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淮海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薛丽萍
欧向军
+1 位作者
耿雪
杨宝宝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7-12,共6页
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社会网络分析和功能多中心性等模型与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2002~2012年间淮海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多方面的动态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淮海城市群的城镇体系较为完善,空间结构较为紧密,集聚作用与扩...
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社会网络分析和功能多中心性等模型与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2002~2012年间淮海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多方面的动态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淮海城市群的城镇体系较为完善,空间结构较为紧密,集聚作用与扩散作用相对均衡,并已处于城市群的快速发育阶段,且有向成熟城市群过渡的趋势。其空间结构演化呈现以下特征:淮海城市群的内部联结度逐渐增强,网络结构趋于稳定;处于极化态势向均衡态势的过渡期,空间多中心性特征初现;存在着显著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淮海城市群
经济联系强度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功能多中心性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成效、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3
2
作者
欧向军
滕春惠
+1 位作者
董雪
孙丹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5-10,共6页
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网络分析和城市中心度等方法,对淮海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21世纪以来,淮海城市群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内部经济联系愈发密切,集聚与辐射能力不断加强,城市中心度日益提升;同时,其综合竞争力较弱...
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网络分析和城市中心度等方法,对淮海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21世纪以来,淮海城市群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内部经济联系愈发密切,集聚与辐射能力不断加强,城市中心度日益提升;同时,其综合竞争力较弱,城镇发育水平偏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市场行政分割强劲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实力较弱.为此,必须壮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提升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度,层次推进"点-线-面"有序开发,培育淮海城市群区域认同感,探索"三生"协调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中心度
网络分析
对策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的城市中心性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乔沙沙
欧向军
+1 位作者
杨晶晶
顾雯娟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3-16,共4页
从生产、商贸、信息、交通、科教、金融、医疗和文化8个方面建立起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首位度等相关方法,以地级市区为研究单元,对2012年淮海城市群内主要城市的中心性、规模分布和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从生产、商贸、信息、交通、科教、金融、医疗和文化8个方面建立起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首位度等相关方法,以地级市区为研究单元,对2012年淮海城市群内主要城市的中心性、规模分布和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首要中心城市,在生产、商贸、交通、科教、金融和医疗方面的中心性最强,但其首位分布并不显著.徐州的城市中心性不显著,且与临沂、济宁、连云港差距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城市
中心性
中心
城市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浩
李新春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92,共5页
当今,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国家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特别强调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培育和规划。淮海城市群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典型的省际边缘合作型城市群。本文系统回...
当今,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国家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特别强调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培育和规划。淮海城市群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典型的省际边缘合作型城市群。本文系统回顾了淮海城市群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协同发展历程,梳理总结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问题导向出发,提出了未来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城市群
协同发展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袁丹
欧向军
唐兆琪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6-20,共5页
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2003~2014年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演变过程和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政府政策、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和信息化进程与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定量评...
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2003~2014年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演变过程和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政府政策、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和信息化进程与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波动提升,空间上主要呈现"片"状分布,高值区集中在鲁南和苏北等部分城市;其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除具有空间依赖性外,还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市场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对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均发挥正向作用,而政府政策、对外开放水平则发挥负向作用.提高市场化程度,加大创新力度,是推进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熵值法
空间计量
空间自相关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淮海城市群空间扩张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
15
6
作者
朱文龙
孙乾翔
+1 位作者
秦萧
闫晗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3,共8页
基于2001,2005,2009,2013年的DMSP/OLS夜间遥感影像数据,以淮海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指标指数比较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其空间扩张及形态演变特征,并揭示其空间扩张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淮海城市群城市空间扩...
