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0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识流的东方编码:20世纪汉语文学与跨文化审美
1
作者 杨娅雯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在20世纪文学理论与实践中,意识流叙事技巧作为一种深化心灵探索的方式,邂逅东方审美传统,从而诞生了新的美学表征与诠释。汉语文学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针对此技巧进行解码并进一步创新。首先,意识流作为一种新文学范式被引入,并在... 在20世纪文学理论与实践中,意识流叙事技巧作为一种深化心灵探索的方式,邂逅东方审美传统,从而诞生了新的美学表征与诠释。汉语文学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针对此技巧进行解码并进一步创新。首先,意识流作为一种新文学范式被引入,并在与传统文学模式的对话中深化与拓展。其次,探讨了中国文学对意识流小说的个体探索和文体实践,特别是在语言表达和文体形式上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区别和转变。最后详细剖析意识流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转型,并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质的多样化美学符号和意义。对意识流在汉语文学中的东方编码和文化构建的探讨,为后现代文学理论的重新审视打开了新的视野与解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汉语文学 跨文化审美 现象学
下载PDF
为汉语文学批评寻根——评《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世波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3,共3页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纪朱和新千年的逼近,知识界对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盘点和反思。以期找出一些问题.总结一些可靠的经验。处在这一蔚为壮观的潮流中.文学理论也对自身的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这其中最为耀...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纪朱和新千年的逼近,知识界对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盘点和反思。以期找出一些问题.总结一些可靠的经验。处在这一蔚为壮观的潮流中.文学理论也对自身的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这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曹顺庆先生及其弟子提出来的“失语症”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汉语文学批评 《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 书评 阎嘉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下载PDF
从“文化混血”到“文学混血”──论彝族汉语文学的继承、创新、发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罗庆春 徐其超 《天府新论》 1998年第6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彝族 汉语文学 人文精神 审美趣尚 艺术文学 文化批判 母语文化 少数民族文学
下载PDF
世界性美学思维振复汉语文学——木心风格的意义 被引量:28
4
作者 童明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13,共10页
随着木心先生的书在我国陆续出版,木心这位海外华裔作家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关注。本刊发表几篇关于木心作品的评论文章,以帮助本刊读者了解木心先生的作品及部分有关人士对木心先生、木心作品的评论。当然,这些评论乃一家之言,为了使读者... 随着木心先生的书在我国陆续出版,木心这位海外华裔作家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关注。本刊发表几篇关于木心作品的评论文章,以帮助本刊读者了解木心先生的作品及部分有关人士对木心先生、木心作品的评论。当然,这些评论乃一家之言,为了使读者对评论有真切的了解,我们也未完全按我们的观点对评论进行修改。“实事求是地讨论有争议的作品”是我们的办刊宗旨之一。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 美学思维 世界性 评论文章 评论风格 华裔作家 实事求是 木心
下载PDF
唐代以来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字频演变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宇凡 郭金忠 陈清华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7,共5页
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字频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研究汉语言的历史演变,但这在以前的语言统计工作中是缺乏的。该文对唐代以来的文学作品按不同时期进行分类建立语料库,字频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唐代以来人... 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字频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研究汉语言的历史演变,但这在以前的语言统计工作中是缺乏的。该文对唐代以来的文学作品按不同时期进行分类建立语料库,字频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唐代以来人们使用汉字的习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时期越相近,汉字的使用习惯就更具一致性。从分布上看,不同时期的字频都可以用一个指数截断的幂律函数进行很好的拟合,随着历史的发展,幂律性质不断衰减而指数性质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作品 字频分布 指数截断的幂律
下载PDF
