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癌VEGF-C mRNA表达和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于大海 温玉明 +3 位作者 孙劲东 韦山良 谢鸿鹏 庞芳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9-3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VEGF-C与癌周的淋巴管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探讨口腔鳞癌组织血管、淋巴管密度与VEGF-CmRNA表达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VEGF-C逆转录PCR(RT-PCR),血管、淋巴管酶组化染色、光镜及图像分... 背景与目的:VEGF-C与癌周的淋巴管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探讨口腔鳞癌组织血管、淋巴管密度与VEGF-CmRNA表达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VEGF-C逆转录PCR(RT-PCR),血管、淋巴管酶组化染色、光镜及图像分析观察血管、淋巴管总体面数密度(TNa)。结果:VEGF-CmRNA表达阳性的淋巴管TNa(26.42±5.85)明显高于阴性淋巴管TNa(17.34±6.48)(P<0.01);VEGF-CmRNA表达阳性的血管TNa(35.16±15.55)略高于阴性的血管TNa(33.49±13.73)(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管TNa(44.19±14.29)比无淋巴结转移组TNa(30.61±11.82)增加(P<0.01)、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TNa(30.67±5.76)比无淋巴结转移组TNa(21.94±5.84)增加(P<0.01)。结论:VEGF-C主要介导了癌周淋巴管生成,对血管生成有一定影响;血管、淋巴管密度的同时增加可能与VEGF、VEGF-C及其受体的协同表达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 血管 淋巴 mRNA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成荣 唐建武 +7 位作者 孙明忠 刘淑清 张宏颖 王波 宋波 张亚楠 张竹清 赵志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6-864,共9页
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阶段,其发生机制不清,一直是肿瘤学研究面临的难题,为寻找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以一对来源于同一亲本细胞,且淋巴道转移潜能显著不同的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其中Hca-F为高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阶段,其发生机制不清,一直是肿瘤学研究面临的难题,为寻找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以一对来源于同一亲本细胞,且淋巴道转移潜能显著不同的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其中Hca-F为高淋巴道转移力细胞株,Hca-P为低淋巴道转移力细胞株,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了高低淋巴道转移力小鼠肝癌细胞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高通量筛选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经DeCyde软件分析,共得到163个有统计学差异的蛋白质点,选择2倍以上的差异性蛋白质点23个,经质谱鉴定得到17个蛋白质,在Hca-F中高表达的蛋白质有7个:转羟乙醛酶、波形蛋白、肌酸激酶(脑)、膜联蛋白7、膜联蛋白5、烯酰辅酶A水合酶1(过氧化物酶体)、核内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异构体1.而在Hca-F中低表达的蛋白质有10个:真核翻译延长因子2、Ero1样蛋白、乙醛脱氢酶2(线粒体)、苹果酸盐脱氢酶2(NAD)、β-内酰胺酶2、谷胱甘肽S转移酶"1、泛素C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3、内质网蛋白29(前体)、溶血磷脂酶1、微管不稳定蛋白.这些差异性蛋白质的功能涉及到代谢、蛋白质分泌、蛋白质结合、核苷酸结合,钙离子结合、凋亡和调节生长等过程.对这些蛋白质功能的进一步验证,将有助于解析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淋巴道转移 定量蛋白质组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下载PDF
PCNA、P16、MMP9在人参皂甙Rg3抗肝癌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基巍 赵翌 +3 位作者 富力 吕申 李莹 燕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PCNA、P16及MMP 9在人参皂甙Rg3抗荷瘤小鼠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 ,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P16及MMP 9在各实验组 (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 目的 :通过检测PCNA、P16及MMP 9在人参皂甙Rg3抗荷瘤小鼠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 ,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P16及MMP 9在各实验组 (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DDP合用组、DDP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的原发瘤及相应转移瘤 (淋巴结 )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人参皂甙Rg3组较未用药组 ,PCNA及MMP 9在原发瘤的表达减少 ,P16的表达增加 ,差异显著 (P <0 0 0 1) ;而在转移瘤中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人参皂甙Rg3抗淋巴道转移作用的机制与上调P16表达及下调PCNA和MMP9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P16 MMP9 人参皂甙RG3 肝癌 淋巴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
下载PDF
乳腺癌VEGF、MMP-9及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丽辉 王波 +2 位作者 李连宏 湛丽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它们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4例乳腺浸润癌(有淋巴结转移者39例...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它们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4例乳腺浸润癌(有淋巴结转移者3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5例)中VEGF、MMP-9、COX-2和CD34的表达,并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VEGF、MMP-9、COX-2的表达与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MMP-9、COX-2蛋白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5);COX-2的表达随着乳腺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强;MVD值高者生存时间短。结论乳腺癌VEGF、MMP-9、COX-2蛋白表达与其淋巴道转移和MVD有关,检测这几种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血管生成能力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道转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环氧化酶-2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对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和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刁凤声 张丽秋 +2 位作者 孔力 张成鸿 凌茂英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8,共2页
