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3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水养殖池塘中浮游动植物功能群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向劲 吴启藩 +5 位作者 宋锐 彭治桃 李金龙 高峰 谢敏 程小飞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为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生态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和浮游动、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相互作用,2018和2019年3月下旬,在湖南长沙新建的12.7 hm^(2)池塘中修建24条长22 m、宽5 m、深2.7 m的两端有推水、底部有集污设施的养殖水槽中,放养2、3... 为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生态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和浮游动、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相互作用,2018和2019年3月下旬,在湖南长沙新建的12.7 hm^(2)池塘中修建24条长22 m、宽5 m、深2.7 m的两端有推水、底部有集污设施的养殖水槽中,放养2、3龄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鲤(Cyprinus carpio),密度分别为1 200 kg·hm^(-2)、600 kg·hm^(-2)、120 kg·hm^(-2)和480 kg·hm^(-2)。在水槽中设9个采样点:推水设施区、养殖水槽中和水槽下游区各3个,调查分析循环水养殖模式刚投入使用和养殖一年后水质理化因子变动规律及浮游动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浮游动植物种类与功能群数量变化较小,各功能群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变化剧烈;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由功能群E(锥囊藻)、D(针杆藻)变化为功能群TD(丝状绿藻)、J(盘星藻、栅藻),演替原因为水流频繁紊动引起水层混合的空间差异;浮游动物优势功能群由功能群PSF(浮游小型滤食者)、PMF(浮游微型滤食者)变化为功能群PMF、PLF(浮游大型滤食者)及PSP(浮游小型捕食者),表现出更具生态稳定性的浮游动物大型化趋势,滤食性鱼类放养密度低是其重要原因;小体型滤食类浮游动物主要受耐富营养、带鞭毛、较小体型浮游植物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大体型滤食类浮游动物还受到附着绿藻及适应中营养生境的硅藻等促进作用;浮游植物功能群G(空球藻)、W_(1)(尖尾、梭形裸藻)和X(球粒藻、衣藻、小球藻)对捕食类浮游动物的促进作用既包括上行效应直接传导,也包括以小型滤食类浮游动物为食物链环节的间接传导;循环水养殖一年后,各点位水质的空间差异进一步加大,但该池塘仍处于轻-中污染状态,符合养殖水质标准且整体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浮游植物 游动 功能群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悬浮物对三亚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摄食的影响
2
作者 胡思敏 周天成 +3 位作者 张琛 刘胜 李涛 黄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随着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日益加剧,输入到近岸珊瑚礁区的悬浮物日益增多,不仅影响珊瑚的生理,也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基础生物生产过程产生影响。为了解悬浮物对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组成及摄食的影响,于2015年4月在三亚典型岸礁区设置了... 随着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日益加剧,输入到近岸珊瑚礁区的悬浮物日益增多,不仅影响珊瑚的生理,也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基础生物生产过程产生影响。为了解悬浮物对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组成及摄食的影响,于2015年4月在三亚典型岸礁区设置了昼夜连续观测站点(W4为悬浮物浓度高的站位,W5为对照站位),分析了悬浮物波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室内实验,研究了悬浮物对优势桡足类现场食物组成和摄食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个站位叶绿素a浓度偏低,昼夜波动较大;W4站的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均高于W5站,但W5站悬浮物中有机颗粒物组分比例(73.69%)高于W4站(46.09%);W5站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和丰度均高于W4站。进一步摄食分析表明,两个站位桡足类均以后生动物来源的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在W4站桡足类食物组成中浮游植物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而在W5站桡足类还摄食较多的微型浮游动物。在摄食实验中,高浓度的悬浮颗粒物显著提高了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但其食物组成却由以浮游植物为主转而以陆生植物碎屑为主,说明浓缩海水中较高的悬浮颗粒物含量限制了桡足类的摄食选择,使其摄食大部分有机碎屑作为补偿营养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高悬浮物浓度会影响浮游动物的摄食选择,但悬浮物中高比例的有机碎屑可为浮游动物提供重要的补充食物来源,支持其维持较高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 悬浮物 群落结构 摄食多样性 三亚湾
下载PDF
基于关键点检测的鱼类游动轨迹提取
3
作者 石小涛 马欣 +2 位作者 黄志勇 胡晓 威力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6,53,共8页
针对现有的鱼类游动轨迹提取方法不能兼顾轨迹提取效率和准确率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类关键点识别与定位的鱼类游动轨迹提取方法。该方法在RetinaFace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网络结构和损失函数、优化锚框的尺寸设计、编解码鱼类关... 针对现有的鱼类游动轨迹提取方法不能兼顾轨迹提取效率和准确率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类关键点识别与定位的鱼类游动轨迹提取方法。该方法在RetinaFace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网络结构和损失函数、优化锚框的尺寸设计、编解码鱼类关键点(头部点和形心点)、为鱼类目标的关键点添加额外的标注并制作成鱼类关键点数据集等改进策略,构建了基于关键点识别的鱼类轨迹提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对鱼体关键点识别的精度很高,准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3项精度评价指标分别为97.12%、95.72%、96.42%;所提取的轨迹坐标平均相对偏差为MRE x(0.065%,0.092%)、MRE y(0.112%,0.011%),与鱼类的实际游动轨迹基本吻合;鱼类目标关键点的识别速度可达32帧/s,能够满足实时提取鱼类轨迹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鱼道监测 鱼类关键点检测 鱼类游动轨迹提取 RetinaFace模型
