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饵料培养对罗格尼猛水蚤发育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顾靓 胡思敏 +4 位作者 马林 张琛 张贝叶 黄晖 刘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72,共9页
猛水蚤是分布广泛的小型底栖桡足类,在珊瑚礁区的礁石表生藻席中尤为丰富,由于其生境特殊性,目前对发育过程、培养条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23年夏季在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采集礁石表生藻席,从中分离出一种猛水蚤,经形态学鉴定其... 猛水蚤是分布广泛的小型底栖桡足类,在珊瑚礁区的礁石表生藻席中尤为丰富,由于其生境特殊性,目前对发育过程、培养条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23年夏季在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采集礁石表生藻席,从中分离出一种猛水蚤,经形态学鉴定其属于罗格尼猛水蚤属(Robertgurneya sp.)。在实验室内对其基本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研究了不同饵料培养方式(单种藻和混合藻)对其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罗格尼猛水蚤的成体体长为0.5~0.7mm,生命周期为61~68d。单次怀卵量、产卵次数、繁殖周期和生命周期在不同饵料培养下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混合藻培养下,罗格尼猛水蚤在胚胎发育期的平均卵径、孵化率、幼体存活率、无节幼虫Ⅵ期的最大体长明显高于单种藻培养组(p<0.05),且其胚胎发育阶段和桡足幼体期的累计发育时间明显较短(p<0.05)。研究结果表明,该猛水蚤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和较强的繁殖能力,鉴于藻席中存在丰富的底栖微藻和有机碎屑,栖息其中的猛水蚤可能能够为珊瑚礁小型鱼类等捕食者提供巨大的潜在食物资源,因此在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蚤 珊瑚礁 礁石表生藻席 饵料 培养方式 发育过程
下载PDF
胶州湾3种哲水蚤种群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仲学锋 肖贻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胶州湾内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 Claus),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 Giesbrecht)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pacifica Steuer)3种哲水蚤一年内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讨论了体长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温度之... 本文研究了胶州湾内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 Claus),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 Giesbrecht)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pacifica Steuer)3种哲水蚤一年内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讨论了体长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哲水蚤 纺锤水蚤 种群动态 水蚤
下载PDF
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周慧欣 王锦秀 +2 位作者 王馨 徐子钧 颜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抑食金球藻(Aureococus anophagefferens)可以形成褐潮,并对贝类、浮游动物等多种生物均能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抑食金球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本文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实验生物,研究抑食金球藻对日本虎斑猛水... 抑食金球藻(Aureococus anophagefferens)可以形成褐潮,并对贝类、浮游动物等多种生物均能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抑食金球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本文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实验生物,研究抑食金球藻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存活、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的影响。日本虎斑猛水蚤具有易于在实验室培养、生长周期短、雌雄异体等优点,是海洋毒性污染物检测的模式生物。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日本虎斑猛水蚤体内色素中检测到了抑食金球藻的特征色素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能够摄食抑食金球藻。当微藻生物量(相对碳含量)分别同为0.7μg/mL和7.2μg/mL时,在抑食金球藻中无节幼体发育至桡足幼体及成体的存活率均高于以青岛大扁藻为饵料的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并且在前者中无节幼体的发育时间显著低于后者,12 d内雌体的产卵次数与产卵量显著高于后者。结果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且是首次报导的一种能够在抑食金球藻中正常摄食、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浮游动物。因此,当褐潮发生时,由于贝类幼体等生物会受到显著的不利影响,日本虎斑猛水蚤等抗性较强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种,从而会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进而可能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褐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虎斑猛水蚤 抑食金球藻 摄食 存活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短角异剑水蚤染色体核型分析
