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助剂对Ni/Al_(2)O_(3)催化顺酐液相加氢选择性的影响
1
作者 朱金剑 杨霞霞 +5 位作者 穆展鹏 宋国良 李子涵 刘伟 许岩 张景成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0,共8页
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分别使用P、Mg、Mo、Cu助剂制备了系列镍基顺酐加氢催化剂。采用N_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氢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不同助剂对催化剂晶... 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分别使用P、Mg、Mo、Cu助剂制备了系列镍基顺酐加氢催化剂。采用N_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氢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不同助剂对催化剂晶型结构、还原性能、酸强度、BET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高度分散在催化剂体系中,同时助剂的引入使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小,此外添加助剂提高了催化剂还原温度,增强了活性金属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导致催化剂还原程度不同,使Ni^(0)及具有L酸特性的Ni^(δ+)数目不同,进而影响氢气活化及C=C/C=O键吸附能力。使用固定床顺丁烯二酸酐液相连续加氢反应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结果发现,Ni-Mo/Al_(2)O_(3)催化剂具有最优的γ-丁内酯选择性,在反应压力为5 MPa、反应温度为150℃、氢酐物质的量比为5∶1、空速为1 h^(-1)的工艺条件下,顺酐转化率为99.48%、γ-丁内酯选择性为5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 Ni/Al_(2)O_(3) 顺酐 液相加氢 Γ-丁内酯
下载PDF
液相加氢技术在煤制乙二醇中的实践分析
2
作者 王伟 张方英 张博钧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8期109-111,共3页
煤制乙二醇工艺作为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情况下的重要替代方案,其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工艺改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液相加氢技术和煤制乙二醇工艺的概述,详细分析了液相加氢技术的工艺原理、操作流程、催化剂装卸等关键环节,并对煤制乙... 煤制乙二醇工艺作为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情况下的重要替代方案,其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工艺改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液相加氢技术和煤制乙二醇工艺的概述,详细分析了液相加氢技术的工艺原理、操作流程、催化剂装卸等关键环节,并对煤制乙二醇的背景和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乙二醇质量提升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并进行了效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液相加氢技术能有效提高乙二醇产品的紫外透光率,提升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加氢技术 煤制乙二醇 实践
下载PDF
丁醛液相加氢制丁醇的研究
3
作者 韩昊 吴文娟 +4 位作者 范曼曼 赖春波 谭慧玲 隋志军 杨旭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1-476,共6页
该文对丁醛加氢反应循环反应液质量与新进醛质量比(循环比)、丁醛质量浓度对应的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的关系、2级加氢反应转化率、尾气组成分析、丁醛液相杂质影响、水形成原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丁醛入口质量浓度是... 该文对丁醛加氢反应循环反应液质量与新进醛质量比(循环比)、丁醛质量浓度对应的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的关系、2级加氢反应转化率、尾气组成分析、丁醛液相杂质影响、水形成原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丁醛入口质量浓度是影响加氢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在160℃、2级反应条件下,丁醛总转化率可达99.60%;在体系中的水会影响催化剂的稳定性,当在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达到5.00%以上时,催化剂会出现粉化现象,2聚和3聚副产物对在体系中水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醛 液相加氢 丁醇
下载PDF
国内外液相加氢技术创新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
4
作者 裴克祥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6期22-24,共3页
综述了蜡油、柴油、航煤等加氢原料的液相处理技术。加氢技术从固定床加氢发展为液相加氢的技术,和柴油液相加氢的SRH技术和SLHT技术、煤油液相加氢的CLTH技术和C-NUM技术。对比了上行式工艺技术和下行式工艺中催化剂裸露情况的不同,分... 综述了蜡油、柴油、航煤等加氢原料的液相处理技术。加氢技术从固定床加氢发展为液相加氢的技术,和柴油液相加氢的SRH技术和SLHT技术、煤油液相加氢的CLTH技术和C-NUM技术。对比了上行式工艺技术和下行式工艺中催化剂裸露情况的不同,分析了循环油对液相加氢工艺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加氢技术的主要优势是低能耗,但是不适合加工焦化蜡油,对于氢耗量较高的催化柴油等原料也有待深入研究。采用强化混氢技术可以降低传质阻力,将成为国内外液相加氢技术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加氢 技术对比 循环油 能耗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液相加氢技术在煤制乙二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浩 李成科 +3 位作者 乔玉山 马达 刘春浩 贾树峰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77-179,共3页
