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滞育卵对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控制的影响
1
作者 罗小燕 胡林超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以蚊子为媒介进行传播的蚊媒病毒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全球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当前的主要灭蚊方式是喷洒杀虫剂,但由于蚊虫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不能长期持续使用。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种群控制是一种新式的环保高效... 以蚊子为媒介进行传播的蚊媒病毒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全球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当前的主要灭蚊方式是喷洒杀虫剂,但由于蚊虫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不能长期持续使用。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种群控制是一种新式的环保高效的灭蚊方法,该方法利用沃尔巴克氏体对宿主的一些特殊调控作用可以对外界蚊子种群进行种群压制或者种群替换。白纹伊蚊滞育卵被认为是蚊媒种群控制的重要干扰因素,文章建立常微分方程模型讨论蚊子滞育卵对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种群控制的影响,并给出保证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所需要的人工培育蚊株的释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育卵 沃尔巴克氏体 种群控制 常微分方程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在中国三种稻飞虱中的感染 被引量:27
2
作者 甘波谊 周伟国 +2 位作者 冯丽冰 沈大棱 李昌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用PCR方法检测了采集于不同地域稻田的 3种稻飞虱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的感染 ,发现灰飞虱Laodel phax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为沃尔巴克氏体所感染。克隆了编码沃尔巴克氏体外膜... 用PCR方法检测了采集于不同地域稻田的 3种稻飞虱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的感染 ,发现灰飞虱Laodel phax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为沃尔巴克氏体所感染。克隆了编码沃尔巴克氏体外膜蛋白质的ws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对wsp的RFLP分析证实了这些飞虱为单一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研究了灰飞虱中沃尔巴克氏体所诱导的胞质不相容性及其在不同地域灰飞虱中的分布。还发现能寄生于上述 3种飞虱的稻虱红螯蜂也受同种沃尔巴克氏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灰飞虱 褐飞虱 白背飞虱 WSP基因 感染 共生菌 稻飞虱
下载PDF
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海燕 丛斌 +2 位作者 田秋 付海滨 董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3-437,共5页
在16℃、20℃、24℃、28℃和32℃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 在16℃、20℃、24℃、28℃和32℃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5个温度下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3.2、17.8、13.2、11.1和7.8天,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40℃和212.69日·度,内禀增长率(rm)和净生殖力(R0)分别介于0.2448~0.4584和28.00~84.03之间.结果提示温度24℃~28℃为繁殖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理想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沃尔巴克氏体 温度 生命表参数 发育历期 有效积温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结合昆虫绝育技术控制白纹伊蚊种群 被引量:9
4
作者 郑小英 吴瑜 +2 位作者 张东京 洪晓月 奚志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全球范围最具有侵略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是中国大陆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传统的蚊媒控制方法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显微胚胎注射建立了携带三型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全球范围最具有侵略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是中国大陆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传统的蚊媒控制方法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显微胚胎注射建立了携带三型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菌型(wAlbA、wAlbB和wPip)的白纹伊蚊HC蚊株,应用昆虫不相容技术结合昆虫绝育技术(IIT-SIT),在选定的2个试验现场进行持续释放大规模生产的HC雄蚊,以压制目标区域的白纹伊蚊种群。研究结果显示:在2个试验现场基本清除白纹伊蚊的种群,证明IIT-SIT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蚊媒控制工具,应用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疾病的传播控制切实可行,给蚊虫防控提供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绝育技术 昆虫不相容技术 沃尔巴克氏体 白纹伊蚊
下载PDF
