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液态烃的成藏地位与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赵文智 王兆云 +3 位作者 王东良 李剑 李永新 胡国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1-413,共13页
通过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与不同源储组合实际剖面研究,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在不同地质背景下的排油率,基于源内、源外分散液态烃和古油藏裂解成气时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明确油裂解型气源灶的主生气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成因法... 通过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与不同源储组合实际剖面研究,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在不同地质背景下的排油率,基于源内、源外分散液态烃和古油藏裂解成气时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明确油裂解型气源灶的主生气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成因法为基础的分散液态烃裂解气定量评价"五步法"。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不同源储配置排油率研究与岩石热解参数分析等均反映烃源岩内存在数量相当可观的滞留液态烃,总体特征为有机质含量越低,排油率越小。有机碳含量小于2%的烃源岩,液态窗阶段排油率多小于50%;有机碳含量为2%~4%的砂泥互层和厚层泥岩排油率分别为60%和30%。从烃源岩排出的液态烃受古地形控制,以不同丰度差异聚集在地层中,呈分散或半聚半散形式赋存,统称为源外分散液态烃。源内和源外分散液态烃进一步深埋后,均可裂解形成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四川和塔里木盆地勘探实践证明,分散型、半聚半散型和聚集型液态烃裂解气是中国深层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勘探地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态 源内分散液态 源外分散液态 液态烃裂解气 烃源岩排油率 液态烃裂解成气 裂解气定量评价
下载PDF
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志云 钟晓霞 +3 位作者 官小凤 母新杨 周晓容 黄金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Ⅰ组饲喂豆粕型颗粒饲粮;试验Ⅱ组饲喂杂粕型颗粒饲粮(由双低菜籽粕、玉米胚芽粕、喷浆玉米皮及米糠替代部分豆粕和玉米组成);试验Ⅲ组饲喂杂粕型液态饲粮,即在杂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加入2.7倍的水,混合均匀后饲喂。各组饲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了2.29%和5.33%(P>0.05),料重比提高了3.40%(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04%(P<0.05)和6.32%(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粗脂肪、磷和粗灰分消化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间各养分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Ⅲ组粪便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Ⅱ组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和TNF-α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与豆粕型颗粒饲粮相比,杂粕型颗粒饲粮会降低生长猪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提高血清炎性因子含量,而通过液态方式饲喂杂粕型饲粮可改善饲粮适口性,提高生长猪采食量,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含量,对养分消化率无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粕 液态饲喂 生长猪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炎性因子 粪便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CNA35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的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钰瑾 杨晓云 +3 位作者 赵昆 刘芬 宗美男 王一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由胶原结合蛋白35(CNA35)介导的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PFP-NPs),探讨其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经荧光标记的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人肾小管... 