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类型及序列模式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鑫金 宋国奇 +2 位作者 刘惠民 徐兵 田美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3,112,共4页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表现出很强的有序性,通过对不同层系砂砾岩油藏的解剖,探讨了各类油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有序性展布的控制因素,建立了砂砾岩油藏序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砂砾岩油藏模式可概括为深层凝析气藏、深层扇根封堵岩...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表现出很强的有序性,通过对不同层系砂砾岩油藏的解剖,探讨了各类油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有序性展布的控制因素,建立了砂砾岩油藏序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砂砾岩油藏模式可概括为深层凝析气藏、深层扇根封堵岩性油藏、中深层构造-岩性油藏、中浅层物性差异封堵岩性油藏依次发育的油藏组合模式,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展布,由洼陷中心到盆地边缘依次发育深层气环带、深层稀油带、中深层稀油带和中浅层稠油环带。砂砾岩油藏的成藏控制因素各异,其中,深层凝析气藏和稀油岩性油藏成藏的首要因素是扇体上倾方向的扇根遮挡能力,中深层构造-岩性油藏的形成取决于是否存在有效的微幅背斜构造圈闭,而浅层物性差异封堵岩性油藏的形成取决于稠油不易流动的特性。根据各类型油藏的基本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应设计不同的勘探部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油藏类型 演化序列 控制 因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被引量:69
2
作者 喻建 韩永林 凌升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4期13-19,共7页
从沉积相、烃源岩及储层等方面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油藏30多年来地质勘探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分析了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分布规律,归纳了目前延长组所发现的油藏类型,分析了其形成的背景及其受控因素。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延长组 沉积体系 烃源岩 储层 油藏类型 地质特征
下载PDF
高浅南区边水断块油藏类型及剩余油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2 位作者 史全党 李润泽 彭学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体等将边水断块油藏划分为3类: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以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并研究了每种油藏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挖潜潜力。发现: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高、剩余油少而分散;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低、剩余油多而连片;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介于两者之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种油藏类型的特点提出了下一步挖潜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边水 断块油藏 油藏类型 天然能量 高浅南区
下载PDF
陆相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为例 被引量:37
4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谷志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1-719,共9页
本文在圈闭组成和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下不同体系域中圈闭/油藏类型的纵向分布、盆地中不同构造部位圈闭/油藏类型的横向分布规律。... 本文在圈闭组成和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下不同体系域中圈闭/油藏类型的纵向分布、盆地中不同构造部位圈闭/油藏类型的横向分布规律。系统解剖了松辽坳陷盆地白垩系二级层序格架内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中圈闭/油藏类型的纵向分布和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坳陷盆地从凹陷带(近凹中心)、过渡带(凹陷边缘)到斜坡带(环凹斜坡)圈闭/油藏类型的横向分布和变化规律。圈闭/油藏类型的纵、横向分布和变化规律表明: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的形成及类型具有纵向“层控”、横向“相控”的规律性,即纵向上受控于层序格架(体系域),横向上受控于一定构造背景下特定的沉积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构造格局 圈闭/油藏类型和分布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油水层识别及油藏类型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磊 沈平平 宋新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9-50,共2页
针对吉林英坨东地区低渗透油田特点 ,应用微差识图、无侵线等方法综合研究油水层识别问题。微差识图法根据电测曲线特征识别油水层 ,油层的深侧向 (或感应 )电阻率与声波时差均为高值 ,具有“反向”细微特征 ;水层对应电阻低值、声波时... 针对吉林英坨东地区低渗透油田特点 ,应用微差识图、无侵线等方法综合研究油水层识别问题。微差识图法根据电测曲线特征识别油水层 ,油层的深侧向 (或感应 )电阻率与声波时差均为高值 ,具有“反向”细微特征 ;水层对应电阻低值、声波时差高值 ,呈“同向”细微特征。无侵线法利用感应电阻率与 0 .5m电位电极的线性相关性 ,在二者构成的直角坐标系中 ,致密储集层的连线为无侵线 ,按小层内部的岩石与无侵线的关系区分油层或水层。认为英坨东油田主要属构造油藏 ,反向断层是主控因素 ,岩性因素对油气富集有重要影响。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油水层识别 油藏类型 评价 微差识图 构造油藏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中国石化不同油藏类型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50
6
作者 李阳 黄文欢 +4 位作者 金勇 何应付 陈祖华 汤勇 吴公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6期793-804,共12页