20世纪汉语文学典籍海外英译的百年流变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晓晖 朱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20世纪海外汉语文学典籍的英译成就突飞猛进,经历了复杂的流变历程,呈现四大转向:学者型和作家型翻译家的主流化、译者翻译取向的非主流化与转译的失宠、翻译中"求全"与"双赢"的凸显、以及海外翻译环境的提优蜕变... 20世纪海外汉语文学典籍的英译成就突飞猛进,经历了复杂的流变历程,呈现四大转向:学者型和作家型翻译家的主流化、译者翻译取向的非主流化与转译的失宠、翻译中"求全"与"双赢"的凸显、以及海外翻译环境的提优蜕变。研究20世纪百年来汉语文学典籍在海外的译介及传播流变,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理清中国文化的传播格局以及掌握汉语典籍海外译介的总体趋势与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典籍英译 海外译者 20世纪 百年流变
下载PDF
汉语文学方言写作嬗变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素 梁道礼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936-941,共6页
为了辨明言说的"言语"和书写的"语言"的不同表达效果,文中基于古今作家在文学书写中运用方言资源的创作实践,在中国文学史的视野中考察了汉语文学方言写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勾勒方言写作的历史轨迹,探索了汉语... 为了辨明言说的"言语"和书写的"语言"的不同表达效果,文中基于古今作家在文学书写中运用方言资源的创作实践,在中国文学史的视野中考察了汉语文学方言写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勾勒方言写作的历史轨迹,探索了汉语文学作家积极调动方言资源进行文学书写的动因和规律,为当代作家积极调动方言资源进行文学书写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 方言写作 文学大众化 白话文运动
下载PDF
另起新概念:试说“汉语文学”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寿桐 《东南学术》 200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关键词 汉语文学 中国大陆 台湾省 华文文学 文学观念 文化认同 国族意识 中心主义
下载PDF
汉语文学的“逃离”与自觉——兼论新世纪文学的“晚郁风格”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14,共18页
今天中国的文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似乎所有的事都不重要,重要的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中国当代到底有没有好作品?关于好作品或伟大作品的焦虑,几乎又变成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理由。仿佛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文学的存在都成了问题。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逃离” 汉语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风格 自觉 中国文学 作品
下载PDF
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兼评林语堂在《浮生六记》中的文化翻译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当今译坛上关于归化与异化孰优孰劣的讨论主要是就英译汉问题展开的。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汉语文学作品英译工作主要落在了我国翻译工作者肩上,因此应当将该讨论也扩展到汉译英领域。鉴于异化翻译有益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保持,应在汉语文... 当今译坛上关于归化与异化孰优孰劣的讨论主要是就英译汉问题展开的。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汉语文学作品英译工作主要落在了我国翻译工作者肩上,因此应当将该讨论也扩展到汉译英领域。鉴于异化翻译有益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保持,应在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中逐步增大其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作品 英译 异化 归化
下载PDF
数字传媒时代汉语文学的建设维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欧阳友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1-185,共5页
媒介革命已经成为催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但这一语境中的汉语文学能否真正延伸成为一个文学发展的历史节点,推进转型中的文学健康前行,还需要确立起它自身发展的建设维度,如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注重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 媒介革命已经成为催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但这一语境中的汉语文学能否真正延伸成为一个文学发展的历史节点,推进转型中的文学健康前行,还需要确立起它自身发展的建设维度,如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注重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重视"换笔"后的艺术创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用新的技术传媒重铸文学历史,在媒体的新变中创造文学的新景。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对数字媒介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转型问题作了不同角度的探讨,期望能对网络传媒时代的汉语文学研究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媒时代 汉语文学 文学传播 文学转型 艺术创新
下载PDF