目的制备一种由胶原结合蛋白35(CNA35)介导的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PFP-NPs),探讨其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经荧光标记的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间质转化,发生胶原沉积,然后分别将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与细胞共同孵育,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上PFP-NPs荧光信号。建立DN大鼠模型,分为非靶向组和靶向组,每组各10只,分别静脉注射非靶向PFP-NPs与CNA35靶向PFP-NPs,应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两组DN大鼠静脉注射PFP-NPs后10 min、30 min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然后处死DN大鼠并取肾脏组织,检测肾脏组织PFP-NPs荧光信号强度及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分析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与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的相关性。结果CNA35靶向PFP-NPs孵育的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上的荧光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PFP-NPs孵育的细胞(388.21±15.28 vs.25.7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组DN大鼠肾脏组织PFP-NPs荧光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946.02±83.55 vs.73.69±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组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强度与非靶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9.07±96.67 vs.943.39±106.18),且CNA35靶向PFP-NPs荧光信号与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区域重合。体内超声分子成像显示,靶向组DN大鼠静脉注射PFPNPs后10 min、30 min肾脏组织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均高于非靶向组(8.37±1.27 vs.1.92±0.25、9.73±1.25 vs.2.08±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N大鼠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与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呈正相关(r=0.838,P<0.001)。结论成功制备了CNA35靶向PFP-NPs,其能够靶向结合大鼠肾脏胶原高表达部位,实现了对DN大鼠肾脏纤维化的靶向超声分子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子成像 CNA35 液态氟碳纳米粒 靶向 肾纤维化 糖尿病肾病 大鼠
下载PDF
乏情季节应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态制剂对奶山羊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志岷 王春 +6 位作者 郭雅娟 贺佳唯 刘艳琴 朝格吉乐图 范佳乐 王贵 杜金娥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奶山羊发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的4~7月份属于乏情季节,为了提高种山羊的利用率,扩大种群规模,实现全年均衡生产,必须突破乏情季节奶山羊繁殖率低的瓶颈。本试验将150只适繁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第1组以全混合日粮(TMR)为载体... 奶山羊发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的4~7月份属于乏情季节,为了提高种山羊的利用率,扩大种群规模,实现全年均衡生产,必须突破乏情季节奶山羊繁殖率低的瓶颈。本试验将150只适繁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第1组以全混合日粮(TMR)为载体投放孕酮微囊包被液态制剂+PMSG+PG处理,第2组以阴道硅胶支架(CIDR)+PMSG+PG处理,第3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第1、2组同期发情率较高,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显著高于第3组(P <0.05);但发情母羊人工授精后的妊娠率显示第1组和第3组显著高于第2组(P <0.05),说明在乏情季节对奶山羊应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态制剂可以有效减少生殖道投药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提高种羊的利用率,为实现舍饲奶山羊快速扩繁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情季节 孕酮微囊包被液态制剂 CIDR 同期发情
下载PDF
耦合液态乙烯冷能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热力学及经济性分析
