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7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片特困地区县域交通扶贫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以滇西边境山区为例
1
作者 戢晓峰 曹瑞 +2 位作者 陈方 韩春阳 李晓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交通扶贫效率测度可为乡村振兴阶段区域交通规划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域四年间交通与经济发展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交通扶贫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测度滇西边境山区各县交通扶贫... 交通扶贫效率测度可为乡村振兴阶段区域交通规划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域四年间交通与经济发展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交通扶贫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测度滇西边境山区各县交通扶贫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构建Tobit回归模型,探究县域交通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滇西边境山区县域交通扶贫效率整体呈逐步增长态势,在乡村振兴阶段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且交通扶贫综合效率主要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滇西边境山区县域交通扶贫效率大幅提升;依据交通扶贫综合效率的平均值和Malmquist指数值两个维度,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可划分为潜力型、发展型、成熟型及巩固型4种类型,而发展型和成熟型是滇西边境山区交通扶贫效率的主要形态;县域规模、产业结构对交通扶贫效率的提升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就业支持、消费水平、区位优势、投资规模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滇西边境山区交通扶贫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域交通扶贫效率在影响强度和作用路径上存在差异。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县城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强化劳动力就业等因素与交通运输发展的“联动效应”,针对不同交通扶贫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短板,采取差异化、合理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扶贫效率 测度 影响因素 DEA-Malmquist模型 滇西边境山区
下载PDF
滇西北高山松根径与胸径相关性模型比选研究
2
作者 解开宏 宋永俊 +1 位作者 牛红玉 冷鸿天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在滇西北调查高山松样木总株数862株,有效样木824株,系统抽取建模样木618株,检验样木206株。选用10种一元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各胸径D与根径DR模型参数,并进行了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D=-2.710599+0.938673DR-0.000911DR^(2)... 在滇西北调查高山松样木总株数862株,有效样木824株,系统抽取建模样木618株,检验样木206株。选用10种一元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各胸径D与根径DR模型参数,并进行了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D=-2.710599+0.938673DR-0.000911DR^(2),离差平方和(SSR)值相对较小、总相对误差(RS)为0、相关系数(R^(2))0.987、预估精度99.44%,残差图以横轴为中心分布最为均匀随机,模型参数变动系数最大值为32.3%,说明模型稳定。检验样本实测值和估计值没有显著差异,该模型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根径 胸径 相关性模型比选 滇西
下载PDF
滇西北高山松根径立木材积表编制
3
作者 解开宏 宋永俊 +1 位作者 牛红玉 冷鸿天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5,33,共6页
为满足林政管理及理论研究需要,利用滇西北地区647株高山松编表样木数据,选用8种一元材积回归方程,拟合各模型参数,建立了高山松材积与根径回归模型,并用检验样本215株进行了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高山松材积与根径最佳模型为... 为满足林政管理及理论研究需要,利用滇西北地区647株高山松编表样木数据,选用8种一元材积回归方程,拟合各模型参数,建立了高山松材积与根径回归模型,并用检验样本215株进行了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高山松材积与根径最佳模型为V=7.730919×(1^(-e-0.020279×DR))^(3.753409),相关系数(R^(2))为0.91,总相对误差(RS)为-0.20%,符合森林资源调查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滇西北地区高山松根径立木材积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根径立木材积表 滇西
下载PDF
滇西北自然生态系统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及管控策略研究
4