当归补血汤能明显抑制小鼠肝癌HcaF25/16A3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程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脾细胞凋亡。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肝癌Hca-F25/16A3 淋巴道转移 脾细胞 细胞凋亡 肝癌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抑制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翌 刘基巍 +2 位作者 陈雅敏 朱青山 吕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10-612,615,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及抗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ca-F25//6A3-F(F)接种于615近交系小鼠,建立肝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分为5组:Rg3预防组(接种肿瘤前给Rg3)、Rg3治疗组(Rg3)、阳性对照组(PDD)、...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及抗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ca-F25//6A3-F(F)接种于615近交系小鼠,建立肝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分为5组:Rg3预防组(接种肿瘤前给Rg3)、Rg3治疗组(Rg3)、阳性对照组(PDD)、联合治疗组(Rg3+PDD)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比较各组的原发瘤抑制率和转移淋巴结抑瘤率,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方法分析各组免疫指标CD4/CD8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原发瘤的抑瘤率明显提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抑制率含Rg3组均较阴性对照组高;Rg3预防组和Rg3治疗组CD4/CD8比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升高,具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增强化疗药物PDD的抗癌作用,及抑制淋巴道转移作用,并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Hca-F25//6A3-F(F) 淋巴道转移 动物模型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裸小鼠人大肠癌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涂经楷 傅仲学 +3 位作者 王春毅 吴星烨 李明洋 李尚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人大肠癌简便、可行、稳定的淋巴道转移研究动物模型。方法裸鼠爪垫皮下注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接种后在1~6周及8周不同时间段取材;收集腹股沟、胭窝,髂血管旁,肾门淋巴结以及肝肺脏器;进行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检... 目的建立一种人大肠癌简便、可行、稳定的淋巴道转移研究动物模型。方法裸鼠爪垫皮下注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接种后在1~6周及8周不同时间段取材;收集腹股沟、胭窝,髂血管旁,肾门淋巴结以及肝肺脏器;进行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种植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爪垫种植1周后成瘤率100%。3周后淋巴结开始转移,到6周时第一级腹股沟胭窝淋巴结完全转移,转移率100%,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6.9%(10/13);第二级髂血管旁淋巴结部分转移,转移率40%(2/5);未见第三级肾门淋巴结转移。到8周时见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率60%(3/5),肾门淋巴结开始转移(1/5),但均未见肝肺远处转移。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有弥漫性癌细胞浸润。结论裸鼠爪垫皮下注射可成功建立人大肠癌淋巴道转移模型。此模型快速简便、转移集中、转移率高,可为研究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机制,药物干预等抗转移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直肠癌 淋巴道转移 裸鼠模型
下载PDF
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瘤株Hca-F的再克隆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白洁 王波 +4 位作者 侯力 李莹 凌茂英 吕申 白颖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探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瘤株Hca -F的再克隆技术。 [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对已使用多年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瘤株Hca -F进行再克隆 ;6 15小鼠皮下接种 ,检测再克隆瘤株淋巴结转移能力。 [结果 ]共分离出 3个不... [目的 ]探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瘤株Hca -F的再克隆技术。 [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对已使用多年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瘤株Hca -F进行再克隆 ;6 15小鼠皮下接种 ,检测再克隆瘤株淋巴结转移能力。 [结果 ]共分离出 3个不同的瘤株 ,Hca -F - 2 - 2 4c6 ,Hca -F -3-d4 ,Hca -F - 3-a4 ,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 3株瘤细胞均为单克隆细胞。动物实验证明三株瘤细胞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95 .5 % ,87% ,4 2 .5 %。 [结论 ]有限稀释法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道转移 肿瘤转移 有限稀释法 腹水型肝癌 再克隆技术
下载PDF
肝素对小鼠肝癌细胞Hca-F和Hca-P淋巴道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宏梅 魏巍 +3 位作者 谢涛 康晓慧 左云飞 张嘉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5-438,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肝素对小鼠肝癌高转移株Hca-F和低转移株Hca-P细胞与冰冻淋巴结切片体外粘附和体内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黏附检测(Stamper-WoodruffMethod)、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观察和检测肿瘤细胞... 目的观察肝素对小鼠肝癌高转移株Hca-F和低转移株Hca-P细胞与冰冻淋巴结切片体外粘附和体内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黏附检测(Stamper-WoodruffMethod)、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观察和检测肿瘤细胞粘附和转移的情况。结果肝素体外对小鼠肝癌细胞Hca-F和Hca-P与冰冻淋巴结切片粘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0U、150U肝素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体内对小鼠肝癌细胞Hca-F淋巴道转移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0U肝素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肝癌细胞Hca-F和Hca-P均有L-选择蛋白的表达,仅程度不同,L-选择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低与Hca-F和Hca-P细胞的淋巴道转移潜能正相关,肝素竞争性抑制L-选择蛋白与其配体的结合过程,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目的,这可能是肝素抑制肿瘤及其转移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由此也说明L-选择蛋白介导和协助了Hca-F和Hca-P细胞的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L-选择蛋白 粘附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MMP-9及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杰 许俊龙 +2 位作者 张学东 贾爱华 任玉波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PTC(有淋巴结转移者39例,无淋巴结...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PTC(有淋巴结转移者3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5例)中VEGF、MMP-9、COX-2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VEGF、MMP-9、COX-2的表达与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C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MMP-9、COX-2的表达与MVD值正相关(P<0.05),VGEF、MMP-9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MMP-9、COX-2蛋白表达与其淋巴道转移和MVD有关,检测这几种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潜能、血管生成能力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淋巴道转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VEGF)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环氧化酶-2(COX-2)