基于2001,2005,2009,2013年的DMSP/OLS夜间遥感影像数据,以淮海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指标指数比较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其空间扩张及形态演变特征,并揭示其空间扩张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淮海城市群城市空间扩张明显,呈现东北—西南—西北的空间增长特征,形态上表现为以“同心圆”式向外扩张,且沿主要交通干线蔓延.建成区重心基本位于徐州,徐州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整体空间形态较为简单,空间填充能力强.市场力是城市群扩张的主要动力,其次为行政力与内源力,外向力影响最弱.趋势上,行政力影响下降,而外向力和内源力影响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张
驱动力
灯光数据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耦合
被引量:
3
7
作者
郭梦梦
仇方道
+1 位作者
满爱华
迟明妹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协同特征.结果表明:从2002年到2015年,淮海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在增强,而其区域差异在缩小.空间上,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呈现较为典型的核心边缘型区域格局,徐州为创新中...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协同特征.结果表明:从2002年到2015年,淮海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在增强,而其区域差异在缩小.空间上,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呈现较为典型的核心边缘型区域格局,徐州为创新中心,但辐射扩散作用尚不够强;产业结构转型呈现以东陇海地区为中心的中间高而南北低的"凹"字型格局.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整体上处于高协调磨合阶段.依据耦合度与协调度,淮海城市群各市可划分为极协调耦合、高协调磨合、中协调拮抗3类.区域政策与发展基础是造成省际边界型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转型
耦合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时空格局
被引量:
4
8
作者
尹倩倩
仇方道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8年第2期37-44,77,共9页
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耦合模型,深入分析了2000~2015年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关系及时空异质性特征,发现:(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沿京沪和东陇...
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耦合模型,深入分析了2000~2015年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关系及时空异质性特征,发现:(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沿京沪和东陇海铁路呈轴线分布;(2)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同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3)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状态沿"勉强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线路逐次提高。空间上,呈以徐州为中心,沿京沪、陇海形成"+"字区域格局。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耦合协调度未体现出一致性且不同城市的差异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产业结构
耦合模型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环境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王立韬
仇方道
+1 位作者
郑紫颜
帅姝瑶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SBM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淮海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2000~2015年,淮海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程度均呈缩小趋势,主要表现为高效率县域分布呈现沿京沪、沿东陇海的"...
采用SBM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淮海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2000~2015年,淮海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程度均呈缩小趋势,主要表现为高效率县域分布呈现沿京沪、沿东陇海的"十"形格局特征,而低效率县域分布呈现分散化特征;空间关联上,H-H型县域形成了沿豫皖、皖苏省际边界区域集中分布走廊,而L-L型县域多分布于淮海城市群的边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影响力、技术创新、人口规模和能源消费水平是影响淮海城市群经济环境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政府影响力和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环境效率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抑制着环境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效率
SBM模型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动态特征
10
作者
王怀利
裴凤松
+1 位作者
周义
仲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15-20,共6页
淮海城市群是典型的省际边缘型城市群,其发展水平和一体化进程与其他成熟型城市群相比差距较大.结合GIS与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整体尺度、区域尺度探讨了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张的规模、速度、方向、景观格局和扩张模式,进而对其城镇用地...
淮海城市群是典型的省际边缘型城市群,其发展水平和一体化进程与其他成熟型城市群相比差距较大.结合GIS与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整体尺度、区域尺度探讨了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张的规模、速度、方向、景观格局和扩张模式,进而对其城镇用地格局开展静态评估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呈多核式分散分布,表现出“核心—外围”蔓延扩张的空间格局.近30年来经历了加速扩张、高速扩张、减速扩张的“S型”变化过程;扩张强度方面,整体尺度与非核心区各方向上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景观格局方面,不同尺度下景观指数差异显著,城镇用地斑块破碎度增加,景观格局不稳定性问题突出;扩张模式上,城镇用地以飞地式扩张模式为主.总之,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发展尚处于“扩散阶段”,这主要与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中心性不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张
景观格局
时空异质性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郑紫颜
仇方道
+1 位作者
王立韬
迟明妹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6-10,共5页
采用突变级数、碎化度指数等模型,分析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5年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整体呈波动式增强之势,其空间分布呈先集聚后扩散趋势,区域差异呈先拉大后缩小之势;空间格局呈现由以徐州为中心...
采用突变级数、碎化度指数等模型,分析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5年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整体呈波动式增强之势,其空间分布呈先集聚后扩散趋势,区域差异呈先拉大后缩小之势;空间格局呈现由以徐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核心边缘型格局向东北高西南低的倾斜型格局演变态势;经济基础、人才因素是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因素,而教育投入、信息化程度等因素抑制作用较明显,各因素对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海城市群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途径及措施
被引量:
10
12
作者
王浩
沈正平
李新春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5,共8页
淮海城市群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促进这一城市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其作为我国东中西联动发展重要纽带、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重要支点的巨大作用。文章梳理了学术界、政府界对淮海城...
