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3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例涎腺分泌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
1
作者 师晓莉 古丽给娜·胡阿提 马遇庆 《新疆医学》 2024年第3期255-258,274,共5页
目的研究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CS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8例SCSG,从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多方面研... 目的研究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CS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8例SCSG,从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8例SCSG患者男女各4例,年龄21岁-84岁,中位年龄51岁,肿瘤直径1.5 cm-6.5 cm,临床上以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组织学以微囊状、管状-乳头状或实性结构为主。8例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和S-100蛋白,6例乳腺球蛋白阳性、1例部分阳性及1例仅个别细胞阳性;6例pan-Trk阳性,1例阴性,GCDFP153例阴性、1例部分阳性及1例个别细胞阳性;SOX-10阳性3例、2例阴性;Ki-67阳性指数3%-20%。8例均有ETV6-NTRK3融合基因信号。结论SCSG是一种较罕见的低度恶性涎腺源性肿瘤,具有典型组织学和免疫表型,pan-Trk免疫组织化学可能与NTRK融合相关,ETV6-NTRK3基因重排不但具有诊断意义,同时Trk靶向治疗有望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分泌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融合 诊断
下载PDF
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取出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53例分析
2
作者 叶克强 吕继连 +3 位作者 裴飞 张瑞 乔翔鹤 赵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观察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取出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经过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手术取石治疗病例纳入观察... 目的:观察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取出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经过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手术取石治疗病例纳入观察组(53例),采用传统口内入路切开取石病例纳入对照组(55例)。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观察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中52例患者成功取出结石、保留腺体,手术成功率98.1%,术后均无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未取出结石者术中同期行颌下腺切除术,术后出现暂时性舌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89%。经随访,52例取出结石患者腺体不同程度恢复功能,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截至目前无二次手术摘除腺体病例。对照组中成功取出结石35例,成功率63.6%,其中10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舌体麻木,1例患者出现舌下腺囊肿,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治疗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内镜 口内切口 涎腺导管结石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1例
3
作者 梁小红 胡福英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942-1944,共3页
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Primary lung salivary gland carcinoma,PLS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肺部肿瘤的0.1%~0.2%,现报道1例具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病理资料的周围型肺涎腺肿瘤病例,以提升临床对PLSC的认识。病例资料患者,男,33... 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Primary lung salivary gland carcinoma,PLS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肺部肿瘤的0.1%~0.2%,现报道1例具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病理资料的周围型肺涎腺肿瘤病例,以提升临床对PLSC的认识。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因“咳嗽、呼吸困难4天”入院,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咳少许黄色粘痰,呼吸困难于夜间加重,休息后缓解,无鼻塞、流涕,无畏寒、高热,无咯血,无午后低热、盗汗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肺部恶性肿瘤 呼吸困难 涎腺肿瘤 涎腺型肿瘤 病例资料 咯血
下载PDF
原发性肺涎腺恶性肿瘤2例诊治报道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于倩倩 韩锐 《医药前沿》 2024年第4期54-56,63,共4页
肺涎腺恶性肿瘤为罕见的肺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等类型,国内外也仅有少数报道,2019年5—9月滨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2例原发性肺涎腺恶性肿瘤患者,1例经手术治疗好转出院,1例自动放弃,为提高对原发... 肺涎腺恶性肿瘤为罕见的肺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等类型,国内外也仅有少数报道,2019年5—9月滨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2例原发性肺涎腺恶性肿瘤患者,1例经手术治疗好转出院,1例自动放弃,为提高对原发性肺涎腺恶性肿瘤的认识,本文就2例肺涎腺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及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涎腺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下载PDF
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陈永强 柴国超 +3 位作者 李天客 包阳 陈思 张素欣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7期509-516,共8页