下载PDF
双鱼集群水动力和游动性能研究
4
作者 徐康康 银波 +2 位作者 石艳柯 郭迪龙 黄顺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5期919-929,共11页
为探索鱼类在群聚游动中水动力相互作用以及游动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虚拟单元的锐利界面浸没边界法对双鱼以不同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和尾摆相位差游动的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对双鱼的水动力性能和流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 为探索鱼类在群聚游动中水动力相互作用以及游动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虚拟单元的锐利界面浸没边界法对双鱼以不同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和尾摆相位差游动的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对双鱼的水动力性能和流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位置和相应的尾摆相位差下,跟随鱼的游动性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影响领头鱼的游动性能。本文建议横向间距的最佳选择不应小于0.3倍体长。此外,通过考虑流场压力来探究双鱼间的水动力相互作用机制,发现双鱼间推力的产生同时受贴体压力和尾流动力的影响。分析表明,这两种影响的主导地位会随着双鱼间的位置变化而改变,当流向间距小于0.4倍的体长时,由贴体压力主导,当流向间距大于0.4倍的体长时,则改为由尾流动力所主导。这项研究可以为生物的集群游动力学机理提供一些见解,并支撑仿生潜航器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鱼游动 浸没边界法 水动力 游动性能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
5
作者 李刚 潘保柱 +3 位作者 丁一桐 孙长顺 王晓涛 杨子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6,共16页
为探究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状况,于2021年春秋季对无定河干流、6条支流及3个淤地坝水体展开生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5种,其中原生动物40种、轮虫54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6种,秋季物种数(103种)高于春季(76种)... 为探究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状况,于2021年春秋季对无定河干流、6条支流及3个淤地坝水体展开生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5种,其中原生动物40种、轮虫54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6种,秋季物种数(103种)高于春季(76种),均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优势种共31种,以臂尾轮虫和龟甲轮虫等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生物居多,春季优势种优势度整体高于秋季。春季浮游动物平均密度(360.9个/L)和平均生物量(0.600 mg/L)均高于秋季(83.6个/L、0.298 mg/L),且春秋季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河流。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也表明:河流与淤地坝2种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群落分布存在差异,采用冗余分析进一步探明,主要差异为河流和淤地坝2种水体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其中化学指标(溶解氧、盐度、亚硝氮、硝态氮、溶解磷、叶绿素a)和物理指标(水深、透明度、浊度)分别是影响河流和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春秋季水质均为无定河干流最优,支流次之,淤地坝水质最差,且干流中下游水质优于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流域 游动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评价 淤地坝
下载PDF
靖海湾富营养化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学杨 丁东生 +2 位作者 崔正国 曲克明 魏玉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沿海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过程至关重要,因为陆地和海洋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生生产者和生物泵的主要驱动因素,其群落变化可能会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综合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沿海... 沿海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过程至关重要,因为陆地和海洋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生生产者和生物泵的主要驱动因素,其群落变化可能会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综合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沿海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靖海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21年至2022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该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调查,并应用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优势种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2021-2022年靖海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在2022年夏季,靖海湾海域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2021年浮游动物平均丰度高于2022年,在富营养化最严重的2022年夏季,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降至54.07个/m^(3)。