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糖脂与高活性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和界面行为
1
作者 肖宇 秦冰 +3 位作者 雷雪 江建林 侯研博 乔富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通过测定表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接触角及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分别研究了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槐糖脂(SL)与3种不同烷基链长高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C_(12)SA、C_(14)SA、C_(16)SA)复配混合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界面行为。结果表... 通过测定表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接触角及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分别研究了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槐糖脂(SL)与3种不同烷基链长高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C_(12)SA、C_(14)SA、C_(16)SA)复配混合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界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高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长增加,混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协同作用逐渐增强;SL C 16 SA混合体系可有效降低其与稠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随着C 16 SA摩尔分数(X C_(16)SA)增大,SL/C_(16)SA混合体系的浊度逐渐降低、胶束粒径逐渐减小、体系对油性表面的润湿反转能力逐渐增强,且对多孔油性基底的渗透速率更高;同时,当X C_(16)SA>0.2时,SL/C_(16)SA混合体系胶束表面电荷密度降低,体系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沉积形成的颗粒尺寸逐渐增大;当X C_(16)SA>0.7时,SL/C_(16)SA混合体系界面活性较好,可用于油田开采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糖脂 表面活性 分子间相互作用 界面行为
下载PDF
Ti/IrO2+MnO2电极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 被引量:7
2
作者 周键 关文学 +1 位作者 王三反 张学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82-3787,共6页
采用涂覆热分解法制备不同成分的Ti/IrO2+MnO2电极,利用恒电位循环伏安法研究Ti/IrO2-MnO2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表面行为,并用直线外推法定量地评价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结果表明,Ti/(0.7)IrO2+(0.3)MnO2的伏安电荷达到最高,为... 采用涂覆热分解法制备不同成分的Ti/IrO2+MnO2电极,利用恒电位循环伏安法研究Ti/IrO2-MnO2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表面行为,并用直线外推法定量地评价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结果表明,Ti/(0.7)IrO2+(0.3)MnO2的伏安电荷达到最高,为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最大;随着电位扫描速率增大,伏安电流密度不断增加,而伏安电荷容量逐渐减少,直到维持恒定;所有Ti/IrO2+MnO2电极的"内部"电化学活性表面积远大于"外部"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约为"外部"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的2倍,说明电极内部存在丰富的多孔结构,真实表面积巨大,因此Ir4+/Ir3+转化反应多发生于内电化学活性表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2+MnO2 电化学活性表面 电化学 催化 界面
下载PDF
作用于钾离子通道蝎毒素的结构特征及活性表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英亮 曹志贱 +2 位作者 蒋达和 毛歆 李文鑫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102,共7页
对作用于钾离子通道的蝎毒素的空间结构特点进行了简要归纳,发现高含量碱性残基在不同结构单元广泛分布而少量酸性残基特征性分布等新特点。蝎毒素活性表面研究进展表明,利用空间结构的分子模建结合残基突变是确定活性表面的有效方法。... 对作用于钾离子通道的蝎毒素的空间结构特点进行了简要归纳,发现高含量碱性残基在不同结构单元广泛分布而少量酸性残基特征性分布等新特点。蝎毒素活性表面研究进展表明,利用空间结构的分子模建结合残基突变是确定活性表面的有效方法。基于少量酸性残基特征分布与活性表面取向的相关性,提出酸性残基为活性调节残基的新观点和简单的“拇指”规则预测钾毒素活性表面的方法,从而可望加速蝎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通道 蝎毒素 空间结构 碱性残基 活性表面
下载PDF
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AgMoO_2PO_4.MoO_3活性表面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昕 翁维正 万惠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82-1384,共3页