下载PDF
VEGF-D及VEGFR-3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晰 张建国 +2 位作者 赵玲辉 沈滨 李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D/VEGFR-3的表达。结果:(1)VEGF-D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2%(4... 目的:探讨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D/VEGFR-3的表达。结果:(1)VEGF-D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2%(41/50)显著高于未转移组37.5%(15/40),(P<0.01)。VEGFR-3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4%(42/50)显著高于未转移组42.5%(17/40),(P<0.05),且VEGF-D与VEGFR-3表达显著相关,(P<0.05)。(2)VEGF-D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级、ER、PR无关,与CerbB-2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VEGF-D/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VEGF-D可能促进了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VEGF-D VEGFR-3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淋巴道转移相关标志物与癌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淑清 宗军卫 +1 位作者 郭春梅 孙明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432,共9页
肿瘤早期的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复杂,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难点.肿瘤淋巴道转移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揭示恶性肿瘤早期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 肿瘤早期的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复杂,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难点.肿瘤淋巴道转移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揭示恶性肿瘤早期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淋巴道转移研究所取得的蛋白质组学成果,并对发现的与以上几种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的蛋白标记物及其在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及病人预后中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道转移 肿瘤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促血管生成能力及MMP-9表达与其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丽辉 刘大渔 吕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7,F00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值来探讨它们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乳腺浸润癌...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值来探讨它们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乳腺浸润癌(有淋巴结转移者3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6例)中VEGF、MMP9、CD34的表达,并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VEGF、MMP9和MVD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MVD值高者生存时间短。结论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与VEGF、MMP9表达及MVD值有关,检测这几种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道转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潜能与癌细胞中钙粘素及金属蛋白酶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丽辉 刘大渔 +4 位作者 陈英杰 候力 王波 毛利民 吕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65-969,共5页
背景及目的:目前尚缺少有效评价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潜能的理想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上皮性钙粘素(E-cadherin,E-Cad)、神经性钙粘素(N-cadherin,N-Ca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因产物在乳腺癌组织中表... 背景及目的:目前尚缺少有效评价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潜能的理想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上皮性钙粘素(E-cadherin,E-Cad)、神经性钙粘素(N-cadherin,N-Ca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因产物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来探讨它们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E-Cad、N-Cad和MMP-9在72例乳腺浸润癌(其中淋巴结转移39例,无淋巴结转移33例)中的表达,并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E-Cad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肿瘤细胞中的平均秩次分别为29.19,45.14,两组差异显著(P<0.001),E-Cad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呈负相关;N-Cad和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细胞中的平均秩次分别为40.04和42.97;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肿瘤细胞中的平均秩次分别为32.32和28.85。二者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Cad高表达者生存时间长。结论: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与E-Cad、N-Cad和MMP-9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检测这几种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道转移潜能 癌细胞 钙粘素 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中Annexin A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竹青 卢书明 +1 位作者 赵志英 唐建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观察Annexin A7(ANXA7)蛋白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Hca-P)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两种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NXA7在细胞株Hca-F和Hca-P中的表达。结果免... 目的观察Annexin A7(ANXA7)蛋白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Hca-P)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两种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NXA7在细胞株Hca-F和Hca-P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ANXA7表达于Hca-F细胞胞核和胞质,以胞核为主,在Hca-P中表达位于胞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XA7在Hca-F、Hca-P中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09±0.01和0.23±0.02,ANXA7在Hca-F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H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ANXA7在Hca-F细胞中的相对荧光强度值(57.71±9.85)显著高于Hca-P(17.6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NXA7在Hca-F、Hca-P中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肿瘤淋巴道转移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ANNEXIN A7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肿瘤新生淋巴管调控机制与淋巴道转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刚 沈镇宙 邵志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26-228,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新生淋巴 调控机制 淋巴道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下载PDF