紫外透光率(UV值)作为煤制乙二醇的重要参数,决定了乙二醇的品质。通过液相加氢技术,可有效降低乙二醇产品中的不饱和杂质对UV值的影响,缩小煤制乙二醇与石油制乙二醇的品质差距。本文系统介绍了液相加氢技术提高乙二醇产品UV值的原理... 紫外透光率(UV值)作为煤制乙二醇的重要参数,决定了乙二醇的品质。通过液相加氢技术,可有效降低乙二醇产品中的不饱和杂质对UV值的影响,缩小煤制乙二醇与石油制乙二醇的品质差距。本文系统介绍了液相加氢技术提高乙二醇产品UV值的原理、工艺操作及工业化运行结果,证实了精馏工段送来的乙二醇经液相加氢技术处理后,产品UV值得到提升,250 nm与275 nm处的UV值均可达到80%以上,这将为煤制乙二醇生产厂家在提高乙二醇品质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乙二醇 不饱和键 液相加氢 紫外透光率
下载PDF
煤制乙二醇产品紫外透光率的影响因素及液相加氢工艺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杜芳 李成科 +1 位作者 尚军 高鹏伟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107-109,共3页
由于煤制乙二醇工艺生成的副产物较多,使得乙二醇产品的品质及紫外透光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其紫外透光率受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影响更为突出,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180 Wt/a煤制乙二醇采用精馏、液相加... 由于煤制乙二醇工艺生成的副产物较多,使得乙二醇产品的品质及紫外透光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其紫外透光率受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影响更为突出,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180 Wt/a煤制乙二醇采用精馏、液相加氢相及乙二醇提纯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在提高乙二醇产品纯度的同时,使其紫外透光率满足国标要求;上述工艺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还提高了煤制乙二醇工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乙二醇工艺 紫外透光率 液相加氢 乙二醇提纯
下载PDF
一种粗辛醇液相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7
作者 《齐鲁石油化工》 2023年第4期300-300,共1页
本发明属于加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粗辛醇(其中含有异辛醇、辛烯醇、辛烯醛、以及其它的不饱和轻组分及不饱和重组分)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液相加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剂含有质量分数5%~45%NiO,余量以SiO_(2)、Al_... 本发明属于加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粗辛醇(其中含有异辛醇、辛烯醇、辛烯醛、以及其它的不饱和轻组分及不饱和重组分)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液相加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剂含有质量分数5%~45%NiO,余量以SiO_(2)、Al_(2)O_(3)为主,Al_(2)O_(3)/SiO_(2)在1.35~2.5(质量比);催化剂中95%以上的孔为介孔,其中以6~8 nm孔为主,催化剂的比孔容≥0.42 cm^(3)/g。该催化剂具有适宜的孔结构,有利于醛类的加氢反应,催化剂适应工艺条件的范围宽,加氢活性高;所述制备方法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制备成本,也为废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综合利用寻找到一条的有效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加氢 固定床反应器 辛醇 辛烯醛 重组分 反应 活性 轻组分
下载PDF
试论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应用
8
作者 魏富芝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当中的应用工艺,当前已经非常完善,在我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当中,通过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取速度,而且通过这一工艺和环境系统的配合,可以提高气体流量,优化气路系统的基本流程。所以从... 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当中的应用工艺,当前已经非常完善,在我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当中,通过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取速度,而且通过这一工艺和环境系统的配合,可以提高气体流量,优化气路系统的基本流程。所以从连续液相加氢工艺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了连续液相加氢工艺的部分流程,并且阐述了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在柴油加氢装置当中的应用特点以及质量优化技术,希望能够为后续工业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液相加氢技术 柴油加精制装置 应用
下载PDF
在NiO-SiO_2气凝胶催化剂上顺酐液相加氢合成γ-丁内酯 被引量:12
9
作者 武志刚 赵永祥 +2 位作者 许临萍 王永钊 刘滇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6-537,557,共3页
以硝酸镍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 (Sol-Gel-SCFD)制备了w(Ni) =30 %的NiO -SiO2 气凝胶催化剂。通过TPR、TEM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正交实验对顺酐液相加氢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 ,结果表明 ... 以硝酸镍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 (Sol-Gel-SCFD)制备了w(Ni) =30 %的NiO -SiO2 气凝胶催化剂。通过TPR、TEM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正交实验对顺酐液相加氢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 ,结果表明 :在气凝胶催化剂中活性组分NiO与载体SiO2 之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 ,且二者均为高度分散的纳米粒子。在 180℃ ,6 0MPa压力下反应 8h ,顺酐转化率接近 10 0 %,γ 丁内酯的选择性达 80 16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有利于γ 丁内酯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加氢 合成 NiO-SiO2 气凝胶 催化剂 Γ-丁内酯 顺酐