我国麦蚜体内的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检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鹏 沈佐锐 李志红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沃尔巴克氏体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细菌 ,它们参与多种调控其寄主生殖活动的机制。本研究通过wsp基因的特异性扩增证实了沃尔巴克氏体在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体内的共生。而且在麦长管蚜的两种体色型 (绿色... 沃尔巴克氏体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细菌 ,它们参与多种调控其寄主生殖活动的机制。本研究通过wsp基因的特异性扩增证实了沃尔巴克氏体在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体内的共生。而且在麦长管蚜的两种体色型 (绿色型和红色型 )中都检测到了沃尔巴克氏体的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蚜 沃尔巴克氏体 WSP基因 内共生物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感染对松毛虫赤眼蜂生殖力、发育历期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克冬 张海燕 +3 位作者 钱海涛 董辉 张莹 丛斌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和未感染正常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单雌产卵量、发育历期、存活率。结果表明,感染和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两种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01.2和101.7粒,...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和未感染正常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单雌产卵量、发育历期、存活率。结果表明,感染和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两种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01.2和101.7粒,差异不显著;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在预蛹期和蛹后期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两性生殖品系,分别为1.9、0.9d和1.4、0.5d;沃尔巴克氏体感染使宿主松毛虫赤眼蜂卵和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沃尔巴克氏体 产雌孤雌生殖 生殖力 发育历期 存活率
下载PDF
首次发现我国柑橘小实蝇沃尔巴克氏体的共生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晓 李志红 +2 位作者 梁广勤 陈洪俊 陈乃中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1-323,共3页
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细菌 ,它们可以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本研究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一对通用引物 ( 81F ,6 91R) ,成功地从我国柑橘小实蝇雄成虫的总DNA中扩增到一段 4 0 0bp左右的wsp... 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细菌 ,它们可以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本研究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一对通用引物 ( 81F ,6 91R) ,成功地从我国柑橘小实蝇雄成虫的总DNA中扩增到一段 4 0 0bp左右的wsp基因片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蝇 柑橘 沃尔巴克氏体 WSP基因 总DNA 成虫 首次发现 扩增
下载PDF
赤眼蜂内生菌沃尔巴克氏体及其对宿主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付海滨 丛斌 戴秋慧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3,共4页
综述了沃尔巴克氏体在赤眼蜂中的分布、系统分化、水平传播,对赤眼蜂的生殖调控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赤眼蜂 影响
下载PDF
PCR为基础的分子技术检测沃尔巴克氏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龚鹏 沈佐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7-210,共4页
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共生细菌。这些细菌通过卵的细胞质传播并参与多种调控其寄主生殖活动的机制。由于Wolbachia的重大科学意义和Wolbachia在生物防治和遗传工程领域的潜在用途 ,近年来迅速... 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共生细菌。这些细菌通过卵的细胞质传播并参与多种调控其寄主生殖活动的机制。由于Wolbachia的重大科学意义和Wolbachia在生物防治和遗传工程领域的潜在用途 ,近年来迅速成为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其中 ,Wolbachia检测技术 ,尤其是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是Wolbachia研究蓬勃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文对Wolbachia的研究及其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共生细菌 分子检测技术 PCR 沃尔巴克氏体
下载PDF
桑天牛卵啮小蜂孤雌生殖及体内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达 黄大庄 +3 位作者 袁芳芳 王志刚 杨威 阎海霞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8-451,共4页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有孤雌生殖现象,其后代几乎为雄性。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外膜蛋白基因(wsp)、细菌细胞分裂蛋白基因(ftsZ)和...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有孤雌生殖现象,其后代几乎为雄性。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外膜蛋白基因(wsp)、细菌细胞分裂蛋白基因(ftsZ)和核糖体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的DNA中分别扩增出约600、1000和900 bp的片断,验证了米蛾体内已感染了Wolbachia;而在桑天牛卵啮小蜂的DNA中未扩增出任何片断,表明Wolbachia在桑天牛卵啮小蜂体内未被感染或感染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卵啮小蜂 孤雌生殖 分子检测 沃尔巴克氏体
下载PDF
棉蚜体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国伟 沈佐锐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Wolbachia是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呈母系遗传的细胞内共生细菌 ,这类细菌可以通过卵的细胞质传播并参与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通过对Wolbachia外膜蛋白质的wsp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 ,证实了寄生于不同植物的棉蚜 (AphisgossypiiGlover... Wolbachia是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呈母系遗传的细胞内共生细菌 ,这类细菌可以通过卵的细胞质传播并参与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通过对Wolbachia外膜蛋白质的wsp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 ,证实了寄生于不同植物的棉蚜 (AphisgossypiiGlover)体内均有感染 ,说明Wolbachia可能广泛存在于棉蚜体内 ,扩增出的Wolbachia目的片段为 5 90bp左右。通过对棉蚜体内感染的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进行分子检测 ,为进一步研究棉蚜的孤雌生殖与Wolbachia的相关关系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WSP基因 棉蚜 植物 孤雌生殖 WOLBACHIA 细胞内共生细菌
