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纹枯病菌AG-Bb中真菌病毒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陈宁伟 罗丽 +5 位作者 张艳 邱润霜 杨应美 赵紫芳 董文汉 杨根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3-1280,共8页
【目的】探明云南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的病毒种类,筛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真菌病毒,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生防病毒资源。【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定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的... 【目的】探明云南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的病毒种类,筛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真菌病毒,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生防病毒资源。【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定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的病毒种类,利用利巴韦林-高温尖端脱毒法筛选具有降低寄主致病力的病毒。【结果】通过比对分析菌株8-Q-36、2-R-11和2-Q-13序列,发现所得病毒可归类于6个真菌病毒科:双分体病毒科(Partitiviridae)、内源体病毒科(Endornaviridae)、镰刀菌病毒科(Fusariviridae)、线粒体病毒科(Mitoviridae)、横纹病毒科(Rhabdoviridae)、全病毒科(Totiviridae),以及部分未分类病毒。与原始菌株8-Q-36相比,脱毒菌株8-Q-36-1的菌落形态更为蓬松,菌核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且致病力明显增强。经双链RNA(dsRNA)提取检测发现,脱毒菌株8-Q-36-1中最大的一条≥10 kb的dsRNA缺失,由此可判定该dsRNA能够降低寄主致病力。经NCBI比对,发现该dsRNA的部分序列为RdRp序列,且与内源体病毒科的RdRp序列具有同源性,与相似性最高的病毒RsEV6序列的一致性为56.02%,因此菌株8-Q-36的分离物可能是一种新病毒,暂命名为RsEV11。【结论】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具有丰富的病毒多样性,其中菌株8-Q-36中存在能够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生防病毒分离物。本研究首次在双核丝核菌属(Ceratobasidium spp.)中发现具有生防价值的真菌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AG-Bb融合亚群 病毒多样性 双链RNA 脱毒 低毒力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胞壁降解酶的产生及致病作用 被引量:49
2
作者 陈夕军 张红 +2 位作者 徐敬友 童蕴慧 纪兆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在改良的Marcus培养液中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5种胞壁降解酶,其中PG、Cx和PM...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在改良的Marcus培养液中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5种胞壁降解酶,其中PG、Cx和PMG活性较高,而PGTE和PMTE活性很低。病菌产生胞壁降解酶的最佳条件是:在pH5培养液中28℃下静置培养6 d。病菌接种水稻叶鞘后也能显著产生PG、Cx和PMG等胞壁降解酶,并且病斑外侧褪绿部酶活最高,平均为对照(健康部)的3.4倍;其次是褐色部,酶活总量平均为对照的2.9倍;病斑中央枯白部酶活较低,但明显高于对照。这一结果提示,在病菌侵染和扩展过程中胞壁降解酶起重要作用。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Cx)无论是单独处理还是混合处理,对水稻叶鞘都具有显著地损伤细胞膜和浸渍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胞壁降解酶 产酶条件 致病作用 水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八省(自治区)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玲 左示敏 +3 位作者 张亚芳 陈宗祥 黄世文 潘学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538-2548,共11页
【目的】明确中国南方水稻纹枯病菌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为研究该病害的流行规律提供信息。【方法】采用8个SSR荧光标记对收集自中国南方8省(自治区)的188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检测。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计算各项遗传多样性参... 【目的】明确中国南方水稻纹枯病菌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为研究该病害的流行规律提供信息。【方法】采用8个SSR荧光标记对收集自中国南方8省(自治区)的188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检测。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计算各项遗传多样性参数,近交系数由FSTAT 2.9.3软件估算。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采用GENEPOP 4.2软件以卡方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应用Arlequin 3.1软件进行分子方差变异分析,并通过遗传分化系数计算基因流。基于Nei’s遗传距离,利用MEGA5.0软件构建UPGMA树状图。使用STRUCTURE 2.3.3软件的贝叶斯聚类法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估计群体间遗传混杂程度。采用Mantel test检测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8个地理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025和2.071。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59—1.088,平均为0.859。等位基因丰富度为2.500—5.152,平均为3.858。观测杂合度为0.425—0.619,平均为0.506。期望杂合度为0.399—0.546,平均为0.472。总群体水平的近交系数(FIS=-0.069)为负值,表明总群体内杂合子过剩(纯合子缺失)。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在6个群体中存在因杂合子的缺失或过剩引起的平衡偏离,暗示了水稻纹枯病菌同时具有克隆生长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间的平衡因群体而异。AMOVA分析结果显示,有88.14%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的个体间,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Mantel检测发现,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22,P=0.025)。UPGMA聚类表明,所有群体可被划分为遗传分化明显的两个亚群(FST=0.209—0.624),其中位于珠江沿岸的广宁和长塘群体为一个组群,而位于长江沿岸的6个群体为另一组群,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位于长江沿岸的群体遗传混杂明显,基因交流水平高(Nm=2.525—8.447),群体分化程度较低(FST=0.029—0.094)。【结论】中国南方水稻纹枯病菌分布范围广泛、可能的混合繁殖模式以及菌核或菌丝具有远距离传播特性,是导致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原因。长江亚群内部个体在不同群体之间的迁移所形成的基因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而长江亚群和珠江亚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推测病原菌有限的长距离迁移可能是群体遗传变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我国南方六省(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周而勋 曹菊香 +1 位作者 杨媚 朱西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40,共5页
