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90
1
作者 孙世国 蔡美峰 王思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关键词 边坡岩体 滑移机制 复合开采 岩体变形 矿山开采
下载PDF
地表探槽断裂岩岩石磁学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不同滑移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栋梁 李海兵 +3 位作者 李德贵 孙知明 司家亮 王焕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0-2265,共16页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上地震断裂岩为岩石磁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上两个探槽内断裂岩为对象,包括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上的八角庙探槽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上的九龙探槽,结合目前已发表的地表及WFSD-1孔的研究成果,从岩石磁学角度探讨汶川地震断裂带经历的地震滑移机制:1综合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八角庙探槽和其它位置的断裂岩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震断裂带附近断层泥的高磁化率源于新生的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等,故映秀-北川地震断裂曾经历高温快速热增压地震滑移机制;2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上九龙探槽内断层泥略低的平均磁化率源于其铁的硫化物含量比断层角砾及侏罗纪砂岩多,铁的硫化物可能源于地震过程或断裂岩抬升到地表后的地表作用,如果断层泥中铁的硫化物多含量源于地震过程,则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曾经历低温慢速机械润滑地震滑移机制;3两条断裂经历的不同地震滑移机制可能受控于断裂深部结构,如断层产状,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的陡倾角易产生高温快速地震滑移,而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的缓倾角更易产生低温慢速地震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地震断裂 灌县-安县地震断裂 岩石磁学 地震滑移机制
下载PDF
单晶γ-TiAl合金微观滑移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芮执元 张国涛 +2 位作者 冯瑞成 张亚玲 剡昌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3-1107,共5页
针对单晶γ-TiAl合金微观滑移机制方面研究的不足,建立了单晶γ-TiAl合金单轴拉伸时晶体滑移几何模型,根据几何模型中各夹角之间的几何关系和由Weiss晶带法则给出的滑移方向,计算出了单滑移系中各个滑移方向上的Schmid因子;通过对比计... 针对单晶γ-TiAl合金微观滑移机制方面研究的不足,建立了单晶γ-TiAl合金单轴拉伸时晶体滑移几何模型,根据几何模型中各夹角之间的几何关系和由Weiss晶带法则给出的滑移方向,计算出了单滑移系中各个滑移方向上的Schmid因子;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发现在设定条件下晶体更易产生滑移的方向为(001)[01-1]和(11-1)[110];在由主滑移系和交滑移系组成的双滑移系同时开动时,计算出了临界外加拉伸应变为0.633;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给出的单晶γ-TiAl合金单轴拉伸时的微观滑移机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TIAL合金 单晶 微观滑移机制 单轴拉伸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井工转露天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世国 王群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井工转露天是一个新的论题,因开采时序的改变,导致边坡体的滑移机制产生了质的变化。应用底面摩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新的开采时序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揭示了露天矿延深开采扰动作用下井采区上覆岩体的平衡体系失稳与再活化过... 井工转露天是一个新的论题,因开采时序的改变,导致边坡体的滑移机制产生了质的变化。应用底面摩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新的开采时序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揭示了露天矿延深开采扰动作用下井采区上覆岩体的平衡体系失稳与再活化过程及其演变规律;针对两种开采模式影响域的部分或整体的相互叠加作用特点,分析了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的叠加作用属性及开采时序变化对边坡体变形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地下采区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分区性特点及其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转露天 滑移机制 应力叠加 移动性态
下载PDF
高温下TiAl基合金γ相中的位错交滑移机制
5
作者 梁伟 赵兴国 +1 位作者 陆路 李炳太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高温 TiA1基合金 Γ相 位错交滑移机制
下载PDF
ANSYS在露井联采条件下边坡滑移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何浩宇 《现代矿业》 CAS 2011年第2期85-86,99,共3页
