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涂又光教育自身本体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巨光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哲学家、教育家涂又光先生通过对教育自身本体的研究,建立了中国本土化的教育哲学。他成功地解答了教育不能正确定位这一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他的教育自身本体论反映了时代先进的教育精神。涂先生还指明了当前中国教育哲... 哲学家、教育家涂又光先生通过对教育自身本体的研究,建立了中国本土化的教育哲学。他成功地解答了教育不能正确定位这一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他的教育自身本体论反映了时代先进的教育精神。涂先生还指明了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研究走出困境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教育自身 教育本体 教育哲学
下载PDF
涂又光“人文·科学”思想与当代大学特色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贺祖斌 谢明明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6-49,共4页
中西方高等教育均已步入"人文·科学"的新阶段。涂又光先生提出了"文明的特色在于人文而非科学"、"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的观点,揭示了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当前,大学普遍存在重科学、轻... 中西方高等教育均已步入"人文·科学"的新阶段。涂又光先生提出了"文明的特色在于人文而非科学"、"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的观点,揭示了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当前,大学普遍存在重科学、轻人文和重科研、轻应用的现状,阻碍了大学特色发展的实现路径。涂又光先生"人文·科学"的思想,启示我们大学应该加强人文教育,培育大学特色发展根基;强化科研成果应用,拓展大学特色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人文·科学 大学 特色发展
下载PDF
本立而道生——涂又光教育思想的原点、体系与脉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海涛 向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6-45,54,共11页
涂又光先生是个具有中国气派的知识分子、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他知行合一,学术与人生合二为一。涂先生以人为本,以"教育自身"为原点,不乏原创性地建构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教育思想体系,脉络清晰地涵盖:学校不等于教育;社会... 涂又光先生是个具有中国气派的知识分子、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他知行合一,学术与人生合二为一。涂先生以人为本,以"教育自身"为原点,不乏原创性地建构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教育思想体系,脉络清晰地涵盖:学校不等于教育;社会生活存在"三li说",教育定位于文化领域,社会要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使命;教育的人性基础是性灵论,要继天而教,行之终身,不谈毕业;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律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中国高等教育基本矛盾是"道"与"艺"的矛盾;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三个阶段:人文阶段—科学阶段—人文·科学阶段;办"中国的大学";校园文化上的"泡菜理论";教学上"修辞立其诚";读经典与教育"反刍律";教育的产品的"料子与成衣说"等。归结起来,涂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丰富的哲理性、浓郁的人文性、深厚的民族性与爱国情怀及贯通的历史与现实统一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教育思想 原点
下载PDF
从学涂又光——兼贺涂先生八十寿诞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炬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9-41,共3页
今年9月8日是涂又光先生80岁寿辰,同学们要给他祝寿,特撰此文,以懿祝贺。涂先生从来没有正式教过我,但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我的老师。
关键词 涂又光 文学家 文学作品 儒家哲学
下载PDF
片段中永生——涂又光先生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云川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1-42,共2页
人的气场不一样,有的人使劲想撼动或控制他人,但往往出力很多,收效甚微;而有的人从未想影响或改变他人,但轻微举动,却如内功发作动人心魄。人的言语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巧舌如簧,
关键词 涂又光 文学家 文学作品 儒家哲学
下载PDF
涂又光先生的书法成就及其书学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克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9-35,共7页
涂又光不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俊逸,自成一体。涂先生的书法及其书学思想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它对于研究中国教育思想,弘扬中国文化,以及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等都颇有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涂又光 书法 书学思想
下载PDF
江海劳人入旧都——涂又光的诗词成就及其诗教思想
7
作者 刘克明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26,共14页
涂又光是一位有着深厚诗学素养的诗人。作为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包括五律、七绝、七律、词、赋、联文等;其品骨自高,其寓意自远。作为教育家,他把诗教贯串于教学之中,有着极其深邃的诗教思想;涂又光创作的诗作以自为本;肯定自... 涂又光是一位有着深厚诗学素养的诗人。作为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包括五律、七绝、七律、词、赋、联文等;其品骨自高,其寓意自远。作为教育家,他把诗教贯串于教学之中,有着极其深邃的诗教思想;涂又光创作的诗作以自为本;肯定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不仅是诗的表现,而且是形象的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文学表现。涂又光的诗词联文及其诗教思想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诗词联文 诗眼 诗教思想 以自为本