下载PDF
新型镍系液相加氢催化剂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霞 程玉春 +2 位作者 尹长学 秦永宁 郝树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针对工业上通常采用的辛烯醛加氢制备辛醇的工艺,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镍系液相加氢催化剂。在小型加压评价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镍的含量、助剂镁的加入量以及还原温度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400h的... 针对工业上通常采用的辛烯醛加氢制备辛醇的工艺,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镍系液相加氢催化剂。在小型加压评价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镍的含量、助剂镁的加入量以及还原温度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400h的运转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镍质量分数在20 0%左右时,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最佳;在催化剂中加入助剂镁有利于提高加氢活性,镁的质量分数在1 9%左右为最佳;催化剂的还原温度不宜超过600℃。该催化剂用于辛醇液相加氢精制反应,具有良好的加氢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加氢 催化剂 异辛醛 辛烯醇 辛烯醛 辛醇
下载PDF
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工艺计算验证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凯祥 李浩 +1 位作者 孙丽丽 刘家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70,共4页
以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基本数据为计算基础,通过工艺计算,分析过剩氢、循环比、汽提氢等对采用连续液相加氢技术的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操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气态过剩氢就能建立起较高的氢分压;循环油有助于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升;适量... 以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基本数据为计算基础,通过工艺计算,分析过剩氢、循环比、汽提氢等对采用连续液相加氢技术的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操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气态过剩氢就能建立起较高的氢分压;循环油有助于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升;适量的汽提氢能有效稀释反应器内硫化氢的浓度。说明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可以实现滴流床技术中循环氢系统的作用,加氢装置今后有可能取消循环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液相加氢 循环油 过剩 分压 汽提 柴油加精制
下载PDF
Ni/SiO_2催化剂上间二硝基苯液相加氢制间苯二胺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迎新 陈吉祥 张继炎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将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Ni SiO2 催化剂应用于间二硝基苯液相加氢制间苯二胺反应中 ,通过BET ,XRD ,TEM ,TPR ,H2 TPD和活性评价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镍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Ni SiO2 催... 将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Ni SiO2 催化剂应用于间二硝基苯液相加氢制间苯二胺反应中 ,通过BET ,XRD ,TEM ,TPR ,H2 TPD和活性评价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镍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Ni SiO2 催化剂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而且对间苯二胺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 ;催化剂的活性随着镍含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当w(Ni) <2 0 %时 ,随着镍负载量的增加 ,催化剂的活性逐渐升高 ,而当w(Ni) ≥ 2 0 %时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基本趋于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O2催化剂 液相加氢 二氧化硅 负载型催化剂 间二硝基苯 间苯二胺
下载PDF
不同晶型TiO_2负载镍催化剂催化顺酐液相加氢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孟志宇 张因 +2 位作者 赵丽丽 张鸿喜 赵永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9-1785,共7页