针对露天井下同时开采这一特殊情况,借助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太堡矿边坡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对比已知模型的力学分析,研究得出地下不同开采顺序条件下的露天边坡滑移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靠近边坡的矿体开采时应对... 针对露天井下同时开采这一特殊情况,借助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太堡矿边坡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对比已知模型的力学分析,研究得出地下不同开采顺序条件下的露天边坡滑移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靠近边坡的矿体开采时应对边坡重点防护和监测,且随着露天和地下开采的进行,应尽快用废石填压坡脚,及时跨落填充地下开采采空区,同时填埋边坡塌陷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露井联采 边坡 滑移机制
下载PDF
动力扰动下单孔夹片式锚具滑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振乾 姜耀东 +1 位作者 杨英明 张科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3042-3050,共9页
煤炭开采引起覆岩垮落、地表沉降,开采引起的强烈扰动是水电硐室、地铁隧道等其他地下工程所不能比拟的。为研究煤矿夹片式锚具的滑移机制,以芦岭煤矿II82采区为工程背景,针对采区巷道受上方工作面扰动剧烈的特点,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 煤炭开采引起覆岩垮落、地表沉降,开采引起的强烈扰动是水电硐室、地铁隧道等其他地下工程所不能比拟的。为研究煤矿夹片式锚具的滑移机制,以芦岭煤矿II82采区为工程背景,针对采区巷道受上方工作面扰动剧烈的特点,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2D)从动力扰动的角度分析锚具滑移机制,认为在动力扰动初期,围岩深部和浅部介质位移的差异导致锚索载荷先减小,随后在锚索发挥加固作用的过程中又受到拉力作用,造成锚索载荷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并不能像恒力加载那样使锚索自身预紧,相反会使锚具瞬间产生滑移。通过采用挤压锚具和螺纹锚具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动力扰动下夹片式锚具滑移的问题,并在芦岭煤矿得到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夹片式锚具 滑移机制 动载扰动
原文传递
石碑塬低角度黄土地层液化滑移特征与机理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柴少峰 王兰民 +4 位作者 王平 郭海涛 夏晓雨 车高凤 王会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65-2574,共10页
在野外调查、勘探与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对1920年海原地震宁夏石碑塬低角度液化滑移启动机理、地貌形成特征、失稳过程及其滑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碑塬低角度液化滑移是1920年海源地震在特殊地层结构及高烈度地... 在野外调查、勘探与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对1920年海原地震宁夏石碑塬低角度液化滑移启动机理、地貌形成特征、失稳过程及其滑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碑塬低角度液化滑移是1920年海源地震在特殊地层结构及高烈度地震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饱和砂质黄土地层的液化滑移;液化滑移过程包括液化启动、抛射加速、滑移堆积等3个阶段,液化滑移具有高速和长距离流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液化启动是大规模滑移的触发机制;高峰值的地震加速度放大及惯性抛射是液化滑移高速远程的驱动机制;特殊的下部隔水层和中部饱和砂质黄土层的地层结构是大规模低角度滑移形成的物理基础;液化程度的差异造成不同层位土体的运移速度差及拉张推挤作用是形成峰谷相间波浪起伏地貌的原因。研究结果对强震作用下低角度黄土地层地震液化滑移灾害机理的认知与该类滑坡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验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碑塬 地震液化 滑移特征 滑移机制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露井同期开采作用下边坡应力演化机制及其稳定性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世国 宋辉 王佳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露井同期开采影响边坡安全的主要问题是井采区上覆岩体与边坡嵌套在一起,边坡稳定性受露井同时作用,其应力场重新分布,同时下采区开采范围增大,边坡岩体地层分布发生改变,由此导致边坡岩体剧烈变形甚至失稳。以紫金山金铜矿开采实践为例... 露井同期开采影响边坡安全的主要问题是井采区上覆岩体与边坡嵌套在一起,边坡稳定性受露井同时作用,其应力场重新分布,同时下采区开采范围增大,边坡岩体地层分布发生改变,由此导致边坡岩体剧烈变形甚至失稳。以紫金山金铜矿开采实践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模拟露井同期开采应力场与位移场的演化规律,揭示其滑移机制,建立露井同期开采作用下边坡不同区域地表沉降位移模型,并系统分析叠加变形位移矢量图的分区性及其作用属性;通过精细化方法搜寻出最危险滑移面,并进行其稳定性评价,为类似开采方法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开采 采动效应 滑移机制 边坡 稳定性
下载PDF
