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176
1
作者 沈吉 张恩楼 夏威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8-513,共6页
本文根据青海湖沉积岩芯 (QH0 0A)碳酸盐含量、TOC和Rb Sr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 ,探讨了该地区近千年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和化学风化史。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近千年来经历了 5次冷湿期和 5次暖干期 ,气候组合类型为冷湿与暖干交替。中世... 本文根据青海湖沉积岩芯 (QH0 0A)碳酸盐含量、TOC和Rb Sr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 ,探讨了该地区近千年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和化学风化史。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近千年来经历了 5次冷湿期和 5次暖干期 ,气候组合类型为冷湿与暖干交替。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以及 2 0世纪以来的升温在该沉积岩芯中得到良好的记录。沉积岩芯Rb Sr较好地记录了湖泊流域化学风化的历史 ,并揭示流域化学风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气温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湖泊沉积记录 青海湖 暖期 小冰期 化学风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 被引量:54
2
作者 李世杰 王小天 +1 位作者 夏威岚 李万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8-584,共7页
文章对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的苟鲁错封闭湖盆中心部位获取深 1m的湖底沉积岩芯进行13 7Cs,2 10 Pb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碳酸盐含量、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该湖泊沉积记录揭示出青藏高原腹地在近 10 0 0年时间尺度上气候... 文章对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的苟鲁错封闭湖盆中心部位获取深 1m的湖底沉积岩芯进行13 7Cs,2 10 Pb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碳酸盐含量、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该湖泊沉积记录揭示出青藏高原腹地在近 10 0 0年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模式呈冷湿和温 (暖 )干组合为主。该岩芯覆盖了过去近 10 0 0年左右的时间尺度 ,其碳酸盐含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变化对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 3次冷期和期间的多次暖期都有明显反映。从苟鲁错沉积记录来看 ,中世纪暖期的盛期处于公元 10 6 0~ 114 0年 ;小冰期第 1次冷期在公元 114 0~ 1340年 ,但在12 5 0~ 12 90年存在 1次暖波动 ;第 2次冷期在公元 15 10~ 16 80年 ,但在 15 80~ 15 90年和 16 10年左右存在暖波动 ;第3次冷期在公元 1790~ 190 0年 ;暖期主要在公元 1340~ 15 10年和 16 80~ 1790年间 ,但在公元 14 0 0年、14 10年左右和14 4 0~ 14 80年间以及 1710~ 174 0年存在冷波动 ;2 0世纪暖期和全球记录相一致。该湖泊记录与古里雅冰芯记录和祁连山树轮记录以及我国东部气候历史记录都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只是在起迄年代上还存在一些差异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小冰期 湖泊沉积记录 苟鲁错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2.8Ma以来的化学风化与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1 位作者 金章东 沈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9-29,共11页
对采自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泊钻孔近 2 0 0m以上深处、形成于 2 .8Ma以来的沉积岩岩芯中Sr ,Rb ,Zr含量变化及Rb/Sr ,Zr/Rb比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其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 ,分析了该地区 2 .8Ma来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 对采自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泊钻孔近 2 0 0m以上深处、形成于 2 .8Ma以来的沉积岩岩芯中Sr ,Rb ,Zr含量变化及Rb/Sr ,Zr/Rb比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其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 ,分析了该地区 2 .8Ma来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2 .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的环境经历了 3个演化阶段 :在深约 197~ 170m(2 .8~ 2 .5Ma)岩性段 ,低Sr含量 ,高Rb/Sr和Zr/Rb比揭示的是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 ,反映了与当时强烈的高原隆升运动有关 ;在约 170~ 38.5m(约 2 .5~ 0 .8Ma)段 ,高Sr含量 ,低Rb/Sr和Zr/Rb比记录的是该流域较强的化学风化阶段 ,与高原在稳定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的结论吻合 ;在 38.5~ 0m(约 0 .8~ 0Ma)段 ,总体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 ,Rb/Sr比相对较高 ,化学风化相对较弱 ,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 ,高原整体已隆升到 4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 湖泊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 错鄂湖 RB/SR Zr/Rb 环境演化
