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9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画像砖本体构建及其应用
1
作者 索传军 廖婧佩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共11页
汉画像砖具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基因。文章基于图像学三层次分析理论,以四川汉画像砖为例,分析并定义汉画像砖的核心概念、类、属性及约束条件等,使用Protégé完成对汉画像砖领域本体的构建和实例化展示,基于应用结果对汉画像砖... 汉画像砖具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基因。文章基于图像学三层次分析理论,以四川汉画像砖为例,分析并定义汉画像砖的核心概念、类、属性及约束条件等,使用Protégé完成对汉画像砖领域本体的构建和实例化展示,基于应用结果对汉画像砖本体进行检验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本体 图像学 知识组织
下载PDF
汉画像中“袖舞”的符号学阐释
2
作者 李琦 杨怡雯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汉画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凸显汉代独特且技术高超的艺术形式。汉代舞蹈高速发展,其中“袖舞”最具特色,促使汉画像中“袖舞”舞蹈图像异彩纷呈。本文主要以汉画像中“袖舞”为研究对象,试图在符号学理论中“能指”... 汉画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凸显汉代独特且技术高超的艺术形式。汉代舞蹈高速发展,其中“袖舞”最具特色,促使汉画像中“袖舞”舞蹈图像异彩纷呈。本文主要以汉画像中“袖舞”为研究对象,试图在符号学理论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视域下,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汉画像中“袖舞”身体语言所表达“能指”的象征符号,解读出所蕴含“所指”中汉画像“袖舞”的文化价值,对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袖舞 能指 所指
下载PDF
作为记忆之场的汉画像石:一种媒介学视角
3
作者 李芊 《东南传播》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汉画像石作为一种“时间偏向”的石刻媒介,激活了汉代社会中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及文化流动,具有明显的“纪念碑性”和复合域性。从传播过程看,汉画像石的传者在控制信息传播中构成了一个由最高统治者到艺术赞助人继而到工匠群体的三级圈... 汉画像石作为一种“时间偏向”的石刻媒介,激活了汉代社会中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及文化流动,具有明显的“纪念碑性”和复合域性。从传播过程看,汉画像石的传者在控制信息传播中构成了一个由最高统治者到艺术赞助人继而到工匠群体的三级圈层结构。而受传者则表现出“被动地接收,主动地创造”的主体性特征,并伴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从传播效果看,汉画像石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记录赞助人情思、凝结儒文化精神的独特作用。此外,在中国古代传播史中,它承载了汉代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乃至社会记忆,为我们考证这一时期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提供了重要的第四重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纪念碑性 媒介域 精神交往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羽人舞重建的叙事性探究
4
作者 谭宇宏 刘建 曹海滨 《当代音乐》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羽人”是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性形象之一,羽人舞的重建以羽人在汉画像石上的形象为舞蹈材料,嫁接到舞蹈身体语言。舞蹈叙事将每一动作都与人物及其行动契合,实现身体叙事。本文主要探讨羽人的手舞足蹈如何去表现不同的身体行为,用立体的... “羽人”是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性形象之一,羽人舞的重建以羽人在汉画像石上的形象为舞蹈材料,嫁接到舞蹈身体语言。舞蹈叙事将每一动作都与人物及其行动契合,实现身体叙事。本文主要探讨羽人的手舞足蹈如何去表现不同的身体行为,用立体的故事跳出汉代人的思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羽人舞 重建 叙事性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虎造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梦琦 董海斌 赵新平 《设计》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基于汉画像石虎造型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汉画像石中虎造型形态特征、线条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梳理,综合运用元素提取法、风格沿用法、元素转译等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瑞兽福虎》系列纹样及文创产品。在设计... 基于汉画像石虎造型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汉画像石中虎造型形态特征、线条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梳理,综合运用元素提取法、风格沿用法、元素转译等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瑞兽福虎》系列纹样及文创产品。在设计案例中验证了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实现了汉画像石虎造型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提出设计者在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时,不仅要了解产品的功能,同时也要兼顾产品与文化内涵间桥梁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虎造型 造型提取 文化创意产品 创新设计