目的分析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4—2022年收治的30例SD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 目的分析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4—2022年收治的30例SD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记录、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指标、治疗方式、随访资料等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并制作生存曲线,卡方检验分析免疫组化分类变量与SDC复发、转移的关系,单因素用于分析临床预后因子。结果30例SDC患者中,男女比例5:1,中位年龄61.5岁,约60%发生于腮腺,其余发生于下颌下腺、舌下腺、腭部小涎腺等。其中,19例雄激素受体阳性,23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26例Ki-67阳性。术后随访18~94个月,中位随访37个月,复发13例,远端转移14例,5年总生存率31.2%。术后放疗及术后放化疗患者的总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患者,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生存率相关(P<0.05),Ki-67阳性细胞数≥40%与术后复发或转移有一定相关性(P=0.025)。结论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放化疗对提高SDC患者远期总生存率有益,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可能是影响SD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Ki-67阳性细胞数≥40%的患者,易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导管癌 Ki‐67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雄激素受体 T分期 淋巴结转移 生存率 预后
下载PDF
影响涎腺导管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和免疫组化标记物
6
作者 宝鲁日 施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3-1018,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 SDC)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SD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人表皮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影响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 SDC)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SD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银染原位杂交(silver-enhanced in situ hybridization, SISH)检测,并进行生存回归分析。结果:23例SDC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63.91岁;15例肿瘤发生于腮腺,8例发生于颌下腺;随访结果,术后4例复发,4例死亡,其余患者生存良好,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肿瘤组织呈导管内筛状、巢状、实性、腺管状、条索状。在筛孔状及实性结构的中心可见粉刺样坏死。瘤细胞较大,胞浆嗜酸性、颗粒状,胞核大、多形性,核仁明显,染色质粗,核分裂像易见。免疫表型:CK7(23/23);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21/23);巨囊性病液体蛋白15(giant cystic disease liquid protein, GCDFP15)(17/23);p53(16/23);CK5/6(11/23);HER2(10/23),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10/23);CK14(3/23);p63(2/23)。不表达S-100,Ki-67增殖指数5%~80%。从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K5/6阳性患者临床分期多为Ⅲ/Ⅳ期(P=0.009),而AR、HER2、GATA3、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42)。结论:SDC侵袭性强,易复发和转移,CK5/6阳性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癌 涎腺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标记物 预后
下载PDF
儿童中耳涎腺迷芽瘤合并中耳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李琳 张丽霞 +1 位作者 龚树生 柳玮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7-569,共3页
迷芽瘤并非真正的肿瘤,组织学表现为正常组织在异常位置的过度生长^([1]),是胚胎时期异常发育所致,涎腺迷芽瘤是涎腺组织位于涎腺以外的解剖位置上的先天发育异常病变^([2])。中耳涎腺迷芽瘤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儿童中耳涎腺迷... 迷芽瘤并非真正的肿瘤,组织学表现为正常组织在异常位置的过度生长^([1]),是胚胎时期异常发育所致,涎腺迷芽瘤是涎腺组织位于涎腺以外的解剖位置上的先天发育异常病变^([2])。中耳涎腺迷芽瘤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儿童中耳涎腺迷芽瘤合并中耳畸形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芽瘤 中耳畸形 胚胎时期 涎腺组织 过度生长 解剖位置 异常发育 儿童
下载PDF
唾液腺显像半定量分析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后涎腺功能受损的预测评估及动态监测
8
作者 李泽阳 李贺松 +4 位作者 赵潇逸 席永昌 宋会民 唐曼 葛佳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对^(131)I治疗前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的唾液腺功能进行评估,探讨唾液腺显像(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SGS)半定量指标对唾液腺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对^(131)I治疗前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的唾液腺功能进行评估,探讨唾液腺显像(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SGS)半定量指标对唾液腺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以期开发可早期预测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2022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核医学科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术后患者72例及术后未进行^(131)I治疗术的患者40例,测定其治疗前后SGS其15 min摄取率(uptake rate at 15 minutes,UR15‰)、摄取指数(concentrate index,CI)、唾液腺排泌率(maximum secretion ratio,MSR%)、最小排泌时间(time interval from stimulation to minimum count,T_(min))等参数,填写调查口腔干燥症状评估量表(The Oral Dryness-Severity Scale,ODSS),分析半定量参数与唾液腺损伤的关系,并寻找预测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有效指标。结果:72例DTC术后进行^(131)I治疗术的患者的双侧腮腺CI,双侧颌下腺UR15‰、CI、T_(min)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腮腺UR15%、MSR%、T_(min),双侧颌下腺MSR%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双侧腮腺ΔMSR%(r=-0.58)、ΔT_(min)(r=-0.42)及双侧颌下腺ΔMSR%(r=-0.45)、ΔT_(min)(r=-0.33)与唾液腺损伤呈负相关。结论:DTC术后行^(131)I治疗术的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唾液腺排泄功能损伤先于摄取功能损伤出现,MSR%和T_(min)降低可提示唾液腺排泄功能损伤,CI、UR15‰可能提示摄取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涎腺 ^(131)I治疗术 唾液腺显像 半定量分析
下载PDF
涎腺导管癌的治疗进展
9
作者 王新 彭成浩 +1 位作者 刘伟 田素青 《癌症进展》 2024年第9期937-943,共7页