4
作者 庞金池 万凯宏 +2 位作者 谢玺 王庆志 魏杰 《渔业研究》 2024年第3期236-241,共6页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与功能间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实验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KCl低渗、卡诺固定液固定、空气干燥和Giemsa染色等经典方法,对盐水浮游动物短角异剑水蚤(Apo...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与功能间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实验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KCl低渗、卡诺固定液固定、空气干燥和Giemsa染色等经典方法,对盐水浮游动物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观察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KCl低渗时间以及蚤体解离方式的制片效果。结果表明,短角异剑水蚤染色体的数目为2n=12,全部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总臂数NF=24;在0.10%秋水仙素处理45~60 min和KCl低渗60~80 min条件下,以整体解离法制片的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短角异剑水蚤的细胞遗传学和盐水桡足类种质鉴定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短角异剑水蚤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拓展改进
5
作者 李学 徐汛峰 杨黎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4年第7期72-74,共3页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是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改进香烟烟雾收集装置,对3种不同进化水平生物(单细胞生物、鱼类和哺乳类)的对应呼吸器官(表膜、鳃和肺)进行实验探究,证明香烟对...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是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改进香烟烟雾收集装置,对3种不同进化水平生物(单细胞生物、鱼类和哺乳类)的对应呼吸器官(表膜、鳃和肺)进行实验探究,证明香烟对不同生物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易于制作,实验现象明显,且提升了实验的探究性及教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烟雾 浸出液 水蚤 心率 金鱼 小白鼠
下载PDF
近邻剑水蚤对浮游动物的摄食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宇峰 杨家新 黄祥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8,共8页
近邻剑水蚤能捕获和摄食实验所提供的所有浮游动物,尤喜食小型浮游动物。猎物受攻击的部位发生在头部,背部和腹部。猎物密度、水温、光照强度和昼夜变化对近邻剑水蚤的摄食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近邻剑水蚤 摄食 摄食率 浮游植物 水蚤
下载PDF
南黄海中华哲水蚤昼夜垂直分布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芳 孙松 +1 位作者 张永山 张武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13,共5页
在南黄海定点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各个发育期的昼夜垂直分布,分析了该种2000年6月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雌体在后半夜上升到表层产卵,形成卵的高密集区;随后,卵在大约20 h内边沉降边孵化成NI期无节幼体... 在南黄海定点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各个发育期的昼夜垂直分布,分析了该种2000年6月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雌体在后半夜上升到表层产卵,形成卵的高密集区;随后,卵在大约20 h内边沉降边孵化成NI期无节幼体,导致相应时间内卵的密度减少;NIII到CV期幼体的垂直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其密集群的平均深度主要分布在30 m的温、盐跃层。讨论了温、盐跃层,叶绿素a,捕食者等因素对它们垂直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垂直分布 跃层 垂直分布规律 中华哲水蚤 南黄海 昼夜 无节幼体 2000年
下载PDF
渤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种群垂直移动生态适应性模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韩希福 王荣 王军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20-826,共7页
用最优化适合度种群生态学模型模拟研究了中华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种群在渤海生态系统中的垂直移动模式。生命周期、世代时间、繁殖力和产卵量是决定这两种桡足类垂直移动的主要因素。在中华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无水平流动或水平流动速... 用最优化适合度种群生态学模型模拟研究了中华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种群在渤海生态系统中的垂直移动模式。生命周期、世代时间、繁殖力和产卵量是决定这两种桡足类垂直移动的主要因素。在中华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无水平流动或水平流动速率很小时 ,昼夜的垂直移动能使其获得最优的生态适合度。水流的增加或方向的改变会使其在底层的停留时间增加。在小拟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随着水流的增加及其随之而来的损失率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小拟哲水蚤 垂直移动 生态适应性 海洋生态
