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磊 周锦 +5 位作者 余涛 张豪荣 陈辰 余长艳 宋海斌 朱琼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接受化疗,观察组化疗前连续3 d给予灸药同治(艾灸+加味八珍汤)。比较治疗前、化疗后7 d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生命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中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OL_(2))调查问卷],比较化疗后7 d 2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发生率、严重程度、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情况]。结果:化疗后7 d,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b、WBC、PLT、NEUT、KPS评分及QOL_(2)评分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rh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0、Ⅰ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能够改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常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治未病理论 灸药同 化疗 骨髓抑制 中医证候积分 血常规 生命质量
下载PDF
治未病理论下祛风解痉润燥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
2
作者 宋莹 刘亚茹 +6 位作者 安颖 王莹 卢亚楠 杨京 祁彤 韩培 刘玉静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67-73,共7页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下祛风解痉润燥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100例CVA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贴敷组33例、内服组34例、联合组33例。在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基础上,贴...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下祛风解痉润燥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100例CVA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贴敷组33例、内服组34例、联合组33例。在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基础上,贴敷组给予穴位贴敷,内服组给予祛风解痉润燥法方剂内服,联合组给予祛风解痉润燥法方剂内服联合穴位贴敷,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痰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活性修饰蛋白(RAMP)]、不良反应、复发率、哮喘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100.00%(33/33)高于贴敷组的72.73%(24/33)和内服组的82.35%(28/34,P<0.05)。联合组治疗后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低于贴敷组和内服组,且贴敷组低于内服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FEV1、FEV1/FVC、PEF高于贴敷组和内服组,且贴敷组高于内服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与痰液CGRP、RAMP低于贴敷组和内服组,且内服组低于贴敷组(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复发率、哮喘发生率均低于内服组、贴敷组(P<0.05)。结论治未病理论下祛风解痉润燥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CVA,能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有效控制症状,增强疗效,降低CVA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治未病理论 祛风解痉润燥法 穴位贴敷法 咳嗽 肺功能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治未病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司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80-083,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疗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接受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 本研究旨在评估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疗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接受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针灸、推拿和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MRI影像学评估显示实验组椎间盘突出程度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疗方案在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影像学表现方面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该治疗方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VAS评分 ODI评分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防治的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曹雯 喻嵘 +1 位作者 王琦威 彭智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8,共3页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思想内涵对早期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的临床启示意义。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给病人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如何早期防治糖尿病是当今医学的一大重点也是...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思想内涵对早期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的临床启示意义。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给病人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如何早期防治糖尿病是当今医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论 糖尿前期 早期防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意外伤害学生心身调治中的运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洁 周旭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析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方法在意外伤害学生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降低意外伤害对学生的影响提供新策略,为实践中医治未病思想开拓新领域。[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论述了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对意外伤害学生采用心身抚慰、情绪调... [目的]探析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方法在意外伤害学生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降低意外伤害对学生的影响提供新策略,为实践中医治未病思想开拓新领域。[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论述了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对意外伤害学生采用心身抚慰、情绪调节、非药物疗法等措施及其效果。[结果]在意外伤害学生心身调治过程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构筑三道防线:"未病先防",及时进行就诊告知与心理减压,提升伤者认知评价;"已病防变",运用五行学说等方式,改善调节伤者情绪;"已变防渐",采用针刺、药枕等非药物疗法,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结论]科学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对促进意外伤害学生的心身调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治未病理论 学生 意外伤害 心身调
下载PDF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高血压前期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丹 肖丹 +3 位作者 张婷 张冀东 杨玉芳 孙贵香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5,共3页
