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8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部分木制建筑构件和木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汝祚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91-95,共5页
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大批木制的建筑构件和器物。这些复杂的建筑构件和器物,在当时来说,属于高科技的范畴,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发明。本文对此作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尚属前茅。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建筑构件 河姆渡 干栏式建筑 榫卯 图腾崇拜 河姆渡文化 击乐器 木构件 文化层
下载PDF
博物馆文本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例
2
作者 鲍鑫烨 何杨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6期19-22,共4页
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下的母语负迁移理论为指导,以浙江宁波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文本为语料,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译文中存在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并总结翻译对策。
关键词 博物馆文本翻译 母语负迁移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翻译对策
下载PDF
河姆渡遗址史前水文化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可可 谌洁 《中国水利》 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充分反映了河姆渡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大量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以及与水稻生产相联系的众多骨耜的出土,说明稻作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象征。稻作文化又是建立在水...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充分反映了河姆渡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大量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以及与水稻生产相联系的众多骨耜的出土,说明稻作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象征。稻作文化又是建立在水利的基础之上,加上遗址中水井和干栏式建筑物的发现,说明了水利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精髓。独木舟、船桨、陶灶、石碇、企口板等器物以及大量河口与海洋生物骨骸的发现,充分证明了河姆渡文化中的海洋文化因素,反映出海洋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一道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文化 水文化
下载PDF
游河姆渡遗址
4
作者 赵晨睿 施亚琴(指导)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4年第5期40-41,共2页
迎着清新的草木气息,伴着鲜花的芬芳,我们一路高歌,去河姆渡遗址进行研学活动。下了车,我们来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门前集合。四周古木参天,绿树环绕,好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图。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田园风光 古木参天 博物馆
下载PDF
文化IP开发与新媒体融合助力宁波河姆渡文化发展研究
5
作者 李炫乐 吴琍君 孔素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0132-0135,共4页
河姆渡文化作为宁波属地文化特色,2023年正值河姆渡遗址发现50周年,本文基于对河姆渡文化遗址的调研,探讨河姆渡文化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现状。旨在新媒体时代,剖析河姆渡文化在文化与旅游传播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随着国家对其保护和... 河姆渡文化作为宁波属地文化特色,2023年正值河姆渡遗址发现50周年,本文基于对河姆渡文化遗址的调研,探讨河姆渡文化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现状。旨在新媒体时代,剖析河姆渡文化在文化与旅游传播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随着国家对其保护和开发的加强,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河姆渡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打造河姆渡文化IP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重塑河姆渡文化,为河姆渡文化再破圈提供一种可行性与创新性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文化IP开发 新媒体传播 宁波属地文化 城市形象
下载PDF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9
6
作者 汪宁生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1期240-242,共3页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近年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它不仅对研究东南沿海地区远古社会有重要价值,而且能为考古学和史前史的理论研究提出不少有用的资料.“骨耜”就是这样的重要资料之一.“骨耜”自出土以来,释者颇众.兹不避浅薄,草此...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近年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它不仅对研究东南沿海地区远古社会有重要价值,而且能为考古学和史前史的理论研究提出不少有用的资料.“骨耜”就是这样的重要资料之一.“骨耜”自出土以来,释者颇众.兹不避浅薄,草此短文,对此物之形制、用途及有关问题.提出一些与前人不同的意见,就教于海内外学者.(一)1973年和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中:共出土“骨耜”100余件.此物系偶蹄类动物肩胛骨制成,骨臼和骨脊削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相关问题 火耕 河姆渡遗址 中国考古学 刀耕火种农业 史前史 遗存 重要成就 公元前
下载PDF
河姆渡文化骨耜新探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渭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文化 稻作农业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肩胛骨 耕作农具 齿刃 文献史料 加工痕迹
下载PDF
河姆渡五叶纹植物之再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姚晓强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五叶纹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 盆栽植物 栽培植物 水稻生长 植物遗存 原始宗教 稻穗 考古发掘
下载PDF
