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璐 舒优良 +1 位作者 李垚奇 陈冬柏 《高原地震》 2019年第3期30-33,共4页
针对大地震发生之后,对地震现场开展的应急流动观测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相关规程对地震现场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给出方法和建议,以便提高应急流动观测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整体观测效能,并分析了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在监测效能、... 针对大地震发生之后,对地震现场开展的应急流动观测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相关规程对地震现场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给出方法和建议,以便提高应急流动观测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整体观测效能,并分析了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在监测效能、数据产出、预测预报等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流动观测 应急流动观测系统
下载PDF
空间插值法在热环境流动观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永川 杨轲 +1 位作者 王志浩 卢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741-3748,共8页
以重庆都市区华岩公园3次流动观测(GPS+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的温度为例,选取常用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样条插值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对不同插值方法及其在不同参数时的空间温度插值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和评价,筛选出适合流... 以重庆都市区华岩公园3次流动观测(GPS+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的温度为例,选取常用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样条插值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对不同插值方法及其在不同参数时的空间温度插值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和评价,筛选出适合流动观测的空间插值法。最后,根据普通克里格插值法中的指数模型插值得到的温度场,分析了华岩公园的冷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的指数模型对描绘流动观测(GPS+温湿度自动记录仪)范围内的温度场分布效果最佳,其他模型的插值结果精度波动性大;对测点密度大且分布均匀的温度可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快速插值,但要根据温度的密度来确定1个合适的幂指数;样条函数插值法精度不稳定且不可估计,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流动观测数据的空间插值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交叉验证 流动观测 温度场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的强余震流动观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温瑞智 周正华 +7 位作者 李小军 杨程 王宇欢 刘泉 尹小涛 周民都 崔建文 任叶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5,236,共7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开展了强余震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在观测期间发生了万余次余震,流动观测台网获得了2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介绍了流动观测台布设的技术方法与关...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开展了强余震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在观测期间发生了万余次余震,流动观测台网获得了2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介绍了流动观测台布设的技术方法与关键步骤,初步处理了2008年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的地震动记录,并分析了此次地震动衰减特征.此次流动观测充分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强震动流动观测是十分必要的,其获得的余震地震动记录可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流动观测 强震动
下载PDF
GNSS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评估 被引量:8
4
作者 占伟 刘志广 +2 位作者 苏建锋 夏峰 孟宪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7,共4页
利用GNSS连续观测数据评估了GNSS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并分析了相邻两期观测时间差、每期观测时长、观测周期对水平速度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观测模式,流动观测与连续观测得到的水平速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在3 mm/a以内;相邻两... 利用GNSS连续观测数据评估了GNSS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并分析了相邻两期观测时间差、每期观测时长、观测周期对水平速度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观测模式,流动观测与连续观测得到的水平速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在3 mm/a以内;相邻两期观测时间不一致会影响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的精度,如果绝对值在3 mm/a以内的速度差为可接受值,那么建议相邻两期观测时期差应控制在25天之内;延长每期观测时间和缩短观测周期能提高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流动观测 水平速度场 精度评估 观测时长 观测周期
下载PDF
