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滞动针干预“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中枢镇痛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赵丽萍 陈艺箔 +3 位作者 王雅倩 李之彤 张琪 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14-3623,共10页
背景:滞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显著,但镇痛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滞动针干预激痛点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6)和造模组(n=38),造模组采用“打击结合... 背景:滞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显著,但镇痛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滞动针干预激痛点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6)和造模组(n=38),造模组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制备左侧股内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造模12周后随机挑选6只验证造模成功,将剩余32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6)与滞动针组(n=16),使用滞动针对滞动针组大鼠左侧股内侧肌局部激痛点进行干预治疗,2次/周,治疗4周。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进行左足机械缩足阈值测定;治疗后第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左侧股内侧肌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和c-fos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滞动针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降低(P<0.05);治疗4周后,滞动针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高于模型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等,肌细胞增大并出现核内移现象,细胞内出现圆形挛缩结节以及紧张带;滞动针组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细胞多呈角状,细胞内偶见挛缩结节;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β-内啡肽及脑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滞动针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β-内啡肽及脑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P<0.05);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fos、Iba-1阳性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滞动针组c-fos阳性表达升高(P<0.05),Iba-1阳性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均降低(P<0.05);(5)结果表明,滞动针可能通过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小胶质细胞的活性、下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间接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释放β-内啡肽、增加c-fos神经元兴奋性,从而降低中枢致敏程度,有效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激痛点 滞动针 中枢镇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下载PDF
基于“肌骨调衡”学术思想行滞动针疗法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2
2
作者 肖蕾 潘洁 +3 位作者 高育龙 郭月红 李振全 丁会申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45-149,共5页
目的以“肌骨调衡”学术思想为指导,观察滞动针疗法对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治疗,... 目的以“肌骨调衡”学术思想为指导,观察滞动针疗法对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滞动针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疼痛缓解起效时间、颈痛量表评分(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患侧胸锁乳突肌及上斜方肌的肌肉压痛及肌肉紧张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NPQ评分、CASCS评分、患侧胸锁乳突肌及上斜方肌的肌肉压痛及肌肉紧张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疼痛缓解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0 d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1%(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滞动针疗法于局部失衡肌群浅层选择针刺靶点,多维施针,可有效改善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其作用机理为“中枢整合、力学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调衡 滞动针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寒痹阻证 中枢整合
下载PDF
基于经筋整体观理论探讨滞动针在肱骨外上髁炎诊疗思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杰 董宝强 +1 位作者 林星星 张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8期100-102,共3页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在肘部疼痛和局部功能受限,其症状在中医学属经筋病范畴。文章从肘部结构的解剖学基础和筋膜链理论探讨该病,发现其诊疗方法符合经筋理论的整体观思维,即在经筋循行线上找到腕部、肘部和肩部的结筋病灶点的因果关...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在肘部疼痛和局部功能受限,其症状在中医学属经筋病范畴。文章从肘部结构的解剖学基础和筋膜链理论探讨该病,发现其诊疗方法符合经筋理论的整体观思维,即在经筋循行线上找到腕部、肘部和肩部的结筋病灶点的因果关系进行整体选点治疗。大量的文献及临床研究表明经筋理论指导该病治疗有独特优势,滞动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将滞针术与动针术有机结合,且滞动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确切疗效,因此从经筋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探讨与该病的联系,运用经筋整体观理论联合滞动针法可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经筋 滞动针疗法 筋骨平衡 依脉引筋气 经筋整体观
下载PDF
滞动针刺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琦泰 黄佳莹 +2 位作者 杜艳 蒋云芳 黄丽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8期37-38,共2页
文章从操作方法、治疗病种等方面对近十年来以滞动针刺为主的针刺治疗在操作方法及治疗病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滞动针刺疗法对骨伤科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有较好疗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选用科学方法筛选优势病种。
关键词 滞动针 滞动针刺疗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滞动针联合隔姜灸与丛针毛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晓玲 尹旭辉 +3 位作者 钟润芬 谭元奇 郭兵 张亚男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4期4857-4860,共4页
目的观察滞动针联合隔姜灸与丛针毛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滞动针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滞动针组透刺入针后使用滞动针手法治疗,电针组透刺入针后使用电针治疗。2组取穴相同,均配合隔姜灸与丛针... 目的观察滞动针联合隔姜灸与丛针毛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滞动针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滞动针组透刺入针后使用滞动针手法治疗,电针组透刺入针后使用电针治疗。2组取穴相同,均配合隔姜灸与丛针毛刺为基础治疗。结果滞动针组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电针组;2组均可提高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Sunnybrook)评分,滞动针组对Sunnybrook评分的提高明显优于电针组(P<0.05);6个月后随访,且滞动针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电针组(P<0.05)。结论滞动针组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后遗症发生率低,明显优于电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滞动针 隔姜灸 毛刺 疗法
下载PDF
