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伏电站对沉陷塘冬季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王兴明 滕杰 +3 位作者 范廷玉 储昭霞 董众兵 董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6,共10页
[目的]探究水面光伏电站对沉陷塘冬季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为水面光伏应用于采煤沉陷水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立柱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和无光伏沉陷塘(对照)的水体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采样调查,并通过Pearson相关... [目的]探究水面光伏电站对沉陷塘冬季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为水面光伏应用于采煤沉陷水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立柱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和无光伏沉陷塘(对照)的水体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采样调查,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立柱光伏沉陷塘浮游植物共鉴定出41种,漂浮光伏沉陷塘浮游植物共40种,无光伏沉陷塘浮游植物共47种,物种均以硅—绿藻型为主。相较对照沉陷塘,水面光伏电站减弱了沉陷塘光照强度,光伏沉陷塘的电导率(EC)、总溶解固体(TDS)、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_(3)-N)有所降低,且立柱光伏电站上述指标小于漂浮光伏电站;漂浮光伏电站还能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_(Cr))、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漂浮光伏、立柱光伏沉陷塘的浮游植物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相比与对照沉陷塘均略有降低。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立柱光伏沉陷塘。[结论]水面光伏有助于降低冬季水体盐度,保持水体温度与溶解氧含量,并且上述指标立柱光伏电站改善效果比漂浮光伏电站好,在一定程度上漂浮光伏电站还可以改善富营养水体。水面光伏能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且漂浮光伏对沉陷水体浮游植物影响较立柱光伏小。Pearson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立柱光伏沉陷塘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主要受水温(WT)、总氮(TN)影响,漂浮光伏沉陷塘主要受水温(WT)影响。综合而言,漂浮光伏电站更有利于沉陷塘水质,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光伏 采煤沉陷塘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
2
作者 李鲁丹 周智伟 +5 位作者 刘晗 贡丹丹 乔强龙 杜琦 李航 赵伟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8,100,共7页
为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水利部2018年以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的部分河段作为河湖地下水生态补水试点,启动生态补水工作。为评估生态补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探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选取... 为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水利部2018年以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的部分河段作为河湖地下水生态补水试点,启动生态补水工作。为评估生态补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探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选取连续5 a(2018—2022年)进行生态补水的滹沱河和南拒马河开展连续监测(2019—2022年),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因子变化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水使得受水水体的水质由劣Ⅴ类逐渐向Ⅱ类转变,至补水第3 a基本达到最佳水质状态;受水环境因子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蓝藻门种类数、密度百分比及优势种优势度均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硅藻门种类数和密度百分比、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总体呈升高趋势;浮游植物优势种逐渐由蓝藻门种类向硅藻门、绿藻门种类转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氮和pH值是影响补水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贵州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
作者 郭艳敏 许元钊 +3 位作者 李瑞雯 周超群 杜明普 刘坤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8,共13页
近年来贵州草海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功能呈现降低趋势。浮游植物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探究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掌握草海生态状况及制定生态恢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 近年来贵州草海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功能呈现降低趋势。浮游植物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探究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掌握草海生态状况及制定生态恢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不同季节对贵州草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及水质状况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8种,浮游植物丰度为(3.89±2.08)×10^(7)~(2.38±8.01)×10^(8)cells·L^(-1),浮游植物生物量为(12.46±5.49)~(29.78±8.00)mg·L^(-1),均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特征。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不同,微囊藻(Microcystis sp.)、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栅藻(Scenedesmus Meyen sp.)及小环藻(Cyclotella sp.)为全年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全域均值为1.71~2.63,全年均值为2.20;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域均值为0.52~0.78,全年均值为0.67;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_(m))全域均值为1.30~1.62,全年均值为1.46;综合评价表明草海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筛选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和总磷(TP)。主要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冗余分析(RDA)及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TP和DO影响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与2004年以来的草海生态调查结果相比,2021年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且丰度明显上升,处于“草型-藻型”转换的关键时期,须及时采取措施促进沉水植物恢复及防止水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季节性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定海湾长牡蛎生长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关系研究
4
作者 陈燕婷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1期43-47,共5页