汶川强余震流动观测与典型余震记录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温瑞智 周正华 +1 位作者 任叶飞 李小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9,共7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大陆的固定强震动台网获得了大批的主震加速度记录,中国地震局同时迅速组织开展了余震强震动流动观测任务。通过结合汶川地震余震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此次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大陆的固定强震动台网获得了大批的主震加速度记录,中国地震局同时迅速组织开展了余震强震动流动观测任务。通过结合汶川地震余震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此次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观测期间发生了超过万余次的余震,并获得了3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选取了4次震级为6.0左右的较强余震中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进行简要谱分析及衰减关系对比,旨在为进一步结合主震记录,研究近场地震动特性、地震动衰减规律等地震工程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最后本文针对此次流动观测部分记录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初步探讨,给出了两种解释原因。汶川地震的流动观测充分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强震动流动观测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余震 流动观测 强震动仪 强震动记录 分析
下载PDF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流动观测和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勇 龙步菊 +1 位作者 刘伟东 李明 《气象科技》 2006年第6期656-661,共6页
采用车载气象观测仪器结合GPS定位、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流动观测方法研究了北京城区内不同城市地表覆盖物对城市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和气象要素分布,发现城市下垫面分布与城市的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城市建筑物密集、水体和植被少... 采用车载气象观测仪器结合GPS定位、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流动观测方法研究了北京城区内不同城市地表覆盖物对城市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和气象要素分布,发现城市下垫面分布与城市的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城市建筑物密集、水体和植被少的区域具有较高的气温和较低的相对湿度,在建筑物稀疏和植被、水体较多的区域则相反。观测结果表明,流动观测方法是对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有益补充,也是城市气候观测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流动观测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无线组网系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晨 滕云田 +2 位作者 王晓美 张炼 范晓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5-949,共5页
针对目前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的测点分散在各地、数量众多的特点,采用基于无线宽带接入的McWiLL系统的组网技术,通过设备与无线接入系统的连接、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前兆流动观测中心管理系统的前兆野外流动观测通信系统将来自这些... 针对目前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的测点分散在各地、数量众多的特点,采用基于无线宽带接入的McWiLL系统的组网技术,通过设备与无线接入系统的连接、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前兆流动观测中心管理系统的前兆野外流动观测通信系统将来自这些采集点的大量数据实时可靠地传送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远程仪器监测、数据传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野外流动观测 无线组网 通信系统 管理平台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强震动流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田秀丰 张璇 +2 位作者 姚凯 张晓芳 蒲举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80,共7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7.1地震。震后在地震现场架设了7台强震动流动观测仪,记录了大量强震动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该次流动观测所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对典型记录进行了初步处理,并对记录特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7.1地震。震后在地震现场架设了7台强震动流动观测仪,记录了大量强震动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该次流动观测所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对典型记录进行了初步处理,并对记录特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7 1地震 流动观测 强震动记录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应急流动观测组网技术在康定6.3级地震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江涛 林丽萍 +2 位作者 赵敏 黄春梅 李荪海 《华南地震》 2019年第3期23-31,共9页
