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淮地区不同灌溉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1
作者 翟厚松 吴汉 +1 位作者 万义周 钱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7-9,共3页
研究江淮地区再生稻水分高效利用的灌溉方式,有利于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以及再生稻高产栽培。鉴于此,于2022年和2023年再生季设置了2种不同节水灌溉处理(T_(1):再生季发苗期间歇1~3 d,孕穗期和抽花期间歇0~1 d,乳熟期间歇1~3 d的灌溉方... 研究江淮地区再生稻水分高效利用的灌溉方式,有利于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以及再生稻高产栽培。鉴于此,于2022年和2023年再生季设置了2种不同节水灌溉处理(T_(1):再生季发苗期间歇1~3 d,孕穗期和抽花期间歇0~1 d,乳熟期间歇1~3 d的灌溉方式;T_(2):再生季发苗期间歇5~7 d,孕穗期和抽花期间歇3~5 d,乳熟期间歇5~7 d的灌溉方式),并以常规淹灌为对照(CK),研究间歇灌溉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22年,随着间歇时间的增加,再生稻需水量、灌水量、排水量整体呈逐渐减少趋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变化,处理T_(2)的水分生产率较高;在2023年,处理T_(2)与CK各指标(再生季结实率除外)均差异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再生季雨水较多造成的。因此,采用再生季发苗期间歇5~7 d、孕穗期和抽花期间歇3~5 d、乳熟期间歇5~7 d的灌溉方式,可以稳定再生稻产量,减少水分投入,提高水分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灌溉方式 产量 水分生产率 江淮地区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磷素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叶雨浓 余淑艳 +6 位作者 王星 宋文学 王晶 胡鹏飞 王通锐 高雪芹 伏兵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2-1600,共9页
为探究灌溉方式与磷素的互作模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漫灌(F)、喷灌(S)、地下10 cm滴灌(D10)、地下20 cm滴灌(D20)和地下30 cm滴灌(D30)5种灌溉方式和0 kg·hm^(-2)... 为探究灌溉方式与磷素的互作模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漫灌(F)、喷灌(S)、地下10 cm滴灌(D10)、地下20 cm滴灌(D20)和地下30 cm滴灌(D30)5种灌溉方式和0 kg·hm^(-2)(P0),60 kg·hm^(-2)(P1),120 kg·hm^(-2)(P2)和180 kg·hm^(-2)(P3)4个施磷(P 2O 5)梯度。研究水磷耦合条件下苜蓿生产性能、饲草品质和水磷利用效率。结果表明:3种地下滴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生产指标、营养指标、水分利用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漫灌和喷灌处理;灌溉方式和施磷水平对苜蓿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有显著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在地下30 cm滴灌方式下,施P 2O 5120 kg·hm^(-2)时的水磷组合模式最好,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排名第一,在生产上应用可得到优质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灌溉方式 磷素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西红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李永强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筛选出西红柿无土栽培最佳的灌溉方式,为云南省通海县西红柿栽培产业提供依据。【方法】以“千禧”樱桃西红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滴灌、潮汐式灌溉、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3种灌溉方式对西红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 【目的】筛选出西红柿无土栽培最佳的灌溉方式,为云南省通海县西红柿栽培产业提供依据。【方法】以“千禧”樱桃西红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滴灌、潮汐式灌溉、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3种灌溉方式对西红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滴灌技术时,西红柿生长效果最好,成熟期鲜重最大;滴灌、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时西红柿成熟期干重明显高于潮汐式灌溉处理;潮汐式灌溉下西红柿可溶性糖含量为最高,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西红柿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结论】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是最有利于西红柿生长的灌溉方式,此时西红柿产量最高、果实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西红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
作者 关常铮 段玉婷 +3 位作者 刘风 罗龙欣 祝海竣 王学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与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于2022—2023年,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以Y两优911为试材,设2种灌溉方式(W1.淹水灌溉;W2.湿润灌溉)和3种氮肥运筹(N1:基肥∶蘖肥∶穗肥=5∶3∶2;N2:基肥∶...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与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于2022—2023年,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以Y两优911为试材,设2种灌溉方式(W1.淹水灌溉;W2.湿润灌溉)和3种氮肥运筹(N1:基肥∶蘖肥∶穗肥=5∶3∶2;N2:基肥∶蘖肥∶穗肥=3∶4∶3,N3:基肥∶蘖肥∶穗肥∶粒肥=3∶4∶2∶1),不施氮肥为对照(CK1.淹水灌溉;CK2.