The active surface structure of AgMoO 2PO 4·MoO 3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confocal microprobe Raman spectroscopy, evaluation of catalytic performance, XRD and XPS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 The active surface structure of AgMoO 2PO 4·MoO 3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confocal microprobe Raman spectroscopy, evaluation of catalytic performance, XRD and XPS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O 3 and [Mo 7O 24 ] 6- may be reconstructed to [Mo 6O 19 ] 2-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structure change only occurred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and thus [Mo 6O 19 ] 2- may be an active dynamic surface structure responsible for the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elective oxidation of prop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选择氧化 活性表面结构 催化剂 三氧化钼 磷酸盐
下载PDF
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的化学不均匀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建军 林西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的化学不均匀性朱建军林西平*(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常州213016)关键词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分形维,化学不均匀性1996-10-28收稿,1997-03-10修回中国石化总公司和回国留学服... 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的化学不均匀性朱建军林西平*(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常州213016)关键词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分形维,化学不均匀性1996-10-28收稿,1997-03-10修回中国石化总公司和回国留学服务中心资助项目本院九五届毕业生于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催化剂 活性表面 分形维 化学不均匀性
下载PDF
激光修饰在制备生物活性表面中的应用
6
作者 崔振铎 杨贤金 +2 位作者 朱胜利 YANG Xian-jin ZHU Sheng-li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24,共4页
回顾了金属基体表面羟基磷灰石 (HA)或合金层的激光重熔 (LSRM )、金属表面激光熔凝 (LSM )以及脉冲激光沉积钙磷层 (PLD)等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利用LSRM、LSM。
关键词 激光修饰 生物相容性 生物活性表面 制备 表面处理
下载PDF
脉冲CO色谱法测定铜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仲堪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4-27,共4页
介绍了用CO作吸附质,在室温下脉冲吸附测定铜催化剂中活性铜表面积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载气中进行CO吸附,所得吸附量略有差异,He载气中测得结果略高于H2载气中测得的结果。结果还表明,本方法重复性好,相对误差在... 介绍了用CO作吸附质,在室温下脉冲吸附测定铜催化剂中活性铜表面积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载气中进行CO吸附,所得吸附量略有差异,He载气中测得结果略高于H2载气中测得的结果。结果还表明,本方法重复性好,相对误差在5%以内,可以作为快速评选催化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活性表面 一氧化碳 脉冲CO色谱法
下载PDF
使用改进活性表面液膜萃取铜的机理研究
8
作者 孙德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9-121,共3页
The liquid surfactant membrane(LSM)systems consist of three phases.Twomiscible phases which feed and strip solute respectively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by a third organic membrane phase that is immiscible with bot... The liquid surfactant membrane(LSM)systems consist of three phases.Twomiscible phases which feed and strip solute respectively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by a third organic membrane phase that is immiscible with both.The technique ofLSM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or its high surface area to volume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表面 液膜萃取
下载PDF
静态化学吸附法测定Pt/Al_2O_3催化剂的金属分散度、活性表面积和颗粒尺寸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艳丽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69-70,共2页
介绍了采用静态化学吸附技术,通过测量定向地吸附在Pt/Al2O3催化剂中Pt表面氢气量,从而建立了测定催化剂上金属分散度、活性表面和颗粒尺寸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测定负载型催化剂上的金属分散度,也可用于催化剂的监制。
关键词 Pt/Al2O3催化剂 金属分散度 活性表面 颗粒尺寸 化学吸附
下载PDF
化学活性表面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永金 张宁 张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3期240-244,共5页
利用近十年来兴起的分形几何学,对固体表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固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及不规则性可以用分形维数给予很好的定量描述,并给出了测定化学活性固体表面分形维数的方法。
关键词 吸附 分形几何学 分形维数 化学活性表面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洗面奶中4种N-月桂酰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3
11
