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合盆地多烃源层混源油定量判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彩南油田为例 被引量:49
1
作者 陈建平 邓春萍 +5 位作者 梁狄刚 王绪龙 宋孚庆 薛新克 靳涛 钟宁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彩南油田东块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形成的混合原油。选择典型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进行人工三元混合配比模拟实验表明,混合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与混入量呈直线关系,而Pr/Ph值、...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彩南油田东块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形成的混合原油。选择典型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进行人工三元混合配比模拟实验表明,混合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与混入量呈直线关系,而Pr/Ph值、β-胡萝卜烷、甾烷与萜烷等各种生物标志物相对比值参数均呈不同的曲线关系变化。通过人工混合配比实验创建的三角形图版判别验证,彩南油田原油中侏罗系的平均贡献为65%左右,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平均贡献分别为20%和15%左右。按照彩南油田原油全油碳同位素以及各类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变化范围判别,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为55%~70%左右,三叠系和二叠系均为10%~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混源油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侏罗系 三叠系 三元配比实验
下载PDF
冀中坳陷苏桥—文安地区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研究——典型原油混合实验及混源油识别模式 被引量:19
2
作者 梁宏斌 张敏 +3 位作者 王东良 孟凡成 朱翠山 冯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9-693,共5页
通过典型原油混合实验及其产物的地球化学剖析,揭示当煤成油和下第三系原油混合时,随着下第三系原油的增加,C19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C30重排藿烷,C29甾烷和重排甾烷逐渐变小;而姥鲛烷和植烷,伽马蜡烷和C27甾烷含量则逐渐增加。利用饱... 通过典型原油混合实验及其产物的地球化学剖析,揭示当煤成油和下第三系原油混合时,随着下第三系原油的增加,C19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C30重排藿烷,C29甾烷和重排甾烷逐渐变小;而姥鲛烷和植烷,伽马蜡烷和C27甾烷含量则逐渐增加。利用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芳烃化合物绝对浓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冀中坳陷苏桥—文安地区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图版。根据混源油识别的模式,判断苏49井的混源油是由10%的下第三系原油和90%的煤成油混合而成;相反文1021井混源油则是由90%的下第三系原油和10%的煤成油混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煤成 下第三系 冀中坳陷 定量识别 图版 甾烷 地球化学 饱和烃
下载PDF
胜坨油田多源多期成藏混源油的定量判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吕慧 张林晔 +1 位作者 刘庆 王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4,79,共8页
精细的原油组群划分、油源对比及成藏分析表明,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沙二段的原油是由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早期降解原油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两套烃源岩提供的晚期成藏原油形成的三元混合原油。选择两期成藏三个端元典... 精细的原油组群划分、油源对比及成藏分析表明,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沙二段的原油是由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早期降解原油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两套烃源岩提供的晚期成藏原油形成的三元混合原油。选择两期成藏三个端元典型的原油样品,建立三角形判识图版,运用生物标志物绝对定量分析方法对胜坨油田的混源油进行了油源比例确定。结果表明:坨二区沙二段原油中,沙四上亚段源岩早期贡献为39%,晚期贡献为30%,沙三下亚段源岩的贡献为31%;坨三区沙二段原油中,沙四上亚段源岩早期贡献为41%,晚期贡献为33%,沙三下亚段源岩贡献为26%,即从坨二区到坨三区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的贡献有减小的趋势。另外,坨二区沙一段原油中,沙四上亚段源岩早期贡献为8%,晚期贡献为24%,沙三下亚段源岩贡献为68%,混源比例不同于本区主要含油层系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 混源油 生物标志物 源对比 成藏期次 端元 定量计算
下载PDF
生物降解混源油混合比例估算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宋孚庆 张大江 +4 位作者 王培荣 徐冠军 李友川 付宁 郭永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研究生物降解混源油的混合比例时的关键是根据研究对象的降解程度 ,选择既能抗该降解程度又能有效区分烃源岩贡献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作为估算原油生物降解前的混合比例的参数 ,并通过配比实验检验估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在研究渤海PL19 3... 研究生物降解混源油的混合比例时的关键是根据研究对象的降解程度 ,选择既能抗该降解程度又能有效区分烃源岩贡献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作为估算原油生物降解前的混合比例的参数 ,并通过配比实验检验估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在研究渤海PL19 3油田生物降解混源油的混合比例时 ,选用源自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下段烃源岩的典型油样 ,以三芳甾烷 /三芳甲藻甾烷作为参数 ,用估算法计算了PL19 3 4井 (最靠近渤中凹陷 )生物降解原油混合比例 ,东营组下段烃源岩的贡献约占 3 0 % ,该井以南的PL19 3 2井、PL19 3 8井和PL19 3 5井东营组下段烃源岩的贡献逐步下降 ,最低约占 10 %。