湿润灌溉),测定各处理组合下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结果表明,与W1相比,W2处理下水稻LAI在生育前期LAI较低,生长中后期W2处理LAI整体表现较高;SPAD值以W1处理较高,但生育后期SPAD值差异不显著;在相同的灌溉条件下,与N1相比,N2、N3处理能够延缓水稻生育后期LAI与SPAD值的下降;W2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较W1处理增加6.61%~16.37%,氮肥运筹下生育前中期干物质量以N1较高,生育后期干物质量以N1、N3较高;W2模式比W1模式增产7.59%~10.47%;2种灌溉模式下均以N3处理产量表现最佳,W2N3处理要比其他处理增产3.24%~14.53%,W2N3处理虽然有效穗数较低,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有所提高,从而使产量提高;2 a间,氮素总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以W2N2与W2N3较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与氮素收获指数均为W2N3较高,氮肥生理利用率以W1N3处理较高。综上,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以W2(湿润灌溉)耦合N3(基肥∶蘖肥∶穗肥∶粒肥=3∶4∶2∶1)的氮肥运筹方式更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产量的提高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既能满足高产,也能起到节水的作用,为最佳水肥耦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氮肥运筹 干物质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节水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卢程悦 曹志富 +2 位作者 张万锋 辛海霞 杨树青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袁隆平水稻试验基地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置15~20 cm(H1)、20~25 cm(H2)和25~30 cm(H3)3种土层厚度,设置控制灌溉(K)、常规灌... 【目的】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袁隆平水稻试验基地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置15~20 cm(H1)、20~25 cm(H2)和25~30 cm(H3)3种土层厚度,设置控制灌溉(K)、常规灌溉(CK)2种灌溉方式,共计6个处理,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K处理下的水稻株高相比CK矮,根长、茎粗、每穴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相比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H2和H3土层厚度下的水稻产量相比H1增加30.49%~32.91%和63.74%~76.33%,K处理下的总灌水量相比CK减少55.04%~56.84%,K处理下的灌溉水生产率相比CK增加1.55~1.86倍,H2和H3土层厚度下的水稻灌溉水生产率相比H1增加35.61%~38.62%和73.07%~94.14%。【结论】25~30 cm土层厚度下采用控制灌溉的水稻节水增产效果最优,适宜当地水稻种植,研究结果可为寒地水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厚度 灌溉方式 寒地水稻 控制灌溉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西北干旱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兴成 甘吉元 +6 位作者 钟辉丽 张田米 胡健泰 朱明敏 于栋 张涛 方梦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1,67,共7页
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品质形成差异的水分生理特征,探索因地制宜、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以河西地区为例,以不灌水(CK)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常规畦灌(M)、交替灌溉(T)和隔沟灌溉(G)等3种不同灌溉方式分别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不同... 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品质形成差异的水分生理特征,探索因地制宜、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以河西地区为例,以不灌水(CK)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常规畦灌(M)、交替灌溉(T)和隔沟灌溉(G)等3种不同灌溉方式分别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不同灌溉量下对“三得利”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方式下株高与灌水次数呈正相关,分支数与灌水量呈负相关;交替灌溉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条件下株高三茬平均值最高为91.92 cm。(2)各灌水模式下,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表现出增高的趋势,其中交替灌溉的净光合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提高了15.64%,且均高于常规畦灌和隔沟灌溉在同等灌水量下净光合速率。(3)不同处理紫花苜蓿的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漫灌处理紫花苜蓿的三茬总产量显著高于交替灌溉与隔沟灌溉在相同灌水量下苜蓿产量,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条件下三茬总产最高达49447.6 kg/hm^(2)。(4)不同灌水方式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无灌水(CK)处理,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河西地区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以节水灌溉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交替灌溉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的灌溉模式能够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干旱区 灌溉方式 光合 生长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杨明达 张素瑜 +4 位作者 李帅 郑东方 杨慎骄 关小康 王同朝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设置地面灌溉常规播种(CK)、地表滴灌常规播种(DI)、地下滴灌深播(SDI)处理,研究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夏玉米大田生产的播种灌溉方式。结果表明,播种后灌溉40 mm情况下,SDI处理... 设置地面灌溉常规播种(CK)、地表滴灌常规播种(DI)、地下滴灌深播(SDI)处理,研究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夏玉米大田生产的播种灌溉方式。结果表明,播种后灌溉40 mm情况下,SDI处理土壤水分可以上移至种床层,下渗到距地表80 cm处,5~10、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8.69%、75.35%;CK和DI处理土壤湿润体在60 cm以上土层。