高血压前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是介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一种灰色地带。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高血压前期对应"潜病欲病""欲病未病"等中医未病范畴。而中医治未病理论成熟,方法多样,其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路径... 高血压前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是介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一种灰色地带。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高血压前期对应"潜病欲病""欲病未病"等中医未病范畴。而中医治未病理论成熟,方法多样,其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路径规范,体系完整,能够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方法理论支持。本文通过探索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新模式,旨在形成一个"健康管理—定期检测—健康干预—回到理想血压"的良性循环,为高血压前期的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论 高血压前期 中医健康管理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秀芬 张玲玲 +3 位作者 徐丽丽 姜文 陈培培 方荣荣 《循证护理》 2023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门诊筛查的200例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为期1年的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门诊筛查的200例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为期1年的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管理,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认知水平及认知能力。结果:20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干预后知-信-行调查问卷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可有效提高老年人认知水平,改善认知功能,阻止或延缓认知障碍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 中医治未病理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社区 护理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君 秦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脂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是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是7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血糖的变化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的变化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论 2型糖尿 干预意义
下载PDF
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强直性脊柱炎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春雷 陈艳伟 《中医研究》 2016年第4期3-5,共3页
在疾病的预防、诊疗过程中,现代人总结并运用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中医学延续几千年,治未病理论得到了逐步完善。作者将治未病理论概括为3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提出了疾病与机体存在的5种生理病理状态:未生、伏而未发... 在疾病的预防、诊疗过程中,现代人总结并运用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中医学延续几千年,治未病理论得到了逐步完善。作者将治未病理论概括为3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提出了疾病与机体存在的5种生理病理状态:未生、伏而未发、发而未盛、盛而未传、愈而未复。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强直性脊柱炎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治未病理论 先防 防变 瘥后防复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妍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10期139-140,共2页
目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社区102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糖尿病一般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础上,展开... 目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社区102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糖尿病一般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全面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经过为期一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T2DM患者展开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血糖及血脂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中医治未病理论 干预
下载PDF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从痰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11
作者 肖红 李萍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259-259,共1页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本病易发展为AMI或猝死。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治未病理论 从痰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中医 急性心肌梗死 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艳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1年,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及血糖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TC(4.92±0.4)mmol/L、TG(1.38±0.2)mmol/L、LDL-C(2.95±0.1)mmol/L、HDL-C(1.91±0.75)mmol/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BG(7.41±1.45)mmol/L、2 hFBG(9.73±1.38)mmol/L、HbA1c(6.15±1.0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论 2型糖尿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从不同年龄段人群连续3年体检报告探讨治未病理论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雷勇 田岳凤 翟春涛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14期82-85,共4页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连续3年健康体检报告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决策的依据。方法:收集118例不同年龄段人群连续3年完整的体检报告,统计分析异常指标在各年龄段的人数、占比、频次,比较异常指标性别差异及连续3...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连续3年健康体检报告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决策的依据。方法:收集118例不同年龄段人群连续3年完整的体检报告,统计分析异常指标在各年龄段的人数、占比、频次,比较异常指标性别差异及连续3年出现异常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2项体检指标中,异常占比50%以上的为4个年龄段的三酰甘油(TG)、50~59岁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异常占比40%~49%的为30~39岁的谷丙转氨酶(ALT)、40~49岁的LDL、50~59岁的总胆固醇酶(CHOL),异常占比30%~39%的为50~59岁的高密度脂蛋白(HDL)、60岁及以上的葡萄糖(GLU)及CHOL。对各年龄段人群体检指标异常者的性别进行比较,男性ALT、GLU、CHOL、HDL和LDL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对各年龄段人群连续两年体检指标异常者的性别进行比较,男性CHOL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余指标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年龄段人群连续3年体检指标异常者的性别进行比较,男性TG和LDL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余指标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3年体检异常的人群中,2014年体检时,谷草转氨酶(AST)、CHOL、TG、LDL、GLU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HDL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且LDL连续3年体检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结论:各年龄段人群体检指标异常的高检出率与研究对象对身体及疾病的自我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应提高对低年龄段人群指标异常状况的警觉,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干预措施的选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不同年龄 治未病理论 健康管理 干预决策
下载PDF
刘明教授谈“治未病理论”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14
作者 张玉冬 刘明 孙洪福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21期227-228,共2页