分别以锐钛矿相Ti O2和金红石相Ti O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Ti O2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顺酐液相加氢性能.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脱附(H2-TP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 分别以锐钛矿相Ti O2和金红石相Ti O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Ti O2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顺酐液相加氢性能.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脱附(H2-TP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催化剂评价结果表明,以锐钛矿型Ti O2为载体催化剂的C O加氢活性明显高于以金红石型Ti O2为载体的催化剂.这主要是由于在还原过程中锐钛矿型Ti O2较易被还原,产生了较高浓度的氧缺陷位,该氧缺陷位可通过接受C O中O的孤对电子来活化C O,促使其与H2发生加氢反应,进而使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C O加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型TiO2 NI基催化剂 顺酐液相加氢 丁二酸酐 Γ-丁内酯
下载PDF
Ru-Fe/C催化剂上邻氯硝基苯原位液相加氢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响生 陈傲昂 +3 位作者 周莉 李小青 顾辉子 严新焕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1-396,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Ru/C催化剂,并用于原位液相催化邻氯硝基苯(o-CNB)加氢合成邻氯苯胺(o-CAN)反应中.考察了浸渍顺序、助剂、还原温度、载体和助剂含量等因素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N... 采用浸渍法制备Ru/C催化剂,并用于原位液相催化邻氯硝基苯(o-CNB)加氢合成邻氯苯胺(o-CAN)反应中.考察了浸渍顺序、助剂、还原温度、载体和助剂含量等因素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以15%Fe为助剂,活性炭为载体,制备得到的0.5%Ru-Fe/C催化剂经过523K氢气还原后o-CNB的转化率为99.7%,o-CAN的选择性达到98.7%,反应140h未出现明显失活.催化剂表面吸附CO导致中毒是失活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催化剂再生方法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原位液相加氢 邻氯硝基苯 邻氯苯胺 一氧化碳
下载PDF
Ru/AC催化剂上不同取代苯液相加氢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曦 施颖 +2 位作者 胡家元 陈华 李贤均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4-388,共5页
采用自制的Ru/AC催化剂,以异丙苯作反应物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时间、温度、氢压、催化剂用量、底物浓度等对苯环加氢反应的影响,并与不同供电子与吸电子基团的取代苯加氢反应活性进行了比较.用XRD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 采用自制的Ru/AC催化剂,以异丙苯作反应物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时间、温度、氢压、催化剂用量、底物浓度等对苯环加氢反应的影响,并与不同供电子与吸电子基团的取代苯加氢反应活性进行了比较.用XRD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带供电子基团的取代苯的加氢活性高于带吸电子基团取代苯.带供电子基团取代苯的加氢活性顺序如下:叔丁基苯>异丙苯>乙苯>甲苯>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带吸电子基团取代苯的加氢活性顺序为:苯酚>对氯苯胺>氯苯>硝基苯.该催化剂呈微晶状态,粒度很小,经氢气还原后表面上钌主要为Ru0,它们对供电子基团取代苯有很高的芳环加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AC催化剂 取代苯 液相加氢 异丙苯 微晶
下载PDF
糠醛液相加氢制糠醇骨架钴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革 赵凤玉 李国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3-357,共5页
报道了在具有高活性组份的Co-Al合金催化剂上糠醛液相加氢制糠醇的研究结果。得到加氢过程的合金催化剂最佳配比和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各种条件对转化率影响的数学模型,考察了各因素对催化剂活性... 报道了在具有高活性组份的Co-Al合金催化剂上糠醛液相加氢制糠醇的研究结果。得到加氢过程的合金催化剂最佳配比和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各种条件对转化率影响的数学模型,考察了各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经过评价,得到糠醛转化率99%以上,选择性为98%以上。在试验条件范围内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糠醇 液相加氢 合金 骨架钴催化剂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NiB/Al_2O_3催化对氯硝基苯液相加氢制备对氯苯胺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健 梅华 +2 位作者 陈晓蓉 高传林 於德伟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NiB/Al2O3催化剂,考察非晶态NiB/Al2O3催化剂对对氯硝基苯液相加氢制备对氯苯胺的催化性能。研究了Ni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对氯硝基苯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中Ni负载量为20%、反应...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NiB/Al2O3催化剂,考察非晶态NiB/Al2O3催化剂对对氯硝基苯液相加氢制备对氯苯胺的催化性能。研究了Ni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对氯硝基苯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中Ni负载量为20%、反应温度348K、反应压力1.2 MPa时,对氯硝基苯的转化率达到100%,对氯苯胺的选择性高于97%;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催化活性基本不变。采用XRD、BET、DTA、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非晶态NiB/Al2O3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是由于载体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分散度,防止超细NiB聚集,而且能够提高非晶态结构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化镍 氧化铝 非晶态 对氯硝基苯 液相加氢