5
作者 李宜洪 刘纪云 +3 位作者 李保坤 高诏诏 陈六彪 王俊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液态空气储能(LAES)技术因其高储能密度和与外部能源的灵活耦合特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构建了一种回收液态乙烯再气化废冷、引入外部低温热源的LAES系统。从热力学和经济性两方面对压缩机等熵效率、膨胀机等熵效率以及... 液态空气储能(LAES)技术因其高储能密度和与外部能源的灵活耦合特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构建了一种回收液态乙烯再气化废冷、引入外部低温热源的LAES系统。从热力学和经济性两方面对压缩机等熵效率、膨胀机等熵效率以及热源温度等系统关键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乙烯流量为34 t/h,储能容量可达5 MW/40 (MW·h);在90%的压缩和膨胀等熵效率下,仅依赖25℃的环境热源加热空气,往返效率为77.45%;当热源温度提升至125℃时,系统的最优往返效率、净现值及动态回收期分别达到了106.99%、14 473万元和3.56年。该研究结果能为LAES系统与外部冷能的耦合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空气储能 液态乙烯 冷能回收
下载PDF
耦合LNG冷能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和液态CO_(2)储能系统对比分析
6
作者 卢昕悦 陈锐莹 +3 位作者 姜夏雪 梁海瑞 高歌 叶正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97-3309,共13页
为解决压缩气体储能系统中外加冷源的供应问题,同时高效利用液化天然气(LNG)冷能,构建了耦合LNG冷能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LNG-LAES)和耦合LNG冷能的液态CO_(2)储能系统(LNG-LCES),并进行了热力学和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体压缩、... 为解决压缩气体储能系统中外加冷源的供应问题,同时高效利用液化天然气(LNG)冷能,构建了耦合LNG冷能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LNG-LAES)和耦合LNG冷能的液态CO_(2)储能系统(LNG-LCES),并进行了热力学和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体压缩、膨胀做功和LNG换热环节在两系统中?损较大,是系统优化关键环节;适当增加储释能压力及LNG压力会提升系统性能,而LNG温度过低会降低系统性能。LNG-LAES的最优[火用]效率、膨胀发电量、储能密度分别为57.53%、13.08 MW、79.61 kW·h/m^(3),均高于LNG-LCES(43.42%,5.44 MW,41.16 kW·h/m^(3));但LNG-LCES的循环效率和冷能利用率更高,对LNG温度波动有更强适应性,并在经济性方面表现较优。耦合LNG冷能的两种液态气体储能相比常规未耦合LNG的储能系统循环效率提高了7%~25%,可为改进储能系统性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 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液态CO_(2)储能系统 过程系统 热力学 经济性
下载PDF
滨海核电厂液态流出物间歇排放数值模拟分析
7
作者 张海文 纪平 +2 位作者 赵懿珺 陈小莉 曾利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应用非结构化网格MIKE 21水动力模型及对流扩散模块,针对某滨海核电厂工程海域建立液态流出物排放数学模型,对核电厂运营期间液态流出物中核素在等浓度排放条件下4种不同典型潮时(涨憩、落急、落憩、涨急)起始的间歇排放进行数值模拟,... 应用非结构化网格MIKE 21水动力模型及对流扩散模块,针对某滨海核电厂工程海域建立液态流出物排放数学模型,对核电厂运营期间液态流出物中核素在等浓度排放条件下4种不同典型潮时(涨憩、落急、落憩、涨急)起始的间歇排放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连续排放进行比较,给出了不同工况下液态流出物在环境水域中全潮平均相对浓度分布及影响范围、不同半径海域内核素的平均相对浓度以及取水相对浓度特征值。对比分析显示,滨海核电液态流出物在受纳水体中的输移、扩散主要受潮流影响。落急时刻起始的间歇排放方式总体上在环境影响和取水浓度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计算结果可为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方式的优化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液态流出物 间歇排放 连续排放 海洋环境影响
下载PDF
整体式副车架液态模锻及其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邢书明 石洪伟 +1 位作者 江艳星 饶宇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液态模锻是铝合金件高性能成型的先进工艺,文章将液态模锻技术用于整体式副车架成型,着重研究液锻工艺方案和液锻副车架性能的均匀性。模拟研究表明,单浇道液锻比设有辅助浇道的液锻汇流位置少、表面质量高、工艺出品率高。试生产发现,... 液态模锻是铝合金件高性能成型的先进工艺,文章将液态模锻技术用于整体式副车架成型,着重研究液锻工艺方案和液锻副车架性能的均匀性。模拟研究表明,单浇道液锻比设有辅助浇道的液锻汇流位置少、表面质量高、工艺出品率高。试生产发现,利用广州和德轻量化成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HVSC2500T卧式液态模锻机进行A356.2铝合金副车架的单浇道液锻,能够获得完整无缺的副车架,本体取样拉伸强度可达320 MPa,延伸率达11.12%。但是,在远离浇道和存在汇流的位置普遍存在夹渣缺陷,副车架强度和塑性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车架 液态模锻 力学性能 缺陷
