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伏瓦笔下的中国农业改革和农民
1
作者 刘大涛 王舒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波伏瓦的新中国之行,创作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长征:中国纪行》。书中的“农民”一章,她通过查阅大量的材料和亲自考察,运用夹述夹议的写作方法撰写了中国历代农业改革。通过对比分析,她让西方读者认识到新中国的合作化是能给农民... 波伏瓦的新中国之行,创作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长征:中国纪行》。书中的“农民”一章,她通过查阅大量的材料和亲自考察,运用夹述夹议的写作方法撰写了中国历代农业改革。通过对比分析,她让西方读者认识到新中国的合作化是能给农民带来幸福的正确道路,有助于消除他们对新中国的误解。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今天,我们重新梳理波伏瓦对中国农业改革和农民的介绍和评价,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中国农业改革 农民
下载PDF
创造生命的“逃逸线”--波伏瓦《形影不离》中的人物形象解读
2
作者 张鑫璐 文卫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6-100,共5页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与伽塔利“逃逸线”理论中的三种“线”象征着波伏瓦的自传性小说《形影不离》中三位主人公的命运:帕斯卡如“克分子线”循规蹈矩,安德蕾如“分子线”左右摇摆,希尔维如“逃逸线”偏离正轨。它们相互干扰又相互交织,共...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与伽塔利“逃逸线”理论中的三种“线”象征着波伏瓦的自传性小说《形影不离》中三位主人公的命运:帕斯卡如“克分子线”循规蹈矩,安德蕾如“分子线”左右摇摆,希尔维如“逃逸线”偏离正轨。它们相互干扰又相互交织,共同编织出20世纪初法国社会的文化图卷。三种人物形象在宗教信仰、人生道路和感情生活方面辖域化、相对解辖域化与绝对解辖域化的过程,揭示了主人公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体现了波伏瓦对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哲学性思考,即偏离正轨的反叛精神有助于破除父权制社会的中心主义与二元对立模式的枷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形影不离》 德勒兹 逃逸线
下载PDF
波伏瓦笔下的新中国经济
3
作者 刘大涛 杨坤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7-71,共5页
《长征:中国纪行》是法国女作家波伏瓦根据其在新中国的所见所闻而撰写的纪实文学,于1957年在法国出版后,成为当时轰动西方的权威性读物。该书颠覆了西方舆论中新中国被丑化的形象,如实反映了新中国的真实情况,具有很好的纠偏作用。文... 《长征:中国纪行》是法国女作家波伏瓦根据其在新中国的所见所闻而撰写的纪实文学,于1957年在法国出版后,成为当时轰动西方的权威性读物。该书颠覆了西方舆论中新中国被丑化的形象,如实反映了新中国的真实情况,具有很好的纠偏作用。文章分别从波伏瓦对新中国经济政策、对新中国开展合作社以及对社会主义优越性三个方面的认识进行梳理,重新审视波伏瓦对新中国经济的认识,见证了新中国政府和人民在面对艰难时的乐观精神。这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新中国 经济 合作社 社会主义
下载PDF
波伏瓦《形影不离》中的“女性”概念隐喻研究
4
作者 张鑫璐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2期27-29,共3页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以下简称波伏瓦)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和女权运动的先驱。《形影不离》(Les inséparables)是波伏瓦生前未出版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的挚友...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以下简称波伏瓦)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和女权运动的先驱。《形影不离》(Les inséparables)是波伏瓦生前未出版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的挚友扎扎为原型,讲述了少女安德蕾因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而不得,最终郁郁寡欢而死的爱情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少女时代 爱情悲剧 追求爱情 概念隐喻 存在主义 女权运动 礼教
下载PDF
“他者”和“绝对他者”——西蒙娜·德·波伏瓦“他者”概念之辨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方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是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哲学著作。但是,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书中的“他者”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追问其历史溯源,揭示了“他者”概念和内在性、被动性、相异性、否定性以及恶之间...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是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哲学著作。但是,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书中的“他者”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追问其历史溯源,揭示了“他者”概念和内在性、被动性、相异性、否定性以及恶之间的关系,从而明晰其哲学内涵,并以之反思其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揭示其理论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他者 绝对他者 偶然性
下载PDF
论波伏瓦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屈明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4,共6页