下载PDF
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用于徐州市汉画像石馆文物保护
6
作者 徐豪 罗跃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34-36,40,共4页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一座集合了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东侧边坡为2020年新增崩塌隐患点。通过采用清坡、锚固等施工措施,加强边坡自身稳定性,消除边坡存在的崩塌隐患点;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滑坡、崩塌;设...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一座集合了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东侧边坡为2020年新增崩塌隐患点。通过采用清坡、锚固等施工措施,加强边坡自身稳定性,消除边坡存在的崩塌隐患点;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滑坡、崩塌;设置警示牌,防止人员靠近,保障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坚持安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及立足长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达到消除治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废弃矿山 汉画像石馆 文物 治理
下载PDF
论汉画像艺术“深沉雄大”美的内在意蕴
7
作者 王莎 马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汉画像艺术“深沉雄大”之美中富含深刻的内在意蕴。汉画像艺术的构图逻辑和丰富元素,展现出宏大豁达的胸怀,体现了汉代的“大一统”思想与包揽一切的宇宙观。其活力四射的形象、张力十足的画面、自由流动的线条体现出了“事死如生”的... 汉画像艺术“深沉雄大”之美中富含深刻的内在意蕴。汉画像艺术的构图逻辑和丰富元素,展现出宏大豁达的胸怀,体现了汉代的“大一统”思想与包揽一切的宇宙观。其活力四射的形象、张力十足的画面、自由流动的线条体现出了“事死如生”的生死观,凸显出汉人对于生命延续的渴望。其包容自信的艺术姿态,高度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展露出鲜明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深沉雄大 一统性 生死观 主体意识
下载PDF
汉画像石文化品牌开发SWOT分析和策略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鲁永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打造文化品牌,探索汉画像石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思路,是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直接体现。汉画像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品牌价值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SWOT分析表明,汉画像石的文化代表性、象征性和差异性... 打造文化品牌,探索汉画像石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思路,是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直接体现。汉画像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品牌价值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SWOT分析表明,汉画像石的文化代表性、象征性和差异性优势符合文化品牌开发的核心要求。在国家倡导和良好的社会、市场与科技环境机遇下,汉画像石文化品牌开发需要克服祭祀审美向大众审美、文化价值向市场价值转换的矛盾劣势,规避区域间品牌开发竞争与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威胁等问题,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策划管理策略、多元化的品牌定位策略和多样化的品牌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文化品牌 SWOT分析 开发策略
下载PDF
AI生成与人工的协同设计——以中亚文化融入汉画像图式的交互定制产品为例
9
作者 程坤 顾朝晖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为探讨AI生成技术的人工使用,采用了文献调研法、数据分析与关联研究法。以中国古代汉朝著名的神道石阙画像石图式为素材,析出丝绸之路中多元文化交汇点的中亚文化图式元素,以可定制化并与用户交互完成的文创产品——虚拟交互AR产品赋... 为探讨AI生成技术的人工使用,采用了文献调研法、数据分析与关联研究法。以中国古代汉朝著名的神道石阙画像石图式为素材,析出丝绸之路中多元文化交汇点的中亚文化图式元素,以可定制化并与用户交互完成的文创产品——虚拟交互AR产品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为科技注入温度,最终目的是把人类拥有的系统式创作能力的上限向上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文化 汉画像图式 生成设计 人工协同 定制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汉画像石呈现与交互方式研究
10