河姆渡稻作农业剖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渭金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河姆渡稻作农业剖析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黄渭金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大量稻谷堆积和大面积榫卯木构干栏式建筑遗迹,表明了河姆渡先民早在七千年前业已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从事原始稻作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一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稻作农业剖析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黄渭金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大量稻谷堆积和大面积榫卯木构干栏式建筑遗迹,表明了河姆渡先民早在七千年前业已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从事原始稻作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一河姆渡文化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当时的原始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 河姆渡遗址 中国普通野生稻 农业考古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新石器时代早期 稻谷 河姆渡文化 栽培稻
下载PDF
浅析河姆渡骨匕的用途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渭金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64-66,72,共4页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用途 磨蚀痕迹 河姆渡文化 人体装饰 观察分析 自然状况 遗址博物馆 小圆孔 发掘报告
下载PDF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晓波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赵晓波一、河姆渡文化周边遗址简况八十年代初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会同有关县(市)文物部门对河姆渡文化的分布范围作过一次普查工作,发现30多处河姆渡文化1期以后的文化遗址,近几...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赵晓波一、河姆渡文化周边遗址简况八十年代初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会同有关县(市)文物部门对河姆渡文化的分布范围作过一次普查工作,发现30多处河姆渡文化1期以后的文化遗址,近几年在基本建设中又有新的发现,增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 稻作农业 遗址博物馆 考古研究所 遗址群 考古发掘 文化阶段 萧甬铁路 水稻
下载PDF
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抱荣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4期54-69,共16页
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和自然环境分析 河姆渡遗址(东经121°21′、北纬29°58′)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河谷地带上。遗址的面积为四万平方米左右,西南面紧靠姚江,四明山麓隔江相望,东、北两面是一片... 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和自然环境分析 河姆渡遗址(东经121°21′、北纬29°58′)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河谷地带上。遗址的面积为四万平方米左右,西南面紧靠姚江,四明山麓隔江相望,东、北两面是一片平原。该遗址经过大规模的正式发掘,地层、出土器物和遗迹现象都具有典型性。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和第二期发掘简报均已发表,是我们对河姆渡文化内涌进行分析和环境复原的资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罗家角遗址 河姆渡 河姆渡遗址 文化生态 野生稻 原始农业 文物考古 杭州湾 家养动物
下载PDF
浅析河姆渡遗址的原始农业生产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渭金 《农业考古》 1996年第3期64-70,共7页
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时,均发现大量稻谷堆积和大面积榫卯木构建筑遗迹,表明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民业已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从事原始稻作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稻作农业也已成为先民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二十多年来,河姆渡遗址吸... 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时,均发现大量稻谷堆积和大面积榫卯木构建筑遗迹,表明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民业已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从事原始稻作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稻作农业也已成为先民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二十多年来,河姆渡遗址吸引了许多门类学者的投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文化 农业生产 稻作农业 先民生活 木构建筑 稻谷 考古发掘 文化层 原始农业
下载PDF
试论河姆渡史前先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渭金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自然环境 史前先民 河姆渡文化 宁绍平原 先民生活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生存发展 水生植物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载PDF
河姆渡人的宗教观念和“凤”的起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庆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65-68,共4页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学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为研究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补充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也为探讨华夏族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本文就河姆渡人的宗教观念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兼论及古代传说中“凤”的...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学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为研究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补充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也为探讨华夏族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本文就河姆渡人的宗教观念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兼论及古代传说中“凤”的起源。 河姆渡文化分布于杭州湾一带,时代为公元前4360—3320年。当时河姆渡人种植稻谷,使用石、木等工具,饲养猪、狗等家畜,以渔猎为补充,烧制陶器,建造木屋,并制造一些工艺品。从生产技术方面看,河姆渡人已从事原始农业(即锄耕农业),其社会形态则处于母系氏族的昌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 母神 宗教观念 图腾 河姆渡遗址 部落联盟 起源 河姆渡文化 文物 族徽