下载PDF
涂又光先生纪事
8
作者 荀振芳 《大学(研究)》 2014年第10期92-95,共4页
涂又光,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先生学贯中西,博大精深,在哲学和教育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谨以此文,追忆缅怀涂先生。
关键词 涂又光 纪事
下载PDF
忆涂又光先生
9
作者 别敦荣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6-28,共3页
涂又光先生是知识渊博的学者,特立独行的智者,人格修炼的航标,为人师友的楷模。与涂先生交往,初遇,领略大师对美国高等教育之精深研究;共事,感受大师之治学严谨;相处,则沐浴大师之敦厚宽容。
关键词 涂又光 治学 独立
下载PDF
涂又光先生的道儒情怀
10
作者 陈晓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1-25,共5页
涂又光先生认为,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主根,儒家是中国哲学的主干,两者相互依存。自觉的天人合一也就是有限的血肉之躯与无限的精神愿望的统一,是个体的一种自觉或哲学世界观。只有论定个体的存在、价值、权利、尊严,在此主根上发展下去,中... 涂又光先生认为,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主根,儒家是中国哲学的主干,两者相互依存。自觉的天人合一也就是有限的血肉之躯与无限的精神愿望的统一,是个体的一种自觉或哲学世界观。只有论定个体的存在、价值、权利、尊严,在此主根上发展下去,中国哲学才能与时俱进,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涂先生的"道家主根论"接续了冯友兰的"新理学"。他在宣称道家是中国哲学之主根的时候,把儒家称作中国哲学的主干。儒家以家(集体)为本位的思想对于人类社会永远有其价值。儒家的宇宙是"道德的宇宙",而道家的宇宙则是"超道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冯友兰 道儒情怀
下载PDF
善喻者善道——涂又光先生学术思想的传达艺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运超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0-35,共6页
学术传达素养是学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凡学术大师必有极具个性的表达艺术,而比喻以生动、易记而成为最常用、也是最生动的表达方式之一。为学必为道,且善喻者善道。涂又光先生即是如此。他曾使用过泡菜喻、反刍喻、嫁接喻、磁电喻、同... 学术传达素养是学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凡学术大师必有极具个性的表达艺术,而比喻以生动、易记而成为最常用、也是最生动的表达方式之一。为学必为道,且善喻者善道。涂又光先生即是如此。他曾使用过泡菜喻、反刍喻、嫁接喻、磁电喻、同学与同乡喻、楼喻、珍珠链喻、餐喻、核反应堆喻、布料与成衣喻、车喻等,来进行自己的学术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学术思想 传达艺术
下载PDF
涂又光先生留给中国知识分子的“三大追问”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小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涂又光先生离开了我们,他不愿打扰任何人,走得悄无声息,以至于许多崇敬他的学子们没来得及看望他、告别他,心中留下无比的悲痛、终身的遗憾和沉重的愧疚!在追忆涂先生的日子里,我含泪重读先生的著作文章,追忆师从先生的校园时光,重温先... 涂又光先生离开了我们,他不愿打扰任何人,走得悄无声息,以至于许多崇敬他的学子们没来得及看望他、告别他,心中留下无比的悲痛、终身的遗憾和沉重的愧疚!在追忆涂先生的日子里,我含泪重读先生的著作文章,追忆师从先生的校园时光,重温先生的言谈教诲,心灵又一次受到极大的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先生 中国 知识分子 "三大追问"
下载PDF
超越生死的人——怀念父亲涂又光先生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6-50,共5页
父亲发病太突然。老人家的身体一直比较好,能吃能睡,头脑也相当清楚,前年还在上讲台,每年每次体检所有的指标都正常。这些假象欺骗了我们,以为父亲至少可以活到90岁以上。
关键词 涂又光 文学家 文学作品 儒家哲学
下载PDF
涂又光高等教育思想述评
14
作者 董姗姗 《高等建筑教育》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涂又光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为高等教育思想领域贡献了很多精辟见解,他的一些思想对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他认为,大学的真谛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科学文明应该实行全球化,而人文文明应该实行本土化;人... 涂又光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为高等教育思想领域贡献了很多精辟见解,他的一些思想对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他认为,大学的真谛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科学文明应该实行全球化,而人文文明应该实行本土化;人文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的本质在于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高等教育思想 学术自由 文明本土化 人文
下载PDF
涂又光先生“照着讲”与“接着讲”的学术智慧
15
作者 李小平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冯友兰先生关于"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学术研究路径,对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当前文献在认识理解这一研究路径上还存在简单化、机械化倾向。涂又光学术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两者是"一体双面&... 冯友兰先生关于"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学术研究路径,对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当前文献在认识理解这一研究路径上还存在简单化、机械化倾向。涂又光学术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两者是"一体双面"和"有无相生"的;"照着讲"远不是"抱残守缺",也不仅仅是"接着讲"的准备,而是一种超越方法路径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现实人文困境既需要"接着讲"的创新开拓,更需要"照着讲"的传承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照着讲” “接着讲”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涂又光先生授课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涂又光 刘献君 +5 位作者 刘亚敏 王俊 于海琴 鞠平凡 朱新卓 李文兵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69,共6页
