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1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1
作者 王炽 马翔 +7 位作者 胡巍耀 宋鹏飞 刘彪 徐济仓 闫辉 赵新梅 付斌 陈兴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9-1796,共8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养分含量,以分析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养分及肥力现状,明确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属于丰富水平以上,平均含量分别为39.86 g/kg、2.09 g/kg、29.17 mg/kg和166.31 mg/kg,丰富水平以上占比分别为66.85%、73.19%、54.11%和40.2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且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养分变化趋势相似。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棕壤最高,其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等,紫色土、燥红土较低。滇西北耕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及pH显著高于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P<0.05),且滇中北部区域耕地土壤全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显著高于滇东北。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土壤速效钾缺乏,缺乏比例分别达36.99%和45.69%。【结论】滇西北需注重平衡施肥,确保作物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利用;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应增施有机肥,并根据作物类型适当增施钾肥,稳步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气候 耕地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氨基酸添加对温带暗棕壤碳氮含量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2
作者 李颖 郭亚芬 崔晓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目的】解析土壤pH值与土壤氮以及CH_(4)排放速率与土壤碳氮含量间的相互关系,为明确碳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优化温带森林暗棕壤的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带森林暗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水分条件为土壤饱... 【目的】解析土壤pH值与土壤氮以及CH_(4)排放速率与土壤碳氮含量间的相互关系,为明确碳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优化温带森林暗棕壤的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带森林暗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水分条件为土壤饱和持水量(WHC)的40%、60%、90%,通过向温带暗棕壤中添加两种不同性质的氨基酸,探讨其对土壤碳氮含量及CH_(4)排放的潜在影响,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壤碳氮含量、pH值及CH_(4)排放速率间的相关性。【结果】(1)氨基酸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铵态氮(NH_(4)^(+)-N)含量及CH_(4)排放速率。亮氨酸处理使DOC、NH_(4)^(+)-N含量分别升高21.39%、45.10%,CH_(4)排放速率较CK升高3.20倍,甲硫氨基酸使DOC、NH_(4)^(+)-N含量分别升高21.39%、72.71%,CH_(4)排放速率较CK升高7.00倍;(2)不同氨基酸对土壤硝态氮(NO_(3)^(-)-N)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亮氨酸处理使土壤NO_(3)^(-)-N含量升高了8.41%,但其对于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而甲硫氨基酸能够显著抑制土壤硝化作用,NO_(3)^(-)-N含量显著降低了37.90%;(3)土壤不同水分条件对土壤DOC、NH_(4)^(+)-N、NO_(3)^(-)-N含量及CH_(4)排放速率均存在显著影响。90%WHC使DOC含量升高11.95%~19.91%,使NH_(4)^(+)-N升高19.83%~35.46%,使NO_(3)^(-)-N降低10.05%~23.79%,使CH_(4)排放速率升高至另外两种水分条件的1.48~2.06倍。60%WHC条件使NH_(4)^(+)-N升高13.05%,使NO_(3)^(-)-N含量升高24.62%。60%WHC可能是温带暗棕壤硝化作用的最适含水量,90%WHC条件有利于DOC积累,同时对NO_(3)^(-)-N的产生存在明显抑制作用;(4)土壤pH与N H4+-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_(3)^(-)-N含量呈正相关。CH_(4)排放速率与NO_(3)^(-)-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H_(4)^(+)-N含量呈负相关,与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性质氨基酸添加在温带森林暗棕壤碳氮含量及CH_(4)排放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一定范围内,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有利于土壤NH_(4)^(+)-N、NO_(3)^(-)-N、DOC的积累及CH_(4)的排放,但土壤高含水量条件对NO_(3)^(-)-N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研究温带森林暗棕壤碳含量、CH_(4)排放及氮转化机制时,建议关注不同氨基酸的差异性作用,同时考虑水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氨基酸态氮 碳氮含量 甲烷 温带暗棕壤
下载PDF
中国温带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沫汐 文佐时 +2 位作者 何利杰 李鑫鑫 赵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76,共23页
