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热休克因子1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组织中筛选应激反应中受热休克因子1调控的靶基因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瑛 袁灿 +1 位作者 张华莉 肖献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热休克因子1 炎症 基因 cDNA芯片技术 热休克因子1基因敲除 心肌 基因表达谱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少敏 成敏 +3 位作者 侯靓思 张文君 刘斌 令狐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 factor 1,HS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直接行手术治疗的FIGO分期为ⅠA~ⅡA期的宫颈癌病例,检测并分析癌组织中...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 factor 1,HS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直接行手术治疗的FIGO分期为ⅠA~ⅡA期的宫颈癌病例,检测并分析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HSF1表达强度与癌细胞肌层浸润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2);在高级别病变、脉管癌栓阳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组织中HSF1表达高于低级别病变、无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80、0.13)。HSF1表达的高、低对早期宫颈癌的PFS没有显著影响(P=0.33),但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320例宫颈癌患者的基因数据分析显示:HSF1基因表达越强,患者的预后越差(P=0.02)。结论癌组织中HSF1高强度表达与宫颈癌进展程度直接相关,并可能直接影响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热休克因子1 临床病理特征 无进展生存时间
下载PDF
苯并(a)芘对热休克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进波 徐谦 +6 位作者 蒋长征 柯磊 何启强 白云 贺涵贞 胡丙长 邬堂春 《劳动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研究苯并 (a)芘 (benzo(a)pyrene ,BaP)对热休克因子 1(heatshockfactor 1,HSF1)的影响。 [方法 ]离体原代培养猪主动脉内皮细胞 ,以不同浓度的BaP( 0、0 .1、0 .5、1、5、10 μmol/L)染毒 2 4h ,分别以Western blot法和凝胶阻... [目的 ]研究苯并 (a)芘 (benzo(a)pyrene ,BaP)对热休克因子 1(heatshockfactor 1,HSF1)的影响。 [方法 ]离体原代培养猪主动脉内皮细胞 ,以不同浓度的BaP( 0、0 .1、0 .5、1、5、10 μmol/L)染毒 2 4h ,分别以Western blot法和凝胶阻滞电泳 (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 ,EMSA)法检测各浓度组细胞HSF1表达及HSF1与热休克元件 (heatshockelement,HSE)结合水平的变化。 [结果 ]低、中浓度 ( 0 .1~ 1μmol/L)的BaP对HSF1总表达量基本无影响 ,胞质和胞核HSF1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 (P >0 .0 5 ) ,但随BaP浓度的升高 ,HSF1有向胞核转移的趋势 ;而高浓度 ( 5、 10μmol/L)的BaP会导致胞浆和胞核HSF1均降低 (P <0 .0 5 )。低、中浓度 ( 0 .1~ 1μmol/L)BaP作用下 ,HSF1 HSE结合水平基本不变或略有上升 ,高浓度 ( 5、10 μmol/L)的BaP使HSF1 HSE结合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BaP作用时 ,内皮细胞HSF1表达水平与分布、HSF1 HSE结合能力的改变可能是BaP导致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70 ,HSP70 )表达降低原因之一 ;但BaP作用下 ,内皮细胞HSF1表达水平与分布、HSF1 HSE结合能力的改变与HSP70表达改变并不完全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热休克因子1 HSF1 细胞培养 内皮细胞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及热休克蛋白对慢性心理应激鼠工作记忆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彭敏 姚树桥 +2 位作者 程明 朱熊兆 黄彦科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采用HSF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热休克因子1及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在慢性心理应激中对工作记忆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1)基因野生型小鼠(HSF1+/+)和热休克因子1基因敲除小鼠(HS... 目的采用HSF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热休克因子1及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在慢性心理应激中对工作记忆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1)基因野生型小鼠(HSF1+/+)和热休克因子1基因敲除小鼠(HSF1-/-)暴露于2个月的慢性心理应激,部分小鼠在暴露于心理应激前给予热休克预处理,2个月后采用T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工作记忆,western blots检测和比较HSP72,HSP25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对各组小鼠T迷宫转换正确数和HSP72,HSP25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HSF1基因野生型小鼠中,慢性心理应激对T迷宫转换正确数(8.90±0.46)次与对照组(9.58±0.48)次没有明显影响(Ff1.65严0.23,P〉0.05),HSF1基因敲除小鼠中,慢性心理应激引起T迷宫转换正确数(4.00±0.26)次明显低于对照组(7.33±0.43)次,F(1.65)、=32.39,P〈0.05)。同时野生型小鼠心理应激后海马组织中HSP72表达(1.35±0.11),HSP25表达(1.05±0.03)明显高于HSF1基因敲除小鼠(0.23±0.03),(0.26±0.02),均P〈0.05)。热应激也诱导HSP72(1.71±0.05),HSP25(1.33±0.05)表达增加,明显高于HSF1基因敲除小鼠[(0.26±0.03),(0.23±0.08),均P〈0.05],但未发现热应激预处理对T迷宫转换正确数有影响(F(1.65)=0.32,P〉0.05)。结论 HSF1以及慢性心理应激诱导的HSP72,HSP25表达,在慢性心理应激中对工作记忆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休克蛋白 热休克因子1 慢性心理应激 T迷宫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对内毒素所致G-CSF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秋鹏 张华莉 +6 位作者 袁灿 刘瑛 肖卫民 王慷慨 刘双 于凤秀 肖献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0-396,共7页
