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抵抗对育龄女性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经穴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1
作者 林蕾 许金榜 +6 位作者 李素敏 郑淑霞 萨喆燕 徐沙丽 朱佳敏 林永廉 林莺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育龄女性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经穴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将22例志愿者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分成胰岛素抵抗组(10例,HOMA-IR值≥1.66)和健康组(12例,HOMA-IR值<1.66),分别于月经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育龄女性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经穴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将22例志愿者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分成胰岛素抵抗组(10例,HOMA-IR值≥1.66)和健康组(12例,HOMA-IR值<1.66),分别于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应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关元、肝俞、脾俞、肾俞穴的浅表MBPU。结果:(1)胰岛素抵抗组患者月经期、黄体期关元穴浅表MBPU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胰岛素抵抗组右肾俞浅表MBPU在月经期低于健康组(P<0.05);(3)月经期关元、左肾俞、右肾俞浅表MBPU与HOMA-IR均呈负相关,卵泡期左肝俞、右脾俞浅表MBPU与HOMA-IR均呈正相关,晚黄体期左脾俞浅表MBPU与HOMA-IR呈正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期关元及右肾俞浅表MBPU引入是否具有胰岛素抵抗的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测胰岛素抵抗的正确百分比为80%。结论:胰岛素抵抗会降低育龄女性月经期经穴浅表MBPU,关元和右肾俞穴浅表MBPU可能能够特异性反映胰岛素抵抗的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月经周期 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
下载PDF
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孤独症征象和脑血流灌注量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尹嘉宝 段桂琴 +2 位作者 王甘雨 聂文毫 赵明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86-0090,共5页
了解2 ~ 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孤独症征象,并探索孤独症征象与脑血流灌注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1名ASD儿童的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总分和各领域得分;收集ASD儿童... 了解2 ~ 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孤独症征象,并探索孤独症征象与脑血流灌注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1名ASD儿童的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总分和各领域得分;收集ASD儿童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获取的感兴趣区域脑血流灌注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参数值,探索孤独症征象与脑血流灌注量的相关性。结果 (1)2~<3岁组、3~<4岁组和4~<5岁组ASD儿童在总体孤独症行为表征上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在感觉、交往、躯体、语言以及自理领域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ASD儿童在感觉领域表现与额叶(r=-0.345,P=0.025)、顶叶(r=-0.353,P=0.022)以及枕叶皮层脑血流灌注量(r=-0.365,P=0.017)呈负相关,交往领域得分与顶叶皮层脑血流灌注量(r=-0.355,P=0.021)呈负相关,而其他领域未发现与大脑皮层脑血流灌注量的相关性(P>0.05)。结论 ASD儿童的孤独症征象在幼儿时期即有表现,并且不同年龄初诊ASD儿童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并且ASD儿童的神经发育受到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脑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探究
3
作者 陈思文 任倩萌 张龙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n=36... 目的探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n=36)和重度狭窄组(n=60)。另选同期96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轻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脑血流灌注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关系;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9.12±1.57)mPa/s、(42.12±4.56)mPa/s、(2.38±0.45)mPa/s、(3.96±0.58)g/L,均高于对照组[(7.20±0.86)mPa/s、(30.25±2.07)mPa/s、(1.61±0.23)mPa/s、(2.41±0.29)g/L],脑血流灌注量为(542.12±45.63)mL/min,少于对照组(661.25±67.84)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9.94±1.80)mPa/s、(49.37±5.26)mPa/s、(2.97±0.61)mPa/s、(4.65±0.73)g/L,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8.36±1.35)mPa/s、(35.68±3.14)mPa/s、(2.05±0.34)mPa/s、(3.24±0.37)g/L],脑血流灌注量为(520.16±40.78)mL/min,少于轻中度狭窄组[(589.42±52.17)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脑血流灌注量均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脑血流灌注量预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6、0.655、0.640,联合预测的AUC为0.924,大于单项指标的AUC(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其中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联合脑血流灌注量预测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血液流变学指标 脑血流灌注量 脑供血动脉狭窄
下载PDF
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术中应用不同骨水泥灌注量的临床对比
4
