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主体间性看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的视域融合
1
作者 周敏 耿好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71,共4页
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彝族汉语诗歌反映彝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心理。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在创作主体到发话主体视域融合中生成,在文学阐... 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彝族汉语诗歌反映彝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心理。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在创作主体到发话主体视域融合中生成,在文学阐释和审美活动的主体间性中实现,在发话主体召唤结构和接受主体期待视野中,求真和想象成为推动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视域融合的心理机制,在场与缺席、互文与创造是触发视域融合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彝族汉语诗歌 艺术语言 视域融合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诗歌中意象的表现与演变
2
作者 夏明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0025-0028,共4页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诗歌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剖析了其中意象的表现方式及其历史演变。论文首先概述了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和功能,接着结合具体诗篇,详细展示了现代诗歌中多元和丰富的意象表现。研究发现:"现代汉语诗歌的意象以...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诗歌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剖析了其中意象的表现方式及其历史演变。论文首先概述了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和功能,接着结合具体诗篇,详细展示了现代诗歌中多元和丰富的意象表现。研究发现:"现代汉语诗歌的意象以抽象、隐喻和象征等形式为主,这是与其传统诗歌对虚实、明暗运用的不同,标志着诗歌由古典向现代的变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意象的运用在现代汉语诗歌中不再局限于常见的自然景色和传统意象,而是趋于抽象和精神化,与自我心境的表达紧密相联,这体现了现代诗歌对于情感和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对多个时期现代诗歌的对比分析,本文揭示了意象在现代汉语诗歌中的演变趋势,从最初的倾向于自然和具象,到后来的内化和抽象,反映出现代诗歌的发展路径和内在要求。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特性和审美价值,以及对相关的诗歌创作和文学研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歌 意象表现 抽象与精神化 内心世界探索 艺术特性与审美价值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诗歌中的空间想象与城市意识形态探究
3
作者 武沛荣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5期43-45,共3页
现代汉语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表达和探究城市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想象。空间想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对城市空间进行主观而个性化的构建和诠释,呈现出对城市空间的独特感知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以... 现代汉语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表达和探究城市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想象。空间想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对城市空间进行主观而个性化的构建和诠释,呈现出对城市空间的独特感知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探索和揭示了城市空间与城市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密关系。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汉语诗歌中空间想象与城市意识形态的深入探究,揭示诗歌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审视和塑造,并从中发现城市空间与个体自我认同之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歌 空间想象 城市意识形态
下载PDF
汉语诗歌外译中文化意象的凸显
4
作者 刘泽 孟英丽 张心蕊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58-61,共4页
意象被称为诗歌的灵魂,是作者主观情感在客观物象上的流露。主观情感往往具有共通性,但传达这些情感的客观物象却受作者生活的时间、空间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在汉语诗歌外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凸显是重点,也是... 意象被称为诗歌的灵魂,是作者主观情感在客观物象上的流露。主观情感往往具有共通性,但传达这些情感的客观物象却受作者生活的时间、空间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在汉语诗歌外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凸显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结合“理解→转化→输出”这一翻译基本过程,以汉语古诗为例,分析了理解诗歌意象的必要条件,探讨了意象转化中表层的“象”与深层的“意”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意象输出过程中如何准确凸显“言外之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歌 翻译 文化意象
