐度(28、45和55)的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利用Fick第一定律估算了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元素交换通量,分析了环境因素与交换通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总体来讲,DIN、DON、TN由沉积物向水体扩散,即沉积物为DIN、DON和TN的源;NO_(3)^(-)-由水体向沉积物扩散,沉积物为NO_(3)^(-)的汇。在养殖期间,盐度28、45和55组,DIN总交换通量分别为1.69、23.07和19.36 mg/m^(2),DON总交换通量分别为36.60、27.90和19.98 mg/m^(2),TN总交换通量分别为38.09、43.66和32.56 mg/m^(2)。(2)从季节变化来看,DIN、DON、TN在养殖初期(5月)的交换通量显著高于养殖末期(7月);从盐度组来看,在5月,盐度28、45和55组,DIN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2.08、6.37和12.47 mg/(m^(2)·d),7月分别为-0.48、0.06和1.47 mg/(m^(2)·d),盐度55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DON交换通量5月分别为13.91、5.32和6.79 mg/(m^(2)·d),盐度28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7月分别为5.82、10.94和5 mg/(m^(2)·d),盐度45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5月TN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15.9、8.79和19.16 mg/(m^(2)·d),盐度45组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5),7月分别为5.31、9.1和3.28 mg/(m^(2)·d),盐度45组显著大于盐度55组(P<0.05)。(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盐度与NO_(2)^(-)-N、NO_(3)^(-)-N、NH_(4)^(+)-N交换通量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NH_(4)^(+)、TN通量显著正相关;温度与NH_(4)^(+)交换通量显著负相关;含水率、孔隙度与NO_(3)^(-)-N、DON交换通量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沉积物是氮的潜在污染源,此污染潜力在养殖末期显著小于养殖初期;高盐度组有利于释放DIN,中低盐度组有利于释放DON。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认识盐碱水养殖池塘的氮交换通量,为该种养殖模式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池塘 沉积物-水界面 凡纳滨对虾
下载PDF
纳米颗粒间相互作用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机制
7
作者 练燕菲 李玉秀 +2 位作者 陈颖 郑佳杰 郑丹菁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了研究油-水界面上纳米颗粒的动态吸附过程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纳米颗粒在油-水界面物理模型,研究单颗粒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及多颗粒相互作用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颗粒在油-水界面的吸... 为了研究油-水界面上纳米颗粒的动态吸附过程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纳米颗粒在油-水界面物理模型,研究单颗粒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及多颗粒相互作用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颗粒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分为自由扩散、界面吸附、动态平衡3个阶段;单颗粒吸附过程自由能变化远大于颗粒的动能,颗粒吸附可自发、快速进行,且吸附后能稳定在界面上;多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随颗粒间距离的增大而振荡衰减,这是由颗粒间的溶剂粒子所产生的溶剂化效应所致;当颗粒间相互作用为引力时,界面张力增大,当颗粒间相互作用为斥力时,界面张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界面 纳米颗粒 界面张力 吸附 自由能
下载PDF
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分布特征分析及释放风险评估
8
作者 王津 杨丽原 +1 位作者 刘恩峰 栾日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解决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磷酸盐、氨氮和硝态氮等营养盐释放风险控制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高分辨率孔隙水采样技术分析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浓度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并根据有效态磷、有... 为了解决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磷酸盐、氨氮和硝态氮等营养盐释放风险控制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高分辨率孔隙水采样技术分析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营养盐浓度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并根据有效态磷、有效态氨氮和有效态硝态氮的浓度,计算三者的净扩散通量,评估三者的释放风险。结果表明:非泄洪期南四湖出湖口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磷浓度低于孔隙水中的,表明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态磷可能会因浓度梯度的存在而向上覆水中扩散;根据连续分级提取法,钙结合态磷是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中磷元素的主要赋存形态,表层沉积物中的不稳定磷元素含量高于深层沉积物中的;有效态磷与有效态铁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南四湖出湖口沉积物-水界面中有效态磷的释放受铁氧化物还原释放影响;有效态磷、有效态氨氮和有效态硝态氮的净扩散通量分别为17.58、1.16、-40.72 ng/(cm^(2)·d),说明有效态磷和有效态氨氮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中释放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净扩散通量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营养盐 沉积物-水界面 南四湖