下载PDF
北疆地区早全新世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6
4
作者 姜加明 吴敬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0-37,共8页
通过对北疆地区艾比湖沉积物的孢粉组合及其碳酸盐δ18O ,δ13 C ,δ13 Corg,TOC ,TON和Rb/Sr比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 ,重点对全新世早期气候环境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时段 (8.0~ 11.5calkaB .P .)温度总体偏低 ,初期 (11.... 通过对北疆地区艾比湖沉积物的孢粉组合及其碳酸盐δ18O ,δ13 C ,δ13 Corg,TOC ,TON和Rb/Sr比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 ,重点对全新世早期气候环境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时段 (8.0~ 11.5calkaB .P .)温度总体偏低 ,初期 (11.5~ 10 .6calkaB .P .)较为温湿 ;早全新世向中全新世转换时期 (8.9~ 8.0calkaB .P .)气候波动显著。特别是 3层泥炭沉积显示了艾比湖地区早全新世气候的强烈不稳定性。泥炭的发育程度及其同位素、孢粉分析数据等都显示 ,8.2calkaB .P .,8.6calkaB .P .,10 .5calkaB .P .的气候状况具有显著的冷湿特征 ,反映了早全新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湖泊沉积记录 早全新世 环境演化 地球化学指标 孢粉组合 艾比湖
下载PDF
湖泊沉积记录与过去全球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德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0-265,共6页
介绍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的研究计划,分析了过去全球变化研究已取得的主要进展,系统探讨了湖泊沉积环境记录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指出应大力加强湖泊沉积物各种环境代用指标的机理研究,逐步由定性研究向定... 介绍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的研究计划,分析了过去全球变化研究已取得的主要进展,系统探讨了湖泊沉积环境记录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指出应大力加强湖泊沉积物各种环境代用指标的机理研究,逐步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全球变化 湖泊沉积记录
下载PDF
民勤盆地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千百年尺度夏季风快速变化 被引量:80
6
作者 陈发虎 朱艳 +3 位作者 李吉均 施祺 靳立亚 B. Wuneman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1414-1419,共6页
利用夏季风边缘区石羊河终闾湖泊沉积记录, 发现中国全新世夏季风存有两个大的变化阶段, 早中期夏季风强盛, 晚期干旱. 湖泊记录进一步揭示出, 全新世夏季风更多的表现为千百年尺度快速变化, 研究区全新世出现多达10次干旱事件, 夏季风... 利用夏季风边缘区石羊河终闾湖泊沉积记录, 发现中国全新世夏季风存有两个大的变化阶段, 早中期夏季风强盛, 晚期干旱. 湖泊记录进一步揭示出, 全新世夏季风更多的表现为千百年尺度快速变化, 研究区全新世出现多达10次干旱事件, 夏季风具有1.6 ka显著周期, 早全新世更表现出0.8 ka的周期变化. 全新世气候的快速变化具有全球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湖泊沉积记录 快速变化 民勤盆地 夏季风 千年尺度气候 周期性波动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冰川、冰缘和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世杰 陈炜 +4 位作者 姜永见 金传芳 李翠翠 罗荣琴 王晓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间冰期,历时已有一万余年。期间,伴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快速变化,人类文明也呈现出快速的演化,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已引起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全新...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间冰期,历时已有一万余年。期间,伴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快速变化,人类文明也呈现出快速的演化,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已引起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全新世期间曾多次出现气候波动阶段,对全新世这一间冰期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现代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提供科学借鉴。地处中低纬度的青藏高原这一高耸的巨大地块,堪称"地球第三极",是一个集冰川、多年冻土、湖泊同时共存的特殊区域,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较弱,其冰川进退变化、多年冻土形成与消融、湖泊扩张与萎缩的变化过程则敏感地记录着气候与环境的自然变化。在多年对青藏高原冰川、冰缘和湖泊沉积与地貌的考察研究资料基础上,把冰川进退、冰缘地貌的发育和湖泊连续沉积的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相互对比印证,指出青藏高原全新世间冰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不稳定性,期间明显存在着千年和百年的波动变化,在距今8000~8500年、6000~5500年、4000~4500年左右、3000~2000年左右以及600~100年都存在明显的冷期。因此,在青藏高原,全新世气候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波动,从冰川前进幅度所需零平衡线下降值和多年冻土下界下降幅度来大致估算,温度的波动幅度至少也在3.5~5.0℃左右,甚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气候波动 冰进事件 冰缘地貌 湖泊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全新世中期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与西南季风变迁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振克 王苏民 吴瑞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9期2127-2128,共2页