下载PDF
当代藏族汉语诗歌审美境界论
5
作者 刘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5,共11页
藏族汉语诗人用充满民族印记、展示藏地风貌并饱含生命内蕴的诗,表达艺术世界动静二元同一无碍的和谐美满,在审美范畴内融汉藏文化传统理趣与积淀,呈现现量境界、直觉境界、乐受境界和圆融境界等诗学特点,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又颇具现... 藏族汉语诗人用充满民族印记、展示藏地风貌并饱含生命内蕴的诗,表达艺术世界动静二元同一无碍的和谐美满,在审美范畴内融汉藏文化传统理趣与积淀,呈现现量境界、直觉境界、乐受境界和圆融境界等诗学特点,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又颇具现代精神的艺术创作特色,充分表现藏族诗人现实生活的哲思妙悟和对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审美追求。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文艺创作的时代背景下,藏族汉语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为现代汉语自由体诗歌创造新的美学境界,开辟与提升现代汉语诗歌美学边界与审美空间,是超越语言和文化疆域束缚的艺术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汉语诗歌 审美 境界 美学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出版
6
作者 吴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2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泽龙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共收入《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等七部论著。该丛书是王泽龙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 2022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泽龙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共收入《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等七部论著。该丛书是王泽龙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歌 现代汉语诗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研究丛书 数据库建设 新诗传播 华中师范大学 传播接受
下载PDF
新诗传播接受研究的新范式——评王泽龙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
7
作者 王昌忠 《学术评论》 2023年第3期39-42,共4页
由新诗研究专家王泽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发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在潜心研究的几年里,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成果,在新诗研究界和创作界产生了积极反响。近期出版的“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 由新诗研究专家王泽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发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在潜心研究的几年里,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成果,在新诗研究界和创作界产生了积极反响。近期出版的“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是其中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创作界 新诗传播 现代汉语诗歌 研究丛书 数据库建设 近期出版 传播接受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诗歌中动词的非常规用法
8
作者 池连真 《今古文创》 2023年第5期133-136,共4页
与其他词类相比,动词问题是语法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动词的使用表现出了一些非常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动词与句子其他成分的非常规组配、动词的非常规省略。究其原因,动词的非常规用法,不但满足诗歌语言简洁凝练、“... 与其他词类相比,动词问题是语法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动词的使用表现出了一些非常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动词与句子其他成分的非常规组配、动词的非常规省略。究其原因,动词的非常规用法,不但满足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陌生化”、语言的“模糊性”和“经济性原则”的要求,而且与诗人创作特点有关。动词的非常规用法的形成与语用效果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歌 动词 非常规用法 成因 语用
下载PDF
论晚清现代汉语诗歌音乐性之滥觞 被引量:4
9
作者 曹万生 尹海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9-125,130,共8页
晚清以"诗界革命"为肇始的诗歌改革冲击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言说符号和形式,自此现代汉语诗歌音乐性的滥觞期开始。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性理论首先松动了古典诗歌言说机制:主张以"言文一致"为出发点的诗歌革新,"... 晚清以"诗界革命"为肇始的诗歌改革冲击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言说符号和形式,自此现代汉语诗歌音乐性的滥觞期开始。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性理论首先松动了古典诗歌言说机制:主张以"言文一致"为出发点的诗歌革新,"新语句"与"旧风格"的冲突与调合。其次体现为"饮冰室诗话"时期对现代诗歌音乐性理论的各种探索:包括对"旧风格"的坚持,诗歌的音乐性与启蒙主义的调合,对诗歌简谱化、谱曲式尝试。最后体现为"杂歌谣"的尝试:一是"新粤讴",这是方言与音乐性的尝试;二是"歌体诗"音乐性实践,它已经实现了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性尝试;并已经产生了达到胡适"八事"要求的早于"胡适体"十五年的早期的白话诗,是现代汉语诗歌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歌 音乐性 诗界革命 晚清
