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辨——兼论黄庭坚诗学的通变观
1
作者 马将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5-47,61,共4页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黄庭坚诗学的核心观点,在中国文论史上影响深远。本文在辨析各家之说的基础上,揭示其实质内涵,指出黄庭坚重"通"亦重"变"的文学观。
关键词 黄庭坚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通变观
下载PDF
语用翻译中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
2
作者 叶苗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中国古文论中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思想,揭示了隔“代”文学的传承特点,实际上就是文化内涵转移中的创新特性,这和文学翻译的情形很相象。语用学中的“语境”和“语用策略”理论之所以能有效地解释翻译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就是当... 中国古文论中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思想,揭示了隔“代”文学的传承特点,实际上就是文化内涵转移中的创新特性,这和文学翻译的情形很相象。语用学中的“语境”和“语用策略”理论之所以能有效地解释翻译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就是当代翻译学的这类“文化横移”式的跨学科研究的运用结果。在对汉诗英译等翻译活动中的“创译”、“重译”和“破译”等现象,这样的方法都是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翻译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创译 重译 破译
下载PDF
创作观念的演进与黄庭坚“点铁成金”说的意义
3
作者 段宗社 《西安翻译学院论坛》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黄庭坚"点铁成金"和相关的"夺胎换骨"法,代表着中国诗歌创作观念的转变。中国主流文学观念是"诗言志""发愤著书"说,把诗歌看作诗人主观情感的抒发。而黄庭坚反对把现实义愤写在诗中,主张诗人... 黄庭坚"点铁成金"和相关的"夺胎换骨"法,代表着中国诗歌创作观念的转变。中国主流文学观念是"诗言志""发愤著书"说,把诗歌看作诗人主观情感的抒发。而黄庭坚反对把现实义愤写在诗中,主张诗人取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平静地在诗中表现自己的才情和学问,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正是点化学问的方法。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观念突出了诗歌的历史传承性,这是文学作品所固有的特征,现代学者把这种特征称为"互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创作观念 点铁成金
下载PDF
山谷之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燕芳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40-241,共2页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很多,其中被后人提到最多并最为诟病的是他的"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对"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这两种诗歌创作方法进行了解释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黄庭坚的诗歌和诗论并...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很多,其中被后人提到最多并最为诟病的是他的"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对"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这两种诗歌创作方法进行了解释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黄庭坚的诗歌和诗论并不是反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因此认为对黄庭坚的诗学思想有进行再认识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 形式主义 反现实主义
下载PDF
浅析宋词引诗句入词与“点铁成金”之异曲同工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丽丽 《文教资料》 2011年第7期7-9,共3页
宋人作词引前人诗句、诗境现象数见不鲜、不乏其例,这与宋代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学理论极其相似,异曲同工。可以说宋人为诗对作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就现象、成因作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对诗词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宋词引诗句入词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下载PDF
脱胎换骨 点铁成金——黄庭坚的诗学成就和理论渊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海梅 《南方论刊》 2007年第1期92-93,共2页
作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宋诗史上是最有特色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思想上继承孔孟,又深受禅宗熏陶,创作上师承韩愈、杜甫,且援佛入儒,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创作伦理,大大拓宽了诗歌的艺术空间。
关键词 黄庭坚 点铁成金 脱胎换骨 诗学理论
下载PDF
点铁成金 化腐为奇——谈《聊斋志异》重构“本事”的史才
7
作者 李军宏 《蒲松龄研究》 2009年第3期39-48,共10页
