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油莱东杂2号制种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单忠德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油莱 东杂2号品种 制种技术 选地 播种 壮苗培育 移栽 施肥
下载PDF
小麦、油莱、马铃薯新品种“走进”田间
2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 2006年第3期18-18,共1页
春耕时期,青海省小麦、油菜、马铃薯等重点农作物新品种将一一走出农业科技院所的大门,进入田间地头,发挥其优势作用。
关键词 农作物新品种 马铃薯 小麦 田间 油莱 农业科技 青海省
下载PDF
抚洲地区“油莱增产菌”试验示范总结
3
作者 陈泉寿 吴荣发 李筱玉 《生物灾害科学》 1989年第3期18-20,共3页
油菜增产菌是北农大生防室研制的一种增产菌,可应用于油菜、西瓜、花生、大豆和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我站根据省植保站布置,於去冬今春在全区12县(市)开展了油菜增产菌试验示范工作。推广油菜增产菌1.5吨,试验面积200亩,示范面积49800亩... 油菜增产菌是北农大生防室研制的一种增产菌,可应用于油菜、西瓜、花生、大豆和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我站根据省植保站布置,於去冬今春在全区12县(市)开展了油菜增产菌试验示范工作。推广油菜增产菌1.5吨,试验面积200亩,示范面积49800亩,全区共试验示范五万亩,占全区油菜种植而积的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莱 菜品种 示范总结 菜种植 分枝数 实粒数 抽苔 植保站 施用时期 秧苗素质
下载PDF
甘蓝型油莱NEA胞质不育双低恢复系选育研究
4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9期9-9,共1页
NE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远缘杂交的辐射诱变后代中发现的一类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新材料,叶色深绿,营养体旺,不育性稳定彻底,群体不育株率和单株不育度均达100%,完全不同于核不育、Pol cms和陕2A。恢复源的寻找... NE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远缘杂交的辐射诱变后代中发现的一类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新材料,叶色深绿,营养体旺,不育性稳定彻底,群体不育株率和单株不育度均达100%,完全不同于核不育、Pol cms和陕2A。恢复源的寻找是NEA育种利用的关键。蒲晓斌等利用油菜地方种质资源、创新资源及引进资源,采取辐射诱变和广泛测交方式,发现了能恢复NEA育性的基础材料。进一步的遗传研究表明,恢复NEA育性的是细胞核内一对显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不育 NEA 甘蓝型油莱 恢复系 地方种质资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甘蓝型 选育
下载PDF
油菜作绿肥还田的培肥效应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3
5
作者 王丹英 彭建 +2 位作者 徐春梅 赵锋 章秀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明确油菜作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应及其对后季水稻生长的影响,2004-2008年在浙江富阳进行空闲-单季稻(CK)、紫云英-单季稻(T1)、油菜收获后秸秆焚烧还田(T2)和油菜盛花期还田(T3)4种模式的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盛花期还田(T3... 为明确油菜作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应及其对后季水稻生长的影响,2004-2008年在浙江富阳进行空闲-单季稻(CK)、紫云英-单季稻(T1)、油菜收获后秸秆焚烧还田(T2)和油菜盛花期还田(T3)4种模式的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盛花期还田(T3)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培肥地力;增加稻田土壤的总孔隙度,减少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后季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从而提高供试水稻品种的产量,其中杂交稻内2优6号、两优培九、秀优5号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常规稻秀水09的每穗粒数增加;在光合生理指标上,油菜作绿肥还田后,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剑叶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研究结果还表明,油菜作绿肥还田是一种很好的稻田生物培肥新途径,能以远低于紫云英的生产成本取得类似的水稻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莱 绿肥 培肥 水稻
下载PDF
油菜角果裂角力的定量测定 被引量:25
6
作者 谭小力 张洁夫 +4 位作者 杨莉 张志燕 周佳 姜松 戚存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0-43,共4页
油菜的角果容易开裂,造成产量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油菜的机械化收获。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对油菜裂角性的研究和选育耐裂角油菜十分必要。采用了拉裂法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为了保持不同测定值的可比性,收获的油菜角果在25... 油菜的角果容易开裂,造成产量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油菜的机械化收获。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对油菜裂角性的研究和选育耐裂角油菜十分必要。采用了拉裂法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为了保持不同测定值的可比性,收获的油菜角果在25℃,50%湿度的环境下平衡2周,使测定材料含水量保持相对一致;测定时,在离角果基部2.5cm处,用金属线缠绕固定角果,使不同的测定,都拉裂2.5cm长的角果。使用物性仪,拉裂角果,角果开裂时,物性仪探头受到的最大力即为角果开裂的力。用拉裂法,测定了4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在0.77~3.7N之间,裂角性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因此,在甘蓝型油菜中选育适宜于机械化收获的耐裂角油菜品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测定 拉裂法 裂角 油莱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同时分析油菜9种品质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翠玲 陈文杰 +2 位作者 赵兴忠 田建华 李殿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7,共7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对油菜种子9种主要品质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内部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油菜种子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8.97%, 93.02%,86.49%,99.53%和84.78%,均...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对油菜种子9种主要品质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内部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油菜种子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8.97%, 93.02%,86.49%,99.53%和84.78%,均方差分别为2.20,1.12,0.46,1.51和0.29;油菜种子含水量、含油量、硫苷和蛋白质含量的R2分别为99.64%,98.91%,82.46%-98.40%和89.32%,均方差分别为0.23,0.39,2.59- 13.50和0.74。对于含量较小而极差较大的硫苷采用分段建模,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外部检验结果表明:各参数近红外预测值和标准方法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83-0.992;平均相对误差较小,为2.62%-8.19%;t测验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NIRS技术具有检测快速、结果准确、制样简便、无污染和无损伤等优点,已经应用于油菜种子品质分析,并且分析参数还可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莱 品质参数 近红外光谱技术 数学模型 无损伤分析