下载PDF
危险废物鉴别中液态物质鉴别技术研究
9
作者 杨子良 吴丹 +2 位作者 赵彤 孟令易 郝雅琼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3-1958,共6页
危险废物鉴别工作中,液态物质的鉴别是常见情形,各鉴别步骤存在的问题较多。根据液态废物的特点,结合GB34330—2017《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基于多年的危险废物鉴别经验,剖析了鉴别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解析了对... 危险废物鉴别工作中,液态物质的鉴别是常见情形,各鉴别步骤存在的问题较多。根据液态废物的特点,结合GB34330—2017《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基于多年的危险废物鉴别经验,剖析了鉴别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解析了对液态物质进行危险废物鉴别的技术方法,针对危险废物鉴别中固体废物鉴别、名录鉴别、危险特性鉴别等关键步骤,提出了关键技术要求:在固体废物鉴别中提出了“排除分析—溯源分析—检测分析”的技术路线;在名录鉴别步骤强调了危险特性来源作为主要关注点,以废物产生工艺描述为主要判断依据;在危险特性鉴别过程中应注意评估急性毒性暴露的可能性,区分液态废物在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样品检测过程中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液态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
下载PDF
猴头菌产酚类物质液态培养条件优化及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马永强 梁珊珊 +4 位作者 马宏良 王瑞琦 王植朔 那治国 徐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1-130,共10页
目的:用猴头菌纯菌株进行液态菌丝培养,优化培养基以提高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的含量,分析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的组成,并研究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对乳酸菌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对液态菌丝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并用HPD-826... 目的:用猴头菌纯菌株进行液态菌丝培养,优化培养基以提高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的含量,分析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的组成,并研究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对乳酸菌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对液态菌丝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并用HPD-826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再以液质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检测分析其组成。最后,将纯化物添加到乳酸菌培养基中,检测其对乳酸菌活菌数与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碳源马铃薯14%、氮源蛋白胨2%、无机盐MgSO40.3%时,猴头菌丝体总酚含量达到0.783 mg/g;从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中鉴定出16个单体酚,占比88.27%,主要单体酚为没食子酸-O-葡萄糖苷、对香豆酸-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阿魏酸、儿茶素苄硫醚、没食子酸和咖啡酸。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肠膜串珠菌(Streptococcus intestinalis)的MRS培养基中加入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溶液,可以使3种乳酸菌活菌数均增加。结论: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促生作用,为功能食品提供了新资源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培养猴头菌丝体 酚类提取物 液质联用 乳酸菌
下载PDF
液态排渣锅炉全烧和大比例掺烧高碱煤运行优化
11
