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复合驱流度控制作用效果及其合理流度比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牛丽伟 卢祥国 +2 位作者 杨怀军 张杰 李建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针对大港油田港西三区油藏,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作用对驱替效果的影响,考察二元复合驱合理流度(黏度)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油藏原油黏度、储层平均渗透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增大,流度控制作用对二元复合驱... 针对大港油田港西三区油藏,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作用对驱替效果的影响,考察二元复合驱合理流度(黏度)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油藏原油黏度、储层平均渗透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增大,流度控制作用对二元复合驱采收率的贡献率增加;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度控制作用效果较差,它在储层内仍沿原水流通道流动,仅靠降低通道内剩余油含油饱和度提高采收率,增油效果较差;流度控制作用对二元复合驱采收率的贡献率超过65%,大港油田港西三区合理黏度比为0.81 ~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流度控制 洗油效率 采收率 黏度比 流度比 物理模拟
下载PDF
考虑拟流度比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林松 刘东 +1 位作者 高海红 周凤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Van Lookeren研究了拟流度比为0时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提出形状因子取得最大值时的注汽参数为最优参数。而在实际油藏中,由于地层中原油黏度较大,或注汽速率较小,拟流度比往往较大,此时利用最大形状因子优化注汽参数受到限制。针对该... Van Lookeren研究了拟流度比为0时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提出形状因子取得最大值时的注汽参数为最优参数。而在实际油藏中,由于地层中原油黏度较大,或注汽速率较小,拟流度比往往较大,此时利用最大形状因子优化注汽参数受到限制。针对该情形,应用数学方法研究了拟流度比不为0时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绘制了形状因子、拟流度比、注汽速率与前缘形状关系图版,发现增大注汽速率,可增大形状因子,从而减小拟流度比,减轻蒸汽超覆程度,提高前缘驱的波及效率。由于注汽速率受注汽压力限制,研究了注汽速率与注汽压力的协调关系,利用该关系和研究的前缘模型,对前人的注汽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前缘 流度比 形状因子 注汽速率 参数优化
下载PDF
流度比对化学驱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廖广志 王克亮 闫文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16,共3页
通过大量非均质和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 ,给出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替原油时的合理流度比。对于非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流度比应控制在 0 50~ 0 2 5。此时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介于 2 0 6%~ 2 4 0 %之间 ;聚合物驱采... 通过大量非均质和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 ,给出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替原油时的合理流度比。对于非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流度比应控制在 0 50~ 0 2 5。此时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介于 2 0 6%~ 2 4 0 %之间 ;聚合物驱采收率介于 13 3%~ 16 8%之间。对于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流度比应控制在 0 50~ 0 33。此时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介于 17 0 %~ 19 1%之间 ;聚合物驱采收率介于 11 8%~ 13 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度比 粘度比 聚合物 三元复合体系 驱油效果 化学驱油
下载PDF
Hele-Shaw Cell模型中粘性指进现象的研究Ⅱ.流度比和表面粗糙度对粘性指进的影响
4
作者 谢刚 陈九江 +1 位作者 赵劲毅 陈九顺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70-72,共3页
前文[1]曾指出,影响粘性指进现象的因素除了与时间有关之外,还与其它参数有关。仍以排出率(Se)为目标函数,研究了油溶液和水溶液两种流体的流度比(M)、模型的玻璃表面粗糙度(ε)对粘性指进的影响。得出结论:在该条件下,M≤1... 前文[1]曾指出,影响粘性指进现象的因素除了与时间有关之外,还与其它参数有关。仍以排出率(Se)为目标函数,研究了油溶液和水溶液两种流体的流度比(M)、模型的玻璃表面粗糙度(ε)对粘性指进的影响。得出结论:在该条件下,M≤1时指进现象不明显,Se大;M>1时指进现象明显,Se小。ε增大后接触角(θ)增大,润湿作用增强,因此M减少可使Se增大。这些现象对研究聚合物驱油机理,提高驱油效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指进 流度比 表面粗糙度 Hele-ShawCell模型
下载PDF
高流度比水驱动态预测:挑战和新认识 被引量:5
5
作者 金佩强(摘译) 《中外科技情报》 2006年第19期18-32,共15页
本文介绍了提高对高流动比水驱(HMRWF)的了解和改善其动态预测的综合研究结果。有关重油注水油田项目的已发表数据是有限的。报道了几个成功HMRWF项目,这些项目显示大幅度提高了高含水时的采收率。但是,对于相似油藏来说,报道的水... 本文介绍了提高对高流动比水驱(HMRWF)的了解和改善其动态预测的综合研究结果。有关重油注水油田项目的已发表数据是有限的。报道了几个成功HMRWF项目,这些项目显示大幅度提高了高含水时的采收率。但是,对于相似油藏来说,报道的水驱采收率范围大,为OOIP的(1~2)%~20%。原油粘度较高导致采收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采收率 动态预测 流度比 注水油田 原油粘度 高流动 表数据 项目
