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平轴海流能发电系统的海流流速神经网络软测量
1
作者 杨绍辉 何宏舟 邓捷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67,73,共5页
为了解决海流能发电系统中,有效海流流速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将水平轴海流能发电系统当成一个大型流速仪,用于海流流速的软测量研究。分析了水平轴海流能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建立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数学模型。将叶... 为了解决海流能发电系统中,有效海流流速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将水平轴海流能发电系统当成一个大型流速仪,用于海流流速的软测量研究。分析了水平轴海流能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建立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数学模型。将叶轮机转速,发电机输出功率和占空比信号作为输入变量,将海流流速作为输出变量。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是海流流速软测量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跟踪有效海流流速的变化趋势,并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能发电 软测量 人工神经网络 海流流速
下载PDF
基于PAADCP的海流流速的误差分析及校正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一 岳军 +2 位作者 纪乃华 施国全 韦俊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6,共6页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海流测速数据,必须进行误差分解和校正。通过分析相控阵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PAADCP)测试海流流速的原理,提出了海试数据粗差区别与动态校正的算法,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降低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建立了...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海流测速数据,必须进行误差分解和校正。通过分析相控阵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PAADCP)测试海流流速的原理,提出了海试数据粗差区别与动态校正的算法,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降低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建立了海流流速的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利用海试实测的垂向流速数据,分析了一般情况下的海流流速的误差,得到垂向流速的均值±0.02 m/s,误差精确度小于0.23 m/s,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所得算法和方法对于海流测速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后处理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垂向流速 误差分析 粗差校正 小波分析 相控阵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PAADCP)
下载PDF
利用海洋环境噪声估计海流流速
3
作者 汪恺 李风华 杨习山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69,共7页
为了观测海流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基于被动声层析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浅海海洋环境噪声估计海流流速的方法。通过波束形成增加噪声互相关函数的能量积累,从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提取出两个水平阵列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利用经验格林函数的... 为了观测海流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基于被动声层析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浅海海洋环境噪声估计海流流速的方法。通过波束形成增加噪声互相关函数的能量积累,从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提取出两个水平阵列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利用经验格林函数的时间到达结构反演阵列间的浅海海流流速。海上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了2 h时间平均的经验格林函数和海流流速,可观测到海流流速的变化。通过仿真,论证了方法在该实验环境下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海水深度和传播距离失配带来的流速反演误差,其影响较小,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互相关函数 海流流速 波束形成
下载PDF
由海洋环境探测分析雷达反演海流径向流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锦高 汤亮 +3 位作者 王成发 应忍冬 张春芽 殷杰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1-66,共6页
该文讨论了利用海洋环境探测分析雷达的回波信号反演海流径向流速的方法。文中采用搜索BRAGG频点算法,能准确地从基于现代谱处理方法的谱图中找到反射信号的BRAGG频点,通过计算其Doppler频偏可推算出海流速度。对比... 该文讨论了利用海洋环境探测分析雷达的回波信号反演海流径向流速的方法。文中采用搜索BRAGG频点算法,能准确地从基于现代谱处理方法的谱图中找到反射信号的BRAGG频点,通过计算其Doppler频偏可推算出海流速度。对比结果表明,用BRAGG频点搜索算法反演的流速与实测数据能很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GG频点 海流流速 海洋环境监测 雷达 SESAR
下载PDF