淮海城市群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促进这一城市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其作为我国东中西联动发展重要纽带、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重要支点的巨大作用。文章梳理了学术界、政府界对淮海城市群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的主要优势及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应全球化发展大趋势和体现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基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龙头效应、聚合效应、放大效应,明确了淮海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定位;最后,从提升整体功能角度提出了加快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途径及重点措施,主要包括:加快推进产业、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6个方面一体化建设,以及将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城市群
一带一路
战略定位
协同发展
途径
措施
原文传递
城市群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研究——以淮海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
24
13
作者
王浩
李新春
沈正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5,共9页
城市群协同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此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淮海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从要素配置、交通联结、中心城市集散、空...
城市群协同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此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淮海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从要素配置、交通联结、中心城市集散、空间分异、政府合作五个方面探讨了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淮海城市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总体协同发展水平不高,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较好;(2)交通联结对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中心城市集散功能不足则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作用;(3)要素配置和空间分异表现出对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并不显著;(4)要素配置、交通联结、中心城市集散、空间分异4个变量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群
协同发展
影响因素
动力机制
淮海城市群
原文传递
淮海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
14
作者
欧向军
《淮海文汇》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运用城市中心度、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等相关方法,从中心城市及其相互联系和吸引辐射腹地等三个方面,划分淮海城市群的理论空间范围,并结合淮海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实践和地域邻近实际情况,综合界定出淮海城市群合理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
运用城市中心度、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等相关方法,从中心城市及其相互联系和吸引辐射腹地等三个方面,划分淮海城市群的理论空间范围,并结合淮海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实践和地域邻近实际情况,综合界定出淮海城市群合理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的城市中心度、综合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量均远高于淮海经济区其它城市,且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吸引辐射腹地范围广阔,淮海城市群理论上的空间范围包括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淮安、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10个城市,而合理的空间范围则为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9个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城市
中心度
引力模型
断裂点模型
淮海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博弈论分析
被引量:
9
15
作者
颜姜慧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2,共7页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已被认为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共赢的有效途径。淮海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特征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徐连同城化...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已被认为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共赢的有效途径。淮海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特征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徐连同城化发展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既是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徐州、连云港两市自身发展的诉求。本文借鉴基于信号博弈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模型,分析城市协同发展的博弈过程,认为建立长效沟通渠道和利益共同体、提高协作收益并确保收益合理分配是促进徐连同城化发展的有效政策,也是破解淮海城市群发展缺乏强集聚力核心问题的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徐连同城
信号传递博弈
淮海城市群
增长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4
16
作者
顾晓波
欧向军
+1 位作者
朱杰
邹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近年来,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中心度日益提高,与周边城市联系进一步增强,"八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存在着...
近年来,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中心度日益提高,与周边城市联系进一步增强,"八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存在着中心城市实力不够强大、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显著和产业升级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为此,可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外向经济新跨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等方面促进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
城市
中心度
对策
徐州市
淮海城市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构想
被引量:
6
17
作者
孙峻岭
林炳耀
孙琳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944,共14页
基于陆桥经济理论,着眼陆桥经济带东部崛起,分析了当前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淮海城市群空间结构特点,指出当前陆桥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淮海城市群中心城市职能指数和经济联系强度的相互验证计算,进一步明确徐州作为本区域的...