作者 刘丹 张引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97-99,共3页
增强现实作为创建共享交流的媒介,通过将虚拟物体与现实世界结合,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感知方式。当前在淮河流域汉画像石的传承保护中,虽然已经利用了数字技术,但主要形式仍然是数字照片和网页浏览,增强现实技术并未被广泛重视和应用。... 增强现实作为创建共享交流的媒介,通过将虚拟物体与现实世界结合,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感知方式。当前在淮河流域汉画像石的传承保护中,虽然已经利用了数字技术,但主要形式仍然是数字照片和网页浏览,增强现实技术并未被广泛重视和应用。文章以人机交互理论为基础,结合增强现实技术自身的特性,探讨了汉画像石在增强现实环境中的呈现方式,寻找淮河流域汉画像石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新路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丰富汉画像石在参观过程中的叙述和解释方式,为参观者提供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交互界面 增强现实 数字化
下载PDF
传统文化视角下徐州汉画像石传承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11
作者 杨莎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7期150-153,共4页
汉画像石是汉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开展汉画像石的传承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文章旨在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历... 汉画像石是汉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开展汉画像石的传承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文章旨在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传承发展现状的系统梳理,探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期提高人们对画像石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徐州汉画像石的传承创新,从而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徐州画像 传统文化 文化 中医药文化 传承创新
下载PDF
徐州汉画像石西王母形象研究
12
作者 杨莎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4期30-33,共4页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思想意识和文化信仰的反映。江苏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徐州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数量较多且较具特色。从内容上看,画面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徐州画像石西王母形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思想意识和文化信仰的反映。江苏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徐州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数量较多且较具特色。从内容上看,画面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徐州画像石西王母形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代神仙学说、阴阳学说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情况。文章对西王母形象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西王母 代文化 中医文化
下载PDF
以汉画唤醒文化记忆——以自编课“石上百科:汉画像石”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涵 《江苏教育》 2024年第9期82-84,86,共4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拓印,是中国传统工艺。对于此工艺,知者叹其能,观者叹其技,赏者叹其神,学者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拓印,是中国传统工艺。对于此工艺,知者叹其能,观者叹其技,赏者叹其神,学者叹其妙。笔者根据苏少版六年级美术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形成自编课“石上百科:汉画像石”。这节课重点介绍汉画像石的雕刻内容、造型特征、艺术风格,笔者通过读石、品石、仿石、创石、拓石,带领学生解读汉画像石的艺术密码,领略汉朝的勃勃雄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汉画像 拓片 传统艺术
下载PDF
试论汉画像中太一神格的退隐--以陕北汉代画像资料为例
14
作者 郑红莉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自从汉武帝在甘泉设立祭祀太一的泰畴并亲往祭祀,太一遂成为国家祭祀体系中的至高神。东汉建立后,将上帝奉为至高神,太一被移出明堂,退出国家祀典,但其在民间却被作为天帝使者,成为升仙信仰的重要主宰者。陕西靖边、定边汉代壁画所见太... 自从汉武帝在甘泉设立祭祀太一的泰畴并亲往祭祀,太一遂成为国家祭祀体系中的至高神。东汉建立后,将上帝奉为至高神,太一被移出明堂,退出国家祀典,但其在民间却被作为天帝使者,成为升仙信仰的重要主宰者。陕西靖边、定边汉代壁画所见太一图像及其空间位置的演化,展现了其在国家祀典中地位逐步弱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 陕北 汉画像资料 天帝使者
下载PDF
海外汉学界汉画像研究范式探讨
15