作者 何绍顺 熊清 +3 位作者 杨光照 高琳娜 吉晋德 高景芳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205-213,共9页
为探索滇西北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其区域入侵风险,提高区域应对外来入侵植物管控水平和能力,对滇西北维西县境内普查收集到的62种外来植物的空间分布、危害发生程度、物种区系统计结果以及调查发现频度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 为探索滇西北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其区域入侵风险,提高区域应对外来入侵植物管控水平和能力,对滇西北维西县境内普查收集到的62种外来植物的空间分布、危害发生程度、物种区系统计结果以及调查发现频度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并对记录到的外来植物分别进行入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62种外来植物中有52种入侵植物,其中二级入侵中风险水平植物有13种,占比25%;三级入侵低风险水平植物有39种,占比75%;不存在一级入侵高风险植物。针对各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等级,提出采用分级分类管控方法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并就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入侵风险 管控策略 滇西北自然生态系统
下载PDF
符号美学视域下滇西北少数民族民居木质装饰设计转化
5
作者 何蕊 简玉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多民族聚居的滇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及不同民族之间的迁徙交流,塑造了它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文化。本文旨从符号美学视角探讨滇西北少数民族民居木质装饰符号的设计转化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与理论分析,揭示其民族理念延续的美学符... 多民族聚居的滇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及不同民族之间的迁徙交流,塑造了它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文化。本文旨从符号美学视角探讨滇西北少数民族民居木质装饰符号的设计转化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与理论分析,揭示其民族理念延续的美学符号创造,观念抽象的美学意象凝结,族群个性的符号审美塑造等符号特质。归纳其在现代设计转化方法为形转意延的情感触动,通感共情的情景塑造,联想映射的功能融合。期望通过设计转化,赋予这些具有深厚文化与美学价值的符号新生命,推动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美学 滇西 少数民族民居 木质装饰 设计转化
下载PDF
滇西北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特征研究——基于Python中断情景模拟视角
6
作者 吕宛青 刘鑫 《旅游研究》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基于韧性视角的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是提升区域旅游适应性能力的有效措施,中断模拟在网络结构韧性研究中的运用也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基于网络爬虫技术抓取2016—2022年滇西北区域内游记数据,进一步构建旅游流网络,并科学选取韧性评... 基于韧性视角的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是提升区域旅游适应性能力的有效措施,中断模拟在网络结构韧性研究中的运用也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基于网络爬虫技术抓取2016—2022年滇西北区域内游记数据,进一步构建旅游流网络,并科学选取韧性评价指标,借助Python软件实现网络中断模拟操作,评估滇西北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结果表明:滇西北旅游流网络存在若干小型子群,在整体网络中扮演重要的连通、传输角色;滇西北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各特征值之间均存在强正相关性,某一节点消失时,网络结构韧性指标变化的“叠加效应”逐渐凸显;滇西北旅游流网络中对网络结构韧性影响较大的节点主要是营销宣传到位且规划建设完善的旅游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网络 结构韧性 滇西 情景模拟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冰碛层分布特征及工程效应
7
作者 柴春阳 邓宏科 +1 位作者 余行健 胡婷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依托铁路、公路工程建设,在野外勘察、室内和现场原位试验基础上,重点研究滇西北地区冰碛层的分布特征、岩土类型、物质组成及颗粒成分、胶结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冰碛层的地基强度和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冰碛层根据分布特征分为... 依托铁路、公路工程建设,在野外勘察、室内和现场原位试验基础上,重点研究滇西北地区冰碛层的分布特征、岩土类型、物质组成及颗粒成分、胶结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冰碛层的地基强度和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冰碛层根据分布特征分为洼地型、阶地型、谷肩型;根据物质组成等可分为角砾岩和碎石类混合土,承载力和地基稳定性均较好;角砾岩单轴抗压强度较高;碎石类混合土抗剪强度较高,但水稳定性和地基均匀性较差。冰碛层边坡局部自稳性较好,但底部和层间可能存在软弱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地区 冰川作用 冰碛层 分布特征 工程效应 岩土类型