以2014年11月22日四川康定发生6.3级地震后开展应急流动观测为例,描述了在应急流动观测组网中,如何应对震区高原环境,完成4个流动台选址架台、快速组网、运维保障;并通过对流动台址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分析计算,获得的台基达Ⅱ或Ⅲ级环... 以2014年11月22日四川康定发生6.3级地震后开展应急流动观测为例,描述了在应急流动观测组网中,如何应对震区高原环境,完成4个流动台选址架台、快速组网、运维保障;并通过对流动台址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分析计算,获得的台基达Ⅱ或Ⅲ级环境地动噪声水平,余震微小震检测能力与定位精度得到极大改善。流动台网运行期间,提高了震区监测台站覆盖面,记录到了大量余震微小震,加密台站对震区定位精度提升了量级,震源深度、震级更加准确。结果表明:一旦大震发生后,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流动观测是必要的,而完成好一次大震后快速有效的应急流动监测,必须综合考虑震区地域环境、人员配备、预案选择、通信条件、设备可靠诸多因素与运维保障,采用固定与流动台联合组网方式,应急流动发挥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流动观测 组网技术 康定地震 固定与流动
下载PDF
一种环管循环流动观测装置 被引量:4
10
作者 艾慕阳 王晓梅 孙盛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2-34,共3页
介绍了一种流体管道流动观测装置,该装置利用场作用力以非接触方式驱动流体在环形管内循环流动,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流体始终离不开测试管道,所以不改变流体的管道流动历史,实现了在有限长度的试验管道内任意长时间、长距离地模拟及观测实... 介绍了一种流体管道流动观测装置,该装置利用场作用力以非接触方式驱动流体在环形管内循环流动,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流体始终离不开测试管道,所以不改变流体的管道流动历史,实现了在有限长度的试验管道内任意长时间、长距离地模拟及观测实际输油管道的流动,从而满足有记忆流体管流实验的需要,尤其是对于象含蜡原油这样的非牛顿流体的管道流动实验,本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试验测量手段。装置测粘范围为40~6000 mPa·s,试验样品用量约550mL,温度控制精确度高,具有无级变速功能,观测过程中基本无轻组分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非牛顿流体 流动观测装置 管道运输
下载PDF
地球物理场流动观测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克昌 纪寿文 +1 位作者 郑智江 刘文龙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4,共7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物理场流动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流动地磁观测基础信息管理、数据入库、数据目录总览、数据浏览及备份、备份数据入库、数据库检查等。通过本系统的数据备份和备份数据入库功能...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物理场流动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流动地磁观测基础信息管理、数据入库、数据目录总览、数据浏览及备份、备份数据入库、数据库检查等。通过本系统的数据备份和备份数据入库功能,可按观测任务期次进行数据备份,并较好地解决了单位间的数据交换问题。数据目录让用户和管理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库里的数据内容。数据库检查则可以定期对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查,以清除数据垃圾,保持数据库的健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流动观测 信息系统
下载PDF
强震动记录编目——以汶川余震流动观测记录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任叶飞 温瑞智 周宝峰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4期406-415,共10页
相比技术较成熟的测震编目工作,我国强震动记录编目工作技术亟待完善,缺乏规范化的编目流程及方便实用的编目软件,处理数据经验不足。本文以汶川余震流动观测中获取的强震动记录编目为例,阐述了合理的强震动记录编目方法,通过对万余条... 相比技术较成熟的测震编目工作,我国强震动记录编目工作技术亟待完善,缺乏规范化的编目流程及方便实用的编目软件,处理数据经验不足。本文以汶川余震流动观测中获取的强震动记录编目为例,阐述了合理的强震动记录编目方法,通过对万余条强震动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强震动记录编目的效率及可靠性。同时本文对强震动记录编目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可为今后强震动记录编目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余震 流动观测 强震动记录 编目 标准化
下载PDF
云南强震动流动观测发展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世成 林国良 崔建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9-637,共9页
简要介绍了云南强震动流动观测的发展历程和省内6次典型震例的强震动流动观测及特点,并总结和探讨了强震动流动观测时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基于强震动观测应用及研究现状,建议加强并拓展强震动流动观测工作,适时建立强震动流动观测系列... 简要介绍了云南强震动流动观测的发展历程和省内6次典型震例的强震动流动观测及特点,并总结和探讨了强震动流动观测时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基于强震动观测应用及研究现状,建议加强并拓展强震动流动观测工作,适时建立强震动流动观测系列的规程、规范,不仅要把流动观测作为弥补固定台网不足以增强捕获近场强震动记录能力的辅助手段,更要把强震动流动观测作为解决地震基础研究与地震工程应用难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 流动观测 观测台阵 拓展应用
下载PDF
基于周期项参数模型的GPS流动观测改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乐 殷海涛 +1 位作者 闻燕豪 贾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2-1016,共5页
利用GPS流动观测站200 km范围内站点的连续观测时间序列提高GPS流动观测的定位精度,探讨GPS流动观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流动观测站点速度测量值与连续观测结果差值标准差在改正后平均减小37.97%;2)TAIN、CASH两个站点的同址观测... 利用GPS流动观测站200 km范围内站点的连续观测时间序列提高GPS流动观测的定位精度,探讨GPS流动观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流动观测站点速度测量值与连续观测结果差值标准差在改正后平均减小37.97%;2)TAIN、CASH两个站点的同址观测实测值改正后偏离值平均减小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速度场 GPS流动观测 连续观测 改正方法