关键词 全新世 湖泊沉积记录 环境演化 季风变迁 古环境
原文传递
煤烟型大气污染的湖泊沉积记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云飞 胡守云 +4 位作者 朱育新 尹宇 周万平 E.Appel V.Hoffmann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5-780,共6页
通过阳宗海柱状沉积物中硅藻、介形类研究和磁参数机理解释, 以及对酸性硅藻与湖水瞬时最低pH值的相关性分析和代用标志的综合判别, 确认20世纪50年代湖泊环境优越; 1960年始受煤烟型大气污染危害, 1965~1980年间污染强度最大时湖水瞬... 通过阳宗海柱状沉积物中硅藻、介形类研究和磁参数机理解释, 以及对酸性硅藻与湖水瞬时最低pH值的相关性分析和代用标志的综合判别, 确认20世纪50年代湖泊环境优越; 1960年始受煤烟型大气污染危害, 1965~1980年间污染强度最大时湖水瞬时最低pH值可降低至5~6; 1983~1999年间污染强度有减少趋势, 但依然是环境修复的主要障碍. 酸沉降引起的耐酸物种扩展和贝壳生物消亡, 以及水土界面pH-Eh环境变化引起的铁磁性矿物流失, 是导致代用指标垂向变化和进行环境重建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代用标志 环境重建 湖泊沉积 阳宗海 煤烟型大气污染 湖泊沉积记录 20世纪50年代 低PH值 污染强度
原文传递
洱海近代沉积物中碳-氮-硫-磷的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43
10
作者 万国江 白占国 +2 位作者 王浩然 黄荣贵 白占国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在^(210)Pb_(ex)和^(137)Cs计年基础上,对采自洱海深水湖区沉积物柱芯进行了C_(inorg)(无机碳)、C_(org)(有机碳)、N、S 含量和 P形态分析。 C_(org)垂直剖面具“沉降-降解-堆积”三... 在^(210)Pb_(ex)和^(137)Cs计年基础上,对采自洱海深水湖区沉积物柱芯进行了C_(inorg)(无机碳)、C_(org)(有机碳)、N、S 含量和 P形态分析。 C_(org)垂直剖面具“沉降-降解-堆积”三阶段分布特征,沉降和堆积通量分别为 12.7 g/(m~2· a) 和 7. 20 g/(m~2· a);降解速率常数为 0. 017 a^(-1),寄宿时间为 40 a。 N的垂直分布与 C_(org)相似,沉降和堆积通量分别 为2.62 g/(m~2·a)和 1.21g/(m~2· a);降解速率常数为 C_(org)的 1.4倍,寄宿时间仅为 C_(org)的 3/4。 S在沉积物柱芯 中显示出较大波动,沉降和堆积通量分别为 0. 73 g/( m~2· a)和 1. 23 g/(m~2· a)。 P_(org)(有机磷)、P_(total)(总磷)和 P_(Ca)(钙 磷)呈同步变化,降解图示与C_(org)相似;P_(org)的转化导致P_(inorg)增高。 C_(org)及原子比C/N随沉积物深度的变化趋势一 致,有机质选择性分解不明显;堆积阶段C/N比为6.8,与海洋Redifield值相近,指示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 植物。C/S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记录 洱海 沉积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纪录的“仙女木期”古气候颤动事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1 位作者 李炳元 温景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2-278,共7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钻孔岩心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苟弄措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约30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并在孔深3.32~1.98 m处识别出“仙女本期”的3个气候颤...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钻孔岩心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苟弄措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约30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并在孔深3.32~1.98 m处识别出“仙女本期”的3个气候颤动事件,即:①老仙女术事件(孔深3.32~2.62 m);②中仙女本事件(孔深2.62~2.43 m);③新仙女本事件(孔深2.43~1.98 m)。这3个气候颤动事件都是以冷干时段开始、以冷湿时段结束的,并有越向后期其冷干的时段越长的变化趋势,而其后的冷湿时段却具有等时的变化趋势。岩心沉积物的有机碳、有机氮和磁化率以及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都与仙女本期气候变化具有十分吻合的变化态势。仙女术期气候在湖泊沉积物中的响应,在青藏高原环境演化中还是首次发现,为研究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气候记录 古气候综合响应因子 仙女木期 层序地层学 气候颤动 仙女木事件 青藏高原腹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对第四纪晚期古季风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3 位作者 徐冰 李炳元 孔照辰 温景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3-489,共7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对中心钻孔岩芯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的第四纪晚期距今3万余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沉积物磁化率等因子综合...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对中心钻孔岩芯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的第四纪晚期距今3万余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沉积物磁化率等因子综合表征的高原古季风变化是波动发展的,发生在仙女木期地质环境事件中的季风活动具有强烈暴发的特点,是高原季风发展中的突变事件,而且地表热点效应对其起到了激发作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成果表明,它的变化频谱与激变因子及其运行机制是伴随着青藏高原地质效应的演变而发展的,为研究第四纪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气候记录 古季风变化频谱 第四纪晚冰期环境 青藏高原腹地