图4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混源油 混合比例计算 配比实验 PL19—3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混源油油源组成与聚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陶国亮 胡文瑄 +5 位作者 曹剑 张义杰 姚素平 王绪龙 张越迁 高小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9,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普遍混源,为确定混源油的油源组成,本文尝试选取代表不同端元的单一油源原油的样品,进行人工配比混合模拟实验,发现原油饱和烃馏分C20-C21-C23三环萜烷的峰形会随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比例而有规律地变化.据此,以...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普遍混源,为确定混源油的油源组成,本文尝试选取代表不同端元的单一油源原油的样品,进行人工配比混合模拟实验,发现原油饱和烃馏分C20-C21-C23三环萜烷的峰形会随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比例而有规律地变化.据此,以本区邻近盆1井西生烃凹陷的莫索湾和莫北油田为例,研究了混源油的聚集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生烃凹陷区,晚期生成的下乌尔禾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而在远生烃凹陷地区,早期生成的风城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后期下乌尔禾组原油对前期风城组原油的"推动"作用以及发生在"推动"过程中的混源效应和次生变化,是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聚集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配比实验 C20-C21-C23三环萜烷峰形 分布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混源油定量判析方法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陶国亮 秦建中 +3 位作者 腾格尔 张美珍 付小东 楼章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1,386,共6页
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定量判识混源油气烃源组成比例的方法。首先总结其一般步骤,提出了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4个问题:端元油成熟度差异导致生物标志物参数非线性变化、高演化或强降解条件下混源油常规生物标志物... 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定量判识混源油气烃源组成比例的方法。首先总结其一般步骤,提出了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4个问题:端元油成熟度差异导致生物标志物参数非线性变化、高演化或强降解条件下混源油常规生物标志物参数失效、复杂地质条件下端元样品难以获得、多元混源条件下实验流程及地球化学指标变化规律复杂。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针对这4个问题的研究对策:生物标志物定量法、筛选特殊生物标志物、多元数理统计学方法、采用计算机软件协助处理数据法。最后,重点介绍了使用多元数理统计学方法定量判析混源比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指出应用该方法,可以在不知道端元样品、不进行混源实验的情况下,直接计算混源油气中端元的数量、组成和贡献比例,该方法在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混源油气比例时具有特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混源实验 混源比例 多元数理统计学分析 交替最小二乘算法
下载PDF
冀中坳陷苏桥-文安油气田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研究(一):原油成因分类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敏 王东良 +1 位作者 朱翠山 赵红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通过对原油的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和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的剖析,查明苏桥-文安地区原油中不仅存在煤成油,而且存在由煤成油与下第三系原油混合而成的混源油。煤成油表现出饱和烃含量极其丰富、Pr/Ph值高(大于2)、三环萜烷以低碳数(C19... 通过对原油的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和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的剖析,查明苏桥-文安地区原油中不仅存在煤成油,而且存在由煤成油与下第三系原油混合而成的混源油。煤成油表现出饱和烃含量极其丰富、Pr/Ph值高(大于2)、三环萜烷以低碳数(C19~C21)化合物占优势并有递减变化趋势、C24四环萜烷丰富和伽马蜡烷含量低等地球化学特征。下第三系原油与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恰恰相反,Pr/Ph值低(小于1)、低碳数三环萜烷含量低并有递增变化趋势、C24四环萜烷的含量不高和伽马蜡烷含量相对丰富。混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煤成油与下第三系原油之间,但参数值受控于端元油混入的绝对含量。在以上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冀中坳陷煤成油、下第三系油和混源油的识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成因 煤成 混源油 冀中坳陷 气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海相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敏 黄光辉 +1 位作者 赵红静 胡国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9,共6页
塔里木盆地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而且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海相油主要勘探与开发领域。该文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绝对定量技术,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来源于典型∈-O1的烃源岩的原油与来源于典型O2+3的烃源岩的原油的配比实验,提出了利用C28... 塔里木盆地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而且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海相油主要勘探与开发领域。该文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绝对定量技术,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来源于典型∈-O1的烃源岩的原油与来源于典型O2+3的烃源岩的原油的配比实验,提出了利用C28-规则甾烷/(C27+C28+C28)-规则甾烷和伽马蜡烷/C31-藿烷的图版作为塔里木盆地海相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并对塔里木盆地主要海相原油的混合程度进行研究,指出混源油中混合了80%~90%的O2+3的烃源岩的原油,表明塔里木盆地的海相油主要来源于O2+3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混源油 海相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混源油研究综述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水福 何生 +1 位作者 张刚庆 张冬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79,88,共4页