此外,主坐标分析(PCoA)也显示,2022年夏季浮游动物群落与前3个航次有显著的区别。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类47种,其中,桡足类是春季最优势的种群,浮游幼虫是夏季最优势的种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和短尾类溞状幼体[Zoealarva(Brachyura)]在4个航次中均为优势种,但在2022年夏季优势度和丰度均出现下降。通过结合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靖海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富营养化,而盐度影响了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此外,通过PCoA分析以及对比2021年和2022年的数据发现,台风这类偶发性事件可能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后续研究靖海湾生态系统以及了解近海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动态的控制因素,有助于科学管理靖海湾生态环境和深入了解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盐度 台风 游动 群落结构 靖海湾
下载PDF
人类活动和沿岸流影响下的粤东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7
作者 柳原 柯志新 +3 位作者 李开枝 谭烨辉 梁竣策 周伟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11,共14页
粤东附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复杂的水文环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系统提升该海域海洋观测水平和生态动力过程的认知,于2022年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3年1月(冬季)开展了四个季节的水文动力、生物、化学等生态环... 粤东附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复杂的水文环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系统提升该海域海洋观测水平和生态动力过程的认知,于2022年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3年1月(冬季)开展了四个季节的水文动力、生物、化学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综合考察。基于镜检浮游动物的鉴定结果,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探讨其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因子聚类,调查海域可分为近岸(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和远岸(主要为海流影响)区域,不同季节和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春、夏季浮游动物动物种类、生物量和丰度均高于秋、冬季;远岸区浮游动物种数、生物量和丰度显著高于近岸,并且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在远岸区更加明显。桡足类和毛颚类为调查海域的主要浮游动物类群。浮游幼虫和鱼卵的丰度在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并且峰值集中在南澳岛西南韩江口附近海域,说明该区域为粤东重要的产卵场。受粤东沿岸上升流影响,夏季桡足类的种类和丰度增加;而冬季,浮游动物主要由闽浙沿岸流所携带的暖温带种所组成,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在S8站位高达1000 ind.·m^(-3)。另外,近岸养殖区内的浮游动物出现种类少、生物量和丰度较低,个别调查站网采样品基本无浮游动物检出。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粤东近海浮游动物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监测分析其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 群落结构 沿岸上升流 闽浙沿岸流 南海北部
下载PDF
鱼类自主游动推进机理与游动性能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贾瑞 杨光 +3 位作者 万宇 张鹏 杜洪波 李文杰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9-1569,共11页
推进机理及游动性能研究对鱼类洄游通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结合重叠网格技术,通过编译控制鱼体摆动的UDF程序,对二维鱼类自主游动进行模拟,分析鱼体压力场分布及反卡门涡街结构演化过程与参数变化情况,开展不同... 推进机理及游动性能研究对鱼类洄游通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结合重叠网格技术,通过编译控制鱼体摆动的UDF程序,对二维鱼类自主游动进行模拟,分析鱼体压力场分布及反卡门涡街结构演化过程与参数变化情况,开展不同摆尾频率、摆尾幅度、鱼体体形及尾鳍尺寸等参数下鱼类游动性能及鱼体受力的变化情况,揭示鱼类自主游动过程中的游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鱼体尾鳍周期性往复摆动下漩涡脱落形成反卡门涡街,是鱼体前进推力的主要来源,且随着摆尾频率、摆尾幅度的增加,鱼体尾部涡街长度、涡街强度逐渐增加,而摆尾幅度对涡街宽度的影响较大;(2)随着摆尾频率、摆尾幅度的增加,纵向平均合力系数和最大侧向力系数均增大,使得鱼类获得较大的游动速度,但摆尾频率改变时平均合力系数和游动速度的增加更为明显,摆尾幅度改变时最大侧向力系数的增加更为明显;(3)随着体宽指数的增加,纵向平均合力系数逐渐减小,需克服的游动阻力增加,使得鱼类游动速度逐渐减小,而最大侧向力系数逐渐增加;(4)随着尾鳍指数的增加,纵向平均合力系数和最大侧向力系数均增大,使得鱼类游动速度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可为鱼类生境恢复营造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机理 游动性能 摆尾频率 摆尾幅度 体宽指数 尾鳍指数
下载PDF