下载PDF
首次发现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对我国南亚果实蝇的感染现象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锐 李志红 +1 位作者 孙晓 沈佐锐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8-370,共3页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生殖组织内的一类共生细菌,泰国等已发现Wolbachia感染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tau(Walker)的现象。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1对通用引物(81F,691R)从我国南亚果实蝇的总DNA中...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生殖组织内的一类共生细菌,泰国等已发现Wolbachia感染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tau(Walker)的现象。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1对通用引物(81F,691R)从我国南亚果实蝇的总DNA中扩增到1段500 bp左右的wsp基因片段,并克隆得到了Wolbachia相关序列,首次发现了沃尔巴克氏体对我国南亚果实蝇的感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南亚果实蝇 WSP基因 序列
下载PDF
灰飞虱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1 位作者 路银贵 田兰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8-180,共3页
采用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基因)的通用引物81F和691R对河北曲阳和容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体内的Wolbachi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从灰飞虱DNA样品中可扩增出600 bp大小的wsp目的基因片段,证实河北曲阳和... 采用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基因)的通用引物81F和691R对河北曲阳和容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体内的Wolbachi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从灰飞虱DNA样品中可扩增出600 bp大小的wsp目的基因片段,证实河北曲阳和容城田间的灰飞虱种群有Wolbachia感染;对wsp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表明,河北的2个灰飞虱种群感染的Wolbachia与来自白背飞虱的wFur品系、灰飞虱的wStri品系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WolbachiaB大组Con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沃尔巴克氏体 检测
下载PDF
德国小蠊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小宝 褚夫江 朱家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检测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在德国小蠊体内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1对通用引物(81F,691R),通过聚合酶链反应、T-A克隆和序列测定,将所得wsp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Wolbachia品系wsp基因进行同源性分... 目的检测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在德国小蠊体内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1对通用引物(81F,691R),通过聚合酶链反应、T-A克隆和序列测定,将所得wsp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Wolbachia品系wsp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地从德国小蠊成虫的总DNA中扩增到一段317bp的wsp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的已知Wolbachia品系wsp基因同源性最高可达95%。结论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共生菌可能广泛存在于德国小蠊体内,为进一步研究德国小蠊的孤雌生殖与Wolbachia的相关关系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德国小蠊 WSP基因
下载PDF
赤眼蜂种间沃尔巴克氏体水平人工转染供体蜂种的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海燕 王倩 +4 位作者 付海滨 丛斌 董辉 解焱艳 姬景红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实验室条件下以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引进种卷蛾赤眼蜂、食胚赤眼蜂、短管赤眼蜂为材料,比较分析3种赤眼蜂连续3代喂食抗生素后子代雄蜂率、寄生和羽化情况。除卷蛾赤眼蜂F_2代外,取食四环素后3种赤眼蜂各世代寄生率均降低,其中食胚赤眼... 实验室条件下以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引进种卷蛾赤眼蜂、食胚赤眼蜂、短管赤眼蜂为材料,比较分析3种赤眼蜂连续3代喂食抗生素后子代雄蜂率、寄生和羽化情况。除卷蛾赤眼蜂F_2代外,取食四环素后3种赤眼蜂各世代寄生率均降低,其中食胚赤眼蜂的寄生率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3种赤眼蜂间寄生率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取食抗生素世代的增加,3种赤眼蜂子代雄蜂率逐渐增大,短管赤眼蜂F_1代开始出现雄蜂,F_3代雄蜂率高达54.54%,明显高于卷蛾赤眼蜂(20.58%)和食胚赤眼蜂(13.94%);食胚赤眼蜂3个世代羽化雄蜂率均最低,说明其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比较稳定,较适合作为赤眼蜂种间沃尔巴克氏体水平人工转染的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赤眼蜂 产雌孤雌生殖
下载PDF
