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9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珍玉辨治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祖正 魏凤琴 +1 位作者 王钰 曹志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治疗疾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注重脾胃气机升降,调肝以治脾,处方用药量小力宏。针对具体疾病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减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病 本虚标实 病求本 标本兼顾 胃气机升降 调肝治脾 用药量小力宏 胃痛 泄泻 @张珍玉
下载PDF
糖尿病治脾说略 被引量:17
2
作者 崔应珉 张笑菲 徐江雁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50-52,共3页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具体表现在肺燥、胃热、肾虚,尤以肾虚为本。近年来糖尿病从脾论治的报道时有所见,疗效亦较满意。那么糖尿病究竟与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其治疗机理何在?本文对此参阅文献,结...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具体表现在肺燥、胃热、肾虚,尤以肾虚为本。近年来糖尿病从脾论治的报道时有所见,疗效亦较满意。那么糖尿病究竟与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其治疗机理何在?本文对此参阅文献,结合临床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治脾说略
下载PDF
试论张仲景论治杂病法重治脾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建忠 董秋梅 《国医论坛》 1996年第5期2-3,共2页
关键词 张仲景 杂病 金匮要略 治脾
下载PDF
《伤寒论》治脾法 被引量:5
4
作者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407,共4页
在《伤寒论》中亦有脏腑辨证的理论指导下,对论中有关条文进行分析,归纳出培土制水、理气健脾、健脾利水、清上温中(脾)、温脾建中、泻肝扶脾、清胆温脾、健脾理中、健脾降逆、温中和表、温脾通络、温脾摄津等治脾法。另外,《伤寒论》中... 在《伤寒论》中亦有脏腑辨证的理论指导下,对论中有关条文进行分析,归纳出培土制水、理气健脾、健脾利水、清上温中(脾)、温脾建中、泻肝扶脾、清胆温脾、健脾理中、健脾降逆、温中和表、温脾通络、温脾摄津等治脾法。另外,《伤寒论》中"顾护胃气"的思想,也包括脾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脏腑辨证 治脾
下载PDF
蔡淦“治脾以安五脏”用药经验 被引量:4
5
作者 赵长青 蔡淦 《河南中医》 2015年第9期2041-2042,共2页
在"脾统四脏"学术思想指导下,蔡淦教授将其紧密地与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理、法、方、药等结合起来,形成了其"治脾以安五脏"的临床治法,选药组方时,务使用药平和、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并调、气血同治、动静结合。
关键词 治脾以安五脏” “用药平和” “动静结合” 蔡淦
下载PDF
“肝病治脾”与“肝病实脾”剖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智慧 白静丽 《吉林中医药》 2006年第3期4-5,共2页
仲景“肝病实脾”的治未病思想是后世形成“肝病治脾”理论的坚实基础,而“肝病治脾”理论是“肝病实脾”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引申。“肝病治脾”寓于“肝病实脾”之中,前者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后者具备矛盾的特殊性,二者不可相提并论,亦... 仲景“肝病实脾”的治未病思想是后世形成“肝病治脾”理论的坚实基础,而“肝病治脾”理论是“肝病实脾”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引申。“肝病治脾”寓于“肝病实脾”之中,前者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后者具备矛盾的特殊性,二者不可相提并论,亦不可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治脾 肝病实 学术探讨
下载PDF
蔡炳勤教授从肝、脾论治脾部分栓塞术围手术期经验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晓聪 梅世伟 +4 位作者 刘文导 孟凡喆 郝淑芳 常钢 蔡炳勤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7期218-218,共1页
五脏皆有其气,各司其职,唯肝气之疏泄。调节着各脏器的气机。各脏之气在肝气之调节下,气机流畅,气血和平,升降出入而生化不已。正如周学海在《读医随笔》日:“凡脏腑十二经之气,皆必籍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敌肝... 五脏皆有其气,各司其职,唯肝气之疏泄。调节着各脏器的气机。各脏之气在肝气之调节下,气机流畅,气血和平,升降出入而生化不已。正如周学海在《读医随笔》日:“凡脏腑十二经之气,皆必籍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敌肝的疏泄功能对脏腑的气化活动及水液的吸收、转输、敷布、排泄等代谢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肝气升发舒展,则能助脾胃之运化、心肺之宣散。运行气血,并运载津液之清者,以输送、敷布至肌肤,皮毛等组织器官。在完成其滋养作用后,其气化的产物,出于肌肤为汗,出于孔窍为泪、为涕、为唾、为涎等。津液之浊者,注入膀胱为尿液,经气化排出体外。故《金匮要略心典》曰:“肝喜冲逆而主疏泄,水液随之上下。”术前患者因肝脏病变致肝主疏泄功能减弱,不能达到机体所要求之生理水平,故消疗上以加强肝疏泄功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肝 围手术期 蔡炳勤 栓塞术 《金匮要略心典》 治脾 疏泄功能 运行气血
下载PDF
《金匮》“治脾为要”思想及其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288-290,共3页
