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沦陷区保甲制之透视 |
史会来
夏潮
|
《龙江党史》
|
1997 |
5
|
|
2
|
东亚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区域/国别/全球史方法——从《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引发的争论说起 |
张泉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9 |
2
|
|
3
|
“摩登上海”、沦陷区文学与新文艺改编——以新发现的《鲁男子:恋》连环画为中心 |
许海洋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上海沦陷区青年民众的日常生活评析——以颜滨日记《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为中心 |
刘源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5
|
华北沦陷区文学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 |
张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6
|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 |
李洪岩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2
|
|
7
|
开拓进取 锐意创新——“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研究的最新力作 |
朱文通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8
|
抗战期间《新民主主义论》在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传播及反响 |
程美东
裴植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9
|
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间的粮食走私活动 |
齐春风
姜洪峰
|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0
|
东北沦陷区殖民统治下的强权文化机制论说 |
高云球
王巨川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1
|
华北沦陷区粮食的生产与流通 |
王士花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2
|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沦陷区的殖民教育 |
吴洪成
杨欣改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5 |
4
|
|
13
|
抗战时期沦陷区城市青年的生存与心态——以北平、上海两位青年的日记为例 |
李秉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4
|
抗战时期河北沦陷区中小学奴化教育初探 |
吴洪成
钱露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5
|
反抗军事入侵与抵制文化殖民——抗战时期北京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 |
张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16
|
日伪时期江南沦陷区的职业教育概述 |
谢涛
周竞风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7
|
“言”与“不言”之间——《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总序 |
钱理群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9
|
|
18
|
沦陷区文学评价中的三大分歧──对《关于沦陷区作家的评价问题──张爱玲个案分析》的回应 |
陈辽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1 |
11
|
|
19
|
关于沦陷区作家的评价问题——张爱玲个案分斩 |
张泉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1 |
9
|
|
20
|
古典与现代之辨:新诗的第三条道路——以1940年代沦陷区诗人为中心 |
张桃洲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