基于LSTM-BP组合模型的南太平洋海流流速预测
5
作者 袁红春 管琦 张天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6,共7页
南太平洋是全球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洋生物、温度、盐度和环流变化等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海流流速是研究海洋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选择了2004年1月—2015年12月12年南太平洋区域的流速数据进行研究。数据采集的是月平均值... 南太平洋是全球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洋生物、温度、盐度和环流变化等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海流流速是研究海洋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选择了2004年1月—2015年12月12年南太平洋区域的流速数据进行研究。数据采集的是月平均值,空间分辨率为1°×1°,特征包括经度、纬度、深度和流速。将数据利用K近邻算法进行缺失值的填充后,按照10∶1∶1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建立了BP、LSTM模型和LSTM-BP组合模型。利用2004年1月—2014年12月共11年的每个月数据预测2015年12个月流速变化。结果显示,组合模型的损失值小于单个模型损失值。通过对比每个月的预测结果,LSTM-BP模型比BP、LSTM模型均方误差分别下降了约0.7和0.5,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约0.14和0.21。实验表明,LSTM-BP适用于南太平洋海流的预测,为海流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 海流流速 K近邻 LSTM-BP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新型低流速海流发电系统转轮部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鸿琦 王毅 +2 位作者 佟景伟 李林安 岳澄 《广东水利水电》 2003年第6期14-16,共3页
通过研制水下能源与电能转换关键的技术及设备,解决海洋水下仪器、设备长期运转的能源补充,完成水下小型低速海流发电装置转轮部分的设计和实验研究,为利用低流速海流能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流速海流发电系统 海流发电机 立轴 导叶 转轮 立轴式水轮机
下载PDF
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研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启升 邓明 +2 位作者 刘宁 孔银鸽 关善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99-3707,共9页
本文分析了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的发展,简介了海流感生电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的技术方案.根据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的实际需求,研发了XCP海流电场传感器,并通过XCP探头的自旋转(16r/s),实现了将海流电场信号AM调... 本文分析了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的发展,简介了海流感生电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的技术方案.根据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的实际需求,研发了XCP海流电场传感器,并通过XCP探头的自旋转(16r/s),实现了将海流电场信号AM调制并频移至海流电场传感器的超低噪声频段,解决了在高噪声背景下快速测量纳伏级微弱海流电场信号.设计实现了XCP探头前端弱信号处理电路,对海流电场微弱信号进行滤波提取的同时可实现对海流电场同向分量进行硬件电路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XCP探头下沉引起感生电场的强干扰.在XCP探头内部采用SoPC技术实现对海流电场信号、罗盘线圈信号和温度信息的快速测量及其数字化处理,并将数字信息以UART协议及LVDS物理层数传方式发送到XCP浮筒端.开创了长度2km、直径0.1mm漆包线动态数据传输技术,解决了XCP探头和XCP浮筒之间的数字化数据传输问题.根据XCP探头所采集的海流电场信号与罗盘线圈信号的同相分量In、正交分量Qn、基线量Bn数据,研究了XCP探测方法,从而计算出了海流的东向与北向相对速度分量VEr、VNr.采用所研发的XCP,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采集到海面至海下千米深度的XCP海流电场信息和海洋温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弃式海流剖面仪 海流电场 海流流速 XCP探头
下载PDF
数字滤波及小波分析技术在海流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孟德 杜立彬 任国兴 《山东科学》 CAS 2011年第6期71-74,共4页
针对海流测量中的噪声问题,采用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及Haar小波分析方法,通过对原始信号的处理,去除其中的噪声。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准确度。
关键词 数字滤波 小波分析 噪声 海流流速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附近海域表层海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吉会峰 邓小东 +2 位作者 曹兵 徐常三 邬惠明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0-86,共7页
利用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在普里兹湾海区释放的8个Argos漂流浮标所获的总计662 d的数据,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西部和北部表层海流基本呈现向西的流动,说明此地... 利用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在普里兹湾海区释放的8个Argos漂流浮标所获的总计662 d的数据,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西部和北部表层海流基本呈现向西的流动,说明此地区的表层海流以沿南极大陆的逆时针沿岸流为主。普里兹湾东部海流呈现先向南再向西或先向南再向北的流动,普里兹湾西北部海流呈现向南的流动。8个浮标平均流速在0.02—0.20 m·s^(-1)之间,最大流速为1.57 m·s^(-1),流速>1.0 m·s^(-1)的大流速区主要集中在普里兹湾、克洛斯角外侧、达恩利角外侧海域,流速>1.5 m·s^(-1)的大流速区只出现在普里兹湾、克洛斯角外侧两处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普里兹湾 表层海流流速 流速