作者 卓文珊 唐建锋 +1 位作者 梁金胜 曹日晖 《色谱》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N-月桂酰氨基酸(NLAAs)表面活性剂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领域日益增多。但由于NLAAs的紫外吸收较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进行含量测定存在一定困难,一般使用示差折光指数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 N-月桂酰氨基酸(NLAAs)表面活性剂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领域日益增多。但由于NLAAs的紫外吸收较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进行含量测定存在一定困难,一般使用示差折光指数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通用型检测器来进行检测。为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优化流动相的组成,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波长,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同时测定月桂酰谷氨酸(LG)、月桂酰甘氨酸(LC)、月桂酰丙氨酸(LA)、月桂酰肌氨酸(LS)4种NLAAs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样品在乙腈-0.10%H_(3)PO_(4)水溶液(60∶40,v/v)中超声提取10 min,滤膜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以乙腈-0.10%H_(3)PO_(4)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在205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种NLAAs在2.0~80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95,检出限(LOD)为0.17~0.49 mg/L,定量限(LOQ)为0.57~1.63 mg/L。在0.60、4.50、15.00、24.00 mg/g 4个加标水平下,NLAAs的加标回收率在94.3%~107.4%范围内。采用该方法对5个洗面奶样品中的NLAAs进行含量测定,发现所有样品都含有一种或多种NLAAs化合物,NLAAs的总含量在64.58~97.01 mg/g范围内。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测试快速,方法精密度、准确性、稳定性良好,适于洗面奶中NLAAs的含量测定,也可为该类型表面活性剂原料纯度、合成产率检测及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N-月桂酰氨基酸 表面活性 洗面奶
下载PDF
炔属二醇表面活性剂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涛 张健 +1 位作者 张达 吴卫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167,共5页
通过在CW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浆液中加入2种不同结构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炔属二醇,制备了2种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并开展了黏度、表面张力、接触角、渗透性和浆材固化物力学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对浆液的黏度、浆材固结体... 通过在CW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浆液中加入2种不同结构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炔属二醇,制备了2种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并开展了黏度、表面张力、接触角、渗透性和浆材固化物力学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对浆液的黏度、浆材固结体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浆材的粘接强度和抗剪强度,降低浆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提高浆液在黏土中渗透性。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 1对浆液的粘接强度、拉伸剪切强度和在黏土中的浸润渗透高度提升更为显著,分别提高了23.6%、37.5%和109.4%。基于以上试验,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提高浆液渗透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 表面张力 接触角 渗透性
下载PDF
耐盐型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高效渗吸体系构筑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海燕 张翔 +3 位作者 问晓勇 吕小明 侯昆朋 吴海荣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143-1147,共5页
针对长庆安塞油田油藏条件,构建了阴离子表活剂APGSHS和双十八烷基阳离子表活剂复配的耐盐型高效渗吸体系。在矿化度为74.11 g·L^(-1)、温度为50℃的条件下,通过界面张力优选出适合该油田的最佳渗吸体系,并研究了该渗吸体系的润湿... 针对长庆安塞油田油藏条件,构建了阴离子表活剂APGSHS和双十八烷基阳离子表活剂复配的耐盐型高效渗吸体系。在矿化度为74.11 g·L^(-1)、温度为50℃的条件下,通过界面张力优选出适合该油田的最佳渗吸体系,并研究了该渗吸体系的润湿性能、乳化性能以及渗吸采油效果。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可将油水界面张力维持在10^(-3)mN·m^(-1)数量级;同时,该体系具有优异的润湿反转能力以及较佳的乳化性能,该复配体系针对0.3~30.0 mD的岩心渗吸采收率可达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表面活性 渗吸作用 界面张力 石油 界面
下载PDF