判识混源油并确定来自不同油源的原油贡献比例,是油源对比及油气运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划分含油气系统或油气成藏体系的重要依据。阐述了混源油的含义、混合类型及其研究意义,并从混源油的判识和油源贡献比例的定量确定两个方面... 判识混源油并确定来自不同油源的原油贡献比例,是油源对比及油气运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划分含油气系统或油气成藏体系的重要依据。阐述了混源油的含义、混合类型及其研究意义,并从混源油的判识和油源贡献比例的定量确定两个方面论述了混源油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混源油不同油源原油贡献比例的分析和定量计算中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源贡献比例 定量计算方法
下载PDF
塔河油田混源油地球化学及多元数理统计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国亮 秦建中 +3 位作者 腾格尔 张美珍 付小东 楼章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7-538,共12页
混源油的定量判识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中聚集的混源油为典型研究实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定量研究混源油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原油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混源油的定量判识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中聚集的混源油为典型研究实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定量研究混源油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原油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原油普遍混源,并表现出多期充注特征,早期充注原油遭受了生物降解,因此目前原油中的轻烃、链状烃、规则甾烷等生物标志物主要反映的是后期充注原油的特征,不能很好地指示早期充注原油。据此,选择受生物降解影响相对较小的三环萜烷和藿烷定量数据,采用多元数理统计学交替最小二乘算法进行了原油成因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现今混源油中可划分出4个端元,其中端元1和2可能主要代表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贡献,而端元3和4则可能主要代表了寒武系烃源岩的贡献。塔河主体区以寒武系原油聚集为主,而外围地区则以中上奥陶统原油聚集为主,并且在整个塔河油田,总体上以寒武系原油的贡献比例相对最高。这一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多元数理统计学方法在混源油的比例计算、端元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对传统地球地球化方法研究的有效补充,值得推广应用,此外,研究认识还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多元数理统计学 交替最小二乘算法 塔河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利用灰色关联法拟合的正构烷烃曲线确定混源油油源比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水福 何生 +2 位作者 张刚庆 张冬梅 胡守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8-693,共6页
对目前国内外混源油中不同油源贡献比例定量确定方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拟合模拟混合原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和实验混合原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曲线来确定二元混源油混合比例的方法,即取两者关联度最大时对应的... 对目前国内外混源油中不同油源贡献比例定量确定方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拟合模拟混合原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和实验混合原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曲线来确定二元混源油混合比例的方法,即取两者关联度最大时对应的混合原油比例作为混源油的贡献比例,并利用二连盆地达尔其油田的实际混源油检验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具有可以任意调节端元油的混合比例及易于推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灰色关联分析 模拟实验 正构烷烃分布曲线 源贡献比例
下载PDF
混源油色谱指纹定量判析及其勘探意义——以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绍东 钱诗友 李兴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0-775,共6页
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油气主要来自古近系阜二段和阜四段源岩。选择典型端元油的混合配比实验表明,按不同比例配置的混源油,其色谱指纹参数与混油比例呈线性关系。对于二元混合的混源油,利用色谱指纹判别混合比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关键... 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油气主要来自古近系阜二段和阜四段源岩。选择典型端元油的混合配比实验表明,按不同比例配置的混源油,其色谱指纹参数与混油比例呈线性关系。对于二元混合的混源油,利用色谱指纹判别混合比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关键环节是色谱指纹峰的筛选。通过配比实验创建的混源油定量判析图版,能定量判别其混合比例,从而判别不同来源油的贡献大小以及油气运移路径。通过实际图版验证,许庄油田X33井、X5-5井原油的阜四段来源油比例分别为80%和30%左右,方巷油田F4-9井、F5井的阜四段来源油比例分别在40%和10%左右。南部断裂带具备较大的混源油勘探潜力,特别是高台阶具备以阜二段来源油为主的油气成藏条件,不仅可形成阜一段油藏,还有利于白垩系泰一段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色谱指纹 混源实验 气勘探 高邮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下乌尔禾组混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定量判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文龙 阿布力米提·依明 +2 位作者 李卉 陈静 李宗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8,共14页
