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油环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
1
作者 黄召庭 李春涛 +3 位作者 汪斌 乔霞 付莹 闫炳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74,共5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Y5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和气井产能快速降低、生产气油比逐渐下降、凝析油密度和黏度逐渐升高、开发效果迅速变差等问题,将生产动态特征与地层流体组分评价相结合,重新认识该气藏为带油环层状边水凝析气藏,... 针对塔里木盆地Y5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和气井产能快速降低、生产气油比逐渐下降、凝析油密度和黏度逐渐升高、开发效果迅速变差等问题,将生产动态特征与地层流体组分评价相结合,重新认识该气藏为带油环层状边水凝析气藏,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其油环厚度。为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凝析油气采收率,系统开展带油环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可知:完善井网、实施循环注气开发能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注入介质以二氧化碳最佳,气藏自产气次之;注气方式以重力辅助气驱模式最佳。基于气藏类型和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编制了该气藏循环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案,预测原油采收率较衰竭式开发提高29.96%。该气藏循环注气开发后累计注气0.19×10^(8) m^(3),地层压力恢复4.31 MPa,气井产能恢复到方案实施前的3.09倍,可为其他同类型气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凝析气藏 油环 开发中—后期 注气 提高采收率 开发机理 重力辅助气驱
下载PDF
高含CO_(2)凝析气藏成藏过程中的流体相行为及油环体积预测
2
作者 陈浩 左名圣 +5 位作者 王红平 王朝锋 徐程浩 杨柳 刘希良 袁志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6-1518,共13页
成藏后期的CO_(2)充注导致里贝拉区块高含CO_(2)次生凝析气藏的流体相行为十分复杂,油环体积预测难度很大。本文通过流体相平衡模拟、组分梯度分布计算及CO_(2)充注可视化实验,刻画了CO_(2)充注过程中的油气相行为,揭示了油环体积的动... 成藏后期的CO_(2)充注导致里贝拉区块高含CO_(2)次生凝析气藏的流体相行为十分复杂,油环体积预测难度很大。本文通过流体相平衡模拟、组分梯度分布计算及CO_(2)充注可视化实验,刻画了CO_(2)充注过程中的油气相行为,揭示了油环体积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气顶气组分拟合的高含CO_(2)次生凝析气藏油环体积预测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CO_(2)充注下的油环体积变化分为4个阶段:充注初期,油环以溶胀为主;充注前期,CO_(2)不断置换并萃取油相中的轻质组分,油环体积迅速降低;充注中期,CO_(2)持续萃取油相的轻、中质组分,油环体积缓慢减小;充注后期,CO_(2)-原油组分传质作用明显减弱,压缩效应导致油环体积进一步减小。2)轻质组分的强流动性使气顶气组成均一,重力分异作用使纵向上油环组分呈梯度变化。3)油环体积与气顶气组成和气油比密切相关。4)基于气顶气拟合新方法和不同井深现场勘探预测的油环体积占比分别为19.21%和22.30%,与CO_(2)充注可视化实验获得的油环体积占比(20.60%)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CO_(2)-原组分传质 流体相行为 油环体积预测 组分梯度分布 可视化实验
下载PDF
渤海JZ-X油田气顶窄油环油藏井位优化和挖潜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岳宝林 孟智强 +3 位作者 房娜 郑炀 瞿朝朝 王双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平行于流体界面,部署于油水界面之上1/3油柱高度避气控水。综合调整阶段: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富集于井间滞留区,纵向上后期水体能量驱动逐渐发挥主要作用,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油层上部。对比井间侧钻、气顶注气和屏障注水方案增油量指标,当前剩余油挖潜策略以井间侧钻与气顶注气为主。井间侧钻通过低产低效井平面侧钻至井间,纵向高部位部署挖潜剩余油,单井净增油量为3.4×10^(4)~4.2×10^(4)m^(3);气顶注气通过采气井转天然气回注,补充气顶能量,气驱水平井上部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预测净增油量为5.2×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 底水 油环 井网部署 综合调整 剩余 井间侧钻 注气 屏障注水
下载PDF
内燃机油环对活塞-缸套间流动与润滑油输送的控制
4
作者 陈嘉铭 景文倩 +1 位作者 陈志新 刘广胜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2期107-110,115,共5页
以某四冲程内燃机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根据其油环和活塞结构特性、缸套表面润滑油分布建立油环流量平衡和力平衡方程。通过分析运行时润滑油的输送过程,以及油环上方环岸区域润滑油量的变化及其沿缸套自下而上的输送过程,得出如下结果:... 以某四冲程内燃机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根据其油环和活塞结构特性、缸套表面润滑油分布建立油环流量平衡和力平衡方程。通过分析运行时润滑油的输送过程,以及油环上方环岸区域润滑油量的变化及其沿缸套自下而上的输送过程,得出如下结果:油环控制油环-缸套间润滑油的流动,使环岸区域在活塞向下行程时储存润滑油,并在活塞向上行程时将润滑油输送至活塞上止点,实现润滑油的输送,满足活塞在上止点的润滑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油环 缸套 润滑流动 润滑输送