下载PDF
海流测量数据的后处理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少华 周冲 叶小凡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66,共4页
对海流分层流速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复合指数模型和流速差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复合指数模型有一个固定的函数形式,参数多线型灵活,对不同海流垂向流速分布规律适用性较好;流速差法没有固定的函数,根据定点测量数据寻找... 对海流分层流速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复合指数模型和流速差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复合指数模型有一个固定的函数形式,参数多线型灵活,对不同海流垂向流速分布规律适用性较好;流速差法没有固定的函数,根据定点测量数据寻找规律,曲线形式多变,适用于分层较多的状况。该方法的适用性与层数有关,分层较少时,对未测量区域流速的推算波动较大,失真明显。可结合ADCP,对其测量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期减少测量误差,获得更准确的海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流速 垂向分布 复合指数模型 流速差法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下载PDF
复合指数模型及其在海流测量中的应用
11
作者 周冲 任少华 +1 位作者 林楠 唐东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28,共3页
对海流分层流速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复合指数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常见的几个海流垂向分布模型作了适用性比较。复合指数模型参数多,线型灵活,对不同海域、不同水深垂向海流流速分布适用性较好。二次函数法适用于海水较浅的海域。扩展后的... 对海流分层流速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复合指数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常见的几个海流垂向分布模型作了适用性比较。复合指数模型参数多,线型灵活,对不同海域、不同水深垂向海流流速分布适用性较好。二次函数法适用于海水较浅的海域。扩展后的对数线性模型适用范围较小,对垂向流速拟合效果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ADCP,把海流垂向分布模型运用到海流流速的测量处理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流速 垂向分布 复合指数模型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下载PDF
深水测试管柱与隔水管的横向承载特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巧雷 李中 +4 位作者 王尔钧 冯定 陈文康 刘统亮 严淳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115,共10页
在海上深水油气井测试过程中,隔水管、测试管柱与海水、环空流体、管内流体相互作用,并组成海上测试的“管中管”结构体系,目前对于由隔水管—测试管柱组成体系产生的复杂横向承载特性的认识不足。为了给海上安全测试作业的控制提供理... 在海上深水油气井测试过程中,隔水管、测试管柱与海水、环空流体、管内流体相互作用,并组成海上测试的“管中管”结构体系,目前对于由隔水管—测试管柱组成体系产生的复杂横向承载特性的认识不足。为了给海上安全测试作业的控制提供理论支撑,针对我国南海测试使用“管中管”体系结构及作业水深超过900 m的特点,建立了海水段测试管柱的井筒温度场、压力场及轴向力计算模型;考虑内外流体与管柱相互作用,建立了隔水管和测试管柱横向动态受力模型;基于数值求解方法,进行了不同顶张力、悬挂力、海流流速及平台漂移下的“管中管”结构体系横向承载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增大顶张力、悬挂力均能减小管柱体系的横向最大承载参数,同等幅度下的顶张力对管柱横向承载参数的影响更明显;②随着海流流速的增加,管柱体系的最大横向位移、转角、弯矩增大明显;③随着平台漂移量的增加,管柱体系的最大转角和弯矩先减小后增大,即顺着海流方向使平台产生适当的漂移有助于减小管柱体系横向的最大承载参数。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对海上测试作业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深水油气井测试 隔水管 测试管柱 管中管 横向承载 参数分析 海流流速
下载PDF
河口海岸扁平管袋裸坝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欣欣 束一鸣 +2 位作者 尹家春 张浩栋 吴海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118,共5页
位于河口海岸地带的管袋裸坝,施工期受波浪要素、潮位、风速和坝基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失稳破坏,增加施工风险和成本。针对目前设计和施工中管袋坝稳定性判定缺乏定量计算方法的现状,从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如波浪、潮位、海流流速... 位于河口海岸地带的管袋裸坝,施工期受波浪要素、潮位、风速和坝基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失稳破坏,增加施工风险和成本。针对目前设计和施工中管袋坝稳定性判定缺乏定量计算方法的现状,从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如波浪、潮位、海流流速和风速等入手,提出了相应的管袋裸坝结构稳定性的定量计算公式,并针对某围垦工程中管袋裸坝施工期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到了抗波浪稳定系数曲线、泥沙起动流速曲线以及抗风浪稳定系数曲线,以此得到了波高、海流流速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袋坝 稳定 波浪 海流流速 风速