适合致密油藏的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明 蓝加达 +2 位作者 潘兰 李彦婧 刘昊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密油储层超临界CO_(2)吞吐的开发效果,探索适合致密油藏的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技术,通过原油黏度实验、油气界面张力实验、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原油膨胀系数实验以及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 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密油储层超临界CO_(2)吞吐的开发效果,探索适合致密油藏的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技术,通过原油黏度实验、油气界面张力实验、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原油膨胀系数实验以及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模拟实验,评价了不同类型气溶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其对吞吐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性表面活性剂GRS⁃1的综合性能更加突出,随着气溶性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大,原油黏度、油气界面张力和最小混相压力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原油体积膨胀系数则逐渐增大,并且岩心的吞吐采收率和入口端压力也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混合流体注入量的增加以及闷井时间的延长,岩心吞吐采收率和入口端压力均逐渐增大,并且岩心的渗透率越大,吞吐采收率就越高;超临界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的最佳实验参数为气溶性表面活性剂GRS⁃1的质量分数0.6%、混合流体注入量0.5 PV、闷井时间3 h、吞吐轮次3次。该复合吞吐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对高效开发致密油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超临界CO_(2) 气溶性表面活性 复合吞吐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G10合成表面活性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俊芳 张飘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为提高表面活性素的产量,该研究以具有合成表面活性素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10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酸沉淀和甲醇抽提法相结合提取表面活性素,对其表面活性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枯草芽孢... 为提高表面活性素的产量,该研究以具有合成表面活性素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10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酸沉淀和甲醇抽提法相结合提取表面活性素,对其表面活性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枯草芽孢杆菌G10合成表面活性素的发酵条件及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具有明显的表面活性和抑菌活性,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 cm、1.9 cm、1.4 cm。合成表面活性素最优发酵条件为:转速200 r/min,发酵温度30℃,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最优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2 g/L,L-谷氨酸5.0 g/L,Mg SO_(4)0.5 g/L,KCl 0.5 g/L,KH_(2)PO_(4)1 g/L,Fe SO_(4)·7H_(2)O 0.15 g/L,MnSO_(4)0.65 g/L,CuSO_(4)·5H_(2)O 0.16 g/L。在此优化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G10发酵表面活性素平均产量为9.89 g/L,表面活性素产量较优化前提高了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表面活性 脂肽 生防菌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秋实 吴林源 +3 位作者 张诗委 袁哲 张可佳 赵海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在10 min以内;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2.0 mg·L^(-1)以内,检出限(3s/k)为0.0297 mg·L^(-1);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重复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9.0%;对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0%~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方法改进 阴离子表面活性 测定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的煤矸识别教学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锦旺 王逢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4,共7页
基于“液体介入+红外检测”技术设计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辅助下的煤矸识别实验,从煤矸温变规律、煤矸温差规律、混矸率及识别准确率计算三方面分析了活性剂辅助对煤矸石识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极大增强煤矸温变效应... 基于“液体介入+红外检测”技术设计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辅助下的煤矸识别实验,从煤矸温变规律、煤矸温差规律、混矸率及识别准确率计算三方面分析了活性剂辅助对煤矸石识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极大增强煤矸温变效应,但不同浓度的活性剂扩大煤矸温差的程度不同;与清水对照组相比,0.05%浓度的DTAB溶液具有最佳的煤矸短时温差提升效果,可大幅提高基于红外图像的煤矸识别准确率。该实验设计基于智能放煤领域学科前沿成果,涉及采矿、计算机、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交叉,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采矿 煤矸识别实验 表面活性 红外图像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油湿性致密砂岩渗吸作用与界面协同效应
18
作者 王业飞 张楚晗 +3 位作者 崔佳 丁名臣 王海波 陈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7,共9页