作者 周昊 李辉 +6 位作者 马翔 李丹 张海东 刘笑 邓月海 吴连东 刘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为掌握液态排渣锅炉全烧和大比例掺烧高碱煤的关键参数和运行经验,基于某电厂300 MW等级液态排渣锅炉进行了长期工程试验,对可能存在的燃烧组织、NO_(x)控制、排渣和沾污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对燃烧系统、热物改性系统和排渣系统进... 为掌握液态排渣锅炉全烧和大比例掺烧高碱煤的关键参数和运行经验,基于某电厂300 MW等级液态排渣锅炉进行了长期工程试验,对可能存在的燃烧组织、NO_(x)控制、排渣和沾污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对燃烧系统、热物改性系统和排渣系统进行了改造。并进行了长期的运行数据记录和关键参数记录,在全烧和高比例掺烧高碱煤30万t后,锅炉各项运行参数正常。工程试验证明:该电厂300 MW等级液态排渣锅炉经升级优化后对高碱煤的的适应能力极强,在燃煤组分w(Al_(2)O_(3))<25%、w(Fe_(2)O_(3))<15%、12%<w(CaO)<30%、硅铝比大于1.7、碱酸比大于0.5时均可以保证机组正常运行且没有明显沾污;燃用高碱煤后可有效降低第一级受热面入口烟气温度至设计值以下,避免锅炉第一级受热面结渣情况,NO_(x)生成量也较燃用原设计煤种下降超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液态排渣锅炉 运行优化 沾污 结渣
下载PDF
脂肪酸对牛樟芝液态发酵产三萜的影响
12
作者 刘建华 关媚竹 +1 位作者 唐炜 赵培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4,共8页
为提高牛樟芝菌丝体产三萜类化合物的能力,以5种常见的脂肪酸为外源添加物,筛选出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生长和提高总三萜得率的最优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并对比分析空白对照组和添加脂肪酸的实验组所得菌丝体形态、发酵液颜色及黏度的差异。研... 为提高牛樟芝菌丝体产三萜类化合物的能力,以5种常见的脂肪酸为外源添加物,筛选出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生长和提高总三萜得率的最优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并对比分析空白对照组和添加脂肪酸的实验组所得菌丝体形态、发酵液颜色及黏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脂肪酸的添加对牛樟芝菌丝体产三萜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亚麻酸对三萜生产的促进效果最强,其他脂肪酸的促进效果排序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软脂酸;在添加亚麻酸的最优条件下(添加2.0 g/L亚麻酸、培养8 d)获得最大三萜得率为(5.0±0.1)%,是空白对照组的2.1倍。该研究方法操作容易,成本较低,效果显著,是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生长和三萜合成的有效策略,为牛樟芝三萜的规模化发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菌丝体 三萜 液态发酵 脂肪酸
下载PDF
面向液态铅铋数值传热的湍流热通量模型构建综述
13
作者 蔡杰进 吴杰 黄彦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93-403,共11页
液态铅铋(LBE)数值传热受制于极低普朗特数特性,传统雷诺比拟方法不能准确封闭和描述平均能量方程中的湍流热通量(THF)及温度输运过程,因此需构建针对低普朗特数流体THF的封闭模型。模型分为4类:湍流普朗特数模型、代数热通量模型、二... 液态铅铋(LBE)数值传热受制于极低普朗特数特性,传统雷诺比拟方法不能准确封闭和描述平均能量方程中的湍流热通量(THF)及温度输运过程,因此需构建针对低普朗特数流体THF的封闭模型。模型分为4类:湍流普朗特数模型、代数热通量模型、二阶矩微分热通量模型及利用机器学习的数据驱动模型。本文通过梳理其研究进展、建模思想,对模型所展现的复杂程度、在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等特点展开评述,为后续THF封闭建模研究、优化及创新提供见解。在燃料棒束间LBE的强制对流换热模拟中,显式代数热通量模型展现出较高的应用前景,机器学习则为THF封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热通量 液态金属 数值传热 代数热通量模型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射流参数对双孔液态CO_(2)相变冲击岩石裂纹扩展的影响
14
作者 于建新 王云蒙 +1 位作者 王金星 陈晨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158,共13页
液态CO_(2)相变作用时的射流形状与冲击方向影响着破岩效果。基于自行构建的试验系统,结合LS-DYNA数值模拟,研究了双孔液态CO_(2)在不同气流释放方向组合下的岩石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双孔X方向相背冲击时,岩石裂纹并不能在两孔之间... 液态CO_(2)相变作用时的射流形状与冲击方向影响着破岩效果。基于自行构建的试验系统,结合LS-DYNA数值模拟,研究了双孔液态CO_(2)在不同气流释放方向组合下的岩石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双孔X方向相背冲击时,岩石裂纹并不能在两孔之间扩展贯通。双孔X方向相对冲击时,两孔之间形成贯穿裂纹。双孔Y方向同向冲击时,裂纹沿初始冲击方向扩展,并在孔周围扩展形成多条裂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释放口组合冲击作用下,X方向相对冲击时裂纹在两孔之间形成贯穿,初始裂纹继续扩展贯穿至前后侧面。X方向相背冲击下的试样裂隙主要向预留孔四周扩展。Y方向同向冲击下试样内部裂隙沿初始气流冲击方向的反方向扩展,并未形成贯穿裂纹。从裂纹定向扩展效果而言,双孔X方向相对冲击效果最好,Y方向同向冲击次之,X方向相背冲击最差。从顶面主裂纹扩展数量而言,X方向相背冲击最多,Y方向同向冲击次之,X方向相对冲击最少。研究结果可为CO_(2)冲击致裂技术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_(2) 相变冲击 裂纹扩展 损伤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液态CO_(2)-水循环作用下煤体的物理改性规律及增润减尘效应