下载PDF
云南省保山市在大滇西旅游环线中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比较优势及发展路径
8
作者 王芳 《商展经济》 2024年第14期45-49,共5页
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是云南省及保山市切合自身资源实际提出的“十四五”期间重要的旅游发展战略,且保山是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本文从“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定义出发,结合旅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固定资产、... 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是云南省及保山市切合自身资源实际提出的“十四五”期间重要的旅游发展战略,且保山是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本文从“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定义出发,结合旅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旅游资源和劳动就业4个基本要素,选择从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区位交通、经济发展、旅游服务管理六方面综合比较分析保山在大滇西旅游环线中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优势条件,认为保山在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区位交通方面具有绝对发展优势,在经济发展、人文历史和服务管理方面具有潜在发展优势。据此,本文提出保山要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高质量打造文化旅游休闲产品,提高消费吸引力;发挥康养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康养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区域旅游协作与共同发展等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旅游环线 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比较优势 旅游产业 康养旅游 旅游经济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山地区培里伟晶岩型锂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闫庆贺 陈晨 +5 位作者 明添学 何小虎 谈树成 刘梦帆 章荣清 刘兵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9-552,共14页
稀有金属锂矿是我国紧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滇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但目前区内已知的稀有金属资源主要为Be-Nb-Ta-Sn矿,鲜有锂矿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在滇西高黎贡山培里地区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型锂矿,为云南省新增一处... 稀有金属锂矿是我国紧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滇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但目前区内已知的稀有金属资源主要为Be-Nb-Ta-Sn矿,鲜有锂矿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在滇西高黎贡山培里地区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型锂矿,为云南省新增一处有潜力的锂辉石型伟晶岩锂矿床,对区域稀有金属锂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6个样品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培里地区伟晶岩主要发育有Li、Be、Rb、Cs、Nb、Ta矿化。LA-ICP-MS铌钽矿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培里地区锂矿伟晶岩形成于18.4±0.3Ma,这一结果与共生的锡石U-Pb年代学(17.5±1.2Ma)结果一致,表明其为新生代成岩成矿作用产物。这一成矿年代与高黎贡山地区变质年代以及淡色花岗岩成岩年代一致,暗示培里伟晶岩可能为变质重熔产物,也可能是淡色花岗岩进一步结晶分异的产物。在大区域尺度上,该成矿事件与藏南稀有金属成矿时代一致,结合区域显著的地球化学背景异常,我们认为滇西地区可能是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带的南延部分,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锂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培里 伟晶岩型锂矿床 高黎贡 青藏高原 藏南稀有金属成矿带
下载PDF
滇西官房铜矿床微量元素R型因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10