下载PDF
基于油藏化学驱能耗分配原理的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研究Ⅰ: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渗流阻力调控机理及应用
6
作者 冯茹森 李爱辉 +3 位作者 章洋阳 豆亚娟 舒政 许成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7,共15页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并且前缘后驱替相渗流阻力应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固/液界面吸附作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了在渗流过程中具备动态改变体系组成和微观溶液结构,从而改变其渗流阻力特征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相较于HP-1(1500 mg/L),表观黏度相近、组成不同的二元体系HP-1(1500 mg/L)/SDSB(150 mg/L)和HP-1(1500 mg/L)/SDSB(200 mg/L),在段塞注入及其后续水驱过程中可以在多孔介质的中、后部构建数值更高、空间分布更优的动态渗流阻力,说明二元体系具备运移增黏特征和延迟突破特征,其前缘的流度控制能力更强,并且渗流阻力在储层的空间分布更合理,从而延长了段塞整体突破时间,有利于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相对稠油、强非均质性和水驱含水率为80%的渤海某油田油藏条件下,采用基本相同剂量、相近成本的化学剂工业产品进行的驱油实验表明:二元体系后续水驱突破之前驱油剂段塞渗流阻力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元体系(AP-P4(1400 mg/L)/ZX-27(300 mg/L),黏度为6.4 mPa·s)比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1750 mg/L,黏度为62.9 mPa·s)多提高10%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配 聚/表二元复合驱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 流度控制 界面吸附 协同效应
下载PDF
海上低流度储层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新方法
7
作者 姜洪丰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5期51-55,共5页
目前业内主要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岩心实验法获取启动压力梯度,但在勘探阶段岩心资料较少,且缺少利用现有测试资料确定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基于地层测试资料,利用渗流力学理论和试井分析方法刻画了低渗储层中流体流动过程,建立了一种基于... 目前业内主要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岩心实验法获取启动压力梯度,但在勘探阶段岩心资料较少,且缺少利用现有测试资料确定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基于地层测试资料,利用渗流力学理论和试井分析方法刻画了低渗储层中流体流动过程,建立了一种基于测试资料的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新方法,并针对性完善了现场测试工艺制度,形成了一套低流度储层测试及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南海西部WSX-1井中进行了实践,顺利完成了地层测试及储层评价,计算得到了储层启动压力梯度1.55 MPa/100 m,说明了该技术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对海上低流度储层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油田 流度储层 探井 地层测试 启动压力梯度 测试工艺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利用相渗实验和测压流度评价地层绝对渗透率
8
作者 郑炀 时新磊 +1 位作者 岳宝林 张彬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4期563-573,共11页
储层渗透率是制定油田开发方案的关键参数,但海上取心价格昂贵,部分油田由于缺少岩心资料导致渗透率难以准确评价。本文基于岩心实验、核磁共振测井和测压等资料,提出一种评价地层渗透率的方法,其过程如下:①通过分析岩心相渗资料发现,... 储层渗透率是制定油田开发方案的关键参数,但海上取心价格昂贵,部分油田由于缺少岩心资料导致渗透率难以准确评价。本文基于岩心实验、核磁共振测井和测压等资料,提出一种评价地层渗透率的方法,其过程如下:①通过分析岩心相渗资料发现,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利用研究区39块相渗实验资料建立了基于束缚水饱和度的油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②根据研究区27块岩心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将岩石类型分为3类,并分别确定3种岩石类型的T2截止值。针对不同类型的储层,采用变T2截止值方法获取地层的束缚水饱和度,进而计算得到地层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③根据测压流度的测量原理,结合相渗曲线和地层流体的黏度,将测压流度转换为地层的油相渗透率,结合计算得到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将其转化为地层的绝对渗透率,并通过刻度Coates公式,建立了地层绝对渗透率的评价模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①计算的地层绝对渗透率与岩心渗透率的误差小。②基于地层绝对渗透率的计算结果对14口井的产能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钻后实际产量吻合度高。两者说明该方法计算的渗透率精度高,对于类似油田的渗透率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相渗曲线 油相相对渗透率 束缚水饱和度 测压流度 T2截止值
下载PDF
