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0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tGPT的法律人格认定与生成内容性质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蔡镇疆 车宇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随着ChatGPT的广泛运用,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探讨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根据ChatGPT系统与人类互动生成相应文字内容的特性,ChatGPT生成内容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问题备受争议。探讨该问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要件,即ChatGPT是否具... 随着ChatGPT的广泛运用,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探讨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根据ChatGPT系统与人类互动生成相应文字内容的特性,ChatGPT生成内容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问题备受争议。探讨该问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要件,即ChatGPT是否具有法律人格及其生成内容能否被认定为作品,以此确定其是否应受《著作权法》保护。文本认为,ChatGPT尚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在ChatGPT生成内容被认定为作品对其进行保护时,应明确ChatGPT使用者作为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主体,通过加强对ChatGPT著作权主体的监管实现对其生成内容的规制,以此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法律人 作品 著作权
下载PDF
人在法律中的形象与“法律人”学术内涵的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夏扬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法律以权利义务的遵守描绘“人”的形象。“人”的形象随着权利义务实现压力的减小而走向暗淡。经过主观努力即可获得遵守的假设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经常实现,法律描绘“人”的形象以弥补这一不足以使得假设成立。法律遵守依靠平等产生的... 法律以权利义务的遵守描绘“人”的形象。“人”的形象随着权利义务实现压力的减小而走向暗淡。经过主观努力即可获得遵守的假设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经常实现,法律描绘“人”的形象以弥补这一不足以使得假设成立。法律遵守依靠平等产生的普遍约束力,现实的不平等需要以“人”的形象来作出解释。“人”的形象在现代法律重新利用,通过“矫枉过正”以揭示围绕遵守可能进行的制度改进。精神状态与生物外观的不符提示依据遵守可能性对政策目标加以调整,而难以遵守的法律通过制度改进来促进遵守。“能够遵守法律之人”是“法律人”的基本学术内涵,学术研究依据遵守难易对制度优劣做出评价并加以改进,以此建立起法学理论的大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形象 法律人 生物外观 精神特征 遵守
下载PDF
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创新探究
3
作者 刘利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当前,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培养理念既要定位于高超法律技能的“法律工匠”目标,更要聚焦于培养坚定法治信仰、崇高职业...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当前,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培养理念既要定位于高超法律技能的“法律工匠”目标,更要聚焦于培养坚定法治信仰、崇高职业伦理和优秀法治思维的“法律方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和重点是要强化坚定法治信仰的养成模式、弘扬人文精神的浸润模式、融入信息时代的协同模式、推崇艰苦奋斗的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 培养理念 法律工匠 法律方家
下载PDF
法律人类学视域下藏族习惯法的文化阐释——以电影《草原》为对象
4
作者 尕藏尼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1,共10页
藏族习惯法是中华民族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处日常纠纷、维系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法治藏背景下,对藏族习惯法的治理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行辨析和诠释是挖掘本土法治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应有之义... 藏族习惯法是中华民族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处日常纠纷、维系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法治藏背景下,对藏族习惯法的治理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行辨析和诠释是挖掘本土法治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应有之义。以电影《草原》作为民族志文本,透过法律人类学视角对藏族习惯法包含的纠纷解决策略、社会控制功能及民意价值追求等问题进行研究,尝试还原藏族法律文化生发的外在社会基础和内在文化逻辑,以此获得对传统法律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和反思。进而认为,尽管藏族习惯法中诸如“有罪推定”“疑罪从无“”起誓取证”等规则在特定生活脉络中具备一定合理性,但不应将习惯法一概视为古今适用的有效社会控制,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和改造,促进全面依法治藏及法治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藏族习惯法 文化阐释
下载PDF
财经院校培养金融司法协同法律人才的路径
5
作者 刘巍巍 窦凌霄 +2 位作者 韩颖梅 李欣铭 宋振宇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年第1期0150-0153,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上海、北京相继建立金融法院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纠纷案件,金融纠纷的复杂与快速增长,使金融创新法律人才的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发展变化也使社会对金融创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上海、北京相继建立金融法院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纠纷案件,金融纠纷的复杂与快速增长,使金融创新法律人才的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发展变化也使社会对金融创新法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建立“校企合作+双院联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是缓解金融创新法律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法律人 培养机制
下载PDF
校地协同视角下乡村法律人才培养研究
6
作者 孙永军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乡村法律人才。凡是能够利用法律为乡村振兴有所助益的人才都属于乡村法律人才,包括农业执法人员、司法助理员、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农林院校在乡村法律人才的培...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乡村法律人才。凡是能够利用法律为乡村振兴有所助益的人才都属于乡村法律人才,包括农业执法人员、司法助理员、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农林院校在乡村法律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也存在师资队伍缺乏、学科被边缘化的现实困境。政府部门的乡村法律人才培训也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与其他社会主体协同性部不够的问题。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乡村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主动、自觉投入乡村法律人才的培养。相关政府部门在乡村法律人才的培养中要注重实效,做到培训的精准化,同时加强与其他社会主体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合作和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法律人 农林院校 协同推进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俄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7
作者 杨健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是落实“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涉俄法律人才培养是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与深入推进新时代中俄全面... 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是落实“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涉俄法律人才培养是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与深入推进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背景下,培养通晓法律外语、涉外法律知识、掌握涉外技能的法律人才,是确保我国“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我国涉俄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和困境,应积极拓展涉俄法律人才培养领域的覆盖面,逐步增加人才培养数量,健全涉俄法律人才分类培养目标体系,更新培养理念,优化涉俄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实务特色,健全俄罗斯法师资及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为我国储备涉俄法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涉俄法律人 培养机制