露井联采下的边坡滑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世国 贾欣欣 +1 位作者 刘文波 肖剑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为保证露井联采下边坡岩体的稳定性,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模拟模型,系统模拟研究边坡岩体应力场和位移矢量场演化特点,揭示采空区上覆岩体滑移机理与动态演变规律,建立露井联采作用下的地表三维沉降模型和水平移动... 为保证露井联采下边坡岩体的稳定性,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模拟模型,系统模拟研究边坡岩体应力场和位移矢量场演化特点,揭示采空区上覆岩体滑移机理与动态演变规律,建立露井联采作用下的地表三维沉降模型和水平移动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开采时,随着开采阶段向下延深,地下开采效应对上覆岩体影响逐渐减小,此时露井联采综合作用的边坡体主要受露天开采影响大小控制;当由+30 m水平开采至-150 m水平阶段时,边坡岩体发生局部破坏,破坏形式为塌陷破坏,需要进行局部加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井联采 滑移机制 破坏方式 边坡稳定
下载PDF
海原大地震诱发石碑塬黄土滑坡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博 田文通 +2 位作者 孙军杰 刘琨 徐舜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5-1172,共8页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诱发的石碑黄土塬滑坡,因其规模大、坡度小、滑距远的特点成为业界关注焦点,目前对该滑坡的物理力学过程仍无统一认识。基于此,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该滑坡初始状态、地震动力响应和流滑发展过程。...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诱发的石碑黄土塬滑坡,因其规模大、坡度小、滑距远的特点成为业界关注焦点,目前对该滑坡的物理力学过程仍无统一认识。基于此,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该滑坡初始状态、地震动力响应和流滑发展过程。为分析震前斜坡初始状态,建立考虑斜坡表面拉裂缝中侧向水压力作用的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拉裂缝中侧向水压力削弱了斜坡整体稳定状态;为研究地震时斜坡动力响应过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获得地震时斜坡饱和土层的孔隙水压力比和斜坡位移的变化特性;为解释远程滑坡,将液化后土层等效为流体,借鉴泥流滑距估算理论,求算石碑塬滑坡的滑距,计算结果与前人现场考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大地震 石碑塬滑坡 滑移机制 液化 滑距
下载PDF
滑移边界对微型气浮轴承稳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海 孟光 +1 位作者 赵三星 刘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21-25,共5页
根据气膜厚度的Knudsen数,确定滑移流为微型气浮轴承内部的润滑机制。引入二阶滑移流边界条件对连续流的状态方程进行修改,得到滑移流机制下修正的雷诺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雷诺方程求解,得到两种情况下的气压分布,进而得到相应的承... 根据气膜厚度的Knudsen数,确定滑移流为微型气浮轴承内部的润滑机制。引入二阶滑移流边界条件对连续流的状态方程进行修改,得到滑移流机制下修正的雷诺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雷诺方程求解,得到两种情况下的气压分布,进而得到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偏位角。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滑移流机制下气浮轴承的力学性能与连续流机制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在相同的转速和偏心率下,滑移流效应降低了气压分布的曲率,进而降低了气浮轴承所能够提供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气浮轴承 滑移机制 修正的雷诺方程 承载能力 偏位角
下载PDF
Effect of wire diameter compression ratio on drawing deformation of micro copper wire
13
作者 Tao HUANG Han-jiang WU +3 位作者 Ke-xing SONG Yan-min ZHANG Yan-jun ZHOU Shao-lin L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05-2618,共14页
A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drawing deformation of pure copper micro wire,based on rate-dependent crystal plasticity theory.The impact of wire diameter compression ratio on the micr... A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drawing deformation of pure copper micro wire,based on rate-dependent crystal plasticity theory.The impact of wire diameter compression ratio on the micro-mechanical deformation behavior during the wire draw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nal deformation and slip of the drawn wire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forming distinct slip and non-slip zones.Additionally,horizontal strain concentration bands develop within the drawn wire.As the wire diameter compression ratio increases,the strength of the slip systems and the extent of slip zones inside the deformation zone also increase.However,the fluctuating stress state,induced by contact pressure and frictional stress,results in a rough and uneven wire surface and diminishes the stability of the draw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opper wire drawing deformation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slip mode