气候变暖引起的植物物候变化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碳循环。目前研究着重关注温带和热带森林物候变化趋势、驱动因素,关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物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影响仍知之甚少。... 气候变暖引起的植物物候变化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碳循环。目前研究着重关注温带和热带森林物候变化趋势、驱动因素,关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物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影响仍知之甚少。因此,开展草地植物物候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对预测草地生态系统响应未来气候变化和区域碳循环至关重要。基于1982—2015年气象资料和GIMMS NDVI3g数据,分析了中国温带草原植被返青期(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SGS)和枯黄期(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EGS)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并借助一阶差分法量化物候对GPP动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季前1—2个月的夜间温度增温会显著提前SGS,而当月至季前2个月的白天温度对SGS有着微弱的促进作用;季前3个月的累积降水对SGS提前作用最为强烈,累积太阳辐射在各个时期对SGS影响相对较弱。(2)不同季前时间尺度昼夜温度对草地EGS均表现出相反的作用,短期累积降水对EGS起到显著延迟的区域范围最大,太阳辐射随着季前时间的增加对草地枯黄期的延迟作用逐渐转变为提前作用。(3)EGS对草地GPP年际变化趋势的相对贡献率强于返青期。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碳循环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为草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总初级生产力 响应 温带草地
下载PDF
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关键要素耦合及演替过程动态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岚 寇旭阳 +4 位作者 付晓 郑栓宁 吴钢 陆兆华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77-5388,共12页
认识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耦合机制,揭示复合生态系统功能规律,对促进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修复和保护工程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等问题,以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长白山温带森林生... 认识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耦合机制,揭示复合生态系统功能规律,对促进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修复和保护工程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等问题,以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对其关键要素“水土气生”进行耦合建模。通过分析模型的运行机理,探究重要子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子模块内部生态关键要素的耦合机制,并以长白山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组成树种和环境因素为对象构建模型参数,通过运行林窗模型1000次,得出长白山温带森林的动态演替过程。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中,“水土气生”体现为模型中有效积温、干旱天数(低于土壤凋萎点的天数)、土壤可利用氮以及可利用光,这些关键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综合决定着每棵树木的更新、生长、死亡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在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动态演替过程中0—70 a, 70—170 a, 170—280 a, 280—400 a四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树种组成特征,与真实演替过程比较发现模拟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白桦、山杨为演替先锋树种,0—70 a期间生物量共占比为55%,70 a后生物量减少最后消失;紫椴、蒙古栎、水曲柳等为过渡树种,这些树种进一步改变了生长环境。红松在170 a前生物量占比仅为3%左右,随演替的发展生物量持续增加,170—280 a期间生物量占比15%,280 a之后红松生物量占总林分的50%。该结果模拟森林动态过程符合演替规律,充分说明多关键要素“水土气生”耦合机制的合理性,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尺度上多生态要素耦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以及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关键要素耦合 耦合机制分析 林窗模型
下载PDF
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梁雨欣 夏炎 +1 位作者 满秀玲 蔡体久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通过研究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在0~200 cm土层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黑龙江漠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森林演替过程中3个典型阶段的代表群落,即兴安落叶... 通过研究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在0~200 cm土层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黑龙江漠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森林演替过程中3个典型阶段的代表群落,即兴安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碳氮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演替前期(白桦林)的土壤中,C含量范围为5.78~28.29 g/kg,N含量为0.243~1.232 g/kg,P含量为0.243~1.232 g/kg。演替中期(落叶松-白桦混交林)C含量为6.39~29.41g/kg,N含量为0.077~1.472 g/kg,P含量为0.41~1.374 g/kg。而在演替后期(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中,C含量范围为6.36~34.61g/kg,N含量范围为0.353~1.463 g/kg,P含量范围为0.353~1.463 g/kg。不同林型的土壤C、N、P化学计量比也存在差异。在0~90 cm土层中,前期的C∶N范围为4.15~11.13,后期为5.92~21.85,中期为5.58~23.24。在90~200 cm土层中,前期的C∶N范围为7.46~19.8,后期为4.56~13.09,中期为5.88~18.07。在50~200 cm土层中,前期的C∶P为4.02~9.11,后期为2.24~10.51,中期为3.32~10.76。在0~200 cm土层中,前期的N∶P范围为0.51~2.95,后期为0.28~1.61,中期为0.36~2.13。通过分析显示,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了解这些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和土壤质量的变化,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温带森林地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冷季黑龙江省温带气旋影响下中尺度降水带特征
