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皮部理论”运用头部浅刺治疗慢性失眠临床观察
1
作者 宋江瑜 滕汝枫 +4 位作者 师亚星 刘枫明 马羊优 杨淼 吴希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51-455,460,共6页
目的:基于“皮部理论”观察头部浅刺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1例。浅刺组选取施术部位为头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皮部区域(前至神庭穴水平,后至百会穴水平,左右以正... 目的:基于“皮部理论”观察头部浅刺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1例。浅刺组选取施术部位为头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皮部区域(前至神庭穴水平,后至百会穴水平,左右以正中线旁开3 cm为界),针刺间隔为10~15 mm,针刺深度约2~5 mm。对照组取双侧照海、申脉、神门、三阴交、安眠及四神聪共14穴行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ISI、ESS、SDS与S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浅刺组ESS、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皮部理论”运用头部浅刺治疗慢性失眠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及焦虑、抑郁状态,且在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和日间嗜睡方面较常规针刺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部理论 头部浅刺 慢性失眠 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
下载PDF
毫钩针浅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
作者 祝国军 冯彩凤 陈章茂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观察毫钩针浅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毫钩针浅刺治疗组及传统针灸治疗组各30例。传统针灸治疗组实施传统针灸治疗,毫钩针浅刺治疗组实施毫钩针浅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毫钩针浅刺治疗组略... 目的:观察毫钩针浅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毫钩针浅刺治疗组及传统针灸治疗组各30例。传统针灸治疗组实施传统针灸治疗,毫钩针浅刺治疗组实施毫钩针浅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毫钩针浅刺治疗组略高于传统针灸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ODI指数、VAS评分均改善,且毫钩针浅刺治疗组改善优于传统针灸治疗组(P<0.05)。结论:毫钩针浅刺治疗LDH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毫钩针浅刺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试论浅刺法发展史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占魁 周丹 +5 位作者 小仓浩敬 朱祥添 谭玙 周昂 史丽萍 郭义 《江苏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72-74,共3页
浅刺法历史悠久,经历了奠基于《内经》、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元明、新生于当代的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加强浅刺法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加强皮内针疗法的现代研究、加强浅刺法适应证的研究、规范浅刺法的临床运用等,都是这一领域迫切需要... 浅刺法历史悠久,经历了奠基于《内经》、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元明、新生于当代的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加强浅刺法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加强皮内针疗法的现代研究、加强浅刺法适应证的研究、规范浅刺法的临床运用等,都是这一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刺 历史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患者健侧外关穴浅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肖慧玲 陈俊琦 +3 位作者 曲姗姗 郑禹 卢阳佳 黄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2044-2046,共3页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技术,研究浅刺缺血性中风患者健侧外关穴和非穴的脑区激活情况。方法:12例右脑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观察健侧外关穴浅刺和健侧非穴浅刺的fMRI脑功能成像特点,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技术,研究浅刺缺血性中风患者健侧外关穴和非穴的脑区激活情况。方法:12例右脑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观察健侧外关穴浅刺和健侧非穴浅刺的fMRI脑功能成像特点,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健侧外关穴浅刺无激活点,在BA7、BA10有负激活点,健侧非穴浅刺在BA8、左侧小脑后叶山坡有激活点,在BA10有负激活点。与浅刺非穴比较,浅刺健侧外关穴无激活、负激活点。结论:健侧浅刺对脑区血流状态有着肯定的影响,但浅刺外关穴与非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刺 外关穴 FMRI 脑功能成像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蔡燕 桂树虹 +1 位作者 陈桂珠 竺嘉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2779-2782,共4页
目的:探讨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补阳还五汤治... 目的:探讨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进行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生命质量和肢体功能评价。结果: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7例,无变化11例;观察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65例,进步20例,无变化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8.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2组患者QLI和L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QLI和LSIA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QLI和LSIA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在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MBI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在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采用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并且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刺 补阳还五汤 中风偏瘫 肢体功能恢复 生命质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内关穴深浅刺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勇 张承舜 +2 位作者 金硕果 卢圣锋 尹海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0-78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深刺、浅刺内关穴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受试者9例,分别记录左侧内关穴浅刺(深度约0.5cm)、深刺(深度约2.0cm)时体感诱发电位N9、N13和N20的潜伏期、波间期。结果:浅刺潜伏期N9、N13、N20与深刺潜伏期N9... 目的:对比分析深刺、浅刺内关穴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受试者9例,分别记录左侧内关穴浅刺(深度约0.5cm)、深刺(深度约2.0cm)时体感诱发电位N9、N13和N20的潜伏期、波间期。结果:浅刺潜伏期N9、N13、N20与深刺潜伏期N9、N13、N20比较,P>0.05;浅刺波间期N9-N13、N13-N20与深刺波间期N9-N13、N13-N20比较,P>0.05。结论:深浅刺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可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刺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浅刺调督综合疗法对脑梗塞大鼠海马基因BDNF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范郁山 王琼 +1 位作者 谭小华 黄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4-936,共3页