为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 1,HSF1)活化和过表达对内毒素(endotoxin ,ET)所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 CSF)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处理RAW2 6... 为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 1,HSF1)活化和过表达对内毒素(endotoxin ,ET)所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 CSF)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处理RAW2 6 4 7巨噬细胞,并通过热休克预处理诱导HSF1活化,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HSP70的表达观察HSF1的活化情况,RT PCR检测热休克反应(heatshockresponse ,HSR)对G CSFmRNA表达的影响;构建HSF1的pcDNA3 1真核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建立HSF1过表达RAW 2 6 4 7巨噬细胞株,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印迹观察HSF1的表达,RT- PCR及Northern印迹进一步研究HSF1对G CSF基因表达的可能影响.发现LPS诱导巨噬细胞中G- CSFmRNA表达增多,并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与单纯内毒素处理组相比,热休克预处理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G- CSFmRNA的表达明显被抑制;建立的稳定表达HSF1的RAW 2 6 4 7细胞株中有HSF1蛋白的核移位;HSF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 6 4 7巨噬细胞G -CSFmRNA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热休克预处理能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G- CSFmRNA的表达;HSF1过表达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G CSF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RAW264.7巨噬细胞 内毒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休克反应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调控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卫民 鄂顺梅 +2 位作者 刘瑛 张华莉 肖献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18,共1页
观察热休克因子 1在热休克反应时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同时筛选和初步鉴定热休克因子 1调控的下游凋亡相关基因。方法 采用热休克因子 1基因敲除小鼠热休克反应模型 ,抽提热休克因子 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心肌和肺组织... 观察热休克因子 1在热休克反应时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同时筛选和初步鉴定热休克因子 1调控的下游凋亡相关基因。方法 采用热休克因子 1基因敲除小鼠热休克反应模型 ,抽提热休克因子 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心肌和肺组织的总RNA进行基因芯片实验 ,观察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情况 ;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上述差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行分析 ,筛选含有热休克元件的基因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一步验证热休克因子 1对上述基因表达的调控。结果 热休克反应后 ,野生型小鼠与热休克因子 1基因敲除小鼠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有 4 0个。经Genomatix和TESS软件分析发现其中Fasl、Fas、Bim、Bak等 8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含有热休克因子 1结合位点。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 ,热休克反应使Fasl在热休克因子 1基因敲除小鼠的表达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增高 ,而在稳定转染热休克因子 1的Raw2 6 4.7细胞 ,Fasl的表达较转空载体细胞明显降低。结论 热休克因子 1可调控Fasl等多个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的调节及其对心肌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磊 姜红 邹云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7-251,共5页
人类热休克因子(HSF)基因HSF1、HSF2、HSF4中,HSF1最具特征性,在热休克反应中也非常重要。现已证实,HSF1的活性受HSF1的低聚状态、DNA结合能力、翻译后修饰,转录能力等多水平调控,体内外多种化合物能调节细胞中HSF1的活性与表达。HSF1... 人类热休克因子(HSF)基因HSF1、HSF2、HSF4中,HSF1最具特征性,在热休克反应中也非常重要。现已证实,HSF1的活性受HSF1的低聚状态、DNA结合能力、翻译后修饰,转录能力等多水平调控,体内外多种化合物能调节细胞中HSF1的活性与表达。HSF1在心肌细胞和其他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它不仅在心肌细胞保护和抗凋亡、抗炎、抑制心肌纤维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在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对HSF1活性的调节及其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和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作一简单综述,为临床疾病的研究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心肌细胞 细胞保护 调节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调控下的炎症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华莉 刘瑛 +1 位作者 邓恭华 肖献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炎症基因 筛选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基因剔除对小鼠生长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广文 刘喜玲 刘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观察HSF1基因剔除对小鼠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用HSF1基因剔除纯合子、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建立交配对,HSF1基因正常繁殖组(简称HSF1正常组)30对、HSF1基因缺陷繁殖组(简称HSF1缺陷组)72对。