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人类学视域下藏族习惯法的文化阐释——以电影《草原》为对象
1
作者 尕藏尼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1,共10页
藏族习惯法是中华民族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处日常纠纷、维系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法治藏背景下,对藏族习惯法的治理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行辨析和诠释是挖掘本土法治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应有之义... 藏族习惯法是中华民族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处日常纠纷、维系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法治藏背景下,对藏族习惯法的治理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行辨析和诠释是挖掘本土法治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应有之义。以电影《草原》作为民族志文本,透过法律人类学视角对藏族习惯法包含的纠纷解决策略、社会控制功能及民意价值追求等问题进行研究,尝试还原藏族法律文化生发的外在社会基础和内在文化逻辑,以此获得对传统法律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和反思。进而认为,尽管藏族习惯法中诸如“有罪推定”“疑罪从无“”起誓取证”等规则在特定生活脉络中具备一定合理性,但不应将习惯法一概视为古今适用的有效社会控制,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和改造,促进全面依法治藏及法治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藏族习惯法 文化阐释
下载PDF
法律人类学的共同体建设:回顾与反思
2
作者 王伟臣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65-77,142,共14页
学术共同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学术旨趣、共同的学术规则以及特定的组织形式。不管是英美学界,还是以荷兰与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学界,抑或是国际学界,都先后形成过聚焦于或涉足于法律人类学的学术共同体。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学术共... 学术共同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学术旨趣、共同的学术规则以及特定的组织形式。不管是英美学界,还是以荷兰与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学界,抑或是国际学界,都先后形成过聚焦于或涉足于法律人类学的学术共同体。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学术共同体建设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目前已经发展出六个学术团队或组织。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在构建共同的学术旨趣与学术规则、优化完善组织形式、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均有着可以着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学术共同体 学术范式 学术组织
下载PDF
“习惯”的话语表达——以法律人类学家的“言说”为考察对象
3
作者 刘顺峰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0期123-132,共10页
习惯作为一种话语,被法律人类学家广泛运用于各种法律现象与问题分析之中。法律人类学家对习惯的言说,主要从学理和案例两个层面展开。学理言说中的习惯话语,不仅关注习惯概念本身,还关注对习惯及其相近概念的关系结构分析。案例言说中... 习惯作为一种话语,被法律人类学家广泛运用于各种法律现象与问题分析之中。法律人类学家对习惯的言说,主要从学理和案例两个层面展开。学理言说中的习惯话语,不仅关注习惯概念本身,还关注对习惯及其相近概念的关系结构分析。案例言说中的习惯,虽然意在呈现习惯的经验主义理解图式,但却更加注重对习惯价值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揭示。习惯话语的法律人类学表达逻辑,体现在注重言说的跨学科性、坚持整体观的框架,突出经验主义范式等方面。习惯的中国法律人类学言说,应考虑习惯在中国法学、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等不同知识传统中的话语内涵、习惯在何种经验中被发现与阐释,以及支撑习惯经验话语的言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 话语 言说 逻辑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法律人类学视域下习惯法变迁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谭三桃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23年第4期69-76,共8页
从法律人类学理论视角出发,文章认为习惯法的变迁是受时间、空间、主体与客体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这几类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归纳出习惯法的变迁机制。按照国家制定法与习惯法之间关系的不同,提炼出习惯法的变迁大... 从法律人类学理论视角出发,文章认为习惯法的变迁是受时间、空间、主体与客体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这几类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归纳出习惯法的变迁机制。按照国家制定法与习惯法之间关系的不同,提炼出习惯法的变迁大致形成法理模式、惯习模式、协调模式和冲突模式四种基本变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影响因素 变迁模式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论“依法治教”与教育法律人类学的关系
5
作者 孙平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38-45,70,共9页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对教育领域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和教育规律的认识需要站在法治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法律人类学是在教育学、法学、人类学学科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形成的,运用人类学的方...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对教育领域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和教育规律的认识需要站在法治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法律人类学是在教育学、法学、人类学学科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形成的,运用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中的法律问题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通过教育法律人类学学科的建立,我们可以为教育领域的问题找到法治层面的解决方案,为“依法治教”提供有力的支撑,这也是教育法律人类学学科建立的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法律 人类学 教育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虔诚:初民社会法的精神--对《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的法律人类学思考
6
作者 张宇翔 《学术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1972年在法国出版的《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是一部以瓜亚基印第安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著作。作者皮埃尔·克拉斯特以精确的观察记录并描绘了瓜亚基人的习俗、语言、仪式、规则。本文对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 1972年在法国出版的《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是一部以瓜亚基印第安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著作。作者皮埃尔·克拉斯特以精确的观察记录并描绘了瓜亚基人的习俗、语言、仪式、规则。本文对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挖掘出其中法律人类学方面的内容。本文认为,这部作品从写作方式、作品内容到田野调查方式等方面均可为我国法律人类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 法律人类学 田野调查 初民社会