SDI处理显著延长夏玉米的出苗时间,导致其苗期单株叶面积和干质量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但其出苗率并未显著降低。在生育期间灌溉的条件下,与CK相比,SDI处理降低拔节后期和灌浆初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但增加4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DI处理增加拔节后期中上层土壤和灌浆初期土壤含水量。与CK相比,SDI和DI处理不仅能够促进花前干物质的转运,而且还能提高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SDI和DI处理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8.51%、11.22%、11.41%和6.18%、6.38%、9.94%。SDI处理较DI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穗粒数和产量,但两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综上,地下滴灌深播未显著影响夏玉米的出苗率,并且地下滴灌能够提高中下层土壤的含水量,对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花后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提高有利,最终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种灌溉方式 干物质积累及转运 地下滴灌深播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施磷对紫花苜蓿产量、水磷利用及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8
作者 夏广英 施传信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5-182,共8页
针对紫花苜蓿生产中灌溉水分和水磷利用率不理想的问题,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磷施用量(0、50、100、150 kg/hm^(2),P_(0)、P_(1)、P_(2)、P_(3))和灌溉方式(常规畦灌、干湿交替灌溉、浅埋灌溉,W_(1)、W_(2)、W_(3)),探究灌溉方... 针对紫花苜蓿生产中灌溉水分和水磷利用率不理想的问题,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磷施用量(0、50、100、150 kg/hm^(2),P_(0)、P_(1)、P_(2)、P_(3))和灌溉方式(常规畦灌、干湿交替灌溉、浅埋灌溉,W_(1)、W_(2)、W_(3)),探究灌溉方式与施磷互作对紫花苜蓿产量、水磷利用及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与水磷协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相同灌溉方式下,随施磷量增加,紫花苜蓿总磷积累量、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磷肥利用效率(PUE)、土壤全磷、难利用性磷、中等程度利用性磷、极易利用性磷及土壤转化酶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P_(2)存在较大值;土壤磷代谢酶(ACP、LCP)活性、有机磷、易利用性磷及磷活化系数(PAC)呈持续增加趋势。相同施磷水平下,W_(2)、W_(3)处理的上述指标均高于W_(1)处理。整体而言,W_(2)P_(2)处理具有最高的产量,其他处理3年平均较其降低1.21%~20.42%,PUE、PAC分别减少0.09~13.03百分点、1.09~9.16百分点。综上,施磷量为100 kg/hm^(2)结合干湿交替灌溉时,可促进土壤磷转化,提高紫花苜蓿水、磷利用效率及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灌溉方式 施磷水平 磷组分 水磷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李遂琴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5期77-79,共3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2023年在河南新郑市,设置沟灌、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3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玉米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存在...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2023年在河南新郑市,设置沟灌、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3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玉米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地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毛管孔隙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比沟灌和地表灌溉高出14.33%和9.98%,土壤容重显著下降。因此,地下滴灌是较适合当地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玉米 生长 土壤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其分布的影响
10
作者 张秉善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分布的影响,试验以不灌溉为对照(CK),设置3种灌溉方式,分别为膜下滴灌(T1)、露地滴灌(T2)和覆膜沟灌(T3),研究了不同土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分布的影响,试验以不灌溉为对照(CK),设置3种灌溉方式,分别为膜下滴灌(T1)、露地滴灌(T2)和覆膜沟灌(T3),研究了不同土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对照,且膜下滴灌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因此,在干旱区可采用膜下滴灌以提高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干旱区 耕地 土壤养分 分布
下载PDF
蔬菜栽培中灌溉方式对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陈雁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9期181-183,共3页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加速,农业生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包括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田水分管理的科学研究变得尤为迫切,在蔬菜栽培领域...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加速,农业生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包括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田水分管理的科学研究变得尤为迫切,在蔬菜栽培领域,灌溉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本文分析了蔬菜栽培中采用的不同灌溉方式的特点,探索了蔬菜栽培中各类灌溉方式的优劣势,通过实验判断蔬菜栽培中不同灌溉方式对蔬菜产量与质量的影响,为蔬菜栽培与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栽培 灌溉方式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中低产盐碱地的土体改善措施及灌溉方式研究