作者 孙海东 周占锋 +2 位作者 曾冠楠 田月玲 廉传举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应用不同骨水泥灌注量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22年0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5例行PVP术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骨水泥灌注量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应用不同骨水泥灌注量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22年0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5例行PVP术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骨水泥灌注量不同分为两组,高剂量(HD)组(58例,灌注量为4.0~6.0 mL),低剂量(LD)组(47例,灌注量为2.5~4.0 mL)。比较两组术后手术一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影像学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中部高度)、骨水泥分布情况、渗漏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后VAS评分、ODI、Cobb角、骨水泥分布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早期椎体前缘高度及中部高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及中部高度丢失HD组低于LD组。(P<0.05),LD组的总渗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HD组(P<0.05)。结论采用不同剂量骨水泥PVP术对OVCF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在减轻疼痛、改善脊柱功能、骨水泥分布及恢复Cobb角方面效果相当,高灌注量骨水泥有利于降低术后长期椎体高度丢失的风险,但骨水泥渗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低灌注量骨水泥更高。相比之下,低灌注量骨水泥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灌注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青年人群前磨牙牙髓血流灌注量研究
5
作者 黄晓凤 胡玉萍 +2 位作者 李娇娇 韦方圆 黎淑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青年人群的前磨牙牙髓血流灌注量(PBF),统计分析青年人群前磨牙生理状态下PBF参考值范围,探讨年龄、性别、牙位对PBF的影响。方法: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两所高校的在校生及就诊于右江民族医学...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青年人群的前磨牙牙髓血流灌注量(PBF),统计分析青年人群前磨牙生理状态下PBF参考值范围,探讨年龄、性别、牙位对PBF的影响。方法: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两所高校的在校生及就诊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患者招募150名志愿者。使用LDF进行前磨牙PBF值检测,硅橡胶印模材料将LDF探头垂直固定于前磨牙颊侧中线距龈缘2~3 mm的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及记录检测结果,并讨论影响PBF的相关因素。结果:(1)健康人群前磨牙PBF参考值范围:男性上颌第一前磨牙:(10.19±4.28)PU;上颌第二前磨牙:(11.29±4.33)PU;下颌第一前磨牙(10.07±4.63)PU;下颌第二前磨牙(10.67±4.39)PU。女性:上颌第一前磨牙(10.20±4.68)PU;上颌第二前磨牙(10.57±4.22)PU;下颌第一前磨牙(9.46±4.15)PU;下颌第二前磨牙(10.35±4.78)PU。(2)上颌前磨牙PBF值较下颌同名前磨牙PBF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二前磨牙PBF值较同颌第一前磨牙PBF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第二前磨牙PBF值与第一前磨牙PBF值间存在弱正相关性(P<0.05)。(4)同颌同名牙PBF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25、44PBF值存在性别差异(P<0.05)。PBF值与年龄间的相关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群上颌前磨牙的PBF值较下颌前磨牙的PBF值高,第二前磨牙的PBF值较同颌第一前磨牙血流值高,同颌同名前磨牙PBF值不存在差异,可作为对照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前磨牙 牙髓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电冰箱最佳灌注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解释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大坤 张军 刘卫兵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9-42,共4页
提出了最佳灌注量原理。利用新研制的实验用电冰箱对其制冷剂的灌注量进行了观察研究,对最佳灌注量原理进行了理论解释。
关键词 电冰箱 灌注量 最佳灌注量
下载PDF
督脉循行线上及其左右两侧旁开对照点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 被引量:41
7
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1 位作者 胡翔龙 吴宝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比较常态下督脉经线上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无差异。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测试皮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2的测试探头直接固定于被测试部位的皮肤,保持无... 目的:比较常态下督脉经线上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无差异。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测试皮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2的测试探头直接固定于被测试部位的皮肤,保持无压力接触;测试深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8-1的测试探头固定在测试部位,将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插至所要测试的深度,导入光纤,同时尽量减少直射光的干扰。结果:(1)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第12胸椎水平1个非穴位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两侧旁开1 cm的非经对照部位高(P<0.01)。(2)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第12胸椎水平1个非穴位的深部1、1.5、2 cm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左右两侧旁开1 cm非经对照部位高(P<0.05)。(3)对督脉命门穴的观察发现,在深度达2.5 cm处,经穴与非经对照点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的皮肤和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深度在皮表至皮下2 cm之间。说明皮肤表面的微循环血流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直接热源,而深部组织中的血流则是形成IRRTM的主要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谱勒 血流灌注量 督脉
下载PDF
经筋实质探索——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结筋病灶点血流灌注量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景峰 董宝强 +3 位作者 林星星 王树东 张志星 宋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022-2026,共5页