下载PDF
深水水下采油树下放作业窗口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强 畅元江 +3 位作者 刘秀全 李家仪 韩彬彬 陈国明 《石油机械》 2015年第8期64-68,共5页
深水水下采油树的下放安装作业环境载荷非常复杂, 确保采油树的下放作业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分析了水下采油树下放作业过程, 建立了下放管串力学模型, 确定了采油树下放作业准则, 建立了采油树下放作业窗口分析方法及流程, 并... 深水水下采油树的下放安装作业环境载荷非常复杂, 确保采油树的下放作业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分析了水下采油树下放作业过程, 建立了下放管串力学模型, 确定了采油树下放作业准则, 建立了采油树下放作业窗口分析方法及流程, 并研究了采油树质量、波浪周期、浪向角和水深对采油树下放作业窗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表面流速小于0. 85 m/ s、波高小于7. 2 m 的情况下, 采油树可实现安全下放; 采油树质量增大导致下放作业窗口变小, 主要影响作业窗口的最大有效波高; 波浪周期在9~11 和15~29 s 时下放作业窗口较大, 不同浪向角下推荐平台艏向与波浪成45°; 随着水深的增加采油树下放作业窗口逐渐变小, 水深对窗口的最大有效波高影响较大, 对最大表面流速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水下采油树 安装 下放作业窗口 有效波高 海流流速 浪向角
下载PDF
深海实尺寸顶张力立管固有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光海 崔运静 +1 位作者 仇性启 束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41,共7页
为了研究深海实尺寸顶张力立管的固有振动特性,建立了立管固有振动分析模型,并通过有限单元法编程求解,计算分析了立管顺流向及横流向振动固有频率及振型,同时分析了顶张力、海流流速及内流密度的变化对立管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 为了研究深海实尺寸顶张力立管的固有振动特性,建立了立管固有振动分析模型,并通过有限单元法编程求解,计算分析了立管顺流向及横流向振动固有频率及振型,同时分析了顶张力、海流流速及内流密度的变化对立管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立管顺流向振动固有频率高于横流向;立管顺流向与横流向振动固有振型不同,且均不是标准正弦曲线;顶张力的变化对立管振动固有频率及振型具有较大影响;海流流速的变化主要影响立管顺流向振动固有频率及振型;内流密度的变化主要影响立管振动固有频率及顺流向振动固有振型。研究结果可为深海顶张力立管复杂动态分析及精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张力立管 振动频率 振型 顶部张紧力 海流流速 内流密度
下载PDF
超深水NGH无隔水管取样钻柱非线性静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光海 仇性启 +2 位作者 董辉 许俊良 韩来聚 《石油机械》 2017年第1期43-47,52,共6页
绳索式钻探取样系统取样过程中,钻柱受到海流、波浪、岩土、钻井船漂浮及其他载荷因素的影响,其静态特性非常复杂,具有几何非线性与接触非线性的特点。鉴于此,考虑海洋环境载荷及海底岩土等对取样钻柱的作用,建立了完整的取样钻柱力学... 绳索式钻探取样系统取样过程中,钻柱受到海流、波浪、岩土、钻井船漂浮及其他载荷因素的影响,其静态特性非常复杂,具有几何非线性与接触非线性的特点。鉴于此,考虑海洋环境载荷及海底岩土等对取样钻柱的作用,建立了完整的取样钻柱力学分析模型,研究取样钻柱非线性静力学特性,分析不同外界因素对取样钻柱静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超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取样钻柱等效应力和最大弯矩均位于钻柱顶部迎流处,钻柱的最大弯曲变形发生在其顶端1/3偏下位置;海流流速、拖曳力系数及作业水深的增加均使得钻柱弯矩和弯曲变形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无隔水管取样钻柱的受力分析和现场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样钻柱 非线性分析 海流流速 拖曳力系数 静力学 等效应力
下载PDF
东沙群岛西南海域单站测流资料的旋转谱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鹏 杨天鸿 《热带海洋》 CSCD 1990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文利用本所水文气象研究室在东沙群岛西南海域投放的一个锚定浮标(114°20.5′E,20°04.8′N)所获得的一系列海流流速矢量观测资料,用旋转谱分析方法对该站海流的内部结构作初步的探讨,并由此得到该站海流的某些运动学特征。
关键词 锚定浮标 海流流速测定 旋转谱 测流资料 海流内部结构
下载PDF
侧推装置推力减额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齐垚 《船舶》 2014年第4期6-16,共11页
回顾了推进器水动力干扰的研究概况,开展了单侧推装置在不同流速、流向下的推力减额的试验研究和CFD计算,分析了多侧推装置下推力减额的变化规律和侧推装置间距对推力减额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侧推装置的布置以及改进侧推器槽道进出口... 回顾了推进器水动力干扰的研究概况,开展了单侧推装置在不同流速、流向下的推力减额的试验研究和CFD计算,分析了多侧推装置下推力减额的变化规律和侧推装置间距对推力减额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侧推装置的布置以及改进侧推器槽道进出口形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推装置 推力减额 水动力干扰 海流流速流向
下载PDF
STUDY OF WATER-TRANSPORT THROUGH SOME MAIN STRAI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5
19