6
作者 王艺杰 赵宇 赵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6-1233,共18页
基于2010-2021年黑龙江省9部C波段多普勒雷达观测和常规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Weather Forecasts,ECMWF)0.25°×0.25°的1 h间隔的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黑龙江省温带气旋... 基于2010-2021年黑龙江省9部C波段多普勒雷达观测和常规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Weather Forecasts,ECMWF)0.25°×0.25°的1 h间隔的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黑龙江省温带气旋暴雪过程中尺度降水带的类型和活动特征,基于典型个例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中尺度降水带的环境场异同。结果表明:(1)中尺度降水带主要分为单带状、多带状、短暂带状和非带状;中尺度降水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南部和东北部,位于地面气旋的西北和东北象限,距离气旋中心900 km范围内,且主要发生在气旋的锢囚阶段;运动方式主要是横向平移与混合。(2)不同类型中尺度降水带降水强度的差异可以很好地从物理量的垂直廓线上体现出来,单带状低层比湿最大,低层锋生最强,造成的降水最强;而非带状低层锋生弱于单带状,最强比湿在800hPa附近,降水范围大,强度弱于单带状。(3)个例分析表明,单带状和多带状中尺度降水带均位于850hPa强暖平流的北侧和地面气旋的东北象限、处于弱的湿对称稳定或湿对称不稳定环境中,中尺度降水带的走向与锋生区平行。不同之处为单带状的形成伴随着低层低涡和地面气旋的快速发展和移动,变形场导致强锋生,上升运动集中在小范围,而多带状低层低涡和地面气旋少动、强度变化不大,变形场较弱,锋生较为浅薄,但高空辐散和低层暖平流更强,造成的上升运动范围更大,出现多个上升运动中心,对应多个小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气旋 中尺度降水带 锋生 湿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一次入海温带气旋背景下的海雾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7
作者 柳龙生 刘莲 黄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7-1639,共13页
利用0.25°×0.25°逐小时ERA5再分析数据、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遥感监测资料以及WRF模式对2021年3月27~28日移入黄海的温带气旋引发大范围的海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本次海雾发生时气海温... 利用0.25°×0.25°逐小时ERA5再分析数据、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遥感监测资料以及WRF模式对2021年3月27~28日移入黄海的温带气旋引发大范围的海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本次海雾发生时气海温差介于0.5℃~2℃,海雾成熟阶段出现了气温低于海温的现象。(2)入海气旋形成的湿空气辐合为海雾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水汽条件,低空急流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促进了逆温层的建立并输送水汽。(3)气旋入海以后,黄海海域出现了“双逆温”的现象,低层的逆温来自于低空急流的暖平流输送,高层的逆温是由气旋后部的干冷空气下沉增温造成。(4)在气旋和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近海面边界层大气湍流动能增加,这也促进了海雾在垂直方向发展。(5)湍流动能收支的诊断结果显示,切变项在海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占据主导作用,当海雾在垂直方向发展时,湍流动能垂直输送项会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温带气旋 水汽输送 逆温层 湍流动能
下载PDF
冷季不同锢囚类型温带气旋强降水过程统计分析
8
作者 杜晓丹 赵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0-1206,共17页
利用2006-2021年常规观测和风云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0.25°×0.25°的ERA5再分析资料,对冷季影响华北和东北地区北上类温带气... 利用2006-2021年常规观测和风云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0.25°×0.25°的ERA5再分析资料,对冷季影响华北和东北地区北上类温带气旋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有锢囚锋形成,但发展过程有所不同,Shapiro-Keyser(以下简称SK型)和经典的挪威(以下简称NW型)气旋发展过程各占一半,SK型气旋500hPa上为一深槽,斜压性强,引导气流为东北偏北气流,导致气旋路径偏西,造成的降水更偏北、范围更广;NW型气旋500hPa上为一浅槽,槽后冷平流弱,引导气流为东北偏东气流,导致气旋路径偏东,降水偏南,强度更强。(2)NW型气旋的大气河强于SK型气旋,相应的强降水范围更大、强度更强;随着气旋发展,SK型气旋大气河北侧有明显的后弯特征,导致SK型气旋的暖锋降水中心位于气旋西北象限,而NW型气旋暖锋降水中心位于气旋中心附近。(3)SK型气旋西北侧的暖锋锋生明显强于NW型,气旋锋生强迫产生的强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雪。(4)SK型气旋300 hPa上存在高音符形状的强位涡块,NW型气旋高层块状位涡较弱。SK型气旋上空平流层位涡下传与低层高位涡连通形成位涡塔,其附近有深厚暖式锢囚结构;而NW型气旋高层位涡下伸不明显,没有位涡塔生成,SK型气旋首先在对流层中低层发展,然后发展到地面,而NW型气旋是从对流层低层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气旋 雨雪 锢囚锋 暖锋后弯 合成分析
下载PDF
暖温带城市森林绿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9
作者 黄晓轶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4期91-93,共3页