目的:运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健康志愿者筋结点与KOA患者结筋病灶点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印证经筋结构-功能相关性。方法:KOA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KOA患者,通过经筋辨证为足... 目的:运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健康志愿者筋结点与KOA患者结筋病灶点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印证经筋结构-功能相关性。方法:KOA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KOA患者,通过经筋辨证为足阳明经筋型103例。健康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沈地区,经诊断无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他腿部疾病的健康社区居民100名。(1) KOA组经触诊后,统计结筋病灶点出现频次,记录频次最高的5个结筋病灶点;(2)以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记录平静状态下KOA组结筋病灶点以及健康组相应筋结点的血流灌注量。结果:(1) 103例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频次最高的前5个结筋病灶点分别是髌内下(95. 15%)、胫骨内髁(92. 23%)、髌下(84. 47%)、髌外(82. 52%)、足三里次(72. 82%);(2)与健康组筋结点相比,KOA组的髌内下、胫骨内髁、髌下、髌外、足三里次的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抬高(P 〈0. 05,P 〈0. 017)。结论: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膑内侧支持带、胫侧副韧带的筋结点损伤机会较多,结筋病灶点反映病候的功能可能是导致其血流灌注量升高的原因,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有助于建立经筋病候的客观疗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结筋病灶点 筋结点 激光散斑成像 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刺络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朴盛爱 孟向文 +2 位作者 朱成慧 刘华朋 李丹丹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变化,初步探寻刺络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运用刺络疗法与针刺夹脊穴的方法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57例,在以疼痛评级指数(VAS)评价疗效的同时,运用激光散斑...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变化,初步探寻刺络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运用刺络疗法与针刺夹脊穴的方法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57例,在以疼痛评级指数(VAS)评价疗效的同时,运用激光散斑血流仪观察两组患者大椎、肩井(患侧)血流灌注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均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两穴血流灌注量在干预后均有显著升高(P<0.05),刺络疗法组比针刺夹脊穴组升高幅度大(P<0.05)。[结论]刺络疗法与针刺夹脊穴都能够增加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其中刺络疗法的影响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血流灌注量 针刺 夹脊穴
下载PDF
艾灸不同时程对大鼠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邱悦 施睿 +2 位作者 余芝 王欣君 张建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29,共4页
目的:研究艾灸量效关系及其局部启动效应与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 min艾灸组、10 min艾灸组、15 min艾灸组和5 min探头加热组、10 min探头加热组、15 min探头加热组,共6个观察组,每组10只,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各组不同... 目的:研究艾灸量效关系及其局部启动效应与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 min艾灸组、10 min艾灸组、15 min艾灸组和5 min探头加热组、10 min探头加热组、15 min探头加热组,共6个观察组,每组10只,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各组不同时程(0 min、5 min、10 min、15 min)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艾灸组与探头加热组干预后足三里穴局部的血流灌注量均有提高,不同时程血流灌注量比较:5 min>15 min>10 min,峰值比较则为:15 min>5min>10 min,峰值出现时间与效应持续时间均与干预时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艾灸可以影响局部血流灌注量,改善微循环状态,其效应与干预时间有关,温热刺激是艾灸取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血流灌注量 微循环
下载PDF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2 位作者 汪培清 吴宝华 张福强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督脉循行线 深部组织 微循环 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氟里昂灌注量影响电冰箱制冷效率的实验研究及其结果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大坤 高学奎 +5 位作者 彭朝辉 朱剑乐 李松林 王强华 时明 贡英辉 《制冷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6-10,共5页
电冰箱压缩机制冷功率的测量,氟里昂灌注量对电冰箱制冷效率的影响,最佳灌注量的选择,以及制冷效率与制冷温度的关系等。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作了初步应用尝试。
关键词 氟里昂 灌注量 电冰箱 制冷效率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CDFI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郭强 田家玮 +3 位作者 罗伟华 陈道芳 徐芳 史登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动脉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关系,为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病变及症状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选取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椎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vertebral artery diame... 目的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动脉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关系,为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病变及症状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选取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椎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VAD),收缩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流速时间积分(velocity-time integral,VTI)、心率(heart rate,HR),并计算血管截面积(A)及血流量(Q),分析椎动脉发育不良对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后循环血流量为(299.83±58.52)mL/min,对照组为(351.26±49.17)mL/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量(47.57±18.41)mL/min、舒张期流速(11.46±3.97)cm/s、阻力指数0.78±0.09,与健侧椎动脉及对照组左右侧椎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与椎动脉内径呈高度正相关性(R2=0.887 8),而与阻力指数呈高度负相关性(R2=0.849 4)。结论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减低,虽然健侧存在代偿,但后循环总血流灌注量仍较健康人显著减低,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血流显像 椎动脉发育不良 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从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看身柱穴特异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迎红 李敏 +5 位作者 刘崴 李强 郭义 李岩琪 李晓梅 周丹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2期199-201,共3页