蒲松龄是一位开拓型的作家,在《聊斋志异》中,他把原来的"本事"解构,然后"自出手眼,别具会心",重新建构成一篇篇独具匠心的神奇美文。本文从摇曳参差的情节小说、昭示性格的人物小说以及人事和谐的戏剧化小说这三... 蒲松龄是一位开拓型的作家,在《聊斋志异》中,他把原来的"本事"解构,然后"自出手眼,别具会心",重新建构成一篇篇独具匠心的神奇美文。本文从摇曳参差的情节小说、昭示性格的人物小说以及人事和谐的戏剧化小说这三个方面来凸现蒲松龄高超的小说家史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本事 点铁成金 史才
下载PDF
论黄庭坚“点铁成金”理论的内涵
8
作者 李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88-390,共3页
针对后世对黄庭坚"点铁成金"理论解释的误读,把整一诗论放在黄庭坚整体的文论思想框架中去重新解读,进而还原这一理论的实际内涵和历史真实。结果发现,黄庭坚的点铁成金理论是一个"学问功夫"与"陶冶万物"... 针对后世对黄庭坚"点铁成金"理论解释的误读,把整一诗论放在黄庭坚整体的文论思想框架中去重新解读,进而还原这一理论的实际内涵和历史真实。结果发现,黄庭坚的点铁成金理论是一个"学问功夫"与"陶冶万物"相结合的过程,并不是前人说讥刺的"剽窃之黠耳"那么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点铁成金 理论内涵
下载PDF
古人诗文中的“点铁成金”写作手法
9
作者 王祖远 《老人世界》 2019年第11期47-47,共1页
在诗文中仏用則人作品的语言或意境之事,古已有之。宋代黄山谷就曾说过:“老杜(杜甫)作诗,退之(韩愈)作文,无一字无出处。”清代有考据癖的冯集梧注杜牧《樊川诗集》时,丢开词义不管,专去注明词语的出处,其用意不在贬低杜牧,而是抬高他... 在诗文中仏用則人作品的语言或意境之事,古已有之。宋代黄山谷就曾说过:“老杜(杜甫)作诗,退之(韩愈)作文,无一字无出处。”清代有考据癖的冯集梧注杜牧《樊川诗集》时,丢开词义不管,专去注明词语的出处,其用意不在贬低杜牧,而是抬高他。由此可见,写诗作文化用或借用他人的语言或意境原是无可非议的事,不能一概视作抄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集梧 老杜 樊川 点铁成金 黄山谷 写作手法 杜甫 出处
原文传递
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诗词的化用现象(一)
10
作者 毕伟玉 TP(图) 《当代学生》 2022年第6期44-45,共2页
读东汉末曹操《短歌行》,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我们知道出自先秦《诗经·郑风·子衿》,字词是“一样一样的”;读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句,不过读到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丈... 读东汉末曹操《短歌行》,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我们知道出自先秦《诗经·郑风·子衿》,字词是“一样一样的”;读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句,不过读到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觉何其相似乃尔。不必多列举了,因为读到这里你可能要大叫起来了:“报告,有人抄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短歌行》 郑风 《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 《诗经》 化用
原文传递
“夺胎换骨”诗法的道教术语渊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振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7-151,共5页
"夺胎换骨"是宋代重要的诗学术语,与道教内丹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晚唐五代道士吕洞宾最早提及"夺胎换骨"之语,宋代黄庭坚将之用于诗歌批评中,遂形成"夺胎换骨"诗法。黄庭坚提出的"灵丹一粒"... "夺胎换骨"是宋代重要的诗学术语,与道教内丹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晚唐五代道士吕洞宾最早提及"夺胎换骨"之语,宋代黄庭坚将之用于诗歌批评中,遂形成"夺胎换骨"诗法。黄庭坚提出的"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诗论也源于道教内丹术,与"夺胎换骨"关系密切,均将苦修作为学诗与修仙的关联点。这一关联点又对陈师道"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的诗歌主张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胎换骨 道教内丹学 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 学诗如学仙 时至骨自换
下载PDF
任渊《黄陈诗集注》与江西诗派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晓蔓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宋代学者任渊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以俗为雅"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很深,在《黄陈诗集注》中,他通过对黄庭坚、陈师道所用大量典故的分析,展示了黄、陈对上述理论... 宋代学者任渊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以俗为雅"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很深,在《黄陈诗集注》中,他通过对黄庭坚、陈师道所用大量典故的分析,展示了黄、陈对上述理论的运用之法,在宋代诗歌注释中有较高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渊 《黄陈诗集注》 江西诗派 诗歌理论 无一字无来处 以故为新 点铁成金 以俗为雅
下载PDF
江西诗派的形式美论
13
作者 祁志祥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4,96,共8页
隋唐宋金元时期,尽管儒家道德美学覆盖了整个诗文美学领域,但仍有一条形式主义倾向的美学线索在延续和发展。江西诗派的形式美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开其端,吕本中的"活法&q... 隋唐宋金元时期,尽管儒家道德美学覆盖了整个诗文美学领域,但仍有一条形式主义倾向的美学线索在延续和发展。江西诗派的形式美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开其端,吕本中的"活法"论继其踵,杨万里的"意味"及"余意"、"余味"说承其绪,姜夔的"法度"论及"余意"、"余味"说封其后。他们以与诗歌内容相联系的方式,探讨了诗歌获取审美意味的形式规律和技巧,为形式诗学做出了一份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活法 法度 余意 余味
