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金秀 杨牧 周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65,F0004,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对Koizumi和ZeaLonga模型构建方法加以改进。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进行模型制作和模型缺血的评价,采用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对Koizumi和ZeaLonga模型构建方法加以改进。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进行模型制作和模型缺血的评价,采用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来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5%;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3级百分率为95%。结论实验所采用的改良术式构建大鼠MCAO模型具有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操作简便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为基于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开展的下游相关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TTC 梗死体积
下载PDF
基于MCL-1mRNA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王佳敏 陈克尚 +2 位作者 吴迪 黄圣容 吴习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2期4121-4125,共5页
目的:基于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MCL-1)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30只(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MS组... 目的:基于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MCL-1)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30只(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MS组,各10只,建模成功后24 h内进行TMS治疗。采用Longa评分评估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L-1m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低于TMS组、模型组,TM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TMS组、模型组,TMS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MCL-1mRNA高于TMS组、模型组,TMS组MCL-1mRNA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MS组、模型组,TMS组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TMS通过升高MCL-1mRNA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抑制MCAO大鼠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阻塞 脑组织损伤 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 经颅磁刺激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电凝法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卒中后中枢痛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3
作者 汲晓宇 刘彤彤 +2 位作者 张传汉 祝畅 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和线栓组(tMCAO组),进行不同造模处理。在造模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利用TTC染色评估大脑梗死体积,通过机械性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评估小鼠的疼痛状态,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小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升高(均P<0.01),TTC染色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P<0.05,P<0.01);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28天均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小鼠在造模后第29天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线栓组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P<0.01)。结论电凝法和线栓法均可诱发脑卒中后中枢痛,但电凝法更贴近CPSP的临床表征,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枢痛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脑动脉栓塞 脑缺血
下载PDF
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4
作者 王明芳 纪晓军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5期0054-0056,共3页
通过分析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脑血管造影的侧枝循环分级标准,分为侧支良好组(8... 通过分析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脑血管造影的侧枝循环分级标准,分为侧支良好组(80例)和侧支不良组(69例)。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两组的基线特征进行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以及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评价。结果:症状性非急性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者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血清尿酸水平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95%置信区间(CI)为0.822~0.929,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结论:通过建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模型,有助于筛选并识别发生侧支循环不良的高危人群,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不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建立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主要成分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
5
作者 王瑞坤 高维娟 +5 位作者 张浩燃 刘一洁 卜佳欣 袁玟 秦雨欣 张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19-3825,共7页
背景:细胞焦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方剂,细胞焦亡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作用靶点。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 背景:细胞焦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方剂,细胞焦亡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作用靶点。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组及补阳还五汤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2 h再灌注72 h处理,黄芪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均于缺血2 h再灌注后开始连续灌胃相应体积的药物至缺血再灌注72 h,早晚各1次。Zea 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脑组织Tunel和Cleaved Caspase-1共表达以及接头蛋白ASC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和补阳还五汤组脑梗死体积占比下降(P<0.01);③模型组脑组织神经细胞胞核固缩深染或溶解消失,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轻;④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unel与Cleaved Caspase-1双染色阳性细胞数及ASC免疫荧光表达强度显著增加,Cleaved Caspase-1、NLRP3、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β焦亡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Cleaved Caspase-1与Tunel双染色阳性细胞数、ASC免疫荧光表达强度及Cleaved Caspase-1、NLRP3、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焦亡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及其君药黄芪可有效缓解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黄芪 大脑动脉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展淑琴 高亚亚 +4 位作者 张凌峰 吴海琴 张桂莲 卜宁 孙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比较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寻找一种制作简单,成功率高的脑缺血模型。