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对小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张三峰 沈建忠 +5 位作者 万成炎 吉芬芬 胡莲 邱龙辉 彭乐根 朱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太湖新银鱼的饵料生物主要为桡足类,其次为枝角类,轮虫占比较少;(2)3月至6月(太湖新银鱼春群繁殖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迅速上升,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此期间呈小型化趋势,生物量由28.93 mg/L下降至1.13 mg/L,密度由21173.39个/L增加至26808.23个/L;7月小江禁捕结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开始急剧下降,小江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密度与生物量迅速升高,于8月达到全年最高;(3)由于太湖新银鱼对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故在其生物量较高的时期(5、6月),水体中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比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5)。由此认为,太湖新银鱼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的下行效应可能是小江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及群落结构小型化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选择性摄食 游动 下行效应 三峡水库 小江
下载PDF
蝠鲼交错排布集群游动水动力性能
10
作者 高鹏骋 田徐顺 +2 位作者 黄桥高 潘光 褚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1-209,共9页
为了探究蝠鲼“前上后下”交错排布集群游动时的水动力性能,首先根据生物观测建立了蝠鲼形态学及运动学模型,然后基于浸入边界法和球函数气体动理学格式(IB-SGKS)建立了鱼类集群游动数值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垂直间距固定为0.1倍体厚,流... 为了探究蝠鲼“前上后下”交错排布集群游动时的水动力性能,首先根据生物观测建立了蝠鲼形态学及运动学模型,然后基于浸入边界法和球函数气体动理学格式(IB-SGKS)建立了鱼类集群游动数值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垂直间距固定为0.1倍体厚,流向间距0—1.5倍体长(BL)下的双蝠鲼集群游动过程,并结合全局三维涡结构和特征截面二维涡结构对集群系统以及集群中各单体的平均推力/效率进行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当单体间流向间距较小时,相比于单独游动,推进性能急剧下降;随着流向间距增加,领航蝠鲼推进性能基本同单体游动保持一致;但当Dx=0.4BL时由于领航蝠鲼尾涡恰好越过跟随蝠鲼前缘直接作用在跟随蝠鲼初始脱落鳍尖涡处,大幅提升其旋涡能量,因此此时系统平均推力和效率提升均最大,分别为29.69%和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蝠鲼 集群游动 交错排布 水动力特性 涡结构
下载PDF
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王雨航 李尚清 +7 位作者 叶深 唐未 秦松 范青松 邱文致 艾龙威 郑春芳 刘伟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10,共13页
为探究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21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瓯江口海域的浮游动物及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 为探究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21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瓯江口海域的浮游动物及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8种,其中包括16种浮游幼虫,隶属于8门14大类,夏季物种数最丰富(47种),冬季物种数最低(23种),优势种(Y≥0.02)有17种,其中桡足类占8种,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162.95±310.96)ind./m^(3),年平均生物量为(118.85±62.80)mg/m^(3),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差异,春季丰度和生物量最高,秋季最低;冬季丰度比夏季高,生物量低于夏季。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年平均值分别为1.500±0.702、0.656±0.270和2.301±1.087。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优势丰度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为瓯江口环境季节变化对浮游动物的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为瓯江口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 瓯江口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波动方程的MPF推进模式鲼类游动特性研究
12
作者 潘柳羊 初文华 +3 位作者 闫纪峰 夏铭遥 周巧莉 王一博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62-2774,共13页
胸鳍或中间鳍推进模式(medianand or paired fin propulsion,MPF)鲼类以其游动高效且稳定而成为越来越多仿生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选取胸鳍为类三角形的鲼类进行仿生建模,针对其游动姿态与推进模式,改进波动方程建立双鳍对称运动模型,并... 胸鳍或中间鳍推进模式(medianand or paired fin propulsion,MPF)鲼类以其游动高效且稳定而成为越来越多仿生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选取胸鳍为类三角形的鲼类进行仿生建模,针对其游动姿态与推进模式,改进波动方程建立双鳍对称运动模型,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推进机理与游动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胸鳍波动频率、波动幅值和体波波长等生物学特征探究不同参数对MPF推进模式鲼类游动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胸鳍向上波动或向下波动阶段,胸鳍末端均存在明显的低压中心,大部分推进力主要由胸鳍末端的涡量差产生;向上和向下波动双鳍的过程中鱼体会产生周期性的升力,频率与摆幅更大时升力系数峰值更高.在相同初速度与相同鱼体初始运动状态下,鱼体在3 Hz与A=0.125L时垂向位移分别可达2.32和1.81 m,可获得最大垂向提升涨幅.体波波长决定鱼体胸鳍波动主要位置,当λ=0.6L即胸鳍波动主要位置靠近中性纵剖面时鱼体推进力系数均值仅有0.02,而当λ=1.05L即胸鳍波动主要位置靠近胸鳍末梢时鱼体具有较高的推进力,推进力系数均值可达0.14.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基于MPF推进模式的仿生水下机器鱼提供设计与制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鲼类 游动特性 胸鳍或中间鳍推进模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种游动傅科机械编排的捷联惯性间接极区导航算法
13
作者 孙新雷 尹浩凌 +1 位作者 富立 王玲玲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9-420,共12页