下载PDF
DTopsis方法在油菜新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瑞 李加纳 +2 位作者 张学昆 唐章林 谌利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4-326,共3页
运用DTopsis方法,对1998年长江上游油菜区试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V2(9407N)是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其次为V3(SC94005)和V5(渝油18号)。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关键词 油莱 DTOPSIS 综合评价 新品种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菜子兼用高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刘凤兰 杨经泽 +5 位作者 李光明 刘贵华 付桂萍 宫崎尚时 安达武史 羽田一三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6,43,共3页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在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抽薹前1周或摘薹后每公顷追施薹肥尿素112.4kg,当主茎伸长30cm左右时,摘去主茎12~15cm,每公顷可采摘3386.18~4687.50kg的菜薹作蔬菜用,然后使油菜正常成熟每公顷可收获油菜子2604.90~...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在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抽薹前1周或摘薹后每公顷追施薹肥尿素112.4kg,当主茎伸长30cm左右时,摘去主茎12~15cm,每公顷可采摘3386.18~4687.50kg的菜薹作蔬菜用,然后使油菜正常成熟每公顷可收获油菜子2604.90~2772.15kg。且摘薹处理比不摘薹的处理菜子增产4.55%~7.32%。抽薹前1周追施薹肥和摘薹后追施薹肥的在扣除成本后分别较施薹肥不摘薹每公顷净增收入7466.60元和5187.54元,分别增115.01%和82.95%,实现了菜薹、菜子双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莱 薹、菜子兼用 高效技术
下载PDF
缓释型保水剂对油菜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林 於忠祥 +4 位作者 韩文节 冯贵良 李道林 孙秀伦 朱奎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中水分缺乏,肥料过度使用的问题,从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养分利用率出发,对施用缓释型保水剂、保水剂、常规肥料下油菜生长状况和土壤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缓释型保水剂为植株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和营养条件...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中水分缺乏,肥料过度使用的问题,从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养分利用率出发,对施用缓释型保水剂、保水剂、常规肥料下油菜生长状况和土壤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缓释型保水剂为植株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和营养条件,促进了作物生长;缓释型保水剂具有保水和持水性能,同时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孔隙数量增加,降低土壤容重;缓释型保水剂具有持续供应养分的作用,施用缓释型保水剂后土壤中速效氮素养分增加,能持续释放养分。土壤剖面中硝态氮淋失的也较少,有一定的保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型保水剂 油莱 土壤性状
下载PDF
油菜根肿病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淑青 黄云 +2 位作者 王铮一 赵艳琴 曾富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油菜根肿病近年在四川省发生日趋严重。本文报道了油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显微形态结构,其在扫描电镜下休眠孢子近球形,孢壁不光滑,有乳状突起,直径为1.9-4.3μm(平均3.5μm);透射电镜下游动孢子近球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为... 油菜根肿病近年在四川省发生日趋严重。本文报道了油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显微形态结构,其在扫描电镜下休眠孢子近球形,孢壁不光滑,有乳状突起,直径为1.9-4.3μm(平均3.5μm);透射电镜下游动孢子近球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6-3.5μm(平均2.8μm),同侧着生不等长尾鞭式双鞭毛。观察了休眠孢子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休止孢、休止孢再萌发形成芽管的过程。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4℃,最适pH值是6.3,腐烂处理促进休眠孢子萌发,光抑制休眠孢子萌发,休眠孢子在过滤灭菌的根分泌物中萌发率最高为6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莱 根肿菌 休眠孢子 形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纯度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章丽 陈大伦 +2 位作者 张瑞茂 李敏 汤晓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34-35,共2页
通过对油研七号、油研十号设置5个纯度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的纯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纯度每降低1%,该品种的产量下降0.5%左右;不育株率为5%,即种子纯度为90%,减产幅度在5%以上,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甘蓝型油莱 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杂交种 纯度 产量
下载PDF
双低油菜浙双72的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冬青 顾宏辉 +2 位作者 张尧峰 丁厚栋 周伟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浙双72及其F1代杂种的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浙双72对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反应能力,通过换培养液等方法,小孢子胚状体产量明显提高,达27.1胚/花蕾,而F1代杂种(浙双72×高油605)的胚状体产量为4.4胚/花蕾,胚... 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浙双72及其F1代杂种的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浙双72对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反应能力,通过换培养液等方法,小孢子胚状体产量明显提高,达27.1胚/花蕾,而F1代杂种(浙双72×高油605)的胚状体产量为4.4胚/花蕾,胚状体的质量也有明显改善。正常胚状体经过冷击、萌发、生根,获得了大量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倍性检测表明,浙双72及其F1代杂种中,单倍体占56%左右,自发双单倍体(DH)约占37%,其余约7%是多倍体和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莱 小孢子培养 植株再生 倍性分析