下载PDF
为法治找寻沃土──法律人类学的历史、主题与启示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亚文 孙国东 《求索》 CSSCI 2004年第3期61-63,共3页
作者在介绍西方法律人类学从 1 9世纪到 2 0世纪末的历史的基础上 ,对法律人类学的法律观、研究范式、具体方法作了总结和归纳 ,并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本土资源论”、“民间法”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历史 方法 主题 启示
下载PDF
民间法研究中的法律人类学进路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瑜青 张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由于法律人类学进路对国家—社会框架做单一的支配性的理解,使得研究往往停留于对民间法运行较为表层的分析上;同时对法律社会学价值基础也没有认真检讨,未对中国当代自身的价值理论做认真研究,存在思维在西方传统模式中摇摆的情况。虽... 由于法律人类学进路对国家—社会框架做单一的支配性的理解,使得研究往往停留于对民间法运行较为表层的分析上;同时对法律社会学价值基础也没有认真检讨,未对中国当代自身的价值理论做认真研究,存在思维在西方传统模式中摇摆的情况。虽然当下法律人类学研究对民间法乃至整个法学界研究都有所贡献,但其所开放出来的问题还没有为学界于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法律人类学进路 反思
下载PDF
从异域到本土:中国法律人类学本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旭东 张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法律人类学就是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去研究"他者"文化的法律规则的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国外法律人类学的相关文献,认为法律人类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经历了学科互渗与发现的初始时期、法律民族志田野方法确立的奠基时期、以及经历... 法律人类学就是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去研究"他者"文化的法律规则的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国外法律人类学的相关文献,认为法律人类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经历了学科互渗与发现的初始时期、法律民族志田野方法确立的奠基时期、以及经历四次范式转移的成熟发展时期,并呈现出法律人类学发展的趋势与特点。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的法律人类学经过几次研究范式的转移和议程的跳跃,逐步产生出一些具有独特视角和议题的法律人类学的民族志,这几个民族志分别从人情与互惠的视角、作为社会控制的视角、作为一种地方知识文化的法律逐步发展走向成熟。如今的法律人类学学科充满勃勃生机,并且有更多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发展简史 研究范式
下载PDF
非正式制度的形成及法律失败——对纳西族“情死”的法律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启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70,共6页
曾经存在于纳西族社会中的大量“情死”(殉情)现象是一种非正式制度。通过对纳西族的“情死”发生的考察,将揭示非正式制度的产生与法律紧密联系。如果法律规定了惟一“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它和地方性的价值、信仰、意义发生遭... 曾经存在于纳西族社会中的大量“情死”(殉情)现象是一种非正式制度。通过对纳西族的“情死”发生的考察,将揭示非正式制度的产生与法律紧密联系。如果法律规定了惟一“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它和地方性的价值、信仰、意义发生遭遇时就可能创造出预料不到的的非正式制度,并由此发现法律可能因为其“制造”的非正式制度而归于失败。从发生于纳西族社会的大量“情死”这一制度悲剧,可认识到法律应中立和宽容地对待社会中的多元价值、信仰、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自杀 非正式制度 法律失败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法律人类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方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61,共5页
文章从梳理中外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入手 ,对该学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纲领性的论述。作者认为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法律与社会的层面 ,二是民刑法各部分法律本身的层面 ;在法律人类学的发展中 ,结构—功能主义、进... 文章从梳理中外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入手 ,对该学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纲领性的论述。作者认为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法律与社会的层面 ,二是民刑法各部分法律本身的层面 ;在法律人类学的发展中 ,结构—功能主义、进化论、文化传播以及解释人类学等理论方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 ,法律人类学又提出了新法律多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研究框架 理论方法 法律多元理论 理论方法 现代社会
下载PDF
整体性理解习惯法——围绕彝族的文化观念而展开的法律人类学讨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旭东 罗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4期41-47,共7页
近年来,从人类学视角对中国习惯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是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理论分析框架还囿于功能论的视角,对于法律与习俗的关系、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的互动缺乏解释张力。以彝族习惯法为例,强调作为一个民族其文化的... 近年来,从人类学视角对中国习惯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是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理论分析框架还囿于功能论的视角,对于法律与习俗的关系、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的互动缺乏解释张力。以彝族习惯法为例,强调作为一个民族其文化的整体性,并以彝族的人观为基础,关注到个体在承继习俗和进行实践之间的创造性作用。试图以此完整而没有偏见地理解彝族习惯法,探求如何整体性理解少数民族习惯法这一问题,从而获得有张力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习惯法 彝族 人观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乡村调解与治理——一个法律人类学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万洪 丁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5,共5页