中医经典的"治未病理论"含义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临床过程中刘明教授深刻领会"治未病理论"含义,将其贯穿于下肢静脉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多个环节,能指导下肢静脉系统疾... 中医经典的"治未病理论"含义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临床过程中刘明教授深刻领会"治未病理论"含义,将其贯穿于下肢静脉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多个环节,能指导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防治,降低疾病发生率、防止并发症出现、防止疾病复发,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明 治未病理论 下肢静脉疾
下载PDF
经方体系下的治未病理论分析
15
作者 李明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7期205-206,共2页
治未病理论是根据脏腑之间生克乘侮关系,结合疾病产生和发展规律而采取的治疗方法,该方法的内涵在于无病早防、有病防变。早在内经时期,我国传统医学就将治未病理论作为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到了东汉时期张仲景进一步继承了这一思想... 治未病理论是根据脏腑之间生克乘侮关系,结合疾病产生和发展规律而采取的治疗方法,该方法的内涵在于无病早防、有病防变。早在内经时期,我国传统医学就将治未病理论作为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到了东汉时期张仲景进一步继承了这一思想和并将其发扬光大。在这之后,孙思邈、朱震亨等人也在著作当中提到了治未病理论。在现代生活当中,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情志变化等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现代医学当中治未病理论也得到了应用。基于此,本文对治未病理论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该理论的指导性意义,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体系 治未病理论 指导意义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常庚 邢彤 +2 位作者 原方 樊炜静 杨宝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1826-1829,共4页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在临床上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复发率高等特点。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念应用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防治中,能有效减少发病率,提...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在临床上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复发率高等特点。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念应用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防治中,能有效减少发病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也是对治未病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论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载PDF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洪涛 刘芳 +4 位作者 梅燕 杨明明 张明 李维彬 陈启雄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1期214-217,共4页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多发疑难病证,是一种以全身小血管炎症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有累及肾脏,则病情迁延,可发生肾衰竭及其他危重病变。中医治病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等理念,小儿过敏性紫癜具有相对缓慢的病理过程,且容易累...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多发疑难病证,是一种以全身小血管炎症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有累及肾脏,则病情迁延,可发生肾衰竭及其他危重病变。中医治病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等理念,小儿过敏性紫癜具有相对缓慢的病理过程,且容易累及肾脏。笔者发掘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源流,阐述过敏性紫癜治疗过程中初期防治外感与防止病情传变,极期防治紫癜引发危急重症,恢复期病愈防复与保护肾脏,以及肾脏受累早期防治的中医治未病理念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过敏性紫癜 中医治未病理论 先防 初期 极期 恢复期
下载PDF
治未病理论浅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荆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6-396,共1页
治未病理论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涉及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各个方面。治未病虽是中医学的一大优势,但长期以来多局限于预防范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系统化、规... 治未病理论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涉及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各个方面。治未病虽是中医学的一大优势,但长期以来多局限于预防范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问题。本文试从未病的概念、治未病的理论形成与内涵、发展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探讨。1 未病的概念所谓“未病”包括以下含义:(1)“未病”为“无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学 《内经》 预防 治未病理论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应用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国强 汪建英 +1 位作者 杨涛 徐厚平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35-537,共3页
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本文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强调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预防腐败产生、防止腐败发展、腐败控制后防止... 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本文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强调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预防腐败产生、防止腐败发展、腐败控制后防止复发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论 廉政文化建设 应用
下载PDF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汤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靓 黄建勤 李小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汤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接诊的9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处理...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汤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接诊的9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汤剂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CD_(3)^(+)、CD_(4)^(+)、CD_(3)^(+)/CD_(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的变化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鼻塞喷嚏、咽干鼻痒、气促胸满、咳嗽喘息、痰黏稠黄积分分别为(1.89±0.31)分、(1.40±0.27)分、(1.65±0.24)分、(1.58±0.32)分、(1.22±0.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38)分、(1.75±0.33)分、(1.90±0.28)分、(1.84±0.35)分、(1.50±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D_(3)^(+)、CD_(4)^(+)、CD_(3)^(+)/CD_(8)^(+)、IgA、IgG、IgM水平分别为(57.22±4.13)%、(38.88±3.39)%、(1.68±0.21)%、(2.22±0.27)g/L、(11.26±1.53)g/L、(1.42±0.13)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4±4.50)%、(36.06±3.17)%、(1.51±0.25)%、(1.94±0.25)g/L、(10.12±1.34)g/L、(1.30±0.15)g/L,IgE为(150.23±21.58)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6±24.72)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汤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效果明显,且能积极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哮喘 布地奈德 中医 治未病理论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