作者 李育 陈爱兵 +6 位作者 蔡家驭 高建国 常河 贾福聚 王泱泱 王玉祥 董雪健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官房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澜沧江火山岩段北段,属云县-景谷(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是该区最具代表性的玄武岩铜矿床,储量达中型规模。对矿区内矿石的33种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聚类分析,33种微... 官房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澜沧江火山岩段北段,属云县-景谷(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是该区最具代表性的玄武岩铜矿床,储量达中型规模。对矿区内矿石的33种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聚类分析,33种微量元素可分为基性岩元素组合、中低温矿化元素组合、中酸性岩相关元素及中高温矿化元素组合;R型因子分析得到F_(1)、F_(2)、F_(3)、F_(4)四类元素组合因子。其中,聚类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的元素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能够代表矿床的成矿过程,即成矿分为热液成矿期和中低温地下水热液改造期两个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该矿床属于隐伏岩体及岩浆作用有明显成因联系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型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微量元素 官房铜矿床 滇西
下载PDF
滇西北普朗斑岩型矿床钾硅酸盐带的形成及与矿化关系研究
11
作者 施宝生 吴练荣 +7 位作者 李志鹏 杨帆 王雷 任涛 管申进 管经纬 朱振东 李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3-684,共12页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位于我国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岛弧南部的中甸岛弧内。为了探讨该矿床钾硅酸盐带矿物特征、形成机制及与矿体的关系,为下一步深部和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开展了二长斑岩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位于我国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岛弧南部的中甸岛弧内。为了探讨该矿床钾硅酸盐带矿物特征、形成机制及与矿体的关系,为下一步深部和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开展了二长斑岩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长石类矿物主量成分测试。结果显示赋矿二长斑岩中钾长石平均含量为26.2%,斜长石为26.7%,石英和黑云母分别为~16.1%和~14.4%。在系统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其形成机制,本研究将该矿床含矿二长斑岩中的长石划分为三类,即岩浆期结晶的原生长石(原生斜长石Pl1和原生钾长石Kfs1)、次生长石(热液蚀变成因,Pl2和Kfs2)和热液结晶长石(Pl3和Kfs3)。Pl1具有高铝(Al_(2)O_(3)=22.61%~27.27%)和钙(CaO=3.68%~9.29%),低硅(SiO_(2)=56.09%~63.89%)和钠(Na_(2)O=6.31%~9.27%)的特征;Pl3具有高硅(SiO_(2)=67.07%~68.97%)和钠(Na_(2)O=11.02%~11.99%)的特征;Pl2中SiO_(2)、Al_(2)O_(3)、CaO和Na_(2)O含量变化较大,主要分布于Pl1和Pl3之间,呈现出二者混合的特点。Kfs1~Kfs3元素含量变化较小,SiO_(2)、K_(2)O、Na_(2)O和Al_(2)O_(3)分别为62.75%~64.69%、15.42%~16.89%、0.20%~1.03%和17.93%~19.19%。与原生钾长石相比,次生钾长石中钾含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说明流体中钾可能相对较为亏损,这可能是普朗矿床钾硅酸盐化带中次生钾长石发育较弱的主要原因。青磐岩化的叠加改造,特别是黄铜矿±绿帘石±绿泥石脉发育显著提高了该矿床的铜品位,增加了铜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矿物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钾硅酸盐带 斑岩型 普朗矿床 滇西
下载PDF
滇西晚白垩世-始新世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事件:来自铌钽铁矿、独居石、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小虎 游亚元 +4 位作者 明添学 杨斯琦 闫庆贺 陈会 刘梦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538,共29页
滇西地区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经历了特提斯构造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导致该地区发育大量与稀有金属成矿相关的花岗伟晶岩脉,具有极好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质调查评价和地球化学填图显示滇西地区具备形成锂... 滇西地区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经历了特提斯构造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导致该地区发育大量与稀有金属成矿相关的花岗伟晶岩脉,具有极好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质调查评价和地球化学填图显示滇西地区具备形成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良好潜力。本文以滇西地区黄连沟、黄草坝、那俄、杞木寨、麻栗脑、禾波、黑妈等含稀有金属矿化的花岗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铌钽铁矿、独居石、锆石等LA-ICP-MS U-Pb定年手段,对这些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点开展成矿/成岩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滇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始新世(ca.70~40Ma),与中国其他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年龄结果表明滇西地区存在多阶段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可能与区域新特提斯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这些年龄为探讨滇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规律,有效指导区域找矿勘探部署和建立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晚白垩世-始新世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成矿时代