针对指北方位、游移方位等机械编排的惯性导航系统在极区附近出现计算溢出、导航误差发散、方向基准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游动傅科机械力学编排的捷联惯性间接极区导航算法。首先,推导了传统坐标系和横向坐标系下的游动傅科机... 针对指北方位、游移方位等机械编排的惯性导航系统在极区附近出现计算溢出、导航误差发散、方向基准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游动傅科机械力学编排的捷联惯性间接极区导航算法。首先,推导了传统坐标系和横向坐标系下的游动傅科机械编排位置、速度和姿态转换关系,并设计了完整的捷联惯性极区导航流程。其次,在详细分析载体沿经线穿越极点时的导航解算性能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游动傅科机械编排的捷联惯性间接极区导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传统导航与横向导航方式的平滑切换,并借助横向导航信息解决载体穿越极点时无法导航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导航 惯性导航 机械编排 游动傅科系 横向坐标系
下载PDF
牛栏江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
14
作者 丁若霞 袁丹妮 +2 位作者 王雨路 魏朝军 龚迎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探究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9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流域35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及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结... 探究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9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流域35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及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4类58属94种,其中原生动物21种(22.4%),轮虫50种(53.2%),枝角类13种(13.8%),桡足类10种(10.6%)。丰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8334.57个/L,总生物量为7.28 mg/L;枯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0736.25个/L,总生物量为11.47 mg/L。检出浮游动物优势种5种,丰水期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p.)、似邻壳虫(Tintionnopsis sp.)和累枝虫(Epistylis sp.);枯水期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基于浮游动物丰度数据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在不同水文期之间及同一水文期内的上下游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地理距离越远,群落相似度越低;相关性分析与检验评估表明,温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 群落结构 驱动因子 丰水期 枯水期 牛栏江流域
下载PDF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15
作者 陈建琴 孙婉 +6 位作者 钱薇雅 邢雨辉 张振华 张晨岭 汪俊琦 常青 胡超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112种,其中轮虫32属67种,枝角类17属31种,桡足类13属14种.后生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636.31 ind./L,季节变化对密度有极显著的影响,空间变化对其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洪泽湖保护区共有15种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14~0.84,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22~0.95,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较高.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pH、水温(WT)、总氮(TN)、透明度(SD)是影响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使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结果显示保护区水体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水平.本研究可为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及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巢湖十八联圩湿地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及水质评价
16
作者 孙天一 李典鹏 +3 位作者 李启明 曹竞丹 安树青 冷欣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为了解巢湖重要入湖湿地十八联圩湿地生态修复后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现状,于2023年冬季枯水期和夏季丰水期,在修复后湿地中选取11个样点开展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检测出浮游动物82种和128种,平均密度分别为(676... 为了解巢湖重要入湖湿地十八联圩湿地生态修复后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现状,于2023年冬季枯水期和夏季丰水期,在修复后湿地中选取11个样点开展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检测出浮游动物82种和128种,平均密度分别为(6769.17±3814.42)个/L、(5417.35±5401.94)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8±0.65)mg/L、(3.44±2.57)mg/L。枯水期和丰水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2.47和2.55,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值分别为3.04和4.20,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52和0.72。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后水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水质呈无污或寡污状态。湿地单元能有效地提升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在丰水期具有良好地水质净化效果。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电导率(EC)、水温、溶解氧(DO)等因素的影响,丰水期营养污染物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氮元素是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关键影响因子,未来应当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流人工湿地 游动 生态修复 影响因子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7