下载PDF
渤海真刺唇角水蚤摄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纪明 李红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99-303,共5页
1992年 8月至 1 993年 5~ 6月在渤海调查过程中取得了大量海洋浮游生物样品 ,从中获得 80 0个消化道内含有食物的真刺唇角水蚤标本 ,经分析得出 :真刺唇角水蚤营小型浮游生物食性 ,主要摄食小型桡足类 (占其食物组成的 76.4% ) ,其中... 1992年 8月至 1 993年 5~ 6月在渤海调查过程中取得了大量海洋浮游生物样品 ,从中获得 80 0个消化道内含有食物的真刺唇角水蚤标本 ,经分析得出 :真刺唇角水蚤营小型浮游生物食性 ,主要摄食小型桡足类 (占其食物组成的 76.4% ) ,其中小拟哲水蚤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 ( 74.7% ) .此外 ,它也摄食少量硅藻类 ( 2 3.0 % )、甲藻类 ( 1 .1 % )、金藻类 ( <0 .1 % )和纤毛虫类 ( 1 .5% ) ;其食物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类群更替率各季平均达 30 .7% ,其种类更替率达 40 .3% ,并显示出硅藻类自春至冬逐渐增高而桡足类逐渐降低的规律性 .其摄食强度以春季为最高 ,秋季居第二位 ,夏季居第三位 ,冬季最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蚤 渤海 真刺唇角水蚤 摄食
下载PDF
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体长、体重与摄食率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光兴 李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4-109,共6页
本文研究了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tenuiremisThompsonetScott)成体的体长、体重以及摄食率。结果表明,瘦尾胸刺水蚤的体长和体重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冬、春季的个体比夏初、秋末的大... 本文研究了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tenuiremisThompsonetScott)成体的体长、体重以及摄食率。结果表明,瘦尾胸刺水蚤的体长和体重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冬、春季的个体比夏初、秋末的大,个体大小与海区水温呈显著负相关。摄食率的季节变化亦比较明显,且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单位体重的摄食率[Ic',μg/(μg·d)]与水温(t,℃)有显著的回归关系(:Ic’=0.056t-0.249,r=0.710;Ic'=0.034t-0.315,r=0.7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尾胸刺水蚤 体长 体重 摄食率 季节变化 水蚤
下载PDF
北黄海中华哲水蚤各期幼体昼夜垂直移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晓丹 王真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47-253,共7页
本文分析了1986年5、7、11月和1987年2月在北黄海预倾废区(38°35′N、122°12′E)进行定点连续观测中分层采样的中华哲水蚤各期幼体。结果表明,北黄海一年四个季度月均能采到不同数量的各期中华哲水蚤幼体。随着季节的变化,各... 本文分析了1986年5、7、11月和1987年2月在北黄海预倾废区(38°35′N、122°12′E)进行定点连续观测中分层采样的中华哲水蚤各期幼体。结果表明,北黄海一年四个季度月均能采到不同数量的各期中华哲水蚤幼体。随着季节的变化,各期幼体昼夜垂直移动的幅度、数量均有所变化,垂直移动的能力从无节幼虫至成体越来越显著。光、温度和盐度是影响中华哲水蚤幼体垂直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水蚤 幼体 发育
下载PDF
厦门港歪水蚤数量的季节变化与滞育卵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峰 李少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21-727,共7页
在近岸河口区浮游生物群落生态的物质转换与能量流动过程中,同属多种并存的桡足类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占据着异质的时空,并导致了摄食生态灶的差异。新近研究还表明,在北温带沿(近)岸水域,浮游桡足类可以生产滞育卵,以适应其生活周期中不... 在近岸河口区浮游生物群落生态的物质转换与能量流动过程中,同属多种并存的桡足类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占据着异质的时空,并导致了摄食生态灶的差异。新近研究还表明,在北温带沿(近)岸水域,浮游桡足类可以生产滞育卵,以适应其生活周期中不利的环境条件。Marcus还证实滞育卵的生产主要受温度和日光照期的变化所诱导,而其休眠维持与终了则受温度的影响。不过,较低纬度区的浮游桡足类是否也能生产滞育卵,报道尚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蚤 数量 季节变化 滞育卵 水蚤
下载PDF