本文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病后调养等方面论述了《金匮》重视脾胃的观点。同时阐明了代谢综合征脾虚为本,痰浊为标的基本病机,认为脾在代谢综合征发病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脾失健运是其发病的关键。主张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中,应始终... 本文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病后调养等方面论述了《金匮》重视脾胃的观点。同时阐明了代谢综合征脾虚为本,痰浊为标的基本病机,认为脾在代谢综合征发病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脾失健运是其发病的关键。主张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中,应始终贯穿"治脾为要"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治脾为要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郭淑云教授治疗肝病中“治脾四法”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宇亮 秦善文 郭淑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3期202-203,共2页
郭淑云教授认为,肝脾之间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宗肝气横逆则乘脾土,肝气不足,则木不疏土。故肝病日久,必然累及脾胃。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及"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木赖土以... 郭淑云教授认为,肝脾之间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宗肝气横逆则乘脾土,肝气不足,则木不疏土。故肝病日久,必然累及脾胃。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及"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木赖土以培之"的学术观点,认为在肝病治疗中治肝同时尤其重视脾胃,并将之应用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想 治脾四法
下载PDF
谈治脾对中风康复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增趁 傅瑞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5期95-97,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中风患者经过急性期抢救后多留有半身活动不利、关节挛缩、偏瘫侧肌肉废痿不用、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中风患者经过急性期抢救后多留有半身活动不利、关节挛缩、偏瘫侧肌肉废痿不用、言语蹇涩、饮水呛咳等症,多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肢体困重、面色恍白、肢体痿软等虚实夹杂之症,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临床在中风康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方面研究较多,本研究通过分析中风康复期病机改变与脾脏的关系论述治脾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康复期 治脾 中风患者 高发病率 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 高死亡率 高复发率
下载PDF
治脾法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海凌 纪立金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48-49,70,共3页
治脾法源于《内经》、《难经》,其运用始于张仲景,发挥于李东垣。笔者就治脾法的理论基础进行探析,以阐述疾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意义。1脾的生命意义脾为五脏之一,居中属土,在胃的协同下完成饮食的受纳与运化,并能生化气血津液,充养四肢百... 治脾法源于《内经》、《难经》,其运用始于张仲景,发挥于李东垣。笔者就治脾法的理论基础进行探析,以阐述疾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意义。1脾的生命意义脾为五脏之一,居中属土,在胃的协同下完成饮食的受纳与运化,并能生化气血津液,充养四肢百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脾 理论基础
下载PDF
“老年治脾”与围绝经期综合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6期38-39,共2页
"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是医家刘完素根据妇女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提出的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学术思想。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发生在妇女绝经前后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晚年生活。中医对... "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是医家刘完素根据妇女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提出的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学术思想。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发生在妇女绝经前后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晚年生活。中医对围绝经综合征综合辨证论治多从肝肾着眼,而脾胃在本病中的影响常被忽略。本中通过对脾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探讨,将使"老年治脾"这一大法合理的运用到本病的治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老年治脾 中医 辨证论
下载PDF
唐容川血证治脾探要
13
作者 汪自源 陈明霞 徐重明 《四川中医》 1997年第11期3-4,共2页
关键词 血证 唐容川 治脾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小儿贫血治脾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伟强 《福建中医药》 1989年第3期22-23,共2页
小儿贫血,是儿科常见病,根据临床主要表现应属祖国医学中的“血虚”、“虚劳”等范畴。无论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贫血的发生,演变、转归,无不与脾密切相关.故笔者多年来治疗小儿贫血多从脾辨治,颇获良效。
关键词 贫血 儿童 中医药疗法 治脾 生血法 养血法
下载PDF
浅谈临证治脾用药
15
作者 李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5期85-,共1页