12
作者 郝永河 唐承忠 +1 位作者 郝永艳 杨华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3期38-42,共5页
为有效提高中低产盐碱地的农作物产量,以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体改善措施及灌溉方式对其生长状况、产量等方面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土体改善措施对农作物生长株高及产量均呈有利影响,并以化学措施2的效果相对最为明显;同时,各... 为有效提高中低产盐碱地的农作物产量,以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体改善措施及灌溉方式对其生长状况、产量等方面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土体改善措施对农作物生长株高及产量均呈有利影响,并以化学措施2的效果相对最为明显;同时,各类土体改善措施对土壤的pH值和钠离子含量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并以化学措施2的pH值减少量相对最大,且其试验组的pH值为8.37;另外,滴灌相对漫灌能更好地节约水资源,且随滴灌量的减小,会使向日葵的株高和叶片数成熟度提前,所需成长稳定时间亦更短。通过本文研究,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中低产盐碱地的土体改善措施效果和灌溉措施效果,为中低产盐碱地的后期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向日葵 土体改善措施 灌溉方式 产量
下载PDF
疏勒河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不同作物水效益分析
13
作者 尚天津 张建新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29-33,共5页
在疏勒河流域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按照数字孪生灌区农田作物精准化灌溉的要求,为掌握不同灌溉模式下不同作物水效益,该文通过对疏勒河灌区广泛种植的小麦、玉米和食葵进行水效益分析研究并得出相应的数据。试验表明,滴灌模式下不同作物... 在疏勒河流域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按照数字孪生灌区农田作物精准化灌溉的要求,为掌握不同灌溉模式下不同作物水效益,该文通过对疏勒河灌区广泛种植的小麦、玉米和食葵进行水效益分析研究并得出相应的数据。试验表明,滴灌模式下不同作物的水效益最高,灌区传统的漫灌方式水效益最低,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灌区的建设要求。因此,在疏勒河灌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建设现代化灌区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节水效益 经济效益 现代化灌区 智慧水利
下载PDF
蔬菜生长周期中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邓丽芬 李荣 +2 位作者 李红专 匡朝凌 金如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0028-0031,共4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行,在农业领域大力提倡蔬菜种植应运用节水灌溉方式,从而缓解当前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通常运用喷灌、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而蔬菜生长周期中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蔬菜产量品质存...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行,在农业领域大力提倡蔬菜种植应运用节水灌溉方式,从而缓解当前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通常运用喷灌、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而蔬菜生长周期中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蔬菜产量品质存在不同的效果,如何科学灌溉,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影响,成为相关部门及蔬菜种植户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干旱少雨的内陆地区,土壤水分状况对蔬菜的正常生长及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抗旱播种和蓄水保墒是我国很多区域蔬菜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必须合理调控降雨强度,促进蔬菜高效用水,以适应全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广泛分布着以干旱气候为主导的蔬菜种植区。因此,每个地区都要根据蔬菜生产活动的实际需要,在降水不足的条件下,将蔬菜的种植工作做好,采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措施,可以大幅度地增加蔬菜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长周期 不同灌溉方式 土壤水分分布 蔬菜产量品质 影响分析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及块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樊吴静 杨鑫 +5 位作者 李丽淑 李兰青 唐海 唐秀桦 何虎翼 唐洲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74-2381,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冬种马铃薯灌溉技术及促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膜下滴灌(A)、露地滴灌...