文章选取暖温带城市附属森林绿地、公园森林绿地、居住森林绿地、街旁森林绿地以及未绿化土地五种城市森林绿地为研究对象,随机采集100个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和DNA数量,比较不同森林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能和微生物多样性,得出结论,绿化土... 文章选取暖温带城市附属森林绿地、公园森林绿地、居住森林绿地、街旁森林绿地以及未绿化土地五种城市森林绿地为研究对象,随机采集100个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和DNA数量,比较不同森林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能和微生物多样性,得出结论,绿化土地的理化性能优于未绿化土地,并且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绿化土地。旨在揭示暖温带城市森林绿地绿化程度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影响,提议在现实中应当有效管理森林绿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暖温带城市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 城市森林绿地 土壤 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韩再惠 陈燕 +3 位作者 吴志俊 任黎 苗平 马红丽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2期38-43,67,共7页
准确估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于流域碳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PEST模型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2003—2019年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蒸散发(evapotrans... 准确估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于流域碳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PEST模型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2003—2019年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研究了GPP、ET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降水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PP、ET和WUE在年尺度上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温度和降水联合增加情景对GPP、ET/WUE的影响大于温度或降水单独增加情景。该结果可为流域碳水循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通量 水分利用效率 BIOME-BGC模型 气候变化 温带草原
下载PDF
变形场锋生对0108登陆台风温带变性和暴雨形成作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0
11
作者 韩桂荣 何金海 +1 位作者 樊永富 邓华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76,共9页
文中利用MM5模式对0108(桃芝)台风温带变性特征及暴雨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0108(桃芝)台风登陆后其大风区向外扩展,中心区以外的气压仍有下降。由于锋面的斜压作用其温度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对称的暖心结构演变... 文中利用MM5模式对0108(桃芝)台风温带变性特征及暴雨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0108(桃芝)台风登陆后其大风区向外扩展,中心区以外的气压仍有下降。由于锋面的斜压作用其温度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对称的暖心结构演变为半暖半冷的温带气旋非对称结构,相对应的高度场、流场特征亦表现出非对称结构。通过计算变形向量、锋生函数及非地转风的分布,发现在锋生函数中变形项所起作用比散度项和倾斜项要早、要大,对台风温带变性有重要的作用。而锋生结果加强了风场的非地转性并强迫出锋面垂直次级环流,造成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引起台风暴雨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登陆 变形场锋生 温带变性 非地转风 温带气旋 锋生函数 登陆台风 台风暴雨 诊断分析 变形场
下载PDF
温带季风城市温和气候下三种智能光伏支架对发电情况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胡晓阳 侯国猛 +2 位作者 田磊 陈圣迪 张可佳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22-27,共6页
基于温带季风城市温和气候条件,通过气候数据模拟和实地试验数据采集,对比不同类型支架的长期发电性能和不同天气下的发电性能表现,评估不同支架类型下的发电能力,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发电量增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月均单... 基于温带季风城市温和气候条件,通过气候数据模拟和实地试验数据采集,对比不同类型支架的长期发电性能和不同天气下的发电性能表现,评估不同支架类型下的发电能力,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发电量增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月均单瓦发电量,双轴智能支架为135.346Wh/W,15°斜单轴为123.643Wh/W,平单轴为114.981Wh/W;发电量增益随着月份、季节和天气变化明显;模拟数据与实际发电量对比结果为,15°斜单轴/平单轴发电量增益相差最大为晴天的0.032,双轴/平单轴发电量增益相差最大为晴天的0.015,数值均不大,考虑到实际不可能全是晴天,模拟与实测数据偏差还会进一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季风城市温和气候 智能光伏支架 发电情况 仿真与实际对比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大豆种植气候区域规划
13
作者 吴雪 《自然科学》 2024年第6期1283-1291,共9页
大豆是我国一项重要经济作物,由古至今大豆便一直在我国广泛种植,当代其种植区域以华北区占比最大,而黑龙江省产值占比为华北地区最大。中国目前的总产量在世界大豆产量中排名第四,但存在平均亩产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当前,如何提高每... 大豆是我国一项重要经济作物,由古至今大豆便一直在我国广泛种植,当代其种植区域以华北区占比最大,而黑龙江省产值占比为华北地区最大。中国目前的总产量在世界大豆产量中排名第四,但存在平均亩产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当前,如何提高每亩大豆的平均产值,实现大豆增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GI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为大豆种植提供科学指导,对大豆增产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大豆增产的发展,从而解决了平均产值低的问题。本文使用MapGIS软件对黑龙江省的第一积温带进行气候区域规划,实现过程中进行了区域背景分析,收集了相关气候气象资料结合MapGIS软件达到划分出大豆种植适应性区域、种植较不适宜区域的最终目的,来提高大豆产值及品质。