  脾位于人体的中焦,具有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的功能,人出生以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赖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故脾被称为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在防治疾病及摄生延年等方面有着...   脾位于人体的中焦,具有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的功能,人出生以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赖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故脾被称为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在防治疾病及摄生延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李杲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脾
下载PDF
常占杰教授运用“肝病治脾”思想诊治肝癌经验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婵婵 李京涛 +4 位作者 刘永刚 魏海梁 闫曙光 郭英君 常占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在我国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4位,但死亡率居第3位[1],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8.3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51%[2]。中医药治疗肝病历史悠...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在我国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4位,但死亡率居第3位[1],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8.3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51%[2]。中医药治疗肝病历史悠久,是目前治疗肝癌的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之一。常占杰教授是全国第六批中医师承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近四十余载,学验俱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病治脾 常占杰
下载PDF
“治脾以安五脏”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佐证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252-1253,共2页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元气之根本,调理脾胃,既可治好脾胃病,更为重要的能治好各种脾胃以外的疾病,所以有“久病不愈,治脾以安五脏”的说法。通过5则病案的分析对此理论加以讨论。
关键词 久病不愈 治脾以安五脏 临床应用佐证
下载PDF
治脾法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5-306,共2页
强调小儿体质因素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本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肺气虚,痰饮内伏。鉴于小儿"脾常不足"之生理特点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运用抗生素和叠用清凉苦寒之剂,脾胃损伤更甚,故在治疗上着重提出治脾法在... 强调小儿体质因素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本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肺气虚,痰饮内伏。鉴于小儿"脾常不足"之生理特点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运用抗生素和叠用清凉苦寒之剂,脾胃损伤更甚,故在治疗上着重提出治脾法在此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治脾不单单是补脾,补脾之气血阴阳,还在于消食导滞化痰理气,疏导脾胃之壅滞,恢复脾胃之正常生理功效,增强患儿的体质,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在临床上归纳出以下四个治疗原则:急则治标,运脾开肺化痰;知常达变,健脾导滞逐痰;正虚邪恋,扶脾开肺托邪;未病防变,补脾益气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体质因素 治脾 探讨
下载PDF
“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理论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爱婷 梁浩斌 李际强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5期182-185,共4页
“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理论是清代叶天士根据张仲景治疗饮病的论述而立,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理论渊源、内涵、临床应用原则与方药等进行论述,列举了应用该理论治疗的3则验案并加以佐证。
关键词 外饮治脾 内饮 临床应用 验案
下载PDF
基于“治脾以安五脏”理论论治不稳定型心绞痛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琳洁 史大卓 +1 位作者 黄弘博 张莹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0期40-44,共5页
“治脾以安五脏”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阐释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属“胸痹”“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病机与瘀血阻络、心气不足等引起的心脉痹阻相关。现代医家认为“脾虚”亦贯... “治脾以安五脏”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阐释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属“胸痹”“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病机与瘀血阻络、心气不足等引起的心脉痹阻相关。现代医家认为“脾虚”亦贯穿UA始终,主张调脾护心,治法多以健脾益气为基础,随证应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法,疗效显著。本文基于“治脾以安五脏”理论,探讨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以期提供临床治疗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脾以安五脏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