观察母鼠产仔数、生产胎数、每胎产仔数... 目的观察HSF1基因剔除对小鼠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用HSF1基因剔除纯合子、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建立交配对,HSF1基因正常繁殖组(简称HSF1正常组)30对、HSF1基因缺陷繁殖组(简称HSF1缺陷组)72对。观察母鼠产仔数、生产胎数、每胎产仔数、成年鼠体重。结果HSF1缺陷组母鼠平均产仔数(13.00±11.50)较少,与HSF1正常组(26.46±16.0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SF1缺陷组母鼠每胎产仔数(4.65±2.33)亦较少,与HSF1正常组(7.56±3.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SF1缺陷组母鼠平均生产胎数(2.79±2.64)与HSF1正常组(3.50±2.1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SF1缺陷组成年小鼠平均体重(20.53±4.62)较轻,与HSF1正常组(23.06±3.3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SF1基因剔除小鼠被广泛应用于研究HSF1功能,但HSF1基因剔除对生殖、生长和健康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休克蛋白 基因剔除 小鼠 生殖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明 姜红 邹云增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6期333-33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热休克因子1(HSF1)在多个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是哺乳动物中调节热休克反应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节热休克反应、诱导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不仅能抗炎、...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热休克因子1(HSF1)在多个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是哺乳动物中调节热休克反应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节热休克反应、诱导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不仅能抗炎、抗凋亡、保护缺血心肌细胞、抑制心肌纤维化、参与生长发育过程;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亦有紧密关系。该文就HSF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休克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不全 炎症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与恶性肿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淑华 肖献忠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1,HSF1)是调控真核生物热休克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HSF1的作用远不止诱导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表达,也是肿瘤发生的一个有力调节因子,对肿瘤的起始和维持是必需的。HSF1在肿瘤发生中的可能... 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1,HSF1)是调控真核生物热休克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HSF1的作用远不止诱导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表达,也是肿瘤发生的一个有力调节因子,对肿瘤的起始和维持是必需的。HSF1在肿瘤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是:作为转录因子诱导HSP90和抑制雌激素反应元件调节的基因和XAF1基因的表达;HSF1作为非转录因子诱导细胞有丝分裂停止和基因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恶性肿瘤 转录调控 有丝分裂停止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12
作者 陈淑华 高敏 +1 位作者 陈广文 肖献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2,共1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野生型小鼠和热休克因子1基因敲除小鼠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察肺、肝和肾组织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组织切片抗粒细胞染色的免疫组化和组织的...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野生型小鼠和热休克因子1基因敲除小鼠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察肺、肝和肾组织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组织切片抗粒细胞染色的免疫组化和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差异。结果 HE染色显示,脂多糖引起野生型小鼠的肺、肝和肾组织中性粒浸润明显增加,肺间质水肿,肾小球充血。而脂多糖引起热休克因子1敲除小鼠的多器官的炎症和组织损伤则更加恶化。抗粒细胞染色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的结果发现热休克因子1缺失引起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内毒素血症的肺、肝和肾组织。对照的野生型小鼠和热休克因子1敲除小鼠,均具有正常的组织形态学,几乎没有或只有几个中性粒细胞浸润,肺、肝和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都很低,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热休克因子1对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中性粒细胞浸润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中药对急性热应激小白鼠肺、肾脏的热休克蛋白70及热休克因子1表达量的影响
13