张卫华教授“滞动针疗法”治疗慢性躯体疼痛临床特色撷英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健 张卫华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介绍张卫华教授应用“滞动针疗法”治疗慢性躯体疼痛的临床经验。“滞动针疗法”是基于古代“搓法”与“飞经走气四法”,融滞针与动针为一体,根据慢性躯体疼痛的特点,采用各种针刺形式(单针刺、三针爪刺、单双圈围刺、双向透刺、分层多... 介绍张卫华教授应用“滞动针疗法”治疗慢性躯体疼痛的临床经验。“滞动针疗法”是基于古代“搓法”与“飞经走气四法”,融滞针与动针为一体,根据慢性躯体疼痛的特点,采用各种针刺形式(单针刺、三针爪刺、单双圈围刺、双向透刺、分层多向刺)与不同类型的滞动针法(外甩、震颤、顺逆时针环转、提拉和频捣滞动针法)相结合,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滞动针疗法,以应对临床不同类型及特点的慢性躯体疼痛,其疗法针对性强、操作简便、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躯体疼痛 滞动针疗法 名医经验 张卫华
下载PDF
滞动针刀与以意引气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40例
7
作者 李松林 陈有国 李琳娜 《中医外治杂志》 2014年第3期29-30,共2页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5岁~65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6岁-64岁。两组病情程度、体重、身高等人口学资料都基本一致。
关键词 气功 滞动针 中风
下载PDF
滞动针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亮先 王祖红 段晓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观察滞动针疗法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中气下陷型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气下陷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滞动针疗法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两组... 目的观察滞动针疗法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中气下陷型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气下陷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滞动针疗法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下极高度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胃下极高度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下极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胃下极高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滞动针疗法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中气下陷型胃下垂优于单纯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且远期疗效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疗法 滞动针 补中益气汤 胃下垂 药并用
下载PDF
滞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雷帮林 杜艳 +1 位作者 杨晋冀 朱云凤 《微创医学》 2013年第6期718-719,共2页
目的观察滞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滞动针疗法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42/... 目的观察滞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滞动针疗法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42/43),对照组总有效率95.35%(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滞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普通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动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灸疗法
下载PDF
壮医经筋滞动针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技术规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琦泰 黄佳莹 +1 位作者 杜艳 蒋云芳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11期62-64,共3页
目的:通过运用壮医理论结合中医理论及针刺法,指导壮医经筋滞动针法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治疗方案的制订。方法:依据壮医经筋查"灶"选穴,再行针及滞动针刺消"灶"的操作常规,制订该方案的标准操作规程。结果:最终总结... 目的:通过运用壮医理论结合中医理论及针刺法,指导壮医经筋滞动针法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治疗方案的制订。方法:依据壮医经筋查"灶"选穴,再行针及滞动针刺消"灶"的操作常规,制订该方案的标准操作规程。结果:最终总结出一套壮医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规范性综合方案。结论:本治疗方案操作技术规范,易于学习,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 滞动针 颈椎病 技术规范
下载PDF
尺胫针联合围刺滞动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家豪 马星星 张卫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7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观察尺胫针联合围刺滞动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尺胫针法联合围刺滞动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使用视觉疼痛模拟量... 目的观察尺胫针联合围刺滞动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尺胫针法联合围刺滞动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使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估腰部疼痛程度,使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OA)对腰背部功能和下肢功能进行评分,使用电子压痛仪测量压痛阈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83.33%、总有效率97.2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2.22%和61.11%(P<0.01)。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两组均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压痛阈值均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尺胫针联合围刺滞动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三横突综合征 腰痛 尺胫 围刺滞动针
下载PDF
滞动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蕾 潘洁 +3 位作者 高育龙 郭月红 李振全 丁会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13-717,共5页
滞动针疗法是将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微创技术相结合,总结出的一套以改良滞针为工具,“静态滞针”为前提,“动态施针”为手段,配合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疾病的特色针刺疗法。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应病因、证候,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 滞动针疗法是将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微创技术相结合,总结出的一套以改良滞针为工具,“静态滞针”为前提,“动态施针”为手段,配合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疾病的特色针刺疗法。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应病因、证候,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通督助阳为通,以行气理筋为顺,以软坚减张为松”,总结出了动态通督舒筋宣发、动态气血平衡调理、动态结构调理复原、动态能量蓄灌平衡、动态软坚散结除瘀、动态减张减压松解的“动态六步六法”治疗方案,以恢复颈部筋骨关节的静动态力平衡,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滞动针疗法 态六步六法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枢经滞动针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英业 唐宏亮 +3 位作者 王开龙 卢栋明 王雄将 庞军 《山西中医》 2019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比较枢经滞动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较好方法。方法:将90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施以枢经滞动针疗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疗法... 目的:比较枢经滞动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较好方法。方法:将90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施以枢经滞动针疗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疗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两组均连续干预14天。治疗结束后,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坐骨神经痛不适指数(SB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同,治疗14天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P>0.05);两组ODI评分、SBI评分、IL-6水平、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经滞动针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性坐骨神经痛 枢经 滞动针