下载PDF
辽东滑移构造宏观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华泰 《辽宁地质》 1999年第4期255-265,共11页
展布于辽宁东部鞍山—本溪间的寒岭—偏岭断裂走向为北东东,延长大于200km,运动方向为左行走滑,形成于中生代晚期,与之同期的本溪思山岭—塔子岭—三家子—大卫村屯断裂走向北东,延长140km,运动方向为右行走滑,两者同属于区域性地壳-岩... 展布于辽宁东部鞍山—本溪间的寒岭—偏岭断裂走向为北东东,延长大于200km,运动方向为左行走滑,形成于中生代晚期,与之同期的本溪思山岭—塔子岭—三家子—大卫村屯断裂走向北东,延长140km,运动方向为右行走滑,两者同属于区域性地壳-岩石圈型断裂。研究证明,两者夹持的楔形断块体西起鞍山、海城、营口一线,东至本溪市,是一个陆内滑移造山带,最大滑移距离达37km。本溪市上卧龙—兴隆山断裂走向北西—南东,延长10km,则是其前缘挤压带。这一构造的形成与东亚大陆在中生代以来呈断块状向太平洋扩张有关,与壳内花岗岩质层的水平变异有关,与下辽河断陷内基底层次的侧向伸展力有关。滑移主体以斜切凤城凸起和太子河凹陷,改造着区域构造格架,在其影响区域内形成一个滑移构造体系。对此滑移构造体系的识别与建立,对研究上述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演化、找矿、找水及评价地壳稳定性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特征 滑移机制 应变 构造变形 滑移构造
下载PDF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关键问题及技术方向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运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27-131,135,共6页
系统分析了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的关键技术问题,分别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关键问题:露天转地下整体规划,转地下露天开采极限深度,露天转地下联合采矿工艺,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露天转地下境界矿柱厚度确定,露天转地下生产规模... 系统分析了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的关键技术问题,分别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关键问题:露天转地下整体规划,转地下露天开采极限深度,露天转地下联合采矿工艺,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露天转地下境界矿柱厚度确定,露天转地下生产规模确定及开采过渡时期的产量衔接等关键问题及技术方向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联合开采 极限深度 采矿工艺 边坡滑移机制 境界矿柱
下载PDF
纳米结构对二硫化钼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高雪 吉利 +5 位作者 鞠鹏飞 陈磊 刘晓红 李红轩 周惠娣 陈建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140,158,共9页
目的探究二硫化钼结构以及尺寸对其宏观摩擦学性能以及滑移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尺寸不同的二硫化钼微球花,并与购买的商业化块状二硫化钼以及单层二硫化钼进行对比,将四种二硫化钼粉末在乙醇中进行分散,采用喷涂的方式在... 目的探究二硫化钼结构以及尺寸对其宏观摩擦学性能以及滑移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尺寸不同的二硫化钼微球花,并与购买的商业化块状二硫化钼以及单层二硫化钼进行对比,将四种二硫化钼粉末在乙醇中进行分散,采用喷涂的方式在硅基底上制备了四种二硫化钼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粉末和涂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比研究了涂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对偶的形貌,利用SEM和TEM对摩擦界面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四种二硫化钼材料均为层状结构的纳米片或微片组成,摩擦系数平稳且均小于0.05。块状二硫化钼寿命最短,摩擦界面覆盖了较少的润滑膜;单层二硫化钼摩擦系数平稳,且寿命最长,摩擦界面由大量纳米片组成,摩擦过程主要是单纯的物理剥离;二硫化钼微球花的寿命介于二者之间,微球花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剥离,在摩擦过程中起润滑作用的是剥离的二硫化钼纳米片,摩擦界面覆盖了较厚的致密润滑膜。二硫化钼微球花摩擦后,层间距由0.62 nm增至0.7 nm,层间距的增大有利于良好的润滑。结论尺寸对二硫化钼的滑移机制有影响,从而显著影响其耐磨寿命,层数和尺寸的减小有利于耐磨寿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摩擦学性能 耐磨寿命 纳米结构 尺寸 滑移机制
下载PDF
边坡岩体动态监测技术与破坏模式分析
17
作者 孙世国 王思敬 《鞍钢矿山》 1999年第1期3-5,42,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边坡岩体内部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动态分析与破坏模式判别等相关的理论及方法。
关键词 边坡变形监测 破坏模型 露天矿山 岩体 滑移机制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岩石特征与内部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琼 李海兵 +4 位作者 CHEVALIER Marie-Luce 米桂龙 李超 何祥丽 李亚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04-3224,共21页