作者应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对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人体背部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行观察,发现健康人体身柱穴与其周围穴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存在差异性,身柱穴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高于周围穴位大椎、神道、肺俞、心俞诸穴,从而提... 作者应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对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人体背部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行观察,发现健康人体身柱穴与其周围穴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存在差异性,身柱穴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高于周围穴位大椎、神道、肺俞、心俞诸穴,从而提示身柱穴皮肤微循环血流旺盛,可能是身柱穴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建议临床治疗时多选用身柱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柱 穴位特异性 激光散斑 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电针对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1 位作者 萨喆燕 胡翔龙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70-272,277,共4页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Perimed5000)对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同步测试督脉循行线下及其左右两侧旁开1cm对照部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并观察针刺(电...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Perimed5000)对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同步测试督脉循行线下及其左右两侧旁开1cm对照部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并观察针刺(电针)对其影响。结果 (1)健康人安静状态下沿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电针后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针前有增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高,电针刺激是否使沿经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增高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谱勒 血流灌注量 督脉 经络 电针
下载PDF
针刺时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中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铭 吴祖星 +1 位作者 胡翔龙 许金森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4个为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两... 目的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4个为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两个为非穴位点(曲池臂臑中点、手三里上1寸)。6个测试部位分为三组(臂臑—曲池臂臑中点,手五里—手三里上1寸,手三里—上廉),对每名受试者每次观察一组,其中一个水平为组织氧分压,另一个水平为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每名受试者共测试六次。同时在各测试点内外1.5~2cm处各取一个非经对照点。连续同步记录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60分钟,观察其在电针前、电针合谷穴时及电针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沿大肠经循行线上测试点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非常显著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P<0.01)。电针合谷穴时,大肠经线上测试点氧分压降低与电针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值呈上升趋势,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电针后氧分压与电针期间比较无差异,与电针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电针前比较无差异,与电针期间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两侧非经对照部位,电针时,内外两侧对照点的氧分压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电针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电针后氧分压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也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常态下大肠经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能量代谢都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旺盛,电针可以使沿经组织的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略有增高并使氧利用率提高,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经 氧分压 代谢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测定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蜜 李玉珍 +3 位作者 宋丹丹 王晓礽 郭渝成 刘秀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9-41,I0002,共4页