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冬种马铃薯灌溉技术及促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膜下滴灌(A)、露地滴灌(B)、露地微喷灌(C)和不灌溉(对照,CK)4种灌溉方式(即4个处理),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测定各处理马铃薯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在盛花期调查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在收获期测定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筛选适宜广西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与CK相比,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1.57、0.37和0.17℃;除苗期25.00 cm土层外,处理A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的土壤平均温度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提高18.68%、11.43%和11.43%,除苗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0 cm土层外,处理A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土壤孔隙度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马铃薯的株高、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大于CK,且除主茎数外均以处理A最大;处理A的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0.40 t/hm2和7.16 kg/m3,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结论】冬种马铃薯采用膜下滴灌、露地滴灌和露地微喷灌均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水热及养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和块茎产量提高,其中以膜下滴灌效果最佳,适宜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灌溉方式 土壤养分 块茎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夏玉米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永辉 邬佳宾 +4 位作者 武继承 杨先明 高翠民 潘晓莹 何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7,85,共8页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人工控水条件下小白龙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X1、D1:15 mm;X2、D2:30 mm;X3、D3:45 mm)夏玉米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土壤耗水量、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人工控水条件下小白龙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X1、D1:15 mm;X2、D2:30 mm;X3、D3:45 mm)夏玉米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土壤耗水量、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根系吸水逐渐加深。在拔节期,均以0~20 cm土层的水分贡献率最大,达60%以上。在D1和D2条件下,60~80 cm和20~40 cm土层的贡献率分别占21.4%和23.8%。到灌浆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条件下更利于促进根系对40 cm以下土层水分的利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随生育期的推进与灌水量的增加,玉米的日耗水量明显增加,滴灌低于传统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D2处理更利于提高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此外,滴灌处理明显提高了收获期玉米的生物量。最终,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降低了玉米总的耗水量,产量提高了5.3%~21.7%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2%~26.8%,均以D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拔节期20~40 cm和灌浆期60~80 cm土层水分更利于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拔节期60~80 cm和80~100 cm土层的水分更利于促进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灌溉方式 控制灌水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分贡献率 水分运移 夏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慧杰 霍利光 +1 位作者 李盛 梁素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4-180,共7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和垄作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明确适宜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耕作和灌溉处理组合模式,进一步为旱作马铃薯生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2020年连续2个马铃薯生长季,在山西省岚... 为探究不同灌溉和垄作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明确适宜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耕作和灌溉处理组合模式,进一步为旱作马铃薯生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2020年连续2个马铃薯生长季,在山西省岚县地区,以并薯26号为材料,设置水力驱动带状喷灌(G_(1))和滴灌(G_(2))2种灌溉处理和常规垄型种植(M_(1))、凹型垄面种植(M_(2))和露地平作种植(M_(3))3种种植方式的二因素试验,深入研究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相互效应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田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M_(2)处理较M_(1)和M_(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在G_(1)处理下,M_(1)和M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分别比M_(3)处理增加了14.08%,13.58%和23.28%,21.92%;在G_(2)处理下,M_(1)和M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分别比M_(3)处理增加了11.88%,11.50%和22.05%,20.45%,且以凹型垄作+水力驱动带状喷灌处理组合G_(1) M_(2)产量最高;相同垄作处理下,G_(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最高。综合考虑,灌溉方式和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凹型垄面种植+水力驱动带状喷灌处理组合(G_(1) M_(2))可作为适宜山西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灌溉与耕作处理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灌溉方式 垄作种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微咸水灌溉方式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空间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贺英豪 谭军利 +1 位作者 王西娜 董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掌握不同灌溉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微咸水的利用效率。