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体裁、写法与旨归——评杨志军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
1
作者 徐妍 刘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统一的文坛实际上已是一种虚构”,^(①)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未来诗学性质的浪漫主义悄然退却。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已然成了“散兵游勇”。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构成——崇高、自然、神性、殉道...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统一的文坛实际上已是一种虚构”,^(①)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未来诗学性质的浪漫主义悄然退却。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已然成了“散兵游勇”。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构成——崇高、自然、神性、殉道等同样被遗弃。在此情形下,新时代文学若要复现浪漫主义的伟力,就得证明浪漫主义与理性是相调和的。杨志军近年来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农民工》《你是我的狂想曲》《巴彦克拉山的孩子》等就是这样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作家 文学思潮 杨志军 殉道 长篇小说 神性 被遗弃
下载PDF
格非《望春风》的时间回拨、栖居风景与废墟浪漫主义
2
作者 余岱宗 郑小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格非的《望春风》是一部对家园的追忆之作。《望春风》所叙的,是主人公不断被“唤醒”的记忆之旅。即便作为空间的故乡消逝了,但故乡的过往形态并未从记忆中消散。通过重温,故乡依然可能现身在场:这便是海德格尔所言的“曾在着”状态。(... 格非的《望春风》是一部对家园的追忆之作。《望春风》所叙的,是主人公不断被“唤醒”的记忆之旅。即便作为空间的故乡消逝了,但故乡的过往形态并未从记忆中消散。通过重温,故乡依然可能现身在场:这便是海德格尔所言的“曾在着”状态。(^①)“曾在着”意味着诸多往事可以通过描述抓住它们,挽救它们,不至于为时间所吞噬。甚至,经由记忆的“唤醒”,不在场的人与事反而愈加鲜明。格非曾言:“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追忆之光,模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让物理时间的真实性变得不堪一击,从而使我们恍如隔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中国文学传统 浪漫主义 真实性 唤醒 在场 现在与未来
下载PDF
汤姆斯的中国小说翻译与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3
作者 陈恩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39-51,共13页
英国汉学家汤姆斯于1818-1824年间翻译的三部中国通俗小说,受到了19世纪早期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汉学的双重影响,采用了“正文+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达中国文学韵味的同时,介绍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同时又分别借鉴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 英国汉学家汤姆斯于1818-1824年间翻译的三部中国通俗小说,受到了19世纪早期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汉学的双重影响,采用了“正文+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达中国文学韵味的同时,介绍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同时又分别借鉴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爱情罗曼斯、历史罗曼斯文类和诗体小说的模式对原文本进行了部分调适、改写和重构,使之便于西方读者所接受。汤姆斯的中国小说翻译,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可以为中外文学交流互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斯 浪漫主义文学 汉学 罗曼斯
下载PDF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现代叙事与哥特空间建构
4
作者 吕美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36-140,共5页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变迁和道德混乱,浪漫主义小说家通过作品集中反映当时美国人民的焦虑、困惑和诉求。他们将独特的现代叙事和哥特小说融合起来,通过“离题”叙事、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以及并置哥...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变迁和道德混乱,浪漫主义小说家通过作品集中反映当时美国人民的焦虑、困惑和诉求。他们将独特的现代叙事和哥特小说融合起来,通过“离题”叙事、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以及并置哥特空间等叙事方式建构了一个个异化的心理空间,展现工业文明刑罚下人们的痛苦挣扎和人生困境,试图以此抵制生存危机,实现人类心灵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小说 现代叙事 哥特空间
下载PDF
英美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手法的分析——以《远大前程》为例
5
作者 钱秀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9-201,共3页
人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免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狄更斯的作品中吸收了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不过与此同时,其作品中同样融入了不少浪漫主义手法。英美浪漫主义手法的融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丰富,也更具有代表性。对狄更斯... 人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免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狄更斯的作品中吸收了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不过与此同时,其作品中同样融入了不少浪漫主义手法。英美浪漫主义手法的融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丰富,也更具有代表性。对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进行分析,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文章据此对其浪漫主义手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作品 浪漫主义 《远大前程》
