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温病经典著作为引领的《温病学》教学创新思考
1
作者 刘鑫 刘光华 +3 位作者 李海波 李斌 赵妍 郭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5-1496,共2页
《温病学》是中医教育的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对于外感热病具有良好的诊疗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对经典著作内容介绍不足、实践应用能力欠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通过尝试... 《温病学》是中医教育的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对于外感热病具有良好的诊疗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对经典著作内容介绍不足、实践应用能力欠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通过尝试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学科交叉等方面,努力优化《温病学》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中医经典 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
下载PDF
刘明教授应用温病学理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的临床经验
2
作者 季博 张玉冬 +1 位作者 张筱杉 刘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73-576,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刘明教授系全国名中医,从医4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有着独特的辨证思路,其基于湿邪自身特性,运用温病学关于湿邪的病因病机理论,提出“湿邪... 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刘明教授系全国名中医,从医4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有着独特的辨证思路,其基于湿邪自身特性,运用温病学关于湿邪的病因病机理论,提出“湿邪致瘀”“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病机,“从湿论治”,依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配合现代医学共同治疗。本文详细介绍了刘明教授的临床诊治经验,同时附1例典型病案以探讨临证体会,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迁延期 温病学 从湿论治
下载PDF
基于课程体系重构的《温病学》“三段式”教学改革探索
3
作者 郭尹玲 王宝家 +2 位作者 王浩中 郑秀丽 冯全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16,共3页
《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传统中医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中医思维的养成非朝夕之功,故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将《温病学》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初期熟读背诵经典原文,中期系统学习《温病学》提... 《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传统中医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中医思维的养成非朝夕之功,故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将《温病学》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初期熟读背诵经典原文,中期系统学习《温病学》提升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后期学习《温病学理论与实践》《中医经典与临床》《辨证论治情景模拟培训》等高阶课程将温病学理论与其他中医经典课程内容融会贯通,进一步推动从理论向临床的转化运用,提升中医临床思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温病学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构建温病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及实践
4
作者 惠毅 郑旭锐 +2 位作者 部环宇 闫曙光 李京涛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6-119,共4页
课堂教学评价需根据学科的性质实施多元化的标准,文章主要探讨以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构建温病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法,并以学生为应用对象,对此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实践,证实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及时反馈教学中... 课堂教学评价需根据学科的性质实施多元化的标准,文章主要探讨以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构建温病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法,并以学生为应用对象,对此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实践,证实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不足;实践证明: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方式具有较高的成绩区分度,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反馈及时有效,值得推广应用,也为中医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评价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形成性评价 评价多元化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
下载PDF
宋爱人温病学术思想探析
5
作者 蒋文杰 朱平 +2 位作者 赵鸣芳 杨进 宋立人(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2-65,共4页
宋爱人为近代为数不多兼通伤寒、温病的大家,为现代伤寒、温病学说体系的奠基人。其学术上摒弃门户之见,主张寒温一体,提出了“伤寒为温病之源,温病为伤寒之变”的观点,完善了伏气温病的证治理论,系统梳理了春温与伏暑的理法方药,补前... 宋爱人为近代为数不多兼通伤寒、温病的大家,为现代伤寒、温病学说体系的奠基人。其学术上摒弃门户之见,主张寒温一体,提出了“伤寒为温病之源,温病为伤寒之变”的观点,完善了伏气温病的证治理论,系统梳理了春温与伏暑的理法方药,补前人之所未备;临证主张六经与卫气营血同参,经方与时方同裁,打破了因流派纷争而产生的流俗积弊,并融古训与新知于一体,为现代温病学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宋爱人的一生,矢志于岐黄,躬耕于杏林,其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包容并蓄,堪称一代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爱人 温病学 寒温一体 伏气温病 六经辨证
下载PDF
《温病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6
作者 段沐含 刘新 +1 位作者 黄刚 邓宁 《新疆中医药》 2024年第5期91-93,共3页
建设一流课程,形成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我校《温病学》专业获批校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后,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在进行一系列改革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感悟。
关键词 温病学 一流本科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基于“温病学”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思路
7
作者 苏强 卢云 +3 位作者 吴闵 陈守能 梁江 安祯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0-1711,共2页