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兼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万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3,共6页
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主要是空间上的“越界”,从“文学的中国”这一空间“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汉语的文学”,在消解单一中心论中提供了一种颠覆、超越以往以线性时间线索筛选作家作品、文学事件... 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主要是空间上的“越界”,从“文学的中国”这一空间“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汉语的文学”,在消解单一中心论中提供了一种颠覆、超越以往以线性时间线索筛选作家作品、文学事件的文学史叙述,从而产生文学史叙述的不同面向.形成多路径的文学史叙述,由此完成的文学史整合会凸现百年中华民族文学的价值,也会显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语言的包容性,共享性修复华人仲国人认知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文学的经典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汉语文学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汉语文学与民族语文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寿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汉语文学是以文学语言为主要分类标志的文学形态,与其相对的少数民族文学则也可以以语言为聚焦点被定义为民族语文学。显然,民族语文学是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但是其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部分。民族语文学的提出可以为民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和专... 汉语文学是以文学语言为主要分类标志的文学形态,与其相对的少数民族文学则也可以以语言为聚焦点被定义为民族语文学。显然,民族语文学是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但是其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部分。民族语文学的提出可以为民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和专门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有利于在社会民族和谐新常态下民族文学的发展,以及与汉语文学共荣局面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 汉语文学 民族文学 民族语文学
下载PDF
当代汉语文学话语生态分析初步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7,共7页
认识并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世界,乃至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域的文学精神和文学论争,必须首先回到其赖以生长的话语生态中来。话语生态是适于某种文学话语生长的文化条件及其潜在的规定性。20世纪是汉语文学的话语生态从打破平衡走向新的平衡... 认识并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世界,乃至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域的文学精神和文学论争,必须首先回到其赖以生长的话语生态中来。话语生态是适于某种文学话语生长的文化条件及其潜在的规定性。20世纪是汉语文学的话语生态从打破平衡走向新的平衡的特殊的文学史期。及至80年代以降,汉语文学的话语生态经过多半个世纪的碰撞、渗透与融合,形成了一个由古典语文、民间语文、公共话语和外来语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形态,大大扩展了汉语文学的意义疆域。话语生态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提请当代汉语文学的写作、批评和研究者,回到当下的话语生态中来,将各种话语生态因素自觉转化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个人话语,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汉语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汉语文学 文学话语 话语生态 公共话语 外来语 个人话语 文学作品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海外汉语文学典籍英译出版动态考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晓晖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103,共5页
20世纪汉语文学典籍英译的发展日益成熟,海外出版出现了5个鲜明的发展阶段:1910—1919年酝酿期、1920—1929年小高潮期、1930—1959年平稳发展期、1960—1979年高潮期和1980—1999年回归平稳发展期,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演变特征。... 20世纪汉语文学典籍英译的发展日益成熟,海外出版出现了5个鲜明的发展阶段:1910—1919年酝酿期、1920—1929年小高潮期、1930—1959年平稳发展期、1960—1979年高潮期和1980—1999年回归平稳发展期,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演变特征。进入21世纪,海外英语世界的文学典籍翻译出版状况虽至今未现高潮或迭嬗,但前景可观。研究20世纪以来的汉语文学典籍海外英译出版动态,对于了解汉语文学典籍的翻译走向,掌握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具体状况以及找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可行性战略等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典籍英译 海外出版 20世纪以来 发展阶段
下载PDF