下载PDF
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防除冬油菜田阔叶杂草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青 邓渊玉 +2 位作者 杨代凤 周新伟 过永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可溶性粒剂 二氯吡啶 阔叶杂草 菜田除草剂 油莱 防除 菜田 田间药效试验 菜田杂草 杂草稻
下载PDF
油菜目标产量施肥数学模型及氮磷钾肥推荐措施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克刚 杨稚娟 +1 位作者 王守刚 李丙奇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43,共4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豫南黄棕壤区油菜施用氮、磷、钾肥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油菜目标产量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确定了每公顷油菜目标产量≥2250 kg;≥1875 kg;≥1500 kg及最高产量的施肥推荐措施。
关键词 油莱 函数模型 优选方案
下载PDF
油菜遗传转化体系中卡那霉素浓度的筛选及抑菌剂的选择 被引量:6
16
作者 景岚 孙燕飞 +1 位作者 张岗 康振生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ibacterium tume faciens)介导的下胚轴转化方法,将一抗病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进行了卡那霉素(Km)浓度的筛选及抑菌剂的选择,以确定合适的选择压力及适宜的杀菌剂。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培...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ibacterium tume faciens)介导的下胚轴转化方法,将一抗病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进行了卡那霉素(Km)浓度的筛选及抑菌剂的选择,以确定合适的选择压力及适宜的杀菌剂。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培养基中附加25 mg/L Km较适宜;抗性苗筛选过程中羧苄青霉素(Cb)对芽苗分化影响较小,且在500 mg/L时能够很好的抑制农杆菌的过度生长。生根培养基中添加头孢霉素(Cef)和Cb对根分化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法 油莱 卡那霉素 抑菌剂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罗平油菜种植面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杰 刘陈立 +1 位作者 汪红 张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3-138,共6页
基于GF-1 WFV和Landsat8 OLI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最邻近法和基于像元的最大似然法,提取罗平县油菜种植区域,并基于实地样本点构建混淆矩阵进行精度验证,比较提取的油菜种植面积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针对2种数据源,2种方法提取效果... 基于GF-1 WFV和Landsat8 OLI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最邻近法和基于像元的最大似然法,提取罗平县油菜种植区域,并基于实地样本点构建混淆矩阵进行精度验证,比较提取的油菜种植面积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针对2种数据源,2种方法提取效果均较好。通过对比,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能更好地避免复杂山区混合像元错分及漏分问题,其在总体精度、Kappa系数以及油菜的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更适用于喀斯特山区的地物信息提取。在相同数据不同方法方面,采用最邻近法提取GF-1 WFV数据,所得油菜种植面积的相对误差仅为0.74%,精度远高于最大似然法提取该数据的相对误差(-7.37%);对于Landsat8 OLI数据,最邻近法提取的面积精度同样高于最大似然法。相同方法不同数据方面,最邻近法更适用于空间分辨率较高的GF-1 WFV数据,而最大似然法更适用于光谱信息更丰富的Landsat8 OLI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WFV Landsat8 OLI 最大似然法 最邻近法 油莱
下载PDF
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旋转回归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艾复清 李改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3期123-126,共4页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氮肥与密度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密度的变化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大于氮肥施用量对单株...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氮肥与密度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密度的变化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大于氮肥施用量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当密度为93.72~105千株/hm2,氮肥施用量为225~227.02kg/hm2时,油菜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可望达到最高;氮肥和密度对于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 角果数 施氮量 密度 油莱 氮肥施用量 菜产量 转回 影响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农田钾素肥力状况与油菜施钾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英 王允青 况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4期547-548,共2页
江淮地区油菜施钾试验结果表明 :增施钾肥可明显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 ;油菜对钾营养的吸收 ,随产量增减而变化较为明显 ;当钾肥用量过高时 ,虽然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较多 ,但油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油菜钾肥用量应控... 江淮地区油菜施钾试验结果表明 :增施钾肥可明显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 ;油菜对钾营养的吸收 ,随产量增减而变化较为明显 ;当钾肥用量过高时 ,虽然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较多 ,但油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油菜钾肥用量应控制在 13 5kg/hm2 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莱 土壤肥力 施钾量
下载PDF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子龙 李加纳 +3 位作者 唐章林 谌利 王瑞 徐新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7期158-160,共3页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莱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