下载PDF
自然浪漫主义中的传统与现代——评阿华的诗集《给我辽阔的》
6
作者 泓峻 《百家评论》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阿华是一位凭自然天性写作的诗人,她更多的时候把触角伸向自然界,而不是所处的现实社会。孤独是阿华诗歌中经常表达的一种情绪,其诗歌语言把抒情与反讽、直率与复义、隐喻与接喻融为一体,这一切都表明阿华的诗受到现代主义诗歌很深的影... 阿华是一位凭自然天性写作的诗人,她更多的时候把触角伸向自然界,而不是所处的现实社会。孤独是阿华诗歌中经常表达的一种情绪,其诗歌语言把抒情与反讽、直率与复义、隐喻与接喻融为一体,这一切都表明阿华的诗受到现代主义诗歌很深的影响。与此同时,阿华的诗从形式到内容也都有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其痴情、执着、超越生死界限的爱情书写是东方式的,其诗歌中人完全融入自然的状态,也与中国式的自然浪漫主义传统相契合。传统与现代在阿华的诗中并没有完全割裂,而当我们运用传统与现代双重眼光观察一个作家时,能够看到与单一视角不同的别样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华 自然浪漫主义 传统 现代
下载PDF
浪漫主义丰富想象中的意象分解——雪莱“云雀”形象的解析
7
作者 许夏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7期34-36,共3页
以浪漫主义丰富想象中的意象分解为主题,以雪莱的《致云雀》为例,通过对雪莱诗歌的自然观的呈现和分析,解析雪莱“云雀”的浪漫形象。
关键词 浪漫主义 丰富想象 意象分解 《致云雀》
下载PDF
刍议浪漫主义思潮下的新中式国服的风格
8
作者 闻小英 《辽宁丝绸》 2024年第4期116-116,114,共2页
就现代人的所思所想并结合浪漫主义思潮来分析新中式国服的风格。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新中式 新中式国服风格
下载PDF
孙以强《春舞》中西方浪漫主义风格与中华传统民乐特色的融合与呈现
9
作者 王伟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2-97,共6页
《春舞》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孙以强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曲。《春舞》的结构是带复三部曲式,其优美的旋律、爽朗的节奏、绮丽的色彩、异域的风情都体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生动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生活。本文研... 《春舞》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孙以强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曲。《春舞》的结构是带复三部曲式,其优美的旋律、爽朗的节奏、绮丽的色彩、异域的风情都体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生动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生活。本文研究中从《春舞》的内在艺术逻辑出发探究了作品的内在艺术表现,同时,以《春舞》为例,分析了钢琴与中国音乐结合的特色,最后,从《春舞》中探究了西方浪漫主义风格与中华传统民乐特色的融合,在展现《春舞》本身艺术逻辑的同时,对中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现阶段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以强:《春舞》 中西方浪漫主义风格 中华传统民乐 融合与发展
下载PDF
法国浪漫主义与雨果的《欧那尼》
10
作者 佟美佳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5期41-43,共3页
一、法国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新古典主义已统治了法国文坛200余年。到了19世纪初,已然陈腐僵化的新古典主义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沦为了“伪古典主义”,成为发展... 一、法国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新古典主义已统治了法国文坛200余年。到了19世纪初,已然陈腐僵化的新古典主义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沦为了“伪古典主义”,成为发展新文艺、新思潮道路上的绊脚石。此时,浪漫主义运动爆发,仿佛流星一般,浪漫主义思潮势如破竹地砸向了濒临僵死的欧洲文艺界,给了新古典主义致命的一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运动 伪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思潮 欧那尼 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 法国大革命 新文艺
下载PDF
接纳背后的批判与转型——创造社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发展
11
作者 杨书钰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以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石,强调人的主体性。中国对浪漫主义思潮的接受发生在现代化的变革语境之中,无论是梁启超“写实派”“浪漫派”的论说,鲁迅对浪漫主义的四派划分。
关键词 浪漫主义思潮 创造社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写实派 空想社会主义 浪漫 梁启超 人的主体性
下载PDF
作为观念史现象与审美范式的浪漫主义——洛夫乔伊与艾布拉姆斯浪漫主义研究之比较
12
作者 于鑫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洛夫乔伊、艾布拉姆斯从各自不同的理论方法出发开展浪漫主义研究,其不同之处在于洛夫乔伊运用观念史的研究方法研究浪漫主义,通过挖掘浪漫主义形成时期的实证材料消解浪漫主义的整体性和统一内涵,进而考察浪漫主义形成的源头与历史发... 洛夫乔伊、艾布拉姆斯从各自不同的理论方法出发开展浪漫主义研究,其不同之处在于洛夫乔伊运用观念史的研究方法研究浪漫主义,通过挖掘浪漫主义形成时期的实证材料消解浪漫主义的整体性和统一内涵,进而考察浪漫主义形成的源头与历史发展过程。艾布拉姆斯则从美学理论的逻辑思维出发概括了浪漫主义理论的整体特征与核心内涵,并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凭借其直觉,关注文学的隐喻性,详尽阐释浪漫主义经典作品,完成了对浪漫主义的完整把握。洛夫乔伊与艾布拉姆斯都为浪漫主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全新的视野,但也都没能完全解决当前浪漫主义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夫乔伊 艾布拉姆斯 浪漫主义 观念史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审美范式