本文基于法律人类学分析方法,考察了当代中国农村的调解现状,以此揭示乡土社会中的治理秩序、权力-权利关系和制度、权力、文化结构的变迁,探索农村纠纷解决和基层治理的经验与挑战,指出法律赋能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可能路径,从而力... 本文基于法律人类学分析方法,考察了当代中国农村的调解现状,以此揭示乡土社会中的治理秩序、权力-权利关系和制度、权力、文化结构的变迁,探索农村纠纷解决和基层治理的经验与挑战,指出法律赋能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可能路径,从而力图为中国当下的宪政理论提供必要的方法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调解 乡村 治理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基层农村的规范体系与社会秩序的实现——基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启梁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考察,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准正式规范共同构成了基层农村的规范体系。这些多元的规范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农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作用也不同。基层农村社会的秩序是这些多元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层农村规范体系内... 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考察,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准正式规范共同构成了基层农村的规范体系。这些多元的规范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农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作用也不同。基层农村社会的秩序是这些多元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层农村规范体系内的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准正式规范能否相互配合、进行良性互动对于建构良好的农村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农村 规范体系 社会秩序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理论、方法和问题意识——法律人类学对中国法学的知识贡献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顺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法律人类学在国内传播过程中对中国法学做出了一定的知识贡献:法律多元理论拓宽了传统中国法学的知识领域;扩展案例分析法丰富了中国法学的研究方法;"局地性"的问题意识促进了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觉醒。未来中国法学应进... 法律人类学在国内传播过程中对中国法学做出了一定的知识贡献:法律多元理论拓宽了传统中国法学的知识领域;扩展案例分析法丰富了中国法学的研究方法;"局地性"的问题意识促进了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觉醒。未来中国法学应进一步从中国问题出发,注重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掘与运用,最终提高与国际学界对话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中国法学 知识贡献 问题意识
下载PDF
“不受羁绊的人类学”——劳拉·纳德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及其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辉 王静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1,共7页
劳拉·纳德是当代西方法律人类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对法律人类学、人类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纳德在法律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上有三个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具有适用价值的西方社会研究进路,给人类学... 劳拉·纳德是当代西方法律人类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对法律人类学、人类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纳德在法律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上有三个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具有适用价值的西方社会研究进路,给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法输入了活力;建构了纠纷过程研究和过程控制理论,对法律人类学研究由规则中心向过程中心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创新了和谐理论,为不同语境下的社会和谐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拉纳德 法律人类学 本土研究 过程论 和谐理论
下载PDF
西方法律人类学论纲:历史、理论与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顺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35-140,共6页
西方法律人类学自萌芽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法律是一种相对的文化现象、法律的进化论逻辑、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等理论及参与观察、社会情境、案例分析、扩展案例分析等方法是其演进进程中的主要知识表达。西方法律人类学中的比较... 西方法律人类学自萌芽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法律是一种相对的文化现象、法律的进化论逻辑、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等理论及参与观察、社会情境、案例分析、扩展案例分析等方法是其演进进程中的主要知识表达。西方法律人类学中的比较法律文化、法律多元、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等理论及扩展案例分析、参与观察、社会情境分析等方法对于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中国场域、中国实践的具体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法律人类学 历史与理论 启示 中国场域 中国实践
下载PDF
梅因《古代法》中的法律人类学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文君 王静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98-199,共2页
19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律学家梅因爵士是历史法学派的英国代表人物、比较法理学奠基人以及法律人类学创始人。他于1861年出版的《古代法》一书不仅对西方法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学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关键词 梅因 《古代法》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社会控制——基于法律人类学视角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希 《犯罪研究》 2006年第3期16-24,共9页
我国复杂的民族状况决定了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进行社会控制的特殊性及难度。本文拟从基本范畴的界定、民族习惯法与刑事制定法的互动、宗教对民族地区犯罪社会控制的影响、民族地区犯罪社会控制法律体系的构建等多个角度论述如何构... 我国复杂的民族状况决定了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进行社会控制的特殊性及难度。本文拟从基本范畴的界定、民族习惯法与刑事制定法的互动、宗教对民族地区犯罪社会控制的影响、民族地区犯罪社会控制法律体系的构建等多个角度论述如何构建针对少数民族的犯罪社会控制法律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犯罪 社会控制 民族习惯法 宗教 法律人类学
下载PDF
法律人类学学科性质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翟东堂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法律人类学是法学和人类学的边缘交叉学科,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发达人群的秩序控制、法律多元文化和非国家法的地方性知识等法律现象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法律人类学归属于法学或人类学等不同的学科。当前对法律人类学学... 法律人类学是法学和人类学的边缘交叉学科,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发达人群的秩序控制、法律多元文化和非国家法的地方性知识等法律现象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法律人类学归属于法学或人类学等不同的学科。当前对法律人类学学科性质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学科归属 意义 学科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