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语言整合的三条路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正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5,共5页
从语言路向观察,现代汉语文学是欧化语、文言文和方言口语等多种语言资源"古今中外"整合的产物。文章对现代汉语文学"欧化"、"文言"、"方言口语"三条互异而交叉的语言整合路向进行了梳理和反思... 从语言路向观察,现代汉语文学是欧化语、文言文和方言口语等多种语言资源"古今中外"整合的产物。文章对现代汉语文学"欧化"、"文言"、"方言口语"三条互异而交叉的语言整合路向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并认为对"古今中外"各种语言资源的"杂糅调和"依然是新世纪现代汉语文学前行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文学 语言资源 语言现代性 语言路向
下载PDF
叙事的寓言性与汉语文学叙事的语义生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泓峻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6-163,共8页
叙事性片断在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中占据很大篇幅,这种服务于说理的叙事,具有寓言性。与着眼于文本细部处理的"春秋笔法"不同,寓言性叙事着眼于事件自身的离奇性与文本结构的营造,以譬喻或象征的方式传达故事背后的寓意,属于&q... 叙事性片断在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中占据很大篇幅,这种服务于说理的叙事,具有寓言性。与着眼于文本细部处理的"春秋笔法"不同,寓言性叙事着眼于事件自身的离奇性与文本结构的营造,以譬喻或象征的方式传达故事背后的寓意,属于"宏观修辞"。这种修辞方式与来源于历史叙事的"春秋笔法"都对后来的汉语叙事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小说文本普遍具有"藉外论之"、"譬喻取义"的寓言性修辞指向;另一方面,诸子散文叙事中"故事+议论"的模式,深刻地影响到后来汉语叙事文学的文本结构。宋明话本小说头尾呼应的议论性诗词,把夹在中间的叙事变成了显示某种意义的"事象";章回小说游离于主体叙事的"楔子"与"结尾"也具有同样的功能。《韩非子》的《储说》、《说林》两章,更是与后世文人笔记小说有太多"家族相似"的特征。对故事的寓意性解读,是破解汉语文学叙事文本意义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 寓言叙事 修辞指向 文本结构 语义生成
下载PDF
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阎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42,共8页
本文认为 ,汉语文学批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和“多元化” ,而是汉语文化圈内部的多元化。学术上的“无根”状态 ,摆脱不掉的中西碰撞和交融 ,生活世界与理论建构的疏离 ,精英文化在通俗文化冲击之下的日益“... 本文认为 ,汉语文学批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和“多元化” ,而是汉语文化圈内部的多元化。学术上的“无根”状态 ,摆脱不掉的中西碰撞和交融 ,生活世界与理论建构的疏离 ,精英文化在通俗文化冲击之下的日益“边缘化” ,以及“现代化”焦虑症是汉语文学批评面临的真正问题和困惑。我们不应急于建构各种理论体系 ,而应把注意力放在对本土文化语境的反思、分析和理解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 疏离 批评 精英文化 交融 困惑 通俗文化 汉语文化 语境 理解
下载PDF
论“水”在英汉语文学传统中的意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从益 王帅力 +1 位作者 张娅 雷建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91-94,共4页
:本文探讨了“水”在英汉语文学中的“意象”及其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特征。通过对文学作品实例的分析和对比 ,本文认为 ,在英汉语文学作品中 ,“水”这一意象因不同的审美意识和理论思维而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水”的... :本文探讨了“水”在英汉语文学中的“意象”及其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特征。通过对文学作品实例的分析和对比 ,本文认为 ,在英汉语文学作品中 ,“水”这一意象因不同的审美意识和理论思维而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水”的意象与人生对接的“喜”、“怒”、“哀”、“乐”诸方面。据此 ,本文就“水之怒”和“水之哀”在英汉语言中的意象进行了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 汉语文学 意象 语言差异 文学作品 审美意识 理论思维 比较文学
下载PDF
以“声音”为核心的汉语文学观及其在“新文学”中的命运 被引量:1
20
作者 泓峻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6-192,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的自觉",表现为对汉语文学语音形式感受力的自觉。古代汉语诗文作品一个个排列的文字背后,有着作者刻意组织起来的具有音乐性的语音,这种语音与作家追求的文学表达效果直接相关,是古典汉语文学最具标志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的自觉",表现为对汉语文学语音形式感受力的自觉。古代汉语诗文作品一个个排列的文字背后,有着作者刻意组织起来的具有音乐性的语音,这种语音与作家追求的文学表达效果直接相关,是古典汉语文学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之一。现代文学语言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口语化、通俗化;一是欧化、书面化。虽然两个方向间存在深刻的矛盾,但在远离中国古典文学的声韵传统这一点上,结果却相当一致。汉语语音具有很好的成乐条件,古典文学所遵循的语音修辞原则是基于汉语的独特个性而产生的。新文学完全把它算在文言文学的名下,敝履一样抛弃,是很大的一种误解,其对现代汉语文学及民族审美心理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 声韵传统 五四文学革命 白话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