基于陆桥经济理论,着眼陆桥经济带东部崛起,分析了当前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淮海城市群空间结构特点,指出当前陆桥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淮海城市群中心城市职能指数和经济联系强度的相互验证计算,进一步明确徐州作为本区域的中心性城市地位,提出了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淮海城市群"一心五轴六组团"的总体空间规划构想,以及实施规划的三大措施,即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实施淮海城市群核心区一体化、推动淮海城市群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桥经济带
淮海城市群
空间结构
规划构想
原文传递
题名
淮海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薛丽萍
欧向军
耿雪
杨宝宝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7-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118)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12年)
+1 种基金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一般资助项目(2014YYB087)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社会网络分析和功能多中心性等模型与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2002~2012年间淮海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多方面的动态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淮海城市群的城镇体系较为完善,空间结构较为紧密,集聚作用与扩散作用相对均衡,并已处于城市群的快速发育阶段,且有向成熟城市群过渡的趋势。其空间结构演化呈现以下特征:淮海城市群的内部联结度逐渐增强,网络结构趋于稳定;处于极化态势向均衡态势的过渡期,空间多中心性特征初现;存在着显著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空间结构。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淮海城市群
经济联系强度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功能多中心性模型
Keywords
spatial structure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c linkage model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unctional polycentricity model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成效、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3
2
作者
欧向军
滕春惠
董雪
孙丹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5-1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118)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15JD01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网络分析和城市中心度等方法,对淮海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21世纪以来,淮海城市群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内部经济联系愈发密切,集聚与辐射能力不断加强,城市中心度日益提升;同时,其综合竞争力较弱,城镇发育水平偏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市场行政分割强劲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实力较弱.为此,必须壮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提升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度,层次推进"点-线-面"有序开发,培育淮海城市群区域认同感,探索"三生"协调发展模式.
关键词
经济联系
中心度
网络分析
对策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economic linkage
centrality
network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的城市中心性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乔沙沙
欧向军
杨晶晶
顾雯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3-1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118)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12年)
+1 种基金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一般资助项目(2014YYB087)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从生产、商贸、信息、交通、科教、金融、医疗和文化8个方面建立起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首位度等相关方法,以地级市区为研究单元,对2012年淮海城市群内主要城市的中心性、规模分布和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首要中心城市,在生产、商贸、交通、科教、金融和医疗方面的中心性最强,但其首位分布并不显著.徐州的城市中心性不显著,且与临沂、济宁、连云港差距较小.
关键词
熵值法
城市
中心性
中心
城市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entropy method
urban centricity
central city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浩
李新春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92,共5页
文摘
当今,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国家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特别强调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培育和规划。淮海城市群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典型的省际边缘合作型城市群。本文系统回顾了淮海城市群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协同发展历程,梳理总结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问题导向出发,提出了未来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淮海城市群
协同发展
问题
对策
分类号
F812 [经济管理—财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袁丹
欧向军
唐兆琪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6-2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118)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15JD01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2003~2014年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演变过程和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政府政策、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和信息化进程与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波动提升,空间上主要呈现"片"状分布,高值区集中在鲁南和苏北等部分城市;其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除具有空间依赖性外,还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市场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对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均发挥正向作用,而政府政策、对外开放水平则发挥负向作用.提高市场化程度,加大创新力度,是推进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熵值法
空间计量
空间自相关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ntropy method
spatial econometric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淮海城市群空间扩张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
15
6
作者
朱文龙
孙乾翔
秦萧
闫晗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徐州市规划设计院
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708276)
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803)
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7M611781)
文摘
基于2001,2005,2009,2013年的DMSP/OLS夜间遥感影像数据,以淮海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指标指数比较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其空间扩张及形态演变特征,并揭示其空间扩张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淮海城市群城市空间扩张明显,呈现东北—西南—西北的空间增长特征,形态上表现为以“同心圆”式向外扩张,且沿主要交通干线蔓延.建成区重心基本位于徐州,徐州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整体空间形态较为简单,空间填充能力强.市场力是城市群扩张的主要动力,其次为行政力与内源力,外向力影响最弱.趋势上,行政力影响下降,而外向力和内源力影响增强.