为探究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湾三倍体长牡蛎生长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季节变化的关系,笔者对该养殖区水质状况、浮游植物群落以及长牡蛎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了浮游植物对三倍体长牡蛎生长的影响以及三倍体长牡蛎与环境... 为探究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湾三倍体长牡蛎生长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季节变化的关系,笔者对该养殖区水质状况、浮游植物群落以及长牡蛎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了浮游植物对三倍体长牡蛎生长的影响以及三倍体长牡蛎与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以期为该海域三倍体长牡蛎养殖和育肥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福建省连江县 牡蛎养殖 养殖区 三倍体 互作关系
下载PDF
锦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1
5
作者 傅明珠 孙萍 +3 位作者 孙霞 韦钦胜 张学雷 王宗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650-3660,共11页
锦州湾是我国北方污染严重的海湾,以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为特征。基于2011年8月(夏季)和2012年5月(春季)在锦州湾进行的航次调查,研究了该湾水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锦州湾海... 锦州湾是我国北方污染严重的海湾,以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为特征。基于2011年8月(夏季)和2012年5月(春季)在锦州湾进行的航次调查,研究了该湾水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锦州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甲藻组成,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春季和夏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1属62种,硅藻在两个季节的物种数和细胞丰度上均占绝对优势,且底栖硅藻比例较高。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41.44×103个/L,主要优势种为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p.和叉角藻Cerarium furca;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13.80×103个/L,主要优势种为新月柱鞘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锦州湾春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差异明显,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硝酸盐浓度和水温分别是夏季和春季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与历史资料相比,锦州湾优势种发生了显著变化,适于富营养化环境的微型浮游植物和部分耐污种在群落中占优势,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其它污染物,可能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锦州湾 冗余分析 生态响应
下载PDF
2004年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49
6
作者 林峰竹 吴玉霖 +1 位作者 于海成 线薇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根据2004年2月、5月、8月、11月长江口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年,共鉴定浮游植物153种,其中硅藻类111种,甲藻类42种。与20世纪80年代同期相比,春... 根据2004年2月、5月、8月、11月长江口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年,共鉴定浮游植物153种,其中硅藻类111种,甲藻类42种。与20世纪80年代同期相比,春季硅藻种类数目显著增加,夏季减少,秋冬两季变化不大,甲藻种类数目在春、夏、秋季均有明显增加。2004年浮游植物种类以温带近岸性种类为主,暖水性和广布性种类和丰度增加;除冬季以外,中肋骨条藻在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仍处于绝对优势。受长江巨大径流影响,2004年浮游植物丰度季节变化是单周期型,高峰期出现在春季,与以往调查结果不同。通过CCA梯度分析,将长江口浮游植物分为六大类群,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不同。2004年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盐度、透明度、溶解氧、总磷、pH、氨氮和磷酸盐(P<0.01);与80年代相比,长江口生态与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硅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1倍余,氨氮和溶解氧含量降低,冬季、春季和秋季的水温显著上升。环境因子的改变直接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各季节要引起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异的驱动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长江口 环境因子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6
7
作者 廖秀丽 陈丕茂 +1 位作者 马胜伟 陈海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9,共11页
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 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但优势种的年际更替明显;丰度呈上升趋势。K优势度曲线的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2008年5月>2007年4月>2009年5月,前后3次调查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聚类(cluster)及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显示,3次调查中杨梅坑海域东部、中部、西部的站位倾向于分别聚类在一起,研究的区域可能受海流影响较大;礁区与对照区的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水温和水深、盐度、总悬浮物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大亚湾
下载PDF
2000~2001年柘林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的周年调查 被引量:82
8
作者 周凯 黄长江 +2 位作者 姜胜 黄文魁 董巧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8-698,共11页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对粤东赤潮重灾区柘林湾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 ,柘林湾共有浮游植物 5 4属1 5 3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 ,共 37属 1 1 4种 ,占总种数的 74 .5 1 % ;甲藻 1 5属 36种 ;其它 2属 3种。浮游植物种数和...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对粤东赤潮重灾区柘林湾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 ,柘林湾共有浮游植物 5 4属1 5 3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 ,共 37属 1 1 4种 ,占总种数的 74 .5 1 % ;甲藻 1 5属 36种 ;其它 2属 3种。浮游植物种数和丰度的平面分布表现为湾内低于湾外 ,东部低于西部的基本格局 ,季节波动模式则为单峰型 ,全年数量最高峰位于盛夏 7月份。中肋骨条藻 ( Skeletonema costatum)为该湾的全年优势种 ,在群落总细胞数中的百分比年平均高达 5 8.7%。通过对水温、营养盐、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以及中肋骨条藻的种群密度等相互之间的回归分析 ,并考虑增养殖渔业等因素 ,发现柘林湾因大规模增养殖渔业和高强度的排污排废引起的富营养化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 ,使生物多样性与均匀度明显下降 ,中肋骨条藻等少数种类则大量增殖。硅藻赤潮 ,尤其是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发生机会明显增多 ,但发生甲藻赤潮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2001年 柘林湾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周年调查 骨条藻 赤潮 广东 海水养殖
下载PDF
澎溪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晓洁 彭建华 +1 位作者 张志永 郑志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F11期95-101,共7页