15
作者 王和堂 王辉 +3 位作者 谭江龙 王豪杰 杨景皓 何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3-1474,共12页
煤层注水是预防煤矿粉尘危害的主动性、治本性措施,也是防治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国大量煤层具有高地应力、低孔隙率、低渗透性的特点,传统方法和技术面临水注入难、注水周期长、煤体假性润湿等瓶颈。为此,利... 煤层注水是预防煤矿粉尘危害的主动性、治本性措施,也是防治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国大量煤层具有高地应力、低孔隙率、低渗透性的特点,传统方法和技术面临水注入难、注水周期长、煤体假性润湿等瓶颈。为此,利用液态CO_(2)具有的低温冷冻、高渗透性、相变自增压、酸化解堵等优异特性,提出液态CO_(2)-水循环作用致裂增润煤体的新思路,研制了液态CO_(2)循环冷浸试验系统,联合低场核磁共振仪研究了液态CO_(2)-水循环作用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联用电液伺服压力实验机探究了循环作用对煤体力学特性的改变机理,运用截齿破碎煤岩产尘试验系统研究了循环作用后煤体破碎过程的产尘特性。结果表明:液态CO_(2)-水循环作用使煤体有效孔隙度(φ_(NF))增加,增幅与循环作用次数呈正相关,煤体内部束缚流体变少,自由流体增多,T2截止值(T_(2cutoff))随之降低,结合分形理论发现基于渗流孔隙的分形维数Ds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煤体原生孔隙经历了“扩容”的过程,微裂隙与原始裂隙形成贯通,循环作用增强了有效渗流通道连通性,优化了煤的孔隙网络与渗流条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煤的最大应力σ_(c)呈指数衰减至4.93 MPa,应变ε_(c)线性增加至2.29×10^(-2),煤的抗压强度减弱,变形能力增加,循环作用改变了煤基质间联结状态,产生的冻胀力对煤体施加挤压作用加剧了裂隙的扩展,脆性指数B5最大降幅为34.71%,显著减弱了煤体脆性,具有了更好的抗动载荷或冲击能力;煤体对外加能量的存储能力弱化,改变了煤在截割过程中的破坏形式,试验条件下煤体破碎过程全尘产尘率降低了74%,呼吸性粉尘占比下降至2%,大幅减弱了粉尘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_(2)-水 循环作用 孔隙结构 力学特性 物理改性 减尘效应
下载PDF
压水堆主泵及液态金属泵转子动力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大转 曹廷发 +2 位作者 翟立宏 贠莹莹 黄滨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核主泵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也是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唯一旋转机械设备,其稳定运转对整个反应堆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因此,针对核反应堆主泵开展转子动力学研究,探究主泵转子部件的模态振型、固有频率和支撑系统的刚度阻尼、液膜厚度十... 核主泵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也是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唯一旋转机械设备,其稳定运转对整个反应堆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因此,针对核反应堆主泵开展转子动力学研究,探究主泵转子部件的模态振型、固有频率和支撑系统的刚度阻尼、液膜厚度十分必要。以国内外有关压水堆主泵及液态金属泵的转子动力学研究为重点,围绕压水堆主泵、钠冷快堆主泵、熔盐堆主泵、铅冷快堆主泵4种核主泵类型,从核主泵及其转子部件的结构特点出发,对现阶段主泵导轴承润滑性能和主泵转子结构固有频率、模态分析、临界转速等转子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对有关核主泵转子动力学特性的计算分析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主泵 液态金属泵 轴承 转子动力学 模态分析
下载PDF
比压对液态模锻铍青铜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邢书明 高文静 +4 位作者 鲍培玮 闫光远 韩亮 杨景华 高颖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1,共7页
目的针对先铸坯再模锻方法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成本高的缺点,将液态模锻工艺应用于铍青铜件的成形制造中,以提高零件的成形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方法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比压对液态模锻铍青铜件试样拉伸性能、... 目的针对先铸坯再模锻方法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成本高的缺点,将液态模锻工艺应用于铍青铜件的成形制造中,以提高零件的成形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方法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比压对液态模锻铍青铜件试样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硬度及晶粒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当液锻比压从40 MPa提高至80 MPa时,液锻铍青铜的晶粒尺寸可以细化至65μm以下,抗拉强度提高了150 MPa,伸长率由20%提高至40%,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提高了35HBW和20 J/cm^(2)。