下载PDF
从“唐韵”到“宋调”:江西诗派对中国美学传统的改变
14
作者 钟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65,共5页
江西诗派几乎改变了中国美学中的艺术传统。本来,单纯的艺术因素在中国诗歌中并不占据首要位置,但由于黄庭坚等人以"点铁成金"为纲领的江西诗论的影响,宋代之后中国诗歌的艺术逐渐自觉追求一种基于文化素养和睿智思力之上的... 江西诗派几乎改变了中国美学中的艺术传统。本来,单纯的艺术因素在中国诗歌中并不占据首要位置,但由于黄庭坚等人以"点铁成金"为纲领的江西诗论的影响,宋代之后中国诗歌的艺术逐渐自觉追求一种基于文化素养和睿智思力之上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代表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独特艺术品味,这就是与"唐韵"不同的"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诗派 点铁成金 艺术美
下载PDF
同题竞技:宋代桃源诗歌的创作方法
15
作者 杨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6-100,共5页
任何一种艺术都会面对着模仿与创造、继承与革新的困难,面对前人、特别是唐代诗人已经着力解说过的桃源母题,宋代诗人通过"翻案成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方法,开拓出桃源诗歌创作的新境界。
关键词 桃源母题 翻案成章 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
下载PDF
黄庭坚诗法三辨——黄庭坚诗法研究之一
16
作者 张玉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7-42,共6页
黄庭坚的"无一字无来处"的实质是教导后学要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点铁成金"的关键在"陶冶万物";"夺胎换骨"的主旨是在诗意发展的长河中,继往开来,承前启后。阐释"夺胎换骨"的含义,并... 黄庭坚的"无一字无来处"的实质是教导后学要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点铁成金"的关键在"陶冶万物";"夺胎换骨"的主旨是在诗意发展的长河中,继往开来,承前启后。阐释"夺胎换骨"的含义,并试图论证"夺胎"乃"脱胎"之讹,"不易"乃"不倚"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法 无一字无来处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下载PDF
玩味的记忆——从互文理论看黄庭坚的诗歌修辞思想
17
作者 田英华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0,共3页
本文将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歌创新手法放在互文理论中进行考察,指出对文学记忆的玩味造就了文本间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是以上两种方法达到创新目的的源泉。
关键词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互文性玩 味的记忆
下载PDF
“诗眼”:不同凡响的审美魅力
18
作者 黄绍清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7-69,共3页
"诗眼"是诗词中思想感情的闪光点,艺术境界的凝聚点,诗意神采的升华点。"作诗点睛,犹之画龙点睛"。"诗眼"在诗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靓丽的"诗眼"会让读者过目不忘,留下深刻的印象,脍炙人口,... "诗眼"是诗词中思想感情的闪光点,艺术境界的凝聚点,诗意神采的升华点。"作诗点睛,犹之画龙点睛"。"诗眼"在诗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靓丽的"诗眼"会让读者过目不忘,留下深刻的印象,脍炙人口,盛传不衰。诗情浓郁,韵味绵长;哲思深邃,理趣相生;意境深远,视野旷达;意象独特,物我相融;语言精美,辞藻清亮等要素是"诗眼"的基本资质,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审美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眼 根情苗言 神与物游 点铁成金 艺术审美
下载PDF
黄庭坚在太和任上的诗歌创作
19
作者 胡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7-21,共5页
该文以黄庭坚在宋神宗元丰三年到元丰六年(1080--1083)知江西吉州太和县事所写的诗歌,探求黄庭坚在初为地方官时的爱民情怀,及其在任上创作的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他作诗'以故为新','点铁成金'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 爱民情怀 诗歌创作 现实主义 以故为新 点铁成金
下载PDF
从“有法之法”看山谷诗学——浅谈江西诗派黄庭坚的诗学主张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叶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2-94,共3页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实际开创者,其诗歌创作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主要论述其“有法之法”的理论内涵,并着重探讨其中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及读书用事的主张,认为黄庭坚的“有法”最终目的是达到“无法”,有其独特的理论价...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实际开创者,其诗歌创作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主要论述其“有法之法”的理论内涵,并着重探讨其中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及读书用事的主张,认为黄庭坚的“有法”最终目的是达到“无法”,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与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有法之法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