下载PDF
法律人类学的共同体建设:回顾与反思
8
作者 王伟臣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65-77,142,共14页
学术共同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学术旨趣、共同的学术规则以及特定的组织形式。不管是英美学界,还是以荷兰与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学界,抑或是国际学界,都先后形成过聚焦于或涉足于法律人类学的学术共同体。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学术共... 学术共同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学术旨趣、共同的学术规则以及特定的组织形式。不管是英美学界,还是以荷兰与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学界,抑或是国际学界,都先后形成过聚焦于或涉足于法律人类学的学术共同体。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学术共同体建设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目前已经发展出六个学术团队或组织。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在构建共同的学术旨趣与学术规则、优化完善组织形式、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均有着可以着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学术共同体 学术范式 学术组织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我国商事法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9
作者 刘明霞 谢慧欣 《邢台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2020年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法治国需要不同的法律人才贡献力量,商事法律人才的需求被提上日程。在我国的法律人才需求和... 2020年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法治国需要不同的法律人才贡献力量,商事法律人才的需求被提上日程。在我国的法律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存在矛盾的前提下,还存在有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人才需求现状不对等,专门商事法律人才培养制度缺失,涉外商事法律人才培养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行业与高校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培养高质量商事法律人才,同时加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密切合作,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最后应加强双语课程教学,培养复合型商事法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商事法律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优化发展——评《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
作者 张源钊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I0036-I0036,共1页
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入,法律人才的培养愈加重要。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法律教育领域,通过一系列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培养出具备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和法律伦理的专业人才的过程总和。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 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入,法律人才的培养愈加重要。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法律教育领域,通过一系列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培养出具备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和法律伦理的专业人才的过程总和。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培养方式。高校需提高法学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既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素养,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法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法学教育改革 法治社会建设 法律技能 法律伦理 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 实际操作能力
下载PDF
自贸港背景下高校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
11
作者 胡湘娇 李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73-176,共4页
在海南自贸港背景下,海南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涉外法律问题日益凸显。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涉外法律人才的内涵、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与优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拥有完善的... 在海南自贸港背景下,海南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涉外法律问题日益凸显。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涉外法律人才的内涵、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与优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较高的外语能力等四个方面设定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从英语语言的角度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两条优化路径:初级阶段,普及法律英语;中高阶段,实施双语法律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律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习惯”的话语表达——以法律人类学家的“言说”为考察对象
12
作者 刘顺峰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0期123-132,共10页
习惯作为一种话语,被法律人类学家广泛运用于各种法律现象与问题分析之中。法律人类学家对习惯的言说,主要从学理和案例两个层面展开。学理言说中的习惯话语,不仅关注习惯概念本身,还关注对习惯及其相近概念的关系结构分析。案例言说中... 习惯作为一种话语,被法律人类学家广泛运用于各种法律现象与问题分析之中。法律人类学家对习惯的言说,主要从学理和案例两个层面展开。学理言说中的习惯话语,不仅关注习惯概念本身,还关注对习惯及其相近概念的关系结构分析。案例言说中的习惯,虽然意在呈现习惯的经验主义理解图式,但却更加注重对习惯价值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揭示。习惯话语的法律人类学表达逻辑,体现在注重言说的跨学科性、坚持整体观的框架,突出经验主义范式等方面。习惯的中国法律人类学言说,应考虑习惯在中国法学、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等不同知识传统中的话语内涵、习惯在何种经验中被发现与阐释,以及支撑习惯经验话语的言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 话语 言说 逻辑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高职院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3
作者 吕智霞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63-65,共3页
在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对教育体系的价值,核心围绕教育理念的现代转型,强调法律教育的转向突破,重点在于通过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务... 在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对教育体系的价值,核心围绕教育理念的现代转型,强调法律教育的转向突破,重点在于通过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务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应用型法律人 法学课程
下载PDF
高校创新型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探析
14
作者 程显扬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第6期140-141,共2页
法治离不开法治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法学人才培养体系逐渐成熟。建立了以学位教育为主体、其他教育为补充,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进修相互衔接的法学教育体系。在法学教育高速发展并为国家法治建设作贡献的同时,需看到现有法学... 法治离不开法治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法学人才培养体系逐渐成熟。建立了以学位教育为主体、其他教育为补充,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进修相互衔接的法学教育体系。在法学教育高速发展并为国家法治建设作贡献的同时,需看到现有法学教育体系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反思法学教育体制,结合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教育 法学教育 法学人才培养 学历教育 创新型法律人 实践能力培养 培训进修 法治人才