下载PDF
巢湖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孢粉优势度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13
作者 吴立 李海燕 +3 位作者 王川 赵文鹏 余海萍 柯瑞 《中国科技信息》 2018年第18期94-96,98,共4页
在孢粉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孢粉(科)属优势度计算的生态学方法,对巢湖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孢粉(科)属优势度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全新世早期,孢粉优势度总体上相对较低,气候较温暖,湿度变化不大... 在孢粉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孢粉(科)属优势度计算的生态学方法,对巢湖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孢粉(科)属优势度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全新世早期,孢粉优势度总体上相对较低,气候较温暖,湿度变化不大,适宜多数植物生长;2)中全新世早期,孢粉优势度降至最低,气候环境温暖湿润,流域内各种类植物生长繁盛;3)中全新世晚期,孢粉优势度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值,流域气候有向寒冷干旱方向发展的趋势,极端冷干的恶劣气候条件使某些适应类型的植物大量发育而另外一些植物类型被抑制;4)全新世晚期,孢粉优势度相对较低反映了气温的回升,但是波动频繁,优势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流域气候由温暖向干凉方向转化。通过对比和计算可以看出,孢粉(科)属优势度变化可作为孢粉组合分带的辅助方法之一,优势度曲线变化的拐点与孢粉组合的分带对应较好。这也说明计算孢粉(科)属优势度及其演化分析可以为古地理、古气候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记录 孢粉组合 中全新世 优势度 环境意义 巢湖 全新世晚期 气候环境
下载PDF
全新世大暖期气候环境特征及其机制的再认识 被引量:14
14
作者 彭晓莹 钟巍 +1 位作者 赵引娟 薛积彬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52-60,共9页
综合论述了全新世大暖期环境的主要特征:降水量增加,气温上升,植被带北移西迁;肯定了大暖期中存在的低温干旱事件,大暖期也不是持续稳定的温暖湿润期.根据太阳14C丰度与中国西部祁连山敦德冰芯δ18O、德国南部Ammersee深海平原δ18O的对... 综合论述了全新世大暖期环境的主要特征:降水量增加,气温上升,植被带北移西迁;肯定了大暖期中存在的低温干旱事件,大暖期也不是持续稳定的温暖湿润期.根据太阳14C丰度与中国西部祁连山敦德冰芯δ18O、德国南部Ammersee深海平原δ18O的对比,显示全新世气候的变化可能同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用REDFIT35对大气剩余14C与EIK湖泊沉积记录作频率对比分析显示,试图证明在9~3kaB.P.期间气候变化存在千年尺度周期波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大暖期 环境特征 Δ^18O 机制 湖泊沉积记录 主要特征 气温上升 干旱事件 敦德冰芯 中国西部 深海平原 太阳活动 对比分析 ^14C 周期波动 千年尺度 气候变化 降水量 植被带 祁连山 湿润期 可能性 显示 丰度 大气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13500 cal. a BP deduced from lacustrine sediment records of Lake Qinghai, China 被引量:6
15
作者 WANG Yong SHEN Ji +4 位作者 XU Xingna LIU Xingqi SIROCKO Frank ZHANG Enlou JI Junfe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1年第4期479-489,共11页
A 475-cm long sediment core (QH-2005) from Lake Qinghai was used to carry out multi-proxy analysis of δ18O and body length of ostracod valves and redness and grain size of sediments,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environ-m... A 475-cm long sediment core (QH-2005) from Lake Qinghai was used to carry out multi-proxy analysis of δ18O and body length of ostracod valves and redness and grain size of sediments,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13500 cal. a BP. The age model was based on 6 14C dates for bulk orgnic carbon (BOC) and 2 14C dates for lignin. The lignin 14C dates are apparently young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layers' BOC 14C dates, indicating that the reservoir age varied from 728 to 1222 a since the Late Glacial and from 2390 to 2490 a immediately before the pre-bomb era. Hence, the 14C age model for Core QH-2005 was corrected by the changing reservoir age. Ostracod δ18O values were primarily related to dilution and