Soybean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crop in China. Soybean has been widely planted in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he contemporary period, soybean planting areas in North China account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while Heilongjiang Province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output value in North China. China’s current total output ranks fourth in the world’s soybean output, but there is a situation where the average acre output value is far below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At present, how to increase the average output value of soybeans per acre and realize the increase of soybean production has become a problem to be solved.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GIS technology provides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soybean cultivation,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soybean production increase,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 production increase, thereb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low average output value. This paper uses MapGIS software to carry out climate regional planning for the first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regional background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he relevant climatic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were combined with MapGIS software to achieve the division of soybean planting adaptable areas and less suitable planting areas.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improve soybean output value and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区域规划 第一积温带 MAPGIS 大豆种植
下载PDF
中国寒温带森林与温带森林之间过渡边缘的检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森 周晓峰 国庆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1-567,共7页
根据 1995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的固定样地数据 ,以多个树种的信息为分类因子 ,采用 1994年Fortin提出的二维数据边缘检测的方法并考虑树种垂直分布对边缘确定的影响 ,对我国寒温带针叶林与温带阔叶混交林的过渡中心边缘进行了科学定... 根据 1995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的固定样地数据 ,以多个树种的信息为分类因子 ,采用 1994年Fortin提出的二维数据边缘检测的方法并考虑树种垂直分布对边缘确定的影响 ,对我国寒温带针叶林与温带阔叶混交林的过渡中心边缘进行了科学定位 ,并对所获得的边缘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 ,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结果表明 ,寒温带针叶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的边缘大致位于 48°30′N ,南北浮动 10′,12 6°~ 130°E之间 ,行政区划上属于北安_乌伊岭_嘉荫一线 ,基本是沿小兴安岭山体的北缘。该边缘与目前天然红松 (Pinuskoraiensis)林分布的北缘和云杉 (Piceaspp .)林在海拔 6 0 0m以下分布北缘相近 ,比过去单独按红松分布确定的边缘分别南移了2个和 1个纬度。这表明以多树种作为分类因子和单树种作为分类指标所得结果是不同的。该结果也为合理确定我国寒温带针叶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之间的过渡带的宽度 ,至少是其北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即以本文所得边缘为该过渡带的中心 ,而以侯学煜 (1998)和周以良 (1997)所得的边缘为其北限。若按该过渡带在中心边缘的两侧等宽度计 ,则其南缘也可确定。但该过渡带在中心边缘两侧并非一定等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温带森林 温带森林 过渡边缘 检测 北方针叶林
下载PDF
天然温带草地CO_2通量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睿 吕达仁 王庚辰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23-1229,共7页
以天然状态下(无牧、无施肥、无割草、无灌溉)内蒙古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羊草草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草地田间CO_2通量的原位观测实验。采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分析了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2001年至2003年,... 以天然状态下(无牧、无施肥、无割草、无灌溉)内蒙古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羊草草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草地田间CO_2通量的原位观测实验。采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分析了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2001年至2003年,共4个实验观测年CO_2通量的观测数据与主要的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空气温度、地表温度、不同土层温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带草地土壤CO_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的生长状态对于其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主要的环境因子中只有表层土壤含水量与草地CO_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草地CO_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显著而且不同的年份其变化特征也各不相同;降雨量的季节分布与其季节通量的变化特征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4年的实验观测的统计分析表明:表层土壤含水量是温带半干旱草地CO_2排放通量主要控制因子。CO_2排放通量的年际变化不显著,以4年观测的平均年通量估算我国温带草地CO_2年排放量是3.17 Pg,约占全球土壤CO_2年排放量的1.23%,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温带草地 CO2排放通量 日变化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CO2通量 草地土壤 CO2排放 天然状态 温带