低流度稠油油藏启动机制及主控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戈 邢振华 +2 位作者 张伟 丁步杰 吴飞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借助低流度稠油启动过程中沿驱动方向的压力跟踪测试,分析了启动的物理过程,评价各种测试方法的适应性,研究了温度、流度、驱动速度等对启动压力的影响规律,并回归检验了低流度稠油启动压力的算法模型。结果表明:稠油的启动是一个“压... 借助低流度稠油启动过程中沿驱动方向的压力跟踪测试,分析了启动的物理过程,评价各种测试方法的适应性,研究了温度、流度、驱动速度等对启动压力的影响规律,并回归检验了低流度稠油启动压力的算法模型。结果表明:稠油的启动是一个“压力传递—稠油部分流动—逐步扩大流动范围—整体稳态流动”的过程;对于低流度稠油油藏,传统启动压力测试方法会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值放大情况,通过测试岩心内部压差变化,可以规避端部效应对其影响,使得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更加精准;整体上启动压力梯度会随着驱动排量增大、流度减小、温度降低而呈现增大趋势,各因素影响敏感性上三者依次变弱;大流度、高温度下,启动压力梯度与驱动排量呈线性增大规律,在小流度、低温度下,启动压力梯度随着排量的增加存在明显拐点,其后启动压力梯度快速增大。低流度稠油开发过程中不宜采用大排量高压式注入方式,应当温和渐进式的驱替方式进行高效合理的开发。所回归的启动压力计算模型可综合考虑流度和排量的影响,可为低流度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启动机制 主控因素 计算模型 非达西渗流 流度稠油
下载PDF
基于White层状模型的流度响应特征分析与反演方法
10
作者 魏乐乐 甘利灯 +5 位作者 丁骞 杨志芳 王大兴 张昕 杨昊 周晓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11-2620,共10页
流度是指某相流体有效渗透率与流体黏度的比值,反映了储层岩石骨架中孔隙结构的渗透性和孔隙流体的黏度的共同作用.目前,有关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度属性的计算等方面,然而基于岩石物理模型来探讨流度对地震波频散衰减特征的影响以及... 流度是指某相流体有效渗透率与流体黏度的比值,反映了储层岩石骨架中孔隙结构的渗透性和孔隙流体的黏度的共同作用.目前,有关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度属性的计算等方面,然而基于岩石物理模型来探讨流度对地震波频散衰减特征的影响以及流度的反演方法研究较少.注意到,在White层状斑块饱和模型中,频散衰减方程建立了流度与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模型,首先针对两种砂岩储层及两种含气饱和度,应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度对地震波频散衰减特征的影响.其次,提出了利用粒子群算法和速度频散数据进行流度反演的方法.最后,苏里格岩心实测速度频散数据的反演应用验证了反演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流度的变化对纵波的频散衰减影响显著.一般来说,在疏松高孔、含气饱和度较低的砂岩储层中,流度对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应用于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验证了反演方法可靠稳定、收敛性好,精度较高.上述研究为流度的岩石物理反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斑块饱和模型 流度 频散 参数反演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及流度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斌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87-89,共3页
我国稠油储量40亿t,是我国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目前常用的蒸汽吞吐开采采收率不到20%,为实现能源安全,亟需实现技术变革,而化学冷采驱油是实现技术变革的途径之一。因此,在介绍稠油的基本性质及其开采方法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冷采用聚合... 我国稠油储量40亿t,是我国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目前常用的蒸汽吞吐开采采收率不到20%,为实现能源安全,亟需实现技术变革,而化学冷采驱油是实现技术变革的途径之一。因此,在介绍稠油的基本性质及其开采方法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冷采用聚合物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现状和两亲聚合物驱流度调控机理研究进展,指出了稠油冷采聚合物驱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冷采 聚合物驱 流度调控
下载PDF
聚合物驱流度设计定量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姜瑞忠 刘显太 +3 位作者 赵伟 刘海成 彭元怀 李林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1,共3页
流度控制是聚合物驱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流度控制不利会导致聚合物段塞的窜流和指进,聚合物利用率降低,开发效果变差。从流度设计的基本思想出发,利用聚合物的描述方法,建立了聚合物驱流度设计模型,形成了聚合物驱流度设计的定量... 流度控制是聚合物驱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流度控制不利会导致聚合物段塞的窜流和指进,聚合物利用率降低,开发效果变差。从流度设计的基本思想出发,利用聚合物的描述方法,建立了聚合物驱流度设计模型,形成了聚合物驱流度设计的定量化方法。研究了含水饱和度、相对渗透率曲线、剪切速率和含盐量对聚合物驱流度控制所需最小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饱和度越大、相对渗透率曲线高度越高、剪切速率越大、含盐量越高,最小聚合物质量浓度越大。该模型可在聚合物驱室内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科学快捷地设计出聚合物段塞的流度,为聚合物驱的成功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流度比 流度设计 聚合物质量浓度 定量化方法
下载PDF
复合驱流度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明 赵伟 +1 位作者 刘海成 周配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134,212,共4页