下载PDF
2013-2022年滇西北地区M_(s)≥3.0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李见 陈佳 +3 位作者 叶泵 金明 培李 孝宾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16,共15页
采用CAP方法得到滇西北地区2013年1月-2022年5月259次3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参数方法反演应力场,并结合漾濞M_(s)6.4地震震群对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①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多为走滑类型,部分为正断... 采用CAP方法得到滇西北地区2013年1月-2022年5月259次3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参数方法反演应力场,并结合漾濞M_(s)6.4地震震群对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①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多为走滑类型,部分为正断型,震源深度较浅,大多为高倾角地震;P轴方向自北向南显示为NNW向、NW和NE向,表现出顺时针偏转趋势,P轴、T轴均有较小的倾伏角,地震震源应力作用以水平为主。②滇西北地区应力场类型以走滑型为主;研究区北部德钦—中甸断裂附近为拉张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W向,该区域受到了强烈的拉张作用;东北部大理—丽江断裂附近有走滑型和拉张型分布,拉张型在西南侧,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W向;大理地区红河断裂附近为走滑型和过渡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NW近NS和NNE向;区域西南瑞丽—保山腾冲地区应力场为走滑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E向。整体上,主压应力轴自北向南呈顺时针旋转,在大理地区红河断裂附近顺时针旋转显著转变,由NNW逐渐转变为NNE。③维西—乔后断裂附近多次5级以上地震发震构造存在相同特征,即发震构造均为维西—乔后西侧隐伏断裂或者次生断裂,2022年震源机制变化或许和断裂附近应力变化调整有关,分析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和重视该区中强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CAP方法 滇西 漾濞6.4级地震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典型苔藓植物的引燃特性研究
14
作者 许行健 白磊 +1 位作者 普思伟 李世友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5,共5页
为研究地表苔藓植物的引燃特性,以滇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多蒴曲尾藓、锦丝藓为试验对象,以香烟和柱香作为引火源,在森林防火紧要期,研究了2种苔藓植物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引燃率。利用SPSS Statistics 27.0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该回... 为研究地表苔藓植物的引燃特性,以滇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多蒴曲尾藓、锦丝藓为试验对象,以香烟和柱香作为引火源,在森林防火紧要期,研究了2种苔藓植物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引燃率。利用SPSS Statistics 27.0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该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多蒴曲尾藓引燃率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热释放速率>火源燃烧速率>苔藓含水率>火源直径>气温>相对湿度,对锦丝藓引燃率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苔藓含水率>气温>火源燃烧速率>火源直径>相对湿度>热释放速率。多蒴曲尾藓、锦丝藓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0.820、0.893。通过残差分析得知,多蒴曲尾藓、锦丝藓引燃率预测结果误差分布为±8.895%、±5.845%。研究结果可以为滇西北地区地表可燃物的管理、火险预警等提供依据,为深入开展苔藓植物的火灾风险辨识与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地区 苔藓 香烟 柱香 引燃特性
下载PDF
滇西阿面根铅锌矿床成因研究——硫、铅同位素和闪锌矿微量元素证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传昱 沙建泽 +6 位作者 苏肖宇 李婉婷 罗建宏 朱悦彰 吴清华 陈曹军 明添学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51,共15页