下载PDF
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和油-水界面上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春霞 洪鹏志 +1 位作者 杨晓泉 温其标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6期539-543,共5页
采用动态滴形分析法研究了大豆球蛋白在空气-水和油-水界面上的吸附特性,主要检测了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纯的花生油-水和正十四烷-水界面上的界面张力和膨胀流变特征参数随吸附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吸附速率随着初始体相蛋白浓... 采用动态滴形分析法研究了大豆球蛋白在空气-水和油-水界面上的吸附特性,主要检测了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纯的花生油-水和正十四烷-水界面上的界面张力和膨胀流变特征参数随吸附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吸附速率随着初始体相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受界面类型的影响比较明显;大豆球蛋白在三种界面上吸附的速率顺序为:正十四烷-水界面>空气-水界面>花生油-水界面;在空气-水和花生油-水界面上,大豆球蛋白的吸附及其吸附膜的形成机制基本类似;而在花生油-水和正十四烷-水界面上,吸附膜的膨胀流变特性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空气-水界面 油-一水界面 界面张力 界面膨胀流变特性
下载PDF
应用油气水界面计算方法分析油气藏小层展布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晓敏 何晓东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年第4期19-25,61,共8页
南八仙油气田断层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层分布不稳定,表现出复杂断块油气藏的静、动态特征。试井动态资料表明,各井压力下降快,产能递减快,单井控制储量小。由于静态资料所限,不能明确各井可对比砂体是否连通,对砂体展布特征认识模... 南八仙油气田断层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层分布不稳定,表现出复杂断块油气藏的静、动态特征。试井动态资料表明,各井压力下降快,产能递减快,单井控制储量小。由于静态资料所限,不能明确各井可对比砂体是否连通,对砂体展布特征认识模糊,为此考虑借用油气水界面计算方法分析砂体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水界面 水界面 砂体 计算方法 储集层
下载PDF
大豆油/水界面上大豆11S球蛋白吸附膜的膨胀流变特性
11
作者 周春霞 杨晓泉 温其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共5页
本文采用轴对称滴形分析法(ADSA)检测了pH2.0和5.0条件下,大豆油/水界面上不同浓度(0.1-0.001%,w/w)的大豆11S球蛋白吸附膜的膨胀流变特征参数(膨胀模量、膨胀弹性、膨胀粘性及相角)随吸附时间的变化。实验表明,在温度(23℃)和体相溶液... 本文采用轴对称滴形分析法(ADSA)检测了pH2.0和5.0条件下,大豆油/水界面上不同浓度(0.1-0.001%,w/w)的大豆11S球蛋白吸附膜的膨胀流变特征参数(膨胀模量、膨胀弹性、膨胀粘性及相角)随吸附时间的变化。实验表明,在温度(23℃)和体相溶液离子强度(0.05)恒定的条件下,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表面膨胀模量增大,相角减小。膨胀弹性明显大于膨胀粘性,因此,从表面流变学的角度分析,油/水界面上粘弹性的大豆11S球蛋白吸附膜实际上是弹性的。膨胀模量随液滴体相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受体相pH值的影响很大。pH2.0时,吸附膜的膨胀模量明显大于pH5.0时吸附膜的膨胀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11S球蛋白 大豆油/水界面 表面膨胀模量 轴对称滴形分析 11S球蛋白 膨胀模量 流变特性 吸附膜 大豆 水界面
下载PDF
河口滨岸潮滩沉积物-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61
12
作者 刘敏 侯立军 +2 位作者 许世远 张斌亮 欧冬妮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3,共5页
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滨岸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物质N、P的含量 ,并初步估算了潮滩沉积物 水界面间N、P的扩散通量。上覆水中NH4 + N含量分布在 0 .0 0 82~ 2 .5 6mg/L ,NO2 - N为 0 .0 3~ 0 .5 8mg/... 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滨岸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物质N、P的含量 ,并初步估算了潮滩沉积物 水界面间N、P的扩散通量。上覆水中NH4 + N含量分布在 0 .0 0 82~ 2 .5 6mg/L ,NO2 - N为 0 .0 3~ 0 .5 8mg/L ,NO3- N为 0 .6 9~ 5 .38mg/L之间 ,溶解态磷 (DP)的含量为 0 .0 35~ 0 .5 3mg/L之间 ;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NH4 + N的含量为 0 .0 0 2 5~ 1.35mg/L ,NO2 - N的含量为 0 .0 0 5 5~ 0 .2 0mg/L ,NO3- N的含量为 0 .6 1~ 1.14mg/L ,DP的含量为 0 .11~ 0 .5 3mg/L ;计算表明 ,沉积物 水界面间NH4 + N、NO2 - N、NO3- N和DP的扩散通量分布范围分别在 - 0 .0 2 4~ 0 .99、- 0 .39~ 0 .0 0 19、- 3 .0 9~ - 0 .12和 - 0 .48~ 0 .12 μg/ (cm2 ·d)之间。研究揭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通量 孔隙 沉积物 水界面 河口滨岸潮滩 水界面 体污染 营养物质 污染物质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1.铵态氮释放速率的空间差异及源-汇通量 被引量:98
13
作者 范成新 张路 +3 位作者 秦伯强 胡维平 高光 王建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20,共11页