介绍“温病学”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思路方法,且以其为切入点,探讨温病辨证思路运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诊治的实用性。可以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温病”中的“下利”范畴,以应用借鉴其临床辨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 介绍“温病学”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思路方法,且以其为切入点,探讨温病辨证思路运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诊治的实用性。可以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温病”中的“下利”范畴,以应用借鉴其临床辨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作者在临证中诊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可在充分了解温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针对病机,三因制宜,随证加减,准确判断病情的本质,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和临床经验,重视将温病中的辨证特色与辨病相结合,充分发挥温病学说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溃疡性结肠炎 三焦辨证
下载PDF
自主学习导向下的联动教学模式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赵乐 李东明 +3 位作者 梁晓崴 窦志芳 贾志新 赵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联动教学模式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政班级分为对照组(112人)和实验组(119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线... 目的研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联动教学模式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政班级分为对照组(112人)和实验组(119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通过考查学生期末成绩和总成绩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自主学习引导下的联动式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对照组有一定的提高,且对教学效果有更高满意度。结论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联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温病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自主学习 联动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从医学地理学角度试论岭南温病学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智兵 彭胜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结合医学地理学知识,讨论了岭南温病学的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温病特点、人体体质特点、温病的防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方向为:(1)研究岭南温病发生、... 结合医学地理学知识,讨论了岭南温病学的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温病特点、人体体质特点、温病的防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方向为:(1)研究岭南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2)研究岭南地区地理环境因素对温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3)研究岭南地理环境与人体体质的关系;(4)研究岭南地理环境对病原体及其宿主和传媒的影响;(5)研究岭南温病的治疗及岭南地区常用或特有中草药对岭南温病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岭南温病学 医学地理学
下载PDF
高年级专业分化教学改革中的《温病学》PBL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征淼 钟嘉熙 +3 位作者 吴智兵 林兴栋 杨德福 曾征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针对目前单门课程中PBL教学理念模糊这一问题,探索将PBL教学与中医高等教育中高年级专业分化改革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中医"经典与临床"分化班进行《温病学》P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评... 目的:针对目前单门课程中PBL教学理念模糊这一问题,探索将PBL教学与中医高等教育中高年级专业分化改革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中医"经典与临床"分化班进行《温病学》P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生普遍接受、欢迎PBL教学,教学效果良好。PBL对于讨论、发言、交流、阐述与归纳病例、查阅资料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学习适应性和清楚学习的重点方面逊于对照组。结论:高年级专业分化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发挥PBL教学的优势。考虑到PBL的诸多优越性以及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实际病例,作为进入临床阶段前的过渡,所有高年级分化班学生应进行PBL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学 高年级专业分化 PBL 温病学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宇琼 车念聪 +3 位作者 付修文 高连印 吕爱平 谭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 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并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PBL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倡导把学...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 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并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PBL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在医学教学实践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同时也满足了循证医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温病学 中医教育
下载PDF
论温病学对《伤寒论》下法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鹏 谢勇 +4 位作者 齐维 曾征伦 葛文华 皮立宏 吴智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733-735,共3页
通过对《温病条辨》和《伤寒论》等的条文进行对比分析,阐释了明清时期温病学家对《伤寒论》的攻下法的继承与发展。温病学派主要从诸脏腑合治以通腑、攻补兼施、轻频缓下、重视调畅气机、表里双解等角度对下法予以发展与创新,使攻下法... 通过对《温病条辨》和《伤寒论》等的条文进行对比分析,阐释了明清时期温病学家对《伤寒论》的攻下法的继承与发展。温病学派主要从诸脏腑合治以通腑、攻补兼施、轻频缓下、重视调畅气机、表里双解等角度对下法予以发展与创新,使攻下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扩大了下法在中医临床的使用。具体表现在:对里实内结、腑气不通的三承气汤证,根据有形热结的各种兼证、变证,采用受累脏腑合治法,如对咳喘、痰多兼有便秘者可选用宣白承气汤,对小便赤痛兼见便秘者可用导赤承气汤,对上有痰热蒙蔽心包、下见肠腑热结者可用牛黄承气汤;以增液承气汤和新加黄龙汤等攻补兼施治疗虚实夹杂证;以枳实导滞汤轻频缓下治疗湿热裹结遏伏于中之证;重视调畅气机以升降散达升清降浊、清热开郁之效;以增损双结散表里双解法治疗阳明病兼表邪而禁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 温病学 《伤寒论》 《温病条辨》 脏腑合治 攻补兼施 轻频缓下 调畅气机 表里双解
下载PDF
卫气营血是构建温病学的基本范畴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乐平 任秀玲 高瑞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1-823,共3页
中医温病学不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思维,它是通过自己一套特有的概念范畴及其逻辑体系来展开的,并以此使温病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更新和发展,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对温病学卫气营血范畴从... 中医温病学不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思维,它是通过自己一套特有的概念范畴及其逻辑体系来展开的,并以此使温病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更新和发展,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对温病学卫气营血范畴从涵义、历史发展、本质内涵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为温病学科发展和创新提供思路及方法学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营血 温病学 范畴 理论思维