关键词
空间扩张
驱动力
灯光数据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spatial expansion
driving force
lighting data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TU982.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耦合
被引量:
3
7
作者
郭梦梦
仇方道
满爱华
迟明妹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1-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1123
41671122
+2 种基金
41371146)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32000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协同特征.结果表明:从2002年到2015年,淮海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在增强,而其区域差异在缩小.空间上,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呈现较为典型的核心边缘型区域格局,徐州为创新中心,但辐射扩散作用尚不够强;产业结构转型呈现以东陇海地区为中心的中间高而南北低的"凹"字型格局.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整体上处于高协调磨合阶段.依据耦合度与协调度,淮海城市群各市可划分为极协调耦合、高协调磨合、中协调拮抗3类.区域政策与发展基础是造成省际边界型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转型
耦合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coupling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时空格局
被引量:
4
8
作者
尹倩倩
仇方道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8年第2期37-44,7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长型都市圈产业转型及其空间响应机理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413711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空间异质性与产业转型比较研究"(41671123)
文摘
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耦合模型,深入分析了2000~2015年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关系及时空异质性特征,发现:(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沿京沪和东陇海铁路呈轴线分布;(2)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同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3)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状态沿"勉强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线路逐次提高。空间上,呈以徐州为中心,沿京沪、陇海形成"+"字区域格局。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耦合协调度未体现出一致性且不同城市的差异性显著。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产业结构
耦合模型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land intensive use
industrial structur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293.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环境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王立韬
仇方道
郑紫颜
帅姝瑶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1123
41671122
+3 种基金
41371146)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20068)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20068Z)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采用SBM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淮海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2000~2015年,淮海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程度均呈缩小趋势,主要表现为高效率县域分布呈现沿京沪、沿东陇海的"十"形格局特征,而低效率县域分布呈现分散化特征;空间关联上,H-H型县域形成了沿豫皖、皖苏省际边界区域集中分布走廊,而L-L型县域多分布于淮海城市群的边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影响力、技术创新、人口规模和能源消费水平是影响淮海城市群经济环境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政府影响力和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环境效率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抑制着环境效率提升.
关键词
环境效率
SBM模型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SBM moclel
spatial pattern
influencing factor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4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动态特征
10
作者
王怀利
裴凤松
周义
仲锐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15-20,共6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JA0915)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2019XKT004)。
文摘
淮海城市群是典型的省际边缘型城市群,其发展水平和一体化进程与其他成熟型城市群相比差距较大.结合GIS与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整体尺度、区域尺度探讨了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张的规模、速度、方向、景观格局和扩张模式,进而对其城镇用地格局开展静态评估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呈多核式分散分布,表现出“核心—外围”蔓延扩张的空间格局.近30年来经历了加速扩张、高速扩张、减速扩张的“S型”变化过程;扩张强度方面,整体尺度与非核心区各方向上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景观格局方面,不同尺度下景观指数差异显著,城镇用地斑块破碎度增加,景观格局不稳定性问题突出;扩张模式上,城镇用地以飞地式扩张模式为主.总之,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发展尚处于“扩散阶段”,这主要与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中心性不强有关.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张
景观格局
时空异质性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urban land expansion
landscape pattern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293.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郑紫颜
仇方道
王立韬
迟明妹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6-1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1123
41671122
+2 种基金
41371146)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32000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采用突变级数、碎化度指数等模型,分析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5年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整体呈波动式增强之势,其空间分布呈先集聚后扩散趋势,区域差异呈先拉大后缩小之势;空间格局呈现由以徐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核心边缘型格局向东北高西南低的倾斜型格局演变态势;经济基础、人才因素是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因素,而教育投入、信息化程度等因素抑制作用较明显,各因素对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influencing factor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海城市群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途径及措施
被引量:
10
12
作者
王浩
沈正平
李新春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淮海发展研究院
出处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JL01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04)
+1 种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江苏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团队项目
文摘
淮海城市群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促进这一城市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其作为我国东中西联动发展重要纽带、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重要支点的巨大作用。文章梳理了学术界、政府界对淮海城市群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的主要优势及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应全球化发展大趋势和体现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基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龙头效应、聚合效应、放大效应,明确了淮海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定位;最后,从提升整体功能角度提出了加快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途径及重点措施,主要包括:加快推进产业、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6个方面一体化建设,以及将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政策。
关键词
淮海城市群
一带一路
战略定位
协同发展
途径
措施
Keywords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ic positioning
synergetic development
paths
measures
分类号
F299.2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城市群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研究——以淮海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
24
13
作者
王浩
李新春