evaporative enrichment of the lake water. The reconstructed salinity based on ostracod body length coincides well with ostracod δ18O values. High redness and mean grain size (MZ) values indicate increased riverine supply to Lake Qinghai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monsoon rainfall. Multi-proxy results show that climate during 13500-10900 cal. a BP was relatively cold and dry with fre-quent short-term fluctuations; a warm and wet climate began at about 10900 cal. a BP and culminated around 6500 cal. a BP as a result of monsoon strengthening; the climate became cold and dry afterwards and ha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since 3400 cal. a BP. Our data also reveal short-term (millennial/centennial timescales) climatic fluctua-tions including: Younger Dryas events, ice-rafting events 8 and 1 (by ~11000 cal. a BP and ~1600 cal. a BP respec-tively), 8200 cal. a BP cold event, Little Ice Age and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 湖泊沉积记录 青海湖 BP 环境 平均晶粒尺寸 气候变化 中国
下载PDF
赛里木湖
16
《今日科苑》 2012年第17期100-101,共2页
赛里木湖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地质学称为“地堑湖”。而且赛里木湖盆地的第四纪湖泊沉积记录了西天山的地貌发育和古冰川作用的全部历史。海拔2073公尺,面积454平方公里,水深85公尺。湖四周是倾斜低岸,水草丰... 赛里木湖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地质学称为“地堑湖”。而且赛里木湖盆地的第四纪湖泊沉积记录了西天山的地貌发育和古冰川作用的全部历史。海拔2073公尺,面积454平方公里,水深85公尺。湖四周是倾斜低岸,水草丰美,为优良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里木湖 湖泊沉积记录 古冰川作用 造山运动 喜马拉雅 地貌发育 地质学 西天山
下载PDF
Sediment record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t Lake Lop Nur (Xinjiang, NW China) from 13.0 to 5.6 cal ka BP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敬忠 贾红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70-1078,共9页
Lake Lop Nur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Tarim Basin in Xinjiang,northwestern China.A 220-cm-long sediment core was collected from the center of the ear-shaped depression forming the basin and dated with AMS... Lake Lop Nur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Tarim Basin in Xinjiang,northwestern China.A 220-cm-long sediment core was collected from the center of the ear-shaped depression forming the basin and dated with AMS^(14)C.Grain size,total organic matter(TOC),total nitrogen(TN),and TOC/TN(C/N)analyse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climatic conditions from 13.0 to 5.6 cal ka BP.The results showed fi ve main climatic stages.Zone I(13.0–11.3 cal ka BP)was a wet–dry environment,whereas Zone II(11.3–8.9 cal ka BP)consisted of a primarily wet environment.Zone III(8.9–7.7 cal ka BP)was subdivided into Zone IIIa(8.9–8.2 cal ka BP)that indicated lake constriction and dry climate,and Zone IIIb(8.2–7.7 cal ka BP)in which the proxies indicated wet conditions.In Zone IV(7.7–6.6 cal ka BP),the climate presented a bit wet conditions.In Zone V(6.6–5.6 cal ka BP),abundant glauberite is present in the sediment and silt dominates the lithology;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lake shrank and the overall climate was dry.Abrupt environmental events were also identifi ed,including six dry events at 11.0,10.5,9.3,8.6,8.2,and 7.6 cal ka BP and one fl ood event from 7.8 to 7.7 cal ka BP in the Early–Middle Hol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recor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abrupt environmental changing events Lop Nur northwestern China
下载PDF