目的:研究浅刺调督综合疗法对脑梗塞大鼠海马基因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浅刺针法加中药组(Ⅰ组)、常规针刺加中药组(Ⅱ组)、模型组(Ⅲ组)、正常组(Ⅳ组)。前3组采用血栓栓塞法建立脑梗塞大鼠模型。经2、7、14天3... 目的:研究浅刺调督综合疗法对脑梗塞大鼠海马基因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浅刺针法加中药组(Ⅰ组)、常规针刺加中药组(Ⅱ组)、模型组(Ⅲ组)、正常组(Ⅳ组)。前3组采用血栓栓塞法建立脑梗塞大鼠模型。经2、7、14天3个时间点采取相应处理后,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BDNF表达变化。结果:3个时间点模型组的BDNF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1);3个时间点浅刺针法加中药组与常规针刺加中药组BDN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14天的时间点上浅刺针法加中药组BDNF表达高于常规针刺加中药组(P<0.05)。结论:浅刺调督综合疗法能使脑梗塞大鼠海马区BDNF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有效改善脑梗塞大鼠的神经缺损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刺调督综合疗法 脑梗塞 BDNF
下载PDF
内关穴深浅刺对神经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承舜 金硕果 +1 位作者 唐勇 尹海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63-216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深刺、浅刺内关穴对感觉神经传导和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受试者5名,分别记录左侧内关穴浅刺(深度约0.5cm)、深刺(深度约2.0cm)时感觉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目的:对比分析深刺、浅刺内关穴对感觉神经传导和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受试者5名,分别记录左侧内关穴浅刺(深度约0.5cm)、深刺(深度约2.0cm)时感觉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结果:(1)浅刺受试者与深刺受试者感觉神经传导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和比较,P>0.05。(2)浅刺受试者与深刺受试者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比较,P>0.05;波幅比较,P<0.05。结论:深刺和浅刺对感觉神经传导影响可能不具有差异性。深刺对和运动神经的较浅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剌 浅刺 感觉神经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
下载PDF
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辉 刘兆平 +1 位作者 张文彩 兰蕾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3期361-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5组:A1组(前7 d浅刺,后期温针)、A2组(前7 d浅刺,后期电针)、B1组(常规温针)、B2组(常规电针)、C组(基础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5组:A1组(前7 d浅刺,后期温针)、A2组(前7 d浅刺,后期电针)、B1组(常规温针)、B2组(常规电针)、C组(基础治疗),治疗2个疗程(20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A1组与A2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B1、B2组;C组与B1组及B2组疗效相当。而B2组病情加重及诱发面肌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各组,其发生率为15.00%。结论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便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 康复 浅刺
下载PDF
浅刺多针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64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翊 周光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0-290,共1页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炎 浅刺多针法 治疗 感觉异常性股痛 疗效对照 针灸科 中医学
下载PDF
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晶 李荣荣 +4 位作者 李晓宇 曾夏洋 吴佳瑶 倪静 方剑乔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4期456-461,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与卡马西平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丛针浅刺结合2/100 Hz电针治疗;对... 目的通过观察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与卡马西平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丛针浅刺结合2/100 Hz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要面部疼痛概况量表(BPI-Facial),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及BPI-Facia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TN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对面部特定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的短时效应、长时效应和后效应上,均优于卡马西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丛针 浅刺 电针 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下载PDF
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洋 孙慧丽 孙晶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10期748-749,共2页
目的:解决针刺治疗面瘫的取穴、深浅及时机等问题,并与对照组比较,明确疗效,达到规范技术操作及推广应用的目的。方法:将3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发展期(1—7d)多针浅刺治疗组(168例)和静止期(8~20d)多针浅刺对... 目的:解决针刺治疗面瘫的取穴、深浅及时机等问题,并与对照组比较,明确疗效,达到规范技术操作及推广应用的目的。方法:将3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发展期(1—7d)多针浅刺治疗组(168例)和静止期(8~20d)多针浅刺对照组(168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81%,对照组有效率94.0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展期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静止期进行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针浅刺 周围性面瘫/针灸疗法 发展期 静止期
下载PDF
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萍 刘云霞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针灸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予腹针疗法和患侧浅刺治疗,对照组急性期... 目的:探讨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针灸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予腹针疗法和患侧浅刺治疗,对照组急性期不予针刺,单纯西药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两组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治疗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组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可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浅刺 疗法 急性期 薄氏腹针