水体化学要素对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室内养殖种群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凯 李坤明 +3 位作者 洋雯 李敏 吕德亮 林强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以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为研究对象,对比室内养殖条件下两种桡足类的种群密度差异,并分析水体化学要素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磷酸盐与桡足类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叉小猛水蚤较小拟哲... 以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为研究对象,对比室内养殖条件下两种桡足类的种群密度差异,并分析水体化学要素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磷酸盐与桡足类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叉小猛水蚤较小拟哲水蚤种群密度优势明显(P<0.01),更适合北方室内养殖,盐度可能起主要作用;水体亚硝态氮最为重要,在桡足类种群的快速增长期,其浓度与两种桡足类的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水体磷酸盐浓度与两种桡足类的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通过部分换水的方式可以实现分叉小猛水蚤的可持续培养,换水量不要超过水体总量的1/3;本研究所采用复合饲料和养殖方式可以实现分叉小猛水蚤的北方室内大规模、高密度和可持续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小猛水蚤 小拟哲水蚤 桡足类 水体化学要素 种群密度
下载PDF
莱州湾桡足类胸刺水蚤(Centropages)的种类季节更替和生态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左涛 王俊 王秀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7-335,共9页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12月和翌年1—2月冰期除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网采的数据资料,进行了莱州湾浮游桡足类胸刺水蚤(Centropages)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和生产力估算的研究。结果显示:莱州湾最为常见的胸刺水蚤是腹胸刺水蚤(Centropag...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12月和翌年1—2月冰期除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网采的数据资料,进行了莱州湾浮游桡足类胸刺水蚤(Centropages)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和生产力估算的研究。结果显示:莱州湾最为常见的胸刺水蚤是腹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和背针胸刺水蚤(C.dorsispinatus)。腹胸刺水蚤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该种5月丰度最高,月均丰度为435ind./m^3;背针胸刺水蚤主要出现夏、秋季(7—11月),该种9月丰度最高,月均丰度(76ind./m^3)明显低于腹胸刺水蚤相应值。成体中,两种胸刺水蚤的雌/雄比介于1—2。水温较高时,两种胸刺水蚤的桡足幼体和成体的前体长较小。腹胸刺水蚤密集区(>100ind./m^3)主要分布于莱州湾湾口外东北侧,该水域水温多低于20°C;而背针胸刺水蚤密集区主要分布于水温介于21—25°C的湾内西侧近岸水域。粗略估算得到腹胸刺水蚤和背针胸刺水蚤桡足幼体和成体的月均生物量值分别为471μg C/m^3和50μg C/m^3,日生产力分别为89μg C/(m^3·d)和15μg C/(m^3·d)。两种胸刺水蚤具有明显季节更替和丰度空间分布互补性。背针胸刺水蚤已取代了2000年以前的优势种瘦尾胸刺水蚤(C.tenuiremis),成为莱州湾夏、秋季主要的胸刺水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胸刺水蚤 背针胸刺水蚤 种群结构 种类更替 空间分布 莱州湾
下载PDF
渤海中华哲水蚤摄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纪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6-382,共7页
于1992年8月—1993年6月期间,在渤海进行渔业资源增殖生态基础调查,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取浮游动物样品,从中取出400个消化道内含有食物的中华哲水蚤标本。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营浮游植物食性,主要摄食硅藻类(占其食物组成的94... 于1992年8月—1993年6月期间,在渤海进行渔业资源增殖生态基础调查,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取浮游动物样品,从中取出400个消化道内含有食物的中华哲水蚤标本。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营浮游植物食性,主要摄食硅藻类(占其食物组成的94.6%),辐射圆筛藻、偏心圆筛藻、未查明的圆筛藻和星脐圆筛藻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合计占89.2%;此外,也摄食很少量的甲藻类、金藻类和纤毛虫类,它在渤海所摄食的食物类群,季节变化不大,食物类群更替率各季平均为13.7%,4季都以硅藻类为主;所摄食的食物种类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食物种类更替率各季平均达50.5%;摄食强度秋季最高,春季居第二位,冬季居第三位,夏季最低,这与环境中圆筛藻属生物量的李节变化趋势相一致;对环境中的饵料浮游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集中摄食其中个体较大而且容易获得的优势种类─—圆筛藻;在浮游动物里存在着捕食性种类的摄食强度远高于滤食性种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中华哲水蚤 摄食 季节变化 水蚤
下载PDF
厦门港海区真刺唇角水蚤不同季节种群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桂忠 李少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57-662,共6页