A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on Holocene climatic oscillation from lake sedimentary record in Minqin Basin, China
18
作者 靳立亚 陈发虎 +1 位作者 丁小俊 朱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9-156,共8页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series from the lake sediment of Minqin Basin (100°57′–104°57′E, 37°48′–39°17′N) in northwestern China, which has a 10 000-year-long paleo-climatic prox...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series from the lake sediment of Minqin Basin (100°57′–104°57′E, 37°48′–39°17′N) in northwestern China, which has a 10 000-year-long paleo-climatic proxy recor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Holocene climate changes in the local region. The proxy record was established in the Sanjiaocheng (SJC), Triangle Town in Chinese, Section (103°20′25″E, 39°00′38″N),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ern boundary of the presen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China, and is sensitive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s. Applying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 to the TOC series, principal climatic oscillations and periodical chang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 3 major patterns of climate change regulated by reconstructed components (RCs). The first pattern is natural long-term trend of climatic change in the local area (Minqin Basin), indicating a relatively wetter stage in early Holocene (starting at 9.5 kaBP), and a relatively dryer stage with a strong lake desiccation and a declined vegetation cover in mid-Holocene (during 7–6 kaBP). From 4.0 kaBP to the present, there has been a gradually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third reconstructed component (RC3) showing that the local climate changed again into a dryer stage. The second pattern shows millennial-centennial scale oscillations containing cycles of 1 600 and 800 years that have been present throughout almost the entire Holocene period of the last 10 000 years. The third pattern is a millennial-centennial scale variation with a relatively smaller amplitude and unclear cycles showing a nonlinea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earth’s climat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ternary Holocene lake sediment climatic change oscillation analysis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proxy record
下载PDF
湖泊学
19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湖泊 湖沼学 湖泊沉积记录 黄土粒度 湖相沉积 湖泊沉积 资料对比 环境演变
原文传递
巢湖凌家滩遗址古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心源 吴立 +3 位作者 吴学泽 周昆叔 莫多闻 韩伟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8-1216,共9页
通过对巢湖凌家滩文化遗址的野外勘查、采样和室内磁化率、烧失量、化学元素及光释光年代分析,结合巢湖湖泊岩芯记录的中全新世环境特征、研究区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文物考古成果,综合研究表明:古凌家滩人生活于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其... 通过对巢湖凌家滩文化遗址的野外勘查、采样和室内磁化率、烧失量、化学元素及光释光年代分析,结合巢湖湖泊岩芯记录的中全新世环境特征、研究区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文物考古成果,综合研究表明:古凌家滩人生活于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处在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略干转换的过渡阶段;晚更新世末期堆积形成的地面(OSL年代11.6±1.0 ka B.P.)是古凌家滩人生活的地貌面,本区古地貌面海拔以及拔河高度与现今不同,这与该区新构造运动沉降和气候-水文因素作用有关;中全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太湖山南麓台地被进一步切割为山前长条形岗地与河流相间的地貌形态,遗址所在的长岗岗地是东、西、南三面临水的"半岛"环境,河川相连,便于水运交通、渔猎和水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文化剖面 湖泊沉积记录 光释光断代 凌家滩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