混源油的定量判识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次研究以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下乌尔禾组的混源油为典型研究实例,通过有机地球化学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混源油进行了定量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原... 混源油的定量判识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次研究以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下乌尔禾组的混源油为典型研究实例,通过有机地球化学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混源油进行了定量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原油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混源现象普遍存在。综合分析后认为,现今混源油中可划分出3个端元,其中端元A和B可能主要代表了二叠系风城组早期和晚期烃源岩的贡献,并以晚期充注原油为主,而端元C差异较大,可能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或风城组不同岩相、不同沉积环境的烃源岩生烃。研究区以风城组生烃聚集为主,虽然晚期生烃占比不高,但对油气运聚成藏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一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混源油的比例计算、端元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对传统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的有效补充,值得推广应用。此外,研究认识还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化学计量学 交替最小二乘法 玛东斜坡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混源油地球化学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常象春 韩作振 鄢程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2-680,共9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是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研究表明:沙四段原油具有典型的混源油特征,母源输入存在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的双重贡献,原油成熟演化存在低成熟—成熟的变化,沉积成烃环境主体以还原性为主但还原程度不同,个别样品表现... 东营凹陷南斜坡是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研究表明:沙四段原油具有典型的混源油特征,母源输入存在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的双重贡献,原油成熟演化存在低成熟—成熟的变化,沉积成烃环境主体以还原性为主但还原程度不同,个别样品表现出生物降解前后两期原油混合充注的特点。南斜坡东部原油来自牛庄洼陷,乐安、王家岗油田以沙四型原油为主,混有少量沙三型原油;南斜坡中部原油来自牛庄和利津洼陷,梁家楼油田以沙三型原油为主,混有少量沙四型原油,纯化油田则与之相反;南斜坡西部原油来自博兴洼陷,正理庄、高青油田以沙四型原油为主,混有少量沙三型原油,金家油田则以沙三型为主。洼陷中心沙四—沙三段生成的成熟油气和斜坡带沙四段生成的低熟油气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向斜坡高部位运移,以混源油的形式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源对比 贡献率 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东营凹陷南斜坡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洪波 张敏 陈小慧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7,166,共7页
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梨树断陷明显存在2种不同成因原油及其混源油。生物标志物质量分数与相对丰度变化特征表明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和甾烷化合物参数均不适合梨树断陷混源油的定量判识,倍半萜参数能良好地展示混源油中混合比例的变化特... 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梨树断陷明显存在2种不同成因原油及其混源油。生物标志物质量分数与相对丰度变化特征表明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和甾烷化合物参数均不适合梨树断陷混源油的定量判识,倍半萜参数能良好地展示混源油中混合比例的变化特征。利用C15重排/8β-补身烷参数的生物标志物质量分数配比计算的方法,计算了梨树断陷混源油中两类不同原油的混合比例,由此建立了梨树断陷混源油混合比例定量识别图版。根据图版识别的混源油混合比例,判断八屋地区混源油中来源于营城组下部烃源层的原油质量分数主要在2%~30%之间,原油层位越浅该类原油混合比例越高;七棵树和太平庄地区混源油中来源于营城组下部烃源层的原油质量分数分别在37%~60%和34%~50%之间。上述混合特征暗示梨树断陷混源油区西侧营城组下部烃源层来源油混入程度有限,东侧该类原油混入程度相对较高。上述混源分布特征为清晰认识梨树断陷不同类型原油的分布与运聚特征提供了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梨树断陷 混源油 质量分数 定量识别
下载PDF
室内配比混源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妮 王海静 +2 位作者 柯贤贵 丁湘华 邓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年第3期4-7,共4页
运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准噶尔盆地典型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原油、二叠系和石炭系原油进行室内混源油配比实验分析,并对混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源油的碳同位素值与混源油的比例呈线性规律... 运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准噶尔盆地典型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原油、二叠系和石炭系原油进行室内混源油配比实验分析,并对混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源油的碳同位素值与混源油的比例呈线性规律变化,侏罗系与白垩系混源油的姥植比随侏罗系原油比例增加而增大,三环萜烷C23/C19、伽马蜡烷的含量随侏罗系原油比例的增加而减小。二叠系与石炭系混源油的姥植比随石炭系原油比例增加而增大,三环萜烷C23/C19、β-胡萝卜烷的含量随石炭系原油比例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混源油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微量元素在混源油类型划分及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哲龙 柳广弟 +4 位作者 王绪龙 任江玲 高岗 马万云 高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63,共14页