研究于2008年对澎溪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有浮游植物116种(含变种),隶属7门63属,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现存量变动范围大,春、夏季节高,秋、冬季节低,水华暴发期浮... 研究于2008年对澎溪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有浮游植物116种(含变种),隶属7门63属,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现存量变动范围大,春、夏季节高,秋、冬季节低,水华暴发期浮游植物密度高达10^7cells/L以上;春、夏、秋、冬各季节分别以蓝藻、绿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其中6月份水华爆发期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种类为蓝藻的水华鱼腥藻似nabaena flos—aquae),而7月份水华爆发期则演变为绿藻的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冬、秋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水华爆发期较低,与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通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澎溪河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冬、秋季节水质好,春、夏季节水质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溪河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现存量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春季东海近岸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武鹏 柳欣 黄邦钦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2,共7页
采用HPLC-CHEMTAX方法分析了2008年春季东海近岸海域的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硅藻和甲藻,对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2%和32%。硅藻和甲藻均适于生长在低温、低盐和高氮... 采用HPLC-CHEMTAX方法分析了2008年春季东海近岸海域的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硅藻和甲藻,对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2%和32%。硅藻和甲藻均适于生长在低温、低盐和高氮磷比的环境,但硅藻水华发生在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氮磷比较高的长江冲淡水与外海水交汇的盐度锋面上,而甲藻水华发生在温度较高、盐度较低、氮磷比较低的冲淡水与台湾暖流交汇的温度锋面上。LOWESS回归表明,叶绿素a和甲藻分别随温度和盐度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硅藻随温度和盐度变化波动较大。叶绿素a和硅藻随氮磷比升高而递增,甲藻随氮磷比的变化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叶绿素A 春季水华 环境因子 东海近岸
下载PDF
应用光合色素标记物研究2001年2~6月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学佳 高亚辉 彭兴跃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3,共6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的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测定,并首次运用CHEMTAX软件对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组成的作用.我们首先改进了RP-HPLC分离方案,分离的时间缩短了...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的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测定,并首次运用CHEMTAX软件对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组成的作用.我们首先改进了RP-HPLC分离方案,分离的时间缩短了近1/3,达到了提高分离效率的目的.利用改进后的RP-HPLC方案进行色素分析显示,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期间,主要的特征色素是岩藻黄素(fucoxanthin)、19’-丁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butanoyloxyfucoxanthin)、19’-己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hexanoyloxyfucoxanthin)和多甲藻素(peridinin),月平均含量分别在267.824~655.076、20.118~126.764、65.693~214.115、26.955~203.927μg/m3的范围变动.CHEMTAX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定鞭金藻和甲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6.14%~79.27%、4.50%~37.40%和4.83%~21.37%.总生物量从2月到6月呈增长趋势,温度是主要的决定因子.硅藻和定鞭金藻所占生物量的份额呈相反趋势变化,表明种间竞争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特征色素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厦门西海域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慧 万夕和 +5 位作者 贲成恺 王李宝 沈辉 史文军 乔毅 张朝晖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231-235,共5页
根据2011年5、8、10月及2012年2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获取了全年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优势种等数据。结果显示,辐射沙脊群海域在全年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0种,其中硅藻门52种,占绝对优势。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 根据2011年5、8、10月及2012年2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获取了全年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优势种等数据。结果显示,辐射沙脊群海域在全年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0种,其中硅藻门52种,占绝对优势。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加氏星杆藻(Asterionella kariana)和有翼园筛藻(Coscinodiscus bipartitus)在4个季节均为优势种;不同季节藻类丰富度差异明显,以秋季最多,为40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明显。通过分析该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间关系发现,相同属种类在典型对应分析(CCA)坐标中占据相似的生态位,且相对位置较近;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南黄海 辐射沙脊群
下载PDF
2006年春夏期间浙江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扬 吕颂辉 +3 位作者 江天久 李欢 萧云朴 尤胜炮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了2006年春夏期间(4~6月)浙江省南麂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共观察到68种浮游植物,其中硅藻53种,甲藻13种,金藻和蓝藻各1种。调查期间,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原甲藻赤潮的形成和持续是最显著的特征,三角棘原甲藻和... 研究了2006年春夏期间(4~6月)浙江省南麂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共观察到68种浮游植物,其中硅藻53种,甲藻13种,金藻和蓝藻各1种。调查期间,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原甲藻赤潮的形成和持续是最显著的特征,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下旬先后引发赤潮。原甲藻赤潮的形成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消引起海水中营养盐结构的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南麂海域 春夏期间
下载PDF
白洋淀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军旺 谢骏 +5 位作者 李志斐 张晓可 王广军 张凯 刘阳 肖国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3,共9页