方法: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4h、8h、24h后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大脑中动脉... 目的:比较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寻找一种制作简单,成功率高的脑缺血模型。方法: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4h、8h、24h后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100min后,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分别在再灌注4h、8h、24h后灌注取脑;对照组30只。比较模型制作的成功率、术后存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成功率高于永久性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死亡率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死亡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TC染色: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梗死灶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梗死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方式简单、结果稳定、缺血时间可控,是一种较理想的模拟脑梗死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大脑动脉阻塞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Wistar大鼠永久性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脑缺血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7
作者 邓艳秋 赵纲 +1 位作者 赵瑞波 李学均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306-308,共3页
在Wistar大鼠用改良的开颅方法两点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一个新的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MCAO)。通过大鼠脑梗塞后神经功能状况的观察,明胶-墨汁灌注、TTC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及病理形态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研究评价... 在Wistar大鼠用改良的开颅方法两点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一个新的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MCAO)。通过大鼠脑梗塞后神经功能状况的观察,明胶-墨汁灌注、TTC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及病理形态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研究评价。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24 h,神经功能为2级;模型组梗塞面积稳定,占对侧面积57±5%,其梗塞灶位于脑皮质和纹状体外侧;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典型的缺血性改变。结果表明,用本方法阻断大脑中动脉,阻断确切,梗塞灶的大小、位置恒定。这一模型为局灶性脑缺血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一个可重复、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脑缺血 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
下载PDF
建立与青年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同的老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8
作者 李祥龙 陈香州 +4 位作者 雷围程 李立东 李尧 杨福兵 杨晓波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建立青年、老年两个年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同的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以避免因动物模型偏倚引起的脑缺血药物疗效及毒理学机理等研究的实验结果不准确。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首先通过... 目的建立青年、老年两个年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同的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以避免因动物模型偏倚引起的脑缺血药物疗效及毒理学机理等研究的实验结果不准确。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首先通过实验探索适合老年大鼠的线栓型号后,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青年假手术组(n=20),老年假手术组(n=20),青年MCAO组(n=20),老年MCAO组(n=20)。建立青年MCAO组、老年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同的MCAO模型。通过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mNSS)、角测试评估、梗死区细胞凋亡情况评估大鼠脑损伤情况。结果青年大鼠选用线栓型号为硅胶头直径0.32 mm、插入深度(18±2)mm,老年大鼠线栓型号为硅胶头直径0.43 mm,插入深度(22±2)mm。通过调整线栓位置,当青年大鼠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为基线血流的15%、老年大鼠rCBF为基线血流的25%时,二者术后3 d内神经功能损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区域细胞凋亡程度相同(P>0.05)。结论通过调节大鼠rCBF能控制脑损伤程度,从而可建立青年、老年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同的大鼠MCAO模型,用于脑缺血的相关研究,以避免因动物模型偏倚引起的脑缺血药物疗效及毒理学机理等研究的实验结果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阻塞 脑缺血 老年 脑血流
下载PDF
芹菜素通过VEGF通路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大鼠脑缺血半暗带血管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婵 胡权 +2 位作者 谢庆凤 朱安奇 陈翔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2-188,共7页
目的:探讨芹菜素促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大鼠脑缺血半暗带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的作用,以及是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将14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7、S14)、模型组(M7、M14)、芹菜素模型组(AM7、AM14)和芹菜素+V... 目的:探讨芹菜素促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大鼠脑缺血半暗带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的作用,以及是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将14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7、S14)、模型组(M7、M14)、芹菜素模型组(AM7、AM14)和芹菜素+VEGF受体(VEGF-R)抑制剂模型组(AIM7、AIM14)。构建MCAO模型后,采用改良神经行为学评分(mNSS)和TTC染色评估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评估脑缺血半暗带中VEGF表达水平以及血管生成和新生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M组、AM组和AIM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学异常和白色梗死灶,AM组较同期M组的mNSS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缺血半暗带AM组与同期M组比较VEGF表达增加(P<0.01),AM7组较M7组的脑微血管密度增高(P<0.05);AM7组BrdU/Nestin和AM14组BrdU/NeuN的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均较同期M组明显升高(P<0.01);但VEGF-R抑制剂均可下调芹菜素的上述作用。结论:芹菜素可通过上调VEGF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半暗带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大脑动脉阻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神经再生
下载PDF
CTA定量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斑块特征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
10