下载PDF
集油环管道运行参数界限模拟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晓亮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4期19-20,44,共3页
外围采油A厂站外系统主要采取单井环状掺水集油工艺,主要输送油气水混合液,以集油环为研究对象,参考集油阀组间实际生产数据,系统模拟研究不同管道长度、管径、输液量的关系和界限,基于PIPEPHASE软件,建立集油环管道集输模型,分析不同... 外围采油A厂站外系统主要采取单井环状掺水集油工艺,主要输送油气水混合液,以集油环为研究对象,参考集油阀组间实际生产数据,系统模拟研究不同管道长度、管径、输液量的关系和界限,基于PIPEPHASE软件,建立集油环管道集输模型,分析不同运行参数下的工作特性,计算出管道的最大输送能力,为生产前线和设计规划提供技术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环 集输管道 数值模拟 最大输量
下载PDF
带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协同开发适应性研究——以A南油(气)藏为例
6
作者 谷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93-96,101,共5页
带气顶油藏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油井生产使油环压力降低容易发生气窜,造成油气资源损失。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开发适应性研究。基于正交实验分析,影响带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 带气顶油藏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油井生产使油环压力降低容易发生气窜,造成油气资源损失。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开发适应性研究。基于正交实验分析,影响带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为气顶指数、凝析油含量、地层厚度、地层倾角、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开发方式进行全面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各地层参数对带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顶指数增加,合理开发方式由衰竭开发逐渐变为注水开发,且气顶指数增大,开发方式逐渐由面积注水转为屏障注水;高凝析油、高倾角厚层油藏宜采用注水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环 屏障注水 保压开采 凝析 协同开发
下载PDF
带油环底水凝析气藏开发方式优化及均衡开采对策——以东海盆地西湖坳陷CX北区块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周晓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3,共9页
东海盆地西湖坳陷CX北区块H3b、H3c油气藏为海上带油环底水凝析气藏,采用油气同采且初期优先采油的开发方式共设计了4口水平井,水平段位于油气界面以下的油环上部。为了尽快回收投资,该气藏在开发初期采用较高速度开采,油气井生产动态... 东海盆地西湖坳陷CX北区块H3b、H3c油气藏为海上带油环底水凝析气藏,采用油气同采且初期优先采油的开发方式共设计了4口水平井,水平段位于油气界面以下的油环上部。为了尽快回收投资,该气藏在开发初期采用较高速度开采,油气井生产动态开始出现产量递减加快、气油比快速上升、含水率快速上升等现象,表明气顶和油环开采出现不均衡状态,而且位于油环下部的井已开始出现底水锥进。为此,基于该区块油气藏地层油气流体相态特征,同时结合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反凝析、气顶气下窜、底水上升锥进等因素对该油气藏开发动态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策:(1)利用气顶气和油环油溶解气的弹性能量以及边底水天然水驱方式来开采油气藏,并合理控制采油采气速度,尽可能地实现油气藏的均衡开采;(2)由于过早打破了油气井的均衡开采状态,导致了气顶气过早下窜和边底水过早侵入,需要通过实时调整采油气速度来平衡开采状态,从而使得油气藏气油比和含水率得到有效控制。实施结果表明:上述对策的成功应用,确保了凝析气藏进入了稳定均衡的开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底水气藏 气顶油环流体相态 气顶油环均衡开采 合理采气速度 东海盆地 西湖坳陷
下载PDF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被引量:26
8
作者 戚志林 唐海 杜志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2,共3页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 ,其物质平衡方程式与常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 ,建立起了注气开采、有天然水驱、带油环的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通式。该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通式既能描述气藏...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 ,其物质平衡方程式与常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 ,建立起了注气开采、有天然水驱、带油环的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通式。该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通式既能描述气藏弹性能的释放过程 ,又能描述气藏反凝析引起的物质平衡现象 ,并可简化为几种特例下凝析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注气 油环 凝析气藏 开采 物质平衡方程