于1989年10月—1990年1月在厦门港海区采集真刺唇角水蚤,对其不同季节种群4种酶的6个酶区,即: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醛氧化酶(AOX_1,AOX_2)和酯酶(EST_1,EST_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是单态的,而其... 于1989年10月—1990年1月在厦门港海区采集真刺唇角水蚤,对其不同季节种群4种酶的6个酶区,即: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醛氧化酶(AOX_1,AOX_2)和酯酶(EST_1,EST_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是单态的,而其余的两种酶是多态的。除了EST_2之外,冬春种群与夏秋种群在其余5个酶区的等位基因频率非常相似;EST_2在有的个体不出现酶带,冬春种群的表达频率高于夏秋种群。温度对EST有明显的影响,在55℃中EST_1和EST_2全部失活;在45℃以下各温度组中EST_1的表达频率全部为1,但在EST_2则有所变化,变化规律与自然种群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刺唇角水蚤 同功酶 种群 水蚤
下载PDF
指状许水蚤和太平洋真宽水蚤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海丽 孙广莲 +1 位作者 于娟 唐学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7-121,共5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依据,比较研究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 Burckhardt,1913)和太平洋真宽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 Sato,1913)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发育阶段对UV-B辐射增强的敏...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依据,比较研究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 Burckhardt,1913)和太平洋真宽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 Sato,1913)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发育阶段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成体。而雄体成体比雌性成体敏感。2种海洋桡足类比较,太平洋真宽水蚤和指状许水蚤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同样存有差异。在整个发育过程的各个时期,太平洋真宽水蚤的敏感性都明显高于指状许水蚤。纵观整个发育过程,太平洋真宽水蚤对UV-B辐射增强最敏感的时期是无节幼体NⅥ和桡足幼体CⅠ,而指状许水蚤对UV-B辐射增强最敏感性时期为无节幼体的NⅣ和N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增强 敏感性 指状许水蚤 太平洋真宽水蚤
下载PDF
六氯化苯对汤氏纺锤水蚤毒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民山 Flemming Mhlenberg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5-220,共6页
本文通过1987年6月在丹麦国家环保局海洋污染实验室进行的六氯化苯(γ-HCH)对桡足类汤氏纺锤水蚤(Acartia tonsa)的急性、亚急性和生命周期试验,评价了六氯化苯对汤氏纺锤水蚤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γ-HCH对汤氏纺锤水蚤的96h LC_(50)... 本文通过1987年6月在丹麦国家环保局海洋污染实验室进行的六氯化苯(γ-HCH)对桡足类汤氏纺锤水蚤(Acartia tonsa)的急性、亚急性和生命周期试验,评价了六氯化苯对汤氏纺锤水蚤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γ-HCH对汤氏纺锤水蚤的96h LC_(50)为17μg/L。当,γ-HCH浓度为3μg/L时,产卵量明显受到影响。在生命周期试验中,当γ-HCH浓度为10μg/L时,从无节幼体Ⅵ期到成体,汤氏纺锤水蚤的生长会受到明显影响,而对雌性成体的半数影响浓度(EC_(50))为0.8μg/L。通过对试验方法和结果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汤氏纺锤水蚤的生命周期试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费用相对较低,将会是化学物质危害性评价中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化苯 水蚤 汤氏纺锤水蚤 毒性
下载PDF
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桡足类一新种──单毛尖头水蚤
19
作者 连光山 钱宏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2-96,共5页
单毛尖头水蚤Arietellusunisetosusn.sp.(桡足亚纲,哲水蚤目,尖头水蚤科,尖头水蚤属)模式标本(2♀)系采自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它有若干明显不同于本属其他已知种的形态特征,如雌性尾叉不对称,左叉... 单毛尖头水蚤Arietellusunisetosusn.sp.(桡足亚纲,哲水蚤目,尖头水蚤科,尖头水蚤属)模式标本(2♀)系采自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它有若干明显不同于本属其他已知种的形态特征,如雌性尾叉不对称,左叉外缘隆起呈瘤状;第5对胸足瘤状内肢顶端各具1长刚毛,宽舌状的外肢末端不具末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单毛尖头水蚤 新种 桡足类 水蚤
下载PDF
中国海域拟阮水蚤属一新种─中华拟阮水蚤
20
作者 连光山 钱宏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5-79,共5页
中华拟阮水蚤Paramisophriasinican.sp.(桡足类,哲水蚤目,尖头水蚤科)的正模(♀)与副模(♀)标本分别采自南黄海东南部和南海北部海域。与本属以往己知种比较,它有若干明显的特征差异,如雌性末胸节后... 中华拟阮水蚤Paramisophriasinican.sp.(桡足类,哲水蚤目,尖头水蚤科)的正模(♀)与副模(♀)标本分别采自南黄海东南部和南海北部海域。与本属以往己知种比较,它有若干明显的特征差异,如雌性末胸节后缘每侧各具2个尖锐刺突;生殖节不对称,愈合线明显存在;第5对胸足内肢具4羽状刚毛,外肢具3~4外缘刺及1末端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拟阮水蚤 新种 中国海域 水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