下载PDF
滞动针疗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颈肩综合征120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君 刘宇 郝晶晶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B06期35-36,共2页
颈肩综合征是指颈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以颈肩部不适、疼痛、僵硬为主要症状,甚至伴有头晕、恶心症状,并反复发作。颈肩综合征多见于电脑及伏案工作办公室人员,也是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之一[1]。对120例颈肩综合征采用滞动针疗... 颈肩综合征是指颈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以颈肩部不适、疼痛、僵硬为主要症状,甚至伴有头晕、恶心症状,并反复发作。颈肩综合征多见于电脑及伏案工作办公室人员,也是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之一[1]。对120例颈肩综合征采用滞动针疗法配合整脊手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综合征 滞动针疗法 整脊手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滞动针法联合除痹通络汤熏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艳云 白桂珍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4期2680-2683,共4页
目的 观察滞动针法联合除痹通络汤熏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中牟县中医院收治114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予滞动针法,对照2组予除痹通络汤熏蒸,联合组予联合治疗。对比疗效、运... 目的 观察滞动针法联合除痹通络汤熏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中牟县中医院收治114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予滞动针法,对照2组予除痹通络汤熏蒸,联合组予联合治疗。对比疗效、运动功能等指标。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且复发率低(P<0.05)。3组治疗后FMA、C-M、CASCS、JOA、Lysholm评分及β-EP均高于治疗前,而VAS评分与5-HT、PGE_(2)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 滞动针法联合除痹通络汤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确切,增强运动功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动针 除痹通络汤 熏蒸疗法 颈肩腰腿痛 功能
下载PDF
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毛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7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滞动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LDH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以及TNF-α水平,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腰部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动针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滞动针法的相关文献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丹卉 陈晓琴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2-64,共3页
滞动针法是在古典针法基础上加以创新而形成的新型针刺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易于得气、利于导气的特点在临床中运用广泛。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探索滞动针法的来源和特点,并对滞动针法的含义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滞动针法作为... 滞动针法是在古典针法基础上加以创新而形成的新型针刺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易于得气、利于导气的特点在临床中运用广泛。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探索滞动针法的来源和特点,并对滞动针法的含义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滞动针法作为一种针刺手法,可通过旋转针体改变针下组织结构,并引发一系列下游反应,从而增强针感,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动针 文献研究 抓力 结缔组织
下载PDF
滞动针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4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晓斌 邓桂元 《光明中医》 2013年第6期1200-1201,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累及中轴骨骼、进行性全身性疾病,主要引起骶髂关节或/和腰背部疼痛和进行性僵硬的脊柱关节病,也包括外周关节及关节外的病变。常见症状为腰背、臀区疼痛及僵硬,活动...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累及中轴骨骼、进行性全身性疾病,主要引起骶髂关节或/和腰背部疼痛和进行性僵硬的脊柱关节病,也包括外周关节及关节外的病变。常见症状为腰背、臀区疼痛及僵硬,活动后可缓解。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为0.3%左右[1],多发于10~4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发病之比约为5:1[2],且男性发病较重,进展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 强直性脊柱炎 滞动针
下载PDF
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毛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23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TDP神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滞动... 目的:观察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TDP神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滞动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RI评分、VAS评分以及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项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能够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刺推拿 滞动针
下载PDF
滞动针配合针刺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毛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肩周炎(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FS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的是针灸推拿及TDP神灯照射,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滞动针,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对... 目的观察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肩周炎(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FS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的是针灸推拿及TDP神灯照射,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滞动针,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对关节疼痛程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及日常生活生活能力(ADL)这四个指标进行评分和统计,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四项指标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8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滞动针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动针 肩周炎 推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