保山地块南部的芦子园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铁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之一,阿面根铅锌矿床是该区近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但目前研究程度低,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不明。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通过阿面根矿床的金属硫... 保山地块南部的芦子园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铁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之一,阿面根铅锌矿床是该区近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但目前研究程度低,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不明。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通过阿面根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探讨矿质来源,利用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判定矿床成因。结果显示,阿面根矿床硫化物的δ~(34)SV-CDT值(9.44‰~12.16‰)介于壳源花岗岩硫与围岩地层同期海水硫之间,显示出二者混合特征;铅主要来自上地壳;闪锌矿以富集Fe、Mn、Co、Cu、Cd而贫Ga、Ge、As、Sn、Cr、Ni为特征,其中Fe、Cd、Mn、Co、Ag、Sb、Ga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产出,Cu则以类质同象和矿物包裹体的形式同时进入闪锌矿晶格中,可能存在Zn^(2+)↔Fe^(2+)、Zn^(2+)↔Cd^(2+)、2Zn^(2+)↔Ag^(+)+Sb^(3+)等方式的替代关系;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VMS型、MVT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中的闪锌矿明显不同,其Cd/Fe(0.02~0.04,均值0.03)、Co/Ni(15~1 019,均值1 275)和Ga/In(0.11~1.10,均值0.31)比值特征和较低的Ge元素含量均表明闪锌矿形成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综上证据,本文认为阿面根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隐伏中酸性侵入岩,有少量地层围岩物质加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阿面根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微量元素 闪锌矿 硫、铅同位素 阿面根 保山地块 滇西
下载PDF
滇西那俄花岗伟晶岩型铍矿床矿石矿物的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16
作者 明添学 唐忠 +8 位作者 李蓉 何小虎 田素梅 殷伟 覃勇凯 包丛法 李良 杨斯琦 张子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97,共19页
滇西那俄铍矿床是近年评价的小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为石榴子石钠长石化花岗伟晶岩脉,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长100~1150 m,厚度0.43~3.70 m,w(BeO)为0.007%~1.790%,w(Ta_(2)O_(5))为0.0032%~0.0533%,w(Rb_(2)O)为0.041%~0.317%。... 滇西那俄铍矿床是近年评价的小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为石榴子石钠长石化花岗伟晶岩脉,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长100~1150 m,厚度0.43~3.70 m,w(BeO)为0.007%~1.790%,w(Ta_(2)O_(5))为0.0032%~0.0533%,w(Rb_(2)O)为0.041%~0.317%。有用组分以铍矿为主,共伴生钽、铷矿;少数矿石以钽矿为主,共伴生铍、铷矿。矿石矿物以绿柱石、铌钽铁矿、白云母、钾长石为主,区内最明显的找矿标志是含绿柱石伟晶岩,其次是含石榴子石钠长石化伟晶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绿柱石属于无碱绿柱石-低碱绿柱石,分子式为Be_(2.8928~2.9481)AI_(1.9766~2.0225)Si_(6)O_(18);云母中w(Li_(2)O)为0.5001%~2.4279%,w(Rb_(2)O)为0.7303%~2.3042%,属白云母—多硅白云母—富锂多硅白云母;钾长石中含有较高的w(Rb_(2)O),为0.4861%~1.0334%,分子式为K_(0.8932~0.9713)[Al_(1.0013~1.0151)Si_(2.9809~2.9990)O_(8)];石榴子石能谱谱系以发育Mn、Fe双峰为特征,以锰铝榴石(Spe)和铁铝榴石(Alm)为主,锰铝榴石体积分数达67.02%~69.07%,属岩浆成因锰铝榴石。本区Be元素主要赋存于绿柱石中,Rb元素赋存于钾长石和白云母中,Li元素赋存于白云母—多硅白云母—富锂多硅白云母中。白云母和绿柱石成分显示那俄地区花岗质岩浆初始Li并不富集,在伟晶岩演化晚期岩浆中高度富集F-Li流体活动是该地区稀有金属异常富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那俄铍矿床 伟晶岩型铍矿床 花岗伟晶岩 绿柱石 云母 钾长石 石榴子石 稀有金属矿床
下载PDF
滇西南宿根甘蔗地土壤大孔隙特征
17
作者 张铃悦 马建刚 赵彤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2-429,共8页