下载PDF
带油环凝析气藏动态储量计算——以板中北高点带油环凝析气藏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余元洲 杨丽容 +2 位作者 史长林 朱小丽 邢卫东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带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是最复杂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对其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分析特别是动态储量的计算同样是非常复杂的。运用现代油气藏工程原理和分析方法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同类油气藏开采的新方法、新技术,对板中北高点带油环凝析... 带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是最复杂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对其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分析特别是动态储量的计算同样是非常复杂的。运用现代油气藏工程原理和分析方法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同类油气藏开采的新方法、新技术,对板中北高点带油环凝析气藏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据该油气藏的动态特征,准备了详细的参数并进行了动态储量计算。认为该研究和计算为油气藏的剩余油气分布研究和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为同类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环凝析气藏 动态储量 物质平衡 计算
下载PDF
柯克亚西七二带油环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艳梅 郭平 +4 位作者 王新裕 丁国发 鹿克峰 吕江毅 牟伟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3-134,共2页
相态恢复理论目前已成为开发相态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态恢复是推算原始相态特征的重要手段。柯克亚西七二带油环凝析气藏早期由于放喷失控,未取得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因此原始相态很难确定。文章采用相态恢复的方法对气顶和油环进... 相态恢复理论目前已成为开发相态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态恢复是推算原始相态特征的重要手段。柯克亚西七二带油环凝析气藏早期由于放喷失控,未取得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因此原始相态很难确定。文章采用相态恢复的方法对气顶和油环进行相态恢复研究,推算出原始条件下气顶和油环的相态特征,对目前气顶和油环PVT测试进行拟合和相平衡检验,认为原始条件下气顶和油环仍是处于相平衡的。相态恢复研究为柯克亚西七二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对同类型油气藏的开发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气顶 相态特征 油环 气藏 相平衡 PVT 流体 拟合
下载PDF
板桥凹陷带油环凝析气藏类型和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军 李凤霞 +2 位作者 周立英 朱银霞 赵景茂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1-274,共4页
根据板桥凹陷勘探实际和该凹陷天然气的成因、演化、生储组合和烃类相态特征,将该凹陷天然气藏划分为3种类型(自生自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下生上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新生古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总结了带油环凝析气藏的成藏条件,认为:气... 根据板桥凹陷勘探实际和该凹陷天然气的成因、演化、生储组合和烃类相态特征,将该凹陷天然气藏划分为3种类型(自生自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下生上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新生古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总结了带油环凝析气藏的成藏条件,认为:气源丰富是板桥凹陷带油环凝析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特殊的地质背景决定了带油环凝析气的“赋存”状态;次生孔隙发育为带油环凝析气聚集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高压是带油环凝析气运移和聚集的动力;大型构造背景为带油环凝析气的聚集提供了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凹陷 油环凝析气藏 成藏条件 高温高压 成烃演化 成岩演化 气源
下载PDF