下载PDF
新疆天山南部温带气候的膜果麻黄植被研究
16
作者 王震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343-347,共5页
新疆天山深居欧亚大陆内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山盆相间的地质构造特征产生了复杂多样的气候,也是影响植被分布与发育的重要条件。天山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脆弱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种类丰富的植被类型。以温带荒漠... 新疆天山深居欧亚大陆内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山盆相间的地质构造特征产生了复杂多样的气候,也是影响植被分布与发育的重要条件。天山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脆弱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种类丰富的植被类型。以温带荒漠灌木典型群系“膜果麻黄”为研究对象,根据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图集(1:1,000,000)》,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提取膜果麻黄植被的数据进行矢量化处理,结合WorldClim第二版本世界气候数据,分析该群系地理分布格局、温带成分比例,海拔特征以及热值条件。分析得出该群系气候类型主要为暖温带气候,温度指数受海拔高度和纬度因素双重影响,主要分布于天山南部山麓和库鲁塔格山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部 膜果麻黄 温带气候
下载PDF
《温带林业研究》征订征稿启事
17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温带林业研究》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主办的林业学术期刊,立足生态修复与建设的林业发展模式,服务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面向国内外有关科研院... 《温带林业研究》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主办的林业学术期刊,立足生态修复与建设的林业发展模式,服务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面向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研究 林业机械 生态林业 林业发展模式 民生林业 温带 学术期刊 企事业单位
下载PDF
北半球温带气旋客观研究方法及模拟和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颖娴 丁一汇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1期6-17,共12页
温带气旋是影响中高纬度地区大范围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研究其气候特征、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对改进天气预报和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主要温带气旋的识别方法、当前气候时期温带气旋的变化、气候情景下未来温带... 温带气旋是影响中高纬度地区大范围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研究其气候特征、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对改进天气预报和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主要温带气旋的识别方法、当前气候时期温带气旋的变化、气候情景下未来温带气旋变化的预估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等4个方面,全面回顾了北半球温带气旋的研究进展:(1)20世纪80年代后,基于再分析数据和大气环流模式(GCM)的发展,温带气旋研究从主观分析开始向客观识别方法发展;(2)再分析和模式数据均显示北半球存在两个温带气旋主活动中心和两个次活动中心,主活动中心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次活动中心分别位于地中海和蒙古地区;(3)在人类活动影响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大多数模式模拟得到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温带气旋数目将减少,个别地区的温带气旋数目将增加;(4)由于不同研究中对阈值、物理量和大气层的选取存在差异,这使得对当前气候时期和GCM模拟研究中的温带气旋及其变化和趋势问题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对于温带气旋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做更多具体的比较分析,从而给出对温带气旋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气旋 客观判定和追踪方法 温带气旋的气候态特征和变化 气候情景
下载PDF
美国中东部温带稳定≥10℃积温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国玉 《地理研究》 1987年第4期70-76,共7页
应用修订的康拉德公式计算美国中东部温带地区日均温稳定≥10℃积温,并同我国相应纬度地区作了对比。这一对比揭示出我国东部温带并非世界同纬度地带夏半年热量资源最丰富。
关键词 积温 美国中东部温带 中国东部温带
下载PDF
白鸡腰子温带野生果树植物资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文娣 谷巍 谷雨 《人参研究》 2005年第2期36-41,共6页
白鸡腰子属温带气候,在低地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带和红松混交林带中具有种类繁多的野生果树植物资源。作者研究了25种果实可以鲜食的主要温带野生果树,包括其生活型、果实风味、大小,形态和花期、果期等。指出了部分果树可以栽培并在温带... 白鸡腰子属温带气候,在低地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带和红松混交林带中具有种类繁多的野生果树植物资源。作者研究了25种果实可以鲜食的主要温带野生果树,包括其生活型、果实风味、大小,形态和花期、果期等。指出了部分果树可以栽培并在温带地区推广,同时,还简述了主要野生果树的民间利用方式;指出了由于清林、种参和森林减少,使资源正受到威胁,建议加强驯化研究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果树 植物资源 鸡腰 落叶阔叶树 温带气候 作者研究 果实风味 温带地区 利用方式 生活型 林带 混交 红松 花期 果期 清林 森林 种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