涎腺导管癌(SDC)作为一种罕见且具有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致死率较高。迄今为止,尚未形成针对该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根治性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辅助放疗,有时还需结合化疗。由于SDC的罕见性,目前针对SDC全身转移... 涎腺导管癌(SDC)作为一种罕见且具有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致死率较高。迄今为止,尚未形成针对该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根治性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辅助放疗,有时还需结合化疗。由于SDC的罕见性,目前针对SDC全身转移姑息性治疗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近年来对该肿瘤亚型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层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提示SDC患者通常表现为雄激素受体(AR)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扩增,为采用抗雄激素和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SDC的新辅助治疗、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导管癌 雄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定量评价涎腺与增龄的相关临床研究
10
作者 韩小华 李吉友 +3 位作者 李程 陈燕璇 吴斌洪 曾福强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5期923-926,共4页
目的:高分辨率超声多模态成像定量评价涎腺与增龄的相关临床研究。方法:选用对不同年龄阶段(20~80岁)涎腺350例,按青年组(18~40岁)、中年A组(41~50岁)、中年B组(51~65)、老年组(>65岁)分组,采用15MHZ高频超声,进行2D、彩色多普勒及... 目的:高分辨率超声多模态成像定量评价涎腺与增龄的相关临床研究。方法:选用对不同年龄阶段(20~80岁)涎腺350例,按青年组(18~40岁)、中年A组(41~50岁)、中年B组(51~65)、老年组(>65岁)分组,采用15MHZ高频超声,进行2D、彩色多普勒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检查。总结收集腮腺、颌下腺的大小、血管内径、血供状态及腺体组织的杨氏模量值。观察各个定量测值与增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增龄过程中,腮腺、颌下腺在中年期左右径、厚径均增大,到老年期腮腺左右径变化不明显,但厚径变薄,颌下腺到老年期左右径、厚径均变小;增龄过程中,腮腺、颌下腺血管内径变化不明显,颌下腺最大血液流速中年B组VMAX减低,阻力指数增高,老年期有低阻力变成高阻力,腮腺内血流及阻力指数变化不大;增龄过程中,腮腺杨氏模量测值变化都不明显,颌下腺青年期男女性别间有差异,女性较男性硬,青年组、中年A、B组间变化不明显,而老年组变低。结论:多模态超声可定量评价涎腺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超声 涎腺 剪切波弹性成像 杨氏模量
下载PDF
涎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学分析与文献复习
11
作者 李文华 杜艳 +3 位作者 袁静萍 何惠华 阎红琳 陈芳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53-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T-M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FISH检测等方法分析WT-ME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2岁,因发现右耳垂下包块一年... 目的探讨涎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T-M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FISH检测等方法分析WT-ME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2岁,因发现右耳垂下包块一年余入院。光镜下肿瘤边界清楚,主要由囊状、乳头状、管状上皮细胞和淋巴样间质两种成分构成。上皮细胞多为复层,弱嗜酸性,部分区域腔面侧细胞排列规则,呈腺上皮形态,另见少量黏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上皮全层表达CK7、CK19,基底侧细胞表达p40,Ki-67增殖指数约2%,不表达SMA、S-100、SOX10,FISH检测肿瘤存在MAML2基因重排。结论涎腺WT-MEC是MEC的一种罕见特殊亚型,形态与免疫表型均与Warthin瘤鉴别困难,FISH检测MAML2基因重排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由于二者良恶性不同,预后不同,正确识别二者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 涎腺 WARTHIN瘤 诊断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数据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风险预测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路丽 柳成良 +2 位作者 左超 于淑靖 张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54-58,6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数据预测涎腺多形性腺瘤(PA)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9例P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84...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数据预测涎腺多形性腺瘤(PA)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9例P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8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为深叶、包膜不完整及周围组织侵犯3个指标为P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79.730、67.194、479.801,P<0.05)。基于以上3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7.6%,均高于模型中各单项指标,且该风险预测模型和实际观测值间无明显差异(x^(2)=0.823,P=0.935)。结论:肿瘤部位为深叶、包膜不完整及周围组织侵犯3个指标为P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PA复发具有较高预测价值,能为预防PA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学特征 临床数据 涎腺多形性腺瘤(PA) 复发风险预测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ELL2基因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杨思遥 王媛媛 +1 位作者 刘建兵 刘志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分析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绘制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中5个成员的ELL2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口腔颌面... 目的分析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绘制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中5个成员的ELL2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1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17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高分辨熔解曲线(HRM)检测两组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分层分析评估吸烟与基因型的协同作用;并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基因型个体ELL2的表达水平。