波伏瓦与她的《第二性》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标识,但是,在当今"后现代"、"后结构主义"的背景之下,她的女性主义理论也远非过时。若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重读《第二性》,将会发现波伏瓦的女性... 波伏瓦与她的《第二性》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标识,但是,在当今"后现代"、"后结构主义"的背景之下,她的女性主义理论也远非过时。若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重读《第二性》,将会发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伦理思想对女性解放理论与实践的卓越贡献及其对当代女性主义的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第二性》 伦理学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慷慨的道德价值”与“哀悼的伦理”——波伏瓦与朱迪斯·巴特勒对生命伦理的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成红舞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3-167,共5页
在道德伦理和政治现实面前,波伏瓦和巴特勒同时选择了站在道德伦理的维度上批判政治的强权和霸道。波伏瓦坚持行动中的生命才是道德的生命,同时在面对强权方面,波伏瓦提出要实践一种真正的、全人类的道德生活还必须批判、揭示甚至惩罚... 在道德伦理和政治现实面前,波伏瓦和巴特勒同时选择了站在道德伦理的维度上批判政治的强权和霸道。波伏瓦坚持行动中的生命才是道德的生命,同时在面对强权方面,波伏瓦提出要实践一种真正的、全人类的道德生活还必须批判、揭示甚至惩罚那些伪善者以及因为伪善而给他人带去伤害的人。同样站在道德的维度上,巴特勒提出一种对个体生命进行哀悼的哀悼伦理,并在此基础上回应了波伏瓦的观点,巴特勒主张只有真正认清那个要由伦理道德去惩罚的对象,才能达致一种道德的自我审查和人性可能性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巴特勒 道德 政治 生命伦理
下载PDF
波伏瓦与红色中国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成红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91-97,共7页
波伏瓦与萨特一行于上世纪中叶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进行了为期45天的考察,波伏瓦与萨特回国后都曾为这一行撰写过文字,波伏瓦撰写了长篇报道《长征》,对新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报道。此报道于1958年译成英文,在西方世界传播。... 波伏瓦与萨特一行于上世纪中叶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进行了为期45天的考察,波伏瓦与萨特回国后都曾为这一行撰写过文字,波伏瓦撰写了长篇报道《长征》,对新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报道。此报道于1958年译成英文,在西方世界传播。《长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世界出现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波伏瓦可以说是将新中国介绍给铁幕后的西方的第一位西方知识分子,因此《长征》的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长征》 红色中国 自我 他者
下载PDF
“共享的谎言”与主体的摧毁——波伏瓦《应邀而来》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7-110,共4页
《应邀而来》是波伏瓦小说中的成名之作。它将复杂微妙的人类情感植入存在主义哲学的主体—他者二元框架的现象学描述中,探究"三重奏"关系和谐理想的虚幻性。三个主人公在既想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并渴望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矛... 《应邀而来》是波伏瓦小说中的成名之作。它将复杂微妙的人类情感植入存在主义哲学的主体—他者二元框架的现象学描述中,探究"三重奏"关系和谐理想的虚幻性。三个主人公在既想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并渴望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矛盾中精疲力竭,导致在他者主体性把握中不同程度地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他者意识的引入提供了反观并解构知识分子"共享的谎言"的视阈。弗朗索瓦兹和伊丽莎白作为知识女性的精神解放之路只走了一半,是内化为无意识的性定向的无限循环击溃了她们意欲获得新身份和投入创造性活动的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应邀而来》 主体 他者 共享的谎言
下载PDF
存在的价值——读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成春 《法国研究》 2001年第1期44-50,共7页
L′homme est mortel est une uvre qui vise a expliquer les points de vue de l′existentialisme. L′auteur nous depeint un immortel qui, pourtant se jugeant peu important, traverse sans cesse et en vain le... L′homme est mortel est une uvre qui vise a expliquer les points de vue de l′existentialisme. L′auteur nous depeint un immortel qui, pourtant se jugeant peu important, traverse sans cesse et en vain les siecles l′un apres l′autre, met en lumiere l′absurdite et la ridiculite de l′immortalite, et la demarche du personnage interprete et justifie les principes fondamentaux de l′existentialisme. Partant de l′intrigue de l′uvre, l′article present a pour but d′interpreter l′existentialisme de Simone de Beauvoir et d′analyser l′art d′ecrire de cette uv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人都是要死的》 法国 文学评论 存在主义 小说