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不同温度下太湖沉积物铵态氮释放.结果表明,经面积加权,5℃、15℃和25℃下氮的交换速率分别为-16.0±17.6mg/穴m2·d雪、12.6±6.9mg/穴m2·d雪和34.1±20.8mg/穴m2·d雪,不同湖区其... 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不同温度下太湖沉积物铵态氮释放.结果表明,经面积加权,5℃、15℃和25℃下氮的交换速率分别为-16.0±17.6mg/穴m2·d雪、12.6±6.9mg/穴m2·d雪和34.1±20.8mg/穴m2·d雪,不同湖区其释放速率差异极大.受外源污染影响较大的水域,氮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受死亡残体沉降和分解影响明显的草藻型湖区,氮的年释放通量较大.全太湖沉积物-水界面NH4+-N的年净通量为9960.3±4960.0t,其中成汇的通量值约为-911±637.9t/a,大部分泥区在一年中至少经过了一次的源-汇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 通量 太湖 沉积物-水界面 迁移机制 定量化 生源要素
下载PDF
云南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及氧气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建军 沈吉 +3 位作者 张路 范成新 李文朝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0-648,共9页
采用间隙水连续采集法考察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并比较在氧气缺乏及氧气充足条件下界面的氮磷行为.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显著高于滇池湖心及抚仙湖.对云南滇池及抚仙湖沉积物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对... 采用间隙水连续采集法考察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并比较在氧气缺乏及氧气充足条件下界面的氮磷行为.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显著高于滇池湖心及抚仙湖.对云南滇池及抚仙湖沉积物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好氧组上覆水pH显著大于厌氧组,而间隙水pH在两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厌氧呼吸途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有关;而在两种处理条件下,间隙水均处于厌氧状态.较好氧条件而言,厌氧条件下间隙水磷和铵氮浓度的增加,与有机质矿化增强有关;而间隙水磷还可能受FeOOH-P模型控制.由分子扩散模型计算获得的界面磷或者铵氮扩散通量均高于表观通量,而且好氧条件下的扩散通量与表观通量之间的差异较厌氧条件下的大;这表明两种营养盐均存在释放潜力,但这种潜力的发挥受氧气的影响.较好氧条件而言,厌氧条件下使用分子扩散模型得到的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更接近于表观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氧气 氮磷通量 滇池 抚仙湖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49
15
作者 刘素美 张经 +2 位作者 于志刚 陈洪涛 姚庆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它地区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溶解无机氮 扩散通量 海湾
下载PDF
崇明东滩沉积物再悬浮对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2
16
作者 钱嫦萍 陈振楼 +1 位作者 胡玲珍 邓焕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4-119,共6页
20 0 2年 7月采集崇明东滩低潮滩沉积物样和水样 ,运用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 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交换行为的影响 .实验发现 ,在沉积物不断发生再悬浮的过程中 ,水体中三态氮的含量明显增加 ,其中NO- 3 N变化最为显... 20 0 2年 7月采集崇明东滩低潮滩沉积物样和水样 ,运用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 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交换行为的影响 .实验发现 ,在沉积物不断发生再悬浮的过程中 ,水体中三态氮的含量明显增加 ,其中NO- 3 N变化最为显著 ,升高浓度值达 1 1 86 9μmol·L- 1,NH+4 N增长 2 1 71 3μmol·L- 1,NO- 2 N的释放约为0 2 μmol·L- 1,可溶磷的含量也有少量的增加 .同时 ,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 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与静置状态相比 ,NH+4 N和NO- 3 N表现出与静置状态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 ,NO- 2 N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变化比较复杂 ,初期与静置状态相反而后表现一致 .再悬浮颗粒物浓度也是制约沉积物 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 ,NH+4 N在前 7h以内的变化和悬浮颗粒物浓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关系 ,后 5h呈负相关关系 ;NO- 2 N和可溶磷在整个过程中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变化都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只有NO- 3 N的变化与其关系比较薄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悬浮 沉积物 沉积物-水界面 崇明东滩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陈振楼 刘杰 +2 位作者 许世远 王东启 郑祥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50,共8页
基于实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潮滩无机氮长短期通量交换、循环规律及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剖面特征在有/无底栖动物活动背景下的差异,探讨了双壳类底栖动物河蚬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潮滩无机氮界面交... 基于实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潮滩无机氮长短期通量交换、循环规律及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剖面特征在有/无底栖动物活动背景下的差异,探讨了双壳类底栖动物河蚬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潮滩无机氮界面交换中,河蚬的钻穴活动能增加向上覆水方向氨氮和硝氮的通量值;河蚬长期栖息对界面的生物扰动和代谢物排放能促进氨氮向上覆水的释放并逐渐加强沉积物氧化层中的硝化活动;界面附近河蚬的扰动和喷灌活动改变了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垂直剖面特征,加速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和两相界面间氨氮的离子交换,促进沉积物氮库向滨岸水体的释放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潮滩 沉积物-水界面 无机氮 底栖动物 影响