对来自海南、福建、广西、云南、湖南和广东等我国南方 6个代表性省 (区 )的 72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RAPD聚类分析及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使用 10个随机引物对该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琼... 对来自海南、福建、广西、云南、湖南和广东等我国南方 6个代表性省 (区 )的 72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RAPD聚类分析及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使用 10个随机引物对该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共获得 2 10条DNA谱带 ,其中 5条为特征带 ,2 0 5条为多态带 ,条带多态率为98%。在 0 5 4左右的相似性系数水平 ,所有供试菌株被划分为 6个类群 ,所有来自同一省 (区 )的菌株均聚类为同一类群或亚类群。DNA条带的多态性与地理来源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但与致病力的强弱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纹枯病菌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致病力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组分分析、活性测定及其致病作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杨媚 杨迎青 +2 位作者 郑丽 李明海 周而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0-606,共7页
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对水稻叶片组织的致病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叶片浸解后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 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对水稻叶片组织的致病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叶片浸解后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壁降解酶混合物中至少含有10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诱导底物,内切-β-1,4-葡聚糖酶(Cx)活性最高,其次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聚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PMG);以果胶为诱导底物,PG活性最强,PMG次之。通过比较不同底物对PG、Cx和PMG这三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的诱导效果,发现Cx用1.0%CMC的诱导效果最好,PG和PMG用1.0%果胶的诱导效果最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30℃,PG和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Cx和PMG的反应时间定为40min较为合适,PG反应时间定为60min较为合适;当pH值达到5.0时PG酶活性最强,当pH值达到9.0时Cx酶活性最强,pH值为4.0~6.0时,PMG的酶活性达到最强。通过对酶处理后叶片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发现细胞壁降解酶的确对水稻叶片组织造成了损伤,并且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损伤程度也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酶组分分析 酶活性 浸解作用
下载PDF
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32
6
作者 唐正合 汪汉成 +2 位作者 王建新 陈长军 周明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8-161,165,共5页
为明确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通过离体抑菌试验,温室盆钵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离体抑菌试验表明,丙环唑能够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的菌丝生长,EC50为0.... 为明确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通过离体抑菌试验,温室盆钵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离体抑菌试验表明,丙环唑能够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的菌丝生长,EC50为0.045μg/mL,并能够强烈抑制菌核产生,但不能抑制菌核萌发。温室试验表明,纹枯病菌经丙环唑处理后,致病力随药剂浓度提高而显著减弱;丙环唑可以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和叶鞘;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400μg/mL丙环唑处理水稻,抑制病斑长度分别达到82.16%和76.61%,并随药剂处理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丙环唑对立枯丝核菌有较长的持效期,800μg/mL处理水稻11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0.1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的丙环唑乳油在有效剂量150g/hm2下3次喷药后14d的防效达到89.15%,丙环唑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表明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为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环唑 水稻纹枯病菌 作用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迎青 李明海 +2 位作者 杨媚 李勇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6-551,共6页
为获得进行水稻纹枯病菌遗传转化所需的高质量原生质体,选用该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D-118,分别从酶种类、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液pH值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6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从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2... 为获得进行水稻纹枯病菌遗传转化所需的高质量原生质体,选用该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D-118,分别从酶种类、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液pH值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6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从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2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再生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组合是"纤维素酶+溶菌酶+崩溃酶"组合酶、总酶终质量浓度10mg/mL、菌丝菌龄15h、酶解时间3h、酶解温度35℃、酶液pH5.6、以0.6mol/LMgSO4.7H2O为渗透压稳定剂,此最佳条件组合所制备的原生质体产率高达4.00×107/g;原生质体最佳的再生条件是酶解3h的原生质体在含1.0mol/L甘露醇的再生培养基上26℃时进行培养,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再生效果,再生率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下载PDF
华南3省(区)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邹成佳 唐芳 +3 位作者 杨媚 贺晓霞 李献军 周而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了探明华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力分化与菌株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从我国华南3省(区)广东、广西和海南的33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本,在分离到3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培... 为了探明华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力分化与菌株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从我国华南3省(区)广东、广西和海南的33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本,在分离到3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培养性状(菌丝生长速率、菌落颜色、菌核数量)、菌丝融合群、菌丝细胞核数目以及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可划分为慢、中、快3种类型,菌株数分别为3株(0.90%)、136株(40.60%)和196株(58.50%);产生菌核的数量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无菌核或极少形成菌核、菌核量少、菌核量中等和菌核量多,各有4株(1.19%)、59株(17.61%)、238株(71.04%)和34株(10.15%)。