下载PDF
浪漫主义作者观与著作权扩张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涂藤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1期77-94,共18页
起源于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作者观被普遍认为是著作权扩张的主要成因。由此,主流学说试图通过引入后现代理论对浪漫主义作者观的批判,扭转著作权的扩张趋势。但本文认为:第一,著作权法并未接纳浪漫主义作者观主张的高度独创性理论... 起源于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作者观被普遍认为是著作权扩张的主要成因。由此,主流学说试图通过引入后现代理论对浪漫主义作者观的批判,扭转著作权的扩张趋势。但本文认为:第一,著作权法并未接纳浪漫主义作者观主张的高度独创性理论和非商业性的个人英雄作者理念,著作人格权也表现出对市场交易便利性的妥协;第二,浪漫主义作者观的含混性削弱了自身的解释力;第三,借浪漫主义作者观批判著作权扩张的观点将走向盲从文学理论,以错误的“可证伪性”理论为基础的“后现代著作权法”。著作权扩张遵循托马斯·库恩提出的“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演化规律,对著作权扩张的解释应该转向多元主义,恢复著作权法在数字时代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浪漫主义作者观 著作权扩张 著作人格权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作曲技法的变化与贝多芬奏鸣曲浪漫主义转变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柯晓东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6-148,152,共4页
贝多芬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钢琴艺术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甚至有着“乐圣”的尊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作品推动了世界音乐史的发展。作为一名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贝多芬从很早的作品创作中便展露出浪漫主义风格,后期的作品更是带... 贝多芬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钢琴艺术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甚至有着“乐圣”的尊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作品推动了世界音乐史的发展。作为一名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贝多芬从很早的作品创作中便展露出浪漫主义风格,后期的作品更是带有极为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贝多芬的作品既有对海顿和莫扎特等古典主义大师的继承,同时也在创作中融入了个人丰富的情感,是其将钢琴艺术由古典主义严谨规范的理性之美提升到浪漫主义热烈自由的感性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奏鸣曲 浪漫主义 作曲技法风格
下载PDF
诗与哲学之争: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总汇诗”思想
15
作者 妥建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43,160,共15页
肇始于古希腊的诗与哲学之争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对现代性所造成的诸种异化进行了反思,在康德哲学、古典哲学的有关百科全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总汇诗”思想,并通过反讽和想象让“总汇诗”成为百科全... 肇始于古希腊的诗与哲学之争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对现代性所造成的诸种异化进行了反思,在康德哲学、古典哲学的有关百科全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总汇诗”思想,并通过反讽和想象让“总汇诗”成为百科全书式的统领性的学科,具有形而上的超验意味。“总汇诗”思想不仅统一了诗与哲学,弥合了由启蒙运动所造成的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而且对后世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反思现代性的危机提供了新的可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哲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与哲学之争 百科全书 总汇诗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反讽
下载PDF
世界的祛魅与虚无主义的危机——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总问题”
16
作者 罗久 姜维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9,200,201,共13页
浪漫主义的确是一场极具争议且无法用某种单一的立场或者价值观来概括的、极为复杂的思想运动。但是,这种复杂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完全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完全无法定义。早期浪漫主义的美学、宗教、科学和政治思想,与整个哲学或形而上... 浪漫主义的确是一场极具争议且无法用某种单一的立场或者价值观来概括的、极为复杂的思想运动。但是,这种复杂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完全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完全无法定义。早期浪漫主义的美学、宗教、科学和政治思想,与整个哲学或形而上学研究的主题和意图保持着内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正因为早期浪漫派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突破了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反思哲学的局限,所以,他们关于自然、宗教和政治的观念具有完全不同于启蒙的科学世界观、理性宗教观和契约论国家观的独特理路与思考框架。早期浪漫派试图发展一种非主体主义的形而上学,将意义与规范的根据建立在绝对无条件者之上,以克服理性的异化和现代世界的内在分裂;并通过对审美经验的内在统一性的揭示和一种新的宗教观念的发展来突破理性主义的二元对立,促进理性自身的辩证的、合目的的发展和人的教化,恢复人的整全性,进而从根本上回应现代虚无主义危机,重新奠定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理性主义 虚无主义 启蒙运动 唯美主义