下载PDF
用流动观测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军 王志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388,共5页
为了解决用流动观测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过程中的同时性修订问题,克服流动观测方法获取数据非同时性的不足,在分析城市热岛强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同时性修订,提出1个计算流动观测时段内任一时刻热岛强度的数学模型。结合重庆市热... 为了解决用流动观测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过程中的同时性修订问题,克服流动观测方法获取数据非同时性的不足,在分析城市热岛强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同时性修订,提出1个计算流动观测时段内任一时刻热岛强度的数学模型。结合重庆市热岛效应的流动观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解释,并将该模型计算得到的不同时刻热岛强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解决用流动观测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过程中的同时性修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观测 城市热岛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应对巨大地震的应急流动观测系统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旭东 杨建思 +1 位作者 徐志强 郑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年第5期59-65,共7页
通过"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目前。我国的地震观测系统和地震观测信号传输几乎完全依赖于公共通讯网络。但是,大地震常常严重破坏公共通讯系统,应对巨大地震的流动观测系统就提到迫切的日程。2007年,通过采用无线宽... 通过"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目前。我国的地震观测系统和地震观测信号传输几乎完全依赖于公共通讯网络。但是,大地震常常严重破坏公共通讯系统,应对巨大地震的流动观测系统就提到迫切的日程。2007年,通过采用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结合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技术,初步建成了应对巨大地震的应急流动观测系统,并在汶川地震现场观测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 流动观测 巨大地震
下载PDF
跨断层流动观测速报系统设计
17
作者 李瑞莎 贾鹏 张希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144-145,共2页
跨断层流动观测作为大地形变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以往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显示出较好的中短期—短期预测效能,由于野外流动采集数据的工作方式和传统的人工整理数据撰写报告的工作现状,目前跨断层数据速报工作不能较好地满足地震趋... 跨断层流动观测作为大地形变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以往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显示出较好的中短期—短期预测效能,由于野外流动采集数据的工作方式和传统的人工整理数据撰写报告的工作现状,目前跨断层数据速报工作不能较好地满足地震趋势判定的及时性需求。本文针对跨断层观测资料报送工作中的迫切需求,设计一套跨断层流动观测速报系统,实现数据快速入库、自动成图、基础报告自动产出等功能,以便提高跨断层数据分析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报系统 流动观测 跨断层 设计 地震趋势判定 预测预报工作 数据分析处理 形变监测
下载PDF
上海地震流动观测台综合伺服系统的研发
18
作者 裴晓 林航毅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10期467-471,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套针对流动台观测的智能伺服系统,能够为地震流动观测台提供能源、传输和监控服务,确保流动观测在野外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流动观测 综合 伺服
下载PDF
跟踪短临预报,强化流动观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伟 章文波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0年第3期7-11,共5页
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固定强震观测台网尚十分薄弱的这一客观现实下,提出了中国地震局系统建立“短临预报-强震流动观测机制“的设想,将强震观测同地震预报科研成果紧密相结合,大力加强强震流动观测,并就强震观测的原则、执行方式、... 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固定强震观测台网尚十分薄弱的这一客观现实下,提出了中国地震局系统建立“短临预报-强震流动观测机制“的设想,将强震观测同地震预报科研成果紧密相结合,大力加强强震流动观测,并就强震观测的原则、执行方式、组织管理模式和装备建设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观测 短临预报 流动观测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式地震流动观测网关设计
20
作者 张兵 邢丽莉 +4 位作者 朱小毅 薛兵 苏鹏 李珍 孙晓叶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0-895,共6页
针对地震野外流动观测网络系统的无公用网络、流动性强、范围广、密度大、环境复杂的观测模式特点,又为了解决地震野外监测的低成本、高效传输、快速部署的台阵组网难题,以LoRa为主要通讯网络,结合Wifi和ZigBee无线网络技术,设计实现一... 针对地震野外流动观测网络系统的无公用网络、流动性强、范围广、密度大、环境复杂的观测模式特点,又为了解决地震野外监测的低成本、高效传输、快速部署的台阵组网难题,以LoRa为主要通讯网络,结合Wifi和ZigBee无线网络技术,设计实现一种便携式、低功耗、快速组网的无线复合通讯网关。实验测试表明,该网关在LoRa组网下可以实现2 km范围内最高21 kbps空中传输速率的网络通讯状态,适用于地震野外监测高效传输、快速部署的台阵组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关 LoRa WIFI ZIGBEE 流动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