结果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中ELL2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1119T>C多态性位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该位点纯合子C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1%vs.11.9%,P=0.002)。纯合子CC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风险增加相关(OR=3.059,95%CI 1.494~6.263)。分层分析显示,吸烟与1119C等位基因协同作用可增加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的风险(OR=3.200,95%CI 1.460~7.014)。CC基因型个体EL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T或TT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ELL2基因变异可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吸烟联合1119C等位基因可增加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多形性腺瘤 基因 ELL2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涎腺多形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誉 戈立东 +1 位作者 魏建国 吴勇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涎腺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PAC)通常起源于小涎腺,由单一类型细胞组成,以细胞学一致性和结构多样性为主要特点,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涡和靶环状结构,以及小管状、筛状、束状、乳头状、囊性-乳头状或实性生长模式,... 涎腺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PAC)通常起源于小涎腺,由单一类型细胞组成,以细胞学一致性和结构多样性为主要特点,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涡和靶环状结构,以及小管状、筛状、束状、乳头状、囊性-乳头状或实性生长模式,常见嗜神经现象,通常含有PRKD1 E710D突变。涎腺筛状腺癌(cribriform adenocarcinoma,CASG)是一个有争议的实体,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中认为其是PAC变异亚型,属于同一组织学谱系,但也有一些病理学家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WHO(2022)头颈部肿瘤分类中,关于CASG是不同的诊断术语还是PAC的变异亚型仍存在争议。CASG好发于舌根部,呈分叶状生长模式,以实性、筛状、微囊、乳头状结构为主,罕见单行列兵样排列,以周边呈栅栏状排列、裂隙样结构或肾小球样外观及毛玻璃样细胞核为特征,淋巴结转移频发,以PRKD1、PRKD2或PRKD3(PRKD1/2/3)融合为主。鉴于两者不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风险,该文对两者命名的历史变革、形态学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不同病理医师间诊断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多形性腺癌 临床病理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淋巴上皮性涎腺炎样胸腺增生2例
15
作者 任佳琳 祝颖 +1 位作者 茅培青 王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9-560,共2页
例1男性,54岁,胸部不适就诊,胸部CT示前纵隔见多发轻度钙化结节状影,部分融合,边界模糊。后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例2男性,59岁,胸部不适就诊,胸部CT示前纵隔胸腺密度增高,增强后强化尚均匀。后行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
关键词 淋巴上皮病变 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胸腺增生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基于涎腺超声评估补肾润燥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
16
作者 陆冬晴 吴凡 潘新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9期25-29,35,共6页
目的:通过运用涎腺超声技术评估补肾润燥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累及涎腺的临床疗效,进而探索涎腺超声技术评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的作用。方法:将7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 目的:通过运用涎腺超声技术评估补肾润燥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累及涎腺的临床疗效,进而探索涎腺超声技术评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的作用。方法:将7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服用硫酸羟氯喹,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润燥方。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ESS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半定量分级、剪切波弹性模量。结果:2组各脱落1例,最终每组纳入38例。治疗后,2组ESSDA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涎腺超声半定量分级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率为73.68%,对照组改善率为47.37%(P<0.05);2组4个腺体的剪切波弹性模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润燥方对肝肾阴虚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累及涎腺的患者疗效确切,涎腺超声可以协助评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涎腺超声 补肾润燥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涎腺分泌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附4例)
17
作者 暴欣然 徐晓艳 +2 位作者 马萍 杨一航 孟汀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例涎腺分泌性癌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收集分析4例涎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肿瘤均发生在腮... 目的:研究并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例涎腺分泌性癌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收集分析4例涎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肿瘤均发生在腮腺,患者年龄为30岁~55岁,中位年龄为40岁;肿瘤直径为0.5 cm~3.0 cm;肿瘤组织均界限清楚,2例大部分切面灰白实性,质地中等;1例切面实性,灰粉灰黄相杂,质软易碎;1例呈囊实性改变,实性区质软灰粉色。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排列成多种结构,可呈微囊、大囊及腺管内乳头状排列。肿瘤细胞界限不清,胞浆丰富,呈嗜酸性或空泡状,具有圆形或卵圆形的细胞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及坏死少见。4例肿瘤细胞CK5/6、p63均为阴性表达,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S100、Mammaglobin,弥漫表达CKAE1/AE3、CK7、CK8、Vimentin,大部分肿瘤区域DOG1表达缺失,仅在少数瘤巢周或腔缘弱阳性,而Ki67增殖指数约10%。结论:发生于涎腺的分泌性癌类似于乳腺的分泌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由于其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即可做出诊断。ETV6-NTRK3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分泌性癌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临床病理特点