作者 李巧巧 敬文斌 +5 位作者 杨帆 杨志 贾西平 徐烨 苗涵 徐勤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目的 采用CT血管造影(CTA)定量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性卒中患者动脉斑块特征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入院的130例MCA闭塞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定量分析患者动脉斑... 目的 采用CT血管造影(CTA)定量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性卒中患者动脉斑块特征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入院的130例MCA闭塞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定量分析患者动脉斑块特征,并评估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然后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和侧支循环良好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情况及动脉斑块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CA闭塞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动脉斑块特征主要参数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动脉斑块特征主要参数对MCA闭塞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估价值。结果 130例患者均按要求完成CTA检查,其中侧支循环不良37例,侧支循环良好93例。侧支循环不良组斑块长度、斑块负荷、偏心指数、脂质成分体积均大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斑块负荷、偏心指数、脂质成分体积是MCA闭塞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P <0.05)。当MCA闭塞性卒中斑块负荷、偏心指数、脂质成分体积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8.295%、4.965、343.245 mm^(3)时,评估侧支循环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均> 0.75 (P <0.05)。结论 MCA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斑块特征密切相关,尤其是斑块负荷、偏心指数及脂质成分体积。通过CTA定量分析这些斑块特征,可有效评估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特征 侧支循环预测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通督调神灸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学习记忆及轴突再生的影响
11
作者 刘芳 郭佳颖 +2 位作者 林少鸿 侯玉菲 陈鑫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0-27,共8页
目的:探究通督调神灸干预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学习记忆及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督调神灸组,15只/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两组大... 目的:探究通督调神灸干预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学习记忆及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督调神灸组,15只/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两组大鼠进行MCAO造模。造模后,对通督调神灸组取“百会穴”进行温和灸,20 min/次,1次/d,共7 d。采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micro-MRI扫描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轴突再生标志性蛋白GAP-4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ofil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通督调神灸组和假手术组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micro-MRI扫描结果发现通督调神灸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小于模型组,通督调神灸组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和通督调神灸组的红色荧光(GAP-43)强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通督调神灸组Cofilin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灸有利于减轻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脑梗死体积,抑制脑梗死区域神经元凋亡,同时抑制Cofilin表达,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促进学习记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大脑动脉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学习记忆 轴突再生 大鼠
下载PDF
颈总与颈外插线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脑微循环灌注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勇 袁健梅 +8 位作者 芦丹妮 任敉宏 邓博文 王佳俊 马荣 谢倩 李金秀 徐卓 王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3-1691,共9页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模型制备难易度以及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颈总动脉插线组和颈外动脉插线组分别应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除不结扎血管和插入线栓,其他操作与上述2种方法相同。记录各组大鼠插线时间、插线成功率、模型术后死亡率以及造模成功率。插线后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大鼠缺血90 min内和再灌注90 min内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以及缺血半暗带血管直径的变化;LONGA法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分别评价术后2,24,48,72 h大鼠神经功能缺缺损情况;TTC染色法、干湿质量法以及伊文思蓝染色法分别计算术后72 h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大鼠术后72 h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环磷酸腺苷、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颈外动脉插线组相比,颈总动脉插线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成功率更高(P<0.05);且颈总动脉插线组再灌注后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和血管直径均显著小于颈外动脉插线组(P<0.05),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②但颈外动脉插线组和颈总动脉插线组在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水平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相对于颈外动脉插线法,颈总动脉插线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但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存在明显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障碍;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不足可能与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栓塞模型 小泉法(KOIZUMI法) LONGA法 颈外动脉插线法 颈总动脉插线法 微循环
下载PDF
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类型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乾 毛善平 +1 位作者 李涛 谭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391-4394,共4页
背景:线栓法造成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是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普遍使用的模型制作方法。但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阻塞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背景:线栓法造成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是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普遍使用的模型制作方法。但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阻塞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雄性SD大鼠166只,参照Longa线栓法造模,术后24h行MRI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将大鼠分成皮质梗死组、皮质下梗死组及无梗死组,分析造模时线栓插入的深度。结果与结论:皮质梗死组、皮质下梗死组和无梗死组大鼠的线栓插入深度分别为(19.9±0.9),(19.0±1.1)和(17.7±1.3)mm,皮质梗死组大鼠的线栓插入最深,而无梗死组的线栓插入最浅(P<0.01)。提示插入深度不同导致的大鼠脑梗死的类型也不同,线栓插入越深,皮质梗死的概率可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阻塞 脑缺血 动物模型 插入深度 大鼠 脑梗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dk5的调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芳 王宇红 +3 位作者 邵乐 夏相宜 佘颜 蔡光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76-1181,共6页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的调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干预组(灌胃3.15 g·kg^(-1))及补阳还...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的调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干预组(灌胃3.15 g·kg^(-1))及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干预组(灌胃2.41 g·kg^(-1)),每组按给药后1、3、7、14、28 d再各分5小组。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考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5的表达。结果 MCAO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脑缺血后1 d即出现Cdk5上调趋势,并随着脑缺血的加剧,Cdk5的表达继续上调,其中mRNA及蛋白水平在7~14 d达最大,28 d则出现下降趋势,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P<0.01,提示脑缺血损伤将激活Cdk5信号转导途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干预后的3、7、14、28 d均能明显降低Cdk5的表达,与各时间点模型组比较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下调趋势越明显,干预28 d后,Cdk5的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提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可下调Cdk5的异常表达,与补阳还五汤原方比,两方对Cdk5的调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可能通过调控Cdk5的表达水平对脑缺血海马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 大脑动脉阻塞模型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脑缺血 海马组织