作者 兰芳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20世纪初期海外汉画像研究以汉学家的收藏、著录为主。20世纪30年代,汉画像研究在现代学术视域下得到复兴,汉画像成为海外汉学家认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与艺术的“形象史诗”。20世纪中叶,在艺术理论发展的背景下,海外汉画像研究走... 20世纪初期海外汉画像研究以汉学家的收藏、著录为主。20世纪30年代,汉画像研究在现代学术视域下得到复兴,汉画像成为海外汉学家认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与艺术的“形象史诗”。20世纪中叶,在艺术理论发展的背景下,海外汉画像研究走向一种艺术风格学的解读。20世纪80年代后,海外汉画像研究的方法、路径与范式在新艺术史的历史语境中转向多元的文化解读与探索。对海外汉画像研究范式的探索为中国艺术研究的自律性与自觉性提供他者的参照系。汉画像乃至中国艺术研究将在传统与现代、自律与他律的交融中不断构建一个开放的话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 汉画像研究 艺术风格学 新艺术史 文化情境
下载PDF
陕北晋西汉画像石主神图像研究
16
作者 原媛 杨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6,I0002,共9页
本文通过对陕北晋西汉代主神画像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该区域汉代画像中最早出现的主神是伏羲、女娲,随后在西王母信仰传入且没有大范围流行之前,鸡首、牛首人身神人作为主要神仙端坐于玄圃之上,再后西王母成为该区域汉画像中最重要的主... 本文通过对陕北晋西汉代主神画像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该区域汉代画像中最早出现的主神是伏羲、女娲,随后在西王母信仰传入且没有大范围流行之前,鸡首、牛首人身神人作为主要神仙端坐于玄圃之上,再后西王母成为该区域汉画像中最重要的主神形象。就西王母画像组合中的男性仙人身份进行解析,可见雨师、仙官、子路和东王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晋西 汉画像 主神画像 发展
下载PDF
汉画像静态向动态转换途径研究——以翘袖折腰为例
17
作者 宋家菀 《当代音乐》 2024年第5期153-155,共3页
在有关汉画像石图像研究中,汉代舞蹈研究者及一部分学者比较热衷于从历史资料中寻找探究汉画像舞蹈中所存在的艺术价值;也有少部分学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继续进行复现创作达到传承目的,这也正是撰写本文目的所在。汉代的袖舞不仅在结构... 在有关汉画像石图像研究中,汉代舞蹈研究者及一部分学者比较热衷于从历史资料中寻找探究汉画像舞蹈中所存在的艺术价值;也有少部分学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继续进行复现创作达到传承目的,这也正是撰写本文目的所在。汉代的袖舞不仅在结构上比较完善,而且在舞蹈姿态上也较为出彩,袖技“翘袖折腰”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本文主要从“翘袖折腰”这一小点进行汉画像石图像舞蹈复活途径的研究,主要从静态汉画像图像的舞姿提炼与模仿、形象呈现与复活再到对复现的设想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实践中进行动作初探尝试,以汉画实验组合作为文章研究结果,总结经验结论,为今后的汉画舞蹈实践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袖折腰” 汉画像石图像 复活 途径
下载PDF
从图像学视角看汉画像胡床及人体坐姿演变
18
作者 刘丹凤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6期98-101,共4页
从图像学研究的第一阶段,对汉画像胡床的特点进行阐述,然后根据画像内容进行图像志分析,结合汉代山东孝堂山画像石与东汉西王母画像砖的拓片,考证论述胡床的大概构造,综合分析汉画像胡床受环境等的影响,并从相关文献中了解古人对胡床文... 从图像学研究的第一阶段,对汉画像胡床的特点进行阐述,然后根据画像内容进行图像志分析,结合汉代山东孝堂山画像石与东汉西王母画像砖的拓片,考证论述胡床的大概构造,综合分析汉画像胡床受环境等的影响,并从相关文献中了解古人对胡床文化的观念转变及古人的坐姿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胡床 汉画像 坐姿演变
下载PDF
否定之美——比较视野下汉画像砖的图式建构
19
作者 王莓婷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95-98,共4页
在当代艺术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研究中国传统艺术有助于发掘本土艺术特色。作为一种不同于西方而独存的美术形式,汉画像砖是受汉代厚葬文化影响而兴盛、发展的艺术形式。在比较视野下研究汉画像砖的图式建构,可以发现其对常规认知的否... 在当代艺术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研究中国传统艺术有助于发掘本土艺术特色。作为一种不同于西方而独存的美术形式,汉画像砖是受汉代厚葬文化影响而兴盛、发展的艺术形式。在比较视野下研究汉画像砖的图式建构,可以发现其对常规认知的否定之美,具体表现为:在图形设计上,对自然形象的否定;在图案组合上,对单一视角的否定和对时空规律的否定;在宗教信仰上,对世俗生活的否定。这些图式建构,否定了原有的认知方式,却达到了一种并不“正确”的精彩,体现了汉朝时期浪漫奔放的美学风貌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比较视野 汉画像 图式建构
下载PDF
临沂汉画像石的当代艺术价值研究
20
作者 潘广东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8期41-44,共4页
汉画像石艺术融合了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的风格、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该文作者借助实地考证与文献研究、图像研究等方法,探索汉画像石的艺术审美特征与汉代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临沂 汉画像 艺术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