18
作者 许文凤 王丽娜 +3 位作者 应骐键 韩青青 王家双 郭德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11-1816,共6页
目的认识并总结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thymic hyperplasia with 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ike features,简称LESA样胸腺增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从而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贵黔国际医院病理科2019年10月... 目的认识并总结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thymic hyperplasia with 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ike features,简称LESA样胸腺增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从而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贵黔国际医院病理科2019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诊断的LESA样胸腺增生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其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纳入2例LESA样胸腺增生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51岁和52岁。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前纵隔肿物;大体上观测肿块最大径分别为7.5 cm和12.0 cm;镜下及免疫表型显示大量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滤泡间区见网状或巢状无异型增生的胸腺上皮、胸腺小体以及淋巴上皮病变,局灶可见囊性变、胆固醇结晶及其形成的胆固醇肉芽肿。复习文献报道的LESA样胸腺增生46例,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与本组2例相似,且预后良好,但有5例患者进展为淋巴瘤。结论LESA样胸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病变,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淋巴瘤,需要定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增生 淋巴上皮涎腺炎样胸腺增生 淋巴滤泡 胸腺上皮 淋巴瘤
下载PDF
基于NLRP3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吴玉琪 黄桂林 +2 位作者 肖丽君 张敏 张霓霓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1,共6页
目的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形态、功能及NLRP3表达的影响,为修复放射性涎腺组织损伤提供新思路。方法建立小鼠下颌下腺放射损伤模型,记录饮水情况,于照射后1、3、7、14 d进行唾液流率检测,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及... 目的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形态、功能及NLRP3表达的影响,为修复放射性涎腺组织损伤提供新思路。方法建立小鼠下颌下腺放射损伤模型,记录饮水情况,于照射后1、3、7、14 d进行唾液流率检测,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检测NLRP3及Caspase-1在小鼠放射性下颌下腺损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累积,放射组小鼠饮水量逐渐增多,唾液流率减少,下颌下腺中炎症细胞不断增多,腺泡细胞逐渐出现核固缩及空泡化等病变;在照射后的7和14 d,放射组NLRP3和Caspase-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辐射可诱导小鼠下颌下腺组织损伤,并激活NLRP3炎症体促使其表达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体 放射 涎腺损伤
下载PDF
涎腺超声评分在干燥综合征诊断及疾病活动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罗敏 龚震 +1 位作者 夏丽 石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涎腺超声评分在干燥综合征诊断及疾病活动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疑似干燥综合征的患者120例,根据唇腺活检的病理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76)和阴性组(n=44... 目的探讨涎腺超声评分在干燥综合征诊断及疾病活动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疑似干燥综合征的患者120例,根据唇腺活检的病理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76)和阴性组(n=44)。参考2019年OMERACT超声合作组发布的《干燥综合征涎腺超声中病变的定义和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判定,计算涎腺超声评分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首发症状至本次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涎腺肿大、口干、眼干、牙齿脱落、发热、关节痛、乏力、肺间质病变、肾小管酸中毒)、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疾病活动度,分析唇腺病理分级、涎腺超声评分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涎腺超声评分结果显示,阳性患者76例,阴性44例,诊断符合率为98.33%,敏感度为98.68%,特异度为97.73%。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口干、眼干、牙齿脱落、发热、关节痛、乏力、肺间质病变、肾小管酸中毒、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和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60KD(SSA-60KD)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的涎腺肿大比率、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52KD(SSA-52KD)SSA-52KD、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EULAR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涎腺超声评分、唇腺病理分级与ESSDAI、ESSPRI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唇腺病理分级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SSA-52KD、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涎腺肿大具有相关性(P<0.05),涎腺超声评分同样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SSA-52KD、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涎腺肿大存在相关性,且相关系数优于唇腺病理分级(P<0.05)。结论涎腺超声评分系统可以作为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手段,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且能够对干燥综合征疾病的活动程度给予一定提示,为临床评估干燥综合征的病变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涎腺 超声检查 诊断 疾病活动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