下载PDF
改良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浩 吉训明 +2 位作者 赵喜庆 苏万东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50-553,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改良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制作MCAO模型;对照组采用Longa传统方法制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制作的成功率、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改良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制作MCAO模型;对照组采用Longa传统方法制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制作的成功率、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和脑梗死体积分别为82·8%、(46±7)%,与对照组的89·3%、(4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为15·94%,对照组为16·21%,两组的模型稳定性相近。结论改良的大鼠MCA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梗塞 大脑动脉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体会 被引量:11
16
作者 冯珂 纪立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1-23,共3页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被普遍认为是脑缺血标准动物模型。该模型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血管解剖位置、插线的制备、切口位置、插线深度及翼腭动脉结扎等角度,对模型塑造过程中发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 线栓法 大鼠 大脑动脉阻塞模型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宇 严国锋 +1 位作者 姜虹 朱也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8-10,I0003,共4页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 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 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用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模型组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2 h后将线栓拔出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 h时观察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时间、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鼠脑切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率。结果两组MCAO模型在再灌注24 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的模型制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由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的改良线栓法是稳定和可靠的MCAO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再灌注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强 庄妍榕 +4 位作者 闫伟杰 高启明 李秀伟 薛明 肇玉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49-254,共6页
在解剖结构上大脑中动脉(cerebral middle artery,MCA)是颈内动脉入颅后的直接延续,在颈内动脉的分支中最为粗大。大脑中动脉在视交叉外下方向外横过前穿质进入大脑外侧沟,继而汇入大脑动脉环(Willis环)。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ante... 在解剖结构上大脑中动脉(cerebral middle artery,MCA)是颈内动脉入颅后的直接延续,在颈内动脉的分支中最为粗大。大脑中动脉在视交叉外下方向外横过前穿质进入大脑外侧沟,继而汇入大脑动脉环(Willis环)。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始段、两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ICA)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 artery,PCA)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阻塞 缺血性脑卒 模型构建 cerebral WILLIS环 ARTERY 颈内动脉 大脑动脉
下载PDF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卫松 朱晓钢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用线栓法制作稳定的大鼠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PPA),用3种不同的线栓即头端未处理的鱼线、指甲油处理的鱼线和特制的尼龙线栓,分别经大鼠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插线,... 目的探索一种用线栓法制作稳定的大鼠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PPA),用3种不同的线栓即头端未处理的鱼线、指甲油处理的鱼线和特制的尼龙线栓,分别经大鼠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插线,分析不同种类线栓和插线部位对大鼠单侧MCAO手术的插线时间及建立MCAO模型成功率的影响;观察2种不同插线部位和结扎颈外动脉(ECA)与否对大鼠MCAO建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3种线栓的插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未处理的鱼线的建模成功率低于指甲油处理的鱼线和特制的尼龙线栓(P=0.001),而后2种线栓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经CCA插线时间明显低于经ICA插线时间(P=0.002);两者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2种不同部位插线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及结扎ECA和未结扎ECA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694)。结论采用指甲油处理头端的鱼线,结扎ECA经CCA插线可以简单快捷地建立稳定的大鼠单侧MCAO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法 大脑动脉阻塞 模型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洋 孙建宁 +3 位作者 董世芬 刘明 张易 张硕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3-47,I0004,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7 d 2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动物神经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动物的缺血侧脑组织突触素-I(synapsin-I)、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模型动物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缺血后2 d,synapsin-I在CA1区、CA3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区神经元产生显著积聚(P<0.01);缺血后7 d,synapsin-I在CA1区、皮层表达仍显著降低(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CA3、皮层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pMCAO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发生后,神经突触有关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变,并随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情况不同,这可能与神经元突触重塑有关。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缺血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局灶性动脉阻断脑缺血模型 突触素-Ⅰ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