作者 段凯文 黄小红 +2 位作者 李莉 邓海英 江俊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7-20,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中药对急性热应激小白鼠肺、肾脏的热休克蛋白70及热休克因子1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6~7周龄健康SPF级昆明小白鼠90只,将其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复方一组、复方二组和复方三组、紫锥菊组、王老吉组... 文章旨在研究中药对急性热应激小白鼠肺、肾脏的热休克蛋白70及热休克因子1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6~7周龄健康SPF级昆明小白鼠90只,将其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复方一组、复方二组和复方三组、紫锥菊组、王老吉组、阳性空白对照组、阴性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在试验第1、3小时每组取5只小白鼠,采用ELISA法测定小白鼠肺、肾脏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热休克因子1(HSF1)表达量。结果显示,中药复方组能有效提高热应激小白鼠肺脏和肾脏HSP70表达量,复方一,复方二和紫锥菊能提高热应激小鼠肺脏HSP70的含量,复方三和王老吉组能缓解其下降幅度。高热应激过程中小白鼠肺脏HSF1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复方二能显著提高肺脏HSF1的表达量;但肾脏HSF1的表达量却呈下降趋势,这与肾脏HSP70高表达有关。结果表明,在此试验中,通过HSP70的表达量变化阐明了中药对急性热应激的预防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小白鼠 急性应激 休克蛋白70 热休克因子1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检测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徐雪 徐嘉 +3 位作者 杨静 马红玲 马中富 黄帆 《新医学》 2012年第12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48 h内热休克因子1(Hsf-1)水平及其与不同病因学亚型的关系。方法:对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学分型、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48 h内热休克因子1(Hsf-1)水平及其与不同病因学亚型的关系。方法:对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学分型、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并与正常对照组(31例)用逆转录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sf-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轻型与重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的Hsf-1表达高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NIHSS进一步分层后统计学差异仍存在,预后良好组Hsf-1表达高于预后不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Hsf-1表达测定对缺血性卒中病因学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可能成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休克蛋白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在肿瘤侵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琳 王桂春 +2 位作者 尹萍 宋阳 路中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49-952,共4页
热休克因子1(HSF1)是调控真核细胞热休克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在应激和正常生理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HSF1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HSF1的结构、肿瘤对HSF1的调控、HSF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HSF1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肿瘤 耐药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27及热休克因子1在牙髓炎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晓恋 张盛丹 +1 位作者 魏亚娟 赵媛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热休克因子1(HSF1)在实验型大鼠牙髓炎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牙髓炎模型并收集临床正常及牙髓炎组织标本,制作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P27、HSF1的表达及定位。结...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热休克因子1(HSF1)在实验型大鼠牙髓炎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牙髓炎模型并收集临床正常及牙髓炎组织标本,制作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P27、HSF1的表达及定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大鼠正常牙髓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部位位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大鼠炎性牙髓组织中HSP27在成牙本质细胞层及炎症牙髓区域均呈阳性表达,且其表达强度随炎症程度逐渐增强;HSF1在大鼠正常及牙髓炎组织中均未表达。人牙髓组织检测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HSP27的表达与牙髓炎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牙髓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HSP27可能是介导矿化修复的主要因子之一,而HSF1不参与该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27(HSP27) 热休克因子1(HSF1) 免疫组化 牙髓炎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通过上调蛋白质C减轻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保护小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浩 李涛 +5 位作者 肖归 刘梅冬 刘可 张华莉 朱雅茜 肖献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797,共10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减轻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保护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和观察小鼠肺部病理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减轻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保护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和观察小鼠肺部病理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蛋白质C表达水平,通过质粒转染抑制或增强HSF1表达从而观察蛋白质C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讨HSF1调节蛋白质C转录的机制。结果在CLP脓毒症小鼠模型中,HSF^(-/-)组小鼠的凝血活性与HSF1;组相比明显增强,肺损伤明显加重。