采用微量元素分析三叠系百口泉组和二叠系原油及烃源岩抽提物样品,利用V、Ni、Co、Mo等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原油划分为三类单源油(A1、A2、B)和两类混源油(C1、C2),分析烃源岩抽提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建立混源油... 采用微量元素分析三叠系百口泉组和二叠系原油及烃源岩抽提物样品,利用V、Ni、Co、Mo等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原油划分为三类单源油(A1、A2、B)和两类混源油(C1、C2),分析烃源岩抽提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建立混源油微量元素识别图版。结果表明:原油中普遍富集V、Cr、Ni、Cu、Mo等过渡金属元素,稀土元素(REE)含量则普遍较低;V/Ni、Co/Ni、Cr/Mo(元素含量比值)等可以作为油源对比的有效指标,A1类原油来源于风城组碳酸盐岩源岩,A2类来源于风城组泥岩类,B类则主要来源于乌尔禾组源岩,C1类为A1及B类混源,C2类为A2及B类混源;该划分方法进一步证明微量元素可以作为复杂高熟条件下原油类型划分及油源对比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混源油 源对比 百口泉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混源油定量研究在泥质白云岩油藏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应芳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8-21,共4页
运用生物标志物绝对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萜烷比值参数、C_(29)甾烷成熟度参数对新沟油田原油混源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沟油田新沟嘴组下段原油除有来自新一区、新二区低熟烃源岩外,还有来自新392井区的成熟烃源岩,其中新392井区是... 运用生物标志物绝对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萜烷比值参数、C_(29)甾烷成熟度参数对新沟油田原油混源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沟油田新沟嘴组下段原油除有来自新一区、新二区低熟烃源岩外,还有来自新392井区的成熟烃源岩,其中新392井区是主要的供油岩。新二区Ⅲ油组成熟油供油比例基本占90%,Ⅱ油组、Ⅰ油组成熟油供油比例基本占70%~80%,新一区各油组成熟油供油比例略有降低。生物标志物定量分析技术在新沟泥质白云岩油藏中的可行性应用,对泥质白云岩油藏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沟 泥质白云岩 混源油 生物标志物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珠一坳陷惠州西凹混源油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傅宁 朱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2期20-26,共7页
详细的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分析表明,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存在两套有效的烃源岩。源自始新统湖相烃源岩的典型原油具有丰富的C304-甲基甾烷和相对较低的双杜松烷化合物(T)特征。与之相反,源自渐新统恩平组的典型原油则具有高含量的双杜松... 详细的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分析表明,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存在两套有效的烃源岩。源自始新统湖相烃源岩的典型原油具有丰富的C304-甲基甾烷和相对较低的双杜松烷化合物(T)特征。与之相反,源自渐新统恩平组的典型原油则具有高含量的双杜松烷化合物(T)、高Pr/Ph比值以及相对低含量的C304-甲基甾烷。然而,绝大多数原油的化学组成特征与那些未知烃源岩不相匹配,而与这两套烃源岩的混合特征相一致。其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西江24-3、西江24-1原油主要来自西江24洼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而西江30-2原油主要来自西江30洼文昌组烃源岩。原油的化学组成受洼陷内烃源岩组合的控制,且油气具有近源成藏、短距离运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分类 源对比 惠州西凹 珠一坳陷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垦利16油田混源油定量判析及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庆顺 杨海风 +2 位作者 郭涛 温宏雷 李果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80,共7页
垦利16油田为莱州湾凹陷高含硫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现象,而原油混源程度及分布特征并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饱和烃碳同位素法判识混源油,并对其混源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垦利16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 垦利16油田为莱州湾凹陷高含硫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现象,而原油混源程度及分布特征并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饱和烃碳同位素法判识混源油,并对其混源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垦利16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征,平面上原油混源程度基本相当,纵向上原油混源程度与地层层位具有相关性,其中,沙三上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高,平均值为89%,而沙三下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低,平均值为25%。垦利16油田混源油的发现,证实了莱州湾凹陷主洼沙四段咸化烃源岩的贡献,预示着主洼及南部斜坡带深层沙四段蕴含着巨大的勘探潜力;首次明确南洼生烃和供烃能力,进而有望打开南洼围区的勘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生物标志物 饱和烃碳同位素 烃源岩 定量判析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