为探索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油湿性致密储层的渗吸排油效果,系统对比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4大类型17种表面活性剂渗吸排油效率,分析不同类型活性剂对致密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差异及其机制,开发致密储层高效排驱的表面活性剂配方... 为探索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油湿性致密储层的渗吸排油效果,系统对比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4大类型17种表面活性剂渗吸排油效率,分析不同类型活性剂对致密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差异及其机制,开发致密储层高效排驱的表面活性剂配方,确立致密储层高效排驱对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和接触角性能的界限。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致密岩心的渗吸排油效率在18.4%~27.2%,显著高于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0~2.4%;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不适宜单独作为油湿性致密储层的渗吸排油剂;润湿性调控能力是表面活性剂产生高效渗吸排油的主要原因,界面张力和接触角存在协同效应;复合渗吸排油剂渗吸排油效率超过38%;表面活性剂对致密储层高效渗吸排油的接触角和界面张力分别为15°~35°、0.1~2 mN·m^(-1),对应的N^(-1)B大于15,毛管力是渗吸排油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表面活性 渗吸 界面张力 润湿反转
下载PDF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烟煤润湿性能影响的分子模拟及实验
19
作者 唐明云 金靖艳 +4 位作者 江丙友 郑春山 周亮 高世强 王乐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86-2996,共11页
喷雾降尘是现阶段矿井使用最广泛的除尘方式之一,水对煤的润湿性能对喷雾降尘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水对煤的润湿性能。为探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烟煤粉尘润湿性能影响,以快渗T、1227、BS-12和APG 4种类... 喷雾降尘是现阶段矿井使用最广泛的除尘方式之一,水对煤的润湿性能对喷雾降尘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水对煤的润湿性能。为探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烟煤粉尘润湿性能影响,以快渗T、1227、BS-12和APG 4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为代表,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和实验室实验相结合对烟煤的润湿性能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利用分子模拟手段构建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界面体系,基于氢键形成数目和径向分布函数理论,对表面活性剂自身的亲水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开展了4种试剂的表面张力实验,研究发现,快渗T形成氢键的数目最多,为398个,且径向分布函数曲线出现峰值最早在1.99×10^(-10)m处,最易与H_(2)O分子吸附,实验结果也表现为快渗T对水的表面张力削弱最强,即表面张力最小,为24.4 mN/m。另一方面,通过静电势计算,结合构建的表面活性剂/水/烟煤三元吸附体系相互作用能分析,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烟煤润湿性影响,并分别开展了烟煤在4种试剂中的沉降实验和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快渗T与烟煤分子结合后该部位与水分子的电势差最大,为6.8535 eV,其与烟煤间相互作用能也最大,为-2705.12 kJ/mol,实验结果也表现为2种烟煤在快渗T中的沉降时间最小,分别为26.3、10.22 s,接触角最小,分别为25.8°、21.7°,由此表明分子模拟结果均与实验结果一致,均验证得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快渗T对烟煤的润湿性能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烟煤 分子模拟 氢键 润湿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流体的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试验研究
20
作者 王治国 刘阳 +3 位作者 魏然 王文娟 唐春丽 景玮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0,共10页
为了研究赫姆霍兹空化喷嘴的射流机理,依据空化射流理论,以低黏度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溶液为介质,基于Schnerr-Sauer空化模型与DPM模型对赫姆霍兹自激振荡空化喷嘴进行流场仿真,对添加颗粒后的VES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近壁面流场特性与... 为了研究赫姆霍兹空化喷嘴的射流机理,依据空化射流理论,以低黏度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溶液为介质,基于Schnerr-Sauer空化模型与DPM模型对赫姆霍兹自激振荡空化喷嘴进行流场仿真,对添加颗粒后的VES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近壁面流场特性与颗粒撞击壁面的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淹没射流试验台开展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试验,探讨了VES溶液空化-冲蚀耦合射流对靶材的冲击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清水,VES射流能够提供更高的冲蚀速率,为清水冲蚀速率的1.37倍,达到3.29×10^(-3)kg/kg;同等条件下,空化喷嘴的冲蚀速率为7.47×10^(-4) kg/kg,略小于流线型喷嘴,但空化喷嘴对靶材的冲蚀凹坑直径为10.5 mm,大于流线型喷嘴的7.5 mm,并且空化喷嘴对靶材的的冲击形貌为V形,相比于流线型喷嘴的W形,更有利于钻井破岩。通过分析空化作用及流体性质对靶材冲蚀特性的差异,阐述了VES溶液空化-冲蚀耦合的射流机理,研究成果为基于VES的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辅助钻井以及提高井下破岩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表面活性 空化 冲蚀 耦合 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