ELISA、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SF;脓毒症小鼠血浆和肺组织中的蛋白质C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体外bEnd.3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结果显示,HSF1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蛋白质C表达,HSF1过表达则增强蛋白质C表达。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提示,蛋白质C启动子区含有HSF1结合元件(HSE),通过EMSA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HSF1与蛋白质C启动子区域的HSE结合,从而上调蛋白质C转录。结论本研究揭示了HSF1参与小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并通过上调蛋白质C转录,减轻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对小鼠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脓毒症 蛋白质C 凝血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刘翃 钱俊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10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分析热休克因子1(HSF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胰腺癌的患者92例,同时获得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 目的分析热休克因子1(HSF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胰腺癌的患者92例,同时获得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HSF1 mRNA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结果肿瘤组织HSF1 mRNA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HSF1高表达患者血清CA19-9水平和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低分化、血管侵犯、远处转移比例均显著高于HSF1低表达患者(P<0.05)。HSF1高表达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HSF1低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A19-9(≥100 U/mL)、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血管侵犯、远处转移和HSF1高表达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SF1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生存预后,有望成为胰腺癌诊断和评估临床预后的重要靶向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胰腺癌 病理特征 总生存
下载PDF
人热休克因子1突变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黄运洪 龚守芳 邹江英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975,共5页
热休克因子1是调节应激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它在应激条件下可被活化。通过基因突变得到正显性和负显性热休克因子1,它们不需要外界条件刺激就分别具有启动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或竞争抑制内源热休克因子1活性的能力。目前,已有多个热休克因... 热休克因子1是调节应激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它在应激条件下可被活化。通过基因突变得到正显性和负显性热休克因子1,它们不需要外界条件刺激就分别具有启动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或竞争抑制内源热休克因子1活性的能力。目前,已有多个热休克因子1的突变体应用于疾病研究。介绍了热休克因子1的结构和活化途径,以及热休克因子1突变体在肿瘤、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因子 热休克因子1突变体 休克蛋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热休克反应及热休克因子1对慢性心理应激小鼠探索行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彭敏 朱熊兆 +1 位作者 姚树桥 陈向一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01-405,共5页
目的采用热休克因子1(HSF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HSF1基因及热休克预处理在慢性心理应激中对小鼠探索行为的保护作用,以及其机制是否与CA1区神经元凋亡有关。方法选取HSF1基因野生型小鼠40只和HSF1基因敲除小鼠36只,均随机分为热应激... 目的采用热休克因子1(HSF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HSF1基因及热休克预处理在慢性心理应激中对小鼠探索行为的保护作用,以及其机制是否与CA1区神经元凋亡有关。方法选取HSF1基因野生型小鼠40只和HSF1基因敲除小鼠36只,均随机分为热应激组、心理应激组、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各组给予相应的应激措施2个月,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小鼠在暴露于慢性心理应激前给予热休克预处理。2个月后检测各组小鼠高架十字迷宫中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格数及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结果野生型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中心理应激组高架十字迷宫中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格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野生型小鼠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高架十字迷宫中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格数均较心理应激组多(P<0.05),而基因敲除小鼠中不存在这一差异(P>0.05)。基因敲除小鼠心理应激组CA1区海马神经元凋亡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在全部76只小鼠中进行分析,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总格数与CA1区神经元凋亡负相关(r=-0.50,P<0.01;r=-0.51,P<0.01)。结论热应激预处理通过HSF1基因,抑制慢性心理应激所致探索行为减少,热应激预处理及HSF1基因对CA1区神经元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可能是维持小鼠探索行为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行为 心理应激CA1 热休克因子1 神经元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