目的:测定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加热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51例健康成年人(31~83岁)。分别按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n=25),女性组(n=26),以及按年龄不同分为:31~40岁组(n=11)、41~50岁组(n=9)、51... 目的:测定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加热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51例健康成年人(31~83岁)。分别按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n=25),女性组(n=26),以及按年龄不同分为:31~40岁组(n=11)、41~50岁组(n=9)、51~60岁组(n=6)、61~70岁组(n=10)、≥71岁组(n=15)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各组左足趾皮肤温度、基础血流灌注量(PU0)、加热至44℃时的血流灌注量(PU)以及加热后血流灌注量与基础血流灌注量的比值(加热后比值),比较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上述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年龄与加热前后血流灌注量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性别的足趾皮肤温度、PU0、PU、加热后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U明显高于PU0(P<0.01)。(2)不同年龄组足趾皮肤温度、PU0及PU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加热后比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61~70岁组以及≥71岁组加热后比值明显低于31~40岁组(P<0.01);≥71岁组加热后比值明显低于41~50岁组(P<0.05)。(3)年龄与足趾皮肤温度、PU0及PU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与加热后比值呈负相关(r=-0.419,P<0.05)。结论:不同性别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足趾皮肤微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血流储备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灌注量 皮肤温度 健康成年人 测定 微血管功能 血管损伤性疾病 足趾 年龄
下载PDF
健康国人皮肤温度、血流灌注量及局部加热效应 被引量:19
18
作者 宋丹丹 李玉珍 +1 位作者 郭渝成 刘秀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8-30,I0001,共4页
目的:检测分析健康国人手部、面部、腰部、胫前区皮肤温度和加热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量。方法:被行手部检查者共74例(年龄30~79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n=29)和女性组(n=45),按年龄分为30~40岁组(n=20),41~50岁组(n=20),51~60岁组(n=2... 目的:检测分析健康国人手部、面部、腰部、胫前区皮肤温度和加热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量。方法:被行手部检查者共74例(年龄30~79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n=29)和女性组(n=45),按年龄分为30~40岁组(n=20),41~50岁组(n=20),51~60岁组(n=20),≥61岁组(n=14)。被行面部、腰部和胫前区检查者共15例(年龄30~48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n=7)和女性组(n=8)。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查以上各组不同部位皮肤基础温度、基础血流灌注量以及局部加热至44℃时的血流灌注量及与基础血流灌注量的比值。结果:健康国人男性和女性比较,其手部、面部、腰部和胫前区基础皮温、基础血流灌注量、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手部基础皮温和基础血流灌注量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30~40岁组和41~50岁组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明显高于51~60岁组和≥61岁组(P<0.05)。31~48岁健康国人手、面、腰部及胫前区皮肤温度无明显差异(P>0.05);手部与面部比较、腰部与胫前区比较的基础血流灌注量、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部和面部的基础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腰部及胫前区,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明显低于腰部和胫前区(P均<0.05)。结论:性别对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影响;随着年龄增加,微血管热效应明显降低,血流储备能力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 微血管 血流灌注量 皮肤温度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亚利 赵国桢 +10 位作者 张平 嵇波 戴健 路雅雯 严明娜 王丹 郭孟玮 毛颖秋 孙晓敏 白红新 许咏思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治疗组(经穴A组)、经穴高频电针治疗组(经穴B组)5组,每组10只。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即刻、30 min、60 min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郄门、天泉穴区和非经非穴对照点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低频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各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经穴A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均以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经穴B组左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而右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6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低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即时效应优于高频电针;高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损伤 电针 皮肤血流灌注量 针灸后效应 大鼠
下载PDF
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窦思东 许瑞旭 +2 位作者 叶颖颖 黄宁颖 兰彩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功法训练对阳虚质志愿者督脉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经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后,纳入阳虚质志愿者19名(男8名,女11名),进行易筋经"托天桩"的规范化培训,而后进行3个月后的功... 目的: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功法训练对阳虚质志愿者督脉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经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后,纳入阳虚质志愿者19名(男8名,女11名),进行易筋经"托天桩"的规范化培训,而后进行3个月后的功法训练。分别于功法训练前和功法训练后,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系统对督脉线上大椎穴、至阳穴及命门穴浅表MBPU进行检测,共2次。结果:(1)功法训练前阳虚质志愿者督脉线上浅表MBPU大椎穴大于至阳穴大于命门穴(P<0.05,P<0.01)。(2)功法训练后督脉线上大椎穴、至阳穴及命门穴浅表MBPU均较功法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易筋经"托天桩"可提高阳虚质志愿者督脉的浅表MBPU,对督脉线的能量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托天桩 阳虚质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