下载PDF
桑沟湾养殖海域营养盐和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孙珊 刘素美 +2 位作者 任景玲 张继红 蒋增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利用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分布、结构特征、主要控制过程以及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结果表明,该海域的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海水中NO3-,NO2-,PO43-,DOP,TDP和SiO32... 利用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分布、结构特征、主要控制过程以及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结果表明,该海域的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海水中NO3-,NO2-,PO43-,DOP,TDP和SiO32-浓度皆是秋季最高,而NH4+,DON,TDN浓度则为夏季最高;各种营养盐的最低值除DON外都出现在春季。春季湾内外海水交换不畅,再加上大型藻类海带等生长旺盛期的消耗,使营养盐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在夏秋两季丰水期沿岸河流注入对该海域营养盐的影响较大,冬季无机营养盐浓度分布主要受沿岸流的影响。磷的结构变化较大,其中DOP百分含量在夏季最高,达到81%。从春季到秋季海水中TDN的结构变化从以DON为主转变成以DIN为主。硅和氮的原子比值全年变化不大,硅和氮和氮和磷原子比值春夏两季的高于秋冬季的。分析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和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低阈值结果表明,磷是春夏两季桑沟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春季硅浓度低于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低阀值,也是一个潜在的限制因素。计算结果显示桑沟湾沉积物释放的NH4+,SiO32-和PO43-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小,与其他浅海环境相比,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通量处于较低或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沉积物-水界面交换 桑沟湾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活性物的结构和活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志成 安静仪 +2 位作者 张路 赵濉 俞稼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综合的方法分离出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的活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色质联用等方法分析其化学结构,并在油/碱水模型体系中测定了它们的动态界面张力,考察其化学结构与界面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相的pH... 通过综合的方法分离出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的活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色质联用等方法分析其化学结构,并在油/碱水模型体系中测定了它们的动态界面张力,考察其化学结构与界面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相的pH值影响原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在油-水界面膜上的吸附;沥青、胶质和蜡是界面活性物的主要成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形成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原油的酸性组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动态界面张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乳状液 油-水界面 活性物 结构分析 界面活性
下载PDF
龙景湖龙景沟汇水区沉积物-水界面氮形态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吉芳英 颜海波 +2 位作者 何强 赵艮 牛凤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01-3107,共7页
龙景湖是在原有河道基础上闸坝新形成的深水湖泊,为研究龙景沟汇水区沉积物-水界面氮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了解其迁移转化过程,为内源负荷预测分析、内源控制及水质治理提供基础,依据形成历史和水位深度将沉积物分为原河道、新淹没底部... 龙景湖是在原有河道基础上闸坝新形成的深水湖泊,为研究龙景沟汇水区沉积物-水界面氮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了解其迁移转化过程,为内源负荷预测分析、内源控制及水质治理提供基础,依据形成历史和水位深度将沉积物分为原河道、新淹没底部和新淹没边坡3个区,分别采集沉积物柱样对沉积物上覆水和间隙水中各形态氮的浓度和表层沉积物泥样总氮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的总氮(TN)、氨氮(NH4+-N)、溶解态有机氮(DON)的浓度以及沉积物泥样TN含量的分布趋势与水位深度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原河道>新淹没底部>新淹没边坡;原河道、新淹没底部、新淹没边坡沉积物间隙水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59,14.62,18.06mg/L,NH4+-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01,8.39,13.75mg/L,DO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57,2.81,5.45mg/L,坡向变化显著且远高于上覆水,释放潜力较大;原河道、新淹没底部沉积物泥样TN含量分别为3789、2984mg/kg,都明显高于新淹没边坡的127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景湖 沉积物-水界面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