下载PDF
Ru/MCM-41催化剂上苯的液相加氢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萍 毛继平 +2 位作者 马红芳 马静红 李瑞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3,共7页
以Si-MCM-41、Al-MCM-41(1)(n(Si)/n(Al)=15)、Al-MCM-41(2)(n(Si)/n(Al)=10)以及用NH4NO3或HAc的醇溶液分别与Si-MCM-41离子交换所得的H-MCM-41(N)和H-MCM-41(H)为载体制备了系列Ru/MCM-41催化剂。采用N2吸附、XRD和H2-TPR表征了负载R... 以Si-MCM-41、Al-MCM-41(1)(n(Si)/n(Al)=15)、Al-MCM-41(2)(n(Si)/n(Al)=10)以及用NH4NO3或HAc的醇溶液分别与Si-MCM-41离子交换所得的H-MCM-41(N)和H-MCM-41(H)为载体制备了系列Ru/MCM-41催化剂。采用N2吸附、XRD和H2-TPR表征了负载Ru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及Ru在各种载体表面上的分散状态。以0.5%(质量分数)苯的环己烷溶液为模型化合物,在298 K、3.0 MPa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上述催化剂的苯液相加氢反应性能,并与Ru/HY、Ru/Hβ和Pt/MCM-41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载体MCM-41的n(Si)/n(Al)和表面化学组成等性质对Ru在其表面上的分散状态、还原性及催化性能均有影响。对苯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发现其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加氢反应速率常数按照Ru/Al-MCM-41(2)<Ru/Al-MCM-41(1)<Ru/Si-MCM-41<Ru/H-MCM-41(H)<Ru/H-MCM-41(N)的顺序递增;Ru/Si-MCM-41较高的催化活性来自于Si-MCM-41的高比表面积和Ru的高分散性;由于载体酸性的增加,H-MCM-41负载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钌(Ru) 液相加氢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管式液相加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华 汤云超 +2 位作者 曾志煜 翁惠新 王基铭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采用管式反应器实验装置进行催化裂化柴油(LCO)液相加氢反应。在单反应管模式下,考察了反应压力、混氢量、空速、温度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及混氢量对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的影响;在双反应管串联模式(中间补氢)下,考察了不同混氢量对加氢... 采用管式反应器实验装置进行催化裂化柴油(LCO)液相加氢反应。在单反应管模式下,考察了反应压力、混氢量、空速、温度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及混氢量对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的影响;在双反应管串联模式(中间补氢)下,考察了不同混氢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反应管催化裂化柴油液相加氢反应较为适宜的条件为压力6.5 MPa、混氢量(质量分数)0.56%、空速2.0h-1、温度360℃;管式反应器液相加氢的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差在10~20℃之间,热点温度出现在床层高度的15%~30%范围,最为合适的补氢点应在热点温度高峰出现下落趋势处。采用双反应管串联装置进行催化裂化柴油液相加氢反应,可使脱硫率、脱氮率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管式反应器 液相加氢
下载PDF
Fe_3O_4改性的Ru/γ-Al_2O_3催化剂的原位液相加氢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傲昂 许响生 +2 位作者 华焱祥 顾辉子 严新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9-805,共7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负载型Ru-Fe3O4/γ-Al2O3催化剂,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催化剂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晶相组成、表面结构及吸附物种等性...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负载型Ru-Fe3O4/γ-Al2O3催化剂,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催化剂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晶相组成、表面结构及吸附物种等性质.将Ru-Fe3O4/γ-Al2O3催化剂用于3,4-二氯硝基苯选择性原位液相加氢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催化剂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在473K、液压3MPa、原料质量分数2%,乙醇/水体积比75:25的反应条件下,3,4-二氯硝基苯的转化率为100%,3,4-二氯苯胺的选择性高达96.4%.Fe3O4含量对催化剂稳定性能有显著影响,当Ru和F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6%时,催化剂可稳定200h以上.表面吸附CO与积碳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以Fe3O4作为高效的助剂,进行水汽转换(WGS)反应与费托合成(FTS)可移除CO,而采用煅烧法去除表面积碳.晶相变化与纳米颗粒的聚集可能导致催化剂部分失活,其原因以及再生方法需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催化剂稳定性 3 4-二氯硝基苯 原位液相加氢 CO中毒失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