下载PDF
论赵玫对波伏瓦形象的书写
11
作者 王芳 吴岳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113,共4页
波伏瓦是位颇为复杂的作家,时至今日,学界对她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争议颇多。在中国作家赵玫的笔下,波伏瓦"毕生附丽于萨特",不是"真正彻底的女权主义者";她是萨特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彼此拥有";她是一... 波伏瓦是位颇为复杂的作家,时至今日,学界对她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争议颇多。在中国作家赵玫的笔下,波伏瓦"毕生附丽于萨特",不是"真正彻底的女权主义者";她是萨特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彼此拥有";她是一个"将美丽和智慧结合起来的女人"。透过赵玫笔下的波伏瓦形象,我们可以反观当代中国知识女性对自我角色的思考、困惑与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玫 波伏瓦 依附 思想 优雅
下载PDF
波伏瓦对新中国初期文学的观察与批评——以《长征:中国纪行》为对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瑷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1-99,共9页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国纪行》中,对新中国初期的文化语境、文学导向、创作成就与缺憾进行了敏锐而客观的评论,传达出独立、深刻的见解。她深入研究特定历史阶段下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文化发展条件,将文...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国纪行》中,对新中国初期的文化语境、文学导向、创作成就与缺憾进行了敏锐而客观的评论,传达出独立、深刻的见解。她深入研究特定历史阶段下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文化发展条件,将文学的“普及”策略置于这一时代背景下给予充分理解,肯定了文学创作在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鼓舞人民进步、反映现实矛盾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针对西方学者的一些抨击,波伏瓦给予有理有据的反批评,但她也质疑那些禁锢文学创作活力的“教条”,探究损害文学真实性的根源,指出过度强化文学为政治服务、过激进行文艺斗争的弊端。波伏瓦的观察与批评尽管存在历史局限和认识误区,然而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特殊的参照性镜像,对于重新审视、反思文学与政治、与时代、与人民之间的根本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娜·德·波伏瓦 新中国初期 文学普及 《长征:中国纪行》
下载PDF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多重形象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13
作者 沈珂 许钧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63,共9页
不同寻常的爱情经历,对写作和文字的热爱与执着,对女性的关注与思考,西蒙娜.德.波伏瓦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便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又具多方面才华的女性。她的多重独特性也构建起了她在接受过程中的多重形象。当作为"女人"、作为&q... 不同寻常的爱情经历,对写作和文字的热爱与执着,对女性的关注与思考,西蒙娜.德.波伏瓦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便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又具多方面才华的女性。她的多重独特性也构建起了她在接受过程中的多重形象。当作为"女人"、作为"存在主义女作家"、作为"女权主义教母"的波伏瓦形象传播到中国,中国评论界与普通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对不同侧面的波伏瓦表现出了不尽相同的热情与关注度,其不同侧面形象的接受也因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娜·德·波伏瓦 形象 接受
下载PDF
作为女人的波伏瓦 被引量:2
14
作者 施依秀 《粤海风》 2003年第4期24-30,共7页
读2002年《书屋》第九期上黄忠晶先生的文章《并非为萨特和波伏瓦辩护》,我可以相信黄先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说还是有极为可靠的资料依据的。特别是相对于他认为,董鼎山先生撇开阅读史料(比如书信自传、手稿、传记材料之类),而一味把道... 读2002年《书屋》第九期上黄忠晶先生的文章《并非为萨特和波伏瓦辩护》,我可以相信黄先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说还是有极为可靠的资料依据的。特别是相对于他认为,董鼎山先生撇开阅读史料(比如书信自传、手稿、传记材料之类),而一味把道德、人格不佳的种种帽子扣给萨特和波伏瓦是不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萨特 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 独立性 婚姻 男性社会 回忆录 男权社会 情感
下载PDF
波伏瓦存在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兼论其对萨特早期思想的超越
15
作者 屈明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5,共7页