断裂带的变形行为和断层滑移机制是目前地震研究关注的热点,断裂带岩石特征、内部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断层蠕滑或粘滑行为以及断层滑移机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地表出露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 断裂带的变形行为和断层滑移机制是目前地震研究关注的热点,断裂带岩石特征、内部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断层蠕滑或粘滑行为以及断层滑移机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地表出露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粒度统计、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薄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鲜水河断裂带岩石特征、结构构造、物性、矿物成分及化学元素分布开展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相关变形行为和滑移机制。分析表明:(1)断裂带核部主要由黑色断层泥、浅黄色及黄色断层角砾岩和灰色碎裂岩、灰色断层角砾岩组成,呈单核对称结构;(2)黑色断层泥厚3~5cm,具有快速滑动结构特征,表现为断层粘滑行为。断层泥可划分出13个滑移带,最窄滑移带厚约40μm,至少代表13期古地震事件;(3)断层泥主要由伊利石、高岭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其中边部伊蒙混层含量异常高,为最新一次古地震的主滑移带。由于伊利石和伊蒙混层(或蒙脱石)为主要黏土矿物的断层泥渗透率低、孔隙流体压力大,以及发现断层泥楔入脉,表明地震过程中断层滑动存在热增压弱化机制;(4)从断层泥不同滑动带中碎块蚀变程度和矿物分布特征来看,地震主滑动带有向碎裂岩方向迁移的趋势。推测断层在滑动过程中,更趋向于向弱矿物含量高(如伊利石、伊蒙混层)、强矿物含量低(如方解石、高岭石)的围岩一侧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岩石组成 断层泥 内部结构 滑移机制
下载PDF
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与断口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凌云 周帅 +2 位作者 赵天章 李东辉 范作鹏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8-262,268,共6页
针对飞机无扩口导管接头旋转弯曲疲劳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对Ti-3Al-2.5V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进行旋转弯曲高周疲劳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编号为30822国产钛合金和20824进口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分别在1 785 980和7 900... 针对飞机无扩口导管接头旋转弯曲疲劳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对Ti-3Al-2.5V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进行旋转弯曲高周疲劳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编号为30822国产钛合金和20824进口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分别在1 785 980和7 900 800次发生断裂,其他无扩口航空导管均经受107次循环应力疲劳后无任何破坏和泄漏.试验结束后,对断口进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以及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Ti-3Al-2.5V钛合金无扩口导管接头高周疲劳断口破坏是由疲劳源区、扩展区和瞬断区3部分组成,断裂机理为表面滑移机制引起的,疲劳源区由导管外壁与管套连接处产生,并沿导管周向扩展,裂纹的扩展也受显微组织的影响,断口表现为明显的疲劳辉纹以及韧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2.5V钛合金 旋转弯曲疲劳 高周疲劳 断口分析 滑移机制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特性的层状岩体复合材料模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黄书岭 徐劲松 +1 位作者 丁秀丽 邬爱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3-756,共14页
层状岩体由于存在着定向结构面导致其破坏机制和变形行为与一般岩体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此,先通过独立考虑基岩和结构面的物理力学特性,提出层状岩体复合材料硬化-软化模型,以便用来描述这类岩体在强度和变形方面的各向异性以及... 层状岩体由于存在着定向结构面导致其破坏机制和变形行为与一般岩体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此,先通过独立考虑基岩和结构面的物理力学特性,提出层状岩体复合材料硬化-软化模型,以便用来描述这类岩体在强度和变形方面的各向异性以及渐进破裂(或滑移)特征。然后,采用VC++编程语言将该模型嵌入到FLAC3D软件中,从而实现非线性数值计算功能。通过与经典理论解和已有模型数值解进行对比,以及对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表明该模型在描述上述这些特征方面是合适的。同时,这些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不同围压和倾角情况下层状岩体的力学响应特征,并初步探讨这类岩体的破裂(滑移)机制。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典型边坡工程和洞室工程中,所得结果可以较好地解释工程现场的变形破坏现象,且与工程实践基本相符,验证该模型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岩体 结构面特性 复合材料模型 数值模拟 破裂(滑移)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