小油环大气顶油藏高效开发及稳产策略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丹 赵峰华 +2 位作者 姚晓莉 索航 孙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针对PK项目中Aryskum油田中石油接管后发现哈萨克斯坦方案制约该油藏高效稳定开发的问题,通过突破传统的手段进行精细小层对比、建立一体化静态模型精算储量、应用三维地震技术刻画构造特征、提取测井相要素总结沉积微相、统计分析产能... 针对PK项目中Aryskum油田中石油接管后发现哈萨克斯坦方案制约该油藏高效稳定开发的问题,通过突破传统的手段进行精细小层对比、建立一体化静态模型精算储量、应用三维地震技术刻画构造特征、提取测井相要素总结沉积微相、统计分析产能下降原因、系统评价注水及注气的可行性、合理规划井网及井距,筛选合理开采方式等方法进行研究,不断深化油藏工程认识,油田不同区域设计优选出不同调整部署方案。现场应用表明,该油藏连续九年年产油保持在50×104t以上,最高可达到90×104t,合同期内该油藏提高采出程度5%以上。这对哈萨克斯坦PK项目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国内外为数不多的小油环大气顶油藏的开发经验总结和资料积累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大气顶 油环 气窜 水平井 数值模拟 开发方式 高产稳产
下载PDF
带油环凝析气藏注气吞吐采出流体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彬 杜建芬 +3 位作者 刘奇 张艺 李道清 王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1,共4页
凝析气藏注气吞吐可提高采收率,但凝析气藏注气吞吐实验一般多研究注气量、注气速度及采收率的变化,而缺乏对注气后采出流体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在建立带油环凝析气藏多次注气吞吐室内物理模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带油环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注气吞吐可提高采收率,但凝析气藏注气吞吐实验一般多研究注气量、注气速度及采收率的变化,而缺乏对注气后采出流体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在建立带油环凝析气藏多次注气吞吐室内物理模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带油环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后注气吞吐开采实验。结果表明:凝析气注气吞吐开采过程中,随注气吞吐次数增多,产出流体N_(2)+C_(1)含量降低,C_(2)—C_(4)和C_(5)^(+)含量升高;随着注气吞吐次数增加,采出流体组成变化越来越小,至第4次注气吞吐后流体组成基本不变。油环油注气吞吐过程中,产出流体N_(2)+C_(1)含量高,而C_(2)—C_(6)和C_(7)^(+)含量低;随着注气吞吐次数增加,采出流体N_(2)+C_(1)在初始几次注气吞吐中升高较明显,C_(2)—C_(6)和C_(7)^(+)含量明显降低,注气吞吐达到9次时,采出流体组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注气吞吐 油环 衰竭式开采 采收率 采出流体 组分变化
下载PDF
大气顶薄油环底水油藏开发方式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晓楠 陈志海 +1 位作者 姜凤光 陈诗雯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6-349,共4页
针对大凝析气顶、薄油环、厚底水,同时高含CO2油藏的特殊性和开发难点,以海上K油田为例,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凝析气顶和重质油环衰竭式和保持压力条件下的开发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相比,注气... 针对大凝析气顶、薄油环、厚底水,同时高含CO2油藏的特殊性和开发难点,以海上K油田为例,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凝析气顶和重质油环衰竭式和保持压力条件下的开发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相比,注气保持压力开发能够提高油藏总体采收率20百分点以上,同时使气顶中凝析油的析出量减少一半左右;利用直井开发气顶、水平井开发油环、注气井循环注气能使油藏总体采收率达到32%,实现气顶和油环的协同高效开发,同时减缓了生产对油气和油水界面变形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国内外类似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方式 采收率 数值模拟 凝析气顶 油环
下载PDF
阿里斯库姆大气顶薄油环边底水油田开发方式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旺东 杨智刚 +2 位作者 艾尼.买买提 卢志明 许佳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2-626,共5页
阿里斯库姆油田是一个具大气顶、薄油环、边底水的复杂油气藏。通过调研国内外同类油气藏的开发方式,确定该油藏合理开发方式,采用气顶注气及屏障注水,避免气窜和水侵;采用水平井开发薄油环,北部和南部采用完善井网滚动扩边开发。实施后... 阿里斯库姆油田是一个具大气顶、薄油环、边底水的复杂油气藏。通过调研国内外同类油气藏的开发方式,确定该油藏合理开发方式,采用气顶注气及屏障注水,避免气窜和水侵;采用水平井开发薄油环,北部和南部采用完善井网滚动扩边开发。实施后,气顶气窜得到了有效控制,油藏地层压力保持程度稳步回升,油田产量逐年增加。因此,所采用开发方式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斯库姆 气顶 油环 边底水 开发方式
下载PDF
小油环大气顶油藏高效开发及稳产策略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海丽 张祥忠 陈礼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1,155-156,共5页
针对PK项目中Aryskum油田在中石油接管后发现哈萨克斯坦方案制约该油藏高效稳定开发的问题,通过突破传统手段进行精细小层对比,建立一体化静态模型精算储量,应用三维地震技术刻画构造特征,统计分析产能下降原因,系统评价注水及注气的可... 针对PK项目中Aryskum油田在中石油接管后发现哈萨克斯坦方案制约该油藏高效稳定开发的问题,通过突破传统手段进行精细小层对比,建立一体化静态模型精算储量,应用三维地震技术刻画构造特征,统计分析产能下降原因,系统评价注水及注气的可行性,合理规划井网及井距,筛选合理开采方式等方法进行研究,不断深化油藏工程认识,在油田不同的区域设计优选出不同调整部署方案。现场应用表明,该油藏连续9 a年产油保持在50×10^4t/a以上,最高可达到90×10^4t/a,合同期内该油藏提高采出程度5%以上。这对哈萨克斯坦PK项目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国内外为数不多的小油环大气顶油藏的开发经验总结和资料积累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大气顶 油环 气窜 水平井 数值模拟 注水开发 高产稳产 Aryskum