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回答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涂又光先生以他的教学实践作了圆满的回答 ,他的教学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为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科学研究院于 2 0 0 4年 3月 5... 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回答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涂又光先生以他的教学实践作了圆满的回答 ,他的教学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为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科学研究院于 2 0 0 4年 3月 5日举办了涂又光先生教学思想研讨会。会上 ,教育科学研究院多名研究生满怀激情地表达了听课感受 ,涂又光先生作了题为《修辞立其诚》的报告 ,校党委副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献君教授作了总结发言。现将研讨会部分内容刊载如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教学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
原文传递
精辟的见解 深刻的教诲——庆祝涂又光先生八十寿辰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叔子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15,共6页
涂又光先生是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高足。在教育方面,涂又光先生就教育的定位问题,教育与学校的关系问题,“人文—科学—科学.人文”教育三阶段的问题,民族文化教育的问题,民族文化经典的学习问题,首先要学习的问题,做人的教育要... 涂又光先生是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高足。在教育方面,涂又光先生就教育的定位问题,教育与学校的关系问题,“人文—科学—科学.人文”教育三阶段的问题,民族文化教育的问题,民族文化经典的学习问题,首先要学习的问题,做人的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的问题等等,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与见解。面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应采取措施着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教育 学校 科学 人文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从“有知”走向“无知”——解读涂又光教育哲学之“过程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俊 周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31,共4页
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者从“无知”到“有知”,再从“有知”复归于“无知”的过程。现代教育往往忽视从“有知”到“无知”这一过程。从“有知”到“无知”的必要性在于教育自身的伦理本性和人性发展的诉求。从“有知”到“无知”的可能... 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者从“无知”到“有知”,再从“有知”复归于“无知”的过程。现代教育往往忽视从“有知”到“无知”这一过程。从“有知”到“无知”的必要性在于教育自身的伦理本性和人性发展的诉求。从“有知”到“无知”的可能性在于人有“智的直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涂又光 有知 无知
原文传递
涂又光先生的大学之道 被引量:3
19
作者 雷洪德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21,共7页
涂又光先生学有渊源,本立而道生。他的大学之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之前是以哲学为中心的文化研究阶段,之后是文化视野中的教育研究阶段。前一阶段在冯友兰研究、楚国哲学研究等领域卓有成就,后一阶段对中国高等教育史进行了基于通... 涂又光先生学有渊源,本立而道生。他的大学之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之前是以哲学为中心的文化研究阶段,之后是文化视野中的教育研究阶段。前一阶段在冯友兰研究、楚国哲学研究等领域卓有成就,后一阶段对中国高等教育史进行了基于通识的专题透析,对教育基本问题作出了自成体系的哲学解释。涂又光先生的大学之道由三层构成,表层是以识见长的学术,中层是融会贯通的能力,深层是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大学之道 文化研究 教育哲学
原文传递
求学之成在持志——涂又光先生的求学经历与启示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洪德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求学是否有成,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志。涂又光先生在学问上取得的成果,可追溯到其成于持志的求学经历。涂又光求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从父为师读私塾,接着为求新知进学校,最后连续四年考大学,志在进入一流大学。从他... 求学是否有成,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志。涂又光先生在学问上取得的成果,可追溯到其成于持志的求学经历。涂又光求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从父为师读私塾,接着为求新知进学校,最后连续四年考大学,志在进入一流大学。从他的求学经历看,志的形成与发展包含立、信、持、得四个因素。人之得志,或始于立志,或始于信志,终成于持志。涂又光在求学路上虽然历经艰难坎坷,但因为有志于学,且持志于学,而终有所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又光 求学 持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