CO_(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CO_(2)封存的双重目的,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碳减排的需要给予了技术规模应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石化CO_(2)驱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单井吞吐、先导试验和全面推广应用3个阶段,经过50多年的发展,... CO_(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CO_(2)封存的双重目的,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碳减排的需要给予了技术规模应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石化CO_(2)驱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单井吞吐、先导试验和全面推广应用3个阶段,经过50多年的发展,CO_(2)驱油机理及配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结合中国石化油藏特点以及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3种CO_(2)驱动类型,建立了CO_(2)驱油藏筛选标准。明确了低渗透油藏、致密油藏、中高渗透油藏这3类油藏的CO_(2)驱油机理。以苏北盆地草舍油田阜三段油藏、花26断块阜三段油藏、洲城油田垛一段油藏以及渤海湾盆地正理庄高89-1块油藏为例,总结了中国石化典型区块的实际开发效果,表明CO_(2)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针对低渗油藏和中高渗透油藏CO_(2)驱规模应用面临的技术瓶颈,提出进一步加强驱油机理和提高注气效果的研究,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CO_(2)驱 不同油藏类型 提高采收率 机理 标准 开发效果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油藏类型及属性分布有序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郝雪峰 尹丽娟 林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3,共6页
中国东部古近系断陷盆地构造、沉积充填的连续性特征,控制了其圈闭类型、输导体系、成藏动力结构的连续性特征,形成了盆地内油藏连续分布、类型有序、纵向叠置、横向毗邻和复式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对济阳坳陷不同层次地质单元油藏分布... 中国东部古近系断陷盆地构造、沉积充填的连续性特征,控制了其圈闭类型、输导体系、成藏动力结构的连续性特征,形成了盆地内油藏连续分布、类型有序、纵向叠置、横向毗邻和复式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对济阳坳陷不同层次地质单元油藏分布序列进行分析,各凹陷、二级层序、大规模沉积体系内部油藏类型均呈现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地层油藏的有序分布特征。在宏观成藏地质要素及油藏类型分布表现出有序性的同时,含油饱和度、排驱压力、中值压力等油藏微观属性也表现出有序变化的特征,表现了与宏观地质规律的成因对应性。另外,盆地不同层次地质单元油藏分布序列也存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某一类型油藏的缺失或各类型油藏在资源配比上的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要素 油藏类型 油藏属性 有序分布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划分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丽华 林承焰 +1 位作者 刘菊 张荻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2,18,共5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圈闭成因与油贮形态为主要依据的潜山油藏分类方案。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共划分为块状单斜...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圈闭成因与油贮形态为主要依据的潜山油藏分类方案。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共划分为块状单斜断块型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单斜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褶皱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褶皱剥蚀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单斜断块潜山油藏和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褶皱断块潜山油藏6种类型。研究区多存在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潜山油藏类型,其特征是以多期裂缝构成网络状储层及受不整合面和断层影响而形成的有效裂缝网络体系。油藏内部具有强非均质性,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其宏观外部形态不完全受地层界线控制;当裂缝高度发育时,则地层连成块状,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可形成块状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构造带 布达特群 碎屑岩潜山 油藏类型 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潜山油藏
下载PDF
塔南凹陷南屯组油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方石 谢荣祥 +5 位作者 苗长盛 刘招君 蒙启安 张革 渠永红 张军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16,共9页
塔南凹陷南屯组现今的复合箕状断陷结构,是由盆地内部的多个断块、翘倾掀斜分割改造的缓坡—沉积中心—沉降中心—陡坡组成大型断陷盆地后形成的。通过构造、沉积、反演和试油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区内油气藏类型及其展布受沉积过程、同... 塔南凹陷南屯组现今的复合箕状断陷结构,是由盆地内部的多个断块、翘倾掀斜分割改造的缓坡—沉积中心—沉降中心—陡坡组成大型断陷盆地后形成的。通过构造、沉积、反演和试油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区内油气藏类型及其展布受沉积过程、同生断层及后期构造的控制,与普通的陆相箕状断陷盆地明显不同。缓坡一侧的翘倾掀斜部位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发育断层分割或遮挡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沉积中心的储集砂体主要为远岸扇和三角洲前缘成因,多发育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在沉积和沉降中心之间的翘倾掀斜部位为远岸扇储集砂体,多发育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背斜-岩性油气藏;陡坡一侧的沉降中心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储集砂体,以透镜状岩性油气藏为主,也可见到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隐蔽油藏类型 油气 油藏模式
下载PDF
准南前陆盆地油藏类型和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斌 宋岩 +1 位作者 孟自芳 夏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2-456,461,共6页