沈正平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实现机制研究"(15AJL01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一轮城镇化中的江苏发展道路研究"(13ZD0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城市群协同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此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淮海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从要素配置、交通联结、中心城市集散、空间分异、政府合作五个方面探讨了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淮海城市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总体协同发展水平不高,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较好;(2)交通联结对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中心城市集散功能不足则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作用;(3)要素配置和空间分异表现出对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并不显著;(4)要素配置、交通联结、中心城市集散、空间分异4个变量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关系。
关键词
城市
群
协同发展
影响因素
动力机制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urban agglomer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dynamic mechanism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299.2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淮海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
14
作者
欧向军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淮海文汇》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1ZDIXM019)
江苏省高校2012年度青蓝工程项目
文摘
运用城市中心度、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等相关方法,从中心城市及其相互联系和吸引辐射腹地等三个方面,划分淮海城市群的理论空间范围,并结合淮海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实践和地域邻近实际情况,综合界定出淮海城市群合理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的城市中心度、综合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量均远高于淮海经济区其它城市,且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吸引辐射腹地范围广阔,淮海城市群理论上的空间范围包括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淮安、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10个城市,而合理的空间范围则为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9个城市。
关键词
中心
城市
中心度
引力模型
断裂点模型
淮海城市群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博弈论分析
被引量:
9
15
作者
颜姜慧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2,共7页
基金
江苏省教学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资源型城市群城镇化问题研究--以淮海城市群为例"(项目编号:2016SJB790032)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智慧城市治理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6GLC011)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城市化空间格局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4BJL110)
文摘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已被认为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共赢的有效途径。淮海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特征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徐连同城化发展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既是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徐州、连云港两市自身发展的诉求。本文借鉴基于信号博弈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模型,分析城市协同发展的博弈过程,认为建立长效沟通渠道和利益共同体、提高协作收益并确保收益合理分配是促进徐连同城化发展的有效政策,也是破解淮海城市群发展缺乏强集聚力核心问题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徐连同城
信号传递博弈
淮海城市群
增长极
Keywords
synergetic development
Xuzhou-Lianyungang integration
signaling game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growth pole
分类号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4
16
作者
顾晓波
欧向军
朱杰
邹晨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118
41101158)
+1 种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15JD01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近年来,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中心度日益提高,与周边城市联系进一步增强,"八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存在着中心城市实力不够强大、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显著和产业升级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为此,可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外向经济新跨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等方面促进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关键词
区域中心
城市
中心度
对策
徐州市
淮海城市群
Keywords
regional central city
centrality
countermeasure
Xuzhou City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构想
被引量:
6
17
作者
孙峻岭
林炳耀
孙琳琳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徐州市政府研究室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944,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171118)
文摘
基于陆桥经济理论,着眼陆桥经济带东部崛起,分析了当前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淮海城市群空间结构特点,指出当前陆桥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淮海城市群中心城市职能指数和经济联系强度的相互验证计算,进一步明确徐州作为本区域的中心性城市地位,提出了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淮海城市群"一心五轴六组团"的总体空间规划构想,以及实施规划的三大措施,即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实施淮海城市群核心区一体化、推动淮海城市群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关键词
陆桥经济带
淮海城市群
空间结构
规划构想
Keywords
economic belt along the New Continental Bridge
the Huaihai Urban Agglomeration
spatial reconstruction
spatial planning
China
分类号
TU984.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淮海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分析
薛丽萍
欧向军
耿雪
杨宝宝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淮海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成效、问题与对策
欧向军
滕春惠
董雪
孙丹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淮海城市群的城市中心性分析
乔沙沙
欧向军
杨晶晶
顾雯娟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与对策
王浩
李新春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淮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袁丹
欧向军
唐兆琪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淮海城市群空间扩张及驱动力研究
朱文龙
孙乾翔
秦萧
闫晗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耦合
郭梦梦
仇方道
满爱华
迟明妹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时空格局
尹倩倩
仇方道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淮海城市群环境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王立韬
仇方道
郑紫颜
帅姝瑶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淮海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动态特征
王怀利
裴凤松
周义
仲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淮海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郑紫颜
仇方道
王立韬
迟明妹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淮海城市群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途径及措施
王浩
沈正平
李新春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原文传递
13
城市群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研究——以淮海城市群为例
王浩
李新春
沈正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4
原文传递
14
淮海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
欧向军
《淮海文汇》
2015
0
原文传递
15
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博弈论分析
颜姜慧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顾晓波
欧向军
朱杰
邹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构想
孙峻岭
林炳耀
孙琳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