作者 鲍献文 高郭平 吴德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OCCAM global ocean model results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monthly water transport through 7 straits around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velocity profiles and... OCCAM global ocean model results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monthly water transport through 7 straits around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velocity profiles and their variations in the Togara Strait, Luzon Strait and Eastern Taiwan Strait showed that: 1) the velocity profiles had striped pattern in the Eastern Taiwan Strait, where monthly flux varied from 22.4 to 28.1 Sv and annual mean was about 25.8 Sv; 2) the profiles of velocity in the Togara Strait were characterized by core structure, and monthly flux varied from 23.3 to 31.4 Sv, with annual mean of about 27.9 Sv; 3) water flowed from the SCS to the ECS in the Taiwan Strait, with maximum flux of 3.1 Sv in July and minimum of 0.9 Sv in November; 4) the flux in the Tsushima Strait varied by only about 0.4 Sv by season and its annual mean was about 2.3 Sv; 5) Kuroshio water flowed into the SCS in the Luzon Strait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the velocity profi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 core structure. The flux in the Luzon Strait was minimum in June (about 2.4 Sv) and maximum in February (about 9.0 Sv), and its annual mean was 4.8 Sv; 6) the monthly flux in the Mindoro Strait was maximum in December (3.0 Sv) and minimum in June (only 0.1 Sv), and its annual mean was 1.3 Sv; 7) Karimata Strait water flowed into the SCS from May to August, with maximum inflow flux of about 0.75 Sv in June and flowed out from September to April at maximum outflow flux of 3.9 Sv in January. The annual mean flux was about 1.35 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transport FLUX East China Sea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Measurements of ocean wave and current field using dual polarized X-band radar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利民 何宜军 +1 位作者 申辉 吕海滨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021-1028,共8页
A new ocean wave and sea surface current monitoring system with horizontally-(HH) and vertically-(VV) polarized X-band radar was developed.Two experiments into the use of the radar system were carried out at two sites... A new ocean wave and sea surface current monitoring system with horizontally-(HH) and vertically-(VV) polarized X-band radar was developed.Two experiments into the use of the radar system were carried out at two sites,respectively,for calibration process in Zhangzi Island of the Yellow Sea,and for validation in the Yellow Sea and South China Sea.Ocean wave parameters and sea surface current velocitie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dual polarized radar image sequences based on an inverse method.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dual-polarized radar data sets acquired in Zhangzi Island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an ocean directional buoy.The results show that ocean wave parameters and sea surface current velocities retrieved from radar image sets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served by the buoy.In particular,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vertically-polarized radar is better than the horizontally-polarized radar in retrieving ocean wave parameters,especially in detecting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below 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polarization X-band radar sea state parameters current fiel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