以准南前陆盆地的烃源岩演化和油气成藏期次为依据,划分出中二叠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等4套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构造类型和油藏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压扭背斜油气藏和背斜—... 以准南前陆盆地的烃源岩演化和油气成藏期次为依据,划分出中二叠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等4套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构造类型和油藏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压扭背斜油气藏和背斜—岩性油气藏,其次为断层遮挡背斜油气藏。综合准南前陆盆地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建立了该区中、东、西段3个油气聚集区带的成藏模式:西段油气成藏多为逆冲断裂带—不整合面单向充注型;中部地区多为断层封闭—多向充注型;东段地区多为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断层遮挡单向充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类型 成藏类型 成藏模式 准南前陆盆地
下载PDF
塔河地区卡拉沙依组小层划分、连通性及油藏类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盛湘 何发岐 云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层主要分布在卡三段和卡四段的砂泥岩互层中,根据钙质含量引起的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变化和旋回特征将卡三、四段进一步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Ⅳ,Ⅴ油组。各油组厚度一般在80~100m之间,油组界线在连井...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层主要分布在卡三段和卡四段的砂泥岩互层中,根据钙质含量引起的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变化和旋回特征将卡三、四段进一步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Ⅳ,Ⅴ油组。各油组厚度一般在80~100m之间,油组界线在连井地震剖面上均标定在同一个同相轴上,因而具等时性。油气层的较薄的单层厚度(2~5m)和河道微相类型决定了其在横向上多为不连通的透镜状砂体。油气藏类型多为受构造圈闭和透镜状砂体分布以及连通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断层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特征 小层对比 卡拉沙依组 油藏类型 塔河油田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被引量:16
12
作者 肖阳 唐谨 +4 位作者 孙朝辉 刘喜恒 李林波 吴国琼 王桂苓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是一个经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具备反转背斜构造带的凹陷。通过对该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认为,主要烃源岩分布于阿尔善组、腾一上亚段,主要油层为腾一上亚段、腾一下亚段、阿尔善组和古生界;扇三角洲为主要沉积相类型;...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是一个经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具备反转背斜构造带的凹陷。通过对该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认为,主要烃源岩分布于阿尔善组、腾一上亚段,主要油层为腾一上亚段、腾一下亚段、阿尔善组和古生界;扇三角洲为主要沉积相类型;储层普遍较差,但差中有好,其中腾一下亚段储层最好;共发育腾二段、腾一上亚段—腾一下亚段上部、腾一下亚段—阿四段和阿四段底—阿三段4套储盖组合;油藏的主要类型以后期反转形成的背斜、断鼻和围翼的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同时在斜坡带发育凝灰岩潜山油藏。整个凹陷具备满洼含油的趋势,是二连盆地又一个富油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油藏类型 构造反转 阿尔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灵盐定地区油藏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瑞 胡学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90-394,共5页
作者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灵盐定地区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和上三叠统延长组油藏归纳为构造 岩性复合油藏、顶变遮挡油藏和地层超覆油藏等 5种类型 ,阐述了各种不同类型油藏的特征 ,并指出本区以复合类型油藏为主。结合各种类型油藏所处... 作者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灵盐定地区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和上三叠统延长组油藏归纳为构造 岩性复合油藏、顶变遮挡油藏和地层超覆油藏等 5种类型 ,阐述了各种不同类型油藏的特征 ,并指出本区以复合类型油藏为主。结合各种类型油藏所处的构造位置及古地貌形态和岩相特征 ,文中论述了不同沉积相和不同类型构造对油藏形成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类型 控制因素 灵延定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带东下段沉积特征及油藏类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希瑞 赵庆月 黄大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28,共3页
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带下第三系油藏以三角洲、浊积扇砂体隐蔽油气藏为主,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油气成藏复杂。通过对该带的沉积特征、沉积体系和沉积物源的研究,指出其东下段砂体的分布主要受物源和沉积相带两方面控制,砂体只有在有效... 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带下第三系油藏以三角洲、浊积扇砂体隐蔽油气藏为主,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油气成藏复杂。通过对该带的沉积特征、沉积体系和沉积物源的研究,指出其东下段砂体的分布主要受物源和沉积相带两方面控制,砂体只有在有效圈闭情况下才能成藏,并且从构造上总结了三种油藏类型。最后指出该带下一步勘探重点是沿主物源方向展布的、成藏条件良好的各种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东部地区 斜坡带 东下段 沉积特征 油藏类型 沉积构造 沉积体系 粒度结构 储层
下载PDF
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开发阶段储采比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雄君 李春兰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28,共5页
针对目前储采比研究中可采储量不变的不足,引入储量替代率,从储采比定义出发推导出储采比与储量和产量变化的关系;基于我国13个油区44个油田实际开发资料,利用提出的开发阶段的划分方法,得到了稠油、低渗和常规水驱砂岩3种油藏的合理储... 针对目前储采比研究中可采储量不变的不足,引入储量替代率,从储采比定义出发推导出储采比与储量和产量变化的关系;基于我国13个油区44个油田实际开发资料,利用提出的开发阶段的划分方法,得到了稠油、低渗和常规水驱砂岩3种油藏的合理储采比界限值,同时得出一些定量拟合关系,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规划服务,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采比 递减率 开发阶段 油藏类型 储量替代率
下载PDF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气富集条件及油藏类型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邱荣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14-219,共6页