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及Prox-1临床意义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兰双 胡丽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模型,初步探讨Prox-1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宫颈癌U27瘤株的单细胞悬液注入小鼠左爪垫,观察成瘤率、肿瘤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应用HE染色及CK免疫组化检测各级淋巴结中有无肿瘤转移;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 目的建立小鼠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模型,初步探讨Prox-1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宫颈癌U27瘤株的单细胞悬液注入小鼠左爪垫,观察成瘤率、肿瘤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应用HE染色及CK免疫组化检测各级淋巴结中有无肿瘤转移;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3和Prox-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爪垫种植后成瘤率100%;淋巴结转移程度与接种时间显著相关;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Prox-1 mRNA和蛋白在远处淋巴结转移组[(0.000173±0.000085),(0.1087±0.0499)]明显高于前哨淋巴结转移组[(0.000058±0.000022),(0.0120±0.0057)]及无淋巴结转移组[(0.000027±0.000010),(0.0038±0.0014)],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R-3的mRNA和蛋白在前哨淋巴结组分别为(0.000147±0.000066)和(0.1236±0.0548),与远处淋巴结转移组[(0.000224±0.000100),(0.1607±0.0753)]及无淋巴结转移组[(0.000134±0.000044),(0.0824±0.043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鼠爪垫皮下注射可成功建立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模型;Prox-1是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及抗肿瘤淋巴转移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道转移 小鼠模型 VEGFR-3 PROX-1
下载PDF
磷酸化JNK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宇虹 唐建武 +4 位作者 王绍清 李玲 孙成荣 王波 王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1期1347-1349,共3页
目的观察磷酸化JNK(p-JNK)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Hca-P)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这两个细胞株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以进一步探讨JNK基因在肝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株(Hca-F)和... 目的观察磷酸化JNK(p-JNK)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Hca-P)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这两个细胞株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以进一步探讨JNK基因在肝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株(Hca-F)和低转移株(Hca-P)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JNK在Hca-F和Hca-P两细胞株的表达。结果p-JNK在Hca-F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ca-P,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JNK可能在促进肝癌淋巴道转移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淋巴道转移 P-JNK WESTERN BLOT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德利 刘弋 +2 位作者 刘瑞林 姜从桥 刘牧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的表达及与淋巴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80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与淋巴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另取20例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浅表性胃炎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的表达及与淋巴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80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与淋巴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另取20例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浅表性胃炎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VEGF-C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胃癌细胞胞质和胞膜,胃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EGF-C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1),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VEGF-C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性指标。结论:VEGF-C表达于胃癌细胞,VEGF-C的表达局部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道转移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4-NQO饮水法构建Balb/c小鼠口腔癌及淋巴道转移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晶 于大海 +1 位作者 卿海云 黎明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利用化学诱导法构建与人口腔癌发生发展相似的Balb/c小鼠口腔癌及淋巴道转移模型。方法:实验组68只小鼠,采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oxide,4-NQO)300mg/L饮水喂养8~20周,停药后自来水喂养至40周,对照组32只仅给自... 目的:利用化学诱导法构建与人口腔癌发生发展相似的Balb/c小鼠口腔癌及淋巴道转移模型。方法:实验组68只小鼠,采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oxide,4-NQO)300mg/L饮水喂养8~20周,停药后自来水喂养至40周,对照组32只仅给自来水喂养12~40周;8周后,每隔2周处死4只实验组小鼠,肉眼及HE染色和免疫组化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染色观察癌变及淋巴道转移全过程。结果:随着4-NQO作用时间及观察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鼠舌背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的斑块及乳头状新生物等改变,斑块出现的位置由最初的舌根部向舌尖部蔓延,并在舌腹、口底、牙龈、上腭等部位发现类似斑块。24周及以前,小鼠口腔黏膜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常增生。25~32周期间,16只中有14只发生肿瘤,其中一部分发生同侧或双侧颌下淋巴结转移(2/16)。33~40周期间,全部发现有原发灶肿瘤以及同侧或双侧下颌淋巴结转移(16/16),HE染色确定有转移的实验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免疫组化pan-ck染色均为阳性。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4-NQO化学诱导法成功建立小鼠口腔癌前病变、口腔癌及淋巴道转移模型,发病过程与人发病过程相似,具有较高的成瘤率以及淋巴道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 口腔癌 淋巴道转移 小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