下载PDF
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16
作者 邵九华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4期129-129,共1页
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邵九华由浙江省文化厅、宁波市政府和余姚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4月22日到26日在浙江省余姚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两、浙江和日本的36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 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邵九华由浙江省文化厅、宁波市政府和余姚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4月22日到26日在浙江省余姚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两、浙江和日本的36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26篇论文。这是河姆渡遗址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 河姆渡遗址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国立遗传学研究所 研究成果 考古发现 考古工作 下游地区
下载PDF
试论河姆渡出土的“陶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跃 《南方文物》 1995年第1期58-62,68,共6页
试论河姆渡出土的"陶舟"李跃1973年,首次在浙江余姚发掘河姆渡遗址,面积810平方米,出土遗物1600多件,是长江流域发现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据C_14测定,第四文化层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出土有大量的骨... 试论河姆渡出土的"陶舟"李跃1973年,首次在浙江余姚发掘河姆渡遗址,面积810平方米,出土遗物1600多件,是长江流域发现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据C_14测定,第四文化层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出土有大量的骨耜等农耕工具,有大量的石器、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木舟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 战国时期 河姆渡文化 长深比 新石器 宽深比 水上交通 长宽比
下载PDF
河姆渡文化研究的里程碑——评《河姆渡文化初探》
18
作者 李先登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5期246-247,共2页
最近喜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林华东先生著《河姆渡文化初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28万字),深感这是一本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好书.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自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来,至今已确立文化类型数十种之多,但是,关于某一个... 最近喜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林华东先生著《河姆渡文化初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28万字),深感这是一本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好书.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自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来,至今已确立文化类型数十种之多,但是,关于某一个考古学文化的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研究专著却很少,而综合研究正是当前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之急需,是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之关键.河姆渡文化自1973年发现以来,以其地处杭州湾以南及时代之早、内涵之丰富震动了国内外考古学界及历史学界.迄今近二十年来,从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 考古学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遗址 大读者 原始文明 浙江人 历史学界 考古学研究
下载PDF
浙江田螺山遗址古盐度及其环境背景同河姆渡文化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明霖 莫多闻 +2 位作者 孙国平 周昆叔 毛龙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7-816,共10页
通过对浙江田螺山遗址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测定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硼、锶、钡的含量,恢复沉积物的古盐度,探讨田螺山遗址的相对海面变化,认为河姆渡文化层之前、之中、之后都存在相对海面较高的时期。综合多种... 通过对浙江田螺山遗址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测定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硼、锶、钡的含量,恢复沉积物的古盐度,探讨田螺山遗址的相对海面变化,认为河姆渡文化层之前、之中、之后都存在相对海面较高的时期。综合多种环境要素并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田螺山地区的环境背景特点及其同古代人类活动、河姆渡文化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螺山遗址 河姆渡文化 古盐度 环境背景 相对海面
下载PDF
河姆渡·罗家角出土稻谷外稃双峰乳突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汤圣祥 张文绪 刘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0-327,共8页
以8个籼稻品种和8个粳稻品种作对照,对较完整的太湖地区河姆渡出土稻谷(6950±130BP)和罗家角出土稻谷(7040±130BP)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距/深比以10,峰角度以80°,垭角度以155°为界限指标,可将水稻的双峰乳突分为... 以8个籼稻品种和8个粳稻品种作对照,对较完整的太湖地区河姆渡出土稻谷(6950±130BP)和罗家角出土稻谷(7040±130BP)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距/深比以10,峰角度以80°,垭角度以155°为界限指标,可将水稻的双峰乳突分为“锐型”和“钝型”两种基本类型.小于上述指标的为“锐型”,籼稻品种多属之.大于上述指标的为“钝型”,粳稻品种多属之.据此提出了水稻“双峰乳突鉴别法”.用谷粒的长/宽比指标和外稃双峰乳突指标对河姆渡·罗家角出土稻谷作了研究.三粒河姆渡出土稻谷具有粒形似籼而双峰乳突为从混沌态到稳定态不同演化状态的“钝型”特征.四粒罗家角出土稻谷中2号稻谷为籼型粒形和混沌态“钝型”双峰乳突,l、5号稻谷则粒形似籼而双峰乳突为分化态和稳定态“钝型”,3号稻谷粒形似粳、双峰乳突为稳定态“钝型”.无论从粒形的长宽分布、双峰距和垭深分布以及峰角度与垭角度分布皆可看到7000年前的出土稻谷均处于与现代籼稻和粳稻不同的区域,表明出土稻谷是一种非典型籼非典型粳的各种中间类型并存的原始混合群体.这种“非籼非粳”是“正在分化的”古栽培稻的重要特征.因此“先有籼或先有粳”的命题,并用现代的籼粳概念去规范古栽培稻的属性,似有不妥,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稻谷 河姆渡 罗家角 双峰乳突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