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脱气后水窜治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勇 姜汉桥 +3 位作者 郭晨 赵旭东 第五鹏祥 李俊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8,共11页
基于微流控技术,针对低压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设计了孔洞型和裂缝型两种微流控模型,在考虑前期衰竭式开发的条件下,开展了注气模拟脱气原油、注水、注药剂治理水窜等一系列微流控实验,基于水溶性化学剂组分追踪技术和微观剩余油量... 基于微流控技术,针对低压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设计了孔洞型和裂缝型两种微流控模型,在考虑前期衰竭式开发的条件下,开展了注气模拟脱气原油、注水、注药剂治理水窜等一系列微流控实验,基于水溶性化学剂组分追踪技术和微观剩余油量化分析技术,分析了衰竭式开发脱气后不同类型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及水窜后治理对策。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非连续相气体的存在导致原油流动阻力增加,使得孔洞型储层脱气后采出程度有明显降低;对于裂缝性储层而言,与井底相连的开放性裂缝内部由于压力更低,使得脱气程度更大,孔隙及裂缝中脱出的气体在裂缝中形成了连续气相,而非裂缝区域与孔洞型储层较为相似。不同类型储层水窜治理的微流控实验表明:对于孔洞型储层,可采用微球+润湿性调节剂组合调驱,对于裂缝型储层,可采用聚合物凝胶驱,针对不同储层类型所实施的水窜治理均能够有效改善储层的波及系数,提高其采出程度。将其应用于现场,效果良好,对应的水窜治理方法对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脱气油藏 裂缝性油藏 水窜治理
下载PDF
南梁油田西区水窜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维彬 李玲 +2 位作者 林代丽 庄建 廖伟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11期179-179,共1页
长3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宽度在2.0-4.0Km,分布范围局部、油层厚度变化大,采用水平井开发且井排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可有效动用该层地质储量,水平井初期采用自然能量开发,但含水呈上升趋势,流体性质监测结果显示见长4+5层注入水,本文... 长3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宽度在2.0-4.0Km,分布范围局部、油层厚度变化大,采用水平井开发且井排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可有效动用该层地质储量,水平井初期采用自然能量开发,但含水呈上升趋势,流体性质监测结果显示见长4+5层注入水,本文通过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正交偶极声波测井、数值模拟垂直缝等手段分析长4+5层注入水窜入长3层原因并总结治理水窜的措施,为长3层的长期稳产提供了开发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度裂缝 水窜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