下载PDF
多针浅刺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理萍 余伯亮 陈秋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8期1293-1294,共2页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属风痰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多针浅刺法配合虫藤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评效。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属风痰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多针浅刺法配合虫藤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评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下肢肌力、语言状况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多针浅刺法配合虫藤饮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可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患者上下肢肌力,改善患者语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多针浅刺 中药 虫藤饮
下载PDF
沿皮浅刺法治疗小儿多动症41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庆翀 刘署鹏 范郁山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7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沿皮浅刺法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沿皮浅刺和常规针刺处理,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20例,有效1... 目的:观察沿皮浅刺法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沿皮浅刺和常规针刺处理,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沿皮浅刺治疗小儿多动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皮浅刺 小儿多动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皮部浅刺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郝婷婷 付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48-1050,共3页
经络皮部是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居于人体的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皮部浅刺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以刺激十二经皮部为主的一种治疗方法。文章收集了关于皮部浅刺疗效状况的一些文献,文献提示: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越... 经络皮部是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居于人体的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皮部浅刺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以刺激十二经皮部为主的一种治疗方法。文章收集了关于皮部浅刺疗效状况的一些文献,文献提示: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皮部理论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包括对针法的研究,针刺深浅与疗效关系的实验研究,以及各医家对于浅刺临床经验的总结等等。但同时也可以发现,目前皮部理论的应用与研究还是明显不足,研究的深、广度不尽如人意。在针灸的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患者倾向于这种痛苦少、安全、有效的皮部浅刺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部 浅刺
下载PDF
针刀垂直浅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军光 刘海潮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设针刀治疗组28例,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设对照组27例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针刀治疗组近期治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93%;... 目的: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设针刀治疗组28例,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设对照组27例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针刀治疗组近期治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93%;针刀治疗组远期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9%。针刺对照组近期治愈率为26%,总有效率为56%;远期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30%。治疗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近期与远期疗效均可靠,且治疗风险小,易操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小针刀 垂直浅刺 颈夹脊穴
下载PDF
浅刺法治疗急性面瘫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洪英 尚秀葵 李慧娟 《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10期23-24,共2页
浅刺法治疗急性面瘫的临床体会30019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董洪英尚秀葵300193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李慧娟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12~77岁,病程均在7天内。2治疗方法... 浅刺法治疗急性面瘫的临床体会30019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董洪英尚秀葵300193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李慧娟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12~77岁,病程均在7天内。2治疗方法:2.1毫针点刺法:患侧面部皮肤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疗法 浅刺
下载PDF
大椎穴深浅刺法的退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澎涛 王新月 何路军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7-18,共2页
将73例体温在39℃以上的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毫针深刺和浅刺大椎穴的退热效应及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椎穴深刺法与浅刺法的退热效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深刺法比浅刺法降温退热速度快,达到降温最大值的时间短,降温... 将73例体温在39℃以上的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毫针深刺和浅刺大椎穴的退热效应及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椎穴深刺法与浅刺法的退热效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深刺法比浅刺法降温退热速度快,达到降温最大值的时间短,降温幅度大,作用持久。深刺法在改善微血管灌流上明显优于浅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椎穴 浅刺 退热效应
下载PDF
浅刺针法探微 被引量:22
20
作者 范郁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浅刺疗法的可行性。方法:从古代文献和近年临床研究入手分析浅刺针法的作 用。结果:针刺浅层即可激发经气,且可避免过多地刺伤组织。结论:应在针灸临床上推广浅刺针 法。
关键词 深度 浅刺 组织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