应用低界面张力下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处理方法,推导了低界面张力下水相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以流度设计的基本思想为基础,结合聚合物的描述方法,建立了复合驱流度设计模型。以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单元为例,研究了控制二元复合驱流度... 应用低界面张力下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处理方法,推导了低界面张力下水相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以流度设计的基本思想为基础,结合聚合物的描述方法,建立了复合驱流度设计模型。以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单元为例,研究了控制二元复合驱流度的最小聚合物浓度,并制作了相应的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饱和度越大,界面张力越低,控制复合驱流度的最小聚合物浓度越大;复合驱段塞的流度要根据储层的水洗程度和主体段塞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程度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 流度比 流度设计 低界面张力 聚合物浓度
下载PDF
基于MDT压降流度的低渗气藏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研究
14
作者 宋帅钰 王梦琳 +1 位作者 李慧敏 李剑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8期63-67,共5页
海上低渗气藏受到钻杆地层测试(DST)费用高、难度大以及测井渗透率精度不够的影响,故针对基于电缆地层测试(MDT)压降流度计算低渗气藏有效渗透率的方法展开研究。实际储层中多为气水两相渗流,因此在分析低渗气藏钻井滤液侵入机理和不同... 海上低渗气藏受到钻杆地层测试(DST)费用高、难度大以及测井渗透率精度不够的影响,故针对基于电缆地层测试(MDT)压降流度计算低渗气藏有效渗透率的方法展开研究。实际储层中多为气水两相渗流,因此在分析低渗气藏钻井滤液侵入机理和不同渗透率差异性研究的基础上,分为单相纯气储层与气水两相储层,提出基于MDT压降流度结合岩心相渗实验驱替规律计算地层有效渗透率的方法。将该方法获取的有效渗透率与测井渗透率和DST测试渗透率分别建立转换关系式,即可将测井渗透率对标到DST渗透率,用于产能预测。通过实例对比分析,相对于DST测试渗透率,该方法得到的有效渗透率误差,单相纯气储层为3.1%、3.7%,气水两相储层为9.1%,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低渗气藏有效渗透率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建立X区域渗透率关系图,相关系数较高,验证了可将该方法获得的地层有效渗透率作为渗透率转换值,从而降低了低渗储层有效渗透率获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渗透率 MDT测试 压降流度 岩心相渗 渗透率转换 低渗气藏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流度控制能力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仲斌 贾天泽 +2 位作者 施雷庭 褚艳杰 舒政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104,共5页
通过研究具有缔合能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和无缔合能力的线性高分子流度控制能力,认识到: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高钙、镁矿化度水质条件下,低分子量高缔合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能力比高分子量无缔合能力的聚合物强;在经过机械... 通过研究具有缔合能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和无缔合能力的线性高分子流度控制能力,认识到: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高钙、镁矿化度水质条件下,低分子量高缔合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能力比高分子量无缔合能力的聚合物强;在经过机械剪切和多孔介质剪切后,低分子量高缔合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建立的阻力系数与线性高分子相当,但低分子量高缔合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建立的残余阻力系数较高,能够较好地实现提高高渗透油藏水驱波及体积的目的。低分子量高缔合力的聚合物溶液在高钙、镁矿化度水质条件下,较强缔合作用形成的溶液结构适合渤海油田大排量、高渗透多孔介质条件下的流度控制。为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高渗透多孔介质 缔合作用 流度控制
下载PDF
低流度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闫栋栋 杨满平 +2 位作者 王刚 许胜洋 李付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2,59,共5页
针对对低流度油藏,对我国东部某油田低流度油藏岩心进行"气泡法"启动压力测试与单相渗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流度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高,并且满足相关性非常高的乘幂变化关系.通过对岩心单相渗流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 针对对低流度油藏,对我国东部某油田低流度油藏岩心进行"气泡法"启动压力测试与单相渗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流度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高,并且满足相关性非常高的乘幂变化关系.通过对岩心单相渗流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其流体非线性渗流段启动压力梯度的计算式.对其特征曲线进行渗流特征理论分析,得到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拟启动压力梯度的理论值及启动压力梯度与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函数.由非线性渗流区长度的数学表达式可知,流度越低,其非线性渗流区越宽.该成果为低流度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提供了相关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度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气泡法 单相渗流 非线性渗流区