下载PDF
中医《温病学》PBL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被引量:13
14
作者 魏凯峰 杨进 +1 位作者 龚婕宁 刘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272-273,共2页
对《温病学》PBL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温病学》PBL教学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等,为其他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同时,随机抽取了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 对《温病学》PBL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温病学》PBL教学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等,为其他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同时,随机抽取了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显示,通过PBL模式教学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自觉学习的习惯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明P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温病学 PBL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温病学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慧芬 王秀莲 +2 位作者 常淑枫 张炳立 肖照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6-547,共2页
温病学网络课程是以全国统编规划教材<温病学>为蓝本,应用信息技术表现课程内容,将视频、音频和数据等多种媒体合成处理并组成由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相结合的温病学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经过3年实践应用及辅助教... 温病学网络课程是以全国统编规划教材<温病学>为蓝本,应用信息技术表现课程内容,将视频、音频和数据等多种媒体合成处理并组成由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相结合的温病学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经过3年实践应用及辅助教学试验研究,表明温病学网络课程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网络课程 教学方法 中医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下载PDF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温病学的贡献探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慧芬 张炳立 +1 位作者 常淑枫 尚懿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F0003-F0004,共2页
李时珍《本草纲目》蕴藏有丰富的药学和医学内容,文章从其专立火热论,精研火热治法与用药;重视辨气血,补充气分血分用药;专列瘟疫篇,详述瘟疫防治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辨火性施治、多路径治火阐发其对温病学治法立方用药的贡献;从各经... 李时珍《本草纲目》蕴藏有丰富的药学和医学内容,文章从其专立火热论,精研火热治法与用药;重视辨气血,补充气分血分用药;专列瘟疫篇,详述瘟疫防治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辨火性施治、多路径治火阐发其对温病学治法立方用药的贡献;从各经发热分气血、病证论治辨气血阐发其对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论治选药的贡献;从其瘟疫防治理论与用药经验等阐发其对温疫防治的贡献。《本草纲目》对温病学说的贡献应当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温病学 治疗用药
下载PDF
温病学郁热理论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志威 艾军 +2 位作者 李钢磊 黄碧玲 黄毅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8-220,共3页
作者通过对温病学的系统学习,发现温病学中郁热理论贯穿始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加以梳理、总结;对温病学郁热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郁热理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温病学学科研究方向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温病学 郁热理论 概况
下载PDF
基于MOOC的《温病学》教学改革实践及其启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鑫辉 喻嵘 +4 位作者 何宜荣 苏丽清 祖冰筹 赵国荣 李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70-71,73,共3页
目的探索基于MOOC的《温病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及其启示。方法在学习周期内,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课后习题都在《温病学》MOOC化课程中设为任务点让学生在线上完成。老师的辅导以线上指导为主,同时在课程开设初期及中期辅以两次面授... 目的探索基于MOOC的《温病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及其启示。方法在学习周期内,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课后习题都在《温病学》MOOC化课程中设为任务点让学生在线上完成。老师的辅导以线上指导为主,同时在课程开设初期及中期辅以两次面授课程,并且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学生学习成绩、平台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学生成绩显示,及格率为95.4%,优秀率为79.7%,平台自带的评价系统平均支持率为82.2%以上。调查问卷显示各项指标平均满意度为88.3%。结论通过基于MOOC的《温病学》教学改革实践,温病学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MOOC和温病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温病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金元时期温病学发展对温病理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静 曹洪欣 +1 位作者 张志斌 张华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5-887,共3页
关键词 金元时期 温病学 温病理论
下载PDF
温病学PBL教学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秀莲 常淑枫 +3 位作者 丁慧芬 李悦 董文军 张炳立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以问题为导向(PBL)的学习,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教材,以小组为模式,以讨论为学习"[1]。自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创立以来,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探索培... 以问题为导向(PBL)的学习,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教材,以小组为模式,以讨论为学习"[1]。自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创立以来,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探索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应用或借鉴PBL教学模式的中医院校日趋增多,课程范围广,不仅是临床课,中医经典等课程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教学研究 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