作者 苗滕 周驰 +3 位作者 张航 胡艳欣 高健 王铭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51种,包括枝角类16种,桡足类16种,轮虫19种。其中汉江干流汉川段丰度最高为1500.1 ind.·L^(-1),丹江口丰度最低为31.3 ind.·L^(-1);汉江干流生物量汉川段最高为1.80 mg·L^(-1)(2018年7月),丹江口的生物量最低为0.05 mg·L^(-1)(2017年11月)。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总的趋势是沿水流方向均呈升高趋势。与过去监测资料相比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呈急剧增加和种类下降趋势。PCA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等环境因子对2018年1月站点的影响明显,而温度与7月份站位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冗余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考虑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仅仅受沿江水质污染影响,还可能受其他未调查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后生浮游动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鱼类游动机理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孙伟 柳素娉 +2 位作者 吴罡 周寅鑫 任效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07,共10页
为了解决仿生机器鱼研制的关键问题,本文探究了鱼类的运动特征、受力及与水体的相互作用等游动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的演化过程,且对环境保护、仿生设计、农业与养殖业等领域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创新思路。鱼类游动包括身体/尾鳍(B... 为了解决仿生机器鱼研制的关键问题,本文探究了鱼类的运动特征、受力及与水体的相互作用等游动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的演化过程,且对环境保护、仿生设计、农业与养殖业等领域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创新思路。鱼类游动包括身体/尾鳍(BCF)和中间鳍/对鳍(MPF)两种模式,本文从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和数值研究3个方面综述了鱼类游动机理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鱼类游动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应在生物鱼推进系统、仿生鱼应用和多机器鱼协同作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海洋渔业和海洋产业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机理 仿生机器鱼 DPIV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下载PDF
基于浸没边界法的壁面凸起对仿生鱼游动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张仲毅 户大勇 +1 位作者 张军 焦艳梅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5,共9页
流体流经壁面凸起后在壁面凸起的后方产生周期性脱落的尾涡,尾涡内流场复杂。当尾涡继续流动流经游动中的仿生鱼时,仿生鱼的水动力系数也随之发生剧烈变化。基于多重直接力浸没边界法,结合狄拉克函数,通过求解不可压缩Navier-Stokes(N-S... 流体流经壁面凸起后在壁面凸起的后方产生周期性脱落的尾涡,尾涡内流场复杂。当尾涡继续流动流经游动中的仿生鱼时,仿生鱼的水动力系数也随之发生剧烈变化。基于多重直接力浸没边界法,结合狄拉克函数,通过求解不可压缩Navier-Stokes(N-S)无量纲方程,对低雷诺数情况下的仿生鱼游动过程进行无量纲化数值模拟研究。为了验证算法和自主开发程序的准确性,对圆柱绕流和NACA0012外形鱼体游动流场进行了验证算例计算,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算法和程序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固壁半圆形凸起对仿生鱼游动水动力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仿生鱼距壁面较近时(d=0.25L),仿生鱼受到远离壁面方向的侧向力和顺时针方向力矩;当仿生鱼距壁面较远时(d=1.25L),仿生鱼受到指向壁面的侧向力和逆时针方向力矩。总体而言,壁面凸起使得仿生鱼更容易在与壁面有一定距离的高度区间内游动,壁面凸起对仿生鱼游动起到了一定减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鱼游动 近壁效应 浸没边界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济南澄波湖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20
作者 侯恩光 朱中竹 +2 位作者 商书芹 殷旭旺 白海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56,59,共3页
为了掌握澄波湖生态环境状况和水生生物资源,2021年秋季对济南澄波湖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澄波湖湿地有浮游动物20种,隶属于4大类,其中轮虫的种类数占据主导(65.0%);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为17.73 ind./L,生物量平均... 为了掌握澄波湖生态环境状况和水生生物资源,2021年秋季对济南澄波湖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澄波湖湿地有浮游动物20种,隶属于4大类,其中轮虫的种类数占据主导(65.0%);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为17.73 ind./L,生物量平均值为0.137 mg/L,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093,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38;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澄波湖湿地水质整体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溶解氧、透明度、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是显著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 群落结构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澄波湖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