菌株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融合群的ⅠA亚群,即AG-1ⅠA。从中随机选取50个菌株进行菌丝细胞核染色,结果显示,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细胞核数目介于7~13个。对其中270个菌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可划分为中等致病力和强致病力2个致病型,分别为208株(77.04%)和62株(22.96%),未发现弱致病力菌株。综合分析表明,所测菌株的致病型与菌丝生长速率及菌核产生数量各异,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培养性状 丝融合群 致病力分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优 魏松红 +3 位作者 王海宁 李帅 李思博 罗文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4,共6页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2015年采自东北地区水稻主产区的132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SRAP分析,其中112株为多核菌株(Rhizoctonia ...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2015年采自东北地区水稻主产区的132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SRAP分析,其中112株为多核菌株(Rhizoctonia solani),20株为双核菌株(Rhizoctonia oryzae)。SRA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12株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2~0.97之间,在78%遗传相似水平下,划分为15个聚类组群;20株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5~0.90之间,在80%遗传相似水平下,划分为7个聚类组群,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结构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选用辽星1号水稻品种对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7.27%的菌株具有强致病性,8.33%的菌株具有中等致病性,14.39%的菌株具有弱致病性,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较为明显。对比聚类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知,SRA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致病力鉴定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遗传多样性 致病性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玲 黄雯雯 +2 位作者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3-629,共7页
采用温室苗期接种鉴定法,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从安徽省和湖北省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感病标样上分离的200个菌株进行了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在鉴别品种上的病情指数呈正态分布... 采用温室苗期接种鉴定法,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从安徽省和湖北省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感病标样上分离的200个菌株进行了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在鉴别品种上的病情指数呈正态分布。基于5个鉴别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的动态聚类分析,将200个菌株划分为弱、中、强3种致病型,分别占供试菌株的29.5%、60.5%和10.0%,其中中等致病型菌株占优势。各致病型在地区间呈随机分布,表明自然条件下水稻纹枯病菌为混合致病群。Mantel测验表明,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采用Bayes法建立了各致病型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达95.00%,说明采用聚类判别分析能够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分化进行合理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致病力分化 聚类分析 贝叶斯判别
下载PDF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明海 杨迎青 +1 位作者 杨媚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为进一步阐明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丝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为进一步阐明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丝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井冈霉素在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500μg/mL时,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20μg/mL和100μg/mL时,与空白对照相比,Cx或PG的活性下降程度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在各供试浓度下,PMG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未达显著水平。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每个处理的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均可分辨出20条谱带,较为清晰的谱带有16条。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处理之间的病菌菌丝可溶蛋白谱带数目和迁移率均相同,但谱带颜色的深浅和谱带的粗细有差异,表明蛋白种类一致,只是含量不同。在蛋白分子质量为90 u处,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的谱带明显增强;在分子质量为16-35 u之间有6条谱带,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的谱带明显减弱。这说明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有一定的影响;在质量浓度为20μg/mL和100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 水稻纹枯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玲 黄雯雯 +2 位作者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439-5447,共9页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该病病原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多,知之甚少,了解其种群的遗传结构可以增加对其进化历程的了解,以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水稻纹枯病菌通常被认为是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但有研究报道它具有混...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该病病原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多,知之甚少,了解其种群的遗传结构可以增加对其进化历程的了解,以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水稻纹枯病菌通常被认为是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但有研究报道它具有混合繁殖方式。有关我国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解该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变异、基因流、繁育方式及其遗传背景,采用ITS-5.8S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分离自浙江富阳(FY)、安徽绩溪(JX)和巢湖(CH)以及湖北荆州(JZ)和孝感(XG)的5个水稻纹枯病菌种群75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RhizoctoniasolaniAG-1IA是采集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优势类群。ITS-5.8SrDNA序列经测定共检测到78个多态位点,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33.6%、21.0%和20.0%。序列的平均转换与颠换比(Ti/Tv)为1.65,其中密码子第3位点的变异最高。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定义了29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5为5个种群的共享单倍型,占样本数的61.33%。