近年在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先后发现五个油田,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油气富集区。该区油气富集条件主要有:①继承性的沉积-构造复合斜坡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②多个砂体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③一系列鼻状构造对油气富集起着控制作用;... 近年在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先后发现五个油田,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油气富集区。该区油气富集条件主要有:①继承性的沉积-构造复合斜坡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②多个砂体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③一系列鼻状构造对油气富集起着控制作用;④两组断层为油藏的形成提供了遮挡条件;⑤区域不整合面上的盖层使浅层油藏得以保存。该斜坡存在多种类型油藏,而以断鼻、断块、地层不整合油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油气富集 油藏类型
下载PDF
陆9井区K_1h_2^(3-4)油藏天然能量评价与油藏类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杰 范赛华 +1 位作者 李彬文 马骥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20,共2页
天然能量的大小及能否进行充足的供给,是确定油藏开发方式的关键。根据陆9井区K1h32-4油藏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油藏静态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动态资料,采取多种方法对天然能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本区油藏天然能量属于较充足型,与充足型接近... 天然能量的大小及能否进行充足的供给,是确定油藏开发方式的关键。根据陆9井区K1h32-4油藏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油藏静态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动态资料,采取多种方法对天然能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本区油藏天然能量属于较充足型,与充足型接近;油藏类型属于边水活跃的高渗透、薄层底水、低幅度背斜砂岩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9井区 天然能量 油藏类型
下载PDF
张强凹陷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2,共6页
辽河外围盆地张强凹陷自1991年开始勘探以来获得了较好的油气勘探形势,完成各类探井30口,其中有9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8×104t,批准上报预测储量2486×104t。揭示的含油层位有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 辽河外围盆地张强凹陷自1991年开始勘探以来获得了较好的油气勘探形势,完成各类探井30口,其中有9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8×104t,批准上报预测储量2486×104t。揭示的含油层位有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共发现5套油层,主要为沙海组上段、沙海组下段和义县组3套油层。石油地质研究表明,张强凹陷主要发育九佛堂组和沙海组2套成熟烃源岩,有效储集层包括碎屑岩和火山岩2大类,浅-半深湖亚相为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背景,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储集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目的层共发现和落实圈闭19个,圈闭面积94.3km2。经分析认为,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的平面分布,构造圈闭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圈闭,3套有效储层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展布,油气运移通道类型多且有效,为油气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条件。根据构造特征、圈闭特征、生储盖条件、油源条件等综合分析认为,张强凹陷今后的勘探重点为七家子洼陷及周边,强1井的钻探成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根据长北断裂背斜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认为七家子洼陷东侧的前辛断裂构造带与长北断裂背斜相比较具有相同的成藏条件,该地区应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油藏类型 生烃中心 构造圈闭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苏北盆地油藏类型与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玉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111,共4页
苏北盆地存在大量断层和复杂局部构造。断层作为圈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形成断鼻、断块圈闭油藏。按圈闭中油水分布特点,该区可归结为2大类6种油藏类型;研究了层状砂岩油藏的4种油水分布样式及其成因机制... 苏北盆地存在大量断层和复杂局部构造。断层作为圈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形成断鼻、断块圈闭油藏。按圈闭中油水分布特点,该区可归结为2大类6种油藏类型;研究了层状砂岩油藏的4种油水分布样式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层状砂岩油藏4种不同样式的油水分布,主要是由圈闭生储盖组合性质、断层侧向遮挡质量和封通双重作用、油气运移路径、充注方式和断层调节油气等因素决定的。明确上述认识,有助于加深该区对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以及勘探挖潜和开发部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类型 层状砂岩 油藏流体 分布特征 成因机制 苏北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沉积相律与油藏类型序列类比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6,共3页
在分析沉积相律的基础上,通过陆相断陷盆地输导体系控制的油藏分布连续性分析与油藏类型分布序列分析,指出陆相断陷盆地油藏分布序列与沉积体系分布序列相对应,在一定的时空格架内既具有连续性特征,又具有侧向相邻、纵向叠置的分布规律... 在分析沉积相律的基础上,通过陆相断陷盆地输导体系控制的油藏分布连续性分析与油藏类型分布序列分析,指出陆相断陷盆地油藏分布序列与沉积体系分布序列相对应,在一定的时空格架内既具有连续性特征,又具有侧向相邻、纵向叠置的分布规律。陆相断陷盆地沉积相序与油藏类型分布序列不仅具有特征上的相似性,并且还具有内在成因上的规律性联系,即都是由断陷盆地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所决定的输导体系特点所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Wahher相律 输导体系 油藏类型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