结论液锻比压是影响铍青铜液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液锻比压的增大,液锻铍青铜件晶粒被显著细化,强度、塑性、硬度和冲击韧性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青铜 液态模锻 比压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镓基液态金属颗粒的过冷和氧化行为研究进展
18
作者 何思远 姚斌 +3 位作者 苏海军 曾铱航 王润 黄起予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605-616,共12页
镓基液态金属以其流动性、高导电性、高导热性和无毒性等优点,在柔性电子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其流动性和理论上无限的延展性是其在柔性电子中具有突出优势的核心因素。镓基液态金属展现出显著的过冷特性,可在远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保持液... 镓基液态金属以其流动性、高导电性、高导热性和无毒性等优点,在柔性电子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其流动性和理论上无限的延展性是其在柔性电子中具有突出优势的核心因素。镓基液态金属展现出显著的过冷特性,可在远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保持液态,为低温应用开辟了可能性。在含氧/含水环境中,液态金属易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甚至完全转变为固体。在过冷状态下突然的结晶凝固和在含氧/含水环境中的氧化反应可能导致流动性和原有性能丧失,进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镓基液态金属的过冷和氧化行为,详细阐述了其转变机制,并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镓基液态金属 液态稳定性 过冷 氧化 凝固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液态铝电解电容失效规律研究
19
作者 李洪伟 王家乐 +2 位作者 郭子如 鹿华雨 柳祥威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目的为了探究电子雷管内部电容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规律。方法以电子雷管中常用的液态铝电解电容为例,利用水下爆炸的方法对液态铝电解电容进行冲击实验。研究不同强度冲击载荷作用下液态铝电解电容的电压变化特性,通过电流变化曲线... 目的为了探究电子雷管内部电容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规律。方法以电子雷管中常用的液态铝电解电容为例,利用水下爆炸的方法对液态铝电解电容进行冲击实验。研究不同强度冲击载荷作用下液态铝电解电容的电压变化特性,通过电流变化曲线确定电容的失效过程,通过解剖失效样品对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液态铝电解电容在受到冲击载荷作用后,电压会瞬间下降,随后再缓慢上升,失效模式为短路失效;在13.6MPa~35.7MPa的超压作用下,电容均出现此类现象,且随着冲击强度增大,电压下降幅度增大,电压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变长;电容发生短路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溢出的电解液与阳极引线接触、阳极铝箔表层氧化膜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撕裂。结论液态铝电解电容受冲击后易短路失效,具体失效规律可为抗振型电子雷管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铝电解电容 水下爆炸 电子雷管 失效分析
下载PDF
开发“液态”产品:智能媒资库升级路径——以深圳广电集团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建磊 查亚东 《全媒体探索》 2024年第4期8-11,共4页
在大模型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广电机构正面临着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数据资产竞争。本文从齐格蒙特·鲍曼的液态理论出发,探讨了广电媒资创新利用的可行性策略,讨论如何通过“液态”化开发思路实现广电媒资的创新开发,具体提出语... 在大模型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广电机构正面临着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数据资产竞争。本文从齐格蒙特·鲍曼的液态理论出发,探讨了广电媒资创新利用的可行性策略,讨论如何通过“液态”化开发思路实现广电媒资的创新开发,具体提出语料型产品、情感型产品、计算型产品、3D型产品四种形态,阐明了各自的开发应用策略。从产品创新视角出发,拆解展示深圳广电集团如何通过整合最新技术、转变媒资库的商业模式,开拓新的市场机会和增长空间,以期为同行带来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 媒资库 广电 深圳广电集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