【目的】准确掌握宿根甘蔗土壤孔隙的变化特征,为甘蔗种植中的土壤管理、土壤水文预测预报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结合土壤水分穿透曲线法测定了不同坡度、不同宿根年限、不同土层的甘蔗地土壤大孔隙。【结果】宿根甘蔗... 【目的】准确掌握宿根甘蔗土壤孔隙的变化特征,为甘蔗种植中的土壤管理、土壤水文预测预报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结合土壤水分穿透曲线法测定了不同坡度、不同宿根年限、不同土层的甘蔗地土壤大孔隙。【结果】宿根甘蔗地40 cm深土壤大孔隙半径分布在0.3~3.6 mm,随着孔径的增大,土层深度的增加,大孔隙数量显著减少;随着坡度和年限的增加,小于0.6 mm的大孔隙数量减少得更显著;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最大为种植后第4年,且年限间差异主要出现在坡地上;坡地大孔隙面积比和平均体积呈现出随着宿根年限增加其值减小的趋势。【结论】甘蔗地宿根管理下,深层及小孔径大孔隙数量减少是主要趋势,应加强深施肥或原位松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宿根甘蔗 土壤大孔隙 水分穿透曲线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膏盐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18
作者 杨志娟 朱志军 +5 位作者 丁婷 杨浩 王何均 田原 吴金阳 严锦洁 《盐湖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滇西兰坪盆地中多数金属矿床伴生大量膏盐体,为了探讨膏盐体与金属成矿关系,对膏盐体进行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育在云龙组中呈层状黑色石膏稀土总量,δEu(0.87)和δCe(0.95),^(87)Sr/^(86)Sr(0.708629~0.710189),δ^(34)S... 滇西兰坪盆地中多数金属矿床伴生大量膏盐体,为了探讨膏盐体与金属成矿关系,对膏盐体进行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育在云龙组中呈层状黑色石膏稀土总量,δEu(0.87)和δCe(0.95),^(87)Sr/^(86)Sr(0.708629~0.710189),δ^(34)S_(V-CDT)(9.6‰~+11.9‰)与区域云龙组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相近;分布在云龙组地层中呈蘑菇状、指状侵入的块状石膏的稀土总量,δEu(0.65)和δCe(0.85),^(87)Sr/^(86)Sr(0.707695~0.708127),δ^(34)S_(V-CDT)(+12.6‰~+15.4‰)与晚三叠世三合洞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近。结合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兰坪盆地的Sr、Cu、Pb和Zn等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热卤水对地层的淋滤和萃取,成矿元素S主要为沉积地层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地球化学特征 滇西 兰坪盆地
下载PDF
滇西永平水泄纸房河Cu-Co矿区发现金矿
19
作者 冯志军 薛传东 +2 位作者 魏爱英 王维 李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709,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永平水泄Cu-Co矿集区位于滇西兰坪盆地南端西缘,先后勘查发现了约17个中小型Cu-Co或Cu矿产地(图1 a、b)。笔者先后对水泄矿集区内的纸房河、小团山、阿林等Cu-Co、Cu矿床(点)(图1b)进行了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勘查评价... 1研究目的(Objective)永平水泄Cu-Co矿集区位于滇西兰坪盆地南端西缘,先后勘查发现了约17个中小型Cu-Co或Cu矿产地(图1 a、b)。笔者先后对水泄矿集区内的纸房河、小团山、阿林等Cu-Co、Cu矿床(点)(图1b)进行了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勘查评价工作,首次在纸房河矿床发现具工业价值的富Au矿床(体),小团山和阿林矿区也显示出较好的成矿潜力。本次勘查发现的Au矿床(体)是该矿集区近30年来的重大找矿突破,为区内老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控矿构造、矿化组合及围岩地层的地质特征,深入分析Au矿化与Cu-Co矿化的时空联系,明确其主要控矿因素,为下一步的Au矿勘查指明方向,同时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Cu-Co-Au矿产资源评价和找矿预测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评价 控矿构造 地质调查 找矿预测 成矿潜力 滇西兰坪盆地 纸房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滇西南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触发滑坡遥感解译及其构造意义
20
作者 李浩峰 徐岳仁 +4 位作者 郭雅丽 刘晗 赵昕雨 陆玲玉 唐嘉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40,共24页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yhole卫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结合野外验证和前人研究结果,获得了1976年M_(S)7.3、M_(S)7.4龙陵双强震触发滑坡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结果显示:1)共解译滑坡14448个,总面积为17.2km^(2),70.9%的滑坡分布在花岗岩质的岩体风化层中,单体滑坡面积集中在数百至1000m^(2)区间,多为表层风化层内的浅层滑坡,滑动距离较小;2)同震滑坡密集区与高烈度区不匹配,其空间分布显示破裂区规模约为30km,且均位于活动断裂的一侧,表明其发震构造并非为龙陵-瑞丽断裂或畹町断裂。滇西南地区共轭强震破裂可能局限了单次强震的空间规模,因此在确认未来强震危险区时应重点关注NE向与NW向构造的交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 地震滑坡 Keyhole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