下载PDF
汉语诗歌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颖 高瑒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6,共10页
现当代汉语诗歌作品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现象有两种:甲组是常规宾语通过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被替换掉时,潜及物动词在诗歌中临时以带宾语的基础形式出现;乙组是真正不及物动词在诗歌中临时被添加了域内论元。究其原因,甲组主要是焦点... 现当代汉语诗歌作品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现象有两种:甲组是常规宾语通过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被替换掉时,潜及物动词在诗歌中临时以带宾语的基础形式出现;乙组是真正不及物动词在诗歌中临时被添加了域内论元。究其原因,甲组主要是焦点驱动;乙组主要是因为古代汉语为动用法的类推、"介词+名词+不及物动词"句式结构省略及轻动词移位的影响。这两种现象在诗歌中出现的共同动因都是组合关系、聚合关系与陌生化。诗歌语言在"语言特区"中允许突破一般语法(PG),但必须有度,不能逾越普遍语法(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汉语诗歌 宾语 诗歌语言 普遍语法 诗歌作品 当代汉语 修辞手法
下载PDF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阵地》看汉语诗歌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3
11
作者 耿占春 王东东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3期55-61,共7页
本文的写作并非为了建立一个地域诗歌或诗歌群落诸如此类的概念,而是在它的展开中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全局、流变甚或得失;当然要达到如此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那需要另外的正面的展开。
关键词 汉语诗歌 九十年代 写作 八十年代 中国诗歌 反讽 语言 词语 中国当代诗歌 阵地
下载PDF
在隐喻世界里诗意地栖居——论当代藏族汉语诗歌的审美属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旭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87,共5页
第一代藏族汉语诗人和第二代藏族汉语诗人的作品中的共同审美属性是“隐喻”,也是藏族新诗在美学层面对藏族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隐喻,在两代诗人诗歌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两种形态,即“传统的客观的隐喻”和“现代的主观的隐喻”。隐... 第一代藏族汉语诗人和第二代藏族汉语诗人的作品中的共同审美属性是“隐喻”,也是藏族新诗在美学层面对藏族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隐喻,在两代诗人诗歌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两种形态,即“传统的客观的隐喻”和“现代的主观的隐喻”。隐喻审美属性形成的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一般意义上即心理层面,隐喻是审美生成的心理机制;其次,从特殊意义上即种族根源上看,隐喻是藏族人固有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二者是对隐喻的审美方式(艺术构思和表达)的潜在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藏族汉语诗人 隐喻 诗意
下载PDF
“诗言志”对汉语诗歌音乐本质的规定——借助现象学方法再论“诗言志”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亚丹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2,共5页
“诗言志”是对汉语诗歌最基本的规定和描述,其中,“志”可同时训为“记忆”、“止于心上”、“心之所至”。因而“诗言志”具有以下内涵:首先,汉语诗歌具有“我思”性,即所谓“在心为志”;其次,与“我思”密切相关的,便是“诗言志”所... “诗言志”是对汉语诗歌最基本的规定和描述,其中,“志”可同时训为“记忆”、“止于心上”、“心之所至”。因而“诗言志”具有以下内涵:首先,汉语诗歌具有“我思”性,即所谓“在心为志”;其次,与“我思”密切相关的,便是“诗言志”所体现出来的时间性。“志”的三重含义,其实质便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共在,这便是西方哲学中的内在时间形式,这在康德哲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哲学中得到深入阐述。因此,汉语诗歌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事实,同时也是一个时间事实,是歌唱主体对于世界的时间化感知。“诗言志”为汉语诗歌的内在音乐本质提供了规定性,同时内在地规定了了汉语诗歌的言说对象、言说方式以及诗歌阅读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汉语诗歌 音乐 现象学 时间化感知 言说对象 言说方式 阅读方式
下载PDF
数字传媒时代的汉语诗歌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5-187,共3页
媒介革命已经成为催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但这一语境中的汉语文学能否真正延伸成为一个文学发展的历史节点,推进转型中的文学健康前行,还需要确立起它自身发展的建设维度,如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注重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 媒介革命已经成为催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但这一语境中的汉语文学能否真正延伸成为一个文学发展的历史节点,推进转型中的文学健康前行,还需要确立起它自身发展的建设维度,如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注重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重视"换笔"后的艺术创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用新的技术传媒重铸文学历史,在媒体的新变中创造文学的新景。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对数字媒介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转型问题作了不同角度的探讨,期望能对网络传媒时代的汉语文学研究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歌 传媒时代 数字传媒 精神解放 诗歌变革 媒介传播 普通民众 颠覆性