为研究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水域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白洋淀选取了4个盖度水平区域,分别为25%、50%、75%和90%(C-25、C-50、C-75、C-90),对照区域(C-0)结合水体理化参数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出... 为研究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水域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白洋淀选取了4个盖度水平区域,分别为25%、50%、75%和90%(C-25、C-50、C-75、C-90),对照区域(C-0)结合水体理化参数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出沉水植物的最佳盖度。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组均可有效降低水体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和电导率(SPC),而C-50组的TN和TP浓度最低。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1)沉水植物组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对照组,各组绿藻门比例最高且均在50%以上;2)C-50组蓝藻门优势种最少且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随沉水植物盖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占比最大的分别是蓝藻门和绿藻门;4)Margalef指数随盖度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盖度的增加而增大;5)RDA表明,C-90、C-75和C-0组的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TDS、SPC、pH、叶绿素a、高锰酸钾指数和透明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C-50和C-25组浮游植物群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说明水生态系统较稳定且受环境的影响小。鉴于盖度为50%时,TDS、SPC、TN和TP浓度最低;蓝藻门比例和优势种较低,Margalef指数最高,在水生态保护或修复时,建议沉水植物盖度以5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度 沉水植物 白洋淀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2012年夏季南海西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冬融 戴鑫烽 +1 位作者 陆斗定 夏平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6,共10页
根据2012年8—9月在南海西北部海区的采样调查,对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206种(包括变种及变形),隶属于4门55属,其中硅藻门40属114种,占总种数的55.3%;甲藻门10属86种,占总种数的41.7%。浮游植物平... 根据2012年8—9月在南海西北部海区的采样调查,对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206种(包括变种及变形),隶属于4门55属,其中硅藻门40属114种,占总种数的55.3%;甲藻门10属86种,占总种数的41.7%。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66.67×104cells·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65.79×104cells·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0.88×104cells·m-3。优势种为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nenfeldii、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和菱形海线藻Halassionema nizschioides。调查海区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67,高值区位于西沙群岛和调查区东部。对比分析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因子可知,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和种类多的区域,其水体营养盐含量也高,说明营养物质与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和群落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南海西北部 营养盐 上升流
下载PDF
2009年初夏长江口及毗邻海区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色素表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小青 金海燕 +5 位作者 陈建芳 李宏亮 王奎 高生泉 卢勇 庄燕培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2009年6月对东海表层海水光合色素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通过藻类色素化学分类分析软件Chemical Taxonomy(CHEMTAX)获得了不同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研究了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结果表明:表层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与群... 2009年6月对东海表层海水光合色素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通过藻类色素化学分类分析软件Chemical Taxonomy(CHEMTAX)获得了不同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研究了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结果表明:表层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与群落组成受温度、悬浮物质量浓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水平分布上有着明显差异,具有区域性特征。长江河口区生物量不高,硅藻占绝对优势。长江冲淡水羽状锋是生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Chla、硅藻特征色素Fuco和甲藻特征色素Peri等的高值均位于羽状锋附近,其中硅藻为优势种,其优势地位从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沿着长江冲淡水保持至123.5°E,在舟山群岛海域优势最明显。Chla的另一高值和金藻特征色素19’BF的高值位于浙闽沿岸,定鞭藻特征色素19’HF高值位于外陆架北部附近海域,而蓝藻特征色素Zea高值则位于台湾暖流控制区域,但生物量较低。东海中陆架海区,除个别站位以甲藻为优势种外,其余站位无明显的优势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色素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长江口及毗邻海区
下载PDF
2018年烟台四十里湾及其邻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文静 董志军 +4 位作者 孙西艳 张晨 刘永亮 侯朝伟 赵建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1161,共11页
本文基于2018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9年1月(冬季)季度航次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讨论了烟台四十里湾及其邻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丰度、优势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分布特... 本文基于2018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9年1月(冬季)季度航次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讨论了烟台四十里湾及其邻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丰度、优势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分布特征以及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年度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69属116种,其中硅藻门50属85种,甲藻门15属27种,着色鞭毛藻门3属3种,未定类1种(三深碎裂藻,Ebria tripartita)。浮游植物丰度在8月份达到年度最高值,为2.89×10^8cells/m^3,秋季次之,春季最低,春、秋、冬季浮游植物丰度均为~105cells/m^3。硅藻门在4个季节中均占绝对优势,除春季出现甲藻门(夜光藻)优势种外,其余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为硅藻门。相邻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更替明显,未出现4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在夏季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58和0.31。RDA排序分析显示,不同季节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总体来讲,温度、溶解氧浓度、2 SiO3-浓度和NO3-浓度对浮游植物的丰度和平面分布有显著影响。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结果显示,2018年每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分布均可分为两个类群,其分布受营养盐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里湾及其邻近海域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雅砻江官地水库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锋 李天才 +4 位作者 甘维熊 姚维志 付梅 熊波 苏胜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51-1761,共11页