下载PDF
西方浪漫主义的中国因素——从洛夫乔伊浪漫主义起源说谈起
17
作者 于鑫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中国因素在西方浪漫主义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洛夫乔伊以中国园林对英国园林的影响为切入点,最先提出“浪漫主义的中国起源”问题。中国形象曾出现在浪漫主义的许多文学作品中,这些形象大多以作者想象的方式呈现,中国文化... 中国因素在西方浪漫主义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洛夫乔伊以中国园林对英国园林的影响为切入点,最先提出“浪漫主义的中国起源”问题。中国形象曾出现在浪漫主义的许多文学作品中,这些形象大多以作者想象的方式呈现,中国文化在审美和思想观念等领域与西方的差异,恰好被浪漫主义者赋予乌托邦的意义。中国因素之所以能在浪漫主义时期引起这些广泛的影响,和当时西方的“中国热”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时,浪漫主义者也利用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来反抗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中国 起源 想象 乌托邦
下载PDF
浪漫派的“幽灵”:基于卢卡奇对浪漫主义复杂态度的考察
18
作者 曹学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1,共12页
浪漫主义作为卢卡奇早期理论的重要来源,很快就遭到他本人的否定,尤其是在他加入匈牙利共产党之后,更激烈地批判自己之前的思想。事实上,不论是在其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与阶级意识》里,还是在30年代表现主义论争中,卢卡奇对浪漫... 浪漫主义作为卢卡奇早期理论的重要来源,很快就遭到他本人的否定,尤其是在他加入匈牙利共产党之后,更激烈地批判自己之前的思想。事实上,不论是在其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与阶级意识》里,还是在30年代表现主义论争中,卢卡奇对浪漫主义都持敌意,甚至于到了50年代以后,卢卡奇仍极力抨击德国文化中的浪漫主义传统。然而,其早期所受的浪漫主义的影响并没有消失,这种影响或隐或显地仍出现在他后来的文学批评以及思想论争中。将其思想截然切断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化。在卢卡奇前后期思想表面的断裂之下,实则有着一以贯之的精神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浪漫主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鲁迅浪漫主义思想研究述评
19
作者 张翼鑫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9期99-105,共7页
鲁迅的浪漫主义思想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鲁迅与浪漫主义存在两重关系,即鲁迅独立思考并形成了相关的浪漫主义诗学思想、鲁迅在文学创作中积极践行浪漫主义思想。学界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鲁迅浪漫主义诗学思想研究”和... 鲁迅的浪漫主义思想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鲁迅与浪漫主义存在两重关系,即鲁迅独立思考并形成了相关的浪漫主义诗学思想、鲁迅在文学创作中积极践行浪漫主义思想。学界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鲁迅浪漫主义诗学思想研究”和“鲁迅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思想研究”。“鲁迅浪漫主义诗学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早期鲁迅的5篇论文,即《摩罗诗力说》《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科学史教篇》;“鲁迅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思想研究”相较于前者显得略为薄弱,因为就文学史的一般观点,浪漫主义并不是鲁迅文学作品(尤其是《呐喊》《彷徨》等)的主要创作方法。实际上,鲁迅始终没有脱离早期的浪漫主义思想,它在鲁迅思想、文学创作和社会实践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不同时期鲁迅都对浪漫主义作出了不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创作 浪漫主义 诗学思想 精神内涵
下载PDF
启蒙时代的幽灵:德国浪漫主义思想的诠释史
20
作者 罗久 姜维端 《岭南学刊》 2024年第3期114-128,共15页
德国浪漫主义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针锋相对的特征,使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时代潮流的反动而被贴上了非理性主义、保守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标签。尤其是从19世纪中后期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泛政治化和民族... 德国浪漫主义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针锋相对的特征,使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时代潮流的反动而被贴上了非理性主义、保守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标签。尤其是从19世纪中后期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泛政治化和民族认同的大背景下,作为在德国历史和文化中孕育出来的第一个本土化的、最具德意志特色的思想文化运动,对浪漫主义的理解不可避免地与时代精神和政治局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强烈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以及古典与浪漫、启蒙与反启蒙的二元对立使得深入德国浪漫主义内在学理的研究难以展开,它要么被刻意贬低,要么被无限美化;要么被认为是完全非政治的,要么被认为是政治上极为反动的。因此,超越启蒙的意识形态和现代性话语,通过对德国浪漫主义的诠释史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对于深入德国浪漫主义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语境,揭示德国浪漫主义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浪漫主义 诠释史 启蒙运动 主观化的机缘论 泛政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