波伏瓦存在主义伦理思想奠基在现象学之上,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它要求承认人的存在条件之模棱两可性、自由受境况的制约和他者的自由。它有着超越萨特早期思想之处,显示了波伏瓦思想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可以回应对存在主... 波伏瓦存在主义伦理思想奠基在现象学之上,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它要求承认人的存在条件之模棱两可性、自由受境况的制约和他者的自由。它有着超越萨特早期思想之处,显示了波伏瓦思想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可以回应对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可能性之质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波伏瓦其人其说都彰显了一种存在主义伦理精神,能唤醒我们对自身与他人存在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萨特 存在主义 伦理
下载PDF
萨特和波伏瓦“他者”理论之分殊
16
作者 杨建兵 陈绍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4-98,共5页
"他者"理论是萨特和波伏瓦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虽然萨特和波伏瓦有许多大致相同的哲学思想资源,如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但是波伏瓦并没有受萨特将主奴辩证法视为争夺至高权的斗争的影响,她更加看重自我与他者关系中潜... "他者"理论是萨特和波伏瓦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虽然萨特和波伏瓦有许多大致相同的哲学思想资源,如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但是波伏瓦并没有受萨特将主奴辩证法视为争夺至高权的斗争的影响,她更加看重自我与他者关系中潜在的相互性。他人既然是不可避免的,他者就是我的情境中的一部分,因而我的自由是情境中的自由,自由并不是萨特所说的是绝对的唯意志自由概念。萨特对"他者"状况的描述,使他似乎未给规范伦理学预留什么位置,从而走上了本体论和现象学研究的道路,波伏瓦则更加关注自由的道德层面,"他者"理论的分殊迥异由此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萨特 波伏瓦 存在主义
下载PDF
东边太阳西边雨——论萨特与波伏瓦的关系
17
作者 杜青钢 程静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年第Z1期113-115,共3页
本文分析了波伏瓦、萨特及双方情人间的情感历程。波伏瓦与萨特的主体之爱体现了他们的哲学观,弘扬了个体自由,而他们各自主体基础上的精神之恋守护了两人间爱情。生命最后的守候、吻别、遗言,成就了波伏瓦"终身伴侣"的称誉。
关键词 波伏瓦 萨特 爱情 存在主义
下载PDF
西蒙娜·德·波伏瓦对翟永明诗歌创作的潜在影响
18
作者 王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4,共6页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诗人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曾迷恋甚至模仿波伏瓦。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作品,并在诗歌创作、艺术评论和其他作品中继承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女性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创见。通过对翟永明...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诗人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曾迷恋甚至模仿波伏瓦。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作品,并在诗歌创作、艺术评论和其他作品中继承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女性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创见。通过对翟永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对中国当代女性的艺术创作、思想及生活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娜·德·波伏瓦 翟永明 女性主义思想
下载PDF
柳鸣九的波伏瓦评介及男性化误读
19
作者 王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堪称"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的柳鸣九,亦是较早研究波伏瓦的学者。他的研究是早期中国波伏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法国文学评论界对波伏瓦的评价和定位。柳鸣九认为:波伏瓦的作品极具史料价值;实现了反抗传... 堪称"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的柳鸣九,亦是较早研究波伏瓦的学者。他的研究是早期中国波伏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法国文学评论界对波伏瓦的评价和定位。柳鸣九认为:波伏瓦的作品极具史料价值;实现了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自我形象建构;表明其在与萨特的关系中处从属地位。柳鸣九的波伏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男性中心思维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鸣九的波伏瓦评介 自我形象建构 男性中心思维
下载PDF
言说他者还是言说自我——从波伏瓦在中国译介中的一场论争谈起
20
作者 成红舞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1-15,2,共5页
波伏瓦在中国的接受史已近30多年,但关于波伏瓦与萨特的一些问题的论争仍然未止,这些论争甚至贯穿了波伏瓦在中国译介的整段历程。其中,董鼎山、黄忠晶和施依秀三位学者之间的一场论争就断断续续持续了10多年。三方各持的观点在很大程... 波伏瓦在中国的接受史已近30多年,但关于波伏瓦与萨特的一些问题的论争仍然未止,这些论争甚至贯穿了波伏瓦在中国译介的整段历程。其中,董鼎山、黄忠晶和施依秀三位学者之间的一场论争就断断续续持续了10多年。三方各持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学者对波伏瓦的理解甚至误解。三位学者都认为自己才是把握了事物真相的人。通过梳理这段论争的过程,以及结合波伏瓦哲学思想中的一些观念,我们会发现,其实关于波伏瓦与萨特之间关系的问题不关乎真相,而关乎我们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萨特 他者 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