【目的】为了研究官地水库年度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变化,调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对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通过实地和实验室相结合测定了官地水库水体理化性质... 【目的】为了研究官地水库年度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变化,调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对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通过实地和实验室相结合测定了官地水库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并采用野外收集水样、实验室定性定量观察的方式鉴定了藻类种类、计算了群落多样性,并利用Pearson和RDA进行了相应分析。【结果】全年水温、DO、pH、透明度、硬度、电导率和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分别为14.9℃、10.8 mg/L、8.51、238 cm、4.0 mmol/L、243.4μs/cm和5.1 mg/L;冬春季总氮较高但总磷极低,夏秋季总氮较低而总磷较高;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仅在冬春季B断面较低,其它季节和断面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官地水库全年鉴定出6门97种(属)藻类,年优势度较高藻类种群达26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属)数在全年和各季度均为最多,而秋季藻类门类数和种(属)数均明显较低;空间上藻类密度自上游而下逐渐升高,全年平均值为139.8×10^(4) cell/L。【结论】官地水库水温较低、溶解氧高、呈弱碱性、营养物质含量低,属于寡营养水体,水质处于Ⅰ~Ⅲ类之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指示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冬春季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藻类为主,夏秋季以硅藻门和绿藻门藻类为主,总体上为绿-硅藻水相。硬度、水温、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是官地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尤其是水温;冬春季总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夏秋季则为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地水库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固城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6
19
作者 丰叶 王俊 +2 位作者 吴博文 何菁 赵小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2-1050,共9页
为评估长江下游重要调蓄湖泊固城湖的生态健康状况,加强对固城湖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于2019年在固城湖开展了4个季度的采样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固城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使用多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探究季节尺度下... 为评估长江下游重要调蓄湖泊固城湖的生态健康状况,加强对固城湖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于2019年在固城湖开展了4个季度的采样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固城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使用多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探究季节尺度下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的差异性,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4个季度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固城湖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全年均值为1.87~2.40,全域均值为2.05;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均值为0.46~0.92,全域均值为0.69;水体处于轻-β-中度污染(2<H′≤3,0.5≤J≤0.8)状态;鉴定出浮游植物85属138种;蓝藻门是固城湖全年浮游植物的主要构成门类,其次为绿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平均值变化范围为5.63×10^(5)~1.67×10^(8) L^(-1);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演替明显,主要优势门类呈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隐藻门-绿藻门变化。全年水域优势种为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鱼腥藻(Anabaen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及螺旋藻(Spirulina sp.)。冗余分析(RDA)表明,固城湖4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分别为总氮浓度(春季)、总磷浓度(夏季)、电导率和高锰酸盐指数(秋季)以及总磷浓度和水深(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城湖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季节性变化 环境因子 RDA分析
下载PDF
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龙燕 闵文武 +3 位作者 王金乐 陈飞雄 周其椿 吴俣学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4期26-36,共11页
为了解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排放尾水的污染状况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有效管理水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在系统集装箱养殖区的出水口(A)和进水口(B)进行水质监测和浮游植物采样分析,运用差异性分析比较两点的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 为了解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排放尾水的污染状况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有效管理水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在系统集装箱养殖区的出水口(A)和进水口(B)进行水质监测和浮游植物采样分析,运用差异性分析比较两点的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运用冗余分析(RDA)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识别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素。结果显示:系统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SS)和总氮(TN),A点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B点,5月的总污染指数最高,系统净化区域对尾水中的氨氮(NH_(4)^(+)-N)和SS的去除率高于其他污染物。系统中检出浮游植物7门58属98种,A点76种,B点81种,均以绿藻门种类为主,A、B两点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2.25×10^(6)cell/L和11.67×10^(6)cell/L,26.69 mg/L和34.23 mg/L,1.87和1.93,0.63和0.64。SS是显著影响A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NH_(4)^(+)-N、TN、总磷(TP)和SS是显著影响B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运用物理过滤和生态净化等方法能有效降低集装箱养殖尾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提高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循环水养殖 异位处理 生态池塘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