下载PDF
汉语诗歌形式的“细胞”——兼谈《诗经》四言句式的起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本益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由原始诗歌二言句式演变成的双音顿节奏单位,是构成《诗经》四言句式的“细胞”,也是构成后来汉语古代诗句式和汉语现代格律诗行式的“细胞”。由这种“细胞”最早构成的《诗经》四言句式,成了后来汉语古代诗句式和汉语现代格律诗行式... 由原始诗歌二言句式演变成的双音顿节奏单位,是构成《诗经》四言句式的“细胞”,也是构成后来汉语古代诗句式和汉语现代格律诗行式的“细胞”。由这种“细胞”最早构成的《诗经》四言句式,成了后来汉语古代诗句式和汉语现代格律诗行式的基础和骨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歌 双音顿 句式 行式 四言句式 “细胞”
下载PDF
偏离·繁复·精确——论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特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云晶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80,共7页
偏离、繁复和精确是现代汉语诗歌的三个典型语言特质。偏离打破了古典汉诗的想象范式,并超越了词语原有意义,为现代汉语诗歌带来语义的增殖;繁复通过词语意义由"单一"到"复合"的"膨胀"和不同词语之间的勾... 偏离、繁复和精确是现代汉语诗歌的三个典型语言特质。偏离打破了古典汉诗的想象范式,并超越了词语原有意义,为现代汉语诗歌带来语义的增殖;繁复通过词语意义由"单一"到"复合"的"膨胀"和不同词语之间的勾连,实现了意义的延展;精确以"及物"的方式将事物具象化,并由此物迁延出彼物,确保了现代汉语诗歌语境的透明。这三者相互激发,互相阐发,共同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汉语诗歌的"诗质"和文体样态。现代汉语诗歌的丰富多元和复杂难解亦与这三个特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歌 语言特质 偏离 繁复 精确
下载PDF
散文诗:当代汉语诗歌的一种高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荣光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5-91,共7页
近年来散文诗写作成绩卓著。在散文诗领域,不分行的大诗、长诗,对于许多作者,即使不是必须的追求,也是自觉应当尝试的目标。这与作者对散文诗的使命感和文类的认识有关。散文诗是一种特殊而独立的文体,其叙事性和抒情性都较分行新诗特别... 近年来散文诗写作成绩卓著。在散文诗领域,不分行的大诗、长诗,对于许多作者,即使不是必须的追求,也是自觉应当尝试的目标。这与作者对散文诗的使命感和文类的认识有关。散文诗是一种特殊而独立的文体,其叙事性和抒情性都较分行新诗特别,对作者的思想素质要求更高。当下散文诗领域,涌现出许多"大文本",在文化、哲学的深度上它连接着人类的知识前沿,在宗教、信仰的层面它触及到罪与救赎等基本的精神命题,在叙事上它传达的当代人的生存经验也极为深切,在抒情上能明显感受到写作者那磅礴的情感与超绝的想象。当代汉语诗坛,诗歌写作越来越趋向简单、平易。过去被人认为以写小感触、小场景为专长的散文诗,今天成了一种高度。散文诗作者也正努力重塑诗歌文学的叙事性和抒情性。到了该正视散文诗的成就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当代汉语诗歌 诗歌 大文本 高度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诗歌的隐喻策略-以“词”为着眼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云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隐喻"是现代诗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对于具有先天优势的汉语诗歌而言更是如此。文章试图以"词"为着眼点,探究现代汉语诗歌的隐喻奥秘。现代汉语诗歌以"词"为意义延展中心,通过剔除"死的隐喻"... "隐喻"是现代诗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对于具有先天优势的汉语诗歌而言更是如此。文章试图以"词"为着眼点,探究现代汉语诗歌的隐喻奥秘。现代汉语诗歌以"词"为意义延展中心,通过剔除"死的隐喻"、加大"词"与"物"的裂隙以及发现"新词"三种方式,促使隐喻能力增强并充分发挥效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自身"诗歌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歌 隐喻 “新词”
下载PDF
论藏族当代汉语诗歌审美想象的独特魅力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美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藏族诗人的汉语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浪漫的民族天性与浪漫抒情、地理童话与魔幻表达契合而成的瑰丽意象。这些因素具有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创作景观。
关键词 藏族诗人 汉语诗歌 藏民族文化 审美魅力
下载PDF
论新疆改革开放三十年汉语诗歌创作现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26-130,共5页
新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新疆汉语诗歌创作经历了新边塞诗歌创作、新生代诗歌创作和多元化诗歌写作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的新疆汉语诗歌创作表现了"诗言志","文以载道"的精神;第二个十年的新疆汉语诗歌创作大都强调审... 新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新疆汉语诗歌创作经历了新边塞诗歌创作、新生代诗歌创作和多元化诗歌写作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的新疆汉语诗歌创作表现了"诗言志","文以载道"的精神;第二个十年的新疆汉语诗歌创作大都强调审美,注重对诗歌形式的继承与再发掘;第三个十年的新疆汉语诗歌创作转向了对日常生活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改革开放三十年 汉语诗歌 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