首次发现扶桑绵粉蚧体内存在沃尔巴克氏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远 王超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们可以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1对通用引物(81F,691R)从新入侵我国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雌成虫的总DN...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们可以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1对通用引物(81F,691R)从新入侵我国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雌成虫的总DNA中扩增到1个550bp左右的片段,并克隆得到了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首次发现了沃尔巴克氏体对扶桑绵粉蚧的感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沃尔巴克氏体 WSP基因 序列
下载PDF
江苏省淮安市蚊虫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燕清丽 行岳真 +7 位作者 杨鹏飞 曹晓梅 李兵兵 刘纯成 蔡蓉 赵怀荣 姚海波 何南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5期456-461,共6页
目的了解淮安市蚊种自然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特点及Wolbachia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为蚊媒及蚊媒传染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诱蚊灯法采集蚊虫,对采集的蚊种进行DNA提取,采用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 COI)基因... 目的了解淮安市蚊种自然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特点及Wolbachia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为蚊媒及蚊媒传染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诱蚊灯法采集蚊虫,对采集的蚊种进行DNA提取,采用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 COI)基因及wsp基因、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在淮安市捕获蚊种5种共计1 640只,Wolbachia在蚊虫样本组的总感染率为28. 05%(23/82)。淮安市蚊种携带的Wolbachia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1. 5%~99. 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0. 7%~99. 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淮安蚊种携带的Wolbachia被划分为Mors、Dei和Pip组。淮安蚊种携带的Wolbachia种群有4个单倍型,Wolbachia的单倍型多样性Hd=0. 597,核苷酸多样性π=0. 120,多态性位点S=151。结论淮安市蚊虫普遍存在Wolbachia的感染,其基因型为Mors、Dei和P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沃尔巴克氏体 基因分型 种群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对靶标昆虫的作用及生防潜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辉 刘敬泽 《医学动物防制》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为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共生细菌 ,通过卵细胞质传播并参与宿主多种生殖活动的调控 ,包括诱导生殖不亲和、孤雌生殖、雌性化和杀雄作用等。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Wolbachia的形态分类、分布、对靶... 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为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共生细菌 ,通过卵细胞质传播并参与宿主多种生殖活动的调控 ,包括诱导生殖不亲和、孤雌生殖、雌性化和杀雄作用等。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Wolbachia的形态分类、分布、对靶标昆虫的生殖调控及生防潜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靶标昆虫 生物防治 生殖不亲和 孤雌生殖 雌性化 杀雄
下载PDF
体内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对寄主杂拟谷盗生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阿旻 程超 +1 位作者 潘沈元 明庆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明确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在杂拟谷盗体内对寄主杂拟谷盗交配和生殖的调控作用,首先利用PCR扩增检测杂拟谷盗体内是否存在Wolbachia,然后通过饲喂四环素面粉对Wolbachia进行去除,并测定了Wolbachia对杂拟谷盗交配和生殖的影响。结... 为明确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在杂拟谷盗体内对寄主杂拟谷盗交配和生殖的调控作用,首先利用PCR扩增检测杂拟谷盗体内是否存在Wolbachia,然后通过饲喂四环素面粉对Wolbachia进行去除,并测定了Wolbachia对杂拟谷盗交配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四环素面粉可去除杂拟谷盗体内存在的Wolbachia,从而获得Wolbachia阴性杂拟谷盗试虫;Wolbachia对杂拟谷盗的交配选择、交配力和受精率没有影响,但对杂拟谷盗的生殖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拟谷盗 沃尔巴克氏体 交配选择 交配能力 胞质不亲和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控制媒介伊蚊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君淘 刘起勇 +2 位作者 王以燕 洪晓月 奚志勇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10期20-29,共10页
近年来,沃尔巴克氏体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农药,已在世界多地蚊媒疾病流行地区的蚊媒防控现场崭露头角。沃尔巴克氏体在宿主媒介伊蚊体内诱导不育和抗病特性,使其在应用中产生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两种不同的防治模式。本文综述了近年世界... 近年来,沃尔巴克氏体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农药,已在世界多地蚊媒疾病流行地区的蚊媒防控现场崭露头角。沃尔巴克氏体在宿主媒介伊蚊体内诱导不育和抗病特性,使其在应用中产生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两种不同的防治模式。本文综述了近年世界范围采用这两种防治模式释放人工转染媒介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研究转化及现场应用经验,评估在应用中生物安全风险及经济效益,并展望此技术在未来蚊媒疾病防控相关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伊蚊 种群压制 种群替换 微生物农药 风险和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