下载PDF
低流度油藏分类及开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杨满平 任宝生 贾玉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8-50,共3页
低流度油藏指流度低于30×10-3μm2/mPa.s的油藏。根据流度大小以及油藏在开发生产中表现出的特征,可将低流度油藏分为一般低流度油藏、特低流度油藏和超低流度油藏。对大港低流度油藏的研究表明,由于低流度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地层... 低流度油藏指流度低于30×10-3μm2/mPa.s的油藏。根据流度大小以及油藏在开发生产中表现出的特征,可将低流度油藏分为一般低流度油藏、特低流度油藏和超低流度油藏。对大港低流度油藏的研究表明,由于低流度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地层认识不清,因而开发特征复杂,表现为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和采收率低;注水效果差,油藏井距不适应;油井见水后含水迅速上升,产量则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度油藏 分类 开发特征研究 稠油 低渗透油藏 大港油田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低流度油藏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文涛 王洪辉 +2 位作者 王学立 路永萍 王庆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7-522,共6页
针对大港南部油田具体地质和开发生产特征,提出以水治水、提速开采、以水促油、高效注水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措施,在前人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所处开发阶段,结合油藏微观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Logistic旋... 针对大港南部油田具体地质和开发生产特征,提出以水治水、提速开采、以水促油、高效注水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措施,在前人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所处开发阶段,结合油藏微观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Logistic旋回数学模型、开发动态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确定最大采液量、合理注采比、合理采油速度等开发参数,最终使得大港南部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并对多层段低流度油藏减缓层间及平面矛盾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国内同类型的低流度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开拓了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度油藏 Logistic旋回 注采比 合理采油速度 提速开采 高效注水 稳油控水
下载PDF
聚能等流度高效驱油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韩修廷 刘春天 +2 位作者 万新德 盖德林 康万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8-422,共5页
对于非均质多油层油藏,现有开采理论和技术难以大幅度挖掘难采及滞留的剩余油,提出了同步聚能等流度调控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驱油机理。通过等流度设计,实现了非均质层内的分流、聚能、聚流过程,达到大幅度驱油节能、节约注... 对于非均质多油层油藏,现有开采理论和技术难以大幅度挖掘难采及滞留的剩余油,提出了同步聚能等流度调控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驱油机理。通过等流度设计,实现了非均质层内的分流、聚能、聚流过程,达到大幅度驱油节能、节约注入水、减少注剂、降低投资、高效挖掘难采剩余油及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开采效益的目的。数值模拟研究和对岩心渗透率为0.1-3.0μm^2的非均质油层室内实验表明,水驱后聚能等流度驱油均获得较好效果,大幅度减少了注剂量、提高了驱油效率和采收率(60%-80%)。现场试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聚能等流度 提高采收率 驱油机理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国外CO_2驱流度控制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二辉 胡永乐 +2 位作者 李保柱 王军磊 汪泽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3-619,共7页
CO_2驱油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矿场成功应用已有60多年。理论上微观驱油效率接近100%,但相对原油,CO_2的低黏度低密度与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的黏性指进和重力分离两大典型问题大大降低了气体波及系数。本文综述了国外各种流度控... CO_2驱油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矿场成功应用已有60多年。理论上微观驱油效率接近100%,但相对原油,CO_2的低黏度低密度与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的黏性指进和重力分离两大典型问题大大降低了气体波及系数。本文综述了国外各种流度控制方法,包括气水交替、聚合物直接稠化CO_2、CO_2泡沫驱、气-化学剂联合方法及气体辅助重力泄油,简要介绍了CO_2驱扩大波及体积的其他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机理及优缺点,力图为我国CO_2驱油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这一难题积累先进做法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流度控制 波及体积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