利用田间取样、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对比分析了滴灌和微喷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微喷... 掌握不同灌溉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微咸水的利用效率。利用田间取样、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对比分析了滴灌和微喷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微喷灌的土壤含水率略低于滴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属于中等变异性,且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微喷灌0~20cm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和离散化程度小于滴灌,同时,2种灌溉方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20~40cm土层的平均电导率小于0~20cm土层。无论微喷灌还是滴灌,调查地块的土壤电导率表现为中间位置低而地边较高,土壤含水率则在中间位置高而地边低。灌溉方式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显著,其空间变异性属于弱变异,但微喷灌条件下pH值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压砂地抑制了表层土壤盐分累积,并存在向未覆砂的地块边缘聚积的现象。不同灌水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分和盐分均存在中等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而pH值空间变异性较弱。研究结果可以为压砂地的微咸水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灌溉方式 土壤水盐 空间变异 压砂地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旱区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娟娟 高晓东 +4 位作者 蔡耀辉 于流洋 宋小林 李昌见 赵西宁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72,共10页
【目的】综合评估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搜集关于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文献,共提取37篇文献,176组观测数据,分析... 【目的】综合评估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搜集关于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文献,共提取37篇文献,176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下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并解释了土壤水分分布造成土壤环境因子变化进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差异的机制。【结果】与滴灌相比,漫灌、沟灌、地下滴灌对CO_(2)排放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喷灌显著增加了CO_(2)排放量(p<0.05);漫灌、沟灌、喷灌显著增加了N_(2)O排放量(p<0.05),但与滴灌相比,地下滴灌的N_(2)O排放量没有显著差异;与滴灌相比,漫灌、沟灌、喷灌、地下滴灌对CH_(4)排放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沟灌方式下,土壤温度T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铵态氮、土壤温度和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漫灌方式下,硝态氮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铵态氮、土壤温度和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喷灌方式下,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硝态氮和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滴灌方式下,硝态氮、铵态氮和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CO_(2)、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另外,土壤温度也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结论】建议旱区农田灌溉减少喷灌及漫灌、沟灌的使用,大范围推广滴灌及地下滴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土壤水分分布 温室气体排放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苜蓿土壤水分与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明杰 赵经华 +3 位作者 李冬民 杨胜春 王克贤 李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06-2313,共8页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适宜的灌溉方式。【方法】设计滚移式喷灌W 1、指针式喷灌W 2、浅埋滴灌W 33种灌溉方法,并对比研究各种灌水方法对土地水分和紫花苜蓿产量以及灌溉用水效率等的定量影响。【结果】浅埋滴灌处理...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适宜的灌溉方式。【方法】设计滚移式喷灌W 1、指针式喷灌W 2、浅埋滴灌W 33种灌溉方法,并对比研究各种灌水方法对土地水分和紫花苜蓿产量以及灌溉用水效率等的定量影响。【结果】浅埋滴灌处理在苜蓿生长期内0~100 cm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高于滚移式喷灌处理和指针式喷灌处理(P<0.05),浅埋滴灌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浅埋滴灌四茬总产量为15094.10 kg/hm^(2),较滚移式喷灌和指针式喷灌提高了7.15%、6.67%。四茬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0.59%、41.29%。浅埋滴灌的纯利润为6263.56元/hm^(2),较滚移式喷灌、指针式喷灌分别提高了37.86%、34.69%。【结论】浅埋滴灌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种植紫花苜蓿的利润,水资源短缺地区选用浅埋滴灌作为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灌溉方式 土壤水分 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