下载PDF
氢冷发电机单油环密封油系统改进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学斌 刘永洛 +3 位作者 郭海峰 王家国 王笑微 李烨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110,118,共6页
根据氢冷发电机单油环密封油系统的结构及特点,分析了影响发电机氢气纯度的因素。对氢气中的杂质气体以及密封油中的溶解气体进行了检测对比,结果表明:发电机内氢气纯度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密封油中气体的污染。提出了单油环密封油系统... 根据氢冷发电机单油环密封油系统的结构及特点,分析了影响发电机氢气纯度的因素。对氢气中的杂质气体以及密封油中的溶解气体进行了检测对比,结果表明:发电机内氢气纯度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密封油中气体的污染。提出了单油环密封油系统的改进措施,将密封油中杂质气体的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消除了其对发电机内氢气的污染,对降低补氢量尤其是提纯补氢量、保持氢气纯度稳定的作用显著,为国内同类机组类似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冷发电机 密封 油环系统 氢气纯度 杂质气体 补氢量 改进措施
下载PDF
凝析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方式下水侵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安刚 范子菲 宋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40-3046,共7页
针对凝析气顶油藏开发中由于相态变化复杂而导致水侵量计算较为困难的研究现状,依据物质的量守恒原理建立凝析气顶油藏物质的量物质平衡方程,并推导水侵量的计算公式。该水侵量计算模型同时考虑气顶反凝析、油环溶解气逸出、水蒸气含量... 针对凝析气顶油藏开发中由于相态变化复杂而导致水侵量计算较为困难的研究现状,依据物质的量守恒原理建立凝析气顶油藏物质的量物质平衡方程,并推导水侵量的计算公式。该水侵量计算模型同时考虑气顶反凝析、油环溶解气逸出、水蒸气含量、注水注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好地描述凝析气顶油藏外部水侵过程中复杂的物理现象,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凝析气顶油藏中。研究结果表明:凝析气顶油藏气顶投入开发后,累积水侵量迅速增加;反凝析、水蒸气含量、逸出溶解气等因素对水侵量影响的时间顺序不同;以综合考虑各因素得到的水侵量为基准,忽略反凝析、水蒸气含量、逸出溶解气等因素的影响,水侵量的计算结果都偏大,误差最大的是气顶反凝析,其次是油环溶解气的逸出,较小的是水蒸气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顶 油环 水侵量 物质平衡 水蒸气含量
下载PDF
带油环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新形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怒涛 张武 李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用物质平衡法计算气藏动态储量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其动态储量不仅与产油量和产气量有关,还和反凝析程度有关。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产出物之间存在质量转换,且转化量很难确定,难以用体积平衡或摩尔量平衡... 用物质平衡法计算气藏动态储量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其动态储量不仅与产油量和产气量有关,还和反凝析程度有关。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产出物之间存在质量转换,且转化量很难确定,难以用体积平衡或摩尔量平衡来建立物质平衡方程;生产井井口产油量、产气量与相应的井底产油量、产气量不能用体积系数直接转换,也不能用气油比得出气与油的量,其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气藏相比,有较大差别。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天然水驱的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在开采条件下的物质平衡方程通式,应用多相流驱替理论及曲线插值相应的含油饱和度,通过非线性回归并最优化目标函数,得到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动态储量。不需要采用经验公式将凝析油折算为等价气体,不需要引入两相偏差系数以及液体状态方程等概念,避免了考虑复杂相态变化引起的油、气组分及体积变化。得出的物质平衡方程的理论基础更强,更符合凝析气藏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油环 物质平衡方程 质量守恒 反凝析
下载PDF
凝析气藏中油环的统计判别法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永祥 徐树宝 胡见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9-23,共5页
油环的判别是整体研究凝析气藏的基础。实用性判别方法包括重烃法、比值法、主成分法、秩类法、Z因子法和势函数法等。在所有方法中,用地层气组分比运用未校正的地面分离气组分效果更好。地层气组分的简易恢复方法为本文核心。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油环 统计判别法 天然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