5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27和0.482%,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固定化指数Fst为-0.0253-0.0170,基因流Nm为5.56-11.12,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流抑制了由遗传漂变引起的遗传分化,菌丝或菌核短距离扩散和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增加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9.03%,而80.9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Mantel检验发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r=-0.241,P=0.499)。采用UPGMA法构建的单倍型间的系统发育树表明,不同地点的单倍型分支混合分布,这进一步验证了Mantel检验的结果。单倍型的网状分析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曾经发生过种群暴发而不断扩散,因还未能获得足够的时间建立更加复杂的结构故而呈非典型"星状"。采用中性检验分析了水稻纹枯病菌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种群间存在很强的自然选择作用,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说明水稻纹枯病菌群体是一个随机交配群体,具有以担孢子进行有性繁殖和以菌丝或菌核进行无性繁殖的混合繁殖方式。这种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导致其在较小生态范围内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较低的种群遗传分化的原因。另外,水稻纹枯病菌经有性繁殖产生新的基因型,并通过无性繁殖在群体内固定繁殖,这种遗传模式极有可能导致其进化潜能提高,极易对杀菌剂产生抗性。因此,对水稻纹枯病菌的防治,除了施用化学药剂和种植抗性品种外,还需要防治农田灌水引起的病原菌(菌丝和菌核)在地区间的流动传播,减少带菌种子迁移或农用机械的交叉污染,对水稻、大豆和玉米等寄主作物的种子进行播前处理等等,这些对于水稻纹枯病菌的防治也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ITS-5.8SrDNA序列 单倍型 种群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雯雯 王玲 +2 位作者 刘连盟 刘恩勇 黄世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对分离自安徽省7个县(市)的32株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各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中大多数为中等致病力。对这些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 对分离自安徽省7个县(市)的32株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各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中大多数为中等致病力。对这些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DNA多态率达98.2%,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2~0.84之间,表明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分化较大,群体结构多样性较丰富。在相似系数为0.653时,所有菌株可聚合为4类,聚合类型与菌株的地理来源相一致,菌株的致病力与RAPD聚类分析结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纹枯病菌 致病力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吉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基线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松红 王海宁 +3 位作者 胡积祥 刘安迪 李平生 刘志恒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为明确吉林省水稻纹枯病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吉林省8个水稻产区分离获得的102株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0.0109mg... 为明确吉林省水稻纹枯病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吉林省8个水稻产区分离获得的102株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0.0109mg·L-1,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3.0913mg·L-1。多核菌株EC50范围为0.0109~0.2023mg·L-1,双核菌株EC50范围为0.2956~3.0913mg·L-1。供试多核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初步确定将多核菌株的EC50平均值(0.0630±0.0388)mg·L-1作为吉林省水稻纹枯病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基线。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与多核菌株之间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噻呋酰胺 敏感基线
下载PDF
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中5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伟 杨惠 +1 位作者 王政逸 陈卫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5,共8页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GD118不同生长时期的总RNA为材料,以18SrRNA作为内参基因,根据实验室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已获得的立枯丝核菌基因片段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GD118不同生长时期的总RNA为材料,以18SrRNA作为内参基因,根据实验室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已获得的立枯丝核菌基因片段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设计引物,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A、B、C、E、F基因(分别为双组分反应调节子、激活巨噬细胞糖蛋白、胞外金属弹力蛋白酶、亲环蛋白、内质网囊泡蛋白ERV29)的表达,以期找到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从菌核开始形成到菌核成熟的过程中,这5个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且菌核在成熟时表达量最低,但成熟后这些基因的表达量迅速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之后表达量基本保持不变。提示这5个基因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的不同时期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说明这5个基因可能受菌核形成过程中胁迫条件的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核形成 实时荧光定量RT PCR 基因差异表达
下载PDF
氯胺磷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喜书 王莎菲 +1 位作者 韩新才 李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氯胺磷、井冈霉素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85%氯胺磷可溶性粉剂和5%井冈霉素水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制剂EC50是168.2 mg/L和467.8 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4∶1、1...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氯胺磷、井冈霉素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85%氯胺磷可溶性粉剂和5%井冈霉素水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制剂EC50是168.2 mg/L和467.8 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4∶1、1∶1混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2.26、2.25。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两方面,1∶1配比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混合物 氯胺磷 井冈霉素 水稻纹枯病菌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下载PDF