下载PDF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再思考——以刑法案例的鉴定式分析为视角
15
作者 徐翕明 陈曼莎 《科学咨询》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基本要求。法学教育应当以法律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刑法案例的鉴定式分析具有诸多优势,并且能够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衔接,从而促进卓越法律... 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基本要求。法学教育应当以法律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刑法案例的鉴定式分析具有诸多优势,并且能够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衔接,从而促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 鉴定式案例分析 刑法案例教学
下载PDF
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与法学智库发展研究
16
作者 唐孟莹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2期0056-0058,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与法学智库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其重要性与作用。阐述法律人才队伍对法治建设、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持作用,以及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介绍法学智库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与法学智库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其重要性与作用。阐述法律人才队伍对法治建设、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持作用,以及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介绍法学智库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意义。论述了法学智库对法律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包括为法律人才提供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探讨了法律人才队伍对法学智库的借鉴与需求。本研究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和法学智库发展提供了理论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和法学智库的快速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法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法学智库的发展,将为促进法治、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才队伍建设 法学智库发展 职业发展路径
下载PDF
交叉学科研究引领法律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邵燕 刘迈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7,86,共10页
为响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回应法律人工智能行业需求,高校法学教育亟须作出相应调整,但目前法律人工智能教育仍停留在通识性教育层面,存在课程内容割裂、理论实践相脱节、创新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现有教育模式不适配法律人工智能行业发... 为响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回应法律人工智能行业需求,高校法学教育亟须作出相应调整,但目前法律人工智能教育仍停留在通识性教育层面,存在课程内容割裂、理论实践相脱节、创新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现有教育模式不适配法律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因交叉学科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跨学科团队合作为重心,以知识融会贯通为重点,在法律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中能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未来提倡学生参与项目申报,吸纳学生参与项目调研、数据标注、知识整理,参与创新竞赛等创新实践,以学生深入参与科研全过程的形式赋能法律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人工智能 法律职业 交叉学科研究
下载PDF
法律人工智能定位论及其思考
18
作者 钟一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对法律人工智能的基本定位,目前法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为AI乐观主义替代论,认为法律人工智能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广泛深入的应用,进而取代人类处理案件;一为AI工具主义辅助论,认为法律人工智能尚无取代人类的能力,只能将其视为司法的... 对法律人工智能的基本定位,目前法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为AI乐观主义替代论,认为法律人工智能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广泛深入的应用,进而取代人类处理案件;一为AI工具主义辅助论,认为法律人工智能尚无取代人类的能力,只能将其视为司法的辅助工具。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不仅可能导致肯定者对AI技术的过度迷信和依赖,亦可能导致质疑者过于强调AI的局限进而阻碍其进步,更可能导致未来“AI+法律”应用在发展方向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厘清AI在法律应用中的定位:在目前“弱人工智能”局面下,应依照不同的司法场景,根据法律人工智能具体能够实现的功效来定位其应用范围。在简单标准案件中,应将其定位为替代工具,将大量机械、流程化的事务性工作交由AI自动处理,减少人力的重复使用,提高司法实践的准确性与效能;而在复杂疑难案件中,则应将其定位为辅助工具,辅助律师和法官完成案件管理、事实调查、案情梳理、庭审提醒等工作。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让AI做其能做又能做好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应用 定位论 简单标准案件 复杂疑难案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涉农卓越法律人才培育的实践路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娜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39-40,46,共3页
乡村振兴与高校涉农法律人才培育存在内在耦合关联性,一方面乡村振兴对涉农卓越法律人才的培育带来了战略契机,另一方面有益推进涉农法治人才契合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针对目前高校法学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人才培育模式守旧... 乡村振兴与高校涉农法律人才培育存在内在耦合关联性,一方面乡村振兴对涉农卓越法律人才的培育带来了战略契机,另一方面有益推进涉农法治人才契合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针对目前高校法学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人才培育模式守旧同质、形式上固守学科专业边界等现实抵牾,有必要科学设置涉农卓越法律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优化涉农法律人才培育模式,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重构高校法学教育知识图谱,构建常态化的校村实践培育机制,力求乡村振兴与法治人才培育的浸润融合,提升涉农法律人才供给保障,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涉农卓越法律人 高校育人机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法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20
作者 杨晓萍 吴伟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238-240,249,共4页
新疆农业大学结合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综合性、专业性、时代性需求,着力于涉农法律人才培养和助力乡村振兴教育研究。在剖析法学专业建设现状基础上,对涉农法律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进行思路设计,总结优势基础。探索路径并积极践行,建设... 新疆农业大学结合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综合性、专业性、时代性需求,着力于涉农法律人才培养和助力乡村振兴教育研究。在剖析法学专业建设现状基础上,对涉农法律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进行思路设计,总结优势基础。探索路径并积极践行,建设多功能团队,在教研相长中形成“农大法学”品牌;培育涉农问题法学专家带动专业建设,为协同育人赋能;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实践相结合,拓展多元共享平台;以乡村法治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涉农法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教学、实践性教学提升法学生服务乡村的能力,发挥“农大法学”品牌效应,建立乡村普法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法律人 乡村振兴 新疆农业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