花椒和川黄柏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形态和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龚佑文 张小娟 +3 位作者 王晓宁 郭泽建 王敬国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芸香科植物花椒和川黄柏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24和2.35μL/mL。花椒和川黄柏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直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导致菌丝分支增多,菌丝分支间距明显变短。当花...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芸香科植物花椒和川黄柏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24和2.35μL/mL。花椒和川黄柏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直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导致菌丝分支增多,菌丝分支间距明显变短。当花椒精油浓度为1.5μL/mL时,对菌丝产生的三种细胞壁降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的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95.12%、85.94%和100.00%;当黄柏精油浓度为20.0μL/mL时,对以上这三种酶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87.65%、86.70%和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川黄柏 精油 水稻纹枯病菌 丝形态 细胞壁降解酶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AFLP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范文艳 文景芝 +2 位作者 金丽娜 马建 陈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对采自13个水稻种植地区的29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9对AFLP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39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对采自13个水稻种植地区的29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9对AFLP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39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占总扩增带数的47.22%。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距离变化在0.50~0.92之间,平均为0.71,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UPGMA法可以将供试菌株分成4个AFLP聚类组群(Ⅰ、Ⅱ、Ⅲ和Ⅳ),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基本上聚集在同一组群内,表明AFL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较强的相关性。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较为明显,并且AFL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致病性鉴定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AFLP 致病力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营养及寄主资源生态位 被引量:6
19
作者 檀根甲 王子迎 +1 位作者 吴芳芳 李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5-210,共6页
由于 IPM概念的局限性 ,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 EPM)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发展了 IPM,生态位原则是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 EPM)的重要原则之一 ,生态位研究为 EPM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依据。应用可持续农业和EPM理论及生态位理论研究了水稻纹枯病的生... 由于 IPM概念的局限性 ,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 EPM)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发展了 IPM,生态位原则是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 EPM)的重要原则之一 ,生态位研究为 EPM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依据。应用可持续农业和EPM理论及生态位理论研究了水稻纹枯病的生态位 ,分析了水稻纹枯病菌氮肥营养生态位和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 ,结果表明 :以相对侵染效率作为指标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 ,纹枯病的氮肥营养生态位宽度不同 ,其中以孕穗期的生态位宽度最小 ,为 0 .6979,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 .9741 ,0 .8884,0 .7974和 0 .981 5 ,表明水稻纹枯病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利用氮肥的效能不同。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分别为 0 .9348,0 .7677,0 .8875和 0 .9962。以病情指数为指标 ,氮肥营养生态位宽度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分别为 0 .9379,0 .9696,0 .6775 ,0 .672 9和 0 .7691。其氮肥营养生态位宽度在拔节期与孕穗期最大 ,生态位宽度指数接近于 1。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在各生育期均接近 1 ,表明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在各生育期是相似的 ,即说明水稻纹枯病菌利用品种资源各状态的选择和利用效能是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营养 寄主资源 生态位 相对侵染效率 病情指数
下载PDF
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泉 胡春锦 +5 位作者 史国英 余功明 农泽梅 陈棠明 岑贞陆 魏源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探讨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为该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分别在含氮量相同的7种不同氮源培养基及含氮量不同的5种改良察氏培养基上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未成熟菌丝接种至分蘖末期水稻植株倒2叶叶片中部,... 【目的】探讨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为该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分别在含氮量相同的7种不同氮源培养基及含氮量不同的5种改良察氏培养基上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未成熟菌丝接种至分蘖末期水稻植株倒2叶叶片中部,观察和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和致病效果。【结果】在不同氮源条件下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钠、氯化铵、硝酸钾为氮源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而以甘氨酸和尿素为氮源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弱。在Na NO3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0 g/L的改良察氏培养基上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叶片的侵染效果不同,接种18 h后,在Na NO3浓度为0.5和1.0 g/L条件下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接种的叶片最早出现病斑,其余处理未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接种48 h后,5个不同氮浓度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接种的叶片上均出现典型的纹枯病症状,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氮源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营养 水稻纹枯病菌 致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